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50至60岁血糖多少算正常(50至60岁血糖多少算正常血糖下的快怎么回事儿)

时间:2024-02-06 13:17:33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血压、血脂、血糖超过这个范围,就要吃药了!50岁以上要收藏!

大家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去医院体检,抽血检查、量血压、测血糖.....一圈检查做下来:

血压高了 ↑↑↑

血糖高了 ↑↑↑

总胆固醇高了 ↑↑↑

....万万没想到,“三高”有一天也会发生在自己和爸妈身上。

虽然大家知道这几项指标容易出现异常,但什么程度调整日常饮食作息即可?什么程度就要吃药治疗了呢?今天这篇文章帮你讲清楚!

先来看高血压——

高血压篇

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大约每3位成年人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发病率非常高,可以通过服药等方式控制,但是需要终身治疗。

当血压持续高于正常值,会增加患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

2018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为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测量3次,注意这3次不能在同一天测量;3次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值,即收缩压(俗称高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 ≥90mmHg。

附高血压测量诊断标准

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防治指南中也明确表示,所有确诊了高血压的患者,也就是上图标黄色部分,都要遵医嘱开始服用降压药物,同时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比如限盐、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

有个特殊情况:当血压<160/100mmHg,但是没有合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肾病和糖尿病等的这类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靠改善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如果改善方式未达标,就需要开始服用降压药物了[1][2]。

确诊了高血压,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效的降压药物,保证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

提醒:需要定时定量规律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换药!

体检建议:常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眼底等。

饮食建议:

少吃:

盐、酱油等钠含量丰富的调味料;火腿、咸鱼等腌制食品;烟、酒。

适合吃:

新鲜蔬菜:菠菜、卷心菜、西红柿等;含钾丰富的食物:香蕉、豆类、菌菇等;全谷物:粗粮、燕麦等全谷物;优质蛋白和脂肪:鱼肉、适量坚果等。高血糖篇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会增加患有心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疾病的风险。

表格中二、三行中的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前期,但还不算确诊疾病。这个阶段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高,需要密切关注了。

表格中的最后一行,血糖达到相应标准,初步确诊为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靠改善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如控制体重、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

如果3个月后血糖仍然不达标,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进行药物治疗了。比如口服降糖药,胰岛功能差的患者或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注射胰岛素治疗[2]。

体检建议:

定期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来检测血糖值。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等。

饮食建议:

少吃:

精米、精面等精致主食;膨化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等含有添加糖的食品;果汁、鲜枣、山楂等含糖高的食物!

适合吃:

菠菜、卷心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黄豆、四季豆等豆类食物;粗粮、燕麦等全谷物;苹果、樱桃、草莓等低升糖的水果,但是要适量。高脂血症篇

血脂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等,脂类堆积到血管壁周边,增加患冠心病、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血脂中首先重点关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表格中标黄色部分,这个数值的升高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

表格第三行的心血管病中低危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3~6个月时间改善生活方式来调节,比如戒烟、饮食合理、少盐少油等。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是没有达标,就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了。

表格第四行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立即开始服用他汀等药物治疗,直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才算达标。

表格最后一行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立即开始服用他汀等药物治疗,直到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才算达标[4]。

*心血管病中危、高危者,指血脂异常同时合并吸烟、高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因素的个数,合并得越多,危险程度越高,需医生判断。

检测血脂四项,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等关注心脏和心脑血管的情况,肝功能以及定期筛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

饮食建议:

少吃:

猪油、黄油等动物脂肪;膨化食品、奶油蛋糕等反式脂肪酸;含糖饮料等高糖饮食。

适合吃:

菠菜、卷心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粗粮、燕麦等全谷物;鱼肉、适量坚果等优质蛋白和脂肪。

以上就是“三高”的相关注意事项了,大家快收藏起来吧!

微信有吧

相亲相爱群有吧

一键转发给爸妈!

特别提醒:本期内容经专业医生审核。以上科普内容仅限经验交流,考虑到个体差异,如您身体出现不适,可在线上向专业医生问诊;如您出现急重症,请立即前往线下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3] 2018-04-0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4]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937-95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首发圆心健康订阅号)

60岁老人,空腹血糖6.8,高不高?老年人血糖控制在多少比较好?

血糖可以为生命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但是血糖必须保持在正常水平以下,如果体内的血糖超出正常水平,那么就会对身体带来危害。

血糖升高之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会比较高,很多老人尤其是比较注重自身健康的人,都想要了解自己的血糖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也能及时进行干预。

有一些老人去医院检查时,会自行看各项指标,如果发现血糖有点偏高,就会非常紧张,以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那么对于60岁的老人来说,如果空腹血糖是6.8,到底是高不高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老人容易患上糖尿病是有原因的,比如遗传、年龄的增长、生活方式、缺少运动等,虽然说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但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会患上糖尿病。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体质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也是不一样的,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比较差,身体比较虚弱,所以疾病容易找上门。

糖尿病患者要谨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好血糖,那么就不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大的危害。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增加脑梗、心梗,血栓的风险,还会影响视力,肾脏,双脚。

希望老年人对糖尿病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重视身体的血糖值,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身体遭遇更大的伤害。

60岁老人,空腹血糖6.8,高不高?老年人血糖控制在多少比较好?

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在3.9~6.1之间是正常的,餐后一小时血糖在6.7~9.4之间是正常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小于等于7.8。

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7,血浆血糖大于等于7.8,经过两次测量之后都是这样,那么就可以诊断是糖尿病了。

对于60岁的老人来说,如果空腹血糖是6.8,那么就是高了,但是不同的人对血糖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过早下结论。

比如孕妇因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血糖容易升高,血糖标准要比一般标准更严格,空腹血糖不能超过5.1,餐后一小时血糖不能超过10。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血糖值应该在7.0~8.4之间,中度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要在8.4~11.1之间,重度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要大于11.1。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是6.8,其实并不算高,血糖控制得比较好。

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比较好?

需要结合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判断,不能只参考一种情况,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能够达到空腹血糖在3.9~6.11之间,餐后一小时血糖在6.7~9.4之间,自然是更好了。

但是衰老是一个不可抗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下降,血糖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所以60岁后的老人,对血糖的要求可以稍微放宽一点标准。

老年人的空腹血糖可以小于等于7,餐后血糖可以小于等于11,比正常水平稍微高一点,但是也不能高太多,不然有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

那么怎么做才能够让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呢?下面给出一些建议,给大家做到这些并不难,但难在持之以恒。

如何降血糖?

不要“闲着”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但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果选错了,那么反而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走路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但是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过度走路,除了走路之外还可以做做家务,总之不要让自己闲下来,不能久坐或者久躺。

保持好心情

情绪波动较大会导致血糖变得不稳定,还会影响到血压等其他指标,所以想要降血糖的话,就要重视心理健康,保持好心情,做一些自己开心快乐的事情,不要操心太多学会。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空腹超过7.0就是糖尿病吗?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吃糖,但是老一辈的人认为,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糖糖今年4岁,正是蹦蹦跳跳好玩的时候,由于长了一张粉嘟嘟,肉软软的笑点十分惹人喜爱,平日里的要求,爷爷奶奶也不会拒绝。

可是爷爷奶奶这么宠下去,太婆却不乐意了,太婆说糖吃多了,人人到了老了就会得糖尿病,所以要少给孩子吃糖,但是爷爷奶奶反驳说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糖吃多了并不会得糖尿病,但是太婆却固执己见。

难道糖吃多了,真的能得糖尿病吗?那么糖还能不能吃了?下面带着你的疑问,我们来一探究竟,看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01

经常吃糖对身体有好处还是坏处?

1、肥胖:甜食的糖量和热量都是非常高的,以蛋糕为例,100克的蛋糕就有553卡路里热量,要知道,一碗100克的米饭,热量就有300卡路里,而蛋糕比米饭热量更高。

吃甜食会导致身体热量超标,再加上久坐不动,脂肪就更容易累积,能量过剩就会变得越来越胖,肥胖的体质也容易诱发各类慢性疾病,

2、龋齿:在生活中,看到因吃糖而长龋齿的孩子不在少数,牙齿上的细菌,接触到糖以后,可以在牙齿上更快扎根生长,并且细菌和糖结合还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慢慢形成龋洞,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同时牙敏感,牙齿疼痛,症状也会频发。

3、加速皮肤衰老:现在很多女生都爱喝奶茶下午茶,经常是奶茶配着甜食一起吃,但是经常吃甜食,会加快皮肤老化的速度,出现多种皮肤问题,糖会阻碍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变得越来越松弛,让人更容易长皱纹。

其次,吃糖会导致皮肤出现糖化反应,让过多自由基在皮肤处堆积,使皮肤出现衰老松弛,毛孔粗大等问题,吃糖也会引起身体激素分泌紊乱,导致面部油脂增多,痤疮、长痘,溢脂性皮炎等皮肤烦恼也随之而来。

02

糖致百病不可信 糖尿病也不是吃糖吃出来的

近年来糖与健康的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朋友圈里时常有文章,盘点糖的各种危害,认为摄入糖太多导致肥胖、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需要戒糖来改善健康状况,其实“糖致百病”不可信,减糖应科学。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和儿童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与此一致,同时倡导大众科学的膳食知识为指导,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量。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数据显示,中国三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一克糖,总体来说并不多,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但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谨遵医嘱严格控制糖的摄入量,糖尿病的发生比较复杂,一般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1、遗传因素:糖尿病有家族聚集发病的现象,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发生糖尿病的概率要高于正常人。

2、环境因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是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高血压、高血脂会增加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摄入甜食过多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环境因素,长期大量摄入糖,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荷,导致胰岛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胰岛细胞受损后,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生和吃糖有一定相关性,吃糖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

03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空腹超过7.0就是糖尿病吗?

60~70岁的血糖标准为空腹血糖3.9~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值小于7.8mmol/L,我国通过采用测量静脉血浆葡萄糖的空腹血糖(FPG),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中,2小时血糖值(OGTT2hPG)的数值进行糖代谢分类。

1、FPG值位于3.9~6.1mmol/L为正常血糖,FPG大于等于6.1mmol/L但小于7.0mmol/L且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时,提示空腹血糖受损,FPG≥7.0mmol/可以考虑糖尿病。

2、OGTT2hPPG<7.8mmol/L为正常血糖,OGTT2hPPG值位于7.8~11.0mmol/L且FPG<7.0mmol/L为糖耐量减低,OGTT2hPPG≥11.1mmol/L可以考虑糖尿病。

04

空腹超过7.0就是糖尿病吗?

根据社会组织的诊断定义,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则属于糖尿病患者,若血糖值在6.1mmol/L~7.0mmol/L这一范围,则属于“糖耐量异常”,这群人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再不注意就会发展为糖尿病人。

然而,现在糖尿病年轻化趋势逐渐明显,在以前,2型糖尿病多在四十岁后发生,但现在四十岁前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还有很多年轻也在糖尿病的道路上游离。

高血糖越早发现并干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就越低,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一旦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就要开始进行生活干预,避免发展为糖尿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