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寒湿体质的症状(脾虚寒湿体质的症状)

时间:2024-01-23 17:09:28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寒湿体质”勿轻易对号入座

寒露已过,气温渐降。

不少女性自认为是寒湿体质,趁冬天来临前,赶紧去中医养生馆做艾灸、拔火罐等,以祛除寒湿、补充阳气。结果发现,疲劳、气短、失眠如故,还出现口干舌燥、咽痛、便秘等症,到医院一查并非寒湿体质,是因燥热引起的气阴两虚。

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湛韬提醒,辨治疾病、判断体质类型,是专业的中医医疗行为,“寒湿体质”这个帽子不要自己戴。

1 寒气湿气道不明,女士艾灸后出现虚热症

近日,38岁的王女士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愁眉不展的她自述人到中年,工作家庭一肩挑,感觉近期疲劳、气短、失眠,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闺蜜推荐她去了一家中医养生馆,技师告诉她:“你寒湿好重,做一段时间艾灸吧!”

半个月艾灸做完,疲劳、气短、失眠如故,她还出现了口干舌燥、咽痛、便秘的症状,只好到医院就诊。王女士咨询接诊的湛韬医生说:“我的‘寒湿’怎么这么重,做了半个月艾灸没一点起色?”医生一番望闻问切后,对王女士说:“寒湿?你哪里有什么寒湿,这明显是有虚热,热久则伤气,导致气阴两虚,所以才会失眠、乏力、气短。”

“这种情况还能做艾灸吗?”“艾灸不是不能做,但一定要经过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经络和穴位,且艾灸方法也很讲究,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火上浇油。”医生说。

“我现在该如何调整过来?”“别着急,先吃几服中药。”医生思索一番,开出一张处方,里面有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知母、黄柏、麦冬、人参等。

“这是中医经典方‘知柏地黄汤’加味,用于改善阴虚上火的症状。”医生对王女士说。回家服药5天后,王女士诸症基本消失,身心畅快,感慨专业中医治疗的对症与精准。

2 当下“薛宝钗体质”比“林黛玉体质”多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孱弱多病,书中说她“行动似弱柳扶风”,还长期服用“人参养荣丸”,比较符合中医“气血两虚”的特点。

薛宝钗给读者的印象更为健康、豁达。书中说她有着“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唇不点而含丹”,又从小吃一种叫“冷香丸”的清热药,这比较符合中医“阴虚内热”的特点。

湛韬分析,现代社会“妇女能顶半边天”,生活节奏快,营养条件较过去大为改善,尤其在中青年女性群体中,林黛玉体质已不算常见,薛宝钗这种偏于燥热的体质更多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养生观念有所改变,养生意识越来越强,艾灸、火罐、温针等中医疗法成了十分流行的养生保健方式。

在门诊,经常有女性咨询者要求医生为其调理体内的“寒湿”,但通过医生仔细评估,大部分人并不存在所谓的寒湿,相当多的人是与寒湿相反的燥热体质。可见,“寒湿体质”这个帽子,很多人不必自己戴。

湛韬说,中医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告诫,意思是用寒凉药要注意避开寒冷的季节,用温热药要注意避开炎热的季节,同样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保健原理。治病调理时,则要把握体质和病性才能正确用药,切忌把“薛宝钗”当成“林黛玉”来治疗。

3 艾灸整体上属于温补治疗,并非人人适宜

艾灸是历史悠久的中医治疗及保健方法,在民间非常流行。此外,用补益类中药如黄芪、人参、当归等熬制药膳、膏方来养生,也成为不少“养生达人”的常规选择。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功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整体上属于温补治疗,更适合中医判断为阳虚、气虚、虚寒、寒湿证型的人。

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早已强调了规范使用艾灸治疗的重要性。比如,艾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现代临床发现,常灸足三里、大椎等穴,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但施灸有禁忌部位,颜面部、大动脉处、心脏部位、静脉血管,以及、、等处均不宜施灸。禁灸病症,如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以及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者不宜施灸。禁忌人群,如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以及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等。

4 中医辨治很专业,了解科普常识益于健康

为什么说“寒湿体质”这个帽子,很多人不必自己戴呢?

湛韬介绍,中医理论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起初,它们主要用来描述外感病,后来也被用来归纳内科杂病的性质。

例如,体内有“寒”的时候,人体一般表现为畏冷、头痛、腹痛、关节痛、尿频、舌苔白润等;当体内有“湿”的时候,多表现为身体困重、颜面浮肿、大便不成形且容易粘附在便池上等。

然而,人的体质和疾病很复杂,远不能以上述表现简单判断。无论是辨治疾病还是判断体质类型,都是很专业的中医医疗行为。是寒还是热,是燥还是湿,需要专业中医师根据症状表现、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分析判定,根据网上、书上的描述自行对号入座,往往是不准确的。

眼下临近霜降节气,天气渐冷,很多人采用艾灸、膏方、火罐、药膳等“大招”进行养生保健,以增强体质。湛韬表示,气候变冷不等于体内有寒,中医养生讲究“调阴阳,和气血,以平为期”,了解这些基本的科普常识有益健康。选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只有经过中医师进行专业的体质辨识后,才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身体出现其他问题,甚至损害健康。(全媒体记者杨蔚然 通讯员 杨玲)

来源: 长沙晚报

中医体质之阴虚内热型体质(四)

导读:中医体质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许多中医药学者都对中医体质学从基础理论、实验研究、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中医体质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从复杂的体质现象中提炼出有关规律,最终建成体质分类系统。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上期我们介绍了中医体质之寒湿型体质(三),本期我们着重介绍中医体质之阴虚内热型体质(四)

【阴虚内热是什么】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是平衡的,阴与阳既相互对抗、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又是互相依存,互根互用的统一,这种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我们把它称为“阴平阳秘”。中医还认为,如果哪方过了则阴阳平衡就打破了,阳虚了则生内寒,阴虚了就生内热,因此临床上常常出现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证症候。

舌淡红苔少

【阴虚内热证体质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全身表现:除上述的阴虚主证症候外(平时我们常说虚火),主要表现为体形瘦长、手足心发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燥,两目干涩,唇红微干,皮肤干燥无华,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性格急躁外向好动、易患阴亏燥热病等、平时耐冬不耐夏等。

2、舌苔脉表现:舌质红少苔或舌质淡红苔少或见剥苔舌,有时出现舌苔黄或黄腻、干燥少津或焦黄兼少津;脉细(主虚)数(主热)。

3、各脏腑的阴虚内热:若阴虚在肺则称肺阴虚,除阴虚主证外+咳嗽、气喘、或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若阴虚在肝则称肝阴不足,除阴虚主证外+两胁疼痛、常太息,眩晕、头痛绵绵、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或弦数等症,有时伴有耳鸣耳聋,视蒙夜盲,手脚麻木、震颤;若阴虚在肾则称肾阴虚,除阴虚主证外+腰膝酸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遗精早泄等;若阴虚在脾胃则称胃阴不足,除阴虚主证外+胃脘隐痛或灼痛、嘈杂似饥、饥不欲食、烦渴思饮、干呕呃逆、心烦不寐等;若阴虚发生在心,则称心阴不足,除阴虚主证外+心悸、怔忡、心神失养,虚火扰神,神不守舍,则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若阴虚亏损在大肠,则称大肠阴亏,除阴虚主证候外+津液不足,不能濡润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如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或行而不利索,有时如羊便样等;

3、阴虚内热证体质发展演变:阴虚是血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来的。阴虚不但包括了血虚,同样也包括了精虚及津液等营养人体物质的不足。而精、血、津液这些营养人体物质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若阴虚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亡阴症,出现汗热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这个属于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症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舌红少苔

【阴虚内热证调理方案】1、阴虚内热证的人不要吃辛辣以及热性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羊肉、狗肉、大枣、荔枝等,最好吃一些滋阴降火生津的食物,比如水果类:如梨、牛奶、白萝卜、银耳、白木耳、鸡蛋、蜂蜜、豆腐、黑豆、甘蔗等。动物类:如甲鱼、田鸡、海参、龟肉、蟹肉、雄鸭等;海产品类,特别是贝壳类:如牡蛎、蛤蜊、大虾、花蛤、蛏、淡菜、青蛾等;中药类:燕窝、蛤士蟆油(雪蛤)、沙参、麦冬、西洋参、百合、玉竹、黄精、石斛、女贞子、鳖甲、天冬等;

好习惯少熬夜

2、改变生活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少熬夜、不吃麻辣火锅、保持乐观情绪;尽量少穿化纤布料衣服,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很多,化纤布料虽然轻薄,但吸水性、透气性均差,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散热。阴虚体质的人,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形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或闷热的环境中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阴液,比如不宜去蒸桑拿。3、中药调理:我们在调理阴虚内热证时主要要以滋阴降火为主,常用中药有燕窝、蛤士蟆油(雪蛤)、沙参、麦冬、西洋参、百合、玉竹、黄精、石斛、女贞子、鳖甲、天冬等等。主要方剂有:地黄丸类(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一贯煎、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玉女煎、大补阴丸、左归丸等;

至于脏腑寒湿证则按下列证型调理:

【肺阴亏虚证】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方以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为主。药选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玄参、生甘草、薄荷、贝母、丹皮、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身、桔梗等。【肝阴不足证】表现为阴虚主证外+两胁疼痛、常太息,眩晕、头痛绵绵、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或弦数等症。方以一贯煎加减。药选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等。【肾阴亏虚证】除阴虚主证外+腰膝酸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遗精早泄、女子月经不调等症,方以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或大补阴丸为主;药选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川牛膝、菟丝子、枸杞子、盐知母、盐黄柏、醋龟甲等;【胃阴不足证】表现为除阴虚主证外+胃脘隐痛或灼痛、嘈杂似饥、饥不欲食、烦渴思饮、干呕呃逆、心烦不寐等症;方以益胃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药选: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等。【心阴不足证】表现为除阴虚主证外+心悸、怔忡、心神失养、虚火扰神、神不守舍、则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方以天王补心丹为主加减;药选: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等;【大肠阴亏证】除阴虚主证候外+津液不足,不能濡润大肠所表现的证候;方以增液汤或五仁汤加减,药选玄参、麦冬、莲子心、生地、杏仁、郁李仁、瓜蒌仁、火麻仁、柏子仁、胖大海、肉苁蓉、枳壳、山楂等。

洋参石斛麦冬汤

最后介绍一款适合阴虚证之茶饮:铁皮石斛10、麦冬10、西洋参6、枸杞子(或黑枸杞)10、玉竹6,蜜枣2粒;以上以克为单位,合在一起放在煮茶器中自动煮开当茶饮。或燕窝4克、冰糖或蜂蜜若干、牛奶200ML一起煮饮下;或用蛤士蟆油(雪蛤)3克,冰糖或蜂蜜若干、水果木瓜、红枣三粒炖服;

雪蛤炖红枣木瓜

下一章节我们将介绍中医体质之阳虚型体质(四)。【end】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