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粟粒疹图片(粟粒疹图片初期图片)

时间:2024-01-28 07:19:18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婴幼儿知识:什么是新生儿粟粒疹?宝宝长粟粒疹需要治疗吗?

导读:我家宝宝出生有10天了,额头、面颊和鼻子上长一颗颗像脂肪粒小白点,婆婆说这是粟粒疹,婴儿很多都会这样,大点就会好的,但我还是担心。什么是粟粒疹?粟粒疹需要治疗吗?

分析:大多数小宝宝出生几天会在前额、面颊、鼻尖等处出现一些针头大小、黄白色的小颗粒,其实这就是常见的婴儿粟粒疹。家长们不必太过紧张,栗粒疹是会自行痊愈的,妈妈只需要平时注意给孩子勤洗脸部,做好护理就可以。

什么是新生儿粟粒疹?

新生儿脸上长白点叫做粟粒疹或者乳样斑,俗称痱子,是三个月内的新生婴儿常见皮疹,是宝宝一出生自带的。小疹子常出现在新生的鼻子尖上、鼻子两侧、脸颊处额头上等。装似小疹,呈团状、絮状分布。是由于新生儿皮肤还没有发育成熟,体温感官差,高温闷热时,角质层的水平角蛋白阻塞小汗腺汗管,出汗后导致汗腺淤堵,引起周围的皮肤出现粟粒疹。

粟粒疹需要治疗吗?

栗粒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疹之一,算不上病,一般来说都不会对宝宝有多大的影响。随着宝宝一天天的成长,快的一般在出生后几周内自行消失,慢的则在4-6个月自行吸收,不需要作任何治疗,粟粒疹很快就会消退的。

粟粒疹是因为婴儿的皮脂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由阻塞的皮脂腺引起的,皮脂腺是滋润皮肤的腺体。小宝宝长这些小白点是不痛不痒的,粟粒疹由皮脂堆放所致,而非脓疮所致,无需特别处理。但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是,这千万不要用手去挤压,或是随意给宝宝涂抹膏药,因为小宝宝的皮肤很娇嫩的,手指用力挤压容易受伤,继而引起皮肤敏感或感染,甚至可能会留下疤痕。

温馨提示:新生儿粟粒疹这是因为皮脂腺堆积所致,宝妈千万不可以自己给宝宝挑破,以防感染。平时给宝宝注意卫生,穿衣服适当,室内保持通风干燥,勤洗脸部,做好护理就可以。一般在出生后数周脱皮后自然消失。

本文由美莉妈咪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护肤科普|汗!汗疱疹、痱子、痒疹、狐臭、多汗……这5种排汗障碍性皮肤病如何防?如何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保健杂志

撰文 白彦萍 曹日曲

汗液是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液体,其99%以上的成分为水分,其余溶质包括氯化钠、乳酸、尿素等物质。汗液通过汗腺口排出,对人体起到降温和湿润皮肤的基本作用,若汗液排出出现障碍,潴留在皮肤,则会引起一系列皮肤病。

汗腺与汗液的产生

汗腺根据结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它们受神经、体液因素的双重调节。

外泌汗腺也叫小汗腺,数量为160万~400万,几乎分布在整个人体皮肤表面,在手掌、前额、足底和腋窝尤为丰富。小汗腺由分泌部和导管构成,主要由胆碱能神经支配,在炎热环境下会产生大量低渗性汗液,使人体在最大限度降温的同时不丢失钠离子。

顶泌汗腺也叫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会,开口于毛囊漏斗部,偶尔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顶泌汗腺主要受性激素支配,因此进入青春期后其发育加速,同时也受交感神经支配,神经介质为去甲肾上腺素。

影响汗液分泌的因素有很多,如外泌汗腺的分泌受人体内外温度的影响,精神因素如压力、焦虑及疼痛会导致全身汗液分泌增多,还有一些药物和饮食等都可以影响汗液的分泌。当汗液在正常生活环境和条件下出现产生和排出异常时,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皮肤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五种排汗障碍性皮肤病

1

汗疱疹

汗疱疹是一种手足部位对称性、复发性的水疱脱屑型疾患。其病因不明,过去我们认为由于手足部位多汗,汗液潴留在皮肤内引起;现在认为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皮肤湿疹样反应,与遗传、个人体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季节和精神因素相关。西医也叫出汗不良性湿疹,中医称之为“蚂蚁窝”。

汗疱疹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剧,冬季自愈。本病多表现为在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部位,对称分布,突然出现的群集的小水疱,米粒大小,半球形,略高出皮肤,没有炎症反应,正常肤色,水疱内液体清亮,偶尔可变为浑浊。水疱一般不自行破溃,疱破后可流出黏液性液体,水疱吸收干涸后残留环状鳞屑。患者往往自觉瘙痒及烧灼感,若迁延日久,手掌皮肤则会变得干燥、脱屑、增厚。

中医认为,该病由于素体脾气虚弱,湿滞内蕴,不得透达疏泄,风热外阻于皮肤所致,根据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三型。

1

湿热蕴阻型:

可见手足多汗,伴有密集水疱,灼热瘙痒明显,当清热利湿,常用萆薢渗湿汤。

2

阴虚血燥型:

见手掌足部弥漫性脱屑,皮肤薄嫩、干痛,当养血滋阴润燥,可用当归饮子。

3

脾虚湿盛型:

掌跖部位散在的水疱,半透明,液清稀,偶有瘙痒,此时当服健脾除湿之品,如参苓白术散等。

在治疗方面,患者可以前往医院请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给予内服的激素类或镇静类药物。外用药物根据不同时期有所不同。针对早期水疱性的损害应该以干燥止痒为主,可用1%的酚炉甘石洗剂外搽,也可在家尝试用黄芩、黄柏煎水放凉后泡洗;针对干燥脱皮者,可用弱效的糖皮质激素软膏或者黄芩软膏,每日1次,润肤止痒。

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预防调护:

01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烫、肥皂和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

02

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粗粮如红豆粥、薏苡仁水等;

03

减轻心理负担,保持愉悦的心情。

2

夏天高温闷热的环境中,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一种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痱子,也叫汗疹、粟粒疹。痱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大量汗液不易蒸发,使皮肤的角质层浸渍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堵塞,汗管内汗液滞留,压力增高,汗管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而发病,另外,皮肤表面的细菌大量繁殖所分泌的毒素也促进了痱的形成。

老年人普遍体质虚弱,有些老年人长期卧床,汗液更容易在角质层或以下的汗管溢出,形成白痱,也叫晶形粟粒疹。其主要表现为躯干和间擦部位成批出现的针头大小的表浅透明水疱,不融合,周围没有红晕,容易破,可有轻度瘙痒,1~2天内可以吸收,留有细小的鳞屑。

中医认为该病是外受暑热之邪气,化火为毒,浸淫肌肤所导致,治疗上应该重视清热祛暑、利湿解毒,用药上应给予时令之品,如佩兰、藿香等,以清暑化湿。根据老年人体质不同,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一般无须特别治疗,可用1%的炉甘石洗剂外抹,效果都不错,患者应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对老年人来说,痱粉因有闭塞毛孔的弊端,不建议使用,中医多用马齿苋水剂擦洗代替,能提高疗效和舒适性。

预防痱子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预防痱子:

1、加强室内通风散热降温;

2、温水洗澡,着宽大衣物,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干毛巾擦汗;

3、适量服清凉的饮料,如绿豆水、金银花露、薄荷代茶饮等。

3

顶泌汗腺痒疹

顶泌汗腺痒疹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因其月经期加重、绝经期后和妊娠期减轻,推测与雌激素分泌失调相关。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顶泌汗腺导管上端被毛囊漏斗部角质栓阻塞,阻塞下方导管因扩张而破裂形成表皮内水疱。

顶泌汗腺痒疹的主要表现为顶泌汗腺分布区域如腋窝、乳晕处持续存在的绿豆大小的毛囊性丘疹,瘙痒明显。丘疹很坚实,顶端为毛囊口,挤压后有浑浊的液体溢出。

该病的治疗较为困难,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一线治疗手段,也可使用1%达克罗宁霜等表面麻醉剂,症状较重者可考虑口服避孕药物或异维A酸治疗。由于激素和异维A酸的使用有一系列的副作用和禁忌注意,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

4

臭汗症

臭汗症指汗腺分泌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汗液和皮肤表面污物被分解而释放出臭味的一类疾病,如我们常说的“狐臭”就属于臭汗症的一种。由于顶泌汗腺的分泌受性激素的影响,一般青春期较为严重,老年期则逐渐减轻或消失。对于老年人而言,如果出现臭汗要从以下三步进行判断评估。

①有无系统性疾病

出现臭汗症首先要明确病因,一些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汗液中存在特殊物质使其有特殊臭味,如苯丙酮尿症患者的汗液有“霉味”、尿毒症患者的汗液有“尿味”,这类臭汗的特点是持续存在,同时唾液和尿液中也有同样的味道存在,并伴有对应的其他临床症状,应当引起注意并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②有无使用或食用特殊药物或食物

使用青霉素和食用大蒜或生葱等后,某些成分会通过小汗腺随汗液排出而产生臭味,一般遍布全身。此时只要尽量避免使用或食用上述药品或食品就可以解决臭汗症,无须特殊治疗。

③无特殊病因

没有上述原因的臭汗症者往往与天气炎热、卫生习惯差相关。对于老年人出现臭汗症的可能原因,中医归类于脾胃虚弱,过多食用肥甘厚味、刺激辛辣食物,难以消化,导致湿热郁积在体内,外责之天气炎热,老年人行动不便久不洗浴,使得津液湿热污垢酿成秽浊之气,熏蒸肌肤内外。症状常见于腋下多汗,衣物染成黄色,有狐臭气味,洗浴之后可以暂时减轻或消除。当用清热除湿芳香化浊之法,如甘露消毒丹等,但老年人体质一般偏阳虚,要防寒凉之品伤脾阳,可尝试用葛根、白芷煎水外洗患处,有除臭之效。除此之外,应多注意清洁卫生,勤用温水洗涤,勤换内衣,保持皮肤的干燥,平日还应少食肥甘厚味以及辛辣刺激之物,避免病情加重。

5

多汗症

多汗症指的是在正常生活环境中局部或者全身皮肤异常多汗,原因可分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调两种。

疾病性的多汗症见于内分泌失调或者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在天气不热或者轻微活动时随即出现上身出汗增多的情况,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应该筛查有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并发症;也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自行增加药量或过分控制饮食,发生低血糖从而出现冷汗淋漓等症状。若是半身多汗、半身无汗,则应该警惕高血压、中风、半身不遂的发生。一定要查明病因,除外疾病性的多汗症。

功能性的多汗症则与精神因素相关,为交感神经失调导致。主要表现为皮肤潮湿多汗、动则汗出,或寐中汗出、醒则汗止。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固导致汗液外泄失常。病理性质分虚实。实者由于肝火、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所致;老年人多虚,则是阳气亏损、腠理不固、津液外溢多见。虚实可相互转化,汗为心液,精气所化,久汗过泄则阴阳两伤,精气耗伤。

实证当清肝泻热、化湿和营,用龙胆泻肝加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虚证可以服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若是夜间出汗严重,烦热、口渴明显,当用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若是因汗出过多导致心悸失眠、短气者,则用归脾汤补血养心。

对于抵抗力弱、自身免疫力明显较青壮年减弱的老年人而言,排汗异常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有时它还在提醒身体出现问题,要加以重视,因此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显得更为重要。

\"

希望本文可以使老年朋友阅读后从中获益。

\"

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宝宝身上的这些包,你真的分的清楚吗?

前些天偶然看见这样一则新闻:

起初宝宝的脸上冒了几颗小疹子,爸妈以为是太热长痱子,就给娃抹了点治痱子的药膏。谁知没多久,“痱子”越来越多,短短几天,宝宝全身都起了脓疱甚至出现了流脓溃烂的症状,吓得爸妈立马把孩子送医院。这才得知,原来宝宝长的不是痱子,而是脓疱疮。

除了把脓疱疮当成痱子的事儿,老妈子之前还听说过有宝妈把荨麻疹当成了蚊子包治,去医院后才发现闹了乌龙。

蚊子包、痱子、荨麻疹、湿疹……宝宝身上的这些包,真是傻傻分不清,难为妈妈们了。今天老妈子索性来个“包包合集”,结合照片和症状描述,教教大家如何鉴别这些恼人的小东西。

(温馨提示:文中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

痱 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鉴别:天气热,宝宝出汗多,汗腺一不小心就被堵了,汗液只能自寻出路,变成了一粒粒红红的小颗粒。痱子一长出来就是密密麻麻一大片,痒痒的。宝宝的脖子、腋下、腹股沟、屁屁、后背,这些经常会接触到口水、汗液、尿液的地方最容易遭殃。

● 护理:衣服该脱就脱,空调该开就开。平时及时帮宝宝清洗掉汗液、尿液等,保持环境凉爽干燥。再加上外用炉甘石洗剂,双管齐下,很快就会好转的。

蚊子包

● 鉴别:被蚊子叮过的地方会出现隆起的小红圆点或小肿块,一会儿后变得硬硬的,而且特别痒!蚊子包不成片,也不会蔓延到其他部位,不做处理也会自己消失的。

● 护理:发现娃被蚊子叮了,可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蚊子包,再涂点芦荟胶、蜂蜜、炉甘石等止痒。为了防止宝宝抓破伤口,记得麻溜地把指甲剪了哈。

湿 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鉴别:湿疹最大的特点就是皮肤干!很干!非常干!同时会红、会痒。一般都是成片对称着长的。主要是长在娃脸上、头上,不管的话可能会蔓延到全身。湿疹巨痒,还容易反复找上门,宝宝会想尽办法到处蹭,哭闹不止。(一万个心疼)

● 护理:重中之重是保湿!每次给娃洗澡后,趁皮肤没干马上用润肤霜涂满宝宝全身。症状严重的时候,听医生的话,涂抹激素类药物。

丘疹性荨麻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鉴别:宝宝被螨虫、虱子等节肢动物咬了后过敏,可能会发出绿豆到花生米大小的红色丘疹,一小团一小团的,摸上去硬硬的,丘疹顶部可能有水泡,严重的可能会长出大疱(像个半球一样隆起,疱液澄清),很痒很难受。更郁闷的是,丘疹性荨麻疹会反复,也就是说,下次被虫子咬了还是会发的。

● 护理:给娃剪指甲,千万别乱挠!可以在患处抹点炉甘石帮助止痒。局部有破损的话,用聚维酮碘溶液,抗生素乳膏(比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等消毒。如果红肿严重,可咨询医生后,口服抗组胺剂缓解。一般2周左右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粟粒疹

● 鉴别:刚出生的宝宝脸上会出现一些很小的白色疹子,额头、脸颊、鼻子和下巴尤其容易长。这种小疹子看起来是凸起的,但是摸上去几乎是平的,而且还很光滑,这就是很常见的新生儿粟粒疹。

● 护理:千万别和这些疹子过不去,擦洗、揉捏粟粒疹对宝宝都没啥好处,尽量别去碰宝宝的那块皮肤就是了。大约一个月左右,宝宝脸蛋就能恢复白嫩啦。

脓疱疮

● 鉴别:脓疱疮主要是感染了葡萄球菌引起的。宝宝的唇周、鼻孔、耳廓附近往往是脓疱疮喜欢长的部位,后期严重的话会蔓延至全身。脓疱疮刚开始一般是红色的丘疹,接着就迅速转化为脓疱,很容易被抓破,有的还会溃烂,最后形成蜜黄色的痂。整个过程又痒又痛,特别难受。而且,最麻烦的是,脓疱疮很容易传染给别人!

● 护理:

脓疱疮发展迅速,部分伴随发热症状,严重的会引起肺炎、肾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由于脓疱疮会通过人-人接触传播,因此首先需要隔离宝宝,避免相互传染;注意清洁卫生,将使用的物品以及衣物进行消毒;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通常还会需要抗生素治疗(局部、口服或静脉)。不过,脓疱疮消退后是不会留疤的。

婴儿脂溢性皮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鉴别:最常见的是宝宝的脸上出现了长椭圆或圆形斑片,边界清晰,上有鳞屑,还伴随着油腻的黄褐色痂片,一般小月龄宝宝比较容易中招。如果长在头皮上,它还有个绰号叫“摇篮帽”,是不是挺形象的哈哈。不过患上脂溢性皮炎除了丑了点,微微瘙痒,宝宝几乎不受影响,几周或几个月后它自己就消失了,勉强能算是无奈中的小幸运吧。

● 护理:多数不需要治疗(除非太严重)。如果看着难受,可以每天用温和的婴儿洗发水给宝宝洗头,用手指或毛巾轻轻按摩宝宝的头皮,帽子什么的就别带了。不管是头上还是脸上的痂,妈妈都别手痒去抠哦。

新生儿痤疮

● 鉴别:青春痘并不是青少年的专利,刚出生的宝宝也会长哦。宝宝出生后,如果母体的一些激素没有代谢干净,会让娃脸上长出白头或红红的小丘疹,或者是黑头粉刺与脓疱。不过,科学家们相信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小baby长痤疮,譬如服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

● 护理:新生儿痤疮通常会在几周内消失,但也可能持续数月。它不痛不痒,可以别管它,顺其自然就好 。如果痤疮比较严重,或有感染现象,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水 痘

▲ 初期

▲ 爆发期

▲ 结痂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鉴别:水痘比较狡猾,它要潜伏大约2周才出来。刚开始,宝宝就像蔫了一样,精神萎靡,伴有低烧头疼,就像感冒一样。发热后1-2天开始出皮疹,开始是小小的红肿块,接着肿块变成水汪汪的、像露珠一样的水疱,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几天后水疱慢慢变得浑浊,最后结痂脱落。水痘主要长在胸、腹、背部,四肢很少。因为水痘喜欢分批出现,所以宝宝同一部位常常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有的刚发,有的已经结痂,这点也是判断水痘的一个重要依据。

● 护理:水痘的传染性很高,所以宝宝生病期间需要隔离(不少于两周)。一定要管住娃的手,不要抓破,以免引起感染。注意休息,多喝水。大约1-2周样子,孩子就能自己痊愈啦。期间家长要注意病情变化,如发现持续高热不退、呕吐、头痛惊厥等反应,要及时送医。

毛囊炎

● 鉴别:听名字就很清楚了吧,这是由毛囊细菌感染引起的包包。刚开始它是红色的,数天内肿包中央可能会出现白色的脓,仔细看的话中间往往贯穿了毛发,脓包周围有红晕。最要命的是,这些包包不仅痒,还很疼。毛囊炎最常见于身体摩擦部位,像宝宝的脸、头皮、小屁屁及四肢都有可能长。

● 护理:穿宽松衣裤,脏衣服要勤换,管住手不要挤。这些小肿包虽然看着可怕,但一般几天就退了。但若迟迟不见好,那就要带娃去皮肤科医生处看看了。

无论是夏季还是其它季节,肿包都有可能会找上宝宝幼嫩的肌肤。麻麻们冷静点先判断长的是啥,再进行护理。其实,只要咱了解了这些包具体是怎么回事,其实并不可怕。如果你觉得自己解决不了或不是很确定的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医院。

(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