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心字花藤缠绕字名字大全(心字花藤缠绕字名字大全男生)

时间:2024-02-03 12:23:01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凌霄带雨,披云似人凌霄志

凌霄花

又叫紫葳,藤萝花,诗经里叫陵苕,《小雅·苕之华》诗云,“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

凌霄带雨,楚楚动人。

凌霄花的花语,勇敢和坚强,寓意着慈母之爱,适宜赠送母亲与长辈。

凌霄花又叫南非凌霄和四季凌霄,花期非常长,而且花朵繁多,漏斗状,妩媚娇艳,攀援于墙壁与树木,是装点庭院的优良花卉。

宋代贾昌期有首《咏凌霄花》:

披云似人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还有一首《凌霄花》,宋代杨绘所作,同样都是赞誉凌霄志。

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

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

舒婷有一首著名的诗,《致橡树》,却又极尽了凌霄花缠绵依人的样子。诗中说: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关于凌霄花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闽西有一大户财主,家中有女,名叫凌霄。

凌霄聪颖漂亮,善于吟诗作画,可谓才貌双全。

凌霄长大后,财主一心想着要为凌霄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可是凌霄偏偏爱上了家里的长工,勤劳善良的柳明全。

凌霄与柳明全的恋情被财主发现后,命家丁将柳明全拖到野外毒打致死,埋葬柳明全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大柳树,枝繁叶茂。

被财主关起来的凌霄,得知柳明全去世的消息,冲破阻碍,跑到柳明全坟前,撞死在了柳树上。

树下长出了一种花,花藤缠绕着柳树,攀援而上,相依相偎,不离不弃。

人们发现,这种花,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肿、止痒去疹等功效,可以用于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等疾病。

人们为了纪念凌霄姑娘,就把这种花叫做凌霄花。

赛效:网名生成器在线转换工具怎么使用

现在是一个网络发展非常快速的时代,很多人沟通工作、生活沟通都是借助网络通讯,如微信、QQ等,而这些工具不仅用于办公,同时还在生活方面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帮助。

为使大家能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很多人喜欢给自己设计一些比较个性的网名,像花藤字网名、彩色网名、繁星火星文网名等,这些网名单靠自己手动输入文字是没有办法生成,需要借助网名生成器才能生成,下面我们给大家演示下使用网名生成器在线转换网名。

1.在相关搜索引起中搜索:网名生成器,找到其官方网站点击进入;

2.选择要生成的个性网名类型,这里我们以花藤字生成器为例给大家介绍,点击花藤字生成器;

3.输入要进行转化的名称,选择模板,并点击底部的“生成”按钮;

4.结果生成后,点击复制按钮,可以到网名修改处进行粘贴使用。

了解更多办公工具类的使用教程,尽在赛效官方网站查看应用软件栏目搜索更多~

漂亮翅膀符号网名加字方法

特殊符号大全(tsfhdq) 漂亮的符号╰︶﹉๑翅膀๑﹉︶╯ ,可能您会发现很难找到,有时候就算找到了很难改字.今天就让小编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加字不再有烦恼,而且有各种各样漂亮符号供我们选择

1-1:我们看看这个在线网名加字符号在工具

1-2:从操作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以\"花藤\"网名为例,想要生成:ζั͡花ั͡ζั͡藤ั͡ζั͡✾,只要按上面的输入就可以了,非常简单.同时第2步那里有很多符号供我们选择,我们也可以选择更多类型的符号,效果如下

总结: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取2个字的网名,也需要选择2个字的符号,也就是我们的取名要和示例的名字对等才行。通过上面的2步我们可以生成很多的个性符号的网名了

章法入门详解之第一章(上篇)

每天进步一点点

申明

本文是有痕无伤根据《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做的笔记整理,供书法爱好者学习,旨在传播书法,不用于商业用途。

主讲人:黄简老师整理人:有痕无伤

Ξ第一章Ξ 诗文格式

两大书作

WUSHANG

书法作品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临摹之作与创作之作。临摹之作,指临摹前人之作而成(即一比一复制);创作之作,指自我创作而成。临摹是入帖,取得前人的长处;创作是出帖,彰显自我的特色。

临摹之作,不见得就是低水平;创作之作,也不见得就是高水平,二者相辅相成,各自重要。历代书法家,都有许多临摹之作,如晋人王羲之《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酷爱不已,死后带入陵墓陪葬,只存唐人冯承素、虞世南、褚遂(chǔ suì)良等摹本传世,弥足珍贵,可媲美于真迹。如今市场的印刷多为冯承素摹本。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格式通例

WUSHANG

过去写字,日常以小字为主,常见的是楷书、行书两种字体,大小为两三公分,讲究实用,所以历代的作品,小字多而大字少。

宋之前的书籍多为人工手抄,很少有印刷的书籍,到了宋代,木版印刷兴盛,出现了线装书、蝴蝶装等装订书籍。这些宋版书制作考究,印刷精美,后世所不及。因宋版书流传稀少,更显珍贵,历代视之若宝。迄今为止,宋版书在收藏界是“按页论价”,一页宋版书的底价,至少是一万人民币起步,号称“世上最贵的书籍”。我们学习书法章法,应当学习古代线装书的格式,因其格式规范,最适合初学者入门。也就是说,章法虽然变化多端,终究是万变不离其宗。

线装书示意图

其顶端空白处叫天头,底端空白处叫地脚,比例是“天六地四”,即天头占六成,地脚占四成;两侧空白处叫书脑,内、外框叫边栏,竖线叫界行(háng),组成许多竖格,这个区域叫字心,用来印刷文字或书写诗文;字心正中间的竖格叫版心,版心有花纹,多呈鱼尾状,故名鱼尾。鱼尾下,常写书名与页码。字心写完内容后,版心对折,竖格朝外,就能组成正反两面的一页纸。书脑处钻孔,以线装订。

标题

诗文一般会有标题,标题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之类的划分。如线装书《书苑菁(jīng)华》:“御览书苑菁华卷第一”是一级标题,顶格;“书法上”是二级标题,可低一格或低二格,这里采用低二格的格式;“秦汉魏四朝用笔法”是三级标题,在二级标题基础上,再低一格。如此排版,以明主次,凸显美观。

《御览书苑菁华》书影

早期作品的格式却没有这么严格、规范。如传为唐人褚遂(chǔ suì)良《阴符经》,楷书,就比线装书早:“阴符经”是一级标题,“上篇”是二级标题,全部顶格,它的二级标题并没有像后世那样低一格或低二格处理。

传为褚遂良《阴符经》

一般诗文的标题都比较短,有些则例外。如唐人手抄诗歌集:“五言登郡北/佛龛一首”、“七言谒(yè)/倍城县南/香积寺老师一首”等标题,字数较短,只占一行;“七言登北山寺西阁楼/冯禅师茶酌/赠崔少府一首”,标题过长,一行不能书尽,占了两行。

唐人手抄诗歌集

唐人抄的佛教经文——《妙法莲华(huā)经》,第七卷标题为“妙法莲华(huā)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字数较多,没有进行双行处理,而是强行挤于一行,标题与正文的间距相比,明显紧密。

《妙法莲华(huā)经》

有时标题的下面,或写其他的内容,类似备注,作者为了腾出空间,就把标题挤得更加紧密。如唐人《大智度经》,其中一卷,标题是“大智度经/大方便/品第六十九/释论”,下面便有备注类型的字样:“有二段经文,卷八十二”。

《大智度经》

“有二段经文,卷二十八”

标题的字号与正文是同等大小。唐人孙过庭《书谱》,标题“书谱卷上”,与《御览/书苑菁华》的标题,便是跟正文一样的大小。

孙过庭《书谱》与 《御览书苑菁华》

现代书籍的排版与过去不同:一级标题字号最大,其他标题字号逐级变小,依次下来,均是标题大于正文。

现代书籍排版示意图

简言之,宋之前手写作品,标题往往不分主次,全部顶格。标题过长,可进行双行或多行处理,也可强行挤成一行。宋及后世,格式逐步严格,要求一级标题顶格,二级标题低一格或低二格处理,三级标题在二级标题基础上,再低一格,以显层次,分明主宾。

卷数

有些诗文属于鸿篇巨制,内容庞大,往往要分卷数以便大家阅读。卷数紧密置于标题下,与之相连。卷数一般为“卷第几”或“卷上”以及“卷下”,即卷在前数在后,这是传统习惯的写法,虽然和现代的写法略有区别,但意思却是相同的。线装书《御览/书苑菁华》,一级标题“御览书苑菁华”,卷数“卷第一”;二级标题“书法”,卷数“上”,表示其为“书法”上篇。

《御览书苑菁华》的卷数分布

清代的《四库全书荟要》为大型丛书,收录各类书籍,高达两万多卷,其中收有《孟子传》,以之为例:

一级标题“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卷数“卷二千九百八十二”,表示《孟子传》收录于该书的第2982卷之中;二级标题“孟子传”,卷数“卷一”,表示它是《孟子传》的第一卷。二级标题低一格,不与一级标题相混;三级标题“梁惠王章句”,卷数“上”,表示它是《孟子传》第一卷《梁惠王章句》的上篇。三级标题在二级标题基础上,低一格排列。三大标题均注明卷数,格式严谨,一丝不苟。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卷数分布

像这类书本的页数往往过厚,阅读的话很容易忘卷数,所以古人在每卷的末页都要重写标题与卷数,用来提醒阅者。如《孟子传》,便是采用了这个格式。同一本书中,同级标题的位置与高低,都要前后一致,不可随意。

孟子传末页,重写标题与卷数

唐人抄录宗教的经文,若经卷过长,也会在经卷的末尾处重写标题与卷数,用来避免阅者忘却。如唐人抄录的《大般(bō)涅槃(niè pán)经·第十八卷》,每卷很长,就在卷首和卷末书写了标题。

《大般涅槃经·第十八卷》卷首

《大般涅槃经·第十八卷》卷末

我们可以看到,唐人为了避免标题过长,导致与正文相混,索性把标题与卷数挤紧,让人一看便知这是标题。另外还能给下面腾出空间,写类似备注一样的内容。——可以说,这是隋唐时代常见的现象。若内容不长,则无需重写标题与卷数。

署名

书法作品一定要署名,否则容易产生争论与纠纷。晋唐时代,绝大多数的作品因为没有署名,导致真伪难断。如晋人王羲之《兰亭序》,因未署名,再加上书法风格与晋代不同,古代就有不少学者怀疑它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而是后人伪造。到了上世纪,学术界为此爆发过巨大的争论,海内轰动。——可见作品署名,是多么重要。

隋人《出师颂》,字体风格是章草。标题“出师颂”之下,只有“史孝山”三字,再无其他的说明,历代的学者均感到疑惑:不知是作者的名字,还是抄写者的名字?一番考证,惜无定论。所以书写作品时,署名应当要清楚:抄写者署“书”,原创者署“撰”,以避混乱。

隋人《出师颂》

如唐人陆柬之《五言兰亭诗》,标题“五言兰亭诗”之下,写有“陆柬之”三字,末端紧缀“书”字,可知这幅是陆柬之的抄写,而非他的原创。

唐人陆柬之《五言兰亭诗》

陆柬之另一幅作品,只写标题“文赋”二字, 前后均无姓名,学术界只得谨慎定为“传为陆柬之书”,意为“应该是陆柬之所抄录”,语气不敢肯定。为啥陆柬之不署名呢?或许他只是随手一写,就没有放在心上;或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用而已,就没去要署名了。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未署名的《文赋》

唐人孙过庭《书谱》,字体风格是今草。“书谱”标题下面,署名为“吴郡孙过庭撰”。“吴郡”,地名,是孙过庭的籍贯。过去的署名,一般会缀有作者籍贯。“孙过庭”之下,缀一个“撰”字,可知《书谱》为其原创。

唐人孙过庭《书谱》

从上面的《出师颂》《五言兰亭诗》《书谱》等作品来看,作者署名均置于标题之下,晋唐时期习惯便是如此,与宋后线装书格式不同。而在线装书内,作者姓名往往是置于第二行的下端,与标题错开。之所以这样排版,意在留白,以清眉目。

宋版线装书影一

宋版线装书影二

晋唐署名的习惯,还可从南朝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窥见一斑。他这幅作品以真书、草书二体抄录,前两行标题“真草千字文”,下面紧接“敕(chì)/员外/散(sàn)骑(qí)侍郎/周兴嗣/次韵”,以此标明原创的作者。

其中,“敕”,为皇帝命作者所写;“员外”“散骑侍郎”为作者周兴嗣官职,——凡在帝王诏令前,作者必署官职,这是礼教制度,不可违背;“次韵”指诗词要押韵,用韵有次序。因标题字数过多,智永抄录时,全部挤之一行,导致首行过于密集,看起来不是很舒服。可见晋唐时期的人,便是习惯将作者名写于标题下,即使空间不多,也要强行挤进去,与宋代之后处理的格式有些不同。

南朝智永《真草千字文》

宋代之后的书家署名,手写的作品,大多置于正文之末,是为落款。如明人文徵(zhēng)明《后赤壁赋》,行草,落款便书于末端。

明人文徵明《后赤壁赋》

正文

正文的格式历来一致,均是顶格。有些正文需要进行抬头,抬头又作抬格,指每遇尊称需要空格或换行书写,以示对尊长的尊重。抬头制度早已有之,清代皇权专制到达顶峰,书写不抬头会受罚治罪。抬头制度常见的有六种:空(kòng)抬、平抬、单抬、双抬、三抬、四抬。

(1)空(kòng)抬,指遇到尊称需要空一格后进行书写。如唐人欧阳询《九成宫》拓本,遇到“上”“天子”等字样,会进行空抬,只因“上”“天子”是尊称皇帝,所以要进行抬头。

九成宫空抬一

九成宫空抬二

又如唐人颜真卿《多宝塔》拓本,遇到“我皇”“敕”“旨令”“宸睠”等字样,使用的便是空抬。这些字样都是尊称皇帝,不抬头不行。“我皇”指我们的皇帝,“敕”指皇帝的诏令,“旨令”好理解,就是圣旨,“宸睠”指皇帝的眷注、恩宠,其中的“宸”,指皇帝;“睠”,同“眷”,眷注、恩宠。

多宝塔空抬一

多宝塔空抬(二)

(2)平抬,指遇导尊称就要另起一行进行书写,与正文平齐。如宋人米芾(fú)《致知府大人》信件,采用的便是平抬。我们可以看到第一行前半截较为疏朗,而后半截却变得紧密,尤其是第一行末端,“邂逅”的“逅”字,挤得变形。只因里面“长者”一词,指德高望重的人,是米芾对对方的尊称,像这类尊称,要么要就空抬,要么就平抬,这里米芾选择的是平抬,平抬必须要换一行进行书写,所以为了让“长者”一词能出现在第二行的顶端,就只能委屈“邂逅”二字挤在第一行的末端了。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行下面有很多的留白,却留着不写,只因“坐”一字,指对方坐的座位,也是代指对方,也要重新换一行,就要移到第三行的顶端去;第三行下面,我们看 到又有留白,这是因为“议论”一词,指对方的高见、好的建议,也是代指对方,所以更要另起一行,将之移到下一行的顶端。此处平抬换行数次,均是为了尊敬对方的缘故,不得不如此。

米芾平抬

既然首行的末端显得拥挤,那为何米芾不把“邂逅”的“逅”字挪到第二行去,这样不就可以避免了拥挤么?原来,米芾为了让对方的尊称能全部在每行“置顶”,采取的就是平抬,如果用空抬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尊称全部“置顶”后,这样看上去,一来显得明了清晰,二来让对方可以直接看到,显示米芾非常地尊重自己。

如果把“邂逅”的“逅”字挪到第二行,米芾为了凸显尊称“置顶”的效果,势必会把后面的内容挪到下面新的一行去,第二行只有一个“逅”字,孤零零的摆放在那里,底下留出的空白就会变得很空。再加上后面两行末端由于平抬留出了空白的位置,第二行再去留白,就导致卷面变得大面积留白,显得空荡荡,对比后面有字的区域,视觉上看起来,整个卷面变得“头轻脚重”,不是那么的舒服。见下图的调整版,就可以知道,米芾为何不这样做了。

调整版示意图

又如元人赵孟頫(fǔ)《胆巴碑》,我们可以看到“帝王师”“皇帝”“皇太后”等字样都是另起一行进行书写的,采用的便是平抬。其中,“帝王师”是尊称藏传佛教的高僧胆巴,他生前只担任国师,去世后被元政府追封为帝师,帝师便是“帝王师”,即帝王的老师,这是尊称,所以赵孟頫(fǔ)要进行抬头。

胆巴碑平抬(一)

胆巴碑平抬(二)

像这样平抬换行的书法作品,历代十分常见。多数人不懂抬头制度,看见古人的作品有空格或换行留白,就以为这是作者为了追求艺术之美,特意安排的效果,就努力从书法美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什么“计白当黑”,什么“虚与实的和谐”,搬来一大堆理论进行讲解,很是牵强附会。

网上对书法留白的强行解释一

对书法留白强行解释二

(3)单抬,指遇到尊称,尊称换行书写并且还要高出正文一个字,以示尊敬。如时期毛主席写给萧子升的回信,字体是楷书。我们可以看到,第一行“子升学长”就是用的是单抬,尊称超出正文一个字。第三行底下留了许多的空白不写,这是因为有个“兄”字,是指萧子升,要进行单抬,必须要换一行书写,就挪到了第四行,超出正文一个字,所以第三行底下就留空白了。

毛主席单抬

如传为褚遂良之作的《阴符经》,末尾署名“起居郎/臣遂良/奉敕书”,写至“敕”字,便换行进行单抬。因“敕”乃皇帝之命令,若不抬头,是为大不敬。

《阴符经》单抬

又如明人吴宽《韩夫人墓志铭》,字体是楷书。其中“天子”“帝命”等字样,采取的就是单抬,超出正文一个字。

吴宽《韩夫人墓志铭》单抬(一)

吴宽《韩夫人墓志铭》单抬(二)

(4)双抬、三抬,指遇尊称进行换行书写,分别超出正文两个字、三个字。清代因为皇权专制到达顶峰,为了突出君权神圣不可侵犯,对抬头制度规定更加严格。如道光二十九年(1894年)颁布的《科场条例》,其中就规定:

需要三抬的有:祖、宗、列圣、世德、圜(yuán)丘等;需要双抬的有:圣天子、圣主、圣谟、圣训、帝徳、圣朝、盛世、孝治、明诏、大皇帝、谕旨……需要单抬的有:朝廷、国朝、国家、龙楼、凤阁、玉墀(chí)、上苑(yuàn)、太液、各宫、殿、门名等。

对于双抬、三抬,一般常见于清代的文书、奏章、圣旨等方面,如这份清代奏折,可以看到“谕旨”、“大皇帝”等字样进行了双抬,超出正文两个字。

奏折双抬(一)

奏折双抬(二)

清代乾隆年间的文书《盛京将军弘晌奏折副录》,字体是行书,里面“实录”“玉牒”“五朝实录”“五朝圣训”等字样进行了三抬,超出正文三个字。“实录”,是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玉牒”,指皇帝的族谱,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五朝实录”,指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五朝皇帝的史实;“圣训”,清代皇帝告戒臣下的诏令、言辞称之为圣训。新皇帝登基后,命史官编纂前任皇帝的《实录》和《圣训》,并每日晨读先皇“圣训”一节,作为施政的座右铭,“五朝圣训”便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五朝皇帝的诏令、言辞。

《盛京将军弘晌奏折副录》三抬之一

《盛京将军弘晌奏折副录》三抬(二)

(5)四抬,这种形式并不多见,乾隆当太上皇的期间,曾规定遇“天”“祖”等相关字样时,要求抬高四格书写,如下图缮写于嘉庆二年(1797年)的档案中,将皇室祭祀祖先场所“奉先殿”予以高出正文四格的书写。

“奉先殿”四抬

简言之,正文不必低格,顶格书写即可,尊称宜换行抬头。空抬不用换行,只需空一格;平抬、单抬、双抬、三抬、四抬,都要换行而书;平抬与正文顶格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然而单抬、双抬、三抬、四抬,依次超出正文一字、二字、三字、四字。空抬、平抬、单抬最为常见,今人也沿用至今,多用在信件、题跋等处;二抬、三抬用得少,四抬今人几乎不用。

~后续更精彩哟,欢迎你的关注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