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龙

文殊菩萨保佑什么生肖(文殊菩萨保佑什么生肖的人)

时间:2024-01-13 15:52:44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属龙、蛇之人的保护神——普贤菩萨

龙是九五之尊的象征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神物。在所有的动物神中,龙是老大的位置。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把龙当作祖神来崇拜了。认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古人从想象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物(动物),龙的形象集中了诸多动物的特点:角是鹿角,头是牛头,身是蠎身,鳞是鱼鳞,爪是魔爪,口角有须,颌下有珠。它能粗(巨)能细,能幽能明,还能兴云作雨,降妖除怪,是英武、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所以属龙之人是幸幅的,人们又请来了四大菩萨之一,普贤菩萨来做属龙之人的保护神。

在中国古代从动物纪年开始,动物被作为一种神的崇拜,现在看来也是见什么就产生对什么的敬重,来克服自己的弱点。于是,蛇就是“河神”,属蛇之人的保护神也是普贤菩萨。作为佛的右胁侍,在佛教诸神中,他专管“理德”,发扬“大行”,将善普及四方,是位功德之神。普贤的说法道场在四川峨眉山。他手持宝,头戴五佛冠,骑一头六牙白象,显风,象征若“愿行广大,功德圆满,化渡众生,密引世人”。相传,普贤菩萨就是属龙属蛇之人的保护神。

关干普贤的身世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普贤为诸佛之子。《华严经》上讲:“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这样一来,比起文殊、观音的辈分就小多了。二说,普贤原为阿弥陀佛的第八个儿子。经书上讲:“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眗,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还有一种说法,普贤是妙庄王的二女儿。

不论说法如何,普贤在世人的心目中是一位极为慈善的菩萨。他的职责就是将佛门推崇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可调功德无量。普贤菩萨作为属龙属蛇之人的保护神,更加受后人的敬奉。因为,古人认为龙为农,象征着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龙为隆,高大隆起;龙为虹,虹为龙吸水;龙为水,又有四海龙王之说:龙为雷和闪电,闪电之势如龙腾飞舞,雷声似龙吟;龙为天为星……

在星宿中北斗第五星君是属龙之人的保护神。古人讲:“南斗注生,北斗注死。”而这主掌生死大权的北斗七星的帝王到底是何人?《搜神记》中称:黄帝母亲梦见北斗而怀孕,生下黄帝。黄帝又称轩辕氏,正是帝王之年之意,这也表明黄帝氏族以北斗为图。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纲君是属龙之人的保护神。因此,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为蛇年生人的保护神。

属龙、蛇的共同保护神是普贤菩萨,而蛇是十二属相中最顽强的属相,属蛇阴险,难以捉摸而令人恐惧,这是属蛇的弱点。其实,这是因为蛇的寿命太长,脱一次皮获一次新生。龙,众兽之中所有向上向善的典范,蛇就显得慢一拍,与先民们创作的龙要逊色得多。不过再好的属相,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万事皆自己把握。祝天下人安顺,事想心成,万事如意!(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这三大生肖最有佛缘,一生注定有菩萨保佑富贵平安

俗话常说:“自古佛缘之事,是诚心易求,却千金难买”。因此,如果是拥有菩萨心肠的人,那么则是必定一生广结善缘,不但能驱灾辟邪,而且更能得一生的富贵福缘相随,好命运势常伴。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其实一开始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必定有心善的一面,在我们12生肖中,尤其是下面的这3个生肖,他们就是最为“性本善”之人,菩萨心肠是天生,所以能得佛缘傍身一生平安富贵。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是谁吧!

第一名:生肖兔

生肖属兔的人,他们早年的时候因受父母宫不利,所以他们在早年的生活中,时运不济,生肖属兔的人早年的日子大多数都是不好过,而且生活中总是艰辛不断,常常劳碌不息,哪怕是非常优秀,却也总是大器晚成,老来才能享福。不过还好生肖属兔人的善良,却也是一辈子改不了的,他们心思虽然非常的敏感,不过却总为他人着想,一生随着年纪的增长,所以他们的福气会越来越深厚,就是因为他们的善缘越积越多,所以就连子女也能享受到他们一生结下的广阔善缘,其一生中总是有菩萨时时庇佑,种晚年必定能富贵。

第二名:生肖牛

生肖属牛的人,他们的性格如钢铁一般非常的坚强,生肖属牛的人一辈子最坚持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善良,而且不管何时都改不了。尽管他们的热心肠总是经常会被人欺骗利用,不过他们还是会宁愿相信多存善念为好,他们总是常常以菩萨心肠对待身边的所有人,所以菩萨往往会化身贵人助运他们飞黄腾达,尽管大部分的生肖属牛人,虽然辛苦了一辈子,不够却是少生大病,而且越老越有福气,辛苦过后必定是回报丰足,这也是是佛缘深刻的一种表现。

第三名:生肖马

生肖属马的人,他们的性格非常热情而又十分顽强,而且与菩萨的庇佑有着非常深厚不解之缘,虽然大部分的生肖属马人在年轻时非常的莽撞冲动,不过是善心可鉴,他们对人热心肠,一生帮过无数人,所以他们也必定能被人帮助无数次,菩萨时常助运他们的事业运,信佛的生肖属马人也更容易发财富贵,这就是因为生肖属马人广结佛缘的缘故。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为何核心区域却有座五爷庙,五爷是谁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山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的大山组成,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其中有五座山峰环环相抱,形成了平坦开阔的峰顶,远望“有如垒土之台”,故此得名。

五座山峰中,最高海拔超过3000米,最低海拔也有2400多米。在五台山的北部阴谷处,有着常年不化的“千年雪”和“万年冰”。因此,五台山也被叫做清凉山,尤其是在盛夏酷暑之际,这里反而清爽宜人,成为了著名的避暑胜地。

(五台山上的五爷庙)

五台山庙宇林立,五爷庙在其中并不算大,原名为万佛阁。它占地面积只有2040平方米,坐北朝南,殿堂房屋30 多间。

整座五爷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多是清代重修以后的遗址,由文殊殿、五龙王殿和古戏台组成。

五爷塑像就位于整座寺庙的核心建筑龙王殿中。小巧精致的殿中,终日香烟缭绕,诵经之声不绝于耳。现在的龙王殿始建于清朝,到了6年的时候,殿内已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无法满足游客快速增长的需要,因此殿宇得到了扩建。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传言五爷不满意龙王殿狭小而破旧,给庙中方丈托梦,指示“重建殿宇,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方丈和地方上的甲长不敢怠慢,赶紧想办法集资,筹措到了重修了龙王殿的足额资金,将原来的卷棚顶改建为重檐歇山顶,并在殿前加建一个套殿。

同时,为了让传说中的五爷满意,工匠们又在柱础、 雀顶、栏额、斗拱、拱眼等地方,均镂刻龙、凤、狮、麒麟、人物、花卉等图案,使昔日的小殿一下子变得气势恢宏,金碧辉煌。

这个传说也许源于人们对五爷的崇拜,其实和重修龙王殿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在五台山的所有寺庙中,就属龙王殿最受游客欢迎,名气最大,而且香火最为旺盛。除了善男信女们每月的固定时间上山朝拜外,庙里还会定期举行庙会,天长日久后就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的朝山活动。

(文殊菩萨像)

那么,龙王殿中的“五爷”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为什么如此世受香火呢?

这个五爷是五台山特有的神灵,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关于他为什么会来到五台山,源于民间一个神奇而美好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五台山气候恶劣,荒凉炎热,百姓苦不堪言。善良的文殊菩萨为了拯救百姓,就来到东海龙宫,向老龙王借取清凉石,并将它放置在五台山顶。

从此,五台山上草长莺飞、清凉宜人,不但成为了百姓们避暑的绝佳圣地,而且风调雨顺,当地百姓们丰衣足食。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老龙王有五个儿子,就数老五性情火暴,加上面色漆黑,大家都叫他黑脸五爷。这五个儿子非常辛苦,每天都要外出播风布雨,回到龙宫后难免又累又热,五兄弟就会靠在这块清凉石上小憩片刻,马上暑热消退,浑身舒坦。

这日,五个龙王回来后却不见了清凉石的踪影。当得知是被文殊菩萨带到了五台山后,性急的五爷就带着众兄弟,怒气冲冲地追到五台山讨要这块清凉石。

当然了,这几人根本不是文殊菩萨的对手,一番较量下来,五位龙王被文殊菩萨一一收复。文殊菩萨把他们分别安置在五台山的五座山峰上,不但永世守护当地的百姓,还得保证气候温和,降雨充沛,百姓们的庄稼连年丰收。

五爷是挑头闹事者,因此被文殊菩萨分到了五台山最北边山顶。这里千年积雪,道路险峻,奇峰怪石,寸草不生。虽然也有百姓修建寺庙祭奠他,但因环境恶劣,百姓无法登顶朝拜。

于是在清朝年间,为了祭祀方便,老百姓才将现在的这座龙王殿迁到了万佛阁的旁,在扩建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那么,既然五爷是黑脸,为何殿内供奉的五爷却是是金脸呢?而且还头戴皇冠,身穿龙袍,殿前还有半副銮驾,莫非他和皇室又何关联?

(康熙皇帝)

​五爷这身打扮,还真和帝王有一些渊源,那就是康熙皇帝。

据说,有一年康熙造访五台山,走到半山腰时突然遭遇狂风暴雨,整个山间烟雾弥漫,无法辨清方向。正在康熙和随从惊慌失措时,听闻得一阵喝声:“皇帝莫慌,我救驾来也。”康熙大喜过望,询问是何方高人?五爷回到:“我乃万佛阁龙王殿老五。”

于是,康熙一众人马在五爷的指引下,顺利下得山来,回到了行宫之中。康熙为了感激五爷的救命之恩,特赐予他皇冠、龙袍,并赐金脸,还御笔题写了“龙参”二字。所以,现在的五爷就成了这幅模样。

不过,这只是人们的猜测和传说,其实五爷类似帝王的装扮,还是表达了人们对他的一种尊敬和崇拜。

最为奇怪的是,五爷庙的对面还有一个戏台。按理说,佛门乃清修之地,是不会允许有歌舞娱乐等纷扰的。

说起来,五爷庙的戏台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五爷只是一个龙王的化身,而并非菩萨或佛祖,他也喜欢热闹,也有七情六欲。因此,人们为了迎合五爷,就开始搭台唱戏,并把这个习俗流传了下来。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是为了五爷,完全是百姓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为什么民间会如此爱戴五爷,五爷庙的香火如此旺盛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百姓渴望风调雨顺的生活,希望龙王出身的五爷,能为百姓服务,保证人们丰衣足食,生活平安,正体现了所谓“得民心者得拥护”的道理。

(参考资料:《五台山佛教文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