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马

祭拜(祭拜上香的规矩和忌讳)

时间:2024-01-22 02:00:19 作者:舍我其谁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都是表达悼念,“祭”和“奠”有什么区别?单字使用意思差别很大

文·段宏刚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在每一种礼仪里,大到活动的规格、流程,小到人们的穿着、言行,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参加葬礼或祭礼时,有两个汉字经常能看到,一个是“奠”字,另一个是“祭”字,这两个字虽然都包含有悼念、祭祀的含义,但在本义和具体用途上,还是有不少差别。

“奠”字通常出现在棺材和花圈上。

土葬要用到棺材,棺材的形状近似于长方体,由六块木板构成,四长两短,每块木板都有专用称谓,跟中国传统文化有紧密联系。

上下两块木板分别称作棺盖和棺底,棺盖象征天,棺底象征地。左右两块木板称作边板,象征日月。前后两块木板分别称作材头与材尾,材头上通常有一个大大的“奠”字。

出席追悼会时,亲朋好友要给逝者献上花圈,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敬意,花圈中间也有一个大大的“奠”字。

日常习惯里,人们通常把“祭奠”两个字连起来使用,来诠释“孝道文化”的内涵。如果把这两个字分开来使用,它们的意思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若用错了,会弄出笑话,甚至是对逝者的不敬。

中华先民非常聪明,按照“六书”造字时,就已经明确告诉人们这两个字的含义。

“祭”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里,属于会意字。字形是上下结构,上部左边的形状如同一块鲜肉,右边近似于一双手绕成半圆捧着肉。下部有两点,象征鲜肉上有血水流出。整个字表示一个人捧着肉在向神灵或祖先祭祀。

为了让“祭”字表达的含义更形象、更准确,西周时期的甲骨文里,“祭”的下半部变成了“示”。“示”的本义是原始人用石头做成的祭台,专门用来摆放祭品,上部是“二”字,“二”字的短横表示祭品,长横表示祭台的台面,下部的“小”字表示支撑祭台的三条腿。

当“祭”字下部从两点变成“示”字时,无疑让其带上了神圣的意味。

大约到东汉时,隶书逐渐成熟,“祭”字的写法固定下来,跟今天的写法已经没有区别。

古人因为有强烈的“祖先崇拜”的意识,每当到重要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会宰杀牲畜,少部分肉留给自己吃,大部分会摆上祭台,用以祭拜先祖的英灵。

因此,“祭”的含义就是在祭台上摆上酒肉等祭品,来祭拜先祖,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同时祈求先祖保佑自己平安健康、财源滚滚、心想事成。

可以看出,凡是用到“祭”字的人,都是跟逝者关系亲密的人。

“奠”字出现得也很早,商朝的甲骨文里就有这个字,在本质上属于象形字,分为上中下结构。

在先秦时期的甲骨文里,“奠”字的上部是“酉”,“酉”的本义代表酒坛。中间是“一”,代表地面,表示把酒坛放在地面上。下部是两点,表示将酒液洒在地面的过程里,形成了两点酒滴。

“奠”字上中下三部分结合起来,含义就是拿来酒肉祭祀逝者或神灵,向他们祈福。

到东汉时期,隶书完善以后,为了便于书写,把“奠”字的写法进行了简化,下部变成了“大”字,跟今天我们使用的字形完全一样。在字形的构成方式上,从象形字演化成为指事字,含义更加明了。

乍看之下,“祭”和“奠”两字的含义差别不大,都有祭拜、悼念、祈福的意思,但在具体用法上,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

简单来说,逝者下葬之前要用“奠”,下葬之后要用“祭”。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奠”的本义是指在地上摆上酒肉,让刚刚离世的亲人享用,表达了生者对逝者深厚的情感,感彩更丰富一些,“祭”字比较严肃,掺杂的感彩较少。

毕竟,亲人离去对生者来说,是痛苦的事情,生者不愿意相信他已经死了。

古人认为,人的身体死亡后,他的灵魂还没有离开身体,灵魂需要享用食物,有了食物的安抚,灵魂有可能就会附体。因此,对下葬之前的逝者进行悼念,一定要用“奠”字。

当逝者下葬以后,生者和逝者的“生死两重天”已经成为事实,此时,即使再悲伤也无法挽回逝者的生命,首要任务就是安抚好逝者的在天之灵,像生前一样善待逝者,需要在祭台上摆上逝者生前爱吃的东西进行侍奉和祭拜,此时进行悼念活动,要用到“祭”字。

第二,“奠”字和“祭”字衍生出“奠祭”和“祭奠”两个词汇,它们的词性不同,“祭奠”是褒义词,“奠祭”属于中性词。

生者对逝者用“祭奠”这个词,说明跟逝者的关系比较亲密。比如,农村人有在大年三十傍晚去祖坟祭拜的习俗,临行前,兄弟之间或堂兄弟之间会说:咱们去爷爷的坟上祭奠一下。走时会带上酒肉、点心、糖果等祭品,把酒在坟头洒成半圈,然后在坟头献上祭品。

“奠祭”的词性为中性,更像社交用语,只表述客观事实,不掺杂多少感彩。除过亲人之外,祭拜外姓人,乃至神灵,通常会用“奠祭”。

第三,以“五礼”来看,“祭”代表吉礼,“奠”代表凶礼。

古代汉族有5种礼仪制度,俗称“五礼”,分别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是指人们在各种祭祀活动里遵循的礼仪制度。

凶礼跟丧葬、灾难有关,是为了哀悼不幸之事而制定的礼仪制度。

军礼是指在阅兵、军演、战争等活动里遵循的礼仪都在此列。

宾礼是指外交和待客方面的礼仪。

嘉礼跟喜庆有关,包括婚嫁、宴请、朝拜、庆典等活动里遵循的礼仪。

人们在祭祀祖先或神灵时,都会选择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里进行,目的是为了寄托哀思和祈福,求得吉祥平安,含有喜庆的意味,并且,祭祀活动每年都要进行,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文化习俗,因此,被归入吉礼之列,出现“祭”字为宜。

人在去世后,亲人要为他设置灵堂和灵棚,以便亲朋好友来吊丧。在哀乐声里,家人披麻戴孝、哭着来奠祭。亲朋好友来奠拜时,家人要陪着哭丧,整个过程沉浸在悲痛、压抑的气氛里,因此,丧葬之事被归类为“凶礼”,以“奠”来表示。

当灵柩离开家门,逝者入土为安后,一切活动就由“奠”变成为“祭”,由“悲”变成了“喜”,代表了人们在情感上释然的过程。

家有丧事,孝子出迎吊丧来宾一定要下跪吗?你们家乡是怎样要求?

现实生活中,在汉文化主导的大部分地区,家有丧事,孝子出迎吊丧来宾是一定要下跪的。一般俗语所谓“孝子头,满地流”,主要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迎宾下跪怎么来的,较为复杂。说复杂是因为礼仪文本的规定较为复杂,后世传承出现权变和演进。我们从丧礼规范文本的角度进行分析,供大家参酌和评述。

1、《仪礼》没讲迎宾一定要下跪,但送宾一定要下跪

《仪礼---士丧礼》有:“君使人吊。彻帷。主人迎于寝门外,见宾不哭,先入,门右北面。吊者入,升自西阶,东面。主人进中庭,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宾出,主人拜送于外门外。” 翻译一下就是:国君派人来吊唁,要撤去帷幕。丧主到寝门外迎接,见宾而不哭;丧主先进门向北站在右边。吊者进门,从西阶上堂,向东而站。丧主进入中庭,吊者向丧主传达君命。丧主哭拜,叩首、哭踊。吊唁的宾客出来,丧主到大门外拜送。

就是说,国君派人吊丧,主人应当出门迎接吊丧人。吊丧人入灵堂后,主人哭拜于位,这时候要跪。宾出,主人送出大门之外。见宾怎么施礼,没有直接明说。但送宾到大门外是要跪的。所谓“拜送”,拜即跪拜,是一定要下跪的。

2、《礼记》要求跪迎尊者

《礼记---丧大记》对于迎宾分得很细:“君之丧,未小敛,为寄公国宾出;大夫之丧,未小敛,为君命出;士之丧,于大夫不当敛而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阶。君拜寄公国宾于位;大夫于君命,迎于寝门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于大夫亲吊则与之哭;不逆于门外,夫人为寄公夫人出,命妇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当敛,则为命妇出。”

大致意思是说,国君死,尚未小敛,如果此时有寄公、国宾前来吊唁,孝子要出迎。大夫死,尚未小敛,如果此时国君派人前来吊唁或送礼,孝子要出迎。士死,对于大夫前来吊唁,只要不是正在小敛,孝子就要出迎。凡是孝子出迎的时候,都要光着脚,把衣襟下摆掖在腰带上,捶着胸口,从西阶下堂。国君在庭中向着来吊唁的寄公、国宾拜谢。大夫对于国君派来吊唁的使者,要出寝门之外迎接;使者升堂传达国君的旨意,孝子在堂下拜谢。士对于大夫的亲自来吊,孝子只是在西阶之下就位,与大夫皆面东而哭,但不到门外迎接。寄公夫人来吊唁时,国君夫人要出迎。国君夫人派使者来大夫之家吊唁时,大夫的妻子要出迎。士妻只要不是正在忙于小敛,都要出迎前来吊唁的大夫之妻。

在礼仪的原创时期的周代,天子、诸侯、大夫、士,是基本的社会管理阶层,大体上讲,对于比自己身份高贵的人吊丧,主人应当出迎跪拜。所谓“拜”,就是跪拜。按《周礼》关于“九拜”的设定,行拜礼都是跪着的。

3、《朱子家礼》要求护丧人员迎宾

《朱子家礼---丧礼》有:“既通名,丧家炷火然,烛布席,皆哭以俟。护丧出迎。宾入,至厅事-----------护丧引宾入,至灵座前哭尽哀,再拜,焚香,跪,酹茶酒,俛伏兴。--------护丧至哭者,祝跪读祭文,奠赙状於宾之右,毕,兴。宾主皆哭尽哀。实再拜。主人哭,出西向,稽颡再拜。宾亦哭,东向答拜-------乃揖而出。主人哭而入。护丧送至厅事,茶汤而退。主人以下止哭。”

大致意思是说:吊丧人员要先具刺通名,刺是载有自己姓名身份的名片或木牍等。丧家烛火哭泣,以待吊者。护丧出迎吊者。引吊者入。施礼。叙话。礼毕。护丧送吊者出。

所谓护丧,即总领或统领丧事的执事人员,有的地方叫“大支”“大知”等。

4、民间丧事习俗,孝子迎宾一定要下跪

迎宾下跪是民间丧事活动中长期逐步形成的习俗要求。理由很简单:人家来你家吊丧,给你父母磕头行礼,作为孝子下跪迎接,天经地义,理所应当。此时,不管你多么富贵权势,不管你有多么高傲的身份,都应当沉心服从。

迎宾下跪是知礼懂礼、识事懂事的表现,也是孝道的基本要求,不丢人,从来都是。

当然,作为流行性的丧事习俗,迎宾下跪是一般要求,不是绝对规定。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跪。如吊丧人与逝者和孝子有确定性的亲戚关系且辈分低于孝子或年龄幼于孝子的,孝子迎宾可以不跪。还有,逝者或孝子是国家工作人员,单位人员吊丧的,孝子可以行揖礼,不行跪拜礼。等等。

清明节文案祝福语,追思亲人的诗句,缅怀先烈感言寄语,发朋友圈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宋·苏轼

又是一年清明雨上,东南风起,天地呜咽,悠悠往事成追忆,一曲相思念故人,以鲜花祭奠,用思念延续,让希望同在!清明是一场集体的思乡, 梨花飘雪 ,年年如复, 岁岁思亲。

我还在长大,可她,却不会老了,忙完这一生,我就去看您。我想您了,妈妈!

有些人坐飞机就见了, 有些人,却要坐时光机才能见…

为什么至亲的人会离开?

佛说,因为他们想提前去下一世,帮你布置好家,就像这辈子,她比你先来一样.....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唐·祖咏

春景交至,天地清明,细雨纷纷,思绪满怀。

这是一个古今相续,生死同感的日子,

所有远去的人、事、物,都在这个季节,

在回忆中泛滥开来,化为浓浓的思念.....

又至清明,置酒临风,一丛白菊,三千离梦,

我跪于孤坟,泪随雨动,只念那年花开春意浓,

韶华一瞬,诸多好景恍若流星,

人间百年,至爱亲朋只陪半程,

倘若我们相逢于梦中,可不可以再叙来生!

清明百花争芳艳,万紫千红春满园,

英烈长眠故园里,英名永留在心田。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传承,是教育。

他们把最后一次心跳献给了祖国,

没有前仆后继的先辈,哪来现在的和平社会。

青山藏忠魂,清明祭英烈,缅怀先人,致敬英雄。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幸得有你们,山河已无恙,华夏不复殇。

英雄永不朽,吾辈当自强!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元·乔吉

又逢清明,烟雨蒙蒙,故人长眠,亲人长思。

思可思之事,念可念之人,

在清明这一天,

释放365天的思念,传送穿越时空的牵念。

双手合十缅怀至亲,

父母健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不在,人生也就只剩归途了,

愿每一个能够回家的人,

都平安、健康、幸福.....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就是晚风,

在一个又一个日落后,

托起我的下巴,

告诉我抬头去看星辰。

那些闪烁的星星,

是很多很多人的思念吧,

挂在云端或许成了永恒。

地上的一个一个送,

天上的一个一个接,

多么的幸福,我们终将会再相见......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宋·马子严

念念清明,时时当下。

既牵记往昔,也期许明朝;

既眷恋故乡,也眺望远方;

既驰念先祖,也缅怀先烈;

既悼念逝者,也关爱新生。

人间四月,清明雨上,

愿花飨逝者,春暖斯人。

让我们学会以思告别, 怀爱奔赴,

不忘往昔珍惜眼前,就是对生活最大的温柔!

在家供佛上香的正确步骤

在家供佛上香的正确步骤:

一、准备供佛的物品

在供佛之前,需要准备供品和香。供品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如水果、鲜花、饮料等。香则需选择质量优良、气味清香的款式。同时,要注意香烛不宜过短,以免出现安全问题。

二、整理自身仪容

在供佛之前,要整理自身仪容,保持整洁、端庄。最好能沐浴更衣,以示虔诚。

三、确定供香的正确姿势

供香时,应使用右手拿香,左手自然下垂。点燃香后,将香垂直立于胸前,以便香味能顺利升腾。如果使用三支香,则先插中间的香,再插右边的香,最后插左边的香,同时口中默念“供养佛法僧三宝”。

四、供香时的正确心态

供香时,应保持一颗虔诚、清净的心,去除杂念,让心灵得到净化。同时,在心中默念自己的愿望或祈祷,让佛陀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五、注意安全问题

在供香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香灰掉落造成火灾。如有小孩或宠物,更需特别注意。

上香的规矩和忌讳!上香要注意什么?

烧香拜佛是对佛祖起码的尊重,然而这对一些忠实的信徒来说还是每天都必做的事情。烧香拜佛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所以一定要规范姿势动作,用自己虔诚的恭敬心去面对佛祖,烧香各个步奏都要庄严、神圣。人的心要静下来,接受佛的洗礼。这样才能够消除人世烦恼,有益身心健康。

上香的规矩和忌讳

1、穿戴干净:预知第一天要去寺庙烧香,头天晚上就需要净身。神经就是洗去身上的尘埃,把自己稍微打整的整洁一点,小编这里说的“整洁”并不是你要穿的多华贵,而是干净、整齐。穿戴不浮夸、另类。

2、进殿须知:如否有人注意到,一般的寺庙正殿都有两道门中间一道大门,两旁两道小门。而烧香拜佛进门也是有忌讳的,不是和尚尼姑最好不要走中间那道门,中间那道门被称为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而两旁的们可供香客们进出,进门需要注意,女迈右脚。男迈左脚。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这是对佛的不敬。进颠直接跨过就是。

3、拜佛礼仪:前来拜佛的人心要虔诚,手要干净,因为手要作揖,要拿香所以要干净。前来拜佛在殿内说话要注意,勿议论,勿喧哗。不要对任何佛像指指点点。由于前来拜佛的人比较多,大殿内比较多,需注意,烧香拜佛时来往不要跨过,不然会被视为不敬。

4、烧香数量:烧香拜佛,香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是烧香再叩头。这也是最高的规格,一般我寻常拜佛三炷香就为好。

5、拿香手势: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烧香时,香要一次性点燃,要越旺越好,而点完香如何火还没灭,切勿用嘴吹,只需横拿上下晃动香受到风吹自会熄灭。上香的时候用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作完揖后就可把手中香置于香炉中。

6、磕头须知:如磕头的话就要注意步骤了,烧香拜佛是有忌讳的,不能一阵猛磕头。而要是要注意姿势。首先你需要双膝跪在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头往下磕。来回三次便可。

7、拜佛忌讳:烧香拜佛的忌讳有很多,而女性来例假期间最好是不要去上香.夏日女性去寺庙拜佛,千万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礼仪。如带有小孩去拜佛,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勿让小孩到佛堂内奔跑嘻戏。扰了佛的清净。

8、烧香步骤:烧香拜佛时,信众取香三枝,在灯火中点燃,拿在手里,走到佛前,心要恭敬诚恳。面对佛像,恭敬站立,两手举香,用一颗纯净的心向佛,心中可默念所求,望佛能够听到。举香时,手如问讯状。两手之食指及中指夹着香脚,两大拇指抵住香脚之尾端。香要拖稳。将香平举至眉间,与眉平齐,双目净观佛像庄严,眼观鼻,鼻观心。诚信想你心中所求。将香放下,右手拿香脚,左手插香,两香间距离为五分。注意上香的时候不要跨过面前的,不然被视为不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