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雨水的含义是什么意思(雨水箅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16 14:25:16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东坡文旅大会正在举办 古人对“雨”的雅称你知道几个?

海南日报记者郭畅

2月19日,我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雨水。眼下,正值东坡文旅大会举办期间,苏东坡曾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写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东坡这句诗中所说的“跳珠”,指的就是雨。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慢慢开始,进入雨水节气,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那么,在古代,苏东坡、李白等文人墨客对“雨”都有哪些雅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跳珠:溅起来的水珠或雨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元代:冯子振《鹦鹉曲·农夫渴雨》

3、甘雨:好雨,及时雨。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先秦:佚名《小雅·甫田》

4、霈:大雨,雨多的样子。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唐代:李白《放后遇恩不沾》

5、轻丝:细雨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宋代: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6、奇水:谓无云而降之雨

出自:宋陶谷《清异录·奇水》:“雨无云而降,非龙而作,号为奇水。”

7、灵泽:滋润万物的雨水。

出自:晋张骏《东门行》:“旱天降灵泽,朝日辉华精。”

8、良泽:滋润土壤的雨水。

出自:曹植《赠许干》“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9、烟雨:就是指像烟雾那样的细雨,如诗如梦。

出自:南朝宋鲍照《观漏赋》:“聊弭志以高歌,顺烟雨而沉逸。”

另出自: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甘露: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出处《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11、银竹:大雨

出自:唐李白《宿虾湖》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12、龙润:雨的别称

出自:宋陶谷《清异录·龙润》李煜在国时,自作祈雨文曰:“尚乖龙润之祥。”

惊蛰节气是什么意思?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惊蛰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节气是什么意思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惊蛰节气的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节气的民间习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惊蛰吃梨: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3、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打小人”驱赶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5、抒发内心不忿: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春雨贵如油 国风动画《雨水》带你了解雨水节气习俗

央视一套

柳树发芽,迎春花开,冬寒消散,雨水已至。国风动画《雨水》带你了解雨水节气习俗。

在绵绵春雨中,一幅鱼米之乡的唯美国风画卷徐徐展开。让我们一起随着故事里年轻的摆渡人——“阿舟”,在画卷中乘舟而行,一路领略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了解雨水节气传统习俗。

在绵绵春雨中

与阿舟一起乘舟而行

动画故事的主人公阿舟是一个年轻的艄公。雨水节气一到,天气暖和了起来,阿舟着急地披上蓑衣和斗笠,拿起撑船的竹竿,终于可以开工了。

这位中年男子是阿舟的乘客,他怀中抱着一只瓦罐,气喘吁吁地上了船。

阿舟一边摇橹,一边与乘客闲聊。雨声、水声、人声,声声入耳,彼此交错,在这朦胧的雨天之中,诗情画意,生出了一种独属于春日的美好情意。

时间在静好中迅速流逝,小船很快便抵达了另一个渡口,乘客急忙下船,继续赶路去了。

阿舟盘算着凑足钱要给生病的父亲找一位好大夫。这时,他眼神一瞥,忽然发现,空船上竟然有个精致的小木箱,看样子是被人不小心遗落了。

阿舟赶紧四处张望,想要寻找木箱的主人,然而,刚刚的乘客早已纷纷离开,不见人影。这种情形下,年轻的阿舟将会怎么做呢?

雨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在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

看动画

了解雨水节气习俗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有三候

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

“罐罐肉”与雨水接寿习俗

动画片中乘客怀里抱着一个罐子,通过剧中人的闲聊,我们知道了这叫“罐罐肉”。雨水节气的一个主要习俗是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这一天,为岳父岳母送上特意准备的礼品,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这称为“接寿”,“罐罐肉”是送节的一种典型礼品。

罐罐里装的啥?

女儿用砂锅炖了猪脚和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女婿负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

看动画,学诗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你知道二十四节气雨水的含义是什么吗?它的由来你又知道多少呢?

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预示着春天马上就要来临了,马上就要大地回春了。天空中也会飘落起阵阵的春雨,让你有一种春天的感觉。那么你知道二十四节气雨水的含义是什么吗?它的由来你又知道多少呢?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人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滋润着万物。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二十四节气雨水的故事 民间习俗你了解多少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关于雨水节气的民间习俗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习俗,叫“拉保保”(保保则是干爹)。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对于大自然很多的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就有了神仙一说。从前人们喜欢给自己的儿女祈福问卦的风俗,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

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川西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

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多都会爽快的答应,也就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

拉到后拉者连声叫道:“打个干亲家”,就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蜡,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后也有常年走动的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就没有来往的叫“过路干亲家”。

可以看得出,雨水这一天的习俗跟家里的人是息息相关的,非常具有人情味。这一点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家庭观念的重视,与其说家庭,家族这一个词或许更加合适。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中国社会,家里的人口多少决定了家里的劳动力的多少也就是关乎家庭的兴旺程度。人口的兴旺意味着家族的兴旺,因此在雨水这一天向天祈福问卦也是一项比较有意思的活动。

“不怕出伏雨,就怕出伏晴”,今日出伏,下雨有啥预兆?

今年末伏的时间为8月10日~8月19日,因此今年出伏的时间为8月20日。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出伏表示三伏天结束,这也表示暑热的天气到了尾声,那么今年出伏后还要热多久?农村老人说“不怕出伏雨,就怕出伏晴”,出伏这天下雨有啥预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今年出伏还要热多久?

五行与四季有密切的联系,在五行中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而在五行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此五行的变化也反映了季节的变化。

由于夏天属火,而火克金,因此金需要“伏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就是三伏天中的头伏和末伏阶段。秋天属“金”,立秋后金的力量越来越强,金的力量越强意味着火的力量越弱,即金气会消耗火气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盛,当火的力量耗尽时也就到了戌月(农历九月)。同样的冬天的水会消耗秋天的金,春天的木会消耗冬天的水,当水耗尽时意味着天气已经变热了。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入末伏的时间,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是出伏的时间,由于庚属金,因此立秋后每一个庚日的出现意味着天气进一步变冷。

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在这6个庚日中,庚午日金气最弱,庚寅和庚子金气较弱,庚辰和庚戌金气较强,庚申金气最强。今年出伏恰逢“庚戌日”,意味着金气还会增长,十天后达到金气最强的庚申日,因此今年出伏后还有十日的暑热天气,这也说明出伏后至少还要差不多热十天,天气真正凉爽要在白露节气。

正常年份一般要到秋分节气日平均气温才会降到22℃以下,今年出伏当天金气相对比较强,再加上今年立秋交节的时间在丑时,丑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表明今年秋天在极阴中诞生,此外今年还是“早立秋”,等等一系列现象表明,今年冷天会来得相对比较早。

那么出伏当天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我们看看古人留下农谚咋说

一、出伏雨淋淋,三九多雨雪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如果出伏当天下雨,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到了三九天的时候,雨雪天气会比较多,这也说明三九天寒冷。

老话说“冷不冷就看三九天”,我国民间从冬至日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正常来说三九天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间段,如果三九期间的天气以晴天为主,那么三九天就比较暖和,这也说明是暖冬。

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冬天过于暖和对农民来说可不是好事,冬天暖和会导致冬小麦徒长,小麦徒长后抗寒能力会降低,一旦遇到突然降温,小麦就容易因遭受冻害而减产;此外,冬天过于暖和还会导致土壤水分加剧,这不利于来年小麦返青,这不利于来年春耕春播。

二、出伏大晴天,来年三月旱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实用的经验,农谚说“出伏大晴天,来年三月旱”,说的意思很简单,如果出伏当天是晴天,那么预示着来年的农历三月雨水会非常少,很容易发生干旱。

这里的“三月”是指农历三月,对应阳历的4月份,这个时间点正是春耕、春播的时候,如果发生大旱那么就会导致种子不出苗,就会导致农作物延迟播种,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同时农历三月份,冬小麦正处于灌浆期,其对水分的需水量比较大,一旦发生干旱就很容易导致小麦减产。

三、出伏光打雷,连阴滴到秋

这句农谚的意思同样很简单,如果出伏当天光打雷不下雨,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则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雨水会非常多,断断续续的阴雨天气会持续到秋天结束。

出伏后空气对流弱,一般不容易打雷,如果打雷还不下雨,那么就不是好兆头。出伏后农作物即将成熟,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那么就会导致天气非常阴冷,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严重降低,粮食作物会出现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的现象,粮食容易减产。此外,粮食成熟的时候阴雨天气多,农作物的籽粒还容易出现发芽、发霉的风险,粮食的晾晒也会成为一大难题。

总结,老话说“不怕出伏雨,就怕出伏晴”,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出伏当天宜雨不宜晴,出伏下雨预示着冬天比较冷,出伏天晴预示着来年春天容易发生干旱。

如今气候早已经变了,你认为老话还准吗?您们那里今天下雨了吗?欢迎留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