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学堂贵人(学堂贵人正确查法)

时间:2023-12-28 03:47:32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1909年,向有钱学生借书,对方却说: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1909年秋,从老家韶山考入了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对于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格外珍惜,除了每天认真上课外,还会四处搜罗课外书籍阅读。

少年时期的经济情况一直比较窘迫,也没有什么闲钱买书,他就四处找人借阅,能借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完全是来者不拒。

当时得知同班的一位家中比较有钱的同学拥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这本书主要描写的是拿破仑、华盛顿等世界名人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主动找到了这位同学。

在当年,书籍是非常珍贵的个人收藏,好在这位同学平日里待人接物都非常大方随和,觉得自己还是能借到这本书的,他客客气气地对这位同学说:“小弟,能否借你的《世界英雄豪杰传》一阅?读完即刻归还。”

对方看着穿着粗布衣裳的沉默了良久才说道:“这本书我确实有,但是我借书给别人是有讲究的。”

听到这句话,知道他要为难自己,谦恭地说道:“小弟愿意领教!”

同学看着,带着玩味的笑容说道:“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当时的两人都没想到,这次借书经历成为了两人深厚友谊的开端,这位有钱的同学更是成为了国内研究的第一人,他就是大作家萧三,借书事件过后,两人的命运也奇迹般地交织在了一起……

图|萧三

一、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上学的时候我穿得比别人都寒酸,平常总是穿着破旧的衫裤,同班的很多有钱学生都看不起我,不过,我在他们当中也有朋友,其中一个到现在都是作家……”

这段话是1936年在陕北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的,在漫长的谈话中,回忆起了自己艰辛的少年时期和儿时的好友萧三。

比萧三年长3岁,两人都曾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萧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知道后特意找到了萧三。

当时的萧三和并不熟悉,看着他身上的粗布衣裳,心里便有些瞧不起,他故意说:“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紧接着问道:“请问是哪三种人?”

萧三微微一笑,说道:“庸庸小人不借,无真才实学者不借,我出联而不能答者不借。”

一听这话,心里也有数了,比萧三年长的他谦恭地说道:“小弟不敢自命博学,但阅书心切,请兄出联吧!”

萧三很欣赏的爽快,他略一思索,既然想要借的是《世界英雄豪杰传》,书中描述的都是大人物,那么自己的对联不如就围绕这本书展开,萧三说道:“目旁是贵人,瞆眼不会识贵人!”

听完上联,胸有成竹地看着萧三,回答道:“门外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听完的下联,萧三顿时红了脸,羞愧地看着,这件事情是自己轻狂了,却依旧宽宏大量,用这样的方法来告诫自己,他连忙回去将这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拿了出来交给了,高兴地接过了书连声道谢。

图|少年

下课后,迫不及待地捧起这本《世界英雄豪杰传》阅读,书中讲述的拿破仑、彼得大帝、林肯等人的事迹让看得如痴如醉,读到兴起时,还会拿起笔在书上圈圈画画,等到一本书快看完的时候,才突然想起这本书是萧三的,顿时后悔不已,连忙拿着书去跟萧三道歉。

萧三拿到书后,第一时间并没有生气,而是接过书翻阅起来,没想到短短的一下午竟然将书看了个大半,看过的地方基本上都做了标记,好多地方都写着自己的见解。

萧三看完的这些标记后,长叹了一口气,拍着的肩膀说道:“我不如你啊,但愿我将来能赶上你!”

见萧三没有生气,立马将自己对书中人物的见解对萧三说道:“咱们国家也应该有这样的人物,带领人民研究富国强兵之道!”

自此以后,和萧三渐渐成为了好朋友,一开始萧三虽然有些轻狂,但是经过了解,他被的性格和才华深深触动,尤其是对国家的责任感,对人民的使命感,让萧三十分敬佩。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吟诗作对,后来逐渐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也会带着萧三一起学习。

图|青年

二、平易近人的“国际诗人”

1914年,和萧三前后脚地来到了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与他们一起读书的还有蔡和森、萧子升等进步青年,创建新民学会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几乎整日整夜待在一起,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同窗情谊和革命友谊。

对于萧三,是极度信任的,不仅将自己起草的《新民学会简章》拿给萧三看,还将自己打算去日本留学的计划告诉了萧三。

可惜,后来因为新民学会的工作导致的日本留学之行未能成行,但却给了萧三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

1920年,亲自将萧三在内的126名赴法留学生送到了上海码头,分别的时候依依不舍地对萧三道了珍重,嘱咐萧三有空的时候一定要给国内写封信,报个平安。

就这样,萧三在茫茫无际的海上漂流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了法国巴黎,和萧三同行的还有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等新民学会成员。

萧三在法国学习期间,结识了来自越南的胡志明,两人建立深厚的友谊,性格开朗、爽朗能干的萧三经常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胡志明,让胡志明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与友好。

1922年,在胡志明的介绍下,萧三加入了法国,后来又转入了中国,并于次年赶赴苏联,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图|胡志明

萧三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国内形势复杂,深入革命洪流中央,带领劳苦大众艰苦奋斗,萧三明白自己也要变得足够强大,才能为提供更多的帮助,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1928年,萧三留在了学校任教,除了老师的身份外,萧三还是一名青年诗人。

第二次国际革命作家代表会议在哈尔科夫召开的时候,萧三也去参加了,他还热情地邀请了鲁迅先生来苏联参加会议。鲁迅收到了萧三的邀请信,既意外又感动,他和萧三素未谋面,但两人对彼此早已钦慕已久。

可惜的是,当时国内的情况很危险,“白色恐怖”紧紧笼罩在人和进步人士周围,鲁迅无法离开国内,更没有办法去苏联参加会议。

为此,鲁迅特意给萧三写了一封回信,他遗憾地说道:“当下由中国派现代作家去苏联很难实现,即请你为我们的代表出席吧……”

虽然鲁迅没有去参加会议,但是却用书面的形式回答了《国际文学》编辑部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萧三特意将鲁迅的回答翻译成俄文发表。 当年的萧三非常敬佩鲁迅先生,他在苏联大力宣传鲁迅,还写了一篇名为《鲁迅》的长篇文章发表在了《真理报》上,后来他用俄文在苏联出版了很多诗歌,除了《萧三诗选》外,还有《血书》《湘笛集》《拥护苏维埃中国》。

和别的诗人不同,萧三给人的感觉非常朴实和平易近人,他时常穿着草绿色的上衣,脚上穿着一双旧马靴,中等身材,和蔼可亲,很多人第一次见他,都不觉得萧三是位诗人。

但就是这样朴实的萧三,却成为了广受国内外读者欢迎的“国际诗人”,萧三出名后,结识了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在法捷耶夫的介绍下,萧三加入了苏联。

图|萧三在苏联

萧三虽然人在苏联,但是对于国内的局势变化一直都非常关心,当萧三得知中国东北被日本占领后,内心焦急如焚,四处打听关于东北形势的消息,当萧三得知张学良在东北办了东北讲武堂,东北军武装抗日失败的情况后,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国内,去东北参加抗日。

从这个时期开始,萧三的文学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萧三不再喜欢那种“供人们在屋子里慢条斯理低吟的诗”,他喜欢“奔腾的,战斗的,大声疾呼着的”,能给振奋人心,给予人们力量的新诗,虽然他本身是诗人,但是萧三主张将文字变成一种“武器”,呼吁广大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积极参与群众的斗争。

自古以来,诗人和作家都是文人雅士之流,但是在萧三这里,他将自己变成了拿着笔杆子的战士,为国家和人民不断奋斗。

为了支援国内革命和抗日,萧三带领东方大学的同学们创作了那首在苏联耳熟能详的《光明赞》,“同志们,向太阳,向自由,向着光明走……”雄浑昂扬的《光明赞》在同学们的传唱下瞬间传遍了大街小巷,也随着革命的春风一路吹到了中国。

图|萧三和夫人叶华

1934年夏,萧三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当时生病的萧三在索契休养,刚刚毕业的德国姑娘耶娃来到了索契旅游,机缘巧合下,萧三成为了耶娃的翻译。

两人度过了一段很快乐的旅游时光,后来当耶娃知道这位幽默风趣的翻译就是著名的“国际诗人”、资深老革命家萧三时,更对他多了几分敬佩和仰慕。

在长期的相处中,耶娃对萧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没想到萧三还是中国革命领袖的同窗好友,从此以后,德国进步革命女青年耶娃与中国资深老革命家萧三走到了一起,结为一对幸福的革命伴侣,耶娃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叶华,跟着萧三回到了中国。

图|萧三和夫人叶华

三、成为研究第一人

1939年,思念祖国心切的萧三终于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

当时和都驻扎在延安,萧三没有多停留,带着夫人叶华一路长途跋涉来到了西安,当萧三乘坐的卡车缓缓停在延安大礼堂前的时候,迫不及待从自己居住的窑洞赶了过来。

萧三从卡车上走了下来,不远处身材魁梧、满面红光的快步走了过来,见到故友熟悉的面庞,萧三一下子就红了眼睛,放下行李朝着走去,两人一见面就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十几年不见了啊!”动情地说道,萧三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年里,不仅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起来也和以前很不一样了,更像是一位杰出的革命领袖。

随后,从自己的衣兜里摸出一盒香烟,给周围的人都敬了一根,结果轮到他自己的时候却没有了,萧三见状准备将自己的烟还给他,摆摆手拒绝了,幽默地说道:“我将乞诸其邻。”

图|在延安

萧三抵达的当晚,摆下丰盛的宴席招待萧三一行人的到来,众人一边吃一边喝酒,聊得恣意快活。

看着萧三,瞬间又回忆起了当年向萧三借《世界英雄豪杰传》的事情,这本书给的启发很大,同时也是因为这本书,将和萧三的命运齿轮转动在了一起。

回忆起过去的事,感慨万分,他对萧三说道:“那个时候的我们是无忧无虑的,我还坚信着神仙的存在!”

在座的众人听到这么说,也纷纷笑了起来,就这样,在延安皎洁的月光下,和萧三尽情畅谈着往事,成为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在苏联的时候,萧三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宣传鲁迅,回到国内后,萧三依旧从事自己的“老本行”,成为了《大众文艺》和《新诗歌》的主编。

但是在萧三心里,却总想着为中国革命和做些什么,他思来想去,自己一辈子只会写文章,那不如为毛主席写一本传记吧,以此来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说干就干,萧三趁毛主席来找自己聊天的时候,提起了这件事,他对毛主席说道:“唉,我现在写东西变得很迟缓。”

毛主席听完后安慰了萧三几句,萧三见状接着说道:“我打算写一本主席的传记,但是很多地方都不了解,想和你一起探讨探讨啊!”

毛主席听完萧三的这句话后哈哈大笑,说道:“好你个萧三,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啊?”

最终,毛主席还是同意了萧三为自己写传记的请求,并且答应萧三,只要自己有空,就可以帮助萧三“答疑解惑”。

得到了毛主席首肯的萧三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骑上从毛主席那里借来的大马出去采访了。

图|萧三(右一)和毛主席(右二)在一起

为了这本书,萧三的两条腿可以说是跑遍了延安,他先后采访了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贺龙、陈毅、郭化若等领导同志,从他们嘴里得到了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以及和革命领袖有关的一些事迹。

萧三拿着笔和本子将采访内容不分巨细地记载了下来,陆续发表了几篇与人生经历有关的文章,这些与传记有关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在国内掀起了滔天巨浪,受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热烈欢迎。

从这个时期开始,萧三就成为了国内研究生平的第一人,频繁出现在新闻出版界,几乎成为了在传媒界的“代言人”。

1946年,萧三的《同志传略》发表,1949年,萧三的著作《的青少年时代》中央发表,这本书成为了历史上中国出版的第一本传记,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先后被日本、德国等国家翻译。

图|萧三著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

在这本书之前,中国的领袖在国际上一直都是很“神秘”的存在,大家虽然知道这个人,但是并不了解他,并不像别的国家领袖一样,时刻都有媒体曝光,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注定了中国革命者都将是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

四、党是我的生命,我的家

新中国成立后,萧三仍旧活跃在建设国家的一线上,主要负责参加外交活动和对外文化联络工作。

后来,萧三还出任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中国常驻书记,积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往来,增进了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一时间,萧三可以说是蜚声国际,誉满全球。

1960年,萧三应邀访问越南,与当年在法国结识的胡志明主席再度重逢,胡志明热情迎接了萧三和中国代表团的到来,陪同萧三四处察访参观。

后来胡志明过70大寿的时候,萧三还特意写诗庆祝,萧三和胡志明之间的友谊也非常深厚,两人都酷爱诗歌,创作《下龙湾赋》的时候,萧三特意去找胡志明主席指点,胡志明看了半天,将其中的一句“水连水,山连山”改为了“山连水,水连山”。

萧三细细咂摸了半天,确实胡志明主席的改动更为出色,便欣然同意了。

图|萧三

萧三的一生似乎都在颠沛流离,为了国家和人民,他在世界各地奔走,成为了和的“信鸽”,将中国态度和中国情怀带到了世界各地。

1976年1月,萧三和夫人叶华像往常一样早起洗漱,他打来一盆热水,弯腰洗脸的时候,矮柜上的收音机突然传出了沉重的哀乐……

萧三顾不上脸上的水珠,一把拿过收音机,叶华急切地问道:“是谁?”

萧三沉默了半晌,缓缓地说道:“是恩来……”

叶华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扑在了萧三怀里,萧三抱着叶华,早已泪流满面,夫妻二人一时间悲痛到不能自已。

图|萧三和夫人叶华

周恩来去世后,萧三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诗中的那句“道义一肩担,保国祚早定,天下长安”,是对周总理大爱无私、默默奉献的一生的高度肯定和颂扬!

老骥不伏枥,晚霞夕照明,英雄暮年最可惜,周总理和毛主席先后逝去后,萧三的人生也进入了暮年,但他仍旧坚持在他热爱的文学岗位上,重编了诗集《我没有闲心》《萧三诗集》,重新修改发表了《同志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在这本书中,萧三表达了自己对毛主席深深的思念之情。

1982年,重病的萧三几度垂危,每次抢救过来都让萧三坚定了“活下去”的决心,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还有许多的工作和计划没有实现。萧三强撑着身体,提笔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党真是我的家,党真是我的生命啊!我无限感激,也无限惭愧,我要为党做的事都没有做完!”

随后萧三向组织提出申请,请求组织派几个人来帮助自己完成资料整理工作,完成自己这唯一的愿望。

萧三的拳拳真心让的同志们深受感动,他们看到了这位老革命家内心深处对党对人民无限的热爱,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决心,同意了萧三的申请,并且向萧三表达了诚挚的慰问和殷切的希望。

1983年2月4日,萧三的那颗赤子之心缓缓停止了跳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萧三仍旧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的一生,自找他借书的那一天开始,便开始为国家和人民而热烈地燃烧着!

图|晚年的萧三

结语:

萧三的一生是备受瞩目的,但也存在着很多争议,在笔者看来,萧三作为一位革命者,他用自己的无私和勇敢向我们诠释了中国革命的真谛,用奉献和坚持向我们证明了中国革命者的决心,他的一生是足够传奇和辉煌的,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后世永远铭记。

谨以此文纪念萧三同志,这盛世,如您所愿!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