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射手座

姓江的名人(姓汪的名人有哪些?)

时间:2023-12-28 00:07:45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生命中两位贵人:一位是他的避风港,另一位改变了他的一生

“你看热搜了吗?同志竟......”说话的人声音低沉忍不住啜泣起来。

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一则悲怆消息冲上热搜,“同志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霎时间,一种巨大的悲痛笼罩在每一个人心头,还记得1998年那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吗?

王玉梅是亲历者,她说:

“那场洪水太可怕了,大水冲毁了我的家毁掉了原本的平静,最困难的时候,同志来到我们这里亲自探望,他还跟我握了手那种温暖我始终记得。”

“同志一直关心群众,尊重群众,时刻关注大家伙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

24年过去了,如今孩子们已经长大,有了家庭有了事业,日子也越来越好,我们打心眼怀念他。”

这段话不长,但在叙述的过程中王玉梅几度哽咽,倾听者又何尝不是呢?

同志出生于江苏扬州,李华是琼花观社区居民,同志旧居就在此地,他的门前早已摆满各种祭奠鲜花,这其中就有李华的一束。

李华说:“同志永远是扬州人的骄傲,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黄杰是扬州大学教师,他语重心沉道:

“同志在世时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和教育,我们会积极响应号召,坚决以高质量教学水平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不让他失望。”

李玉贞曾与同志一同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工作,李玉贞回忆说:

“同志十分平易近人,没有什么架子,他告诉我们要坚定政治立场,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及高强的工作本领。”

李玉贞还补充道:

“工作中的他一丝不苟、谨小慎微,在他的带领下,全所员工共同进步、团结奋斗、砥砺奋进。”

同志的功绩几天几夜都道不完,回望过去,他能收获今日成就还要感谢一位不可多得的贵人—汪道涵。

1989年,同志接到通知,中央任命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赴职前,他的心中五味杂陈,倒不是因为别的只因他没有在中央工作过,缺少经验害怕无法担此重任。

他立即赶往汪道涵家中准备参考对方给出的意见,此人是他的良师益友,汪道涵弄清原委后并未急着回答,他提笔写了一副对联赠予同志,上面写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大致意思是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就算牺牲性命也应当勇往直前,怎能因可能会受到的祸患而畏首畏尾?

同志看到这十四个字以后立马心领神会,他暗下决心定要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不辜负大众期望。

如此说来,汪道涵也算是同志前进路上的引路人,那么二人是如何相识的呢?

汪道涵(右)

1949年9月,彼时的汪道涵任职华东工业部部长,某次前往上海食品厂视察时汪道涵顿觉此地与众不同,工人们井然有序,厂内设备擦拭得一尘不染还频频有香味传出,汪道涵忍不住发问:“谁是管理人?”

得知那人是同志后汪道涵连连发出感慨:“一位23岁的小伙子能将厂子管理成这样确实很了不起!”

他让工作人员将同志喊过来,这是二人第一次见面,后来汪道涵回忆说:

“第一次见到他就感觉他十分不一般,将来必成大器。”

汪道涵很是欣赏这位年轻人,简单询问了几个问题,同志都对答如流,江同志认为工厂想要发展需要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同时也要淘汰掉落后、老旧的机器,同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汪道涵欣慰地点了点头。

深入交流后二人惊奇发现彼此是校友,他们同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抗日战争时期汪道涵曾与江上青结下深厚友谊,而江上青是同志的养父。

汪道涵的妻子还是同志的上级,这缘分也太妙不可言了,此后,同志一旦遇到棘手难题便会跑到汪道涵家中述说一二。

汪道涵夫妇非常欢迎江同志的到来,两家人有事没事都会约着聚到一起吃饭、喝酒,气氛无比融洽和谐。

汪道涵于1981年担任上海市市长,1985年眼看任期结束,沉不住气的媒体工作者询问汪道涵是否已经找好接班人,他信誓旦旦喊出“”三个字。

就职上海市市长后江老致力于改善老上海遗留的历史性问题,胡文忠是上海徐汇区田林街道居民,他说:

“之前我们一大家子只能住在20多平米的房子里,现在想想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过来的,后来同志提倡解决居民住房难题,然后我们就有了新房子,迁到田林新村后一家人十分开心,生活质量得到极大保障。”

同志先后带领上海人民建地铁、修建南浦大桥、成立大型中外合资公司,种种举措成功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为上海成为国际化都市打下坚实基础。

江老的务实、出众的能力全被看在眼里,1989年邓公给江老打了个电话安排他到北京工作,同志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连忙向恩师汪道涵求教,得到那十四字答案后他毅然决然奔赴北京,只为尽快展开工作。

同志这一生中遇到过两位贵人,除了亦师亦友的汪道涵,还有一人同样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贵人名叫是江老夫人,她出生于1928年江苏扬州人,其家庭显赫,父亲是上海知名商人,她勤奋好学凭借不懈努力考入女子学院后又迈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大有可为。

她与同志从小就认识,缘分也是从那时结下的。

江老的养母是她父亲的亲姐姐,二人是表兄妹但没有血缘关系。

有了这层关系,两家人一直紧密联系,小时候常常到姨妈家吃饭,经常与“表哥”同志打照面,但那个时候俩人并没有别的想法,直到长大后才互相暗生情愫。

刚才也说了江老在上海食品厂工作,恰巧也在这家工厂上班,情感一点点堆积,二人也越走越近,就这样谈起了恋爱。

他们的爱情虽不那么轰轰烈烈却也刻骨铭心,同志永远记得为夫人心动的那个场景。

那天江老忙完手头工作急急忙忙赶往办公室,推门后看见静静坐在桌子旁,夕阳马上就要落下,残留的最后一抹红全部照在身上,此时的她美的就像一幅画,江老忍不住喊了她一声,微笑着扭过头看着他。

江老怔住了,此刻他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将心爱之人娶回家。

家人知道后无一人反对,大家十分看好这对金童玉女。

1949年,23岁的同志与21岁的在上海杏花楼饭店举办婚礼,二人正式结为夫妻。

结婚后成了丈夫的贤内助、好帮手,悉心照抚丈夫的饮食起居,家里的一切都是她亲自打点的,江老妹妹不吝赞美,称嫂嫂是全天下最能干的女人。

十分关心丈夫的身体状况,某天,江老试探性询问:

“好久没吃扬州美食了,来个狮子头可好?”

不“惯”着他,立即用严肃地口吻说道:“那东西多肥啊?吃了对身体能有好处吗?”

江老听后笑着说自己不吃了,语气中满是宠溺,有人关心自己也是一种幸福。

2001年江西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同志心系百姓整日愁的茶不思饭不想,喊他吃饭他却心不在焉,筷子还没动几下就说吃饱了,把饭热了热重新端到江老面前,语重心长道:

“你这样不吃不喝、不睡觉,明天还怎么工作?”

丈夫去工作时她会把家里多余的棉被还有能够御寒的毛衣全部打包寄到灾区,只为帮灾区人民共同度过难关,她确实担得起贤内助称号。

和同志结婚后一直住在上海的一所老房子内,每当有访客到江老家中拜访总是无从下脚,尽管如此夫妻俩从没有换房打算,“勤俭”是他们的家风一直如此未曾变过。

逢年过节,孩子们回家总是没有住的地方,江老和妻子便在地上打通铺。

对此有人很是费解,为何不找个招待所暂住一晚?

江老认为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总铺张浪费,再者,一家人挤在一起还能交流感情何乐而不为?

夫人非常赞同丈夫提出的“勤俭”理念,就比如那次,她在核对账单时发现当月支出严重超出预算,原因是猪肉买的太多,次月,她有意减少猪肉购买量,时刻奉行勤俭节约的家训家规。

当然,也不是一直“抠门”,她曾拿出2000块钱为丈夫买他心仪已久的钢琴,同志很喜欢音乐,早就幻想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只是价格昂贵始终舍不得买,看见妻子赠予自己的礼物时江老别提有高兴。

之所以对丈夫这么好皆因他值得,生病住院时同志不离不弃、始终陪在病床前,见她胃口不好江老特意买来养胃的小米粥喂她喝下,每喝一口都会得到丈夫的表扬,不是“老婆真棒”就是“老婆真厉害”,可见她被他宠成了孩子。

那天,他没吃早饭,站在那里突然顿感头脑发昏,江老察觉到她的不对劲,连忙从口袋掏出糖果剥好后塞到她的嘴里并振振有词:“让你不吃早饭,低血糖了吧?”

同志的细心与周到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倍受感动,她知道这辈子就是他了。

江老担任国家主席期间曾带着她一同前往欧洲访问,与法国总统会晤时江老见妻子脸色不对连忙与密特朗(法国前总统)小声交流,询问他可否准备个凳子让妻子坐下歇歇,身为一个男人就是要有担当和责任,同志全部具备。

身为“第一夫人”常常陪丈夫出国访问,不管到什么时候,江老总会紧紧抓住夫人的手,数十年如一日。

有不少人羡慕,羡慕她找了个满眼都是自己的男人,但感情这东西不都讲究双向奔赴吗?

若没有她在背后辛苦付出、默默打理,江老也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那么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人民的幸福与安康又该从何说起呢?

所以说是同志最得力的贤内助,也是他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贵人。

退休后同志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偶尔到各地视察也不会兴师动众十分低调,来往人群遇见江老难掩喜悦,大家激动地与他打招呼问好,江老总会露出慈祥微笑与大家挥手致意。

闲来无事时,他也会摸起钢琴弹奏几曲,曲毕还不忘夸夸夫人的眼光,毕竟这钢琴是夫人送给他的礼物。

除了爱好音乐江老还酷爱游泳、健身,长时间坚持这两项运动确实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江老自己都说:“感觉比我年轻的人皱纹比我还多。”

再后来,同志爱上了旅游,2005年,有网友在杭州西湖边偶遇江老,彼时正值五一节假日,往来游客数不胜数,但大家就跟商量好了似的自行为江老让路,一种极大的敬意油然而生。

道路两旁响起掌声,就算江老已经走远却依然掌声不断,种种一切足以说明大众对同志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江老出行自只带几名随行官员,从不占用公共资源十分低调。

2022年11月30日江老逝世,愿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人物同志一路走好,按照江老意愿骨灰已被撒入长江入海口,有关他的一切已然随风飘散。

俗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己。”于同志而言能收获两位知己兼贵人,足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