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猪

甲子年(甲子年为什么不吉利)

时间:2024-01-03 00:48:11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快速判断某一年是这个甲子的第几年?

六十年一甲子,也就是中国传统天干地支纪年法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的。

天干十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天干地支两两啮合,地支每层余二

天干第一层,十年一,地支起于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葵酉

天干第二层,十年二,地支起于戌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葵未

天干第三层,十年三,地支起于申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葵巳

天干第四层,十年四,地支起于午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葵卯

天干第五层,十年五,地支起于辰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葵丑

天干第六层,十年尾,地支起于寅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葵亥

以上六十年

规律探寻

地支分组倒序计数

子丑一组,1

寅卯一组,6

辰巳一组,5

午未一组,4

申酉一组,3

戌亥一组,2

十年一,甲乙交地支于1而始

十年二,甲乙交地支于2而始

十年三,甲乙交地支于3而始

十年四,甲乙交地支于4而始

十年五,甲乙交地支于5而始

十年六,甲乙交地支于6而始

起始定,其余可推,例明年为壬寅年

就近寻甲乙:壬葵甲乙,最近者为两年后,甲辰,交于5,为十年五之首

则当前位于十年四

下一年为十年四之尾(第四十年)

因此壬寅年为甲子第三十九年。

十年一 1-10

十年二 11-20

十年三 21-30

十年四 31-40

十年五 41-50

十年六 51-60

初心

笔者初学,仅借此分享,个人见解,不见得合理,诸位见笑,看完笑笑便罢了。

老人说:过寿不能在6个年龄过,哪6个年龄?你知道吗?

在您浏览本文之前,我们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您将能够随时查阅一系列精选内容,并且便于参与讨论和分享。

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日子。毕竟,这可是属于自己的节日啊!想想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这一天是特别为你而设的。

生日当天,总想弄个热闹,请朋友聚会,吹蜡烛,切蛋糕,笑声和音乐响彻整个家。心里忍不住雀跃——我的日子到了!

但其实,过生日是有讲究的。老祖宗留下不少规矩,都值得我们遵守。

比如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两个年纪,通常不宜大肆庆生。因为在民间,这两个数字都与不吉利挂钩,达此高龄的人不多,所以过生日反而不见好。

再如九十高龄也很忌讳过生日,因为“过九不过十”,预示的意味不乐观,与其求个“圆满”,不如低调处理为妙。

当然,六十以下也不算数。阴历六十年一个甲子,要经历完整个轮回,人过此龄才算“寿”。

若父母健在,子女过生日也非礼。因为生孩子对母亲是艰难险阻的“苦日”,子女庆生反倒有悖“孝”的大义。

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不能过寿

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对许多老人来说是两个避讳的岁数。一提到这两个年纪,他们总是战战兢兢,生怕惹上什么霉运。

其实,这种忌讳与两位古圣人有关——孔子和孟子。

孔子,这个“万世师表”级人物,一生劳苦奔波,67岁丧偶,终老之年在73岁辞世。孟子比孔子长寿一些,但也仅仅活到84岁。

可见,虽然两位圣人功成名就、声名远扬,但终究也很难越过73和84这两个坎。

他们的故事流传久远,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人生标杆。人们便产生这样的联想——既然像孔孟这样的贤达,也仅仅活到70出头和80出头,那么普通人想要超越这两个年纪,恐怕难上加难。

于是,“七十三,八十四”逐渐成了许多老人眼中的坎,是人生路上“阎王不叫自己去”的两大关卡。一旦正值这两个岁数,通常不会庆祝生日,而是选择低调渡过,避免引起莫名的厄运降临。

尽管从科学角度难以解释这种传统忌讳的合理性,但它已融入老一辈人的心理,成为他们面对当下的重要参考。我们要尊重这种文化习俗留存下来的智慧,谨慎对待。

90岁以上老人也不能庆祝生日

达到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在生日这天也很少会举行热闹的庆祝活动。这同样源于老一辈积累的传统智慧与文化习俗。

“过九不过十”的说法影响很大。九十虽然只差一步就可登上“百岁”的台阶,但在老人心中,最好不要触碰这“十”字,以免招致反效果。

他们常说,万事不可贪心追求“十全十美”,人生路上也没有绝对的圆满。所以生日当天格外衷心期盼“十”,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招来无常。

然后达到这个年纪的老人已寥寥无几,身体机能衰退,生命充满变数。如果此时举办热闹生日会,等于在“过生日”的同时也在告别生命,这对很多老人来说是不祥之兆,也难以接受。

超高龄寿星本身就十分稀少。如果大张旗鼓地庆生,又容易招人非议与艳羡,搞得沸沸扬扬。许多谨慎的老人不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遂选择低调度过这一天。

所以说,“过九不过十”的传统忌讳观念,以及对生命变数的敬畏,使得九十以上高龄老人也多不欢庆生日,这种习俗同样值得年轻人尊重和理解。

60岁以下不算寿,不能过寿

在许多老人看来,60岁以下的人,尚未达到“寿”的年纪,过生日不能算“过寿”,需要适当低调。这主要基于中华文化里独特的“六十甲子”思想。

什么是“六十甲子”呢?这与中国古代特有的“干支”纪年有关。“天干”有十个,“地支”也有十个,两两组合,共六十种组合法。一个天干地支配匹配的循环,就是六十年,这被称为一个“甲子”。

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总共六十种组合。一个甲子是历史上的一个轮回,中华民族以六十年为一个纪元单位,算历史年代。

所以老祖宗们认为,六十年是一个完整的轮回,经历过这个轮回,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寿命,一个真正的“寿”。如果不满六十岁就喧嚣过生日,不仅不合礼数,也违反了这个思想。

这种传统观念源远流长,看似迷信,却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历史和生命漫长轮回的崇敬和珍视。即使对今人来说略显陈旧,但其中蕴含的智慧,也值得我们深思。

父母在时不能庆生

在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子女过生日不能铺张庆祝,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所要求的。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呢?

首先,过于张扬的庆生被认为不体恤生身母亲的辛苦。据说古人有句言论“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这句话提醒人们,生儿育女对母亲来说是艰难险阻的过程,简直像与阎王较量一番然后才挽回的一条生命。

子女若在这“娘的苦日”里风风光光庆祝自己的生日,无异于在母亲创伤未愈的伤口上撒盐,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母子天伦。

其次,父母还健在,过于喧嚣的庆生也有“不敬”的嫌疑。一个家还有长辈在,子女就应当以父母为重,把他们的生日和寿诞放在第一位。

如果没到父母的大寿,子女就提前盛大庆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父母的风头,有失妥当。

当然,这种传统忌讳并不意味着父母在时子女就不能庆生了。只是方式上需要低调含蓄,不要太张扬轰动,这是“孝”的基本体现。

逢九数年龄忌过生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凡是年龄“逢九”的人,比如59岁、69岁等,都不宜在生日这天摆布太多的庆祝仪式,保持低调才是上策。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九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特殊含义。

九是最大的阳数,代表极致和极点。而对于生命过程来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达到极致和极点,一切都需要适可而止。所以老祖宗们认为,逢九之年不能过分庆祝生日,低调反而可以避免适得其反。

再有,从个位数上看,九之后就是零。零意味着回到起点,前功尽弃。所以这被视为生命的一个转折点,过后就会步入衰退,这也是为何老人忌讳逢九过生日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这多是从哲学和语言文字角度的解读。从现实出发,“逢九不过生日”的习俗也有利于让老人正确对待自己的年龄,避免因逢九而自我感觉进入暮年,进而影响身心健康。

这种传统文化虽责人不当迷信,但其中也有一定道理,值得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以重新审视和理解。

关于生日的各种传统忌讳,其中或许确有一些迷信成分,但更多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

当代社会以科学理性为导向,不能固执迷信。但对这些传统习俗,我们也应抱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毕竟,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继承中发扬光大,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活力。

大衍之数五十(续)——天数地数、天干地支怎么来的?

#翻阅2021# 借这个活动,推荐多阅读下我们的文化古籍,不要限于文学、历史,可以包括诸子百家、科技、天文、地理和玄学一类的,不带偏见地,用成熟、理性、多角度的思维去理解古人。

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解释了大衍之数五十之“科学”解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你真知道其科学意思吗?》,其中认为是一个月的月相分4段(7~8天一个月相,是原始的周或星期制度),一年49个周有余,有闰的一年方足五十之数,同时系辞原本是写占卜之法,但却是引用天文历法的算法而成自己的算法。但是关于系辞后半段的天数、地数就模糊而过,这里再回头来带大家看看这话,并做一些关于周易体系的思考拓展,当然,依然贴近科学的角度。

《周易.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数地数

前文可以理解为引用其他方面的“科学”成就,尤其是天文历法成就,拓展用于人事相关的学问(占卜只是一部分,还有其他许多真正的非迷信非玄学的学问),因此如果抛开其易经的外表,见到其引用的天文历法的内层东西,则多是客观之学与古代的“科技”成就。依照这一思路来理解后半文(前文为引用阴阳合历算法,并偏重于阴历,后文中可以理解为偏阳历):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可以理解为阳历中一年十个月的描写(不仅易经,黄帝内经也有描述十月历,这是中国的早期使用的历法,每月36天——此处的月和月亮并无关系,实际可能叫“节”更合适,二十四节气之“节”——十月共360天,剩余的5~6天分别用于夏至和冬至时过年和过节,有兴趣的可以研究现在还存在的彝族十月历和火把节),十月分为五季(实际上十月历的季节有四季和五季两种分法),每季分阳阴2月,即天数和地数的来历,比如第1、2月为第一季,则第1月为天月(或称阳月,为天数),第2月为地月(或称阴月,为地数),彝族十月历中则用公月、母月表示,而十天干与阴阳五行的对应关系也与此完全一致,可能就是来源于此,并且十天干其中一个可能来源就是一年10个月的物候变化或者天文变化。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这大致就是描述上图这种十天干中阴阳、五行(在当时没有五行,只有五季)相互穿插的关系。

一种我个人的看法,在个人过去的文章中的“天地人”系统论中或许大致有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是最先发动的因素,可能初始缓慢而微小,却是全面的,是大势所趋的,“地”是随之响应的因素,是局部情势,随天之因素变化,但影响可能更大。而此处天数(阳月)可以理解为缓慢、微小、先发、初见端倪的月份,是直接随太阳回归运动之天气,是一个季节之开端,如十月历中春季的第一个月的36天,能够发现春天已经来临,但是春意并不够浓;而地数(阴月)是随天数(阳月)之后的月份,受天气主导、受地气(如地温等因素)影响,但整体影响更大,如春季的第2个月的36天春意更浓(这天地的因素差异还能发现于现代历法中,如代表天数的太阳回归运动,最冷最热应该是在冬至和夏至,但实际最冷最热却是一个月之后的大寒和大暑,这就可以理解为地数的影响。天数是大势,地数随天数之后,影响却比天数更大)。五个季节,分别都有天地之数,天数在前,地数在后,天数、地数相互穿插。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将天数的月份和地数的月份,其各自的数字加起来为25和30,再加起来为55,只是个人觉得并没有客观的意义,这里可能是属于巫占的成分了,用天文历法的数字和算法,而不取其天文历法上的客观意义,是向人事相关的学问的迁移和拓展,并不是天文学上的直接引用。“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者可以解释为这是一年之中的节气、阴历、阳历的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了很多事情,如气候天气、嫁娶、动土、建房、祭祀等事情,二者解释为这是占卜之法,学天文历法的算法而衍生出变化,由鬼神影响而得到最后的卦象结果。后者更符合语境。对易经的拓展思考

将这种对《系辞》的解读思想进行推广,即系辞多引用、借鉴(不排除附会之嫌)古中国当时或更早的“科技成就”,比如天文历法,迁移和拓展以用于人、事相关的学问。按照前文得出的10月历来理解,则推测当时测定阳历历法的工具——圭表,其刻度当有6个刻度,而下图的圭表为3条刻度(实际刻度为三长两短,长的为节,短的为气),代表的是4立2分2至的8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也是八卦来源的一种解释,每卦三爻对应的是圭盘上的三条长刻度,具体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先天八卦也能科学地理解?》。

而当圭盘的刻度数加倍时,即有6条长刻度时,则一年有10个月(季节有四季和五季两种分法),共20个节气(西汉孟喜的卦气说认为是12个月)。6也是易经体系卦象符号的爻数,即每卦有6爻,而最初的卦象并非阴阳爻,而是数字爻,可能是1-10(其中一些容易搞混的数字被舍弃),而这已经和此处的占卜之法完全符合(此处的占卜之法只得6、7、8、9,或许更早还有不同)。如此的解释形成了闭环,对易经部分内容已经能够自圆其说。因此,初步认为《周易》的前身是天文历法和其他客观、物质的学问,尤其是圭表测影得出的一年之中的正午日影在圭盘上的变化,而周易是将其拓展用于人、事相关学问的成果(或许更早的连山、归藏就开始了)。

天干地支

再进一步,6个刻度的圭表测影确立了一年10月20节气之后,随着农业等行业的发展,或者需要借助月相提醒日期,或者考虑到月亮周期对潮汐、人体节率、植物生长等的影响,等等一些可能原因,需要更进一步精确节气的划分,因此在6刻度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刻度,圭表测影也变成7个长刻度(7横6间),因而成就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24节气和72物候出现更晚一些)。

商周时期的《周髀算经》中记载有太阳在天空运行的理论模型——七横六间模型,认为太阳围绕地球极点运动,并在7个不同高度轨道上往复,形成地面气候的(7-1)*2=12节,即12个月。个人看法,这个模型本质上是对圭表7刻度6个间隔测出的太阳运动的解释,并说明那个时代就有了成熟的12节和12地支,实际上不仅如此,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已经出土过成熟完整的60甲子表。

七横六间模型(肖军)

依据圭表测影分出的一年12节,把赤道星空划分为12辰(与西方的黄道不同),对应12个月,并依据对应的星象造字“子、丑、寅... ... 酉、戌、亥”,即得12地支(可参看刘宁,2020,其结论为5600-6500年前的星象),而地上根据动物的物候特点,制定12生肖(鼠牛虎兔...猴鸡狗猪),以与一年12月相应。

12地支的名字与星象对应(刘宁,2020)

而10天干,就可能是从十月历来的,通过把赤道附近的星空星象10等分,或者依照10个月的物候而造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下是个人看法,假定10天干、12地支的甲骨文全部来源于天象,而做出的对比,文字上是不是有多处相似呢?

比如天干的“乙”与地支的“丑”,天干的“戊”与地支的“辰”,天干的“庚”与地支的“未”,天干的“辛”与地支的“酉”。有些则需要旁边的字来组合,或舍弃或增加某些部分。

而就地球的视角,星象本身的位置和内部星星的相对位置千万年来也在发生缓慢的变化,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如果以上天干地支都是星象的猜测正确,我们或许还可以通过天干和地支表现出来的不同星象,分别估算出其大致所在年代,比如上文中就有人从地支的12个字是描摹星象的结论计算出了地支出现的年代可能是5600-6500年前。地支都有6000多年历史,天干和卦象系统又有多少年历史呢?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9000多年前的彩陶上出现了最早的6爻卦,虽然目前出土能直接证明10月历存在的最早证据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但我们已经可以从6爻卦上看到十月历可能至少有9000多年历史了,那么八卦历法和其他古老的历法有多久历史呢?我中华文明又有多少年历史呢?都尚待我们一代代人去考古和思考。

如此,大致从八卦符号、三易符号、天干、地支、天数地数等通过圭表测影和历法的变迁大致打通,一己之见,大家共同参考、共同进步!

附:以上个人看法不一定准确,纯属一家之言,自认是比较简单、比较贴近客观、比较接近当时的认知和生活、不太玄学的一种理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