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方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方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4-01-22 17:48:49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千年间,方氏是怎样流传演变的

方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晋代方藏在创修《奉敕方氏谱》的《方氏历代谱牒序》上写道:“自伏羲后六姓,而方氏居其一”。文天祥《方氏谱序》曰:“方氏出于榆罔,榆罔之子曰雷,封于方山,后人因此为氏,比他姓为最先”。由此,古代史中撰写方氏谱系者认为,第八代炎帝榆罔长子名雷,后黄帝征雷为左相,封于方山,因得方姓。

依照一些更为科学的数据:方氏总人口在100个大姓中占63位,在《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收入了243名,占总名人数的0.53%,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38位。构成当代方氏宗族主要有三大来源:即姜裔方氏(即传为方雷之裔,为方氏的主流),他姓改为方姓和少数民族的方姓。他姓改为方姓者,主要有翁裔方氏、匡裔方氏、凌裔方氏、夏裔方氏、罗裔方氏等等。少数民族方姓的有南北朝梁时江西地区的山越族方姓;清代时贵州府上马桥长官司土司为方姓;清代云南元江地区直隶州新平县茄革里土把总结白巡检司巡检均姓方,系彝族;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塔甸镇瓦哨宗族均姓方,始祖方城南……

方氏在后世是怎样流传演变的,方氏文化有哪些组成,对方氏的讨论对于家族文化研究有哪些启示,最近,“方氏家谱与方氏文化研究”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举办。

华夏文化促进会方雷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会长方为民协同多位学者经20余年努力,编撰了《中华方氏全族统谱》,归统方氏宗支达551个,涉及人数约300万人。该丛书于2023年4月在方姓发源地河南禹州举办的活动中,有来自全国各地方氏代表千余人参会。

研讨会中,方为民介绍了方氏的名人,如唐末诗人方干,字雄飞,有“三拜礼让”之风,为人质野。事亲至孝,每食三拜,待人至礼,每接三拜,时人尊称为“方三拜先生”;《宋史》中记载了池州青阳有一名叫方纲的人,他家八世同爨,家中人口达到了七百人之多。每旦必鸣鼓会食,方纲也曾慷慨供谷五千担施惠赈民。宋景德初,诏旌门闾曰:“方纲七百口共爨,门闾堪旌”之大字。

除了散落于史籍中的个体的方姓名人,有时因为政治、战争等原因,氏族也会集体迁居,如南宋末年,由于支派蕃衍,人口增加,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再加上蒙古的入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于莆田的方氏后人迁居广南东路,也有因任官而迁居广东的汕头、潮州等地,这一支系后裔人口众多,人才济济,当今分布在普宁、惠来及东南亚各国的方氏后裔达30余万。

研讨会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朝晖即以《从桐城文脉看方氏文化》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总结道,桐城派经方苞(1668—1749)、戴名世(1653—1713)、刘大櫆(1698—1779)至姚鼐(1732—1815)而成熟鼎盛,桐城派的学术研究以文章寓义理、考据于一炉,是对明代理学的另一种和改革,他们并非只重文章,而是寓义理于文章,故出现方东树这样的大家;此外,也并非只重义理,亦注重事功,故出现曾国藩这样的实践家,清代桐城亦出过张英、张廷玉等重要人物。

南京大学原新闻学院院长教授方延明关注到明朝较有传奇色彩的方孝孺,方孝孺曾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后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使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民政部中国地名学会地名与姓氏文化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吉林省委党校教授宛福成对家族文化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察,他认为,家谱,尤其是老家谱是家族的珍贵遗产。但是家谱都有局限性,甚至有与史书冲突之处,“研究家族文化,要靠‘谱’,但不能惟‘谱’至上,也要重视史书,既要尊重史书中的记载,也要顾及谱书的内容。”宛福成谈道。

以谱书为代表的家族文化产品,兴起于唐宋之后,并逐渐成为流行的民间文化。姓氏圈常说“史、志、谱”是民族文化三大支柱。宛福成认为,客观地说,“谱”的社会地位,是很难与“史、志”相提并论的。根本原因就是“民修”与“官修”在格局、视野、财力支撑、团队素质等多方面,两者是有很大差距的。

《百家姓》之——方姓来历

接着花姓的是方姓。方姓的来源是怎样的呢?

第一,是炎帝之后。根据古书记载,炎帝有一个叫作雷的后代,被封在方山(今河南叶县附近),称为方雷氏。他的子孙一半姓方,一半姓雷,

所以方雷是一家。过去方雷不通婚,依据就在这里。

第二,出自姬姓。周宣王的大臣姬方叔平定了南方湖北一带的荆蛮,

为周室的中兴立下大功,被封于洛。其子孙后来就姓方,这是方姓的主体。

第三,还是出自姬姓,但是是从翁姓里面分出来的。这一支分出来很晚,但晚归晚,生命力和繁殖力却极其旺盛。宋朝初年,泉州有一个人叫翁乾度,

是姬姓后裔,生了六个儿子,全部都中了进士。这事可是世所罕见。有意思的是,这六兄弟虽是一家人,却是六个姓。要知道,在中国传统里,人

们把自己的姓是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大丈夫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万万不能改的。这异姓六兄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也是时局所迫。翁

乾度主要生活在北宋建立前的闽国,当时政局动荡,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灭门之祸。为了保险起见,翁老爷子便给六个儿子当中的五个改了姓,分

别是洪、江、方、龚、汪,剩下的一个儿子还姓翁。没想到北宋建立以后,六个儿子居然都中了进士,号称“六桂联芳”。

此外,今天的满族、蒙古族、傣族、回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等兄弟民族里都有方姓。

先秦的时候,方姓主要活动在河南一带,但一直不活跃。据说现在韩国的方姓,是先秦时从河南迁过去的。西汉末年,方姓迁到安徽北部,

开始发达起来,形成大族。唐朝的时候,方姓已经分布到中原、华东、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朝时,在海南、广东、

福建就已经有方姓人的记载了。宋朝时,方姓主要集中在福建、安徽、浙江,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方姓聚集地。宋明两朝,

福建的莆田方氏一族中举人数盛况空前,中了进士和举人的竟然有360多人,其中进士多达132人。仅两宋的时候,就有28对父子进士和26对兄

弟进士,实在了不得。

明清两朝,以安徽的桐城方氏为代表的诗礼世家使方氏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桐城方氏不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还开创了主导

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桐城文风后来一直被视为正宗。清朝著名学者朱彝尊说过:“方氏门オ之盛,甲于皖口。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东南

的学者都以桐城方氏作为旗帜和领军人物。梁实秋先生曾经讲过:“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仅次于曲阜孔氏。”当代学者钱理群讲:“桐城方氏

是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绝唱。”所以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

化名门,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现在全国形成了豫鄂皖浙、闽粵两块方姓聚集区,其中安徽是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方姓总人口的15%。

郡望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祠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1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敦睦堂、敦雅堂、敦本堂、敦义堂、敦伦堂、敦叙堂、敦厚堂、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源仁堂。

开封郡: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庐、湖州、德清、杭州、富阳、安徽广德、徽州(黄山)、祁门。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支派

桐城派

创始祖师为古文大师方苞。桐城散文派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桐城派大家还有方东树,方宗诚,方孝岳等。

桐城方氏学派

创始人方学渐,集大成者方以智。方氏家族七代人的研究,形成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洪门(又名洪帮)

创始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方大洪,“洪门中五祖”:方惠成。几百年影响的反清复明组织。

少林白鹤拳

创始祖师方七娘,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 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少林纵鹤拳

创始祖师方微石,一代武林宗师.纵鹤拳为白鹤拳的支派,流行于闽台海外各地。

少林方门拳

创始祖师方顺懿, 根据少林刚拳和\"肖门\"的特点创造的。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等等地。

方性的名人和典故太多了,就讲一讲“方氏三圣”。

首先是“墨圣”方于鲁,安徽歙县人,明朝万历年间制墨业“歙派”的代表人物。方于鲁原来跟随制墨大家程君房学习做墨,尽得程氏真传,

三十以前就创造了独到的“九玄三极墨”。他著有《方氏墨谐》六卷,里面提到了385种墨。

所谓方氏墨,分为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鸿宝六大类。现在谁要有一方方氏墨,那可不得了,那可是比黄金还要贵N倍的。

第二个是“联圣”方地山。方地山(1873-1936),原名方尔谦,字地山,扬州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法家、楹联家。方地山出生于书香世家,

母亲很早就过世了,他和小三岁的弟弟是由姐姐抚养成人的。兄弟俩非常聪明,尽管生活困难,他们的父亲方沛森还是坚持供他们读书。兄弟俩

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名,当时在文坛上号称“两方”。光绪十二年(1886年),刚刚13岁的方地山就考中了秀才。方地山特别擅长写联语,尤其是名联,

你的名字报给他,他想都不想,挥笔一写,就能把你的名字嵌在上下联里,而且写得精绝无比。后来他去北洋武备学堂教书,经常在天津的《大公报》

上发表文章,结果就被袁世凯看中了,重金请他去做家庭教师,教袁世凯的几个孩子诗词、作文。所以袁世凯的几个孩子文学修养都非常好。方地

山还和袁世凯的二公子、当时的风流オ子之一袁克文结成了莫逆之交,并且结为儿女亲家。晚年的方地山又收藏上了钱币,又成为中国钱币收藏的

大家。后来有很多著名的弟子向他问学,好几位历史教授、文史专家都是方地山的学生。

还有一位“骨圣”方先之,是骨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医骨科领域圣人级的人物、首创了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折。

总之,方姓人才特别多,几乎在每个行业里都可以做到顶级水平。

方姓是大姓,在今天的中国姓氏里,排名第63位,人口410万,约占

全国人口的0.33%。

源自黄帝时期的姓氏——方

宋朝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方姓主要活跃在安徽、济南和辽东半岛一带。方姓得姓早,但历史上的名人却不多见,尤其是在唐宋以前。方姓多刚烈之士,爱憎分明,舍身取义,宁折不弯。方姓多文人学士,书香门第,满腹经纶。

方姓历代名人242人,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有:西汉汝南尹方紘、东汉洛阳令方储、唐朝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方廷范,诗人方干,宋朝农民起义领袖方腊、诗人方凤、词人方乐、元朝文学家方回、画家方从义、明朝学者方孝孺、明清之际思想家兼科学家方以智、无产阶级革命家、红十军创建者之一方志敏等等。

明初著名政治家——方孝孺

方姓的起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源自神农氏。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的炎黄时期,中华大地上主要有三大部落联盟。北方是轩辕部落联盟,中原是炎帝神农联盟,南方是蚩尤部落联盟。此外还有大大小小700多个部落。炎帝的后裔榆罔为炎帝部落的末代帝王,榆罔荒废政务,蚩尤作乱,轩辕率领各诸侯平定蚩尤,打败榆罔,众部落推荐轩辕为中华第一帝。榆罔之子雷,在辅佐轩辕平定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今天的嵩山)称方雷氏。方雷氏是黄帝时代重要的方国。黄帝的次妃就出身方雷氏。方雷氏的子孙以国为氏,后来又单姓方氏或者雷氏。黄帝之臣方明、虞舜之友方回都是方雷氏的子孙。到西周周宣王时期有周大夫方叔,受命北伐、南征荆楚,名闻天下。方叔的子孙以方为氏,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明朝思想家——方以智

2、少数民族改姓。方姓与少数民族血脉交融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梁时江西的山越族有方姓、清朝时期在贵州贵阳地区的土司、云南元江地区的土司均有方姓。满洲八旗有方佳氏,定居沈阳,后来集体改姓方姓。

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中国百家姓|方氏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该支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源流二

源于姬姓

①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相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相氏,传说为黄帝时期嫫母之后,擅长巫医之术,世代相袭。到了西周时期,以其特长设置了方相氏之官,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专职掌管驱除瘟疫厉鬼。在方相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相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相氏。

② 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属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为此,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阳)。在姬方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方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方氏正宗。

源流三

源于官位

①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士,是西周初期始设置的一种官称,隶属于秋官府司管辖,专职负责掌管王族子弟、公卿大夫封邑之地内的狱讼。有时还要调节各封邑之间的纠纷。在方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氏。

② 出自先秦时期时期官吏方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历朝历代,一般将一方行政区之最高行政长官尊称为方伯。在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

③ 出自秦朝时期官吏尚方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尚方氏,是秦朝时期所设置的官位,别称为“上方”、“上峰”、“尚峰”,最高长官称尚方令,其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宫廷御用器物的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机构。在尚方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尚氏。

源流四

源于翁姓,出自唐代后期 、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何后代翁乾度之后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翁姓避乱改姓是方姓的又一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 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

源流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傣族、回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方,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方雷

方雷,是方氏的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孙楡罔之长子。《书洪范》说:“雷于天地为长子”。《春秋合谶图》说:“轩辕氏主雷雨之神。”他是黄帝之后嫘祖的父亲,原居雷泽(今濮阳和山东菏泽一带)。因“佐黄帝(伐蚩尤)有功,封方山”,叫方雷。他的后裔以山为姓曰方;另一部分以方雷的名字“雷”为姓曰雷;到南宋时,在江南的方殷符的第五子方廷英之长子方以平改为邝姓。这就叫“方、雷、邝三姓同源,皆来自方雷。”

郡望

开封郡: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庐、湖州、德清、杭州、富阳、安徽广德、徽州(黄山)、祁门。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堂号

诒谋堂、敦睦堂、敦雅堂、敦本堂、敦义堂、敦伦堂、敦叙堂、敦厚堂、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聚乐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源仁堂。

方氏名人

方储

方储(?—93)东汉官员、学者。字圣明,一字颐真,丹阳歙(今安徽省歙县)人。习孟氏《易》,精图谶,善天文。章帝建初间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拜议郎,转洛阳令。建初六年,在阜陵令任上回家奔母丧,克尽孝道,负土筑坟,种树千株。元和初年(84),再次被举为贤良方正,考对策,又得第一名,拜授议郎,改任洛阳令,升迁太常。

方储死后建了两座庙。一个建在淳安县东郭内方储墓前,是汉代盛行的墓祠。另一个建在歙县柳亭山。方储死后被逐渐神化,宋明帝加赠方储为龙骧将军、洛阳郡开国公。

方干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因朝廷,忌贤妒能,不被起用。后人赞叹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

方干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明史》中为施以凌迟。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方有执

方有执(1523~1594年),字中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安徽歙县灵山人氏。因妻、子女五人病死,遂发奋学医,尤精伤寒,推崇仲景。他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改动,成无已注释又多窜乱,于是经二十年逐条考订,撰成《伤寒论条辨》八卷(1593年)。

《伤寒论》经过方有执的编次整理,明显增强了该书的系统性、条理性,使其规律更加显著,便于初学者理解与掌握,深受后学赞誉。同时《伤寒论条辨》也体现了方氏在其他方而的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对伤寒学术研究有很大的贡献。其后喻昌、张璐、洛、程应旄、周扬俊、黄元御、章楠等医学家继承其学,形成《伤寒论》错简重订学派。

方成培

方成培,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约卒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字仰松,号岫云,安徽歙县苏坡村人,该村被誉为“苏坡管钥”,是成正等正觉的最关键位置的意思,有传说其方家旦 是方腊的故里。方氏精通诗词,酷爱戏曲,一生著作甚丰。据《安徽文献书目》记载,其著作有《雷峰塔传奇》四卷、《香研居词麈》四卷、《香研居谈咫》一卷、《听奕轩小稿》三卷、《方仰松词榘》十六卷等。此外,还著有《双泉记传奇》、《诵词记疑》、《镜古续录》、《记后岩学诗》等。方氏所有的著作中,《雷峰塔传奇》最为著名,后人改名为《白蛇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