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鱼座

姜姓(姜姓女孩起名2023年属兔)

时间:2024-01-02 20:45:45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姓氏的兴衰:姬嬴姜芈等古代大姓衰微,王李张刘等新式大姓崛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诸如王、李、张、刘、陈等,这是中国人定义和认识自我的一个标符。然而,“姓氏”最初有什么含义,又经过怎样的流变,才演成今日的样子,许多人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姓和氏的含义

了解姓氏,须从文字学入手。“姓”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女子的形状,右边是草木发芽的形状,意谓女人含育出的后代。几经变化,演成今日的样子。左边一个“女”字,右边一个“生”,内在含义不变。

姓的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根据母系血统来分类聚居、寻源溯祖。因此,上古时代最早的一些姓,都带有“女”字旁,具有很明显的母系氏族特征,如嬴、姬、姜、妘、姞、姚、姒、妫等。

随着人口繁殖,同一姓族越来越庞大。为了区分彼此,又衍生出“氏”的分支来。“氏”在甲骨文里,上部是“水”的形体,下部是古文“十”的形体,意谓一视到底,支系分明。上古帝王将“姓”和“氏”赐给有功劳的官员,以及自己的后嗣,作为特殊身份与地位的标志。如帝舜赐契为子姓,赐弃为姬姓。黄帝的后代,分有十二姓氏;祝融的后代,分有八大姓氏。

在上古社会,“姓”是女性祖先的上溯,“氏”是男系儿孙的承接。这是因为,女人生女人,可以明确得知母亲、祖母、祖祖母的血缘承接。而男人只能向下追索,只能得知谁是自己的儿子、孙子。这就是“姓”与“氏”的本质差别。当然,这样的判别方式,只适用当时社会,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姓和氏的定型

中国姓氏历经周朝八百年的重大变化发展,逐渐定型下来。秦汉以后的姓氏,与现代相差无几了。为什么中国姓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最后在周朝定型下来呢?因为周朝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关卡,迈入周朝之后,中国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岂但是姓氏,周朝确立的种种文化制度,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根基,后代能更改掉的很少。

姓氏在周朝的变化,有两大点:一是氏的大规模创生;二是以氏为姓,姓氏合一。

氏的创生,有一定的规则,但也不能将所有情况概括尽。

有的以祖先的谥号为氏,祖先谥为文,立氏为文。祖先谥号为武,立氏为武。祖先谥号为成,立氏为成。

有的以国号为氏,在齐国,立氏为齐。在秦国,立氏为秦。在吴国,立氏为吴。

有的以爵位为氏,祖先王爵,立氏为王。祖先侯爵,立氏为侯。祖先公爵,立氏公孙。

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徒氏、司马氏、中行氏。

有的以职业为氏,如巫氏、卜氏,世代以巫卜为业。如匠氏、陶氏,世代以陶匠为业。

有的以居所方位为氏族,如东门氏、西门氏、南宫氏、东郭氏。更匪夷所思的是,刘邦建立汉朝后,将齐国田姓迁徙关中,以所居园陵排列顺序命氏,分别为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直至第八氏。于是人们在史书上,看到有姓第五的名人。

总而言之,各种别姓立氏的行为,不一而足,难以述尽。

氏族原来是姓族的分支,立氏数代之后,血脉繁殖鼎盛,同姓之间渐次疏远。大家称谓习惯,慢慢便以氏为姓,姓氏合一。驱使姓氏合一的另一文化背景是,周朝礼制强制规定同姓不婚。若遵循此一规定,周朝建立五百年后,陕西的姬姓后代,尚不能与河北、山东的姬姓后代联姻。

实际上经过五百年后,双方的血缘关系已经非常疏远了。再讲究同姓不婚,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礼制不可更改,人们便以氏为姓,相互区别,规避教条规定的不便。

旧式大姓的衰微

人们又发现,以东周为分水岭,一些上古时代的大姓,在此后逐渐衰微。而后来时代的一些大姓,开始萌芽出来。

姬、嬴、姜、芈姓,都是上古大姓。秦汉以后,此类姓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成为最不起眼的姓。因何如此?

原来这些姓都是王侯大姓,在千百年剧烈变化中,分化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氏族来。他们的血脉,多数以其他氏族的名称传承下去。而到了周朝末年,还继续使用姬、嬴、芈等姓的直系传人,享受千年富贵荣华,气数将近。秦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传统封建制被消灭,他们拥有的一切都被剥夺走,终不可复原。后世又无英才崛起,最后使得这些上古大姓,沦为小姓。

新式大姓的崛起

现代中国五大姓氏,分别为王、李、张、刘、陈。这五大姓氏,有的传承脉络很明晰,有的却面目模糊,难以厘清。有些后人虚构杜撰,几乎以假乱真。

传承脉络最为清晰的,当属陈氏。陈氏为帝舜后代,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陈胡公于陈国。帝舜后代,作为陈姓正宗,传承下来,绵延不绝,目前为中华第五大姓。

其次是王姓。王姓主要是周王后代立氏为姓而成。史有明文,周灵王太子姬乔,修道成仙,号称王子乔仙。其后代改称王氏。除了王子乔外,还有其他周王后代改称王氏。不过,今日的王氏,可能多数不是姬姓后代。战国诸侯称王,他们的后代也有不少改了王姓。早在战国时期,王姓的来源便非常混杂了。也因如此,王姓成为了中华第一大姓。

再次是刘姓。《左传》记载夏朝有个刘累,善于御龙,是帝尧的后代,是刘姓的得姓始祖。然而之后千余年,并没有刘姓出名的人物。考虑到这点,刘累极有可能只是人名,而不是姓名。

刘姓比较可信的来源,是春秋时期周顷王封小儿子于刘邑,其谥号称刘康公,据说后代以国为氏。但一直到秦朝,才出现刘邦这个大名人。刘邦创立汉朝,使得刘姓从默默无闻的小姓,摇身变为统治天下的皇姓,刘邦为刘姓的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经过两千多年发展,刘姓已成为中华第四大姓。

第四是李姓。在战国之前,并没有李姓著名人物活动于世。传说李利贞为李姓得姓始祖,老子是其十一世孙,缺乏事实根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但司马迁又不确定李耳、老莱子和史儋,谁是真正的老子。所以,以老子作为李氏始祖,证据也不够牢靠。到了战国之世,方有大名鼎鼎的李悝、李牧、李冰、李信、李斯等活动于世。但作为中华第二大姓,李姓主要由哪个古姓氏衍出,始终是个谜。

第五是张姓。传说得姓始祖为张挥,为黄帝之孙,以制作弓箭出名,也是毫无依据的虚誉。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张姓名人,是《诗经·六月》记载的周宣王时代的“张仲孝友”。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出现一个谋臣,叫张孟谈。春秋之后,名人滋多,如张仪、张良、张耳、张苍等。目前张姓为中华第三大姓。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声名显赫、流芳百世的祖先,但溯根认祖,须实事求是。先秦典籍不见记载,后世却增加了的资料,无疑属于虚构。认同这点,并不是否认上古姓氏与现代姓氏的传承关系,而只是承认其间的世系源流,被遗失掉而已。

文:张觉

参考资料:

[1] 唐汉《图说字源》红旗出版社 2015年

[2] 王泉根《中国姓氏的文化》团结出版社 2000年

[3] 左丘明《左传》 中华书局 2012年

[4]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1999年

[5] 无名氏《诗经》中华书局 2011年

[6] 王符《潜夫论》中华书局 2018年

[7] 徐复观 《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3兔年祝福版姓氏微信头像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韦、申、尤、毕、聂、丛、焦、向、柳

2023百家姓伍姓:

【释义】伍“相杂也”。伍的定义是相互交杂。古人曰:三人相杂谓之“叁”,五人相杂为之“伍”。甲骨文的“五”字,“×”像交错形。此外,“五”字的会意指在两物之间,“五”的本义是交错。【起源】源于芈姓,出自远古黄帝的臣子伍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黄帝为部落首领时,有大臣名伍胥。伍胥就是楚国望族的伍氏始祖,伍氏家族传至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谋臣叫伍参,传说便是伍胥的后裔。此后,伍参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称伍氏至今,史称伍氏正宗。

得姓始祖:伍胥(黄帝大臣)

2023百家姓韦姓:

【释义】韦的本义是背离。在甲骨文中,韦字像两个人相背而行,也像两只手在搓捣一张皮革。此是韦字之本义。【起源】颛顼之孙大彭,为夏代诸候;夏帝少康时,另封他一个叫元哲的孙子于豕韦(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建立豕韦国。豕韦,一作韦,于夏朝末年被商部落领袖汤灭掉,亡国后的韦国王族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韦氏。于此可知,最早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已经形成。

得姓始祖:元哲

2023百家姓申姓:

【释义】申的本义是雷电。古文定义申为神。在甲骨文中,申字像云气缭绕、闪电阴显之状。【起源】1.西周初,炎帝裔孙伯夷的后裔在今陕西、山西间建立姜姓伯爵申国,至周宣王时迁至今河南南阳,于公元前688年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即申氏。2.与南阳申国同时,还有一个申国,在今河南信阳,称为东申,于公元前680年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亦称申氏。

得姓始祖:伯夷、日憬

2023百家姓尤姓:

【释义】尤,本义是特异、突出。尤是一个形声字,“乙”为形符,“又”是声符。“又”表示事物的发展。越加优秀越会受阻,虽受阻碍仍能超出。这就显出它的优异。【起源】源于芈姓,出自五代时期闽越国沈氏族人,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沈氏族人避五代时期闽越王王审知的名讳而改为尤氏。沈氏,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聃季,因为食采于沈邑(今河南汝南)而得姓,所以天下尤姓最早的发源地就是三千年前的沈国。

得姓始祖:季载(周武王之子)

2023百家姓毕姓:

【释义】毕,本义是田网,即古代狩猎用的长柄网。甲骨文金文上的毕字就像用树枝编织而成的长柄兜网。【起源】源于姬姓,以国为氏。商末,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王朝建立后,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姬发封于毕地(今陕西长安、咸阳北),建立毕国,称“毕公高”。姬高与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一起辅政,使周王朝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后来事仕于晋国,乃封于魏地(山西芮城),后代有改姓为魏氏。仍居毕国者,遂以国为氏,称毕氏。毕、魏同宗同源。得姓始祖:毕公高

2023百家姓聂姓:

【释义】聂,从字形来讲,从耳,从双,表示耳朵长。根据《说文》,聂的本义是附耳私话,表示众人口耳相传之义。【起源】春秋时,卫国有个聂邑,在今河南清丰县北,卫国有大夫被封于此,以封邑为氏,便是聂氏。

得姓始祖:姜尚(姜子牙)

2023百家姓丛姓:

【释义】丛,原是草丛,丛林。引申为聚集。丛字的金文是上下结构的各种姿态的茅草组成。意指密集生长的草木。【起源】1.源自帝尧时期枝国首领丛枝,以先祖名为氏。上古帝尧时期有崇(今河南登封)、枝(今湖北宜城)、胥(今山东淄博)、敖(今江西上高)四个古国。丛,是枝国的首领,称丛枝。帝尧征伐了这四个小国,丛枝亦成为帝尧属下之臣。2. 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车骑将军金日磾,以邑为氏。其后代迁居丛家岘(今山东文登),遂以居地为氏。得姓始祖:唐尧后裔 金日磾

2023百家姓焦姓:

【释义】焦的本义是烤小鸟。甲骨文金文中焦字就是放在火上烤着的一只鸟。焦字又引申为火烤后的焦枯状态。【起源】西周初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建立焦国(今陕县的焦城),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姓,遂为焦氏。得姓始祖:焦伯

2023百家姓向姓:

【释义】向,“向也”。向的本义是指朝北的窗口或烟囱口。【起源】子姓,系宋桓公之后。公子肸,字向父,其孙戌为左师,以祖字为氏,即向氏。另外,西周时期有个向国,为小诸侯国,是西周初期周武王大封诸侯时,在追封先帝后裔时,封炎帝的一个裔孙在向地(今山东莒县南部),建有向国,国君称向伯。

得姓始祖:向父(宋国君主)

2023百家姓柳姓:

【释义】柳是植物名,杨柳科,落叶乔木。枝条柔韧,叶狭长,种子具毛。【起源】鲁孝公姬称有个儿子姬展(夷伯展),之孙姬无骇以祖父名命氏,称展氏。后传至展禽,称公子展,在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刑狱官),封邑在柳下(今河南濮阳柳下屯镇),世称柳下季,又因死后谥号“盎”荼,史称柳下惠。于是,其子孙便以柳为氏。

得姓始祖:柳下惠(展禽)

有梗!姜姓爸爸给娃取名“去寒”!多地爆款名字出炉,快看你家孩儿上榜没

近日,

江苏南京的姜先生

因姜姓不太好取名,

于是干脆让孩子叫作“去寒”,

结果登上了热搜!

“我觉得姜这个姓取的名字都不是特别好听!”姜先生称,自己也想过几个名字,但都觉得不太满意,“后来我就查了一下字典,其中就有关于姜的药效功能的介绍,姜可以驱寒,我就觉得这个寓意不错”。

“历史人物霍去病的名字结构也是类似这种。”姜先生表示,自己认为驱寒太强调姜的药用属性了,便把“驱”改为了“去”。“孩子是在冬天出生的,天气比较寒冷,他还因此生病住院,取这个名字也是希望他能驱除寒冷,同时也伸引为驱除疾病的意思。”

姜先生说,自己期盼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处处温暖,做一名小暖男。“我父母那一辈刚开始不理解,觉得这个名字过于直白了,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慢慢的也就能够接受了,甚至觉得这个名字还不错。”

对此,网友们纷纷点赞!

还有网友跟着打趣:“干脆帮姜先生把二胎、三胎的名字都取了,诸如姜去腥 、姜生发 之类。”

近期,

常有孩子的名字突然在网络上走红,

只因名字对大家有着特殊的意义,

快来看看

有和你家娃“同款”的名字吗?

↓↓↓

多地新生儿爆款名字出炉!

安徽合肥

2022年新生男宝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2022年在合肥办理出生登记的男孩中,“沐辰” 位居榜首,共有163名小朋友取了这个名字。“子屹、瑞泽、沐阳、瑞霖、沐宸 ” 紧随其后,都超过了100名。

2022年新生女宝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2022年在合肥,办理出生登记的女孩中“沐瑶” 稳坐榜首,共有123名小朋友取了这个名字,“一诺、沐妍 ” 紧随其后,深受宝爸宝妈喜爱。

广东佛山

据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公布的信息,2022年在佛山办理出生登记的人口中男孩取名为“宇轩 ” 的最多,大约1000个男孩有1个取名为“宇轩”。

在佛山,女孩姓名排行榜榜首是“心玥” , 2022年,在当地大约1000个女孩中就有近3个取名为“心玥” 。

浙江杭州

杭州新生男婴最热的三个名字是“子屹、奕辰、瑞泽”, 新生女婴最热的三个名字是“玥、一诺、昕玥”。

四川成都

2022年,四川成都男孩取名榜上位列榜首的名字是“瑞霖” ,2022年在成都办理出生登记的人口中大约1000个男孩中有4个取名为“瑞霖” 。

而拔得头筹的女孩名字是“伊一” , 大约1000个女孩中有近2个取名为“伊一”。

小编有话说

常说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更姓,名字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一个特定的符号,也是富有众多信息的生命体,所以,怎么取名是有讲究的。一些引起关注的名字,就是因为有一定的讲究在里头,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引来津津乐道。

诸如,安徽安庆一对夫妇给孩子取名为“伍拾忆”,因谐音“五十亿”走红网络。对此,孩子父亲伍林表示,他的名字谐音“50”,给孩子取名伍拾忆是为了谐音“51”,寓意着传承。他还说,“拾忆”可理解为捡拾回忆,希望儿子老了之后,回顾一生都是美好的回忆。你看,这“五十亿”并非只是简单的数字,也不是为了物质财富,另有含义,多有意思。

当然,也有些名字因为过于生僻,或含义难懂,也引发关注,也有的名字因有歧义而被讨论。以“姜去寒”“伍拾忆”来说,这样的名字其实就挺好的,网友基本上都是认可的。网友说,与其为了强行凑齐四个字的那种,不如这类的简单明了。

这也表明,取名可以追求个性,可以显示独特性,但不必为了深奥而深奥,不必为了不同而不同。能通俗易懂、富有寓意就行,自己喜欢,别人也喜欢,就是好名字。

综合新闻晨报、九派新闻、山海视频、极目新闻、民生周刊、合肥警方、佛山市公安局、成都发布、网友评论等

来源: 河北青年报

品析丨宗祠对联欣赏62:姜姓,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60位

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姓氏起源

源于烈山氏,出自炎帝神农氏出生地姜水,属于以居邑名为姓。任姒,少典正妃,名女登(癸),感神龙首尔生炎帝。[2] 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即吕尚,齐国的创建者,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4] 战国时期,姜姓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吕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源于“癸”。癸+女=姜。“姜”姓本意女癸所生,女癸之后代(有些史籍误作“女登”,当为“女癸”)。有人皇部落,居任,任有女癸。女癸,嫁给帝,其所生子皆赐姓曰“姜”。癸+女=姜。女癸享大鼎祭祀,庙号“母癸”。姜姓后人绝大部分都是女癸之后。另据甲骨文字义,姜是癸女合体字,即癸女所生之意。癸+女=姜。壬娶女丁,产生了皇,皇族逐渐强大,又产生了帝族(戊娶癸)。女癸嫁给帝,所生的后代就是姜姓。

郡望堂号

郡望

天水郡、广汉郡

堂号

天水堂:湘阴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先祖:姜应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后裔、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姜姓。

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

渭水堂:江苏沭阳、福建。山东郯城姜姓【始迁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苏迁徙】、合肥姜氏【始迁祖永贵,明洪武初自句容迁合肥东乡浮槎山】。

渭滨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庄,为汉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传世,大被流芳。

敬义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兴禄、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阳新、大冶、武汉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义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为孝友堂分支,为孝友堂分支,湖北华荣郭店姜姓。

表海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汉黄陂姜家湾2500人,江苏赣榆县石桥镇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狮市姜厝姜姓,如今135户,男丁300余人。

敬睦堂:

敬胜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荫堂:湖南宁乡。

森阳堂:

龙泰堂:

云磬堂:湖南长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宁乡【始迁祖:[后唐]姜德厚】

瀚静堂:河北 始迁祖浩,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安徽安庆地区和湖北黄梅地区。

宝璜堂:湖北湖北汉阳、打虎庄16庄。

崇本堂:浙江鄞县姚江姜氏、鄞东梅墟姜氏、浙江慈溪 慈东青林姜氏。

经草堂:东禅来经草堂,浙江黄岩,黄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馀庆堂:(余庆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苏丹阳滕村。

龙砂支脉:余庆堂分支,江苏江阴。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东莱阳姜氏。

孰乐堂:湖南宁乡。

敦伦堂:湖南邵回。

瀚静堂:始迁祖:(清)姜浩 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致远堂:昌邑姜氏。

享典堂(惇典堂):浙江金华姜氏。

贻安堂:凰林姜氏。

聚仪堂:浙江省龙泉市城北乡,字辈“洪、昌、乾”。

东海堂:山东。

仁德堂 山东烟台福山肖家沟,始迁祖姜苛。

忠仪堂:山东。

贵三堂:清朝年间,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带领姜贵春、姜贵林、姜贵芝,在辽宁庄河县鼓山沟,开办的以抬钱生意为主。后因官司和经营不善而关闭。

善庆堂(善庆堂)开阳姜氏。

获胜堂(获胜堂)。

养拙堂 山东峄县姜氏 始祖姜垒于清乾隆年间由滕县迁入 700人 (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堂号系清咸丰帝所赐)。

璜瑛堂 湖北枣阳,明代从江西迁移到枣阳。

峝支堂:山东海阳,始迁祖:[元]姜朝阳,字桐臣,元时自海阳猪湾村迁居同邑槐树底。

寿世堂:浙江江山文溪姜氏,始迁祖:[宋]姜屿;先祖:[宋]姜璿。以及潭源姜氏、嘉湖姜氏。

飞熊堂:先祖:姜东道;先祖:姜东述;先祖:姜东遐。

叙伦堂:浙江兰溪泽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乐颜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沙湖,明嘉靖时,其子真九[明]、先三[明],迁居当涂洪山,真九之子后归南昌,先三子孙落籍当涂,清初,其后裔再徙泰兴】。

追远堂:江苏武进西林姜氏【始迁祖宗扬,谱称明永乐初自濑水(或云云阳)迁武进西林】。

鲁文盛堂:湖南岳阳巴陵姜姓【始祖松年,北宋初人。始迁祖十三世孙时升,宋嘉定间由江西分宁县陂山迁巴陵一都梅田】。

宗祠楹联

①望出广汉;源自姜滨。

②岐水世泽;四岳家声。

全联典指姜姓的源流和郡望。

炎农世泽;渭水家声。

全联典指姜太公尝垂钓于渭水之滨。

天水世泽;尚父家声。

全联典指吕尚,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姓,俗称“姜太公”。

平江保障;白石清歌。

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明州人姜浩,字浩然,有节操,以承信郎临平江税务。建炎年间,金兵攻平江,他率军民极力抵御。下联典指南宋南宋朝时期的词人、音乐家姜夔,字尧章,因与白石洞天为邻,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寓居武康。一生未做官,往来于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工诗,词尤其出名,又精通音乐。词重格律,音节优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自度曲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为词与乐谱的合集,又著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

孝征跃鲤;迹溷牧羊。

上联典指东汉南宋朝时期的广汉人姜诗,侍奉母亲极孝,其母爱吃鱼,据说有一天,房前忽然涌出泉水,每日清晨从中跃出一对鲤鱼。后官江阳县令。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期前秦冀北人姜宇,字子居,少年时为孤儿,家庭贫苦,为人牧羊,晚上则整夜读书。苻坚为帝时,他官至京兆尹、御史中丞。

楚佩分嬃女;班捍续大家。

全联典指清南宋朝时期的女书画家姜宜,字五峰,如皋人。善墨兰及竹石,工诗。尝题其弟恭寿画兰云:“楚佩分嬃女,班香续大家”。

六韬能破敌;一榜可封神。

上联典指周朝开国国师姜子牙,又称姜(吕)望、姜(吕)尚,字子牙,原姓姜,周人称之为师尚父或太公望,为周初军事家、谋略家。青年时曾在商都朝歌为吏,后投奔西周,得周文王姬昌的赏识。他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为姬昌提出了逐步翦商增强自己实力,先求改变力量对比、然后伺机进行决战的谋略方案。经过姬昌施行,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为灭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周文王逝世后,他继续辅佐其子周武王姬发,进一步削弱商的实力,并最终指挥周军在牧野之战中一举灭商。西周建立后,因功受封于齐。他举贤尚功,因俗而治;重视工商和军队建设,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奠定了齐数百年的大国地位。《六韬》虽题为吕望所作,实际上当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但不排除其中反映了吕尚的某些军事思想。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下联典指民间传说“姜太公封神”,封来封去,到最后却忘记了封赏自己,便只好补封自己为泰山石敢当。姜太公在唐宋时期曾被奉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圣,一武一文;明朝以后,虽然关羽成为武圣,姜太公在民间仍很有影响,传说故事很多,巳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之说。把石敢当说成是姜太公的化身,正在于渲染石敢当辟邪的民俗信仰。

八旬丞相兴大业;七岁翰林显奇才。

上联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领姜尚,字子牙。曾在昆仑学道,后奉师命辅佐周室。年八旬余,钓渭水边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周武王完成兴周大业。下联典指明南宋朝时期的书画家姜立纲,字廷宪,永嘉人。七岁能书,命为翰林秀才。天顺中以法书行于天下,称姜字。日本国门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纲书之。日本使者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

匾赠东瀛称国宝;画成牡丹索酒资。

上联典指明南宋朝时期的书画家姜立纲,字廷宪,永嘉人。曾书匾赠日使者,使者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下联典指清南宋朝时期的画家姜思周,字周臣,钱塘人。擅画牡丹,钩勒、设色俱佳。嗜酒,醉后逞笔,所作不轻易与人。曾急作一、二幅,付装潢人郭华阳而索其酒资。

壮志未能吞司马;大业无惭继卧龙。

此联为四川省剑阁县姜维墓联。其墓原在剑门关口,后因修川陕公路迁于钵孟寺路湾。

出郊祀禖,帝妃履武;永巷待罪,周后称贤。

上联典指姜嫄于郊外踏着巨人的足迹有娠而生后稷。下联典指周宣王姜姓脱簪珥待罪于永港,感宣勤理朝政。

德衍有余流长源远昭日月;厚道无限光前裕后启后昆。

全联典指唐朝御史姜流光大墓牌楼对联。姜流光,字德厚,宁乡黄材姜姓初祖。

大孝神侔,幻奇灵于跃鲤;孤忠天植,缵茂绩于伏龙。

上联典指东汉南宋朝时期的孝子姜诗(广汉人)的典故。下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字伯约,天水人(今甘肃天水),本是魏将,后投奔诸葛亮,受到重用,任征西将军。诸葛亮逝世后,魏军攻蜀,他死守剑阁,蜀主刘禅降魏,他被迫假降,卧薪尝胆,一直准备反魏复蜀,因事败被杀,功败垂成。“缵”,谓继承。“伏龙”,即卧龙,指诸葛亮。

雁序情孚,表敦伦于同被;鹰扬望重,兆匡世于钓璜。

上联典指汉南宋朝时期名人姜伯淮的事典。下联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领姜尚,字子牙。

冠世文章,健羡登瀛学士;超群智勇,荣拜征西将军。

此联为姜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宋南宋朝时期的文学家姜文达,为“十八学士”之一。下联典指三国蜀将姜维有智有勇事典。

天序有伦,自昔一衾常棣乐;水源在渭,于今远派竹林春。

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北埔乡姜姓家庙联:上联说东汉南宋朝时期的广戚人姜肱,字伯淮,与两个弟弟仲海、季江相友爱,常常同盖一床被子而眠。姜肱通五经,又懂星纬之学,朝中征召,他不去。桓帝曾派画工绘他的图像,他用被子蒙着头,说有病怕见风。中常侍曹节要征他任太守,他竟遁逃至海边,多年才回家。常棣,《诗经·小雅》篇名,是宴请兄弟的诗,后用来比喻兄弟。下联说姜姓起源于渭水的支流姜水,而本支姜姓则迁到了台湾省新竹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