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戴姓的来源(湖南戴姓的来源)

时间:2024-01-31 17:58:36 作者:舍我其谁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百家姓》之——戴姓来历

源流

源于子姓戴国

春秋时期诸侯国戴国。《历代州域形式》记载:戴今河南睢州考城县故城(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东北一带),即古戴国,为子姓国。隐十年,郑取戴。(宋)《舆地广记》记载:畿考城县本子姓戴国,春秋宋人蔡人伐戴,是也。秦谓之谷县,楚汉兵起,邑多遇灾,因名甾县。 汉属梁国。后汉属陈留郡,章帝东廵诏改曰考城,取越乃光烈考武王之义也。 后魏曰考阳置北梁郡。北齐并废之以为成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复改曰考城属梁郡。唐属曹州。梁开平元年属开封府。宋朝崇宁四年来属。

考古工作者发现在古戴国封地(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东北一带)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叔庆父之妻为姬姓之记载,姬周有同姓不通婚的习俗;《春秋释地韵编》和《中国古今地名大字典》皆称戴国是子姓国;《通志.氏族略》列戴国为周朝姬姓“不得姓之国”;查周所封之五十五个同姓国中也没有戴国。《 路史.国名》列在子姓商族之后;因而戴国更可能是子姓诸侯国。更有一种未证实的说法为戴国首任受封国君戴平公是商王帝乙的侄子,也就是商纣王的堂兄弟,周朝灭商后因臣服周武王而受封为诸侯。

源于姬姓

卫有戴公,卫康叔10世孙,姬姓。曹有戴伯,姬姓。鲁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兹,姬姓。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源于子姓宋国

出自商朝后裔、周朝诸侯国宋国君主宋戴公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逝世后被谥为戴公。宋戴公长子子司空(宋武公)继位,宋戴公的其余诸子以其谥号“戴”为氏,形成戴氏一族。宋国执政的 华氏、乐氏、老氏、皇氏,四族统称戴氏,《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记载「宋戴恶会之」,戴恶应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后裔。

另,宋朝学者戴植在所撰的《鼠璞》一书中说:\"殷氏有改为戴者,以义改也。”所谓“以义改也”,并非指的是两个姓氏在字义上的相通,而是指他们系出一源。

得姓始祖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799-公元前766年在位)死后谥号曰“宋戴公”,其庶子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氏。后世尊宋戴公为戴姓得姓始祖。

迁徙

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东部商丘地区。秦汉时期,戴姓向东迁移到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时期,戴姓在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点,中原几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戴姓大约有11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七位。浙江为戴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戴姓总人口的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占戴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五省。全国以浙江为中心向西、向北散发,形成浙、赣、湘、鄂、苏、豫、鲁七省联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戴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五位姓氏。浙江仍为戴姓第一大省,约占戴姓总人口的28%。在全国的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福建五省。宋元明期间,戴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于戴姓的主体早已进入江南,在这600年间得到稳定和发展,人口繁衍迅速。全国仍以浙江为中心向三个方向散发,形成了浙、赣、鄂、皖、苏、鲁、闽七省联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戴姓的重心开始向北面的江苏移动。

戴氏祖庙

三陵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居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处,为西周宋国宋戴公等三公王陵。 三陵台三座陵墓突起的顶部并峙,像三座驼峰。墓区里的400多棵古柏苍劲挺拔,疏密有致。

郡望

戴姓的望郡在梁郡(今河南商丘)、谯国郡(今安徽亳州)、广陵郡(今江苏扬州)、清河郡(今清河)。

堂号

睢阳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谯国堂:以望立堂。东周时期,宋国贵族戴云升迁居谯郡,其后代留居于此,以谯郡为郡望,谯国堂号源此。

独步堂: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里躲起来。

避贵堂:同独步堂。

字辈排行

湖北荆州<注礼堂>迁徙分支戴氏字辈:“天兴思玉 金木水朝 曷思嗣文 益元方舒 绍经中堂 居兆其福 康豫昭吉 安邦绪表 帝卜作寓 亚相前知 千长九章 万民载武 成国永光 显礼厚度 付与后人 慎勿讹误”。

重庆綦江新建戴氏字辈:万启正世单,举绍钦洪仕,维明朝天国,荣显昭忠义。因二十字即将圆满,重启二十字:相王载宗耀,政全文武昌,贵富繁锦绣,庭族永升望。

历史名人

戴德、戴圣:戴德系宋戴公(子撝)的十一世孙。戴圣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圣二人为西汉时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家族显赫。戴德、戴圣是今文礼学“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由于二人在礼学上的重大贡献,也被后人尊称为儒宗。戴德、戴圣同学《礼》于后苍,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分别编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金坛、句容戴氏为戴圣之后。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刘嚣)太傅,宣帝时,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戴圣,字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时,立为博士,参加石渠阁议,世称“小戴”。

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他长期浪游江湖,卒年八十余。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的影响,语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责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表达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能词,风格雄放。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戴震(1724—1777):清代学者,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对经学、语言学有重大贡献,为一据大师。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戴笠(1897—1946):字雨农,原名戴春风,浙江江山人,中华情报机关将领。曾就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黄埔军校第六期。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交易所结识、戴季陶等人。因得到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务与间谍工作,负责国民政府情报机关,担任军统局负责人,号称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的希姆莱、中国最神秘的人。抗日战争中,戴笠所率军统锄奸杀敌,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一定贡献。1946年因飞机失事而身亡,死后被追任为陆军中将。时人有“雨农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说。

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四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3%左右。

《百家姓》之——戴姓来历

源流

源于子姓戴国

春秋时期诸侯国戴国。《历代州域形式》记载:戴今河南睢州考城县故城(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东北一带),即古戴国,为子姓国。隐十年,郑取戴。(宋)《舆地广记》记载:畿考城县本子姓戴国,春秋宋人蔡人伐戴,是也。秦谓之谷县,楚汉兵起,邑多遇灾,因名甾县。 汉属梁国。后汉属陈留郡,章帝东廵诏改曰考城,取越乃光烈考武王之义也。 后魏曰考阳置北梁郡。北齐并废之以为成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复改曰考城属梁郡。唐属曹州。梁开平元年属开封府。宋朝崇宁四年来属。

考古工作者发现在古戴国封地(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东北一带)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叔庆父之妻为姬姓之记载,姬周有同姓不通婚的习俗;《春秋释地韵编》和《中国古今地名大字典》皆称戴国是子姓国;《通志.氏族略》列戴国为周朝姬姓“不得姓之国”;查周所封之五十五个同姓国中也没有戴国。《 路史.国名》列在子姓商族之后;因而戴国更可能是子姓诸侯国。更有一种未证实的说法为戴国首任受封国君戴平公是商王帝乙的侄子,也就是商纣王的堂兄弟,周朝灭商后因臣服周武王而受封为诸侯。

源于姬姓

卫有戴公,卫康叔10世孙,姬姓。曹有戴伯,姬姓。鲁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兹,姬姓。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源于子姓宋国

出自商朝后裔、周朝诸侯国宋国君主宋戴公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逝世后被谥为戴公。宋戴公长子子司空(宋武公)继位,宋戴公的其余诸子以其谥号“戴”为氏,形成戴氏一族。宋国执政的 华氏、乐氏、老氏、皇氏,四族统称戴氏,《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记载「宋戴恶会之」,戴恶应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后裔。

另,宋朝学者戴植在所撰的《鼠璞》一书中说:\"殷氏有改为戴者,以义改也。”所谓“以义改也”,并非指的是两个姓氏在字义上的相通,而是指他们系出一源。

得姓始祖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799-公元前766年在位)死后谥号曰“宋戴公”,其庶子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氏。后世尊宋戴公为戴姓得姓始祖。

迁徙

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东部商丘地区。秦汉时期,戴姓向东迁移到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时期,戴姓在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点,中原几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戴姓大约有11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七位。浙江为戴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戴姓总人口的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占戴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五省。全国以浙江为中心向西、向北散发,形成浙、赣、湘、鄂、苏、豫、鲁七省联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戴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五位姓氏。浙江仍为戴姓第一大省,约占戴姓总人口的28%。在全国的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福建五省。宋元明期间,戴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于戴姓的主体早已进入江南,在这600年间得到稳定和发展,人口繁衍迅速。全国仍以浙江为中心向三个方向散发,形成了浙、赣、鄂、皖、苏、鲁、闽七省联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戴姓的重心开始向北面的江苏移动。

戴氏祖庙

三陵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居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处,为西周宋国宋戴公等三公王陵。 三陵台三座陵墓突起的顶部并峙,像三座驼峰。墓区里的400多棵古柏苍劲挺拔,疏密有致。

郡望

戴姓的望郡在梁郡(今河南商丘)、谯国郡(今安徽亳州)、广陵郡(今江苏扬州)、清河郡(今清河)。

堂号

睢阳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谯国堂:以望立堂。东周时期,宋国贵族戴云升迁居谯郡,其后代留居于此,以谯郡为郡望,谯国堂号源此。

独步堂: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里躲起来。

避贵堂:同独步堂。

字辈排行

湖北荆州<注礼堂>迁徙分支戴氏字辈:“天兴思玉 金木水朝 曷思嗣文 益元方舒 绍经中堂 居兆其福 康豫昭吉 安邦绪表 帝卜作寓 亚相前知 千长九章 万民载武 成国永光 显礼厚度 付与后人 慎勿讹误”。

重庆綦江新建戴氏字辈:万启正世单,举绍钦洪仕,维明朝天国,荣显昭忠义。因二十字即将圆满,重启二十字:相王载宗耀,政全文武昌,贵富繁锦绣,庭族永升望。

历史名人

戴德、戴圣:戴德系宋戴公(子撝)的十一世孙。戴圣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圣二人为西汉时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家族显赫。戴德、戴圣是今文礼学“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由于二人在礼学上的重大贡献,也被后人尊称为儒宗。戴德、戴圣同学《礼》于后苍,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分别编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金坛、句容戴氏为戴圣之后。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刘嚣)太傅,宣帝时,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戴圣,字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时,立为博士,参加石渠阁议,世称“小戴”。

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他长期浪游江湖,卒年八十余。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的影响,语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责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表达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能词,风格雄放。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戴震(1724—1777):清代学者,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对经学、语言学有重大贡献,为一据大师。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戴笠(1897—1946):字雨农,原名戴春风,浙江江山人,中华情报机关将领。曾就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黄埔军校第六期。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交易所结识、戴季陶等人。因得到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务与间谍工作,负责国民政府情报机关,担任军统局负责人,号称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的希姆莱、中国最神秘的人。抗日战争中,戴笠所率军统锄奸杀敌,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一定贡献。1946年因飞机失事而身亡,死后被追任为陆军中将。时人有“雨农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说。

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四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3%左右。

中华姓氏起源之“戴”姓起源以及戴姓祖先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历史开讲#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赞+关注”,方便以后继续观看和讨论,感谢支持!

戴姓是汉姓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的一个古老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116位,当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30万,为全国第五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

戴氏图腾

【戴姓起源】

汉族戴姓主要来源有三:子姓宋国宋戴公后裔以谥为姓;子姓(或姬姓)戴国君民以国为姓;殷朝殷氏宗室(本源上也应该是子姓)改姓戴。故有江湖说法称戴姓为皇族血脉,在河南历史文化博览中也有描述。

子姓含义泛指子孙后代意思,姬姓乃远古八大姓氏之一。

起源一、出自宋国子姓,为商汤的后裔,是一个很古老的朝代,以谥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纣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起源二、以国为姓,出自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戴国,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的戴国,为子姓或姬姓诸侯国,其国位于现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国君因身为殷商后裔而封国,戴国国土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民权县一带。戴国被郑国灭掉后,其国君以及全国子民遂以国为姓,全体姓戴,世代相传。

起源三、出自殷朝的子姓,据《鼠璞》所载,武王牧野之战灭亡殷商后,有不少殷宗室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戴姓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商丘。

秦汉时期,戴姓向东迁移到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

唐朝时期,戴姓在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点,中原几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戴姓大约有11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零七位。浙江为戴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戴姓总人口35%,占浙江总人口0.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占戴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这五省的戴姓又集中了37%。全国以浙江为中心向西、向北散发,形成浙赣湘鄂苏豫鲁七省连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

现今,戴姓人口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居多。

【戴姓历史名人】

戴氏始祖:宋戴公,周朝时期诸侯国宋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宋戴公十一世后人:戴德,戴圣。戴德为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世称“大戴”。戴圣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

戴德,世称“大戴”

戴逵(326-396年),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隐士、美术家、雕塑家,金城太守戴绥之子。

戴逵,东晋美术家,雕塑家

戴渊(269年-322年),字若思,广陵郡(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晋朝大臣、名士,会稽太守戴昌之子。

戴胄(573-633年),字玄胤,谯郡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唐朝初期宰相。

戴胄,唐朝宰相

戴至德(?~679年),字行之,小字碧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时期宰相,道国公戴胄嗣子

戴志德,唐朝宰相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

戴叔伦,唐代诗人

戴嵩,唐代画家。

戴嵩作品《牧牛图》

历史上戴氏名人太多了,举例不完,感兴趣的戴氏同胞可以去网上科普了解一下!

戴字,文字源流

文章的结尾小编再次麻烦您点赞支持一下吧!谢谢[比心]

百家姓:戴姓的来龙去脉

作者:谢建国

中国姓氏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出现了氏族、图腾,这也成为姓氏最初的源头。后来,不少王公贵族获得封国、封地,他们的后代就以封国封地为姓氏。历朝历代,还出现许多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后,改为汉姓。下面来看一下百家姓中的戴姓:

一、百家姓:戴姓排名第95

2020年初,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根据14亿人口大数据,公布了全国人口数量最多的100个姓氏,其中戴姓位列第95名,排在武姓、钱姓之后,严姓、欧姓之前。目前,全国戴姓人口400多万,约占全国4%左右。

全国各地都有戴姓人口分布,但在淮河一带更为密集,安徽、江苏、湖北的戴姓人口最多,占全国戴姓总人口的1/3以上。浙江、湖南、四川也有很多戴姓人口。就全国而言,西北、华北的戴姓人口较少。

二、戴氏起源于哪里?

从戴姓图腾来看,“戴”字右上方是兵器“戈”,左下方是战神蚩尤。“戴”本义是指一种头盔,在战斗时可保护头部。后来把善于制作这种头盔的氏族称为戴人。

从历史文献来看,戴姓主要有三个来源:

1.源自宋国的子姓

周武王灭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被分封于商丘,建立宋国。商朝天子为子姓,宋国国君作为商王的后代,也是子姓。宋国第11位国君谥号“宋戴公”,他的嫡子宋武公继位为国君,他的庶子戴撝及其后人便以“戴”为氏。一般把宋戴公或其子戴撝视为戴氏始祖。

2.源自戴国的姬姓

在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里有个小国叫戴国,国君是周武王后裔,姓姬。戴国的位置,在今天河南民权县、兰考县一带。后来戴国被郑国吞并,戴国遗民便以国为氏,这形成宋国之外的第二个戴氏来源。

3.源自殷商遗民殷氏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奉命管理殷商遗民。后来武庚谋反失败,殷商遗民便以殷为氏。之后,由于殷氏被西周视作顽民,便改为戴氏,因为宋国戴氏也是殷商遗民的一支。

除此之外,清朝的时候,有大量少数民族改为汉姓戴姓,如满族、蒙古族、鄂温克族等。唐宋元明时期,有很多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后,回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出现不少改为戴姓的现象。

三、戴氏是怎么迁徙的?

戴姓在宋国得姓后,便在河南东部的商丘一带繁衍。东周时迁徙到安徽亳州,西汉时迁徙到河南南部、山东、江苏,魏晋时迁徙到浙江、湖北。并形成了梁郡、谯国郡、广陵郡、清河郡等著名郡望。唐时时,戴姓进入福建、陕西、山西、湖南、江西;宋元时期,戴姓进入广东。

1.睢阳堂

戴姓发源地在宋国(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繁衍后不断向外迁徙:东周时迁徙至安徽亳州,西汉时迁徙至河南南部、山东。而商丘本地的戴姓后裔,后来也形成郡望——梁郡戴氏。

2.谯国堂

东周时,戴云升从商丘迁至谯郡(安徽亳州),不断繁衍后,在汉魏时形成名门望族——谯郡戴氏,这是戴姓历史上第一个郡望。江苏、浙江、湖北最早的戴姓,都是源自谯郡戴氏这一支。

3.广陵堂

西汉末年中原大乱,谯郡戴氏的一支,为了躲避战乱南迁至广陵郡(江苏扬州),后来形成郡望——广陵戴氏。到三国时,戴烈官至东吴的左将军,他的孙子戴渊受到东晋皇帝司马睿的重用,在永嘉南渡时迁徙至建康(南京)。

4.清河堂

与谯郡戴氏、广陵戴氏一样,清河戴氏也是戴姓的名门望族之一。清河戴氏的地盘在如今的河北清河。除了以上四个堂号外,独步堂、避贵堂、清华堂、赐礼堂、注礼堂、荣席堂、紫薇堂等。

四、戴氏有哪些历史名人?

作为历史悠久,但人口规模并不算大的戴姓,在历史上仍出现不少名人。下面一起来看一看:

1.古代戴氏著名人物

戴德:西汉经学大师,《大戴礼记》的编者。

戴圣:西汉经学大师,《小戴礼记》的编者。

戴逵:东晋画家,与顾恺之齐名。

戴叔伦:唐代诗人,代表作《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戴名世

戴名世:清代历史学家,著有《南山集》,触怒清王朝,因文字狱被杀。

戴震:清代思想家,精通天文、数学、历史、地理。

2.近现代戴氏著名人物

戴 季 陶:参加过二次革命、护法战争,担任过考试院院长。

戴 笠:情报机关负责人。

戴安澜:国 军抗 日名将。

诗人戴望舒

戴望舒:著名诗人,“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著有《雨巷》等名篇。

戴逸:历史学家,清史研究泰斗。

戴 秉 国:外交家。

戴玉强:男高音歌唱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