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生肖配对

观赏鱼什么鱼最好养(观赏鱼什么鱼最好养活)

时间:2024-01-18 16:17:14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这些皮实的观赏鱼,只要提供以下基本条件,想把它们养死了都难

关注养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如果我们饲养的观赏鱼在选鱼的时候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一般的观赏鱼都是可以饲养一定阶段的,不过假如说是新鱼友,我们对于观赏鱼没有一定的观察力和饲养知识,某些极易患病和神经敏感的观赏鱼,如果是把握不好,它们可能出现死亡的概率就会很高。

但是,同样会有一些品种的观赏鱼,它们无论对于水质、水温和食物,几乎都没有什么挑剔,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我们不会选鱼,它们在鱼店里出售时,几乎也没有什么大病,或者说根本就不会有病,顶多就是由于在鱼店饲养密度过大,有点皮外伤,来家养养就好了。

那么我们怎么能把它们也给轻易地养死了呢?

养鱼老道一直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感到很奇怪和不可理解的,我们比如说迷你鹦鹉、三湖、虎皮、地图鱼、鹦鹉鱼、甚至于比较彪悍的雷龙、狗头、招财猫之类的。

它们其中有的品种即使在化粪池里都能够生长得很好,而到了我们家里,却在几天之内就死在了鱼友的鱼缸里,这不是很奇怪吗,原因到底在哪里?养鱼老道试着给大家总结一下,我们说一条不死也不可能,但是很多鱼友经常是养死一批又一批,这肯定不对劲。

一、忽略了观赏鱼的生存之本,这一点是致命的

很多鱼友认为观赏鱼的生存之本是水质、食物还有水温,实际上还有一点被很多鱼友所忽略,那就是氧气,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观赏鱼更是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呢,像一些比较皮实的中大型热带观赏鱼,我们比如雷龙、电鳗之类的食肉性大型鱼,它们都是可以在水面直接呼吸的,它们根本不惧怕水体缺氧,它们大多数的死亡原因,竟然是由于惊吓之后的跳缸所致。

但是有没有鱼友活生生的把它们给憋死了呢?也有的,大家可别笑,带盖的鱼缸,水位加的太高,再加上鱼缸上部通风不好,水温又过高,鱼缸水面上几乎没有新鲜的空气流通,它们照样也会被憋死,这很正常,别怪我没有提醒大家,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危言耸听,我们会看到这些大型鱼浮出水面的频率越来越快,甚至于想要跳缸,但是我们还不明白为什么。

而对于比较皮实的小型热带鱼,我们在饲养密度和水质上就更不能良好的控制了,首先能够造成它们死亡的致命因素就是水体缺氧,我们比如说鹦鹉鱼、地图鱼混养过多,再加上之间的打斗,鳞片、粘液脱落等原因,导致水体败坏,观赏鱼开始缺氧,它们很快就见了上帝。

二、除了氧气之外,就是水温、食物和水质

上述所说的氧气缺失,也包括了高温天气的缺氧现象,除了这些以外,再就是观赏鱼必备的三大条件,我们没有给人家准备好,再皮实的观赏鱼也得死,这些条件都是它们赖以生存之本。

水温不适合,是所有热带观赏鱼的大忌,尤其是在我们换水的过程中,再皮实的观赏鱼也经不住大幅度的降温,这是导致它们患上白点病和水霉病的致命因素,这一点我们不能够因为人家皮实就麻痹大意。

水质问题就不必说了,虽然说这些皮实的大型鱼可以在极端恶劣的水质环境中生存,但是最起码还有一个水体宽大的问题,但是在我们鱼缸里,这些条件不成立,水质到一定程度,是一定会出问题的,如果是中小型鱼呢?问题就更严重了。

再就是养鱼老道反反复复强调的食物问题,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走到哪里都不会有错,因为我们所饲养的较为皮实型的观赏鱼,即使是大型鱼,也是刚开始饲养的幼鱼较多,它们处于最需要食物供给的快速生长期,一旦缺食就会患病,这一点绝对不是开玩笑。

很多鱼友饲养这些皮实型热带鱼,总以为它们皮实,所以可以和金鱼、锦鲤那样,即使半年不喂食也没有问题,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它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反而是相当大的,无论是鹦鹉鱼、地图鱼、迷你鹦鹉鱼、大嘴鲸、小海象等等,我们饲养这些观赏鱼,一定记住了,食物千万不能缺失,而且还要喂好点的,选择最为适合它们摄取的食物。

否则的话,它们一定会死的很惨。

三、不合理的混养一定不可取

关于这个问题,养鱼老道不知道该去如何用语言表达?如果不是最近很多鱼友在混养上不断的出现问题,养鱼老道也不可能想起来些这篇文章,主要原因再在于混养问题。

小型观赏鱼的混养问题,一个是牵扯到了严重的交叉感染,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小型观赏鱼的选择余地太大了,我们不可能只去选择比较皮实的品种,有些体质敏感的我们也可能混养在内,如果它们一旦患病,即使不能够导致较为皮实的观赏鱼患病,但是至少也会严重的污染到鱼缸的水质和影响到水中的溶解氧。

那么,剩下来的观赏鱼就有可能在这种水质中患病或者死亡,而且大多数的小型观赏鱼对于交叉感染并没有大型鱼耐受的,几乎都有被传染上的可能性,只是有些品种自愈的能力比较强罢了。

而作为大型观赏鱼的混养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它们之间的互相残杀,或者说仅仅是打斗现象它们也是受不了的,今天受点轻伤,可以一两天之内痊愈或者没有大问题,但是连续的打打杀杀,所有的轻伤加起来就成了重伤,我们再不去注意,再加上几条神经敏感的,所有问题都来了。

还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那就是上述的很多看起来极为皮实的品种,好像怎么养几乎都不会死,但是无一例外的,它们都有极强的应激反应,初期入缸胆子都不大,我们比如说雷龙、招财猫、大嘴鲸之类的,看起来它们几乎都是站在当地的食物链顶端的品种。

但是它们初入新环境会出现极度的慌张和害怕,甚至于不断地跳缸,这个时候我们再去胡乱混养,鱼缸里大小不一,打斗现象严重的话,几乎是非死即伤,更何况有些鱼友竟然还会把燕鱼和七彩、小金龙之类的和这些大家伙混养,怎么可能不出现损失呢?

四、如何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以上这些情况的发生?

其实是再简单不过了,既然我们决定饲养这些较为皮实的品种,那么在水质上我们根本无需多虑,一般的中性自来水困上两三天就没有问题,再开启鱼缸过滤系统循环三五天即可放鱼。

在水温的设置上,26度左右就差不多,饲养以上的哪一种观赏鱼都没有问题,在温度选择上我们当然是就高不就低,如果是30度就更好啦。

剩下来的就是食物的准备,一定记住食物的准备,鱼饲料不能叫做这些观赏鱼的食物,它们大多数都是纯肉食性的,如果我们不能准备,干脆别玩了,已经经过人工驯化的可以摄食鱼饲料的成鱼除外。

只要是处于幼鱼期的,该喂小鱼就要喂小鱼,该喂鱼虫就要喂鱼虫,一般的这些皮实品种,我们只要是循序渐进的开食,缓慢投喂,根本无需担心什么肠炎的问题,就像招财猫之类的,鱼缸里的吸盘它们都吃,也没见患上肠炎,所以说在活食投喂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些担心纯属多余。

只要是它们的摄食达到了正常的进度,就一个少食多餐的投喂即可,千万别缺食,别去饥一顿饱一顿,每天定量投喂,只要是保证了水质、水温和食物,我们不能说它们不会患病,但是它们患病的概率一定是极低极低的。

最后一点,以上所有的观赏鱼,只要能单条饲养的,我们就要单条饲养,能单品种饲养的,我们就绝不混养,即使混养,我们也要等到把它们养出来最佳状态一段时间之后再说,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操作套路,把这个套路掌握到位,以上这些观赏鱼,想把它们养死了都难。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萌宠小戏精#

为什么冷水鱼好吃?好吃又常见的冷水鱼,其中有两种还很容易垂钓

冷水鱼是鱼类的一种,水温高于20℃就不能存活的鱼类统称为冷水性鱼类。由于水温低,冷水地区的水质好,冷水鱼生长速度极其缓慢,肉质更加的细嫩,高蛋白、高脂肪、低胆固醇,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冷水鱼的鱼肉要比非冷水鱼好吃,可谓是“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好吃又常见的冷水鱼。

虹鳟鱼

一、虹鳟鱼。号称淡水三文鱼,是一种鲑科鲑属的冷水性鱼类,还是世界名贵鱼类之一。我国的虹鳟鱼都是以养殖为主,对水温和水质要求很高,肉嫩味美,属于上等的食材。

鲟鱼

二、鲟鱼。鲟鱼是最常见的冷水鱼类之一,在我国分布很广泛,鲟鱼的养殖业很普遍,主要是养施氏鲟为主。鲟鱼的胶原蛋白含量很高,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在一些大型垂钓园里偶尔能够见到鲟鱼的身影,都是养殖的鲟鱼,而非野生的。

狗鱼

三、狗鱼。狗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性格凶猛残暴,攻击性极强,不仅攻击其他鱼类,还会攻击青蛙、鼠类、水鸟等,食量很大,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是很好的食用经济鱼类。东北地区的一些钓友非常喜欢垂钓狗鱼,因为狗鱼咬钩以后,遛鱼的过程非常地过瘾。

柳根鱼

四、柳根鱼。柳根鱼主要产自东北地区的江河支流和小溪里,属于冷水鱼类,耐低温的能力强,喜欢集群活动,最喜欢藏匿在河边的柳树根部,故此得名。柳根鱼是杂食性鱼类,多以飞虫、水生生物和水藻为食。柳根鱼的味道非常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上等的烹饪食材。柳根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鳞片很小,喜欢在水底活动。夏季钓柳根鱼可以使用香味的面食类拉饵,冬钓柳根鱼,则要以活饵为主,红虫、蚯蚓和洋辣子的幼虫(杨拉罐)都可以作为冬钓柳根鱼的鱼饵,洋辣子的幼虫效果最好。如果在鱼饵中加入适量的鱼阿法和多巴盐,促进开口效果会更好。

高级钓鱼配方

4种皮实好养的小鱼,都非常好养,新手养鱼就选它们

前言

养鱼就要养那些皮实的,好养活的,相信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才买回来养了没几天就挂,于是又买鱼,又挂,陷入了一直买买买的恶性循环,进了“一三五七”的新手养鱼“怪圈”,甚至还总是认为自己养鱼水平不够好。

会不会是你一开始就选错了适合养的鱼呢?虽然,养鱼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耐心的,但是,选对你要养的鱼也很关键,新手才开始养不活很正常,也不要灰心,选对鱼,至少能够让你快速积累养鱼经验,建立养鱼信心,真正把鱼养好。

我曾经养过很多种大大小小的观赏鱼,下面我推荐四种皮实的、容易养活的小鱼,希望能帮到想养鱼的新手朋友。

米奇鱼

米奇鱼,名字和动画片里的主角一样好听,因为它身上有一些特点和米老鼠很相像。米奇鱼的尾部,有三个紧挨的黑点一大两小就像米老鼠的头一样,所以它被称之为米奇鱼。

米奇鱼属于小型鱼,月光鱼类,由剑尾鱼和花斑剑尾鱼杂交而得到的,性情温和,和孔雀鱼一样,因此混养小型鱼类也是可以的。

米奇鱼适应能力强,适宜的水温在20到26度左右,就算你有时候不小心让它的温度到了15度,也可以活。杂食的米奇鱼对于食物也不挑剔,长期喂人工鱼饲料也没问题。

米奇鱼是卵胎生鱼,怀孕20到28天就直接生出小鱼苗,所以米奇鱼不仅是很好养活的,而且还能轻松满足我们自己繁殖小鱼的乐趣。

玛丽鱼

其实玛丽鱼有很多颜色的,有金色的,银色的,黑色的,长得都很好看,游动起来两个鱼鳍就像蒲扇一样飘逸。

玛丽鱼也是胎生鱼,繁殖周期大约是35天左右,适宜水温20到25度,同样属于热带鱼,所以养玛丽鱼是需要加热棒的。

玛丽鱼性情温和,可以和各种鱼类混养,对水质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也是一种很皮实好养活的鱼,和米奇鱼一样,都喜欢在弱碱性的水中生活。

玛丽鱼爱吃油膜和细菌膜,对控制水质环境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说玛丽鱼是新手养鱼的不二选择之一了。

黑尾大勾鱼

黑尾大勾鱼长得不算很出众,但是它们喜欢群游,如果你想看群游,黑尾大勾鱼可能就很符合你的胃口了。

黑尾大勾在弱酸和弱碱性的水中都能很好生存,软水最好,硬水也可以,适宜温度21到29度,加热棒必须要有。

黑尾大勾性情也比较温和,可以和大多数鱼类混养,对待食物也不挑食,普通鱼饲料长期喂也没有问题,相当皮实好养。

黑尾大勾鱼最大的亮点就是群游,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像一阵黑色的小旋风在水缸中刮过,极具观赏性。

迷你鹦鹉鱼

短鲷科的迷你鹦鹉鱼在养鱼界是相当有名了,我认为迷你鹦鹉鱼绝对是新手养鱼、繁殖小鱼的首选之一。

迷你鹦鹉鱼是中国台湾省改良的品种,最常见的有宝蓝鹦鹉和白金鹦鹉,体型小,圆滚滚的身形十分可爱,算是有颜值的小型热带观赏鱼。

迷你鹦鹉鱼领地意识强,打架在所难免,特别是繁殖期。所以,鱼缸里一个小罐或者一堆小石头,不要养太多,也不能养太少,根据鱼缸的大小去选择养的数目。

迷你鹦鹉鱼适合在20到30度的水温中生存,对水质要求不是太高,基本上简单的过滤系统就能养好,比如你60鱼缸用一个280的水妖精就可以。

迷你鹦鹉鱼属于卵生鱼,一般是五六个月以后进入繁殖期,会自由恋爱,配对成功后进行繁殖,每次繁殖鱼卵个数多,亲鱼自己孵化的成功率和小鱼长大的成活率都很高。

所以,迷你鹦鹉鱼只要配对成功,那么你就每个月都能看到一小群小鱼苗从罐子里游出来吧!

因为皮实好养,繁殖简单,所以迷你鹦鹉鱼价格亲民,非常适合养鱼新手。

总结

我介绍的这4种鱼都是热带鱼,因此加热设备不能少,恒温在26摄氏度最佳。除了迷你鹦鹉鱼外,无论是在裸缸里养还是在草缸里养都可以。

皮实好养活是它们最显著的特点,简单说就是适应能力强,水质要求不高;杂食,对食物都不挑剔,这四种观赏鱼几乎满足了养鱼新手所有的需求,可以说是新手养鱼的必选品种,也可以算是懒人想要养鱼的最佳选择。

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我推荐的这四种鱼你都可以试试养,养鱼有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信心建立的过程,希望我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到大家,特别是养鱼新手。

感谢阅读,我是@草缸养鱼虾,内容为个人观点,配图来源网络,仅是示意图(侵删),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更感谢您的留言批评指正!@头条宠物#鱼##宠物#

十大常见冷水观赏鱼 冷水观赏鱼有哪些 冷水观赏鱼盘点

前言:十大常见的冷水观赏鱼到底有哪些?现在市面上的观赏鱼一般以热带鱼为主,因为热带鱼的种类繁多,选择性丰富,有一个鱼缸用的加热棒就可以饲养热带鱼了。而冷水鱼的存在感就没这么强了。浇花给大家盘点了十种比较常见且受人欢迎的冷水观赏鱼,有金鱼、锦鲤、爬岩鳅、观背青鳉、鳄雀鳝、中国斗鱼、鲟鱼、白斑狗鱼等;下面跟随浇花一起来看看鸭。

一、金鱼

金鱼,鲤科鱼类,是由野生红黄色鲫鱼演化而来。远在晋朝就有“赤鳞鱼”—金鱼的文字记载,堪称中国的国粹。 金鱼是世界著名三大观赏鱼类之一,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金鱼体态优美、品种繁多,其体色有红、黄、蓝、紫、黑、白、双色、三色、五花色等,其体形有狮头、高头、水泡、龙睛、绒球、珍珠鳞、蝶尾、虎头等。

1、基本介绍

金鱼是从野生鲫鱼驯化而来的观赏鱼类。中国是最早驯化出金鱼的国家。自然界中的鲫鱼体色为背灰腹白,在天然水中比较容易躲避敌害。有时,鲫鱼的色素细胞发生变异而使鱼体呈金黄色。如果没有人的干预,这样的变异个体会因容易暴露目标而被敌害吃掉。中国人在比较早的时候即开始发现和利用这种变异。

金鱼起源于中国,有文献记载晋桓冲游庐山时见湖中有赤鳞鱼,金鱼最早发现于我国晋朝(公元265-420年间)。在唐代金鱼被半家化饲养用于行善放生,自宋始养殖金鱼,在明清两代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对金鱼的保种和繁育做出了大量的贡献。金鱼于1502年传到日本,至二战后日本又通过台湾引进多个品种,金鱼在17世纪末传到英国,18世纪传入欧洲,1874年传入美国,之后传遍全世界。

我国学者陈桢将其演化归纳为4个阶段:①野生状态的红黄色鲫鱼到半家化状态的阶段;②池养阶段—金鱼家化的开始;③盆养阶段;④有意识人工选择阶段。由此不难看出金鱼是由野生鲫鱼经历长期自然突变与人工选择、杂交等因素演化而来,金鱼发展至今已有很多品种。

2、金鱼品种介绍

♦草种金鱼

草种金鱼在金鱼的品种中算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品种了。它包含的种类不是太多,由两类组成,一种叫做“草金鱼”,一种叫做“燕尾草金鱼”。它的价格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的。

♦文种金鱼

文种金鱼包含的品种就比较多了,门类也是比较齐全的。文种金鱼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是最普通的双尾金鱼,从鱼的背部俯视,如同“文”字。它们的体型又短又小,各个鳍的部位是比较长的。

♦蛋种金鱼

蛋种金鱼也包括很多品种。这种金鱼的特征也比较明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没有背鳍,体型比较圆,就像是鸭蛋既视感。

♦龙种金鱼

这是金鱼品种中主要的代表品种。它们的长相是比较奇特的,头部比较平,也比较宽,各个鳍也是比较发达的。重要的是它们的眼球,形态各异,有的像是梨子,有的像是葡萄,甚至有的呈现圆筒的形状。

♦兰寿金鱼

兰寿在日本18世纪出版的金鱼书中称为"卵虫",是中国金鱼传入日本后发展出的品种。兰寿有着短且没有背鳍的体形,背部圆滑的曲线是其欣赏的重点,其注重的是整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体形、尾形、游泳姿势和整体比例也都是鉴赏的要点。早期的日本兰寿多没有发达的肉瘤,也不高耸。近几十年来,日本兰寿的养殖者注重其头部肉瘤发育,形成不同地区、不同血统的兰寿。大致可分为狮子头、龙头、兜巾三种,而以狮子头和龙头更受追崇。

3、生长与分布

从世界范围内看,金鱼养殖主要集中在亚洲,养殖规模最大及影响范围最广的为泰国及日本,另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均有分布。

目前,除西藏以外的省份,均有金鱼养殖场或观赏鱼交易市场。国内金鱼以四大产区为主,为福州市、京津地区、苏杭地区、广州市。其中,福州市位于首位,2017年度福州市有近60家金鱼养殖场,面积为133hm2,80多个品系,素有“中国金鱼之都”美誉。

4、金鱼的外形特点

金鱼在分类学上与鲫鱼同属一种,与鲫鱼相比,金鱼在外部形态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异,但总体上整个鱼体可分为头部、躯干、尾部三个部分。头部的最前端是口,后部有鼻、眼和鳃盖。有些品种头部上端有肉瘤,有些品种鼻部上方有绒球,有些品种眼部凸出、位置朝上或有水泡,还有的品种鳃盖外漏形成翻鳃。金鱼躯干体披鳞片,主要有正常鳞、透明鳞和珍珠鳞。其侧面具有侧线,不同品种金鱼的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线鳞数目不尽相同。典型的金鱼躯干具有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个别品种无背鳍或臀鳍。金鱼尾部由尾柄和尾鳍构成,其尾鳍形状变化多端。

进入繁殖期的雄性金鱼在鳃盖边缘和胸鳍上会出现白色的追星,这是辨别金鱼性别较确切的时刻。辨别雌雄金鱼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泄殖孔,一般雄性的小而狭长,呈凹形;雌性的大而略圆,向外凸。

5、生活习性

金鱼性情温和,一般寿命在6年左右,也有较长的。金鱼属于一种杂食偏肉食性的淡水鱼类,具有发达的咽喉齿,可以吞食较硬的饵料。金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不能适应温度的剧烈变化,其适宜的水温在18-26℃,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金鱼的摄食和生长繁殖。金鱼喜欢偏弱碱性的水,水体的pH值在7.5-8.0较为适宜。在我国北方春夏交接之际,水温开始回升的时候,金鱼也进入了繁殖期,这个时期的水温控制在20℃左右较利于金鱼的产卵和孵化。

6、金鱼怎么养

♦养殖池建造

在通风情况良好、向阳并且有着充足水源以及排灌较为方便的地方建成鱼池,鱼池的面积可根据农村庭院面积大小、庭院形状进行建池,建店前要把原有地表进行平整夯实,用砖砌筑池底及池壁,池高一般0.6-0.7m为宜,形状以长方形为宜,建池时要做到注水、排水口的建设,利于注、排水。池底排水口要有一定倾斜口,利于排水。

可用大棚膜铺底,经济实用耐用。鱼池四周搭建防护措施,防止小孩溺水。对于新建的鱼池在使用前需要除去其碱性,主要方法是在蓄满水之后加入稻草或者是麦秆进行浸泡,时间是15d左右,排除碱性,再用清水冲刷几次,然后加入新水即可使用。

♦水源选择与培水

庭院养殖水的水源一定要做到充足,水质要保证良好、无毒、无杂质。在通自来水的农村庭院以自来水为佳,自来水取水方便,且含菌少,最适宜养殖金鱼。在建设养殖池的时候需要加装过滤循环系统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释放活性细菌、过滤漂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以及消毒灯程序来促进生态平衡。放鱼之前必须用生石灰或者漂清塘,杀灭池内有害生物,消毒后一周左右,注入自来水或者地下水,暴晒后再用。

养殖期间保持水色。夏季天气晴朗,每天下午四点后换水,每次换水为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晚上的时候通过气泵或者是喷淋水的方法增氧,如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浮头现象时,可以向池内加双氧水进行解救。夏天气温超过32℃时,池上架设遮阳网辅助降温。

♦成鱼放养

成鱼放养前要清除池内的漂浮物等有害物质,金鱼放养密度,每平米1-3cm可放养100-400尾,6-10cm可放养50-100尾,在鱼苗阶段,单养为主。在生长过程中,金鱼放养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鱼体生长不断进行调整。

♦饵料投放

饵料投放坚持三定原则,定质:蛋白质含量高,新鲜清洁;定量:注意观察池中金鱼每次吃完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内吃完为宜;定时:夏天上午七点左右,下午三点左右,冬天由于鱼游动少,可在中午前后喂养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次喂养的时候必须要一次喂足,并且需要根据鱼的食欲情况来适当加喂浮萍或者是少量的颗粒饲料,庭院养殖之中主要是采用的人工合成颗粒饲料,人造饲料是相当优良的辅助饵料,同时也是天然饵料短缺时候的最好的代替品。

二、锦鲤

锦鲤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全世界共有鲤科鱼类210属3700种以上。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锦鲤体格健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雄然,具极高的观赏和饲养价值。其中蝴蝶锦鲤是于20世纪80年代才培育成功,以长而平滑的鳍而出名其实际上是由锦鲤和亚洲鲤鱼杂交而成,并不是真正的锦鲤。

1、基本介绍

锦鲤,原始品种为红色鲤鱼,红鲤作为观赏鱼类,在明代已非常普及,据传锦鲤起源于我国广西龙州锦鲤、江西兴国红鲤、浙江杭州金鲤,早期由我国传入日本,后经日本人民的长期人工选育,现已有100多个品种。

据文献记载。日本贵族最早将锦鲤放养在池中以供观赏,平民难得一见,初期叫“维鲤”、“色鲤”、“花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称“锦鲤”,1973年作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日本锦鲤在我国安家落户。锦鲤源于中国,兴于日本,后又回到中国,可谓经历了“出口转内销”的过程。如今,锦鲤以其独具的阳刚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以至被冠以“观赏鱼之王”的美誉。

它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Cyprinidae),鲤科是所有鱼种中最大的一科,超过1400种鱼种。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由于它对水质要求不高,食性较杂,易繁殖,故受到人们的欢迎。它容易繁殖和饲养,食性较杂,通常一般性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所谓锦鲤就是凡具有色彩,有斑纹以供人观赏的鲤鱼均得以称之。锦鲤有些也是可以食用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有一种锦鲤,叫荷包红鲤鱼,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观赏。

2、锦鲤品种介绍

♦红白锦鲤

锦鲤体表底色为银白色,镶嵌有变幻的红色斑纹,在日本被认为是锦鲤的正宗。体表底色银白如雪,上镶嵌有变幻多端的红色斑纹,在清澈透明的水中遨游,可谓鲜艳绝伦。红白色花纹象征日本国旗的颜色,故最与日本人意含融合,备受日本人民喜爱。红白锦鲤是1917年由兰木五助所培育(兰木是地名,五助是店名),它是以全身有红点斑纹的雄性(樱斑)鱼与头顶有红斑纹的雌色交配而成。

♦大正三色锦鲤

锦鲤鱼体底色雪白,又浮现出绯红、乌黑两色斑纹。

♦写鲤

鱼体以黑色为底色,上面有三角形的或白或红或黄的斑纹。

♦昭和三色锦鲤

鱼体以黑色为底色,上有红、白花纹

♦别光锦鲤

在白、红、黄的不同底色上,呈现黑斑纹。

♦浅黄锦鲤

背部呈深蓝色或淡蓝色,而鳞片的外缘呈白色,左或颊颚、腹部和各鳍基部呈红色。

♦衣锦鲤

是浅黄锦鲤和红白锦鲤或三色锦鲤杂交的后代。

♦黄金锦鲤

鱼体全身为金黄色

♦光写锦鲤

写鲤与黄金鲤杂交而成的后代

♦花纹皮黄鲤

无鳞鲤形成两色以上花纹

♦金银鳞锦鲤

通过不断杂交,鱼体全身有金色或银色鳞片,闪闪发光

♦丹顶锦鲤

头部有一块鲜艳圆形红斑,酷似丹顶鹤头顶上的红冠

3、生长与分布

♦生长习性

锦鲤为杂食性。锦鲤生性温和,喜群游,易饲养,对水温适应性强。可生活于5-30℃水温环境,生长水温为21-27℃,除水温的高低和饵料的丰富能影响锦鲤的生长速度外,雌、雄鱼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差异。锦鲤的年龄测定,与多数鱼类相同,测定鳞片的年轮数,即表示锦鲤的年龄。

♦种群分布

锦鲤的大生产国是日本,它拥有成熟的养殖技术与设备,并拥有大量高品质、血统纯正的锦鲤,受到各国爱好者追摔。他们每年都要到锦鲤的发祥地——日本的广岛、新泻地区寻找铭鲤。近年来,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色列等新兴国家异军突起,饲养水平与产品竞争力直逼日本,有力地冲击了日本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4、形态及特征

锦鲤体格健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雄然,具极高的观赏和饲养价值。其体长可达1-1.5米。锦鲤由不同的色彩、图案和鱼鳞来区分。其中蝴蝶锦鲤是于20世纪80年代才培育成功,以长而平滑的鳍而出名其实际上是由锦鲤和亚洲鲤鱼杂交而成,并不是真正的锦鲤。

锦鲤的色彩包括一到数种颜色,其中包括:白、黄、橙、红、黑和蓝(一种由于鱼鳞下黑色所呈现的浅灰色阴影),颜色成无光或有光泽的。尽管图案有着无尽的变化,但最好的图案是头顶的圆形小斑点和背部阶梯石状的图案。鱼鳞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大或小;或者有皱褶,如同“钻石”一般。

5、锦鲤怎么养

环境要求

锦鲤和金鱼一样对水温、水质的要求不严,适温范围为2℃~30℃,但不能抵抗水温骤变、温差骤然超过2℃~3℃锦鲤会出现不适,最适水温为20℃~25℃;需求充足的氧气,适于生活在微碱性、硬度低的水质环境中。

食性要求

锦鲤是杂食性鱼类,一般软体动物、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底栖动物以至细小的藻类或人工合成颗粒饵料均可食之。

鱼种选择

应选择鱼体健康、无伤、无脱鳞和其他疾病,鱼体光亮、颜色多样、界限分明的鱼种

饲养密度

普通鲤鱼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鱼,锦鲤也保留这种特性。它们可以在小到鱼缸,大到户外池塘的任何地方饲养,它们很快会长到30厘米长或者更大,所以使用传统的室内鱼缸还不如一个圆形的塑料盆。锦鲤是冷水鱼类,所以在夏季比较炎热的地方养锦鲤的水深最好有半米或更深。

鱼池密度一般的放养可参照鱼池放养锦鲤的密度表;水族箱密度一般60厘米×30厘米×15厘米可放养体长15厘米-20厘米的锦鲤6尾;90厘米×30厘米×50厘米可放养8尾;110厘米×30厘米×50厘米可放养10尾。

饵料投喂

锦鲤是杂食性鱼,最好投喂人工合成颗粒、饵料、豆饼、菜饼、面包屑、鱼虫、蛤、蟹肉、芜萍,浮萍等均可。最好定时投喂饵料,避免使鱼产生应激反应。

三、爬岩鳅

1、基本介绍

爬岩鳅,学名:Beaufortia levertti (Nichols et Pope, 1927),为平鳍鳅科爬岩鳅属的一种鱼类。 体稍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吻圆钝略尖;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后半部;口下位,弧形;须3对:吻须2对,颌须1对;体被细小圆鳞,头部、胸鳍基上方和胸腹部均无鳞;头部及体黑褐色,腹面白色;头和体背部具圆形或长圆形不规则黑色斑点。

2、形态特征

体长圆盘状,前部平扁,体宽大于体高,尾柄稍侧扁。口略宽,弧形。吻褶分3叶,叶间具2对细小吻须。口角须1对。下唇“八”字形,中部具缺刻,唇片边缘具乳突。鳃孔小,止于胸鳍上方。偶鳍宽,平展,胸鳍起点位鼻孔后缘的下方,末端盖过腹鳍起点:腹鳍连成吸盘,显著盖过肛门,基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臀鳍小,具硬刺。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尾鳍斜截。

3、生存环境

底栖小型鱼类。体型特化,栖息于水流湍急、多砾石的山涧溪河中,吸附于石块上生活。

4、分布范围

分布于海南岛各水系。另在湖北省三峡地区的神农溪和重庆市城口县境内也有分布。云南多地河流也有分布。

5、饲养方法

爬岩鳅是一种底栖小型鱼类。体色较为多变,体型特化,栖息于水流湍急、多砾石的山涧溪河中,吸附于石块上生活,以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在饲养中,应保持鱼缸中溶氧量充足,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水流,以模拟其原来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保持水温不要超过28℃。爬岩鳅不挑食,可以喂以藻片、异型鱼专用饲料、冷冻水蚤等,但不能吃到浮于水面的食物。可以用一个原生鱼缸,偏南美风格的造景来饲养爬岩鳅,这样更接近爬岩鳅的生存环境。

四、观背青鳉

1、基本介绍

观背青鳉是通过人工对野生青鳉的选育、杂交、提纯等方式培育出来小型淡水观赏鱼。成鱼每天产卵孵化简单,品种多样,皮实喂养简单。玩家能轻易通过各品种杂交获得新表现,享受创造的快乐。与孔雀鱼等热带鱼相比,青鳉无需过滤打氧加温,生存温度1至35度,在温度大于20度时便可稳定每天产卵1至40颗 ,每天凌晨产卵,中午母鱼会将卵附着于水草上,7天孵化 。与锦鲤金鱼等传统温水鱼相比,青鳉无需过滤打氧,繁殖简单,花色更多,小容器便可饲养。

2、形态特征

观背青鳉个体较小,体长约3~6cm,色彩艳丽多变,具有极高观赏性。各品种以色、体型,光表现等区分,据大场幸雄于2015年出版图书《青鳉大图鉴》记录有456个品种。

体型特征上有普通体形,光体型,球体,短体型,无背鳍,出目等;色彩上有纯色系,锦系;光表现上有干之光,星光,月虹光,螺钿光,体内光等。各种体型特征色彩及光表现组合造就了观背青鳉多样的品种。

3、生活习性

观背青鳉属上层鱼,杂食性,生性温和,喜群游,易饲养。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及耐低氧,对pH值基本无要求,可生活于0~40℃水温环境,适宜生长温度15~30℃,对化学品极为敏感。

4、玩赏现状

观背青鳉起源于日本,根据日本方面资料,锦鳉大概于日本江户时代出现,流行大概也是近一二十年之间。日本拥有最大的喂养观赏群体,有最成熟的培育技术,并拥有大量高品质种鱼。虽然观背青鳉的产卵量很高,但由于其较高的淘汰率,造成优秀的个体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而国内引进不久,玩家较少。

5、饲养方法

观背青鳉对水温水质要求不高,可生活0~40℃水温环境,适宜生长温度15~30℃。在无过滤及打氧情况下,喂养密度为每升水2~3尾成鱼,视水质一般3~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4~1/2水。观背青鳉食性较杂,常见活饵有丰年虾、水蚤、红虫等,也会啃食缸内水藻、浮萍,对人工饲料也不挑,合格厂家生产的优质热带鱼颗粒饲料和薄片饲料,以及磨粉的锦鲤饲料都可以,每天视情况喂食1~2次。

一般3个月左右大的观背青鳉就已性成熟,具备繁殖能力。在气温达到20℃以上,光照充足情况下就能稳定产卵,每天产卵量2~50左右。繁殖期间,缸内应放置毛线团等物收卵,每天将挂在线团上的卵挑出来,移至一次性饭盒等小型容器孵化。孵化期间每天将坏掉长霉的卵挑出,换水一次,每次换1/3~1/2左右,孵化时间约10~15天。

刚孵化的鱼苗约3~5mm长,在经过一天左右吸收卵黄后鱼开始摄食。靑鳉鱼苗不挑食,一般开口以打粉饲料,蛋黄、绿水、绿藻粉、草履虫、轮虫等喂食,经过一星期左右,就可以用丰年虾及饲料等正常喂养了。

五、鳄雀鳝

1、基本介绍

鳄雀鳝(学名:Atractosteus spatula):是雀鳝目、雀鳝科、大雀鳝属动物。是北美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米。体延长,上下颌亦长。口裂深,具锐齿。背、臀鳍相对并位于体后部;无脂鳍;腹鳍腹位。各鳍无硬刺。侧线完全。鳔有鳔管与食道背部相联,鳔多分室,形如肺,鳔壁密布微血管,可营气体代谢。体被菱形硬鳞,具后凹椎体及近歪形尾,系低等硬骨鱼。

为大型凶猛鱼类,主要生活于纯淡水,偶入咸淡水。喜单独生活。卵有毒,呈绿色,粘附于水草或砾石上。孵化后幼体仍悬垂在固着物上。鱼内脏和鱼卵都有剧毒 。主要分布在从墨西哥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墨西哥湾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下游,以至尼加拉瓜境内的两个湖泊。中国本土并没有鳄雀鳝 ,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极强。

2、形态特征

鳄雀鳝体长一般为1.2-1.8米,体重45-72千克,雌性比雄性略大,是现存7种雀鳝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鱼身呈长筒形,吻部前突,跟鳄鱼一样的短吻和上下颚密布两排匕首般锋利的牙齿,因此得名。

鳄雀鳝的颜色通常为深橄榄绿色,背两侧是褪色的灰白色,腹部白色。鳞片大而硬,背部中间点缀有不同深浅的伪装黑色,也有浅色金白斑混合期间。背鳍,尾鳍和臀鳍有黑点,大多是橄榄绿色或灰色,而臀鳍和胸鳍一般都是灰白为或白色。翅片,特别是腹部,腹鳞通常具有红粉调,这可能与血管密布有关。鳞片是菱形硬鳞,美洲印第安人有时会拿来作为宝石。

背、臀鳍相对并位于体后部;无脂鳍;各鳍无硬刺。侧线完全。鳔有鳔管与食道背部相联,鳔多分室,形如肺,鳔壁密布微血管,可进行气体代谢 。

3、生长环境

鳄雀鳝栖息于热带及带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淡水环境中,偶尔进入河口或海滨等咸水区活动,单独生活,日行性,白天通常浮在水面上晒太阳,隆冬季节潜入深水区休眠。

鳄雀鳝分布于墨西哥到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尼加拉瓜。 包括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新莱昂州和韦拉克鲁斯)、尼加拉瓜、美国(伊利诺伊州、俄亥俄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印第安纳州、肯塔基州、佛罗里达州)、美国(德克萨斯州、田纳西州、俄克拉何马州和阿拉巴马州)。

4、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由于什么都吃的缘故,鳄雀鳝栖息的水域内很少有其它鱼类生存,影响渔民收获,各地政府为了保护水体生态而批准捕猎,只是这种鱼极难捕获,虽然贪吃的鳄雀鳝很容易上钩,但它的满嘴利齿能咬断钢丝做成的鱼线,而且上钩后拼命折腾。

♦相关法规

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作出《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对10种主要外来水生生物进行全国性普查,其中就包含鳄雀鳝。

农业农村部2022年4月22日审议通过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指出,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中国斗鱼

1、基本介绍

中国斗鱼又名天堂鱼(Paradisefish ),分为圆尾和叉尾两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以华南地区最多。栖息于水沟、池塘及稻田等小型静水水体中 。

该鱼体长5~6厘米。体形侧扁呈长圆形,背鳍、臀鳍及尾鳍上下叶都延伸得很长。体色灰绿或蓝,体侧有10余条蓝黑色横纹,横纹之间略红。鳃盖后缘有一绿色圆斑,其周围镶有黄边,眼眶的虹膜呈红色,四周有金黄色镶边。现已有白化中国斗鱼,体色黄中透红,尾鳍、眼睛红色,体色横纹也变为浅红色,显得非常干净漂亮,惹人喜爱,亲切地称之为“玉兔”或“天堂鱼” 。

2、形态特征

鱼体长5~10厘米,长卵形,侧扁。背鳍、臀鳍基长,形状相似,后端鳍条均延长至尾鳍,尖形。尾柄极短,尾鳍长大叉形。腹鳍啕位,第一根鳍条为硬棘,第二根为分节的软鳍条延长。体色基调灰绿色、褐色等,两侧有10条等间距蓝黑色横带,其间为红色。鳃盖后缘有一块深绿色镶黄边的圆斑,闪闪亮丽。腹鳍红色。背鳍、臀鳍上有小点,边缘蓝色。眼虹膜红色镶黄边。

3、分布范围

长江上游干流及支流嘉陵江水系、洞庭湖水系及其以南诸省均有分布。

4、繁殖特点

亲鱼性成熟年龄为6个月。雄鱼体色鲜艳,背鳍、臀末梢尖长;雌鱼体色较淡,腹部浑圆。繁殖水温26~27℃,水质中性。在5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鱼缸中漂浮几棵水草,雄鱼在水草旁吐泡沫筑巢,然后将雌鱼推入产巢中完成产卵。产卵结束后,应立即将雌鱼捞出。待仔鱼能自由游动时,再将雄鱼捞出。雌鱼每次产卵300~400粒,产卵间隔时间10天。

5、饲养管理

中国斗鱼雄鱼具有斗性,但仍然可以群养,不过如果想要培养表现力良好的个体,最好选优秀的年轻雄鱼进行单养。单养要注意给足水,水要精过滤,并定时换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洁,最好有暗色底砂并适量种植莫丝和漂浮性水草,光照不宜过强。为了培养斗鱼的斗性,应该每天进行2~3次,每次5~10分钟的照镜子训练,让斗鱼与镜子中的自已炫耀搏斗,改善体色与鳍的表现力。刚开始进行单养的2~3天内不要喂食,随后每日少量多次投喂血虫、汉堡等饲料,量以5分钟内吃完为准,多余饲料及鱼粪便要及时清除 。

中国斗鱼因为具有迷鳃器官(又称褶鳃),可以在低氧水中正常生存。饲养应使用弱酸性至中性的软水,饲养温度最好在25~28℃。但中国斗鱼体质强健,能耐3℃低温,冬天不加温也可以,容易饲养。繁殖也比较容易。繁殖时水温为28℃,弱酸性清洁软水,必须有漂浮性水草 。

繁殖时,将雌雄鱼各一条放入缸中交配,雌鱼产卵后要将其捞出,雄鱼会守护泡巢中的鱼卵直到孵出。孵化鱼卵时要特别注意保证水质与水温。小鱼可以平游后投喂丰年虾,及时将剩余饲料清除。长至2厘米左右后可以投喂切碎的红虫。

七、鲟鱼

1、基本介绍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它是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

世界上现存1目2科7属27种,仅分布于北半球,现存9个自然分布区,分别为太平洋东岸、北美大湖地区、大西洋西北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湾、大西洋东北部、里海地区、西伯利亚及北冰洋流域、黑龙江水系和日本海、长江和珠江水系口。由于自然环境改变、水工设施修建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鲟鱼资源明显减少,处于濒危状态。我国自然水域分布的鲟鱼有8种。

2、形态特征

鲟鱼体延长,一般呈梭形。躯干部的横断面呈近五角形。吻长,体被5行骨板,或有时裸露。无眶间隔、前鳃盖骨和间鳃盖骨。头上骨板或有或无。尾鳍上缘有1行棘状鳞。鳍条不骨化。背鳍和臀鳍后位。胸鳍低位。腹鳍在背鳍前方。尾鳍歪形,或呈鞭状,上叶长于下叶。内头颅为软骨,仅部分骨化。左右腭方骨与筛骨区或蝶骨区不相连,与颌骨固连。有锁骨,无椎体。鳔大,镖管和食道背面相连。食道短。胃部膨大,有幽门囊。肠短,有发达的螺旋瓣。

3、生活习性

鲟鱼栖息在水体中下层。海河洄游性和江河定居性的种类,在产卵期均向河上游移动。冬季多在河道或近岸深水处。仔鱼期一般食浮游生物。幼鱼期多以底栖的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小型鱼虾及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成鱼期食底栖动物或动植物渣滓,铲鲟则仍以浮游生物为食。

4、饲养方法

鲟鱼设施化养殖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使养殖环境相对可控,进行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养殖方式。设施化养殖模式主要包括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苗种生产主要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为主,成鱼养殖则以池塘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

♦流水养殖

是以优质的泉水或江河水等为水源,通过机械提水或利用地形自然落差,使鱼池中水体保持适宜的流速和流量,养殖水不重复使用。该养殖模式的优点是成本低,便于管理;缺点是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控性较差,养殖外排水易污染环境。

♦网箱养殖

是利用水库、大型河道等大水体等生态水域,结合网箱内小水体密集养殖的一种养殖方式,优点是收获方便、产量高,缺点是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且易污染水体环境。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是集成众多设施和设备,采用水温调控、生物净化和杀菌消毒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养殖对象生长环境相对稳定。该养殖模式优点是养殖水质高效可控,可实现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及低废排放,缺点是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养殖要点

不同的鲟鱼养殖模式或同一养殖模式下不同规格的鲟鱼,养殖密度均有所差别。工厂化循 环水养殖密度最高,网箱养殖密度次之,流水养殖密度最低。养殖密度对鲟鱼的生长影响较大, 密度过高对鲟鱼的生长具有消极作用,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及摄食率显著降低。

5、价值及其他

鲟鱼肉质白而嫩,无淡水鱼种特有的土腥气味,体脂肪含量少。是加工日本生鱼片、中国菜、西洋菜的高级鱼,它的内脏、头软骨、皮和鳍均能加工成鱼汤。自古以来它的鳍与鲨鱼鳍一样称为鱼翅,又是三大海珍品之一。现代食品视鲟鱼为低脂肪、高蛋白、低能量,比其它淡水鱼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量高,故称为最高级的食用鱼佳品。对防止人体胆固醇增高,防止老龄人动脉硬化、预防脑血栓、高血压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鲤鱼子(又名鳄鱼卵),该卵子是世界三大珍品之一。鲤鱼子的销售方式大都加工罐头或鱼子酱产品进行流通,供消费者食用。根据养殖鲟鱼的种类不同,其获得的鲤鱼子卵子、卵色也各异,其卵色可有青、黄、赤色之分。如伊朗、意大利在里海的鲤鱼子罐头可分大鲟鱼为青色,大眼鲟鱼为黄色及淡水鲟鱼为赤色卵之分。

鲟鱼软骨中所含抗癌因子(生物有效活性成分)是鲨鱼软骨的15倍~20倍。对西伯利亚解鱼软骨的研究表明,鲟鱼软骨是一种低脂类的食品,粗脂肪含量仅为1.99%,相对来说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是一类很好的低脂肪、高蛋白食品。对施氏鲟鱼皮的研究表明,鲟鱼的皮具有低糖、高蛋白的特点,富含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氨基酸。鱼皮也是高档皮革制品的好原料。

八、白斑狗鱼

1.基本介绍

白斑狗鱼(学名:Esox lucius)是狗鱼科、狗鱼属鱼类。

白斑狗鱼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食量大。在自然条件下,幼鱼性情温顺,常成群生活,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当体长至5~7厘米后即捕食其他鱼类,成鱼单独栖息。全年摄食。而生殖期停止摄食。生殖期后食欲更加旺盛。

2、形态特征

成年雄性体长最大可达100厘米,雌性可长达150厘米,在天然水体中,一些大的个体体重可达35千克。身体细长,稍侧扁,尾柄短小,头尖,吻长且平扁,似鸭嘴状。口裂宽大,口长约达到头长的一半。齿发达,上下颌、犁骨、筛骨和舌上均具有大小不一致的锥形锐齿。

牙齿较特殊.上颚齿可伸出并有韧带相连,可以将捕捉到的食物挂住,也可以将没有吃完的食物挂在牙齿上备用。鳞细小。侧线不明显。背鳍和臀鳍位于体后部且基本相对,接近尾鳍;胸鳍和腹鳍较小;尾鳍叉形。背侧呈黄褐色.有黑色细纵纹。体侧有许多淡蓝色斑或白色斑,腹部呈白色,鳍黄而微红,鳍上有黑斑。

3、生活习性

白斑狗鱼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食量大。在自然条件下,幼鱼性情温顺,常成群生活,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当体长至5~7厘米后即捕食其他鱼类,成鱼单独栖息。全年摄食。而生殖期停止摄食。生殖期后食欲更加旺盛。以活鱼为饵料,一般以其体长的30~40%的饵料鱼为最佳,喜食鲫鱼、鲤鱼和鳖条鱼等野杂鱼,也有进食其他动物的情况,如蛙、鼠、野鸭等。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食,成鱼可以吞食占体重10~20%的白斑狗鱼小鱼。

白斑狗鱼虽分布于高寒地带,却属于亚冷水性鱼类,相对适应温度比较广,适应能力比较强,适应温度范围为0~30℃,在35℃情况下仍可以生存,最佳摄食温度为16~26℃。根据甘肃的研究成果,最适生长温度是23℃~24℃。幼鱼集群活动,成鱼分散觅食,行动迅速敏捷,常活动于水草丛中。

白斑狗鱼有阶段性残食的特点。8厘米以上,相互防御能力增强,残食现象逐步缓解,到15厘米以后,自相残食现象基本得到控制,但成鱼阶段饵料鱼缺乏时,仍会出现。

4、养殖技术

♦网箱——池塘培育

白斑狗鱼初孵仔鱼可以直接采取在池塘培育的方法。在鱼苗下塘前对池塘进行消毒、肥水。然后,在池塘中支起网箱,网箱规格为:4米×3米×1米。待白斑狗鱼鱼苗孵出后,直接放入池塘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3~5万尾/箱。在鱼苗放入池塘网箱时,注意孵化温度与池塘水温差距不应超过2℃,温差过大,要经过“缓苗”处理再下塘。经过一周左右的培育,白斑狗鱼苗种开口摄食,此时,将网箱撤掉,将鱼苗直接放养在池塘中开始培育。经过2~3周,白斑狗鱼鱼苗可以长到5厘米左右,此时白斑狗鱼苗种培育阶段结束。

♦池塘条件及准备

池塘条件:养殖面积5亩左右,不宜过小或过大。池塘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有利于度过夏季的高水温期。池塘底泥厚15厘米。水源为无任何污染的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源充足,进水方便,最好可自流排灌池塘。池塘准备:首先亩用生石灰50千克带水彻底清塘,一周后进水,并施经发酵的有机肥肥水,采用原池培育饵料鱼方法养殖的池塘,投放常规鱼水花进行发塘或投放乌仔、夏花鱼种培养适口的饵料鱼。

九、狮子鱼

1、基本介绍

蓑鲉(学名:Pterois volitans)是鲉科,蓑鲉属硬骨鱼。

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也会在在桥桩、沉船残骸、水草丛中生活。性格孤僻,喜独居。以甲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繁殖为卵生。分布海域为印度洋及太平洋、大西洋。

2、形态特征

体长25-40厘米,体表黄色,布有红色至棕色条纹,侧线高位,背鳍、臀鳍和尾鳍透明,有黑色斑点。

背部有13根毒棘。背鳍很高,鳍棘细长,鳍膜深裂;胸鳍羽状,甚长大,伸越尾鳍基,鳍膜深裂,14枚;腹鳍胸位;臀鳍6-7枚,刺有3根;尾鳍圆形。鳍条的根部及口周围的皮瓣含有能够分泌毒液的毒腺。

有1跨脸颊的骨质脊和部分覆盖眼和吻的襟翼;两眼上方有数根触须。吻长而狭,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上侧位。眼间隔狭而凹入。口端位,斜裂,上颌中央有一凹刻。上下颌和犁骨具牙,腭骨无牙。鳃盖骨具一扁棘;鳃孔宽大。体被圆鳞或栉鳞。

3、生活习性

夜行性,海水鱼,夜晚于黑暗的水中缓慢地起伏背部和臀部的鳍条进行游动,太阳升起后则会躲藏于珊瑚及岩石的阴影中。 白天休息时会将头部低下,完全静止不动。同伴之间交流通过触觉、气味及分泌化学物质。

性格孤僻,喜独居。当遇到危险时,蓑鲉会尽量张开长长的鳍条,使自身显得很大,同时用鲜艳的颜色警告对方。如果遇到同样胆大的鱼,蓑鲉就会不停地伸缩全身的鳍条全身的鳍条,一会展开,一会收回。即使该种掉入掠食者的口腔内,掠食者也会因为蓑鲉全身的鳍条而难以进行吞咽,将它吐出的时候还会被毒棘刺伤,导致中毒。

蓑鲉处于珊瑚礁环境中食物网的最高级别。主要以甲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幼年蓑鲉每天进食5.5-13.5克,成年蓑鲉每天进食14.6克。一条成年蓑鲉每年会吃掉等同于其自身体重8.2倍的食物。

4、分布范围

该种自然分布的地区有:美属萨摩亚,澳大利亚,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圣诞岛,科科斯群岛,库克群岛,沙群岛,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印度尼西亚,日本,基里巴斯(吉尔伯特岛,基里巴斯岛岛,凤凰岛),韩国,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瑙鲁,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纽埃,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皮特凯恩,萨摩亚,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泰国,东帝汶,托克劳,汤加,图瓦卢,美国(贝克岛,莱恩群岛),瓦努阿图,越南,瓦利斯和富图纳。

该种自然分布的海域为:东印度洋,东、西太平洋中部,西南、东南太平洋。

十、太阳鱼

1、基本介绍

太阳鱼,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

成鱼体长24-40公分。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总种类约有30种,属于多次性产卵的鱼类。主食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也吃水生植物、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

2、生长与分布

太阳鱼原产于北美,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和全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个体较小,常见的多为50—100克/尾,大型约为2千克/尾。

从形态来看,蓝鳃太阳鱼的体型有些似尼罗罗非鱼,外观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鳃盖后缘长有一黑色形似耳状的软膜,是所有太阳鱼的一个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种其“耳膜”有不同颜色及不同形状而已。

太阳鱼的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色或淡橙黄色,背部呈淡青灰色,间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纵纹,但不太明显。头小背高,肉质丰厚。

3、生态习性

太阳鱼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可在1~38℃水温状态下生活,水温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适应性广,食性杂,群体产量高,能自然繁殖。

4、饲养方法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冰鲜鱼等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来替代天然饵料,饲料的蛋白含量在32%至36%便可,较易养殖。江浙一带和广东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太阳鱼的人工养殖。

其养殖模式较灵活,既可以单养,也可以和其他一些传统水产品种套养。在广东一带,太阳鱼基本上是与鳗鱼套养。因太阳鱼不争饵料,还能净化水质,故养殖成本较低。

太阳鱼是中上层鱼类,驯化时对沉落水底的饲料不会摄食,所以投配合饲料时必须做到少量多次,因其口径小,配合饲料应该为粉状或微粒状。驯化时全池泼洒,然后再补充浮游动物。随着驯化的进行,逐步增加配合饲料量而逐渐减少浮游动物量,最后完全驯化成摄食配合饲料,此时鱼苗达到3-4㎝即可放下鱼塘养成。

5、价值及其他

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其含粗蛋白18.8%,粗脂肪1.15%, 其干物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高达17.68%,并富含钙、铁、磷、钠、钾等多种微量元素,是水产滋补食品。

水产市场销售价格比较稳定,保持在18~22元/斤。而且上市量较少,供不应求。味道鲜美,越来越多的食客对其青睐有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