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提车吉日

不愿生二胎老公要离婚怎么办(怎么申请离婚自动离婚2023)

时间:2024-01-23 17:03:19 作者:牛奶煮萝莉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一半一半,刚刚好

《警世格言》里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世间并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

做人,亦是如此。

友谊:一半是牵挂,一半是陪伴

一个人的生命,我认为,一半是活在朋友中的。

最开心的时候,是跟朋友在一起聊天,也许是分享生活里的喜悦,又或者是交流生活当中遇见的烦心事。

好朋友甚至可以不用经常见面,也不会觉得生疏,离得再远,也有说不完的话,甚至不用多说,彼此都懂。

每年回家过年的时候,都会跟好久没见的朋友见面聊聊天。

老实说我们平时甚至都不经常联系,QQ很久没用过了,微信弹窗上一条消息还是节日祝福。

好像在不同的阶段,友情会在生活中的比重也会减少。但是当我情绪陷入低谷的时候,只用发一个朋友圈,就会有人在弹窗里问我:嘿,还好吗?

这些家伙啊,平时无声无息,但是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就突然都会冒出来关心你。

年纪越大,朋友好像就越少。但留下来的那几个就是真的关系很好。

逐渐的,我都成长为大人,但是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好像都是孩子。开玩笑的去抢夺盘子里最后一块肉,猜你手里剩下的扑克是哪一张。

正是因为我们用了整个青春的时间去互相陪伴,互相包容,所以可以无所顾忌地说话,肆意释放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其实我们有时候需要的真的很简单,就是陪伴。所有的烦心事好像只要说出来就觉得不过如此。

世间的关系好像没有比朋友更稳定的了。

就像范玮琪的歌里唱的那样:

“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相信,朋友比情人更死心塌地。”

他们大吃大喝大哭大笑,拉拉扯扯打打闹闹,

奋力把你从不敢求助的孤独里拽出来,推推搡搡若无其事地,拥着你向前走去。

他们让你在日常的冷寂里感受到年节的暖,你不敢说谢谢,但你知道人生花团锦簇,某一刻终于和自己有关。

爱情:一半是信任,一半是坦诚

有时候爱情并非经受不住挫折,而是经受不住一次次的刻意为难。

一味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不能真正地避免矛盾的发生,它总会在堆积到某一个点的时候爆发出来,迟早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大方地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因为只有说出来,问题才有从根本上解决的可能。

“他一整天不回我消息又不接我电话,你帮我分析分析,他有没有可能正在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啊?”

“今天我们又吵架了。可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以前每次他都会哄我,这次就不哄了呢,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自从朋友阿芒谈了恋爱,我就时常收到她发来诸如此类的消息。

身为局中人的阿芒可能并没有发现,她发来的那些消息里,字里行间透着满满的猜疑和不安全感。

我可以感受得到阿芒在这段感情里的那些挣扎。所以后来听到她分手的消息时,我并没有多意外,反而觉得这对她来说应该是一种解脱。

其实我可以理解,当你在乎一个人的时候,便会忍不住想要了解他的全部。

只是有时候,凭借着强烈的主观情绪引发的猜测,不仅会让你自己活得辛苦,还会伤害到那个你爱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即使你的心里已经有了很多疑问和不满,但如果不是到了必要时刻,你绝不会主动提出来。有时候你宁愿打电话跟朋友说这些问题,却不愿和近在眼前的另一半好好地谈一次心。

你变得小心翼翼,你变得敏感多疑,你企图臆想出你不在时他所有的动态和心理活动,为此你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丰富的内心戏。

可是这样真的不累吗?当在乎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就容易变成可怕的占有欲,最后伤人伤己。

就像麦克尤恩在《赎罪》里写的那句话:

“人,归根结底是一个物质存在,很容易受损伤,却不容易修复。”

不是所有的伤口都可以完美地复原,即使后来不再流血,也仍然会有一个疤痕留在那里,提醒你,伤害曾真实地发生过。

而爱情也是这样。

电影《原谅他77次》里有一句台词说: “我觉得如果一段关系失去了信任,就已经可以判死刑了。”

两个人在一起,如果有一个人总是爱胡乱猜测怀疑对方,究其原因,要么是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要么就是不够信任对方。

当感情出了问题的时候,你通常会想是不是对方变心了,却很少及时地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给对方足够的信任。

比起当感情里的“福尔摩斯”,不如爱得轻松一些。

一段好的感情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两个人共同承担。

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给对方多一点信任,愿你能和对方开诚布公,也愿你们能爱得热烈又坦荡。

回忆:一半是珍藏,一半是遗忘

家里大扫除时,跟随一堆凌乱杂物出现的,是翻涌的回忆。

有儿时最喜欢的玩物,有陪伴七八年的旧手机,有以前珍藏的杂志……一段旧时光尘封在旧物里,翻出来展开时,是激活的记忆,是一台时光机。

以前看过一部关于断舍离的电影:《时光机》

这部电影讲述了从瑞典归国的女主小琴,为改变生活方式,用“断舍离”的6步方法,将与母亲、哥哥同住的堆满旧物的家,改装成极简主义风格的故事。

第一步:定下目标,寻找灵感‍

第二步:别缅怀过去

第三步:别感情用事

第四步:不要动摇,不要有心

第五步:别再增加东西

第六步:决定了就别回头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琴和上了年纪的妈妈,以及开服装网店的哥哥住在一起,两个人都很念旧。这个任务要怎么完成?

女主的家和我们大部分人的家差不多。几十年的家当堆在小小的空间,负重前行,物品堆砌成了一面半高的“墙”。

小琴的目标是让房间干净整洁无异物。这意味着:要丢掉全部旧物。

小琴是个冷酷理性的人,她一步一步展开行动,毫不犹豫地把无用的旧物丢进庞大的黑色垃圾袋。

直到翻到一份旧时成绩单,小琴犹豫了。她在意的并不是成绩和评语,而是最后一行家长的签名:艾瑞克刘。那是爸爸的名字。

这个男人,在她童年时狠心离开了自己和母亲。

小琴一闭眼,把成绩单塞进了垃圾袋。让那些糟糕的回忆,随着成绩单一起被丢掉吧。“垃圾袋就像黑洞,扔进去就消失了。”

妈妈是个守旧的人,一切旧的东西,都是妈妈生命的一部分。家里堆满的物件,是妈妈不想忘却的旧日忧伤。

父亲不辞而别后,这些旧物像枷锁一样捆绑着妈妈,日复一日。

一架父亲弹过的、早已失去音准的巨大钢琴,占着不小的空间。这架钢琴见证过小琴一家的快乐,父亲曾经用它为小琴弹奏过生日歌。可这种快乐早已在小琴的家里不复存在。

钢琴仿佛成了母亲回忆父亲的唯一方式,也是母亲过往婚姻的证明。扔了,她就一无所有了。

哥哥也是抱着朋友送他的纪念品不松手:“东西有没有用,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的心意,这心意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两种观念在家里激烈碰撞。

最终,哥哥在她的劝说下,改变了想法:“我只是习惯了现在这样,忘记了可以改变。”

小琴丢掉了好友过去送她的生日礼物时被朋友发现了:“我的礼物无法让你怦然心动了吗?”

小解释,但发现语言很无力,内心受到了动摇,开始产生了无法轻易割舍的情绪。

于是,她开始将物品归还给曾经的主人。

接下来,往事浮现,友情、爱情、亲情……东西能扔下,感情却难舍。

第一对耳环归还的非常顺利。耳环的原主早就忘了,收到的时候异常开心。

一本画册更是让一位朋友喜出望外:当年他托小琴买回来的画册,却被小琴自己偷偷留下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兑现诺言。多年过去,他依然惦记着这本画册。

翻找旧物的过程中,一些故事和回忆也随之涌来。

小琴的好友准备结婚,小琴帮她找一张老照片。那是这对情侣尚未相恋时,第一次同框时的画面。谁能想到,相片中这两个还不熟识的年轻人,会在10年之后走入婚姻殿堂,而那张机缘巧合的照片,正是自己拍的。

这张普通的合影对小琴来说毫无用处,但对这对情侣来说,却无比珍贵。交付照片的时候,记忆像潮水般涌来,他们幸福的哭了。

归还物品,给小琴带来了无法言说的体验——这不只是和一些物品的告别;也是和他人、和过去的自己交流。

新年,小琴一个人住在曼谷的酒店,电视里放着新年烟火。小琴拿着唯一的全家福,进行了最终的灵魂抉择——与父亲,断舍离。

父亲无情离去,一身轻松,却留给妈妈伤痛的回忆。

妈妈不愿意扔掉钢琴、保险杠和家里的一切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承载过曾经的幸福。妈妈每天唱同一首歌,对曾经的爱情和抛弃难以释怀。

最终,小琴还是瞒着妈妈卖掉了钢琴。电影结尾,小琴面对原来摆放钢琴的空间,眼泪不止……

物品是有“生命力”的,它交织着记忆和情感,遗憾和幸福。

“当我们越是加快脚步向前走,想追赶上新的自己时,旧的自己就越是如影随形。”

“断舍离”,治不了困境,它只是一种思考如何获得美好生活的方式。真正的极简主义也不是靠不买和丢弃实现的,而是:

物质充盈却不会为欲望所牵,感情丰富却不会为情绪所累,过尽千帆却不会怀疑人生。

人也好,物也罢,终究都是留不住的。

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的心理防御机制总是会筛选那些有用的经历,压抑那些负面的回忆。所以我们始终都生活在不断遗忘、迭代更新的状态中。

拿得起,放得下,不负当下,不惧未来。

无能为力的事,断。

无缘的人,舍。

心中烦欲与执念,离。

唯愿你过往不恋,未来不迎,不负当下。

孩子:一半是兴趣,一半是培养

之前,一位广州妈妈写了一篇《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传遍了整个朋友圈。

据说,这位妈妈月薪3万,有个能赚钱的老公,夫妻俩只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儿,家里大头的支出由老公负责,但她仍然为孩子的暑假而感到压力巨大。

因为她为女儿定制的暑期计划是这样的:

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在家请阿姨照顾,5000元;10节钢琴课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这样一算,孩子仅仅一个暑假,就花费了35000元,这还没算上生活上的开支。

这篇文章一出,引起了许多父母的共鸣。

在他们看来,这是育儿“标配”,达不到这样的配置,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有个朋友也是这样的育儿观点,她说,有些竞争激烈的好学校,一年只收10个孩子,并且还得是1月份生的,所以,要上这些学校,什么时候受孕,什么时候出生才是硬条件。

她怀二胎的时候,孩子还未出生,就开始对着肚子里的宝宝唱英文字母歌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宝宝出生之后不会太抗拒,之后再进行催眠式的教育,为的就是让小孩比别人早学会从A唱到Z。

为什么这么急着让孩子接受“教育”呢?

她说,大儿子小的时候没有重视学习,导致面试了好几家幼儿园都失败了,别人的小孩6个月就开始上各种班,而自己的大儿子6个月的时候是在玩,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实现在,这并不是极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相信你也曾看到,很多孩子刚出生几个月,就被带去上各种班,话还说不顺溜,就开始不停地学习。

我的童年也有着各种补习班,绘画,钢琴,跆拳道……可是我却觉得,现在的孩子比我儿时要忙碌得多。

暑假想带表弟表妹来老家玩,阿姨却总是拒绝:“他们下周就要开始夏令营了”、“妹妹的补习班马上就要开课了,下次吧”……

都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看着妹妹上补习班时疲惫的表情,一点都没有八九岁孩童应该有的活力,也不知道这样的忙碌是否是值得的,但是好像停下来片刻,都会被“别人家的孩子”弯道超车。

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曾被热切的期望着,也许这样的热切期盼会成为孩子肩上的重担,守护孩子纯真天性的同时,怎样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了。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是各自的花期不同。

有些花,破土而出后便能灿烂绽放;而有些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期。

多给点耐心,不要看到别的种子开花结果,就断定自己孩子不是好种子。

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注定是要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半因半果,半得半失

未来之事多两半

而人生,就在这一半一半之中

做人做事,不求事事周全

只求不负一半

这样方能知足常乐,生活圆满

专家建议:已婚家庭必须生二胎,如果不生二胎或将面临罚款?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也对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造成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建议:已婚家庭必须生二胎,如果不生二胎将进行罚款。这一建议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

专家建议的背后是对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的担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数量逐渐趋于稳定,而老龄人口的比例却在不断增加。这对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和负担,同时也会影响到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专家们认为,通过鼓励已婚夫妇生育二胎,可以适度增加人口数量,减轻养老压力,并且提升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专家建议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往往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孤独感、冷漠和缺乏关爱。相比之下,多子女家庭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之间的相互照顾和支持也更加有力。因此,专家们主张通过强制要求已婚家庭生育二胎,可以促进家庭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增加家庭的幸福感。

然而专家建议也引起了一些质疑和争议。有人认为,生育是夫妻个人的权利,国家不应该强制其生育行为。此外,对于已经拥有一个子女的家庭来说,养育二胎将需要更多的经济和精力投入,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因此,专家建议必须权衡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并考虑到夫妻个人的意愿和能力。

在实施专家建议的过程中,还应该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以保障夫妻个人和家庭的合法权益。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框架,明确夫妻生育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规定罚款的标准和条件。其次,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福利措施,以减轻夫妻生育二胎所面临的经济和精力负担。例如,可以提供免费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以及孩子成长期间的税收优惠政策。最后,应该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接受专家建议,以推动社会舆论的积极向上。

综上所述,专家建议已婚家庭必须生二胎的问题涉及到人口增长、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虽然这一建议引发了争议,但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可以为家庭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充分尊重夫妻个人的权利,确保专家建议的实施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进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个符合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解决方案。

二胎毁三年,不生后悔一辈子

三年前,思迪五岁和子觅两岁时,我和朋友在餐厅约饭。

她也有两个女儿,七岁和五岁。四个小姑娘年龄相仿,玩儿在一起,而我的屁股长钉子,基本没有坐下的时候。

一会儿,子觅撞到桌子了,一会儿,思迪摔倒了,一会儿,两个人吵起来了,好不容易消停会,她们齐声喊:“妈妈,我要去尿尿。”

我往嘴巴里塞了一口菜,又要站起来,吃得差不多的朋友说:“你吃吧,我带她们四个一起去。”

我一阵的轻松,连推辞也没有就直接坐下了。朋友走过我身边的时候,弯腰说:“我终于走过你这个阶段,所以我特别理解你。去完洗手间,我再带她们去门口玩一会儿,你慢慢吃,牛肉不错。”

朋友的支持和体贴,让我的眼眶都温热了。牛肉很好吃,但是完全冷了。可是不用随时待机,片刻的宁静,实在是太美好了,吃什么不重要。

人总说: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我说:多年的妈妈熬成了佛。

我们请了两家朋友来家吃饭。

一家有三个孩子,另一家则是两个孩子,再加上我家两个,恍然间,满地满屋每个间隙都是孩子。

这还都学校评定过的好孩子,整个晚上就在家里大闹天宫,上蹿下跳,一会喊一会叫一会儿跳沙发,一会儿爬桌子,一会儿哭了,一会儿哇哇叫。

那两对朋友孩子年龄略小,整个要跟着到处跑,时刻戒备,随时拉架,刻刻说教,坚持到九点,人人都精疲力尽,烂泥一滩,孩子们又在叫。

我说:“要不,放个动画片?”

电视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每个成人都长吐一口气,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说到看电视的危害性,比谁都清楚。

可是受了再多的高等教育,首先先是个大活人,总有精疲力尽撑不下去的时刻。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养娃一上场,拼的就是闪充的速度。

让我和卢先生欣慰的是,今天的我们,终于成功晋级,不再需要跟在孩子后面亦步亦趋。

我终于可以开始我二胎妈妈的幸福生活。

2016年,全国全面开放二胎,2017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减少了63万。

现在,情商高的人,都不会在饭桌上讲有关二胎的话题。无论怎么说,褒义还是贬义,都会有人认定你在变着法子地催生,轻者冷嘲热讽,重者跟你发脾气。

生不生二胎,变成了一个有关于政治正确的战线问题。

钱,哪儿来?

备孕生产、奶粉纸尿裤、早教幼儿园、私立学校学费每年都要二三十万,公立学校?要有几百万的学区房?一个孩子已经是强弩之末,再加一个变双份,钱从哪里来?

谁,能看?

生老二,老人年纪大了,体力精力都有限;找阿姨,有被烧死的风险;妈妈全职在家带娃?家中少了一份收入,请回溯上一题:钱从哪儿来?

更还有,如何调和两个孩子的张力?

今天,父母都是独生子女,祖父母都只养过一个孩子,如何平衡兄弟姐妹之间的张力,变成了一门濒临灭绝的手艺,充满危机。

总有人说:“我家两个孩子,特别相亲相爱,从来没有问题!”我只能“呵呵,你真有运气”。

这个问题的可怕性在于,因为这是为人父母不愿意看到,所以很多人选择自动屏蔽。

就像是一个伤口,不正视,不清洗,不治疗,逃避的结果,虽然有个别慢慢好了,可是大多数都是越腐越烂,铭刻进骨头里。

这些还不算,还有更让妈妈们最困惑无解,一棍子打晕的问题:“请问,你到底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这问题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女人的挑衅?

为什么没有人去问男人?谁想到去问马云:“请问,您到底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思迪不太到两岁的时候,一个一起玩儿的妈妈说:“我怀孕五周了。”脸上闪着光,不是荷尔蒙分泌加速,而是真心真意的幸福。

晚上回了家,我给卢中瀚说:“我要生老二!”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没事业,不需要想,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思迪没有学,没有想到原来教育经费居然如此沉重;住在公司宿舍,没有房租,连电费都不用缴,说实话,我这个心大的女人,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就决定要生老二。

令人惊讶的是,连买个咖啡机都要做一张EXCEL表格的卢先生,听了之后我的宣布之后,居然不是去开电脑,而是反问我:“你想好了吗?”

我点头,他只说一个字:“好。”

两个孩子出生差了一个月,我的孕妇装,孩子的婴儿装,都可以再穿一遍。开始我还洋洋得意地说:“看吧,生个二胎也没有多花很多钱。”

可是,第二年情况直转急变,卢先生的合同改了,我们冒着43度的高温,满上海看房子。每个中介说:“为什么一定要租三间卧室,两居室便宜很多。”

这不过是一个开始。

独享宠爱的思迪,不能接受子觅的到来。常常是一个哭了,另一个也哭,一起张着小手喊妈妈,可是妈妈,到底该怎么办?

一个病了,另一个一定会病,有时第二个好了,第一个又病了,这一滩那一滩,手忙脚乱。

子觅长大一点,就想穿新衣服,新鞋子,新玩具。手心手背都是肉,凭什么姐姐穿得像公主,妹妹只能穿旧衣?结果家里的东西急飞猛增,完全找不到边。

子觅两岁上托班,公立报不上,只能去私立。刷卡机坏了,要交现金,看着点钞机哗哗地点,我抱着肉乎乎,奶香香的子觅,一直在心里默默地说:“宝宝,妈妈爱你。”

子觅突然转过头来,用小肉手扳过我的脸,当着一屋子人的面大声说:“妈妈,我爱你。”母子连心,我拼命才没让眼泪流下来。

后来上了幼儿园,我选择银行转账。我是个心大的女人,只要不成负数,就是好的,多点少点,都不打紧。

生了老二,家要大一点,车要大一点,坐飞机要贵一点,加一个人根本就不是加一双筷子,而是改变了我们的家庭结构,从三个边变四个边,多出来整整一个面。

前两年,我拖着两个孩子在世间游走,常常有女人问我:”生了二胎,有什么感觉?”

看着她们殷殷地脸庞,我明白后半截没有问出来的问题是:后悔吗?压力大吗?生活质量下降了吗?你还能够应接不暇吗?

这两年,自媒体的地位和收入,被世人拔高到妖魔化的程度。

人们看到我,都以为我是个大写的人民币,于是大家都说:“我们不能跟你比,你那么成功,那么能干,能给孩子们那么好的条件,二胎是奢侈品,我们生不起……”

其实,我的生活没有改变,我还是那个心焦莫乱的母亲,拖着两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每走三步都要停下来管教一下孩子,别闯祸,每走五步都要放声大喊:“我想把你们塞回肚子里面去。”

可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就是孩子,思迪已经快到140了,长腿翘屁股,亭亭玉立,子觅也长到110了,常常皱着脸装宝宝,就因为她知道她已经不再是一个宝宝了。

人到中年,诸多疲惫,甚少欢愉。对我来说,最膨胀的时刻,就是在沙发上左拥右抱,一边一个,一起脆生生地喊:“妈妈,妈妈,我爱你。”

哪怕下一句是:“我们能看IPAD吗?我们能吃巧克力吗?我们能穿新衣服吗?……”

也能让已经炸成甘蔗渣的老母亲,我,热泪盈眶的,满心欢喜。

曾经有个读者来问我:“为什么到处看到的文章,都是在讲二胎的困扰,二胎的艰难,二胎的压力?怎么没见着那些生了二胎的女人,现身说法,二胎到底是包袱还是甜蜜?”

我想了想说:“实事求是地说,生了二胎的女人,一生出来,基本都后悔了,比如说,我。边哭边拖着养,边后悔,边沉迷。”

“那为什么没有人,写生了二胎的感觉,给世人提个醒呢?”

“因为那些二胎妈妈们,根本都幸福到无暇顾及,这个世界的异议。”

自从生了二胎后,大宝从众星捧月变成形单影只,让人心疼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二胎话题已经成为热点,很多家庭都在为是否要生二胎而头疼,而已经有二胎的家庭,则在为大宝二宝的相处问题而头疼。

二宝的到来,对整个家庭来说,是喜悦的,但对大宝来说,他们被迫接受一个人来和他分享父母的爱。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很快就是接受和适应的事情。

大宝孤单待阳台,只因二宝的到来

下面要说的这个宝宝,原本是家里的小公主,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然而,二宝的出生,使这位小公主的在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不再是家里的重点围绕对象,变得形单影只。

只见,大宝一个人坐在阳台,穿着一身白衣,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在阳台上一坐就是一个早上,不吵不闹,就静静地坐着,看着窗外的风景与行人,享受着一个人的孤独与宁静。

那背影,让人看着不由觉得心酸。

走近一看,妈妈才发现,原来宝宝不只是单纯地坐着,还给自己拿了瓶早餐奶,边喝边四处看着,好不悠闲。

不过,看着那瓶奶,妈妈泪目了,自从有了二宝后,大宝的落差感太大了,还没有适应过来,每天都很乖,让妈妈看着很心疼。

这视频引起了很多二胎妈妈的共鸣,纷纷留言:

网友一:感觉看到了我家一样,好心疼,以后我要多关心我家老大了。

网友二:昨天我三岁的姑娘跟妈妈说,妈妈,你只会抱小弟,我委屈得很。听到这话,很难过,觉得自己很不称职。

网友三:刚生了老二,我还没缓过来就这么有老二了,老大虽然也很乖,但总觉得内心里对他有愧疚,不是不爱他,是本来该是他一个人的爱,得分给弟弟一半。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都选择生了二胎。这对于大宝来说,使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管他的年龄有多大,当二宝出生后,他都会经历一段心理落差,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父母要及时察觉,妥当处理,不然很容易给宝宝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二宝出生后,大宝的这些反常行为不可忽视

1、哭闹

有些年龄较小的宝宝,在二宝出生后,会变得更爱哭闹,更容易烦躁,他们通过哭闹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来表现自己的不安全感,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

2、对自己的东西变得很偏执

当有了二宝后,大宝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跟二宝共享,这时,大宝会变得很小气,对自己的所有东西都很偏执,不肯让二宝碰,一碰就发脾气。

3、乖得可怕

有些内向的大宝,会变得比之前还内向,变得更乖,不吵不闹,很听话。他们希望自己的乖巧,能得到大人的更多关注,赢得更多的表扬。

这看起来似乎很好,让父母很省心,但是孩子这样其实很累,是不正常的一种表现,孩子在父母面前应该无忧无虑,不需隐忍。

4、欺负二宝

大宝有可能会去欺负二宝,捏二宝的脸或者掐二宝的手臂,他们在嫉妒,排斥大宝,想通过肉体上的疼痛,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面对大宝的这些反常行为,父母要反思自己的态度,是否冷落了大宝,是否偏袒了二宝,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把一碗水端平,让大宝感受到父母的爱,产生安全感。

手心手背都是肉,大宝二宝都是宝。家长要准备两份爱,而不是把原本属于大宝的那份爱对半分。

父母要善于把爱表达出来,让大宝真正的知道,自己并没有失去父母的爱,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