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李光地结局为什么那么惨(李光地为什么被满门抄斩了)

时间:2024-01-27 18:27:13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康熙王朝》中此人结局凄凉,但历史上康熙视他为知己,如同朋友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康熙近臣中的一个核心人物,他夹杂于明珠与索额图的党争之间不能自拔,最终获罪,在康熙帝亲政噶尔丹的过程中,李光地被开释官复原职,但终因扳倒明珠和索额图两党,以及祸及皇室亲情而被康熙贬为台澎知县。

历史上的李光地和电视剧中的反差很大,李光地其人在康熙一朝尤为获宠,他不仅获得了“三赐御匾”的殊荣,还被康熙帝视为“朋友”,引为“知己”,成为最受信任的汉臣。

李光地是康熙九年(1670年)二甲第二名进士,随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三年后,李光地省亲回到故里福建安溪,适逢三藩之乱爆发,靖南王耿精忠闻听李光地素有才能,便想将其招纳,但是李光地以父亲病重为由,拒绝了耿精忠后藏匿了起来。

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李光地身在福建很快掌握了前线的军情,他与好友陈梦蕾一起上书康熙帝,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并建议朝廷主力进入福建。此举深受康熙赞赏,并下令参照李光地的提议部署破敌方略。李光地也因此被破格提拔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在后来的收复台湾的大业中,李光地再次立功,得到康熙帝的认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李光地以母亲生病为由乞归,次年回京,授翰林院掌院学士,三十三年(1694年)任顺天学政,时母亲病逝,李光地奏请回乡奔丧,康熙帝却以“学政关系紧要”为由不准,后来李光地几次乞假为母守孝,康熙都舍不得放行。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李光地被任命为直隶巡抚,在任上,李光地专注于治河,仅用了十个月就完成了子牙河工程。一定后,李光地又接手永定河治理工程,他日夜操劳,每天亲自巡察工地,敦促工匠们赶工,原本预计一年的工期,李光地用了40天就完成了,康熙得知后,特赐李光地一块匾额“夙志澄清”。

在直隶巡抚任上,李光地的确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曾上奏朝廷赦免百姓“偷垦之罪”,从一定程度上革除了清初圈地的弊端,保证了百姓耕种田地的权利。同时他还设立了常平仓,在灾荒之年赈济百姓,上书减免赋税,废除了“十家连坐法”、“凌迟”、“灭族”等酷刑峻法。

由于李光地治理地方政绩卓著,后累迁至吏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赐御匾,上书“夹辅高风”,两年后,康熙帝第三次赐李光地“谟明弼谐”的御匾。

康熙帝与李光地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可谓“情虽君臣,义同朋友”。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康熙帝都习惯征求李光地的意见,而且多采纳之。甚至在废立太子这样敏感的大事上,康熙帝也参考了李光地的意见,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复立废太子胤礽。

尽管李光地深受信任,为官为学都有突出的成绩,但是他身上同样也有污点,在他为官的大半生中,参奏弹劾之声不断于耳。早在三藩之乱时,他出卖挚友陈梦蕾,将两人共谋的平定大计据为己有;后来母亲去世时,李光地不回籍奔丧,违背孝道,贪念官职等等。

可是,这些非议并没有动摇康熙帝对他的信任,而且康熙帝还时常为李光地澄清,向群臣解释说:“光地并非不孝或贪念官职,他曾多次请辞官,只是朕不允罢了。”

李光地晚年多病,曾患有恶疮、疥毒,几乎不能行动,他多次乞归故里都被康熙帝拒绝,康熙帝对李光地关怀备至,时常赐药,甚至还亲自指导治疗方法。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病逝,康熙帝闻讯深为悲痛地说:“朕知之(李光地)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亦无有过于光地者”,意思就是说最了解他的人就是李光地。李光地的一生有功也有骂名,但客观地讲,他的功大于过,其正面影响更大。

重温康熙王朝:才懂李光地得罪了所有人却为何能够善终?

李光地跪伏在地,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接续滚下,整个人都在颤抖不已,听着索尔图在皇帝面前说出自己在康熙三十一年的时候寻花问柳的丑事,抖得像个筛子。

康熙一听,康熙三十一年,这不正是李光地和自己最爱的蓝齐儿格格私通情书的时候吗?顿时火冒三丈,你这个渣男,居然渣到我家来了,立即就下旨把李光地给打下大牢了,

跪在地上的李光地顿时被吓破了胆,便当场晕厥了。

而在这之前,李光地刚因为督抚道台举荐人选的事情得罪了朝中除了皇帝权利最大的四个人:太子、大阿哥、明珠、索额图。

被迫为官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本来是福建乡下的一个普通读书人,在当地小有名气。

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容妃带着女儿蓝齐儿格格回福建探亲时,恰巧遇见了手捧万名书身后跟着一群孤儿的李光地。

李光地想上奏朝廷,朝廷下拨福建迁界禁海用于安抚民众的银两被各级官员中饱私囊,导致民不聊生,大批孤儿被饿死。

容妃心善,答应了将万名书和奏请带回京城,清秀可爱的蓝齐儿更是将自己和母妃的吃食都拿了出来给一众孤儿们分了,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却始终落在那书生李光地身上,挪不开眼,嘴角的笑意怎么都掩饰不住。

康熙看了李光地的奏请之后十分欣赏李光地,想让他入朝为官,可偏偏这李光地又是个痛恨做官和害怕做官的人。

哪怕是被绑着到了京城,太子亲自前来游说他依然执意不做官,只想着回福建老家那一亩三分地待着。

在回乡的路上,被蓝齐儿格格带着一众小姐妹拦在了半道。

蓝齐儿骂道:李光地,那天你领着孤儿们上万言书,原来是欺世盗名啊。

这李光地一听就不乐意了,这读书人最看重的就是名誉,眉一挑,眼一横

回复道:在下绝不是欺世盗名,而是救民于水火!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言辞。

蓝齐儿答:你如果真想救民于水火就应该去皇上讨份差事,去福建造福于民。

而这李光地也是个榆木脑袋,梗着脖子答道:要是在下不肯呢?

这蓝齐儿格格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岂能被你这一个小小书生给难住了。

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这格格便开骂了

说李光地就是一个伪君子、假圣人、大骗子、臭奴才。

自己骂完还不过瘾,还得领着一众小姐妹开骂

把李光地用歌谣编排了一顿,对着边上的歪脖子树就开始数落:

歪脖子树,厚脸皮,装模作样,酸又臭啊,满身的狗屎,一肚子鸟粪,只楞个脖子,歪着个腿,不长心肝,只长个臭嘴。

这李光地哪见过这阵仗啊,想想这格格应该一个个都是金枝玉叶、大家闺秀的,哪曾想这一个个骂起人来厉害得很,这要是一路被骂过去,他李光地可就成了这北京城最大的笑话了。

被骂醒的李光地这才“被迫”走上了仕途之路。

宦海沉浮

考虑到李光地是福建人,对迁界禁海的政策还有台湾本就十分熟悉,于是康熙给李光地的第一份官职就是辅佐姚启圣和施琅收复台湾,李光地负责粮草工务等事。

李光地在姚启圣和施琅师徒之间得当,不偏不倚。康熙特意给了李光地密奏权,监督姚启圣和施琅。李光地本来只是一个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这纸上得来终觉浅,做事的话还是得躬行。

而这姚启圣和施琅两师徒呢,一个圣贤读书人,一心为国。一个简单武夫,整日研究水兵之道,在他们之间,李光地的正直和读书之道不仅未让自己受害,反而获得了姚启圣与施琅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和信任。

三人齐心收复台澎之后,李光地的官也由福建升到了京城。

初上任第一天,康熙就告诉他,这官场不比战场,天子脚下,非一般人能呆得久啊。但是对他依旧是委以重任,重要的事都来问询他的意见,更是给了他权利让他能在上书房自由出入。

李光地深知这个中深浅不是以往自己的天地,但因做官尝到了甜头,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欲罢不能了。

而朝中的权势最大的分别是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一个是国舅,一个是国丈,又是辅前大臣,朝中多年,各成一派,而且其背后一个是大阿哥、一个是太子,明争暗斗之势已经延续多年,而且愈演愈烈。

作为皇帝的康熙既要倚仗他们,又得提防他们,还一时间找不到处置的理由。

入朝为官的李光地夹在二人中间,自然腹背受气,虽然为官多年早已不是当年福建乡下的穷小子,但是论手段他远非二人的对手。

终于在督抚道台的推荐人选名单问题上,李光地承受不住了,这李光地左思右想实在找不到破解之法。

而在这中间还不断被纳兰明珠和索额图威逼利诱,更是早年间寻花问柳的那点丑事都被索额图抛了出来当做把柄捏在了手上。

走投无路的李光地这时候想到了苏麻喇姑,他的师父是伍次友,两人原来有过一份情缘。

他跪求苏麻拉姑为他递话,告诉皇上他左右为难,生不如死,夜夜惶恐,难以度日。

苏麻在宫中多年,能深得孝庄和康熙信赖,全凭她从不多言,从不失言,从不多事,从不管事,保守安份,岂能替李光地递话。

但李光地说出他的旧师伍次友的时候,苏麻还是给了李光地一个忠告,让他全盘向康熙托出,虽危险,但也是唯一生路,毕竟这天下还是皇帝说了算。

可是这办法虽好,李光地却并不会挑时候,正当康熙与太子、大阿哥、纳兰明珠、索尔图商议督抚道台事情的时候,这李光地递折子请罪,要求辞官返回乡下。

这不正撞枪口上了吗,你说这打小报告哪有当着别人的面打的。

康熙见李光地请辞,便来质问李光地

“李光地,听说你要辞官离京是吧”

李光地跪在地上,腰杆笔挺,义正言辞地说道“臣害怕在京城死无葬身之地”

康熙一听,这是有事啊,好端端的突然辞官不做要死要活的。

于是便要李光地说说看什么事,这李光地一时间倒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康熙给他指了条明路,就从这督抚道台的名录说起吧。

既然你都命题了,李光地就只管答题了

“既然皇上严询,臣只好斗胆直言了,那份名单有索相门生四人,明相门生3人还有....”

李光地话说了一半,看着门外的索额图、纳兰明珠等人,到嘴的话硬是给憋了回去。

康熙一看不乐意了,这话怎么说了一半不说了,既然你看有人看戏不说,那我就干脆把人都叫进来看着你说

于是大手一挥把索额图、纳兰明珠、大阿哥、太子一行四人都给叫了进来

转身冲着李光地大喝了一声“说!”

李光地明白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于是接着说道“还有太子殿下安排的三人,大阿哥安排的两人,总共是十二人,督抚之缺总共有七席,根本就无法妥处”

这李光地一顿输出完之后那叫一个义愤填膺,神清气爽,大有一个破釜沉舟之势。

好家伙,李光地这一下算是捅了马蜂窝了,把当朝权势最大的两派人得罪了个遍,顺便还一点面子都没给康熙留。

而站成一排的四人则灰溜溜地低下了头,纳兰明珠反应最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开始反击说李光地血口喷人,那名单上的候选人都是忠于大清的臣子,想要为国效力,说着还顺便拉上了索额图一起说。

索额图何等精明,顿时跟着跪下附和道“皇上,明相所言极是啊,太子与大阿哥从没有安排过任何人”

好家伙这顺便把另外两人也给摘干净了,太子与大阿哥心里乐开花的同时赶紧跟着跪下一起否认。

这一下四比一,李光地急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顺流而下,你们这几个人怎么就这么不要脸呢?敢做不敢当!

结结巴巴地大喊“皇上,明相、索相他们串通一气啊”

此时在一旁的康熙是看明白了,淡然说道“你的意思是朕的亲骨肉和朕的爱卿们合谋陷害你一个人李光地对吧”

这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光地总算明白了自己现在的处境,这完全没有胜算啊,皇帝绝不可能为了他一个外人去惩处自己两个亲骨肉还有两个辅助大臣啊。

顿时便觉得自己完了,笔直的腰杆瞬间匍匐在地,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功成身退

康熙贵为千古一帝,这件事的弯弯绕绕李光地一说完他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打入大牢的李光地不久便坐上了囚车跟随他一起御驾亲征葛尔丹了

毕竟如果他出去了,这李光地可能很快就暴病身亡在大牢里了。

这风水轮流转,只要不死就有出头之日,更何况还是在皇帝身边跟着,被皇帝惦记着的人。

不久之后的李光地便官复原职了,更是成为了康熙眼前的红人。

这李光地出来之后,那可是夹着尾巴做人了,面对索额图、纳兰明珠那都是谦虚得很,大有拜其为师的意思。

可是这在暗地里可不这么想,毕竟这一个地方不能摔两次跟头,这结下的梁子也是得还回去的。

经历过这么多的李光地也明白,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扳倒这两棵大树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得是康熙。

于是他便建议康熙重启风闻言事,这风闻言事说白了就是大家可以根据传闻甚至是道听途说的东西来弹劾别人,你看谁不爽你就参谁。康熙心想这太平盛世应该多听意见,没多想也就同意了。

这一下可不得了,奏折纷至沓来,并且绝大多数都是针对明珠、索额图、大阿哥还有太子的。

康熙一看怒了,把这四位叫过来就是一顿痛骂,心里对四人的忌惮又是多了几分,再加上四人之前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人心寒不已,不由得康熙想要动手了。

而在纳兰明珠的六十大寿的寿宴上,李光地狠狠地报复了一把。康熙派李光地前去祝寿,这老哥倒好,完成任务之后,自己开始加戏了,把康熙的一通表扬带到后,转背就在众人面前开始数落起了纳兰明珠的十大罪状,什么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等等,一通操作下来,把纳兰明珠逼得在生日的晚上跪在宫门前请罪。

最后这位风光一时的国舅爷就被抄家送进了大牢,重复了李光地阶下囚的情形。

至于索额图则是在康熙御驾亲征期间,密谋太子篡位,这事被李光地知道,自然是得煽风点火地上奏一番,康熙这人本就多疑,听到自己没死,儿子就想争位置,那还了得。

李光地在剧中向康熙禀报过这样一段话

“皇上西征期间,索相府终日人来人往,上书房形同虚设,各项政令俱决于索府,连各地的督抚进京都是先拜索府再拜朝廷”

而康熙的答复是“这都是表面上的事,朕要的是事实”

而李光地接着讲道“皇上病重期间,索相曾密调直隶三营铁骑进京,太子监国索相辅政期间,他们擅行政令,先后裁撤六人,提拔五人,裁撤的都是明相的人,奖拔的都是索相和太子的门人,众人都畏不敢言,反而纷纷献媚,甚至称呼太子为圣君”

而康熙面色沉重的道:裁撤与奖拔都没有向朕禀报

李光地继续说“臣担心的不是这些琐事,而是暗藏的危机,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君与储君之间一旦含糊不清就是日月不明,这比明相索相之间的党争更为可怕”’

康熙听了这一段话的评价“你说的话就像是扔刀子,扎得朕心痛”

康熙可以容忍大臣们党争,也可以容忍儿子们争夺太子之位,但是对于自己的权利被侵犯那就分毫不能容忍了。

可能也是从这件事之后,康熙彻底下定决心要对这些臣子和儿子们动手了,最后的结果就是索额图和明珠都被下狱,太子被废,大阿哥被幽禁。

李光地自己呢,倒是也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拔重用,反而是被贬谪到了台湾任知县,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结语

精心谋划,复仇成功,还能全身而退,李光地的官场功夫也可见一般。这份忍耐与坚韧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之所以能够善终,在于他明白自己是为康熙做事,这一切即是帮自己报仇也是帮助皇帝在铲除异己。当然,更重要的是康熙对于人才的爱惜,或者说他是遇见了晚年的康熙,帝王之术已经大成的康熙,对于这种大臣之间的斗争他都处于上帝视角看得明明白白,所以最后即使李光地立了大功,却依然被贬了,一方面李光地的心思并不单纯,另一方面他辜负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蓝齐儿,还有一个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康熙是被李光地利用了。康熙这么心高气傲的人怎么能容忍自己被别人利用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不易,禁止搬运,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吧!

我是岑青,关注我,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康熙王朝》李光地为何要在明珠的寿宴上弹劾他,有特殊目的吗?

文/炒米视角

《康熙王朝》里李光地选择在明珠的寿宴上弹劾明珠,把李光地此人的刁毒刻画得淋漓尽致。

李光地进入康熙视线的时候,就是因为他”刁毒”。

但那一刻的李光地还只是一个为涉足过官场的普通仕子。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在”迁界禁海”对百姓造成伤害的时候,他用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引起了康熙的重视。那就是集合了一堆孤儿给康熙上”万言书”,康熙知道朝廷准备不足,必然对百姓造成伤害,康熙好面子,其他真实情况通向康熙的渠道实际上是堵死的。但是面对这种软刀子,康熙不得不接招,所以康熙让李光地协助姚启圣去办理台务,负责赈济灾民。

一来康熙的确缺人;

二来实际上把球踢给了李光地。

李光地因”才能”受康熙重视,奉命进京。

结果李光地在福建做得很好,台湾收复后。康熙觉得李光地人才难得,就默许了他和蓝齐儿之间的关系。 并把他调入京城,放在身边使用。

一来继续磨练李光地;

二来有意识培养他成为第3个能够维持局面平衡的人。

因为索额图的赫舍里家族世代功勋,从扶持顺治继位开始,就可谓功不可没,更别提扶持康熙亲政,擒鳌拜,平三藩这些功劳了。索额图逐渐由一个功臣变成一个权臣。而明珠恰恰就是用来制衡索额图的。康熙忍受了明珠与索额图20多年来的缠斗,但是由于皇长子胤禔和太子胤礽同样被纠缠其中,当原有的平衡逐步被打破的时候,康熙意识到有些问题不得不解决了。

到了京城的李光地坠入酱缸,处处碰壁,痛不欲生。

但是结果很糟糕,李光地夹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左右为难,痛不欲生,连丁忧时眠宿青楼的事情也被索额图抓成把柄要挟自己。所以在吏部推选督抚人选的时候,李光地无法平衡各方面关系,最终崩溃了,在康熙面前公开了明索之间的矛盾,甚至牵连进了胤禔和胤礽。

李光地此举深深触怒了康熙,结果被打入死牢。因为李光地犯了一个大忌,解决不了的问题,谁捅破谁倒霉。此前康熙与明索之间保持了心里明白,但是谁都不捅破的默契,此刻这个矛盾被捅破了,明索之间必然紧张起来,弄不好就会狗急跳墙。后来索额图就是看到了密折,知道康熙知道自己在联合朱三太子的阴谋,才决定先下手为强的。

但是康熙没有杀李光地,甚至连出征的时候都带着李光地,就是怕自己不在,索额图杀李光地灭口。这就说明康熙已经下定决心铲除明索二党了。当然担起重任的人必须还是李光地。

”受压蜕变”后的李光地心思更为”刁毒”,几乎成为明珠与索额图的加强版。

因为李光地对明索二人心中有恨。但是要问铲除明珠还是要铲除索额图,康熙更倾向于先铲除索额图,毕竟明珠是自己扶植起来制衡索额图的,算是有功之人。

然而事情发展的结果却是李光地为了谋求索额图放松对他的警惕,决定先让明珠倒台。明珠快要过60大寿了。战战兢兢地试探康熙,自己还能不能过这60大寿了。康熙念及明珠这么多年来的功劳和苦劳,让明珠安心回家过寿。

但是明珠过寿的那天,康熙派人送来寿礼,以彰明珠多年来的功德。这本是件盖棺定论的好事。那是康熙派来送寿礼的人正是李光地,让李光地来,用的就是他的刁毒。

所谓大喜大悲,李光地刁毒的地方就在于,当明珠看到康熙送来的“亮辅良弼”四个大字的时候,应该是大喜的时候。然而恰恰在此刻,李光地要明言弹劾明珠,列数罪状,这是大悲。人经历极喜极悲容易崩溃。明珠顿时堕地,面如死灰。

这种报复人的方式,非刁毒之人不可为也。时候,康熙再次暴怒,大骂李光地丧心病狂,为人歹毒。然而康熙忘记了,李光地为了斗倒明珠和索额图,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明珠和索额图的加强版,正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