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疫情过后爆发的20个行业(疫情过后爆发的20个行业有哪些)

时间:2024-01-18 23:35:58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疫情后这些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机会在哪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其对经济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各行各业都面临着forms的情况下,也必然会有一些行业迎来增长和新机遇。

行业1:在线教育。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有望成为教育行业新的增长点。家长和学生都更加适应和接受了在线学习的模式,这将有助于在线教育行业的长期发展。机会在哪里?投资在线教育平台、产业链相关企业都将有利可图。

行业2:医疗健康。这次疫情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医疗器械、药品研发、健康管理等相关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机会在哪里?投资医疗AI、远程医疗、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等创业企业将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行业3:居家消费。疫情期间居家消费习惯养成,推动了线上购物、餐饮外送、视频社交等居家生活方式的普及。这些消费习惯的形成将持续驱动更多居家消费场景的出现。机会在哪里?和居家生活场景相关的消费品以及服务企业都将迎来新机会。

......

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危机也产生了机遇。上述几个行业仅是众多行业中增长潜力较大的代表,更多行业和领域也都蕴藏着各自的机遇与希望。相信只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中国经济一定能在危机中化作转机。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和创业者在这些领域里涌现,打开新天地!

重磅利好!\"国家队\"出手了;这7个行业迎来景气周期!

本文选自和讯财经「Plus会员」内容,免费看更多脱水内容欢迎点击链接→和讯财经或打开和讯财经APP进行查看

行情回顾:

周三,上证指数报3078.96点,上涨0.12%,成交额3265.62亿。深证成指报10084.89点,上涨0.35%,成交额5121.73亿。创业板指报2003.90点,上涨0.80%,成交额2470.78亿。总体上个股上涨和下跌家数基本相当。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8388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41亿。板块方面,CRO、光刻机、减肥药、教育等板块涨幅居前,油气、煤炭、汽车整车、新疆振兴等板块跌幅居前。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3.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7.28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1.18亿元。

整体来看,医药生物板块全天表现强势,其中减肥药、CRO两大分支领涨,减肥药概念科源制药、百花医药、华森制药(002907)涨停,CRO板块中昭衍新药(603127)涨停。教育为首的AI应用端同样迎来全面爆发,盛通股份(002599)6天3板。无论是CXO还是半导体赛道以及AI应用端的积极修复上涨,均可以视作减肥药和华为产业链两大市场人气主线板块行情的进一步延续。尽管如此,但也可以说明市场的炒作开始从聚焦题材开始转向于业绩和基本面上,参与的主体也开始从游资和量化资金为主开始趋向于机构资金开始底部逐步进场。

本文选自和讯财经「Plus会员」内容,免费看更多脱水内容欢迎点击链接→和讯财经或打开和讯财经APP进行查看

主题投资机会:

1、银行股丨时隔8年,汇金公司再度对四大行集体增持,并拟在未来6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四大行股份。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当前银行股估值普遍偏低,中央汇金公司“真金白银”的投入,有助于银行股估值修复。从今年上半年银行股的表现来看,银行业绩普遍表现稳定,但A股上市银行的破净率仍然较高。增持四大行或许只是个开始,此举向市场传递了“持续投入”、呵护市场的强烈信号,将对稳定和提振投资者信心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关概念股:民生银行(600016)、建设银行。

2、存储丨三星电子副总裁兼内存业务部DRAM开发主管Sangjun Hwang日前表示,计划开始提供 HBM3E样品,且正在开发HBM4,目标2025年供货。此外,三星还计划提供尖端的定制交钥匙封装服务,公司今年年初为此成立了P(高级封装)业务团队,以加强尖端封装技术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

民生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近期高频价格显示存储价格已拐点向上,存储周期上行趋势明朗。当下手机、PC渐进复苏,需求扩容,且AI驱动存储技术升级、容量提升,看好存储行业投资机会。

相关概念股:德明利、华海诚科。

3、抑郁症丨据证券时报报道,昨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抑郁症患者中18岁以下占30%。相关调查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

ResearchandMarkets报告分析,2022年全球抗抑郁药市场估计145亿美元,2030年将达176亿美元。2022中国抗抑郁药物市场规模约172亿元,而随着我国新冠疫情后焦虑/抑郁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以及治疗率进一步提升,我国抑郁药市场存在巨大增长空间,预计到2030年将达238亿元。

相关概念股:佐力药业(300181)、仟源医药(300254)。

4、5.5G技术丨10月11日,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召开,包括华为、ZTE中兴、高通、紫光展锐在内的多家产业链企业均展出了和5G新通话以及5G-A(即5G Advance,也被称作5.5G技术)相关的技术和应用。就在一天前,刚刚就任的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第十四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点名5.5G技术,胡厚崑表示,华为和业界正努力将5.5G带进现实。

民生证券指出,5.5G需要10倍于5G的传输速率,对基站射频性能、数量提出更高要求,超大带宽频谱和多天线技术带来产业增量空间,从产业链环节来看,天线、射频、滤波器、通信连接器、通信热管理等环节有望受益。此外,5.5G相比目前的5G能力,带来10倍的网络性能提升,有望提振并稳定运营商对5G网络建设的投入。

相关概念股:世嘉科技(002796)、灿勤科技。

5、车灯行业

6、制冷剂

7、超级计算机

免费看相关标的,欢迎点击链接→和讯财经或打开和讯财经APP进行查看

大势观察:

对于当前市场走势,东方证券(600958)表示,市场仍处于回档整理过程中,股指通过低位震荡来消化潜在的不利因素,为日后走高积累动能;短线市场焦点仍聚焦华为产业链,华为依托“鸿蒙+MDC+麒麟+盘古”(对应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算力平台、车载芯片、自动驾驶大模型),实现了从核心芯片、自动驾驶平台到终端车辆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相关上市公司具备确定性和稀缺性,值得投资者继续关注。

华金证券指出,10月A股可能开启震荡反弹,在市场风险偏好上行、整体市场走强时,成长风格可能占优。一是根据历史复盘,历年10月高景气和产业趋势上行、政策导向、日历效应(主要是银行和消费)的行业占优;二是比照复盘,当前来看,高景气和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指向TMT、新能源、医药等成长性行业,政策支持的行业指向TMT、顺周期行业,日历效应下行业指向消费。

光大证券(601788)指出,短期来看,在局势明朗之前,A股投资者预计仍将以防御为主。中期而言,A股走势更多由国内因素决定。目前国内宏观经济持续改善,海外投行也纷纷看多中资股,因此中期趋势不必悲观。配置上,华为领衔的科技赛道是当下最确定的趋势主线,不过存量格局下,要注意轮动节奏和阶段兑现风险;另外,继续挖掘三季报的防御机会。

本文选自和讯财经「Plus会员」内容,免费看相关标的,欢迎点击链接→和讯财经或打开和讯财经APP进行查看

疫情后这些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机会在哪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其对经济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各行各业都面临着forms的情况下,也必然会有一些行业迎来增长和新机遇。

行业1:在线教育。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有望成为教育行业新的增长点。家长和学生都更加适应和接受了在线学习的模式,这将有助于在线教育行业的长期发展。机会在哪里?投资在线教育平台、产业链相关企业都将有利可图。

行业2:医疗健康。这次疫情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医疗器械、药品研发、健康管理等相关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机会在哪里?投资医疗AI、远程医疗、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等创业企业将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行业3:居家消费。疫情期间居家消费习惯养成,推动了线上购物、餐饮外送、视频社交等居家生活方式的普及。这些消费习惯的形成将持续驱动更多居家消费场景的出现。机会在哪里?和居家生活场景相关的消费品以及服务企业都将迎来新机会。

......

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危机也产生了机遇。上述几个行业仅是众多行业中增长潜力较大的代表,更多行业和领域也都蕴藏着各自的机遇与希望。相信只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中国经济一定能在危机中化作转机。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和创业者在这些领域里涌现,打开新天地!

为什么疫情放开后,生意反倒更难做了?原因终于找到了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封锁和限制之后,我们期待着疫情控制的好转,生意将会恢复正常,经济将得到复苏。然而,疫情放开后,却发现生意反而更加困难。经过深入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

需求不稳定性。虽然疫情放开后,人们开始逐渐返回正常生活,消费需求也有所增长,但由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仍在持续,许多人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受到了影响。此外,人们对未来的经济情况仍持谨慎态度,他们更加谨慎地进行消费,选择性更高,尤其是对于非必需品的消费。因此,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不稳定,导致生意不容易做起来。供应链紊乱。由于封锁和限制导致许多企业生产活动的停摆或减少,供应链受到了严重干扰。虽然疫情放开后供应链开始逐渐恢复,但由于一些企业在封锁期间关闭或破产,供应链中的环节断裂或流程不畅。原材料的供应不及时,导致生产延迟,产品无法按时送达客户手中。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也使得客户无法稳定地购买产品,进一步影响了生意的开展。

消费心理的变化。疫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人变得更加关注健康和安全,对于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产品,如旅游、酒店、娱乐等,他们的需求大幅下降。相反,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保健品、在线健身等,则受到更多关注。因此,企业需要根据消费心理的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否则生意将更加难以开展。标题:探究疫情放开后为何生意反倒更难做?答案终于揭晓!去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商业。随着疫苗的研发成功和社会的逐步解封,人们开始期待着疫情的缓解。然而,许多商家却发现,疫情放开后生意并没有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回暖,反倒更加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终于,我们找到了答案。

长时间的封锁和限制措施导致了消费者的习惯改变。在封锁期间,许多人被迫居家办公、学习,购物行为也转向了线上。这种趋势的确在疫情期间为电商带来了巨大的增长,但也同时削弱了线下实体店铺的生意。当解封后,虽然人们可以恢复到更正常的生活方式,但他们已经习惯了远程购物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对线下购物的需求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强烈。这导致了线下店铺的生意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其次,疫情的经济影响使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明显压缩。大规模的失业、企业倒闭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中断,都导致了整体经济的下滑。因此,许多消费者面临经济困境,购买力减弱,纷纷选择节约开支。即使他们前往商场,也更倾向于购买实用品和必需品,而非奢侈品或娱乐性商品,这对一些高端品牌和服务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于疫情期间各行各业的停摆和供应链的中断,许多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和供应。即使疫情解封,企业仍然面临着原材料短缺、运输问题以及人员重新配置等一系列困难。这使得商家难以保持稳定的生产和服务能力,进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服务也成为了一项挑战,因为员工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工作规则和卫生措施,这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另外一个原因是,疫情造成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仍然存在。尽管疫苗的普及和解封的进行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安心,但对病毒的担忧依然存在。许多人仍然担心感染风险,对于前往人流密集的商场或餐厅等场所持谨慎态度。这使得部分消费者选择继续在家工作、学习,或者减少外出的频率,从而对实体店的生意产生了负面影响。

疫情放开后生意更难做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原因。消费习惯的转变、购买力的下降、供应链中断以及人们对疫情仍然存在的担忧等因素都对商家的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商家需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与时俱进,才能够在这个新常态下生存和发展。疫情放开后,许多人对于经济的恢复抱有乐观的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却发现生意竟然反倒更难做了。这引发了人们的疑惑与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疫情放开后,人们担心的是人员流动引起的疫情传播,因此,政府在恢复正常生活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人员流动的限制和监管措施。

这使得过去依靠口碑传播和人们面对面沟通的营销方式变得困难起来。相对于线下传统渠道,线上渠道显得更加重要。然而,对于许多小型企业和传统行业来说,他们缺乏线上营销的经验和相关技术,这导致了他们在推广和销售方面的困难。疫情放开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疫情期间,许多人被迫居家办公和居家生活,因此,他们对于线上购物和居家消费产生了更大的需求。相反,对于线下渠道的消费,尤其是一些需要面对面交流和亲身体验的行业,如餐饮、旅游等,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即使疫情放开后,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是难以改变,更多的人倾向于线上购物和居家消费,这使得一些传统实体店面举步维艰。

疫情放开后,供应链的中断和应对不力也是导致生意更难做的一个原因。疫情期间,多数企业的生产和运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供应链中断导致了原材料和货物的不稳定供应。即使疫情放开后,供应链的修复和恢复也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很难保持稳定的生产和销售。疫情放开后,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面对疫情的反复和变异,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和生活都感到不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更加谨慎地进行消费和投资,对新项目和新产品的接受度也下降了。这使得企业和创业者面临更大的挑战,很难找到新的机会和市场。

疫情放开后生意更难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限制和监管措施导致的营销困难,到消费观念和供应链的变化,再到人们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这些问题都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我们相信,只要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就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商机和发展路径。疫情放开后,生意反而更难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求的不稳定性、供应链的紊乱以及消费心理的变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找到突破口,实现生意的复苏与发展。

2022年生鲜零售十大事件

得生鲜者得零售,从经营品类到经营业态,从经营业态到经营品牌,近年来,生鲜零售正在蓬勃发展,特别在2022年的疫情结束之年,众多生鲜零售企业经历了很多困难,当然也出现了很多好的案例。《零售圈》试图从不同角度,不同业态,不同品牌的案例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01

仓储会员店出现生鲜加强型模式

fudi是否会引领本土生鲜零售新风潮

2022年10月1日,fudi仓储会员店第三家门店在北京市星悦广场2层正式开业。门店面积约10000平方米,日常在售的商品将有5000余款,时令蔬果超两百种。值得注意的是,这家门店的配送范围扩增至原来的1.5倍左右。

《零售圈》曾多次报道fudi仓储会员店,并用“生鲜型仓储会员店”来定位fudi,这是其给《零售圈》最深刻的印象。在2021年5月18日第一家门店于北京窑洼湖店开业后,时隔半年,2022年1月18日fudi顺义祥云小镇店开业,加上去年年底10月1日开出的朝北店,fudi在短短2年时间,就开出了3家门店。

“fudi”的仓储式会员店由北京本土企业北京尧地农业开设,该公司旗下还经营着十余家“菜鲜果美”精品社区超市。该店的联合创始人王兴海在考察借鉴国外仓储式会员店运营模式后,利用多年来深耕生鲜行业的优势,将商品毛利率控制在10%以内,生鲜产品比市面其他超市便宜20%。独自占有“生鲜”和“仓储会员店”两大风口的fudi,是生鲜零售的一匹黑马。

02

谊品生鲜第四代店铺开业

“活着的菜”会不会成为新潮流

2022年4月29日,谊品生鲜四代店在合肥/重庆开业,以年轻化、场景化、消费升级为指导方向,这也是全国首批门店。该店定位为社区生鲜,经营面积300多平米,SKU3000多支,其中包含干货在内的生鲜品项1000多支。

该店一改传统社区生鲜的设计风格,陈列方式,商品品类,主打“活着的菜”,也就是你买的菜就是在店里栽培生长好的,确实很有吸引力,“生鲜”变“鲜活”,这个转变确实创行业之先。从场景来看,整个设计元素和软装更加的年轻化。

但此类店铺仍然存在固定成本投入大,“活着的菜”损耗控制难度大,这些或将考验谊品生鲜团队的运营能力。

03

生鲜奥莱成盒马最具增长力业态

从“协同作战”到“独当一面”

10月31日,盒马在上海召开的供应商大会上,盒马首席商品官赵家钰在会上透露,盒马奥莱目前已经与盒马鲜生店、盒马X会员店,一起列入盒马“三架马车”之列,三者分别在今年实现了555%、25%和247%的同比增长。其中盒马生鲜奥莱以5倍的增长傲视盒马的三大业态增长率。

2021年10月,盒马在上海开出首家“盒马生鲜奥莱”时,它主要销售盒马鲜生的临期商品、当日没有售罄的日日鲜商品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轻微损耗的商品。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盒马生鲜奥莱已经不再仅仅是“处理临期”的业态,而是一个“自有品牌加强,商品品类繁多,下沉社区市场”的生鲜社区店。

据盒马总裁侯毅透露,目前在全国已经开出50+门店,在上海有10多家,其中在上海最早的一家门店开业已经有半年以上,面积500平方米左右,日均15万的销售,毛利率达到了15%。15%的毛利率在行业不是很高,可能显得很低,但这就是盒马生鲜奥莱的打法,盒马希望放低毛利率水平,赢得消费者。按照15万15%的毛利率,盒马生鲜奥莱的坪效大概10万元的销售,这个基本上是大卖场的7到8倍。

随着盒马鲜生业态的盈利,盒马奥莱不仅仅在业态中扮演协同作用,下来更多的可能会成为一种领先的业态在生鲜零售领域快速崛起。

04

京东七鲜全国首家3.0版门店开业

一站式概念生活场成新定位

2022年年底,12月24日,京东七鲜超市在华南地区,深圳天河城开出了首家3.0模式的新门店,此前全国首家3.0模式新店在北京亦庄开业。

从提供高品质生鲜的1.0时代,到打造专业美食解决方案的2.0时代,再进入到“一站式概念生活场”的3.0时代,七鲜在新零售的探索之路上也走了很多弯路,包括三次换帅。

新年伊始,天津首家七鲜超市3.0版本新店也正是开业,可以看出,七鲜开店速度明显提升,也可能沿着3.0版本进行快速扩张。

05

洪九果品上市,更多B端

2022年9月5日,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洪九果品”)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洪九果品以40港元平开,盘中涨幅一度高达3%。截至今天(2023年1月18日)发稿前,股价略有下跌,整体市值接近480亿港元。相比近日上市的百果园,其市值是百果园的4倍之多。

洪九果品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邓洪九最早在重庆开办了一家公司,专门用来销售新鲜的水果。2011年,邓洪九开始摸索泰国的进口水果。以龙眼作为突破点,经过长期采购,邓洪九建立起了双边市场。在泰国原产地,邓洪九成立工厂,取得当地果农信任,并从果农中收购大量龙眼;在销售端,邓洪九与十几个省批发市场合作,将收购来的上万吨进口水果消化出去。

按2021年的销售收入,洪九果品是中国最大的自有品牌鲜果分销商,也是中国第二大鲜果分销商,占有1.0%的市场份额。按2021年的销售收入计,洪九果品是中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以及火龙果、山竹及龙眼的前五大分销商。

相比百果园,洪九果品更注重“生产种植和分销端”,更多的是TOB业务,而百果园则更注重的是“门店和加盟业务”,更多的是TOC业务。

06

中百罗森开设首家生鲜便利店

便利店要鲜食还是要生鲜?

据中百罗森官网公众号消息,近日,中百罗森开设了首家生鲜社区便利店,门店位于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店铺面积近150平,辐射多个社区小区。

和其他便利店尝试生鲜品类大同小异,该店在中百罗森便利店原有商品的基础上,引入了水果、鸡蛋、粮油等生鲜类商品。整体来看,门店内的生鲜产品体量并不大,生鲜类产品集中陈列在店铺的一侧,水果产品主要含有榴莲、哈密瓜、香蕉、橙子、苹果、提子等产品,生鲜品类不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空间较为有限。

便利店尝试生鲜品类已经不再是行业的新闻,此前西安每一天便利店就做过类似的尝试,甚至当时还专门开出了社区生鲜便利店,专门营业以生鲜品类为主的社区生鲜店,然而,最后依然不了了之,草草收场。生鲜品类作为零售最难经营的品类之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生鲜品类叠加,更多的是对生鲜供应链,生鲜损耗管理,生鲜品类规划等核心能力的落地执行。便利店经营生鲜有着天然的“品类”隔阂,可谓隔行如隔山,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07

供销社、大食堂、邮政入局生鲜超市

路漫漫兮,还需上下而求索

中国邮政跨界生鲜超市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闻,2022年7月18日,中国邮政在成都草堂北路网点开设的蓉邮生活超市开启试营业。蓉邮生活超市是成都市邮政分公司打造的第一家邮政网点+商超+社区团购+邮乐小店的“店中店”新零售平台。

入局生鲜超市的不仅仅有中国邮政,供销社,国营大食堂也纷纷抢滩生鲜超市。供销社开生鲜超市的新闻已经不计其数,致力解决农产品进城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打通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物流运输,终端零售的全线流通问题,似乎去掉了中间商,完全一体化,但中间的过程可能不仅仅是挂个“供销社”门头那么简单,对于供销社来说,依然任重道远,但《零售圈》认为,供销社超市在县域零售和下沉市场,仍然有一定的优势。

国营大食堂和供销社的模式基本如出一辙,在西安曲江和未央开业的国营大食堂,《零售圈》也做了探店和报道,多少一点“行外”。

08

每日优鲜败走生鲜电商前置仓

叮咚买菜“撤城”收力

对生鲜电商来说,2022年是最艰难的一年,每日优鲜“大溃败”,叮咚买菜“多城撤店”,成为生鲜电商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2022年7月28日起,每日优鲜关停了30分钟送货上门的极速达服务,这意味着其核心的前置仓模式已停转,用户即刻起已无法下单。

当天,每日优鲜召开内部线上会议,即日起大部分员工停职停薪,仅保留少部分行政、财务、人力等员工完成后续工作。暴跌、欠款、解散、收购、关店、退市成为每日优鲜2022年的关键词。

另外一个兄弟玩家“叮咚买菜”过的也并不如意。2022年10月初,叮咚买菜撤出厦门。此前,叮咚买菜已经撤出天津、安徽、滁州,广东、珠海等多个城市,叮咚买菜方对此回应称原因为公司战略调整。

从全国范围内高速铺量到连撤多城,可见叮咚买菜的发展重心已经从高强度市场占有转向了高效率发展,叮咚买菜打响了生存发展的守卫战。

11月11日晚,叮咚买菜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总营收为59.425亿元(约合8.354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的61.895亿元相比下滑4.0%。此外,净亏损为3.449亿元(约合4850万美元),而2021年同期净亏损为20.106亿元。

疫情过后,市场全面放开,对于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不知道是福是祸。

09

钱大妈加码预制菜

预制菜能否不隔夜成新考验

2022年7月7日,广东省乡村产业投资联盟成立大会暨广东省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仪式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广州市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农业基金旗下子基金——广州和智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与广州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

直以“不卖隔夜肉”为大家熟知的钱大妈,从2013年门店进入社区后,就有“熟制品”上架,随着预制菜概念的出现,钱大妈结合“日清”模式,开始推广短期保质的预制菜,确保今天生产,明天就到消费者的餐桌。

《零售圈》一直比较看好“短保”日期的预制菜,特别对C端消费者,更新鲜让“预制菜”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善。其实,在胖东来,早已实现“预制菜”的日清模式,也就是说,保质期只有一天时间。在盒马,7-Eleven、罗森等零售门店,预制菜的保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从经营者角度来看,管理难度更大,损耗更高,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更新鲜的预制菜是一种消费新趋势和强需求。

10

锅圈食汇创造生鲜零售新模板

即时零售+预制菜+社区生鲜

锅圈食汇火于疫情,成于供应链,火于资本。疫情造就了这个企业,但不是核心竞争力,在资本的助推下,锅圈食汇创造了生鲜新零售的新模板。其通过不断向上游深耕,生产,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鲜食材,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打开零售TOC市场,整个流程是通的。

2022年火起来的即时零售本来就是锅圈食汇的核心竞争力。接近锅圈食汇的内部人士告诉《零售圈》,在部分城市,锅圈食汇的线上占比达到35%左右,不得不说,锅圈食汇的商品,模式都适合做即时零售,也能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锅圈食汇是锅圈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旗下明星品牌,项目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知名的食材连锁超市,目前也是中国仅次于海底捞的第二大食材釆购商。以火锅烧烤食材为主,涵盖火锅、烧烤、方便自加热、中餐预制菜、调味品等多个家庭食材品类,并逐步向家庭食材迈进的一站式火锅烧烤食材超市连锁系统。锅圈食汇品牌自2017年至今,全国已有10000余家门店。

北京唐功满生鲜工作室创始人,《零售圈》特聘高级顾问唐功满表示,2022年,有44.3%的超市企业销售同比下降,有刚上市的生鲜电商高开低走,濒临退市。“民以食为天”,“得生鲜者得天下”,明确生鲜在零售的地位和作用。2023年对很多生鲜零售企业来说,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稽查贪腐。这个似乎是零售企业的老话题,生鲜板块更为突出。近日湖南某零售企业的生鲜采购因贪腐且不怕举报在圈子里出了名。所有监管部门、制度、流程都是隔靴搔痒,一把手必须得有得了解田间地头的实情。

第二,降本增效。生鲜品类是零售企业降本增效的先锋官,在人效,坪效,能效,品效方面要做好提升和改进。

第三,减品聚量。要向开市客、山姆、伊藤洋华堂,胖东来这样的榜样企业学习,从品类管理,52周MD规划等,以生鲜为切入口,做好商品的减品聚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