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牟其中的八大金刚(牟其中的八大金刚分别是谁)

时间:2024-01-31 21:28:54 作者:龙行天下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潘石屹又“暴雷”了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22年3月11日,潘石屹在自己个人社交上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

他将拿出3.2万平方米的优质物业,以七折的优惠价格出售。

这批物业共覆盖北京、上海等七个项目,只接受全款购买,且不支持股权抵押。

用潘石屹的话来说,这个项目的全部收入都将用来偿还债务,减少公司在债务方面的压力。

很快,公司也做出的回应:“不想拖欠任何人的钱。”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在业内引起的轩然大波,对此事的看法也都各不相同。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已经不是潘石屹第一次尝试“变卖家产”了。

早在2014年的时候,潘石屹便以82.8亿的价格,卖掉上海三座物业大楼近一半的面积。

到了2016年的时候,潘石屹又以32.2亿元的价格,出售了上海SOHO世纪广场。

2019年,潘石屹又将位于北京、上海的13个项目,全部打包出售,换回78亿元。

甚至之后在2020年的时候,一度传出要将“SOHO中国”整体打包给“黑石”的消息。

按照当时“SOHO”发出的对外声明显示,“黑石”已经做好了全面收购的准备,并取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

如果最后交易能够完成的话,那么“SOHO中国”的现有股恐怕只会剩下不到9%的股权。

这已经和“卖身”没有太大的区别。

可见,潘石屹似乎早已经预料到如今的局面,甚至早就开始做出部署。

只可惜,这单生意并没有促成,这也就导致了之后潘石屹分批出售公司产业的情况。

要知道在此之前,潘石屹曾公开发言,绝对不会出售旗下“八大金刚”产业。

不过自从“黑石”收购失败以来,潘石屹的日子一直不是很好过,照目前的局面下去,这个“原则”可能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2021年10月,北京税务局就受到举报称,潘石屹旗下的“建华置地”涉嫌偷税漏税,已经展开调查。

这一件事情直接将潘石屹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等潘石屹解释,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

根据公告显示,“SOHO尚都”项目二期、三期工程中,对于企业相关税务进行了多处虚报,少缴税务高达1.98亿。

按照规定,潘石屹的“SOHO中国”,光是补缴所欠税款、及缴纳滞纳金罚款,总计就高达7.09亿元。

要知道“SOHO中国”2020年全年的总利润,也仅仅才5.43亿而已。

相当于一次罚款全年白干。

而这,还仅仅是潘石屹所遭遇的困局的一部分。

在2021年12月的时候,潘石屹的“SOHO中国”再次被举报涉嫌违规向业主索要电费。

经过审查,情况属实,上海市按照相关规定,勒令“SOHO中国”退还非法所得,并对其处以8664万元的罚款。

更具“SOHO中国”官网资料显示,这次的处罚共涉及上海七座办公楼,而且均是从事服务项目。

这已经算是“天价”罚单了,本以为潘石屹会变得低调一些,然而谁能想到,仅仅过去不到四个月,潘石屹的“SOHO中国”竟然会再次在电费上栽更头。

2022年3月,北京再次接到举报,称“SOHO中国”名下物业存在非法收取电费的嫌疑。

经过调查,情况属实,北京市对“SOHO中国”旗下10家分公司,进行罚款共计7901万元。

前前后后四个月,两次因为电费问题共被罚1.6565亿元。

这件事情让潘石屹与“SOHO中国”在行业内的名声跌到谷底。

这也是潘石屹数次“卖身”,却迟迟没人愿意接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遥想当年,潘石屹也曾是“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也曾与冯仑等人挥斥方遒。

他与妻子张欣一手打造的“SOHO中国”,更是与“恒大”、“融创”等地产大亨平起平坐25年之久。

甚至在巅峰时期市值一度远超“恒大”,是业内最受欢迎的企业。

从当年的人人追捧、与“恒大”平起平坐,到如今不停贩卖资产、人人喊打。

在潘石屹身上,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1、

潘石屹小的时候,其实过得并不算好。

1963年的时候,潘石屹出生在甘肃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在这种情况下,潘石屹所能够受到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

可几百年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学习的渴望。

当时候很多人城里的大学生,来到村里生活,年幼的潘石屹便时常会跟在这些大学生屁股后边求教。

或许是因为潘石屹读书天赋真的好,也或许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的倾囊相授,总之潘石屹的学业进展飞速。

到了1979年,年16岁仅潘石屹登上高考舞台,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兰州培黎学校。

别看这个学校不太出名,当时在当时那个年代,但凡能上大学就已经是“高材生”了。

单看1979年全国报考人数468万人,而录取人数仅仅只有28万人。

录取率不过才5.98%,比现在“211”大学的录取率都要低上不少,可见其难度有多大。

可以说,考上大学的潘石屹,已经算是一只脚迈入“铁饭碗”,还是那种可以吃上一辈子的那种。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毕业之后的潘石屹,被分配到石油部门工作。

但是潘石屹那颗“不安分”的心,又怎么甘心平凡。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全国范围内曾掀起一股轰轰烈烈地“下海潮”,在各地造成深远影响。

许多手工艺人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选择回家乡开办小作坊。

而许多在校大学生,也蠢蠢欲动,纷纷选择放弃学业下海经商。

在这股风气下,潘石屹又怎么甘落人后。

到了1987年,潘石屹毅然决定辞职来到深圳,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生意。

在这个过程中,潘石屹认识了大名鼎鼎的牟其中。

此时的牟其中还没有之后“首富”的赫赫威名,但是却已经展现出国人的商业嗅觉与天赋。

牟其中告诉潘石屹,从1988年海南环境发生变化之后,海南将会成为房地产商争相角逐的重要“战场”。

如果潘石屹想要在房地产行业站稳脚跟的话,那么就必定不能错过这场盛会。

潘石屹相信牟其中的说辞,并且在1989年的时候,跟随“南德集团”牟其中一起来到海南。

事实证明,牟其中的眼光果然是独到的。

随着海南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房价上升。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此时的海南算是全国最热门的省份之一,除了那些前来建设海南的工人之外,还有许多大学生、商人纷纷入驻海南。

这导致海南原本所拥有的房屋,远远无法满足新增人流入人口的需求。

想要解决这个矛盾很简单,就是大力开发房地产行业。

潘石屹瞅准这个机会,在1990年的时候,与冯仑、王功权、张民耕,一起成立了“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

到了1991年,四人再次以这个公司为根基,成立了大名鼎鼎的“万通”。

潘石屹这次合作的收获,不仅仅是赚了多少钱那么简单。

最重要的是,他通过与冯仑等人的相处,切实体会到什么叫做高学历人才,也知道了自己与高学历人才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四人中,当属冯仑与张民耕的学历最高。

冯仑是1977年之后首届大学生,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毕业的法学博士,是当下法学领域最专业的人才之一。

他总是能够站在法学的角度上,帮助公司思考问题,对行业前景做出有效的预判。

张民耕也不简单,也是正儿八经的哲学博士,思维方式要远超常人。

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对于市场变化的解决方案,都给人种眼前一亮的新意。

除此之外,四人中剩下的王功权,尽管学历不如冯仑、张民耕二人,但好歹也是吉林工业大学的工学学士。

如果涉及到自己专业的领域,王功权远比冯仑等人更有话语权。

而且王功权还拥有一项冯仑等人所欠缺的优势,那就是行业经验。

王功权毕业早、下海早,曾担当过“南德集团”副总经理。

这可是牟其中手下最为得力的干将之一,论公司管理经验远比潘石屹、冯仑等人要强太多了。

四人强强联合,一手打造了“万通”在海南的地产神话。

仅仅是1991年前半年,四人就狂赚1000万,为自己积攒的第一步创业金。

到了1992年,潘石屹与合伙人再次进军北京房地产行业,开发了包括“万通新世界广场”、“新城国际”在内的众多地产项目。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潘石屹等人意识到海南房地产市场火热背后的“隐患”。

四人商议之后,果断选择退出海南市场,阴差阳错避开了海南房地产崩盘的局面。

之后的潘石屹,便一直主管着北京市场的生意,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个对他生命至关重要的人物。

这就是他未来的妻子张欣。

2、

张欣原本是在北京出生,但因为种种原因跟随父母到香港定居。

后来前往英国塞萨克斯大学学习经济学。

1992年的时候,更是以优异的表现,考取了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可以说,张欣的起点要比潘石屹高上不少。

潘石屹与张欣二人是在做生意过程中结识的,当时两人一见如故,彼此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两人在1994年正式完婚。

结婚之后,张欣凭借自己专业的经济学支持,便一直担当着潘石屹的幕僚,常常帮潘石屹出谋划策。

可以说,张欣便是潘石屹真正的贤内助。

也正是因为有了张欣的支持,夫妻两人才能在1995年的时候,共同创立“红石实业”。

这也是潘石屹腾飞的起点,而他真正开始彻底迈入发展快车道,还是要数1998年。

1998年的时候,国内一共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贸公司的处境变得非常艰难,间接影响到国内其他行业。

二是房地产环境发生变化,商品房开始成为社会上的主流。

这就是所谓的商业大环境下行,但房地产行业上行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就衬托着房地产行业异常火热,行业发展也非常迅猛。

在张欣这个经济学高材生的指点下,潘石屹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从1998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结束,潘石屹一直致力于开发“SOHO现代城”的建设。

而这,也是“SOHO”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公共视野中。

凭借着这个项目,潘石屹在2001年的时候,成功当选地产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这也预示着潘石屹彻底在地产界站稳脚跟。

到了2002年,潘石屹与张欣商量之后,决定围绕着“SOHO”这个名字,打造一系列产品。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两人正式将公司名改为“SOHO中国”。

也正是在这一年,潘石屹成功拿下北京一块面积70万平方米的土地,并聘请专业的设计师,量身打造了新一代SOHO产品“建外SOHO”。

该产品甚至斩获了威尼斯国际建筑大奖。

也正是因为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建外SOHO”当年度销售额高达24.13亿,占据北京房地产总销售额的16%左右。

凭此,“建外SOHO”还斩获2002年度北京房地产界“十大热门楼盘”的榜首位置。

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潘石屹的崛起已经是板上钉钉。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2007年的时候的时候,潘石屹携“SOHO中国”上市,一举成为房地产行业最为炙手可热的新贵。

而此时的王石的“万科”正遭受困境,而许家印的“恒大”还在到处借钱。

到了2009年,这是潘石屹最为辉煌的一年。

7月,“朝阳门SOHO”开盘,当天成交额直接突破9.63以,创下了当年房地产行业的销售神话。

9月,张欣凭借一系列经典操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英国媒体评价为“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的50位女性”之一。

12月,“SOHO中国”再次创下销售神话,以全年总销售额136.8亿的成绩,成为北京市场当时无愧的销冠。

此时的“SOHO中国”力压“恒大”,与孙宏斌的“融创”平起平坐,可谓是风光无二。

如果只是这样,那就不会有那么多故事。

潘石屹的风格总是透露出一种“特立独行”。

首先就体现在他的营销策略上。

在大部分房地产商都选择“跑马圈地”的经营模式的时候,潘石屹依旧不稳不慢的发展,坚决不在手中囤太多的地皮。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SOHO中国”的储备土地在众多房地产商中是最少,仅仅只有100万平方米左右。

看上去似乎也不少,但实际上也仅仅只够“SOHO中国”开发两个项目而已。

与“恒大”、“融创”等企业动辄8000万、6000万平方米的与土地储备相比,其实已经少许多了。

如果只会这样,拿到也没有什么,毕竟潘石屹一直走得都是精品路线。

但似乎是太过顺风顺水,导致潘石屹变得有些过度“自信”,总认为自己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拔尖,就业能够在其他行业拔尖一般。

在经营公司这么忙的情况下,潘石屹还抽空出版了9本书籍,参演了9部电影、7部电视剧。

可以说,潘石屹算是众多房地产老板中,最“不务正业”的一个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让潘石屹之后频频卷入到争议事件之中。

到了2014年的时候,潘石屹其实已经预示到房地产行业的变化。

当时潘石屹频频在社交媒体上发出高调宣言,警示同行要小心,同时他自己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频频出售自己手底下的产业。

但不知道是因为实在是不舍得自己打下“基业”,还是对“SOHO中国”的抗压能力太过自信。

总之,潘石屹对自己产业出售的时候,总是显得小心翼翼,以至于行业发生变化之后,潘石屹自己也有些措手不及。

潘石屹怎么也没有想到,曾与“恒大”平起平坐25年的自己,也会有一天步入“恒大”后尘。

不得不说,也是一种造化弄人。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