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宝地

计划生育标语(计划生育标语口号大全)

时间:2024-01-26 08:45:35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他提出\"计划生育\",娶女儿13岁同学为\"妾\",却生下7个孩子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中国人对于生孩子有着非同一般的执念,人们接连不断的生,为传宗接代,为家族昌盛,为人丁兴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不断生娃还是提升家庭提高劳动力的最优选。

在那个年代,孩子是一项资源,尤其是男孩。直到一项国策的出现,人们被通知生第二胎就是超生。

在当时计划生育的标语几乎随处可见:“少生孩子多种树”、“一胎上环,二胎结扎,超怀又引又扎,超生又扎又罚。”……

(计划生育标语)

第一胎生的是儿子还好,要是女儿可怎么办?这让无数人议论纷纷,而计划生育这项国策已经是板上钉钉,无法更改。

1990年小品《超生游击队》就能深刻反映出计划生育后,有很大一部分群体为了躲避超生检查,跑到外地偷偷生孩子的事情。

表明人们并不认可少生,有些人就算要被罚款还是要生,人们对这项政策的反对声音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止。

(小品《超生游击队》)

事实上,鲜少有人知道,在这项国策出来之前,制定这项国策的人也遭到了一片骂声,原因是当他的著名著作《新人口论》发表后,开始有人指责他道貌岸然,这个人就是毁誉不一的经济学家马寅初。

在那篇著作中,马寅初指出了人口增长过快对积累资金、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工业原料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不过这项站在学科前沿、观点鲜明、数据详实的论述,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新人口论》)

而后,马寅初在和毛主席的一次谈话中提出:“农村人生孩子多是因为没有电,休息得早。

毛主席还因此调侃过马寅初:“按照你的说法,你马寅初生了7个孩子,也是因为你家没有电睡得早了?”

不过在许多年后中央还是采取了这项国策,直到现在来看这项国策还是进步的、先见性的,那么为何当初还有有人骂马寅初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呢?

一、《新人口论》的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

马寅初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知道人口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当马寅初第一次注意到1953年大陆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他注意到这个数据有些蹊跷。

当年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采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但马寅初知道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能如此直接的计算,大城市和农村人们所面临的医疗卫生资源大有不同,仅仅用某一地区的出生率减死亡率得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显然并不科学。

(人口普查登记)

于是马寅初开始自己调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个调查耗费了马寅初整整三年的时间,不过好在得出了一个较为真实的数据。

在他的计算下,中国大陆人口增长率达到了2.2%,甚至有些地区直接飙升到3%。

看到这个数据后,马寅初生了一身冷汗,虽然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照这个速度发展,50年左右的时间就够中国人口从6亿到达26亿。到了那个时候,即便中国国土再辽阔,也难以养育如此庞大的人口。

几乎是惊雷般,马寅初听到一爆炸声在心里响起,他心想:不行,照这个速度,中国就别想发展了。

(1955年老照片)

于是在1955年,马寅初首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口增长速度需要控制。但却没有任何响应,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二、马寅初因婚姻遭质疑:一妻一妾惹众怒

自古以来人们就提倡多子多福,故而很多人在还没有认真看马寅初发表的《人口论》的时候,就先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大家甚至还调查了马寅初的家庭。

马寅初有一个妻子,一个妾室,二人共同为马寅初生育了7个孩子。在不少人看来,已经有了7个孩子的马寅初,没有资格插手全国人民的生育问题。

那么娶了两个老婆,并生了7个孩子的马寅初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青年马寅初)

和马寅初先进的生育观不一样的是,他和妻子的结合是很传统的包办婚姻,1901年马寅初的父母就开始考虑马寅初的婚姻大事,而当时马寅初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满脑子都是出国留学。

当听到父母让他结婚后,马寅初进行了强烈的反抗,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自然是拗不过父母的,父亲的一句:“忤逆长辈,无法无天。”就让马寅初的孝心过意不去,他最后只敢坚持着冷战。

父亲看着马寅初这个样子也不是办法,于是开出条件:只要结婚,想干什么都行。就这样为了出国留学,马寅初同意那年结婚。

父母最终给他相中的女孩是个目不识丁,忠厚贤惠的乡镇姑娘,名叫张团妹。

(马寅初夫妻)

张团妹是个善良朴实,思想却十分守旧的女人,结婚之后张团妹就立志要给马家生下儿子,幸运的是她第一次生产时,就生了儿子。

可就在马家喜不自胜之时,这个孩子因病夭折了,张团妹因此十分伤心。

马寅初看到妻子悲痛万分,心里也十分伤感,但对于马寅初来说,生儿子不是他人生的必需选项,于是马寅初安慰妻子道:“没关系的,有没有儿子对我而言无所谓,你生什么我都满意。”

自从二人结婚,马寅初并不嫌弃妻子目不识丁,也不觉得和妻子没有话题,娶了张团妹后,马寅初和她相敬如宾,也很恩爱。对于马寅初而言,妻子能够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但是张团妹并不这么觉得。

(包办婚姻 图文无关)

张团妹为了继续给马寅初生出儿子,想尽了各种方法,就连村里传的能生儿子的偏方,都喝了好几次,但还是没有生下儿子,最后生下了三个女儿。

这让张团妹很难接受,她觉得没能给马家生出儿子,对不起马寅初,对不起公公婆婆。

就像电视剧《娘道》的女主刘瑛娘一样,她曾声嘶力竭的喊出那句:“我一定要给二少爷生个儿子”,张团妹的心中也有这样的呐喊。

(电视剧《娘道》剧照)

三、妻子思想过于守旧:为生儿子逼迫丈夫娶小妾

又过了几年,张团妹确认自己很难在怀孕之后,产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给丈夫再娶一个,年轻的能生儿子的女人。

张团妹的想法在马寅初面前显得十分荒唐,而在那个封建环境下又显得尤为贴合。就在马寅初不可置信的时候,张团妹告诉马寅初:“我已经物色好了人选,是个好人家的女孩,比咱们都小,一定能生出儿子!”

正当张团妹如痴如醉的跟丈夫描述自己的想法时,却遭到了丈夫的一声厉喝:“够了!”

(图文无关)

看到丈夫生气的面容,张团妹并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生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她无法理解丈夫为何不想纳妾生儿子。

于是张团妹再次跟公公婆婆哭诉,求公公婆婆劝说马寅初纳妾。马寅初毕竟接触了新思想,他难以接受在有妻子的情况下,再娶一个小老婆。

后来张团妹更加变本加厉,她总是在马寅初耳边絮叨:“没能为马家传宗接代,是我的过错。”婆婆也加入了劝马寅初纳小妾的行列中。

最终马寅初禁不住家人一再劝说,娶了一位小妾。

(图文无关)

四、小妾顺利生男娃:马寅初子嗣太多引争议

在那个年代,纳妾是件十分寻常的事情,张团妹给马寅初找的这个妾室,比他们夫妇二人整整小了22岁,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做王仲贞。

不过说起这个女孩的来历,令人有些难以接受,王仲贞竟然是马寅初女儿的同学,并且嫁给他时只有13岁,因此马寅初和王仲贞的结合,成了他最令人诟病的事情。

不过让张团妹十分满意的是,王仲贞进了家门后,顺利的生下了两个男孩,对她而言替马家传宗接代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而且接下来的几年王仲贞又为马寅初生下了两个女儿,这样算下来,除去早夭的大儿子,马寅初一共养育了7个孩子。

(马寅初家庭合照)

了解完马寅初的家庭背景后,也难怪当时有很多人质疑马寅初提出的生育方案。不少人觉得马寅初已经子孙满堂了,就不会顾及别人家的人丁兴旺。

而且从更大的角度来说,人们反对马寅初还是因为传统思想在作祟。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人的确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

不管是出于农业需求还是长期历史的遗留问题来考虑。很多人为了生儿子或生更多儿子,都像马寅初的妻子张团妹那样永不罢休。

(图文无关)

五、传统思想下的生育观:不仅要多生,更要生男娃

中国人子承父业的思想更加难以撬动,直到现在不少生活条件好的家庭仍然需要生出儿子,让他继承家里的产业,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

因此反对马寅初的不仅仅只有人民群众,很多高官也不满意马寅初的计划生育方案。

(人炸)

想象一下,走在那个年代的街上,随便进行采访就会知道,不愿意执行计划生育的人比比皆是,毕竟谁人不想子孙满堂?谁人不想养儿防老呢?

因此在那个年代,马寅初承受的批判是巨大的,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但是面对众人的口诛笔伐,马寅初仍然坚持本心,他经常倔强的同别人理论。

(晚年马寅初)

总理知道后,还劝说过马寅初,:“寅初啊,你这倔脾气真应该改改了,凡事要从大局出发。”但马寅初仍然表示自己所支持的就是大局。

听到这些反对的声音,年近80的马寅初也出来维护过自己的观点,他说:“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绝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在经历批判时,马寅初坦然表示:“泼冷水是不好的,但对我倒是很有好处,我最不怕的是冷水,因为我习惯了冷水澡已经洗了50年了,天天洗,夜夜洗,一天洗两次,冬夏不论,对我泼冷水,我最欢迎。”

(晚年马寅初)

这种愤懑的情绪直接影响了马寅初的身体,1972年,他身患直肠癌,做了直肠癌切除手术,由于在1965年,已经瘫痪了一只腿,而在这场手术中另一条腿也瘫痪,从此马寅初生活中必须依靠轮椅。

即便成了这样,马寅初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只不过令人倍感可惜的是,马寅初于1982年驾鹤西去,而也正是在这年计划生育政策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于1982年12月写入宪法。

这说明了马寅初当年所设想的完全是远瞩,他提出计划生育这项政策十分符合我国的国情,从现在来看,印度人口密集泛滥,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人民受教育程度低素质低,正是人口过密造成的结果。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这项国策,可以想见,印度的现在正如我们的现在。

(印度人口)

从当年计划生育的结果来看,这一国策遏制了人口增长,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从而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这样国家才能有更多的资源去用来发展经济。

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没有当初的计划生育政策,想必现在中国人增,这直接会导致资源缺乏问题,现在的人人有学上,就会变成一个家庭里只有一两个孩子能上学。

(传统家庭结构)

更何况现在某些地区仍然面临着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医院的床位抢都抢不到,这些资源缺乏问题,都和人口的增长密切相关。这一政策无疑拯救了全体中国人的命运,也促进了国力的发展。

并且优生少生是符合人们追求的,从教育方面来看,优生少生后,父母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一两个孩子身上,不仅能够保证孩子的综合教育得到提升,还能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虽然现在仍然有人诟病计划生育政策并不完美,但是从当时来看这一政策的确是最符合当时国情的政策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政策的确带给了我们很大益处。

参考资料

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马寅初传》[M]. 第1版.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1-08: 第五章.

马寅初. 新人口论[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79: 1.

计划生育宣传标语演变

今天跟一个老同志一起值班,在闲聊中,他说:我们那一辈是政策的受害者。

他是69年,准备退休了,经历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到计划生育政策,他感触颇深。

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宣传标语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意思是国家负责你的养老问题,保你晚年无忧。以前也确实有敬老院,农村每个村都有一个点,把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集中起来养老,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第二阶段的宣传标语变成了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政府帮你养老,但是养老主要还是靠自己,国家只是发挥着帮衬的作用。经过社会的发展,经济市场化,农村的敬老院也逐渐撤销了。

第三阶段的宣传标语是只生一个好,自己来养老。只允许生一个,最后还是要自己给自己养老。

他说像他这样干部职工的还好,退休有退休金,养老基本没问题。但是农村的老人呢?他们没有钱交养老金,就算缴纳,很多还是交最低的那个档次,到时候领取的也是最低档次的养老金,一个月一百多块钱的养老金,现在能干嘛。

计划生育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抑制人口过多增长,人口过多也会导致人地矛盾的加剧,但是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养老问题。以前孩子多,孩子出去打拼,基本上都会留下一个孩子在家照顾老人。现在的空巢老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计划生育的后遗症。

形形的农村计划生育标语: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内蒙古的计划生育标语:只生一个好。

安徽农村的计划生育标语:奖励扶助计生惠民,国家奖励农村少生。

河南农村的计划生育标语:完善生育政策,利国利民利家。

四川农村的计划生育标语: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

河南农村的计划生育标语:按政策生育,负责任养育。

河南农村的计划生育标语:庄稼稠了苗瘦小,孩子多了难养好。

一组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照,纪念一个已经远去的时代

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只生一个孩子最光荣

计划生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