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登黄鹤楼(登黄鹤楼 王之涣)

时间:2024-01-22 00:01:55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登黄鹤楼

作者:ColinP

黄鹤楼 唐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黄鹤楼似乎已经成了来武汉必须打卡的事情。上午洒了几颗雨点后,天空终于放晴了。雨后天晴登黄鹤楼,一口气爬上顶楼,气喘吁吁,向远处眺望,武汉城市美景尽收眼底!下楼到千禧钟听祈福的钟声,黄鹤楼的后花园也不错,翠竹流水,环境清幽。

五绝之最《登鹳雀楼》,到底好在哪里,能让杜甫王安石苏轼齐偷师

在《全唐诗》中,一共收录了6首《登鹳雀楼》。如今为大家所熟知的,却只有是署名是王之涣的这一首。

根据唐朝野史《翰林盛事》的记载,这一首五绝,至少在武则天时期,已经为唐王朝上层所接受(关于作者的争议,在这里不讨论)。

当时的僧人,也曾会引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说法讲禅。《登鹳雀楼》自问世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五验,最终被誉为唐诗“五言绝句之最”。

与此同时,《登鹳雀楼》也是《唐诗三百首》里36首五绝当中,唯一的一首,两两对仗的诗歌。这一点,是非常罕见的。

这首诗用词,流畅易懂,诗意平中见奇,富有哲理。从宋代起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到了清代时,它已经达到了“市井儿童,人皆诵知”的地步。

《登鹳雀楼》的成名,为唐诗贡献了一个“登高母题”模板。在它之后,紧随其脚步者,包括杜甫、王安石和苏轼这样的大名人。

那么,这首《登鹳雀楼》到底好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聊一聊。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长处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以前我们曾经讲过这首诗,因为诗的意思非常浅显,这里就不再翻译了。

关于这首诗的长处,开篇我们就提到了,它是《唐诗三百首》的五绝当中,唯一一首“两两对仗”的五言绝句。

绝句,本来是不要求对仗的。一般唐人写五绝,有一联对仗就很不错了。比如柳宗元的《江雪》第一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是工对,但是第二联就不对仗了。

可是,王之涣的这一首,是两联皆对的。第一联“白日”对“黄河”,“依山”对“入海”,用的是“正对”,第二联却用了一个“流水对”。

这样做,就能避免让诗歌变得死板。因此《唐诗别裁》的作者称赞它:“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

《全唐诗》中收录了至少6首同名的诗歌,除了署名王之涣的这一首外。还有一首署名畅当的诗,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登鹳雀楼》——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这一首诗,写得仙气飘飘的。开篇诗人就骑在飞鸟的背上,由上往下俯瞰尘世间。感觉整个大地,都被天穹包围起来了。地面上的黄河,一路向东,流入了中条山的断山口。

畅当在这首诗中,发挥出的想象力和描写能力,表面上看很优秀。可它最后还是败给了王之涣。这是因为,畅当的想象力,只是发挥在骑鹤遨游上面。

就好比崔颢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骑在鹤背上,俯瞰地面的景色,对古人来说,并不新鲜。

而畅当在景物描写方面的想象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提炼方面,则完全败给了王之涣。清代诗评家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说: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写出了“画面之外的东西”。

在王之涣创作这首诗时,他的眼睛平视正前向,看到夕阳落在中条山外的场景,而黄河入海流,他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的,因为鹳雀楼所处的位置是“前瞻中条,下瞰黄河”。

换句话来说,王之涣站得比较高时,可以看到“白日”依“中条山”而尽,但无论他站多高,都绝对不可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场景。所以这一句诗,纯属“不设限”的个人想象。

了解到这一点以后,你就能体会到,诗人所描绘之景象的雄大与厚重。根据这首诗第一联的描述,王之涣写景之时,已经登上了高处。

已登楼而不言明,最后却说要“更上一层楼”。体现出了诗人本身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远瞩的愿望。整体焕发着一种向上的力量,符合盛唐人文精神。

因此,历代诗人纷纷以它为模板,对“登高”主题进行再创作。

二、历代诗家对王之涣的“致敬”

第一位向王之涣致敬的作者,可能是我们伟大的诗圣杜甫。王之涣写《登鹳雀楼》时三十九岁,而那时的杜甫才十五岁。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刚刚创作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武则天的肯定,所以杜甫很有可能早就看到过它。杜甫二十四岁的时候,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望岳》。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在这一首五律当中,前面四句是对泰山风景的具体描写,比较接近王之涣作品的是最后四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前两句是为了突出泰山之高,发挥想象,类似王之涣的“黄河入海流”。

后两句,根据学者马茂元的说法:杜甫当时并没有登上泰山最高之处——丈人峰,因此“会当凌绝顶”,正是他“更上一层楼”愿望的体现。

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唐人的选本里面不多见,最早应该只是在上层小范围圈子里面流行。它真正开始大范围流行,是到了宋朝的时候。

这一首诗之所以在宋朝备受重视,是因为宋诗非常注重“哲理”,而该诗就有一个非常浅显易懂,但同时又很励志的哲理,那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登鹳雀楼》在唐朝的时候,已经被僧人写进自己的佛典里面,进行传播。到了宋朝,它自然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第一个模仿它的宋朝人,就是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王安石是一个非常善于理性思维的人。他在青年时代,未当京官时,写过一首著名的《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除了把五言变成七言之外,《登飞来峰》这首诗同样是第一联写景,第二联说理。不过,它却没有像王之涣的五绝一样,追求对仗。

《登飞来峰》这首诗的后两句,在近代也非常有名。表面上看,王安石诗歌表达的意思和登鹳雀楼最后两句差不多,但事实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王之涣写的是“想要看得更远,我们就要站得更高”。当然,他的“看得远”,也包括了“看得更清楚”。

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主要想强调的不是“看得更远”,而是要撇开或者越过眼前的障碍物,看向远方。

在王安石的这首诗里,包含着对某种事物高度的衡量。他认为生活中有一些人和事的“高度不够”。只要自己能站得更高,高到他们达不到时,就没有东西能遮挡住他的视线。

所以,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起来是心中先有一件事,然后借着眼前的景象出发,去把它表达出来。

王之涣写诗的时候,有没有想什么呢?也许有,也许没有,我们无法去进行猜测。因为在这一点上,王之涣的诗显得非常“自然”。

公元1050年,王安石写下了这首《登飞来峰》。过了34年以后,也就是在公元1084年,苏轼登上庐山,写下了一首《题西林壁》。

同为“登高诗”,《题西林壁》在哲理思考方面,比前面几首又进了一层。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虽然同样都是写登山母题,但是苏轼的这首诗,直接就是打破了王之涣创造的那个模板。

王之涣的模版本来是第一联先写景,第二联再说理,王安石也完全是照着他那个思路来的。

杜甫也套用了它的模板,但是杜甫当时只有24岁,并没有什么讲道理的欲望。所以他追求的是“一览众山小”,完全碾压同辈的快感。

轮到苏轼了,考虑到当时本来就流行说理诗,所以苏轼索性不花费笔墨去刻意描写风景,上来直接就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时,我们就会注意到,苏轼在登高之后,观察的视点很不一样。王安石《登飞来峰》和王之涣《登鹳雀楼》一样,都是从高处“向外看”。

杜甫写《望岳》的时候,看的是泰山本身,但是他只写“爽点”而“不讲道理”。苏轼和杜甫一样是看山本身,不过他重视“讲道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流行趋势不同,可能和年龄也有一点关系。

王之涣写《登鹳雀楼》时39岁,杜甫写《望岳》时24岁,王安石写《登飞来峰》29岁,苏轼写《题西林壁》时已经47岁了。

苏轼本来就是一个早慧之人,中年以后他的思想更加成熟。他只是想借诗来说理,于是关注的点也从“山外”、“山下”落到了这个山的本身。

苏轼横着去看山,侧着去看山;从远处去看山,到近处去看山。最后甚至整个人,跳出山外去看山了。

所以在说理这方面,苏轼的这一首《题西林壁》完全突破了前人说理作品,非常有思想性。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读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你就能看出杜甫的诗、王安石的诗、苏轼的诗里都有《登鹳雀楼》的影子。

从后面的三首诗中,你就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在继承中发展的脉络。

结语

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兼具诗歌这种文学的“形式美”与“理性美”和“情绪美”。

它是两联对仗,一联“工对”,一联“流水对”。并且按照唐朝的中古汉语发音来说,这首五绝的第二句“流”和第四句“楼”字是押韵的。

因此,它在“叙事形式上”美得几乎无可挑剔。同时,它带有励志成分和哲学内涵。

这个道理今人看着浅显,但是在王之涣以前,没有人这样写。他第一个把它提炼出来了,并且影响到了后代。

另外,在清代以前,诗评人比较注重研究它的形式美和哲学美,但是清人更挖掘出了它的情感美。

通过对王之涣的生平的考察,人们发现,这首诗的第一联中,除了在写风景,还写出了作者本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王之涣这个人的命运非常坎坷,他早年的时候是一个游侠般的人物,性格非常豪爽,还曾经到边塞从军。后来学写诗歌,没想到一写就出了名。

他当过一阵小吏,县令爱才,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再后来,他的妻子早逝,他又因故罢官回到了乡下。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三十九岁的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留下了这首冠绝古今的五言诗。所以他在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不可能心中是毫无感情的。

只是王之涣一面在感叹年华逝去,时光短暂,一面却在鼓励自己,重新振作起来,要“更上一层楼”。这样的精神,十分难得。

中秋夜登黄鹤楼,每一首唐诗都为我而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9日晚,2023抖音中秋登楼夜晚会在抖音、北京卫视正式播出。《长安三万里》中反复出现的唐诗坐标黄鹤楼,在这个中秋夜演绎了“只要诗在,黄鹤楼就在”的文化传承。

直播截图

晚会以“每一首唐诗都为我而作”为主题,分为“江畔何人初见月”和“今夜月明人尽望”两个篇章,分别阐释“唐人的唐诗”与“今人的唐诗”。晚会总顾问、著名诗人西川说:“从唐人到今人,跨越了1300多年时光。面对这样的时间跨度,我们不胜感慨:中国文化既保持了她的核心,又推演和发展到今天。从古人与今人的相同与不同,我们能更进一步理解我们自己并打量我们的时代。”

晚会邀请、春妮和歌手庆怜共同担任主持人。青年歌手张紫宁以古韵歌曲《清平乐》拉开第一篇章的序幕。车保罗在节目中登上黄鹤楼,朗诵李白经典诗歌《早发白帝城》。多位非遗艺术创作者以古琴、尺八、“啸”乐等形式,共同演绎张若虚名作《春江花月夜》。

厨子和戏子、椿乐队演绎《将进酒》

在第二篇章中,厨子和戏子、椿两支知名乐队合作,用摇滚的形式演绎李白名篇《将进酒》。歌手吴克群重新演绎了经典歌曲《为你写诗》,致敬唐朝207位女性诗人。与武大珞青合唱团、武汉中华路小学合唱团共同演绎《相思》,现场屏幕播放抖音网友和达人用各地方言朗读唐诗的画面,用乡音表达相思,共庆中秋佳节。

贯穿两大篇章的,是6组“登楼诗话”环节。主持人、春妮以唐诗雅集的形式,与骆玉明、于赓哲、六神磊磊、张海军等文化嘉宾,从文学、历史、考古等角度,解读唐诗跨越古今的魅力。

从左至右分别为张海军、春妮、、都靓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和抖音知识创作者“一方见地”,结合唐诗里的相思和乡愁,分享了植物与文化表达的关系;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海军以长沙窑考古为例,讲述了唐诗在不同载体中的流传过程,读书博主都靓则分享了杜甫诗作中的爱情和浪漫。

当晚,节目在抖音观看人次超过2200万,北京卫视全国网收视率在省级卫视中秋晚会中排名第二。

正如节目主题“每一首唐诗都为我而作”所传达的,唐诗中寄托的情感与抱负绵延千年,至今激荡心灵,唐诗属于唐朝,更属于当下。唐诗塑造了我们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也在通过新的传播介质回到我们中间。

在过去的一年,抖音先后与高校和出版机构合作,推出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实体书、“荷畔诗歌节”知识对谈,收获数千万网友点赞,助力新一轮“唐诗热”。

作家六神磊磊说:“在盛唐,一个诗人有可能没有大富大贵过,没有春风得意过,但是肯定不会有一个盛唐诗人说:我没有好好活过,没有好好醉过,没有轰轰烈烈绽放过。唐诗就是一代人、一代文明绚丽绽放的铁证。”

中秋夜登黄鹤楼,每一首唐诗都为今天的你我而作。(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0首经典的登楼诗,《黄鹤楼》仅列第四,哪三首排在它前头?

站得高,看得远,思绪也会随之悠远。登楼抒怀,怀古感今,一向是诗人们的最爱,那自古至今最著名的10首登楼诗是哪些?如何排名?

本文分享的诗可谓篇篇精彩,水平很对得起观众。分享优秀作品之前,先拿我的一首原创登楼诗抛砖引玉。

《登高感怀》

清风振袖上高楼,极目远舒唐岛秋。

云影徘徊鸥起舞,波光荡漾舸争流。

堪怜垓下双行泪,更叹溪堂万古愁。

青冢几多名利客,千帆过尽水悠悠。

第10名 宋朝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投荒万死鬓毛斑,

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

岳阳楼上望君山。

这首诗中作者登的是岳阳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写这首诗时黄庭坚已经五十七岁,此时他已经被贬谪、流放6年之久,历尽挫折坎坷,所以才会写出“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这样的诗句,实在是有感而发,可谓劫后重生。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望君山”,饱含作者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尤其“先一笑”,写尽无限洒脱。

此诗用语精当,感情真挚,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不畏磨难、豁达之情溢出辞外。

第9名 唐朝赵嘏《江楼有感》

独上江楼思悄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先必须得承认,这首诗写得很优美。此诗写于作者赵嘏进士落第东归返乡之后,是一首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

全诗语言精美,含蓄淡雅,以景寄情,情真意切,意味深远,此诗将浓烈的感情蕴藉于不动声色的描述之中,堪称佳作。

第8名 唐朝顾况《登楼望水》

鸟啼花发柳含烟,

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

故乡何处一归船。

此诗的作者顾况就是白居易初入京城,告诫老白长安“米价方贵,居大不易”的那位。

很明显,这是一首乡愁诗,写得自然而情感真挚。此诗和上一首一样,语言优美、自然流畅、韵味悠长,以景代情、情景交融,饱含真情,意境高远。

第7名 唐朝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首诗中,作者登的是以自己偶像名字命名的谢朓楼,李白对谢朓的崇敬之情众所周知,这种崇敬之情在此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秋天黄昏,李白独自登上了谢朓楼。此时楼高天远,山光水色,风景宜人,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实在是一篇写景、怀古、抒情佳作。

第6名 唐朝杜甫《登楼》

花尽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抒怀的诗,和《登高》一样,是诗圣七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此诗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国家万方多难,民不聊生,不免伤心感叹。但作者是乐观的,他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唐朝正统大局。

全诗寄景抒情,融登楼景观、古今世事、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深思久远,体现了诗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第5名 唐朝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写于作者登滕王阁时,和《滕王阁序》融为一体,很多人可能对《滕王阁序》比较熟悉,对这首诗比较陌生,其实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秀。

这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的是时空变幻,世事盛衰无常。全诗用语精练、隽永,笔意纵横,境界宏大,意境高远,令人回味无穷,此诗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

另外这首诗是古体诗,中间有换韵,且前半部分押的是仄声韵,后半部分押的是平声韵,但确实是同一首诗,不要当作两首。

第4名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崔颢登中国四大名楼之一黄鹤楼时所作,历来备受推崇,就连颇为自负的诗仙李白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此诗能令诗仙在黄鹤楼无奈搁笔,可见水平之高。

此诗甚至被某些诗评家誉为“七律压卷之作”,其实这首诗出律处不少,称为律诗有点勉强。

第3名 唐朝许浑《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是许浑七律的代表作,是很优秀的一首诗,尤其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乃千古丽句,历来备受好评。

这首诗古今交融,借古寓今,全诗情景交融,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凄凉,意境雄阔、高远,为唐朝登楼诗篇之佳作。

第2名 唐朝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渧泗流。

这首诗是诗圣登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时所作,此诗前半部写景,后半部抒情,将宏大壮阔的景观和个人悲苦凄凉之身世融为一体,产生一种令人无法言表的悲壮美。

诗圣手法之高超在此诗中得到具体体现,令人叹为观止!

第1名 唐朝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正因为王之涣此诗而名扬天下!

这首诗短小精练,有景有情有事有理。四句两两对仗,尤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是工整的流水对,而且富含哲理,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所引用,真乃千古丽句!

朋友们,这10首登楼都很经典,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慢慢欣赏。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优秀的登楼诗?欢迎分享。

最好的咏黄鹤楼的古诗是哪一首?和老街一起写几首如何?

前言

老街第一次去黄鹤楼好像是94年,那时的我在旅行社工作,第一次带团游览三峡。从青岛坐火车到武汉,从武汉坐船经三峡到重庆。

我们路过武汉时停留了一天,特意去了黄鹤楼。可惜那一年黄鹤楼正在修缮,老街在楼下转了一圈,仰望了一会儿悻悻地离开了。第二次去武汉时已经是2012年,时光如电人已不惑,今天又过去6年了。

黄鹤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名楼之一,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吟咏黄鹤楼的佳作也不计其数,您最喜欢哪一首呢?老街下面列出几首比较有名的作品。

一、崔颢李白黄鹤楼斗诗

崔李斗诗这个故事非常有名,我记得在黄鹤楼公园里专门有一处搁笔亭记录此事。崔颢的这首《登黄鹤楼》是千古绝唱,曾经被很多人推崇,其中宋朝的严羽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唐才子传》说李白见了此诗曾经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为之搁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不过李白并没有真搁笔,据说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他用一首失黏的《登金陵凤凰台》来证明自己七律的功力: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写于何时有些争议,不过从格律上来说,李白诗比崔颢诗工整得多。后来老年的李白又一次经过黄鹤楼,这回写了一首《鹦鹉洲》,而且完全模仿了崔颢这首上半身古体、下半身近体的写法,甚至连“鹦鹉”的用法也同“黄鹤“一模一样: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其实我以为李白最好的黄鹤楼诗是这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另一首绝句,也是千古绝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李白《鹦鹉洲》模仿崔颢《登黄鹤楼》并不准确,因为崔颢和李白都是模仿初唐大诗人沈佺期,无非先后而已。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以前写的文章:《都知李白《凤凰台》学崔颢《黄鹤楼》,谁知崔颢也是学的别人》,这篇文章在本文结尾处有链接。

您觉得李白的诗好还是崔颢的是好呢?

二、其他著名诗人的《黄鹤楼》

1、白居易的黄鹤楼

相比崔颢李白的七律,盛唐以后的格律诗就工整多了,白居易这首《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是真正标准的七言律诗: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2、贾岛的黄鹤楼

苦吟诗人贾岛也曾经”推敲“了一首七律《黄鹤楼》,比较一下: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山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3、苏轼的黄鹤楼

怎么能少了苏东坡呢?不过这一首不是七律了,是一首七言古风《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李公择是苏东坡兄弟二人的好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到贬谪,苏轼弟弟苏辙也有一首古风《赋黄鹤楼赠李公择》,这里就不录入了。

4、陆游的黄鹤楼

当然不能落下”亘古男儿一放翁“了。陆游七律的结尾处”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是致敬礼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吗?注:及、笛都是古入声字。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5、贺梅子的黄鹤楼

写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贺铸也有好几首黄鹤楼,老街只录入一首七律,《答致仕吴朝请潜登黄鹤楼见招》。注:泽、急、伏都是入声字。

城隅黄鹤莫登临,端使悲翁动楚吟。日下长安人共远,天围梦泽岁方阴。北风欲雪雁飞急,南渚始冰鱼伏深。谁似草堂安隐客,下帷隐几不求心。

6、明·王世贞的黄鹤楼

明朝的王世贞与李攀龙等人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他的诗不让唐宋,值得细细品味。看一下明朝文坛领袖的《登黄鹤楼》。注:祢【上声八荠】,虽然今天是二声,但是古韵是仄声。玩,也是仄声。

缥缈高凭崔氏楼,依微西眺祢生洲。天容孤鹤排空上,水合双龙抱郡流。一代真成春雪倡,千年谁识岁星愁。老夫聊玩人间世,任遣浮云黯不收。

7、清·黄遵宪的黄鹤楼

晚清的黄遵宪(1848 -1905 )经历了中国近代史最屈辱的半个世纪: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变…

黄遵宪担任过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他本人也是戊戌变法的支持者,因为眼界开阔,还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黄遵宪喜欢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录一首《上黄鹤楼》,从诗中可以看出世道之变:

矶头黄鹄日东流,又此阑干又此秋。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能言鹦鹉悲名士,折翼天鹏概督州。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

三、老街味道的几首黄鹤楼

老街第二次去武汉时,终于登上了黄鹤楼,这时已经20年过去了。虽然知道此黄鹤楼已经不是李白崔颢时的遗迹,但是登高一望,山川依旧,不免有今古之叹。当时写了一首七律,自然不敢和古人比,记录一下自己的感怀罢了。

1、《七律-黄鹤楼 2012》

开元才子乘风去, 自在沙鸥落暮津。 漫解江中呜咽语 ,元须客里转蓬身。青莲叹息为收笔 ,鹦鹉茫然空吐氤。 黄鹤楼头闲夜月 ,蹉跎多少后来人。

2、《七律-重登黄鹤楼2015》

2015年我出差到武汉,又一次登上黄鹤楼,写了两首《七律-重登黄鹤楼》,其一:

崔李已随黄鹤去,经年我自复登临。两江怀抱开荆楚,一阁飘摇变古今。钢铁重林乱无韵,伯牙幽径喜听琴。青春放眼沧波远,淘尽无常淡淡心。

其二:

廿载重登黄鹤楼,青山依旧大江流。乡关云舸遥穷目,白日长风高入秋。星鬓暗随物华转,青春已共壮心收。当时年少不经事,挥斥效颦鹦鹉洲。

回来后,恰好在群里看到一位诗友写了一首《满庭芳-黄鹤楼》,于是步韵作了一首小词:

黄鹤楼头,烟波江上,几多迁客风标,锺期不在,谁共赏清潇?唯有龟蛇依旧,背今古,无语听涛。登临处,晴川历历,时已近秋萧。嘈嘈, 长漫忆,曹刘俊赏,崔李诗骚。谢别后,昔人有梦相交。莫哂蝇营似我,緇尘里,来去由潮。 知何日,江湖一舸,不必羡渔樵。

3、2016年再登黄鹤楼

2016年去武汉,又一次登上黄鹤楼,不过这一次特意去了以前没有去过的晴川阁。写了一首《七律-登晴川阁》

一渡晴川忆旧游,骚人迁客几淹留。登高先拜禹王殿,揽胜何须黄鹤楼。怀抱两江滋鄂楚,遥临三镇刻春秋,浮霾休道遮穷目,不是当年鹦鹉洲。

结束语

也许是崔颢李白的影响力太大了吧,连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大诗人的黄鹤楼都很难被人注意到。所以要想靠作诗成名千万不要再写黄鹤楼了,前贤的影子太高大,遮住了所有的光芒。

历朝历代的吟咏黄鹤楼佳作不胜枚举,老街录入的唐宋明清这几首也仅仅是九牛一毛。除了他们,您一定也读过不少其他诗人的作品,您最喜欢哪一位诗人的作品呢?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下。

不知道诗友们自己有没有吟咏黄鹤楼的作品呢?欢迎赐玉切磋交流。

@老街味道

诗词创作小知识 作旧体诗词可以押几种韵?新韵好还是旧韵好?

都知李白《凤凰台》学崔颢《黄鹤楼》,谁知崔颢也是学的别人

你家乡的方言更接近古汉语吗?古诗词是不是用方言读更有韵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