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生肖配对

歌颂新时代的诗歌(歌颂新时代的诗歌简短)

时间:2024-01-28 12:29:41 作者:牛奶煮萝莉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新传统诗词:萌生与长成

作者:胡晓军

《2023中国诗词大会》近日圆满收官,受到观众好评。无数人聚焦于这一诗词的舞台,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它生动演绎了古典诗词在当下的一种活法。

《2023中国诗词大会》海报

2016年,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问世,热播全国。笔者也同万千粉丝一样,连续追“季”,兴奋之余更作一文,认为该节目所采用的网络海选、才智PK、权威点评方式,加上催泪故事的编织、平凡英雄的打造,这一系列新颖时尚的创意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推广,可积极扩展古典诗词的群众基础,并进一步认为当代原创诗词若能按此办理,同样有望实现“扩群”,实现与古典诗词盛况的“合龙”,重现“诗的国度”的当代愿景。

而今回头再看,感觉自己当时未免有些冲动——不能将公众对古典诗词的欣赏热情,等同于他们对原创诗词的接受愿望。事实上,两者的差距极大,不在一个谈论范畴。

当然,新时代以来,我们也看到原创诗词势头渐劲、发展正猛,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诗词作者已达三百万人,各类诗词报刊三千余种,加上自媒体,每年推出的新作近千万首。然而,必须承认,当代诗词作者队伍貌似庞大,但占全国总人口之比却是小而又小,难以突破小众文化状态。原创诗词作品看似海量,但其与质量的落差大而又大。这种落差不仅损伤了原创诗词的名誉,也遮蔽了少数力作的光芒。

孔子用“兴、观、群、怨”(《论语·阳货》)来表述诗的社会作用。“兴”是抒情与启思,“观”是观照与认知,“怨”是指责与批判,三者均属创造审美层面;“群”是传播思想情感、交换见解看法、寻求社会共识,属于接受审美层面。平心而论,当代原创诗词在“兴、观、怨”上的表现不虞匮乏,且少数优秀之作既有情感又有观念,既有赞美又有批判,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但因“群”的过小导致创造审美与接受审美不匹配、不平衡。“兴、观、怨”一旦“失群”,便失去了从个体精神扩展为社会精神的可能。而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语言文字系统及环境的改变,使根植于文言文和古声韵系统的古典诗词,成为今人乐于学习、欣赏和引用的“非遗”文化;却使同样源自文言文和古声韵系统的原创诗词,不复是使用白话文和普通话系统的今人惯于接受、欣赏和传递的文学体裁。

综上所述,传统诗词创作需求量小及其所致的交流圈窄、传播力弱,并非个人之力所能造成,而是时代社会变迁、语文环境变动再加上文体盛衰、审美兴替的综合作用。

回顾历史,传统诗词创作到了清末,早已沦为强弩之末,不但在应对时势变化、回应社会关切上无能为力,反而因大量泥古不化、缺乏情志的劣作而遭抨击。只不过,因启蒙教育、审美习惯仍在,人文环境、社会共识依然,传统诗词虽已无法真正发挥“群”的功能,却仍可以撑持“群”的规模。此后,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传统诗词创作很快两者尽失。

20世纪的诗词创作,为了反映新生活、表达新思想、展现新形象,大量使用新词组、新语法、新韵脚,呈现出与传统诗词迥异的创作风貌并影响、推动了更多相似作品的出现。为了与传统诗词进行区分,可将其称作“非传统诗词”。非传统诗词也是诗词,虽然其文学的属性弱、格律的问题多,却能凭白话文语境、普通话声韵,为当代诗词创作扩“群”。改革开放以来,非传统诗词与传统诗词的创作都进入低谷,并出现了前者向后者靠拢的趋势。大批非传统诗词创作者放弃了“主义”或“主意”,活用经典诗句、使用典故符码、讲究对仗音韵、追求意境营造,试图在古典美与时代性中找平衡、求发展。这种平衡与发展,对具备文言文功底和古声韵能力的作者而言,则更易达成。

最重要的还是语境。百多年来,“言文一致”已实现,而“言文隔绝”并未出现。“文白交织”的语境为“文白互用”的文艺创作提供了通道和空间,体现在小说、散文、戏剧、曲艺等多种门类上,其中诗歌要比其他体裁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其一,单字思维依然运用普遍。名词方面,白话词组取自文言单字,仍可在大多数情况下拆分、独立使用(如“光明”“魂魄”“感觉”“冰雪”“道义”“缺少”“增加”),这显然有利于对仗(虽然容易“合掌”)。文言单字常与白话词组结合,成为“半文不白”的新词组(如“航天魂”“获得感”“可燃冰”“无间道”)。值得一提的是,追求字数相当,但词性、平仄并不求完全对应的词句,在当下的创作中十分常见,可称其为“非传统对仗”,例如,“星光何等耀眼,烟花如此炫丽”“修志存史励后人,鉴往知来开新局”。白话词组工对难度较大,而“非传统对仗”虽然略显粗糙,但有利于诗词创作思维的培养。

其二,成语熟语依然引用广泛。源自农耕社会、基于文言文系统的成语和熟语,依靠基础教育助力大量被使用,其所蕴含的历史、自然、人文典故也为今人所熟知,这明显有利于诗词创作中的用典。古代成语和熟语大多已具备了延伸意涵,在使用中毫无过时感、违和感,极少被新词所取代。即便偶有同义或近义的新词出现,质量并不更优,底蕴并不更深,生命力也未必更长。

其三,文化符码日渐被频繁采用。随着古典文化以各种形态回归今人的视听,许多具有隐喻性的事物和象征性的意象(如“红豆”“兰舟”“桃源”“荼蘼架”)被人们广泛读取,并开始在生活中被频繁采用,例如“采薇服饰”(意为天然质朴)、“梦蝶电子烟”(意为哲学冥想)、“东篱农家乐”(意为自然食材)等。即便今天的科技进步已到了“上天入地”的程度,但其冠名仍多为“嫦娥”“神舟”“天宫”“蛟龙”之类,这些具有历史积淀感和民族象征性的符码,早已与当代生活、文化融为一体了。

总之,语文环境的“文白交织”和日用而不觉的“文白互用”,既有益于传统诗词创作的生存,也有助于非传统诗词创作的提升,更有利于两者的共存、竞争与调谐、优化,并逐渐形成了属于新时代的“新传统诗词”。

可以确定的是,新时代之诗词创作,已不是新文化运动要去除的“旧文学”“死文学”,而是中国梦理想要复兴的“新文学”“活文学”之一。欲为新时代之“新文学”“活文学”,诗词创作须在“兴、观、怨”尤其是“群”上有突破、有发展。如前所述,基于文言文语境和古声韵系统的传统诗词创作无法实现广泛“扩群”,而基于白话文语境和普通话声韵系统的非传统诗词则难以有效“扩群”,必须开辟新路。

开辟新路,并非“另辟”,恰恰是在传统诗词创作和非传统诗词创作的共存、竞争中,逐渐完成调谐和实现优化,以“新传统诗词”使“扩群”既保持高质量,又掌握普遍性。

这种现象以及趋势,早已现出端倪。其中非传统诗词向传统诗词创作的靠拢,前文已有述;而对传统诗词创作方法的改革则出现得更早,并持续至今。改革的着力点,主要在四声和押韵。由于普通话的普及教育及社会覆盖,古典诗词欣赏与传统诗词创作均出现了四声和押韵不匹配的问题,故对今人而言,改革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都是充足的。

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一是将入声派回平上去声,按普通话的四声重新标定,得到“新声”;二是以此“新声”划定诗韵,得到“新韵”。两者合为“新声韵”,使传统诗词创作整体进入白话文语境和普通话系统。此举与非传统诗词创作,堪称是相向而行。而采用“新声韵”的传统诗词创作,吸引了大批新作者和大量新读者,为“扩群”作出了贡献。

不过,改革必有代价。“新声韵”一方面会挤压传统诗词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会使少数非传统诗词创作愈发“无厘头”,在边“扩群”边“失群”中重蹈新诗的覆辙。事实上,已有一些诗人如周啸天等因践行“白话文”、尝试“新声韵”付出了被指责甚至被谩骂的代价。笔者以为,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这样的代价是必要和必需的。

由于古典诗词的强大和深入人心、“文白交织”的语境及现实状态,恪守文言文语境和古声韵的传统诗词创作仍具生存合理性,却不复适合成为新时代诗词的主流。同时,但凡改革包括文学改革,都会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创作实践和研究成果,需要社会和时间的共同检验。笔者以为,当下只是新时代诗词的初级阶段,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暂时的、局部的,都应作为相关研究的材料和改进的载体。而诗词创作中存在的“口水化”等问题,虽很可能泛滥,却也不必对其过分担心。回望历代的传世佳作,能为今人耳熟能详、口诵笔录的多为当时通俗也很文雅、文言而近白话的作品。由此推断,大可不必为当前新传统诗词的“浅白”“俚俗”而杞人忧天。对诗词创作而言,重要的是在诗的情志立意、时代特征、生活质感、普适情趣上多下功夫。

我们不能低估传统诗词、非传统诗词的转化能力和转型能量,它们都将是新传统诗词萌生与长成的主力。可以看到,传统诗词创作正在不破古律的前提下吸收白话文词汇(包括网络流行语)、普通话声韵(寻找与古声韵相同的字词)以反映现时代;非传统诗词也在“力写今生”的前提下运用单字思维、典故、工对以增强古意——年轻的初学者尤其如此。两类创作的性质和站位不同,但目标一致,有望在交流和竞争中实现求同存异的共识、优胜劣汰的发展。

只要保持理性的宽容,避免非理的攻讦,新传统诗词创作则可迎来多样性的繁荣。相信这两种力量的合作,将会达成笔者对新传统诗词的愿景——以白话文和普通话声韵为主,以文言文和古声韵为辅(白文结合,以白为主),反映这个时代的真生活、抒发真情感、表达真理念、挥洒真兴趣,摆脱机械呆板,拒绝形式主义,实现总体标准、同中有异、灵活变通、古今逢源的体裁形式,在白话和文言自然而巧妙的结合中生发诗意,在社会的评价和历史的检验中持续“扩群”。(胡晓军)

来源: 解放日报

新时代青年诗词选·赵星雨丨以后生涯各如梦

▲ 关注 ,让诗歌点亮生活

新时代青年诗词选

赵星雨,号靖斋,保定徐水人,半亩塘诗社成员。

碧 桃

云屏花影碧桃枝,王母瑶池赐宴诗。

却是阿环垂绣幕,不教方朔隔窗窥。

我 为凤楼消息久无闻,病倚阳台坐夕曛。

我为多情肠欲断,瘦腰何独沈休文。

无 题重帘复幕郁金堂,桂栋兰楣玳瑁梁。

十五莫愁留恨足,嫁人消息报王昌。

送 别长亭烟树雨凄凄,春槛花迷亦自迷。

以后生涯各如梦,相逢应在玉楼西。

雪 夜时钟嘀嗒响来回,篆字香烧一寸灰。

坐到中宵听雪落,浓相思与苦咖啡。

游 园楼台迢递画廊斜,古木高林有暮鸦。

湖水清流环曲岸,玉桥坐对白莲花。

汉 武甘泉桂馆待神明,王母分桃在五更。

久饮仙人金掌露,茂陵天子未长生。

疫情封闭不出万事萧条惜物华,春来避疫久居家。

门前便是东西路,不见村人只见花。

绮 怀凤楼迢递隔烟波,无限相思不奈何。

春晚偏开红芍药,松高漫结紫藤萝。

窥帘韩掾偷香久,留枕陈王染泪多。

只有伤心惆怅处,绮窗独坐听离歌。

五月一日于保定同陈策彭哲刘博刘子轩四兄宴饮分韵得文字远道从诸彦,春筵夜会文。

剧谈倾北斗,高议尚南熏。

轩树莺成侣,丹山凤自群。

宵深难尽兴,挥手醉中分。

编辑:王傲霏,二审:曼曼,终审:金石开

《黄河十绝》原创诗词与书法作品

《黄河十绝》

汪少潭

《黄河十绝》是我在上班必经之路“金雁大桥”上东张西望、有感而发,因为在路上行走,所以全部写在手机记事本上。现抄录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黄河十绝之一

《黄河颂》

一腔热血满脸泥,

润泽北国几万里。

粉身碎骨惠两岸,

常使英雄泪沾衣。

2018年5月17日19点11分

于金雁大桥

黄河十绝之二

《颂黄河》

吞泥咽沙断魂肠,

蓝天白云笑我黄。

山重水复多歧路,

九曲不悔向五洋。

2018年5月11日10点17分于金雁大桥

黄河十绝之三

《黄河叹》

乌云漫天雨意浓,

黄沙万顷浪千重。

争先恐后填海去,

太平洋上了无痕。

2018年8月15日8点19分于金雁大桥

黄河十绝之四

《叹黄河》

柳浪轻摇四月天,

黄河水涨好行船。

快艇划出新时代,

羊皮筏子赛军舰。

2018年4月16日10点28分

黄河十绝之五

《黄河咏》

秋风秋雨一夜凉,

黄河两岸好风光。

满街伞花开得艳,

正好吟诗向远方。

2018年8月21日8:39作于金雁大桥

黄河十绝之六

《咏黄河》

黄河黄来长江长,

冲出青藏向五洋。

惊涛拍岸千重浪,

唤醒雄狮屹东方!

2018年8月24日7点55于金雁大桥

黄河十绝之七

《黄河吟》

云遮雾罩雨绵绵,

杨柳轻烟白浪漩。

若非一渠黄河水,

错把兰州作江南。

2018年8月27日8点30于金雁大桥

黄河十绝之八

《吟黄河》

千顷黄沙万里云,

如兵似阵海陆空。

忽忆当年将军梦,

百万金戈号令从。

2018年9月12日8点39于金雁大桥

黄河十绝之九

《黄河梦》

千年复见黄河清,

谁解游子寸草心?

美丽中国赢天下,

绿水青山遍地金。

2019年2月28日7点26于金雁大桥

黄河十绝之十

《梦黄河》

禹王身影何处寻?

黄河两岸尽春风。

伟大复兴中国梦,

绿色发展万事亨。

2019年3月1日8点49于金雁大桥

美到极致的30首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五绝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

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想要看到一千里外的风景,那就要登得更高才行。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你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早春野望》

唐·王勃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江面上空旷无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涛,一波高过一波。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处处一片青绿。

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它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它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送郭司仓》

唐·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碧绿的淮水映照着屋门,我挽留的心意十分诚恳。明月代我为客人送行,我的心绪却如春潮翻滚不息。

《终南望馀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山北坡一片清丽,皑皑积雪似白云飘浮在天际。林梢被初晴的阳光映照得分外透明,黄昏的城里又增添了阵阵寒气。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绝句二首》

唐·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在这深秋的夜晚我怀念你,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碧磵驿晓思》

唐·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孤灯伴着我没有做完的梦,楚国千里迢迢还远在天涯。月儿落下杜鹃也不再啼叫,只见庭院里开满了山杏花。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

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那里声声啼鸣。鸣声会惊破我的好梦,到不了辽西去会见亲人。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具体在哪。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尽情的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山间小路上原本并没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湿人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主人回来了。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左掖梨花》

唐·丘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梨花的色泽完全超过白雪,余香飘散,开始浸染衣靴。春风啊,请暂且不要停息,将花瓣儿吹向皇宫的台阶。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这30首五言绝句,每一首都如画一般,清新雅致。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