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24香谱图解(24香谱图案)

时间:2024-01-17 19:50:50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烧香、拜财神、抽签,漳州寺庙祈福地图,你都去过吗?

“香要举过头”

“保庇考试考第一”

“保庇工作顺利,全家健康”

在漳州长大的孩子,大都有被家长带去寺庙,拿着香在佛前拜拜的经历。

山中的古刹、街巷转角的祖庙、家里的佛台,这些都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寺庙是人们寄托信仰的皈依处,亦为漳州人带来许多心灵的慰藉,无论内心多么烦躁,在走进寺庙后,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越来越浮躁,不妨来一场朝圣之旅,让你能在漳州找到一处心安地吧。

/ 三平寺 /

平和县文峰镇文美村

图/城市捷报

著名古刹三平寺,为义中大师率众僧尼于唐会昌五年创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图/城市捷报

这座千年古刹俗称“三殿半”。殿宇倚山而建,坐北朝南,前低后高,群山环抱,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盛暑时节,南风跃过林海竹涛,轻轻地吹来,令人顿觉凉快。 

图/城市捷报

这里以三平寺为中心,包括三平祖师文化园、如意谷、广济园、迎客园、尚书阁、侍郎亭、九层岩、毛氏洞、龟山、虎林、虎爬泉、龙瑞瀑布、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等景点,有古代八景和现代二十四景之称,各处人文景观都充满神奇的民间传说,令人神往。

/ 关帝庙 /

东山县铜陵镇风动石景区

东山关帝庙,依山临海,气派巍然,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庙宇,且具有明古建筑艺术价值,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关帝庙属抬梁式木构架建筑,面积约为680多平方米。庙内的金木雕、石雕更是巧夺天工,主殿下的水磨青色大陛石上,雕刻有一条全国罕见的青龙,腾云吐珠,峥嵘露角。

此外,庙里的鎏金木雕、石刻都出自于历代名家之手,均为上乘珍品。主殿中间摆放着神龛和关帝神像,两边的回廊是关公的四员侍卫大将。

据查证,东山关帝庙是台湾众多关帝庙分灵入台的祖庙,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

/ 白礁慈济宫 /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

图/香蕉我在这

白礁慈济宫主奉中国最为著名的医神之一——保生大帝,是全球保生大帝庙宇的祖宫。

图/香蕉我在这

现存的白礁慈济祖宫,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庙宇为三进皇宫式殿宇,依山递筑,两侧配殿,就尘而列,献台前置威猛雄骏的国母狮,系明朝朱棣文皇后为感神恩所踢。

图/香蕉我在这

白礁慈济宫的正殿四壁,以及宫楼上两侧边壁,绘满了精美的壁画,特别是正殿后壁的“四顾眼菩萨”,无论游客站在这幅画的任一角度与方向,都会明显感觉到菩萨的眼光正在慈祥地注视着你。

/ 九龙岭土地公庙 /

龙海市九湖镇木棉村九龙岭

图/海边山人

九龙岭土地公庙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公元686年),是全国唯一戴宰相官帽的土地公。

图/海边山人

九龙岭土地公头戴相帽为亘古以来,华夏大地上绝无仅有,如此特殊显赫的荣耀相传缘于清朝时代的漳浦名相,一代帝师蔡新。

图/海边山人

土地庙前的对联“九龙岭下日日冬至,六鳌海上夜夜元宵”,相传也是由蔡新所题写。

因为蔡新,九龙岭土地庙从此披上了这美丽而神秘的色彩,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漳郡四乡。各方善男信女前来莫拜、进香,络绎不绝。

/ 漳州文庙 /

芗城区漳州古城修文西路

图/花草夕颜

漳州文庙位于修文西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漳州古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宋代,至今有近千年历史,是许多游客参观古城必不可少的打卡点。

图/花草夕颜

文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大成殿是整个漳州文庙建筑群的灵魂,为明代木结构建筑,建于石台座上,面阔五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

图/花草夕颜

历史上,朱熹、郑成功、黄道周都曾到此庙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孙世代相传住于庙内直至明正德年间。

/ 南山寺 /

芗城区双庵路11号

图/香蕉我在这

南山寺,原名报劬崇福禅寺,为唐开元年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并于1983年4月9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图/太行肖雯

南山寺规模宏大,分别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石佛阁、法堂、藏经阁、陈太傅祠、五祖楼等,而且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藏有大量的诗文、楹联等。

图/香蕉我在这

正如中国佛教协会顾问、佛学专家、邑人林子青居士于1992年为南山寺法堂撰联所称,上联:“终始溯唐朝,陈傅开基,梵宫夸壮丽,几历沧桑,不愧为南州法窟;”下联:“踵兴于宋代,微公建阁,佛像尽庄严,频遭劫火,依然是左海名蓝。”这副楹联就是南山寺千年历史的写照。

/ 玉尊宫 /

天宝镇珠里村

玉尊宫是唐代始建的古庙,历史上四易其名,两度迁徙,香火远播台湾、东南亚,是台湾玉尊宫的祖庙。

天宝玉尊宫占地约10亩,殿堂为三重庙顶,用琉璃瓦铺盖,中梁与屋檐用瓷片雕塑、剪贴各种神兽造型,色彩斑斓,神态逼真。

玉尊宫殿内五个神阁均用檀香木群雕构成,共雕塑2万多种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雕塑造型多姿多态,形象各异,无一雷同。

殿中两根蟠龙古石柱是唐代遗留下来的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整座宫宇的石、木、瓷三雕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 瑞竹岩寺 /

龙文区蓝田镇岭兜村

图/行走漳州

瑞竹岩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千年,屡圮屡建,历代都有高僧在此驻锡,留下梵行法踪,使其成为今日的佛教丛林名刹。

图/行走漳州

瑞竹岩庙宇成群、僧舍众多,有供奉神象的“圆通宝殿”“功德堂”“大雄宝殿”“华严殿”等,还有供方丈处事生活的“竹林丈室”“自在堂”等用室不乏百间,这些建筑群依山势而建,连绵向上,极其壮观。

图/行走漳州

大雄宝殿是瑞竹岩最精致的建筑,殿名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庙内装修十分讲究,到处是彩梁画柱,雕龙刻凤,更显金碧辉煌。屋顶采用天花板装饰,每一方片的天花板堪称一件艺术精品。

/ 长泰文庙 /

长泰县国泰路

图/香蕉我在这

长泰文庙坐落于石岗山南麓,始建于宋代(公元113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文化孕育的摇篮。

图/香蕉我在这

文庙总占地面积250多亩,坐北朝南,呈五进制,依山而上,步步登高,其建筑风格集北方文庙之大气,融闽南建筑之精细。

图/香蕉我在这

长泰文庙内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展示,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孔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敬先师先哲。

在儒学文化的熏陶下,长泰英才辈出,先后涌现进士71人、举人292人、贡生396人,诞生出了漳州府历史上唯一的科举状元林震和明代两广总督戴燿等彪炳史册的人物。

/ 南靖紫云寺 /

南靖县书洋镇下版寮村紫云山寺

图/厦门摄影旅游

紫云寺坐落于南靖县城郊紫荆山中,始建于北宋时期,几经兴替,明清有僧人重修佛堂净舍,时期毁于战火,直至20世纪90年代,民众才筹资重建紫云寺,迄今已有千年历史。

图/厦门摄影旅游

现在的紫云寺为三进建筑,从上到下为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全寺依山起势,巧构宏制。寺院飞檐翘角,巍峨壮观,凝重庄严,颇具明清闽南建筑风格,寺内主要供奉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民间称“三宝佛”)。

图/厦门摄影旅游​

寺内天王殿山墙上的青石浮雕九龙回音壁,壁长18.03米,高2.21米,厚0.41米,造型精巧,栩栩如生,是目前我省最大的九龙回音壁。

/ 平和灵通寺 /

平和县大溪镇灵通山

图/坂仔人坂仔事

灵通寺位于擎天峰西侧半山腰,原建于盘石覆盖的天然石洞中,前临悬崖峭壁,唯有一条小径可攀登而上,地势险要,寺庙小而佛神灵,被誉为中国南方最美”悬空寺“的寺庙。

图/坂仔人坂仔事

灵通山利用独特的地形,巧妙构思,从寺前向外斜凸的崖壁,凿崖为基,洞浇灌钢筋水泥方形立柱13根。柱与柱之间,以梁联结,纵横有序,扶持固定,承托天王殿、钟鼓楼和主殿前埕,远观殿宇,状若悬空,蔚为壮观。

图/坂仔人坂仔事

殿内壁是天然巨石,殿中供奉着手握经卷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和三宝佛像庄严慈祥,神态可亲。

/ 诏安九侯禅寺 /

诏安县552县道

九侯禅寺坐落于诏安乌山南麓的九侯山中,据《九侯禅寺碑记》载:“古刹有内旧岩,始建于唐代。宋绍兴十年(1140年)始建佛阁大殿…”。

图/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九侯禅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为重檐悬山顶建筑,由门楼、天井、拜亭、大殿、东斋、西斋组成,总面积约660平方米。

图/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俯瞰九侯禅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寺庙东侧,山涧飞瀑,流泉湍急,怪石状物成形。整座大殿雕梁画栋,历经多年仍古貌犹存,殿内佛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寺庙对于闽南人来说

除了是建筑

还是刻于心中的信仰

闽南人相信有拜有保庇

相信不管是到哪个寺庙拜拜

只要心诚就能灵验

- END -

图片|网络

资料|网络

整编|青年Z造

最全的烧香图解

最全的烧香图解

一、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二、

善良香:常常诵经文,感受佛之善。不受三途苦,常行十善道。

忍耐香:忍辱波罗蜜,坚忍求正觉。时刻要警惕,莫逆众生心。

增功香:修道勤精进,一心专念佛,净业修三福,积功才累德。

刀兵香:娑婆本来苦,贪嗔痴横行。三日刀兵起,一心念观音。

增福香:斋戒得清净,六度菩萨行,修持如佛教,福慧即临门。

出行香:见人人总好,看事事皆圆。恒顺众生者,菩萨护行人。

抽丁香:一念恶因起,地狱已标名。药师佛前忏,还令得清净。

冰雹香:众生众业感,非时风雨雹。天灾时发难,念佛得消除。

催路香:有事急切催,起程心不怖。观音有灵感,念念平安路。

止行香:有恶行快止,有善行快行。三途恶道果,全由你心成。

出尘香:身在尘中坐,心恒住清凉。尘劳本来苦,念佛开心光。

天地香:礼念天中天,赞扬地藏愿。是否发大心,警惕魔捣乱。

长生香:寿相是非相,布施无住相。学佛出三界,是为长生相。

归家香:有人回家乡,离去时迷忘。回家知家好,飘泊梦一场。

消灾香:无始劫罪恶,念佛得消除。深信因果者,修持转罪业。

平安香:诸佛常护念,平安又吉祥。众善当奉行,精进坐道场。

增财香:十日进财兆,布施得福报。佛门如法求,求财财就到。

催丹香:信愿常念佛。感应佛菩萨。圆成菩提果,道人练成丹。

成材香:学佛成材喜,亲朋沾法益。劝人都念佛,共往极乐去。

公正香:待人公,做事正。分外莫做,本分行事。

凶信香:福祸唯人招,前因有后果。一声阿弥陀,灭罪十亿劫。

明心香:心性从不灭,唯在净与污。因果轮回法,心明不拔无。

疾病香:有疾临身上,宿业内外感。念佛超度之。敦伦尽本分

施舍香:不住相布施,布施一切人。舍一得万报,上报四重恩。

催供香:礼拜要真诚,供养如礼供。行普贤十愿,是则为真供。

救苦香:施人食与药,放生修福德。燃灯并造幡,当学药师佛。

增寿香:信行普贤行,渴仰求菩提。善得胜寿命,果报无人及。

亲友香:亲朋好友来,喜笑又颜开。不随俗务转,尽分不挂怀。

超生香:超脱生命事,唯有学佛道。此刻不精进,惹得愚人笑。

敬师香:师父教导我,永脱生死门。做人不忘本,常念报师恩。

二十四香谱图

七十二香谱图

烧香的讲究

如何敬佛,许多细节上都有讲究的。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是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供开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言语需恭敬,否则冒犯了大师,不给你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苏东坡与海南沉香

近日,设在海南儋州东坡书院的东坡香文化馆揭牌,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

在中国香文化发展史上,苏轼注定难以被绕过。因为他不仅品香、用香,并亲自制香,还留下“雪中春信”“二苏旧局”等合香典故。尤其是谪居海南期间,苏轼更是成就沉香般性格,历难而不屈,借由其咏香诗文的书写,与海南结下不解的香之缘。

尚香是宋代文人出于对群体身份的认同而形成的共同趣味和文化品位,东坡将传统香道提升到明德悟道乃至立身修性的高度,以尚香正心慎独、濡养德性,其实质是对儒家“修身养性”理想人格的躬行实践,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西园雅集:无香何以为聚

古代文人的聚会被称为“雅集”,历史上最著名的雅集有两次,一次是发生在东晋绍兴的“兰亭集”,一次是发生在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兰亭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王羲之的字,而西园雅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李公麟的画和米芾的题记。

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花园。宋神宗元丰初,王诜曾邀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以及日本圆通大师等16位文人名士在此游园聚会,会后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书写了《西园雅集图记》,成为仇英、张大千等后世名家摹写赏玩的典范之作。

《西园雅集图》水墨纸本,白描入画,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宋代文人雅士聚会的情景,他们或挥毫用墨吟诗赋词、或抚琴唱和、或打坐问禅,案头上有几缕淡淡的炉烟萦绕其间。中国用香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文化俨然成形。

到宋代,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发展到鼎盛,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对宋代文人雅士来说,香炉里焚爇名香,是24小时不能间断的一项常规设置,氤氲的香氛差不多就和当今某些公共场所或咖啡厅的环境音乐一样,是人生展开的一个基本背景,仿佛没了它,生活便不能正常流动。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艺”。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并将这些观念和行为反映在大量的诗词、散文、随笔、札记,甚至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作品中,成为文人群体一致认同的生活情趣与文化品位。

苏黄唱和:烧香赋小诗

唱和诗是古代诗人相互应答酬谢所作的诗词,士大夫间更是以香中雅趣题诗互答为文坛佳话。宋元祐年间诗人相互唱和十分风行。元祐年间,苏轼、黄庭坚二人以黄庭坚酬答别人送的香品(帐中香)为引子写了几首唱和诗,不单写香,且以香激赏对方之文辞、智慧,乃宋人香事风流。

黄庭坚自称“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爱香如痴,他的《惠江南帐中香者戏赠二首》中“百炼香螺沉水,宝熏近出江南”一句历来为人称赞,苏轼读此诗后和作《和黄鲁直韵》,称“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苏轼诗中提到的香并非具体的香品,而是黄庭坚为酬答别人送的香品礼物而做的诗,意指黄庭坚的四句“偈子”,就像妙香一样四处飘散,为了更好地体会黄庭坚诗中的智慧,应用心参悟,就像品香一样,最好用鼻子“观”。

苏轼在《答黄鲁直书》中写到第一次在孙觉座上见到黄庭坚的诗文,“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苏轼对黄庭坚称赞有加,而黄庭坚更是投书苏轼,恭执弟子之礼。两人交往莫逆,常常“互怼”,如,苏轼调侃黄庭坚的字是“树梢挂蛇”,黄则说苏轼的字是“石压蛤蟆”。他们都是爱香之人,也因“香”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据《陈氏香谱》记载:一次,以画梅著称的花光长老派人将两幅新作送给黄庭坚,黄庭坚便与好友惠洪一起在灯光下欣赏。望着绢素上寒姿凌欹的梅影,黄庭坚不禁感叹道:画面如此生动,让人仿佛真的置身初春清寒的梅林间,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花香。结果惠洪当即笑着从随身包囊中取出一小粒香丸,焚于炉内。很快,黄庭坚当时所栖宿的舟中便有鲜明的梅花香气轻浮暗溢。

这一种芳韵于黄庭坚来说乃是首次体验,绝妙的效果引他赞叹不止,见此,惠洪也就很有兴致地道出了此款“韩魏公浓梅香”的来历。原来,它的配方与工艺竟是名臣韩琦府中创制出来的成果,又由苏轼掌握后传授给惠洪。黄庭坚闻言不禁玩笑地抱怨道:苏轼明明知道他有“香癖”,当年居然不曾告诉我,真是不够朋友。黄庭坚还将此香易名为“返魂梅”。

海南香事:金坚而玉润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薰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这首《翻香令》,是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后,苏轼怀念其所作,描写了苏轼在妻子灵柩前焚香之景。从词中也可看出,宋人很少采取焚烤沉香片、檀香片,多是使用精心调制的“合香”。

宋时的合香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多种香料经过加工处理,捣成碎粉,混在一起,用蜂蜜、白芨、蔷薇露(天然玫瑰香水)等加以调和,然后封闭在容器内,埋入地下静置一段时间。最终将香料取出,做成小饼、小丸乃至捣成粉末,即得到成品,或宜于熏衣,或宜于待客,或宜于户外,或宜于夜晚的寝帐,乃至解酒的、安神的。

苏东坡玩香可谓已到极致。据说古代有三款香最美,分别是“雪中春信”“黄太史四香”和“返魂梅”香。其中,“雪中春信”便是苏轼所调制,需专门收集梅上雪水进行合香,能于雪天闻到梅花开之意境,雪落无声,梅香盈室。

这款香的诞生,有一段如同传说般的故事。当年苏轼为合出早春梅花初绽时的香气,整整用了7年,一直不满意。直到北宋元祐五年正月初七的一场突至春雪,苏轼取出御赐的羊脂玉碗,吩咐侍女取梅花的花心之雪放于其中。再将炮制好的香料按顺序配好,才终于找对了味道,合成“雪中春信”。

东坡对海南沉香也十分喜爱,在《沉香山子赋》中咏道:“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寥寥数语,把海南沉香的特征写得形神毕现。沉香的形成机制,是沉香树干被真菌侵入寄生,发生变化,经多年沉积形成的香脂。树龄几十年的沉香树,如果没有受伤,便不会结出沉香。

沉香实际上是树受伤后在愈合过程所产生的油脂,其生成过程,充满变故、磨难和艰辛,颇富审美和哲理意味,不由得使人联想起人生多难、命运多舛的苏轼。所以,绍圣五年二月,苏轼时年64,为贺弟60大寿,寄以沉香山子,并作《沉香山子赋》,题下注明:“子由生日作”。

此篇寿赋,笔笔未离沉香,而处处却在推扬卓然不群的品格,可谓构思奇妙。当时,正值元祐党人被大力镇压。兄弟二人,一贬儋州,一贬雷州,彼此隔海相望,心情可想而知。虽身处困境之中,但苏轼就地取材,以儋崖之沉香作为寿品,以沉香山子为喻,隐喻品格贞坚的士君子,以此激励同样深陷逆境的子由。

收到兄长情深意长的生日礼物,苏辙回应以《和子瞻沉香山子赋》。赋前有小序,云:“仲春中休,子由于是始生。东坡老人居于海南,以沉水香山遗之,示之以赋,曰:‘以为子寿。’乃和而复之。”弟弟对苏轼原赋的精神,可谓心领神会,在香史上,这样的唱和堪称传奇,既是骨肉亲情的写真,又是在同一心灵层次上的知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