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宝地

跳出三界外(跳出三界外是指哪三界)

时间:2024-01-29 01:17:55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古人言:“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啥意思?许多人不知深层含义

古人言:“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啥意思?许多人不知深层含义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说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去,二者皆可抛。这个“自由”拿到现在来说也有着诸多的含义,如今,大家受缚于自己的工作,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整日不得清闲,能说自己是自由的吗?当然不是。

古代有这么一句俗语说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乍一听好像这句俗语在小说里曾经见到过,比如那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被阎王手下收去魂灵之时,对十殿阎王说道:自己已修成仙道,早已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么,孙悟空说的这句话其意思究竟为何?

“超出三界,不在五行”不知各位看官读起来是否觉得这句话十分洒脱不羁呢?那么,这里的三界和五行指的是什么呢?三界是佛教术语,在佛家看来,一切有情动物身死以后便会去往另一个世界,所谓善恶终有报,死后入佛门,这里的三界便是指众生所居住的欲界、、无。

首先来看欲界,按佛家来说,欲界便是从地狱起至他化自在天,善恶参差,男女多杂居于此,故而身染欲望。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指的便是咱们所生活的世界,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当中,有光明亦有黑暗,有欲望亦有恬淡,他说男女杂居到也是事实,不过最后一句说身染诸多欲望则说的有些言过其实了,但凡生而为人,谁能说自己无欲无求呢?

再来看,以佛家解释来说,便是从初禅天至四禅天,无有女行,故而无欲染,而且当中宫殿高大,皆由净色化身。作为古人们幻想的一个世界,在里面没有女子,因此便没有。而最后的无则显得有些玄虚而且不可理解了,说是从空无边处天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具四心而无色质。

在没有解释这三界之前,是不是有很多人觉得这三界分别是人间界、地狱界和天界呢,这个概念在当时的小说中还未言明,不过在现代的诸多修仙小说中倒是多有提及。

说完这三界,咱们再来看五行。说到五行就得提及道教哲学,最早的五行学说出现于黄老道家学说当中,是在描述一个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其中的转化关系,是一个哲学问题,古人们化繁为简,将万事万物分为五种性质,便是金、木、水、火、土了。

说白了,这五行便是这个世界的组成,而在随后的发展当中,后人们又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如此,咱们再回过头来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一个佛一个道,倒也算是三教合流之后的产物了。

佛教是一个外来的文化,而道教所提的五行学说则是咱们中国的本土文化,在佛家当中没有五行,而是用四种元素,分别是风、火、土、水,佛家认为这万物都由这四个元素所构成。虽然这些原理在现代看起来太过简单,但是也用了几千年。

在古人们看来,若想真正的实现自己的自由,便要离开这三界,不受这个世界的束缚,不管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而且当时,由于物质水平的低下,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很多人的寿命非常短暂,因此大多数人希望自己能够活得久远一些,君不见昔日古代皇帝便多有炼丹者想要多活几年,虽然结果适得其反,这种想要超出生死轮回的愿望,却也是流传了下来。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想要获得大自由,在现代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心灵上的自由还是可以做到的,但也不可能像佛家中所言无欲无求,人生在世,生而为人,怎么可能毫无牵绊,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牵绊,人生也才精彩不是?

西游唯一一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仙,观音都怕他不是如来

西游记中唯一一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仙,连观音都怕他三分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历史上的巅峰之作之一,因此很多人都对《西游记》这部著作充满了好奇,以至于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士子都会“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的研究吴承恩老师的这部大作。不过,《西游记》这部著作也确实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和人物,让人咋一看似乎没有特别之处,但细思极恐。

一部《西游记》蕴含了很多的智慧,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意指出其中的一个神秘人物,都可以洋洋洒洒的写成一篇论文。

例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出场次数极少却极其“诡异”的菩提祖师,桀骜不驯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六耳猕猴,以及独居灌江口对玉帝指令“听调不听宣”的二郎神杨戬等等。正是因为这些人物的存在,才造就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的伟大,因为他教会了很多读者在品读《西游记》的同时也学会了思考。

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位也是整部《西游记》中比较神秘的人物,此人是唯一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仙,法力之大让人不敢望其项背,甚至连观音菩萨、如来佛祖都对其畏惧三分。

这位神秘的人物就是《西游记》中的元始天尊,说到这里的时候,或许有很多人提出一种质疑,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西游记》中似乎并没有元始天尊的戏份,为什么说元始天尊是里面最牛的一位人物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西游记》影视剧中的确没有见到元始天尊的戏份。

可是,在原著《西游记》中,元始天尊是实实在在的出现过,虽然仅有为数不过的两次,但地位之高、身份之贵、法力之强令世人侧目。元始天尊第一次出场,是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玉帝为答谢各路神仙而举行的“安天大会”之上。

当时“安天大会”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在众神的出场顺序之中第一位便是“元始天尊”,并不是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的如来佛祖。即使在今天的宴会之中,我们也都明白第一位出场的人物就是象征着“权利和地位”大小,不难看出元始天尊地位远远在观音和如来之上。

元始天尊的第二次出现则是在《西游记》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的之时。首先我们回忆一些《西游记》中的情节,当唐僧师徒四人来到镇元子的五庄观的时候,镇元子并不在五庄观中,那么这位只拜祭“天地”的大神去了哪里呢?

书中的原话是一位童子说道“家师(镇元子)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和元始天尊去听“郭德纲的相声去了”!可见这位心高气傲连观音和如来都看不起的镇元子,居然会和元始天尊一起闲逛。

由此可见,元始天尊的地位并不在镇元子之下,当镇元子闲游回来之后发现自己的至宝“人生果树”被生性顽劣的孙悟空给“端了锅”之后,怒不可遏道“即使你认识如来佛祖也要陪我人生果树”,当即表示要跟孙悟空拼命。不过,在孙悟空提出可以赔付镇元子的人生果树的时候,镇元子还是暂时抑制住了自己的怒火。

可是,镇元子还是嘲笑了孙悟空一番道:“这棵树就连原始大仙下凡恐怕也无可奈何!”到了这里就很明显了,在地仙镇元子的心中,元始天尊大仙的地位远在观音和如来之上。因此《西游记》中最神秘的一位,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的神仙就非元始天尊莫属了。

庄子:让心凌驾于世俗之上,才是忘我的逍遥境界

“冷眼”观俗人,方为逍遥的境界。

佛家有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这是一种最好的“逍遥”,所谓“三界”就是天地冥,所谓“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不在五行中”就是没有生死的束缚,没有界限,不用轮回,这便是至高无上的一种逍遥,这句话就是佛家中强调的“逍遥”的道理。

而在俗世生活中,总是执着追求财富的自由,但是这一种追求也是局限于外物。

比如现在流行这样一个概念,把人生自由划分为等级,并且以外物作为自由的标准,每一个等级代表着处于某一种层次的随意性,并且称其为“财富自由论”。

其实无论外物达到什么样的层级,只是外在的舒适和坦然,内心有一种逍遥和自在,才是真正的忘我境界。

很多人穷其一生,追求的就是逍遥,可是外在的自由永远抵不过内心的逍遥,有内心的一种洒脱和淡然,才叫境界。

我们无法让自己的身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有一种至高无上的自由。

所以,在道家思想中一直强调的是把向外求的智慧转而向内修,修到清静无为便是自在。

庄子的思想,第一篇章就叫做《逍遥游》,所谓“逍遥”就是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

《逍遥游》第一句就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这一篇章的意思就是说:“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体长不知道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背阔不知道有几千里,奋起而飞,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是鸟啊。当波涛汹涌,飓风刮起的时候就要迁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然的大池。

从庄子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汹涌澎湃的自由和忘我,鸟背就有几千里宽阔,这样一种不受约束不受事物常规观念所禁锢的思想,表达的就是无为无己的自由境界,这才是绝对的逍遥。

就如同我们幻想着自己幻化成一只庞然大鸟,驰骋在天地时空之间,以“无所待”的姿态遨游于南海的天空之上。

庄子的思想,解决的并不是实际的问题,解决的是情绪,追逐的是一种内心的自由。

找到一种人性真正的逍遥,不受拘束,让自己的内心真正的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有一次惠施任宰相,庄子去拜访,惠施听别人说庄子要来抢他的宰相之位,他非常害怕,就在城内搜寻庄子。

后来庄子主动登门,对他说:“南方有鸟,从南海飞往北海,沿途非竹食不吃,非甘泉不喝,猫头鹰捉到一只老鼠,还担心这只鸟抢自己的老鼠,殊不知这只鸟的无拘无束,远在于猫头鹰之上。”

人生真正的自由,是能够摆脱外物束缚,不以世俗的观念来给自己带上枷锁。

世俗之人拿名利作为追求的目标,那么名利就是他的枷锁,世人拿世俗的执念来禁锢自己,那么世俗的执念就是他人生逃不出去的牢笼,有了执念有了枷锁,这样的内心谈何自由呢?

《菜根谭》中说:冷眼观人,冷耳听雨,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冷静的观察别人,冷静的听别人说话,冷静的感受事物,冷静的进行思考。

冷静就是不在事物的执念之内,别人热衷于名利,自己学会跳出名利之外去审视别人追逐名利的这一行为,有时甚至觉得会有一些可笑。

“冷”并不是不动心思,而是超脱于这一份执念和枷锁。

看清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和潜移默化变化的法则,不为世俗所执念,用理智和淡然去找到一种真正的自由逍遥,便能使自己的内心真正的超脱于三界五行之外。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