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欧洲人善交

时间:2024-01-12 21:58:53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徐波:吴建民的常识性外交

作者

徐波

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

我认为在今天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吴建民大使的那种公而忘私的敬业和专业精神。

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先生逝世已经5周年。由于本人与吴大使亦师亦友近20年的友谊,特别是在他逝世后成立了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5年来总会有人向我提起吴大使并发表一番感慨。他们是外交部和原来驻法使馆的老同事们,也有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中国企业家、高校师生和机关干部,更有数不清的吴大使的法国朋友们,大家都为他5年前的车祸遇难扼腕叹息,更感怀他为中法关系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和钦佩他与中国一些人的民粹思想作斗争,坚持和平外交理念的勇气。当然,人们说的比较多的还是吴大使独特的外交风格,那种国际舞台向世界娓娓道来中国和平崛起的吴氏叙述方式。在许多人的眼中,吴建民还是一位共和国真正的外交家和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吴大使头脑冷静,倡导理性看世界和理国,他在逝世前二个多月与外交学院学生的对话堪称经典或某种意义上“临终嘱咐”。他在对话中告诫同学们务必要冷静看世界,一旦头脑发热,把世界局势看走眼了,就会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时刻与历史擦肩而过。吴大使无论在与学生对话,还是在各种论坛上,抑或接受各种媒体采访时,讲的都是全球化时代坚持和平对话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也被一些人冠之为中国外交界“”旗手,他与罗援将军在凤凰卫视的那场辩论更使他一度在一些网民眼中成为中国外交“缺钙”的典型人物。然而,5年来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对吴大使当年的许多话有了不同的解读,甚至觉得其思想之可贵,但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差异,吴大使留给我们更多的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外交形象或符号,不容回避的是,他的存在曾给我们带来一些别样的思考,如今他驾鹤西去,也使我们多少感到思想交锋中的一种寂寞。不少朋友对我说,能否总结一下吴大使的外交理念,看看他对我们今天看世界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的确,成立吴建民之友协会5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不少事,如一直试图像吴大使那样向法国社会客观地介绍中国,并积极推动中法青年的创新创业交流,但从未梳理过吴建民的外交思想,时值故人冥日,谈其外交理念似也有一定必要,但我想强调的是,他的外交理念与中央和外交部制定的外交政策并无不同,唯一的区别是他更愿意从常识角度去理解、判断和向世界解释这些政策。因此,我们在此将吴建民以常识看时局、以常识看中国和以常识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三个方面来梳理其常识性外交思想脉络。

一、以常识看时局?

如何看时局,这是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难就难在它“横看成岭侧成峰”,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占有的信息及其人生履历。吴大使20岁进外交部,在外交战线工作半个世纪,他当过外交部发言人和驻荷兰、日内瓦和法国大使,在国外常驻25年,对世界风云及其本质有切身体会和把握。他精通英法文,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信息量大。他善于用见外宾的每个机会与他们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并将对方的观点、数据等当场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本人曾在外交部内三个部门和四个驻外领馆工作过,像他这样独特素质的外交官并不多见,这也难怪希拉克曾当面向主席称赞他是中国派驻法国的“最大的大使”。作者正在向主席翻译希拉克赞扬吴大使的话吴大使常说要先“观世界”再有“世界观”,他在外交圈兢兢业业一辈子,到了晚年把自己“观世界”的心得作为一种“世界观”向社会分享,既是水到渠成也符合其终生报效祖国的人生观,如早在2009年他接受《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采访时就详细阐述了对时局的看法。他认为人类在今天已彻底告别战争与革命,和平发展已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并结合其一生的外交阅历和一部中国历史及其新中国发展历程得出结论:“当中国实现开放,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时中国就发展,反之就落后,甚至倒大霉。”

二、以常识看中国?

吴大使长期在国外,有人以为他因此会对国情缺乏了解,会对国内情况看走眼,但恰恰是他在国外当大使的身份使其与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有非常密切的接触,从而对国内的情况非常熟悉。每年休假期间,他还会到地方走走,做调研。当外交学院院长后他回归社会,广游善交,与中国社会紧密接触,从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依然存在的贫穷落后和一些人的思想僵化非常清醒,在他逝世前两周我们曾在巴黎见面畅叙,我真的觉得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01

他为什么提“爱祖国、爱人类”?

吴大使深知中国已处在民族复兴最好时刻,但同样感到骄傲自大和民粹思想带来的危害,他认为越接近民族复兴成功的目标越要处好与世界的关系。他生前每次来巴黎总要让我安排他会见一些法国前政要和智库负责人,在谈话中他问的最多的就是世界范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强势抬头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一次,他和郑必坚一起来巴黎给法国人介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让我当翻译。法国朋友听完郑老的介绍后感觉耳目一新,表示愿意与中方探讨并共同建立这样的命运共同体。不久后我发现,他在国内的许多场合,特别是在与青年学生对话时经常提到一个“爱祖国、爱人类”的口号。这个口号很新,有些人不一定理解,我看媒体也没多少报道,但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口号,其思想还是极其深邃博大,它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与世界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一种形象化解读。今天,这个口号已是我们协会的口号,每年我们组织法国青年到中国进行创新创业考察访问时都要向他们介绍这个口号的由来和意义,彼时的拉法兰总理还会向同学们介绍吴大使其人其事和中法青年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02

他为什么反复讲“弱国心态”?

吴大使深知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许多人思想上仍有一些“世界观”偏差问题。他在使馆时就把这种思想偏差称之“弱国心态”,体现在对外活动中对别人评论十分介意,总怕人家瞧不起,总愿意听人家说你好话,对于自己做的事则喜欢拔高,明明是三分,非要说成五分七分,对成绩津津乐道却不能听别人批评,一旦批评就扣上“”帽子,他当时就希望我们能写一篇有关弱国心态的调研文章报中央。他回归社会后,对“弱国心态”问题又有新的观察与思考,他在2013年《环球时报》上撰写的《大外交需摆脱弱国心态》一文中强调,中国亟待在外交上摆脱弱国心态。他说:“国家和人一样,总是生活在惯性之中。中国是一个大国,但长期是一个弱国,长期弱国又形成一种弱国心态和惯性思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自信。这种心态和惯性思维与处在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地位不相称的。”吴大使认为,中国来到世界舞台中心,是世界大变化和中国大发展的结果,但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而处在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则要更多地考虑大局、气度和民心,要争取世界多数人的同情和理解,要坚信不管在中国和在世界上还是好人居多数,不能在国与国出现分歧的时放弃做各国人民的工作。此外,他还特别提醒要防止鲁迅所讲的“捧杀”,要对一些外国人不恰当的表扬保持清醒头脑。

03

他为什么重视教育

和积极参与各种公共辩论?

吴大使认为,让中国人正确认识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教育,其中包括对青年外交官的教育。他在外交学院亲自开设“交流学”课,以外交案例形式给同学们现身说法。他也特别乐意与公众互动,如他在上海图书馆向上海市民讲解世博会对上海和中国的重要意义。他是国内各种高校有请必到的教授,也是各类中学的常客,“爱祖国、爱人类”就是他给母校田家炳高中同学们的赠言。他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中欧企业家峰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手把手教导中国企业如何在“走出去”的征程上与世界打交道。他是国内外各种外交时事论坛的明星,他认为论坛受众多,是普及外交常识和教育公众的最好平台。在论坛中上他畅所欲言,也坚持让别人说话,认为出现不同意见实属正常,但决策者要对各种意见保持清醒头脑,要明白国家根本利益和百姓真正需要所在。他说外交不是儿戏,你一脚我一腿不解决问题,有时“软”比“硬”更难更符合国家利益。他说决定外交政策在世界各国都有,但不对历史负责而政府则要负责。他认为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绝不是一些人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当你提出的主张让世界上多数人觉得有道理,你才有吸引力,才有话语权。如果你的主张让人家讨厌、反感、厌恶,那就没有什么话语权,而且会讲得越多效果越糟糕。

04

他为什么不打“哈哈”

和在关键问题上不掩饰观点?

吴大使深谙国情和中国文化习俗,但在做事上却真性情率真得可爱,如为了上海申博,他敢否决上海领导的决定,不让上海精心挑选的大学生来蒙特卡洛国展局大会现场来拉票。这些事换成别人绝对不会这么做,而他能出于公心提出来。然而,正是他的这种不符合官场逻辑的做法不仅使上海赢得了申博成功,也使他成为上海和中国许多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门领导的好朋友。他待人接物不打“哈哈”,向上级反映问题不掩饰自己观点,如早在他担任驻比利时使馆政务参赞时,就当年柏林墙倒塌后两德是否统一问题实事求地向中央报告,并作出两德统一势在必行的明确判断。在当年我国决策层内部围绕加入WTO利弊进行激烈争论时,他直接上书主席,力陈入世的好处。很多年后,在谈到外交官对国家决策者报告形势判断这样一件“技术活”时,他对我语重心长地说“形势比人强”,告诫我要相信对时局的判断任何人都逃不了历史发展的公论。吴大使看中国的问题真切,没有那种让人反感的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式的圆滑,多年后本人有机会见到来巴黎旅游的他们全家八兄弟姐妹,特别是看了他们合写的《心若在,梦就在》一书,我对吴大使的这种做法有了答案。他出生寒门,父亲是司机,母亲是炊事员,在生活的艰辛中成长,他曾亲口对我说是哥哥吴建国用有限的军饷供他上完了大学。我想,正是他这种平民子弟的人生经历使其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敬畏,保持着一种对生活的严肃态度并坚守一种起码的常识来处理身边的人与事。

三、以常识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01

“鹰派”或“”都是外交工作的需要

一些网民曾批评他“缺钙”,但这些网民朋友不知道的是他当年在日内瓦的铁嘴钢牙,是一个如何让美国人害怕的“鹰派”。在当时每年联合国大会上中美总有一次外交扳手腕,吴大使就是一位无畏的战士,与美国为首的西方进行坚定斗争,也是在他任内美国等西方国家宣布停止在联合国大会提出提案。罗援将军评价吴大使时说无论“鹰派”还是“”都是爱国派,我觉得此话非常在理,无论吴大使过去的“鹰派”还是今天的“”,都是他根据中国外交实际需要时的不同表现方式。

02

入乡随俗

法国人迄今还会对我说他儒雅、精致、风度翩翩。在法国,这种行为定式是上流社会的“潜规则”,他学得很像,彬彬有礼,即使在与观点不同者辩论时也如此,如他与法国社会党事务部长库斯纳就中法观的一场辩论,双方立场严重对立,但他们交谈“甚欢”,原因是观点交锋并不影响辩手间相互人格上的尊重和“欣赏”。

03

实事求是

2016年6月13日,吴大使离终前的一周参加了伦敦中欧企业家峰会,新华社记者邓茜在回忆文章中说到她与吴大使的对话。吴大使对邓茜说千万不要对外讲假话,他说,“我这一辈子做人的原则是这样,我可以不说,但不能讲假话,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对外说我可以考虑考虑,让我再想一想。也可以讲外交辞令,但讲的不是假话,这个很重要”。邓茜的回忆让我想起与吴大使的工作交往,包括我离开使馆在上海世博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期间他对我讲的一些人与事,他最反对的就是那种信口开河般的对外沟通,他对我说我们管不了别人但自己对外讲话要言之有物,务求真实,所以难怪他有那么多的外国朋友。

04

讲做人底线

“9·11”十周年前夕,《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吴大使时说,中国是美国“9·11”恐怖袭击最大的受益者,吴大使当场予以反驳,并强调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害,中国人民同情和支持美国人民。吴大使在对外表态时特别重视一些做人的底线原则,他最反感社会上那种幸灾乐祸,忘记做人底线的人。他认为幸灾乐祸不仅违背做人的底线,也会在国际舆论面前损害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

05

强烈的个性化

吴大使之所以让他的外国朋友们难忘,还在于他与世界打交道时的个人特点,这种吴氏风格可归纳为:(1)反对千人一面的表达,不讲套话,发言时言简意赅。他是那种喜欢用“一二三”排列法讲故事的人,认为这样便于受众理解和记忆。他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用数字,这种如数家珍般的讲故事方式使他在出使法国期间成为各界追捧的明星,大家都喜欢听他作报告。(2)对外讲话前要做认真调研,他甚至还会问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其实他完全清楚要说什么,但他喜欢集思广议,多听不同意见,从而说出受众最想了解的中方观点。用他的话说就是“沟通”要发出message(信息)。(3)演讲时不念稿。他认为演讲时看着听众会产生一种直接的眼神交流,听众会觉得你是在对他讲,而念稿容易造成照本宣科,让听众提不起精神。他能脱稿的原因是熟悉情况,但更主要的还是花时间准备,甚至背诵。2005年我出席爱知世博会开幕式,吴大使作为国际展览局主席致词,他当着日本天皇和100多个国家的嘉宾面前,一口气不看稿讲了5分钟。日本驻国展局的代表非常惊奇地对我说,吴主席太神奇了,他的讲话和CNN电视屏幕上的字幕居然是一样的!

四、我们今天纪念吴建民什么?

01

他的敬业和专业精神

吴大使的常识性外交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他客观冷静看世界,敢讲真话,这都是他的敬业和专业精神所致,我认为在今天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他的那种公而忘私的敬业和专业精神。诚然,也有不少人对我说,现在的世界已非吴大使5年前的世界了,他的许多话在今天已不合时宜。也许这些人说的是对的,世界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这充其量也只是铜币的一面,殊不知世界形势的发展历来都是有高有低,跌宕起伏。随着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地区和国际格局出现新一轮调整,这在所有大国兴起的过程中并没有两样,世界也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崛起而改变其和平发展的时代本质。这就是为什么习总书记在达沃斯、博鳌和许许多多的国际场合一直向全世界强调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强调共赢合作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由之路。对于这样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心中有数,不能因为中美近年来连续不断的激烈冲突及部分西方国家对我们的不友好态度,抑或七国集团等对我们说三道四而影响我们对时局清醒和客观的看法,从而让我们放弃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回想起5年前吴大使逝世时,中央给他追悼会的规格相当高,习总书记、、江总书记三代领导班子集体几乎所有成员都给他敬献了花圈,中央如此“厚葬”一位退休大使,这在共和国历史上罕见,也足以说明国家最高决策层对吴大使的杰出贡献及其和平理念的认同。为此,本人坚信吴建民同志坚守的和平发展理念也是我们国家最高的外交理念!

02

要相信与世界的沟通和理解是可能的

5年前,惊悉吴大使逝世,希拉克总统专门致唁函给吴大使夫人施燕华称吴大使是法国人民的朋友,是一位致力于世界和平对话的杰出的中国外交家,法国外交与国际发展部部长埃罗称赞吴大使“是一位法国通,一直致力于推动法中关系的发展”,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表示“法兰西人民失去了一位知晓法国并为法中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朋友”并强调吴大使是他的一位人生导师。中国外交部欧洲司评价吴大使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官,睿智、儒雅、正直,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外交官的素养。他的溘然离世是中国外交界的重大损失”。作为一名外交官,吴建民能够得到驻在国和祖国双方如此高的褒奖是不容易的,这应该是其职业修行的结果,换言之,这也是其常识性外交的结果。在处理中法两国关系中,他坚持国家利益为重,但他也能考虑法方的利益,强调共赢结果。为追思吴大使,我们协会在今天特意制作了一个小视频向吴大使在天之灵表达敬意。拉法兰总理深情地说,吴大使是他的知己,是一位了不起的外交家,向吴大使致敬,就是向外交、文化和领导力致敬。外长维德里纳表示,吴大使是中国历史上和全球化时代的一位智者。更有许许多多的法国朋友表示,他们要向吴大使“爱祖国、爱人类”的思想致敬,向他非凡的倾听和理解能力致敬。我想,吴大使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双赢,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和建立一个在全球化条件下同舟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完全可能的。当下,外交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公域和全民话题,这种全民广泛参与性体现了每个中国人对民族复兴的匹夫之职,但无容置疑,外交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各种知识,而对知识,尤其对常识的敬畏应该成为任何关心中国外交的人的起码操守。

03

要警惕“道德外交”对国人思想的绑架

不久前,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德国报刊上撰文,警告德国人不要让“道德外交”绑架中德关系,他强调外交关系必须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那种试图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引入到中德关系中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并将会对德国利益带来严重损害。不幸的是,在今天的世界上,“道德外交”已成为一种时尚,在默克尔今年9月交棒后,中德关系被德国某些激进的政治家和组织的道德外交绑架恐在所难免。这种所谓政治正确的外交路线不仅在德国,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已非常明显。当然,全球泛滥最凶的还是美国,在当下的西方世界里,总有一些人为了政治正确,罔顾国家根本利益和国计民生,将“凡中必反”成为一种外交选项,情况堪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道德外交”无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今天的中国都占据着强大的道德制高点,而吴大使的常识外交则“过于技术化”或“格局过小”,在当下公众的辩论中已鲜有人提到,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究竟如何看今天的世界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已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问题,而是在很大程度涉及中华民族和平崛起路径选择的大问题。 一个月前,我们就拿破仑逝世200周年之机,以“拿破仑与中国”为题研讨中国作为回归型大国崛起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研讨会上,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前外长维德里纳、拿破仑第六世侄孙波拿巴亲王均对拿破仑“当中国崛起时,世界将为之颤抖”历史性预言的存在性与合理性给予正面积极的解读,并对拿破仑对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和阿美士德勋爵二次因礼仪问题与清庭杯葛的批评表示理解。拿破仑在200年前批评英国人因礼仪问题而与中国产生冲突是英国人的傲慢,是不理智的,英国人会因小失大,如果要以此向中国开战,先期可能会赢,但最终一定会惨败,因为中国有2亿人,中国人是不好惹的。拿破仑对英国人的忠告今天听起来都令人震耳发聩,但拿破仑的故事同样也让我们想起这个东西方交流史上最著名的事件,即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和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居然因礼仪分歧而不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这正如法国政论作家佩雷菲特所指出的那样,“一次空前的国际化大合作就这样与人类历史失之交臂”。从晚清拒绝英王乔治二世、乔治三世有关中英通商的建议到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游离于世界大循环,就这些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的伤害已早有公论。在今天,所有中国人都承认,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20年,短短20载,中国货物出口增长7倍多,进口增长近6倍,202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32万亿人民币,占比相当于GDP的30%以上,很难想像没有入世的中国经济今天会怎样?同样,我们也很难想像一旦我们远离或退出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又会怎样?在研讨会前,我接到一位中国参会者的书面问题,他说西方人看中国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中国人看西方总有一种要为战争以来遭受的耻辱报一箭之仇的复仇思想,如果中西方都能开诚布公对话,建立互信,建立一种新的和平文化,中国的民族复兴事业将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同情和参与。我觉得这位朋友的问题是深刻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已高度互融,而只有对话交流才能建立互信,才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不能像历史上那样再错失向世界开放的潮流,中国已开放40多年的大门不应该也不能关闭或半开半闭。两个星期前,习总书记在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集体学习会上要求我们“真实、立体、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我认为总书记的讲话非常正确,非常及时,在此,吴大使的常识外交不仅有助我们更好地看时局、看中国、看我们的国际交往,也对我们在新时期在国际舞台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有帮助,我想,这就我们今天怀念吴大使的原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研院”

编辑:IPP传播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资创建。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