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算卦财运

天地五行(天地五行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13 16:38:40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命理基础之五行总论

五行者,性本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

金木水火土本就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且在不断的相互转化而没有尽头,一直在变化运动之中,所以称之为行。行也就是运动的意思,哲学里面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的更加详细,世界是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能量)组成的,而且这五种物质和能量是相互转化的。而现在的科学告诉我们,世界归根结底是能量的,爱大爷的质能方程说明了一切!所以真正对这个世界认知最早最到位的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知道了世界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能量,并且我们的祖先还告诉了我们这些能量是怎么呈现出这个物质的世界的!所以,科学的尽头不是神学,而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阴阳五行!

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温,温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

阴极而生寒,寒生水,所以水来自于阴,而且是阴极所生,这就是老阴,正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中的老阴,到这里我们也就应该明白了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的五行其本源还是《易》,所以说《易》为群经之首,为群经之源!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即为老阳。

火为太阳,性炎上;水为太阴,性润下;木为少阳,性腾上而无所止;金为少阴,性沉下而有所止;土无常性,视四时所承;欲使相济得所,勿令太过弗及。

五行最重要的相济得所,既不要多也不要少,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平衡而生生不息的系统。

夫五行之性,各致其用。水者其性智,火者其性礼,木其性仁,金其性义,惟土主新,重厚宽博,无所不容。以之水,即水附之而行;以之木,则木托之而生;金不得土,则无自出;火不得土,则无自归;必损实以为通,致虚以为明,故五行皆赖土也。

五行在人,所对应仁义礼智信。

推其形色,则水黑、火赤、木青、金白、土黄,此正色也。及其变易,则不然,当以生旺从正色,死绝从母色,成形冠带从妻色,病败从鬼色,旺墓从子色。

五行所对应五色

其数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生旺加倍,死绝减半,以义推之。

五行所对应数字(以此研究彩票不知可否)

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和,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中,归于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即财官印食、贵人驿马之徵意也,行运亦如之。识其徵意,则余命理之说,思过半矣。

世间万物都是要阴阳平衡,少了就补,过了就抑,使其达到平衡的状态。只要能真正领悟阴阳五行的道理,那么命理的学问,就可以掌握大半了。何止如此啊,弄懂阴阳五行,无论命理,风水,占卜,中医,基本上也就都懂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基本上也就学会大半了!

所以,我们最不应该丢弃的就是阴阳五行之学,而现在还有多少人懂呢?真的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阴阳五行也能够像英语一样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科目之一!

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学习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希望每一个国人都能懂阴阳,晓五行。

注:今天看到这本书的内容,论五行特别在理,故抄录于此,欢迎各位共同探讨学习,不明之处,可留言,我们共同学习!

帛书《易传》:五行小识

帛书《易传》五行小识

金栋按:马王堆帛书《易传》有“五行”一词,共3见,2见于《二三子问》,1见于《衷》篇;五字连用1见,见于《要》篇,即“水、火、金、土、木”之次,与《尚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及《洪范》“水、火、木、金、土”之次异。

帛书《二三子问》说:“圣人之立正也,比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无灾,民众不伤。”

刘彬、孙航、宋立林《帛书易传新释》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之流行。帛书《要》篇:‘故《易》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五行是地道的重要内容。金春峰:‘这样的五行,无疑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什么叫理顺?如何理顺?按《吕氏春秋·十二纪》和《管子》之《五行篇》的说法,是君主的立政和时令五行相顺应,如春(木)不行夏政秋政,夏(火)不行秋冬之政。’今按:金说是。‘理顺五行’,即圣人施政,要顺从木火土金水运行之理,此涉及古代‘时令’思想。”并举《礼记·月令》篇之“四时五行”释为“顺天时以行政令”。

上说有待商榷。

首先,帛书《要》涉及五行者,乃论述天地人三才之道。以阴阳论天道,以柔刚述地道,以上下言人道。说:“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又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要之以上下。”并未涉及时政“月令”,且《帛书〈易传〉新释》更改了帛书《要》“水、火、金、土、木”之次。

其次,帛书《要》五行之次是“水、火、金、土、木”,既非五行相生序,亦非五行相克序。对于此次序,张政烺认为,“疑土、木二字颠倒,此处五行以相克为序,金克木,木克土也。”(《张政烺论易丛稿》)以《月令》四时五行相生之次序释之,显然不妥。

第三,“月令”如何与季夏之中央“土”相配?以“月令”思想见于先秦西汉典籍者,有《夏小正》《管子·四时篇》《五行篇》《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等五家之学,其说法不一。注释中引述这样的五行时令,如何理顺?

第四,据庞朴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校注》,五行(行,应读珩heng),指五德——仁、义、礼、智、圣。汉儒避文帝刘恒讳,改“行”(珩heng)为“常”,谓之五常。西汉大儒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以“仁、义、礼、智、信”名之,谓之“五常之道”,见《汉书·董仲舒传》。

庞朴说:“行,heng二声,读如珩。五行(wuheng)为‘仁义礼智圣’,与金木水火土之五行(wuxing)有别。仁义礼智圣改为仁义礼智信,及其与金木水火土的配搭,是两汉时事。五行(wuheng)亦以避文帝刘恒讳而改称五常。”(《帛书五行篇校注》)

仁、义、礼、智四行,孟子谓之“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告子上》亦有相似说法。《礼记·丧服四制》谓之“人道”,说:“恩者仁也,礼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智也。仁义礼智,人道具矣。”董仲舒在四端之外,加一个“信”谓之“五常之道”,与汉代崇尚五行有关。董仲舒配以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等学说论证“五常”思想,并架构成“天人感应”之神学宇宙观,见《春秋繁露》,后《汉书》《白虎通》尊之。此五常之义与《二三子问》“理顺五行”之义合,即至善性命之“德”行也。连劭名《帛书周易疏证》说:“理顺五行,同于《周易·说卦》所云:‘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至性以至于命。’”

第五,马王堆帛书还有术数类之《阴阳五行》,与占筮有关,与帛书《五行篇》五常无关。

对于帛书《衷》篇“五行”之解释,《帛书易传新释》说:“五行,邓球柏、丁四新引用帛书《二三子问》《要》篇‘五行’,认为其内涵当为‘水、火、金、土、木’, 或是。亦可能有它意。”用不太肯定之语气“或是或它”而释,此“或它”为是,而“或是”为非。其所谓“有它意”者,即五行(珩)、五常也!

又,帛书《二三子问》《衷》篇五行(仁义礼智圣)含义,与《荀子·非十二子》篇“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之思孟五行说有渊源。子思乃孔子之孙,受业于孔子弟子曾参,孟子思想承袭子思弟子。孟子通过阐发子思学说,继承发展了孔子思想,史称“思孟学派”,乃孔门儒学正宗。即孔子→曾参→子思→弟子→孟子。“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随后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发表了《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其中的‘《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的第一篇,经庞朴的研究,有‘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和‘仁义礼智’四种‘行’的说法,而‘仁义礼智圣’又见于《孟子》,因而正是荀子所谓的思孟五行。”(苟东锋.简帛《五行》研究述要,《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月第27卷第3期)。

天地四时五行与人身五脏之间的联系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看原文:“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这段原文从字面上理解非常容易,因为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黄帝内经》,知道四时五行,五脏之气,都是怎么样一种对应关系,我再带领着大家复习一下,从这段原文上来进行复习。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天指的是大自然,《黄帝内经》的很多篇章当中,天的含义实际指的就是大自然的意思,大自然的变化是分为四时五行的,四时是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五行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和变化,因此他就会产生生长收藏这样一个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时的规律。因此又产生了寒暑燥湿风这五种的气。(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就影响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跟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是一致起来的。对应到人叫做“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什么意思?就是五行对应到人身体上是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就产生了五气,也叫五志,五气化生出的五志就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所以这就是天地阴阳人体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关系,这就是以四时五脏阴阳五行作为核心的整体观。

人身体上有五脏,天地之间有五行,这就是一种整体观的概念,就是把人放在自然界当中,自然界当中的很多规律和运行的道理是跟人体相通的。我们由此就知道《黄帝内经》自始至终就贯彻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叫做天人相应。这也是一种古人对于人身体,还有大自然规律的认知,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人身体上,所以自然界有四时五行,人身体就有五脏化五气。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古代的医家都有自己的高见,我们看一下张景岳在《类经》里面讲“四时者,春夏秋冬,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合而言之,则春属木而主生,其化以风;夏属火而主长,其化以暑;长夏属土而主化,其化以湿;秋属金而主收,其化以燥;冬属水而主藏,其化以寒。五行各一,惟火有君相之分。此言寒暑燥湿风者,即五行之化也。”张介宾在《类经》里边把这段话注解的非常透彻,也很全面。(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他说四时就是春夏秋冬意思,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如果一一进行辨别性的分类,就是“春属木而主生,其化以风”,春天对应的就是木,主升发,所以他的化是风气。“夏属火而主长”,生长化收藏的长,主长的话,“其化以暑”,或有的篇章叫做其化以火,大家记住这个地方就分了,就是火分为两种,一个暑一个火,也有叫做一个暑一个热,他两个是把火给分开了,我们之后会讲。“长夏属土而主化,其化以湿”,长夏就是介于夏季和秋季之间的这样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三伏天的这段时间,就夏天结尾了,秋天开始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就是天气非常热,但是湿度还特别大,这个时候化出来的气就是湿气,这个时候人就容易中暑中湿,身上有湿气这种表现。到了秋季,“秋属金而主收,其化以燥”,秋天隶属于五行当中的金,主收藏收敛,化出来的气是燥气。“冬属水而主藏,其化以寒”,冬天属水,是主收藏的,化出来的气是寒气。“五行各一”,金木水火土五行都是一个,只有火分为君火和相火,我们以后如果有机会跟大家详细讲讲五运六气里就有一个理论叫做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他两个是不同的。“此言寒暑燥湿风者,即五行之化也”,寒暑燥湿风那讲的就是自然界的五行化出来五气,讲的就这意思。

我们再往后看,“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怒悲忧恐对应的就是五脏化出来的五气,五气指的就是五脏之气,对应到身体上就有五脏化出来的气,也就是五种情志,五脏化出来的气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对应的就是心化出来的气是喜,肝化出来的气是怒,脾化出来的气是忧,肺化出来的气是悲,肾化出来的气是恐,因此叫做喜怒悲忧恐。

有的人说这顺序不对,应该是木火土金水才对,怎么你这个地方成了火木土金水?因为这就是古人的一种书写习惯,这样书写读起来比较押韵,所以在这一块不用特别拘泥于顺序,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五脏化出来的五气,详细来讲,就是五脏之气化出来的五种情志,也叫五志,我们之前讲五行五脏对应表的时候专门跟大家讲过,五脏对应的就是五种情志,有的时候把悲划归于脾胃,有的时候把悲化归于肺,但是综合我们之前学过的重点篇章,我们是以《金匮真言论》为主的,这个悲就属于肺,忧思属于脾,是这样一种归属关系,喜属于心,怒属于肝,恐属于肾,这个都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很多人就说了,五脏跟五志是怎么样一种直接对应起来的,怎么心就对应喜,肝就对应怒,他们是怎么对应起来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五行的划属问题,就是说我们身体上的五种脏,不仅是五个器官,同时也对应的是五个系统,(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既然是五个系统纵向联合的话,他就在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情志方面就表现为五志,要是在身体就表现为五窍,比如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他就是在身体表面的五窍就是对应这五个层次当中的五个表现,这是纵向系统所对应过来的,所以我们在学《黄帝内经》,学五脏五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他是五个纵向的联合起来的系统。

在情志方面,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情志大概是分为这五大类,如果加上思,再加上惊,就叫七情,其实思和忧它两个类似,惊是一个特殊的情志,其实按照常规的五个情绪上的表现,就是喜怒忧悲恐这五种是比较常见的。(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