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农历多少(农历多少今天几月几日)

时间:2024-01-19 00:29:22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今年兔年竟然有384天 谁晓得多出来的19天哪来的?

近日,不少网友发现,下一年的春节离今年春节有384天,这个发现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一年不是只有365天吗,这多出来的19天哪来的?”有网友感叹,“这多出来的都是打工人的辛酸泪堆成的!”

1月30日,上游新闻记者查阅日历发现了2024年的春节(农历大年初一)在2月10日,2023年春节(农历大年初一)在1月22日,两者相差384天。

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系副教授邹登顺。

邹登顺介绍,人们所说的一年365天是按公历计算,而春节是中国农历年的节日,农历以月亮绕地球转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约29.53天,全年一般是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1天。

为了使农历年接近公历年的长度,中国古代古人采用了增加闰月的方法。

按照农历的计算方法,在19个农历年中有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全年一般是384天或385天,叫做闰年。

至于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农历每个月中,不含中气的月份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今年是农历癸卯兔年,是“闰二月”,所以是384天。

邹登顺介绍,今年还是一个“双春年”,也就是一年之内出现两个立春节气。根据统计,19个农历年中有7年达到384或385天,有7年是“双春年”。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来源: 重庆晨报

中国农历有多少年历史?

2009年好莱坞有一部灾难大片《2012》在全球上映,票房十分火爆。其实查询一下,国外以2012年地球大毁灭为题材的灾难电影不止一部,我见过的就有三部,《2012》是其中最有名也是投资最浩大的一部。

  西方为什么热衷于拍摄毁灭性题材的灾难片,而且一直很有市场呢?往前溯二十年,有人说是因为对冷战态势下核威胁的恐惧,到如今,又有人解释是因为环保意识导致的忧患情结。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思潮参杂其中,但有一个核心的因素没变,那就是在西方占据主流地位的教文化中的“末世审判”思想。

  正因为“末世审判”文化基因的存在,当代西方新进衍生出的不少邪教流派都扯起了“末世救赎”的大旗,忽悠了不少信众。有人可能不理解,西方某些人为何那么傻,这也能被忽悠?其实是不了解这种文化背景。

  《2012》无非是在这个背景下的题材翻新,片中的2012年12月21日,据说是古玛雅历法一个完整轮回的终止日。据说玛雅人的历法1872000天算是一个轮回(这可比玛雅文明存在的历史时期长多了)。根据历史记年,到2012年冬至时,就意味着当前时代的时间结束,即完成了一个轮回。

  当代西方人的文化心态很有趣,自从通过近代全球殖民史取得这个世界的强势主导地位之后,看待这个世界上其它文明的眼光是复杂的,有时候就像在看动物园里的猴。

  表面上对其古老、神秘的一面感兴趣,比如好莱坞也有《木乃伊》、《夺宝奇兵》系列为代表的商业电影,但骨子里反映的还是一种满足猎奇心理的娱乐需求,动物园里的猴可不就是为了人们消遣时娱乐观赏而存在的吗?

  另一方面,又时不时喊出“环保”、“猴权”等口号,让西方之外的文明世界像他们希望的猴那样去表演。既显示其“仁慈”、“博爱”的胸怀,获得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满足感,同时也便于更多的去控制与擭取实质的利益。

  对不起,我说的有可能太直白了,但实际发生的许多事情,确实只能用这种文化心态去解释。上面提到了古玛雅人的历法有一个大轮回周期,那么请问你了不了解,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沿用至今的农历,其完整轮回周期是多少?

  有很多人可能会回答是六十年,因为农历采用干支记年,六十年一甲子巡回嘛!其实这个答案是错误的,错就错在不懂中国历法。

  无论是哪种历法,都有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记年,二是置闰。例如现代流行的最广的公元历(格里高利历法)从所谓的耶稣诞生日开始记年,今年就是耶稣诞辰2010年。每年365天,如果记年数字能被四整除,则加闰一天就是二月二十九日。在此基础上,如果记年数字能被一百整除但不能被四百整除,则不闰。比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就不是闰年。

  十六世纪颁行的公元历其闰法基本上是四百年一轮回,假如追求更精确地太阳历,继续修订的话可至三千二百年、八万年一轮回,但地球本身的自转速度并不绝对稳定,所以追求历法上的极限精度意义不大,在历史过程中需要人为的修正。而公元历的记年没有轮回,直至所谓的末世到来。

  中国农历不同,汉代之前最古老的闰法是十九年七闰,以一个月象圆缺周期为一个月,每年十二个月,多出来的是闰月,每十九年累计共有七个闰月,构成一个完整的闰回。而记年采用干支,从甲子年到癸亥年,一个完整的记年轮回是六十年。

  十九与六十的最小公倍数是一千一百四十,那么从日历上看,每一千一百四十年,大体是一个完整的轮回。

  当然了,十九年七闰只是汉代以前最古老的夏历闰法,到了后世,南朝的祖冲之与唐代的李淳风先后对天文历法进行了更精密的计算与修订,制闰方式匹配黄道带的回归周期,但编制年历时还是大体沿袭了十九年七闰的方式(其误差很小),只是在必要时做自然的增减。

  在中国古代,懂天文必察地理,而地理与风水堪舆一体,像祖冲之、李淳风这类大天文学家,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地理风水大师。存在一种有趣的现像,在中国古代很多时候,皇家禁止民间私习天文,但地理风水之学却不禁,因为它在民间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问题,农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编制的?它至少已有数千年应用历史了,又称为夏历,系统而完整的编制年代至少不晚于夏代。这个问题历史学家已难以考证,主流学术界只能笼统的说是在长期劳动过程中自然总结的。

  但这样一套历法,自从它出现时的框架就完整而严谨,一定有人将它从自然认识中系统归纳编制成形。那么这个人是谁,起点在哪里?有传说是黄帝定历,也有传说是九天玄女定历。至于其起点,目前唯一的考证线索就在自古以来风水师的罗盘中。

  风水学有“元运”之说,天象轮回一共是三元九运。上中下三元,每元六十年匹配一甲子轮回。每元有三运,每运二十年,三元共计九运,术语分别是一白贪狼、二黑巨门、三碧禄存、四绿文曲、五黄廉贞、六白武曲、七赤破军、八白左辅、九紫右弼。

  一个完整的元运循环是一百八十年。再多介绍一点,按风水的说法,1984年开始这一甲子轮回,属于三元中的下元,而2004年至2024年这二十年,属九运中的八白左辅星当令。所以现在理气派地师看风水时所画的“元运盘”,八白左辅星处于九宫格的正中位置。

  现在就可以回答上面那个问题了,按风水运用中的元运推算的记载,1984(甲子)年开始的最新一轮干支循环,是定历后元运轮回中的第78个甲子元。那么推算自古干支记年已流传的年代,应该是60×77+(2010-1984)=4646年。

  以干支记年的中国农历,从正式定历到今天,已有四千六百四十六年。这个结论只是通过风水学的元运应用以及历史记载所做的推算,从考证的角度并不能完全确证,但也不失为一条辅证的线索。

今日端午!这些和端午有关的习俗、诗词快讲给孩子吧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我们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古时“端”与“初”同义

“五”和“午”相通

因而又叫“重五节”“重午节”

历经2000多年的传承

今天的端午节

有香气、有色彩

饱含民俗趣味

海报制作 | 王荣佳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

说法众多

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

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与夏季时令相关

有学者的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

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下面这些习俗里

或多或少

藏着古人的对于平安的追求

和养生的智慧

吃粽子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

一说是为了防止

鱼虾噬咬屈原遗体

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

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

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

食用粽子

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

对于偏黏腻的粽子来说,

和什么搭配更有助于健康呢?

小编为您支几招~

粽子+茶=助消化帮你瘦

粽子吃多的话,是很难消化的。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千万不要搭配大鱼大肉这类难消化的食物,应该搭配一些茶来帮助你的消化。如果你的胃不是很好的话,要选择一些清淡的茶来搭配粽子。

粽子+乌梅汤=开胃又清肠

在端午节的时候,如果吃粽子,尽量搭配一些乌梅汤,这样可以减轻肠胃的负担,让粽子吃起来更健康。

粽子+豆制品=促吸收更营养

糯米或者黄米当中,都含有丰富的支链淀粉,只是做成粽子之后,这些成分反而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所以,在吃粽子的时候,如果搭配一些豆制品的话,不仅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吸收,还可以给身体补充丰富的营养。

粽子+山楂=酸酸黏黏惹人爱

山楂不仅酸甜味美,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有着多种药用价值。吃肉粽子时如果吃些山楂,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粽子+糖=既保脾又护胃

对于吃甜粽地区的人们来说,吃粽子的时候都很喜欢蘸糖吃。其实,吃粽子蘸糖是一个很不错的习惯呢,糖不仅可以稀释粘液,还可以保护胃黏膜,保护脾胃的健康。

粽子+水果=保持均衡最强档

在吃粽子的时候,如果适当搭配水果吃,可以很好平衡肉粽里面的油脂,也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素,达到饮食的健康和均衡。

戴香囊

戴香囊

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

为了清香、驱虫、避瘟

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

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

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

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通九窍、防瘟病

老年人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

和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

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

青年人则是一般佩戴着

恋人早早做好的精致香囊

采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

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

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

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可驱蚊蝇,净化空气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

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饮雄黄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

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成为流传甚广的雄黄酒

同时人们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

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但雄黄属有毒类中药

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

专家建议用黄酒和五加酒代替

黄酒属温性

生饮可治疗天热引起的厌食、烦躁

热饮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

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

赛龙舟

屈原含恨投江

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

由此赛龙舟也成为

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

……

在众多特色民俗中

蕴含着满满的情怀和意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

和端午相关的唐诗宋词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表夏十首(节选)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写中,仔细阅读,方有所悟。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郦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赏析: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各地的端午节有不同的习俗

和小编一起看看

名家笔下的端午节是什么样子吧

端阳忆旧

丰子恺

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我的母亲呢,忙于“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

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来塞在每一个孩子肚脐眼里。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日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端”有开头、初始之意

愿你尽享端午假期的悠闲轻松

在假日后抖擞精神

再出发!

端午节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农历的知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

许多人都把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说成“阴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阴历”指的是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354天左右。“阴历”又叫“太阴历”,伊斯兰教教历,或者说回历,就是这种历法。而“阳历”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而制定的历法,一回归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一年365天,每四年多出来差不多一天,因此每四年置一个闰月,在2月多一天。“阳历”又叫“太阳历”,教教历,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历,就是这种历法。而我们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太阳和月亮都兼顾到。除了农历,像藏历、羌历、傣历等,都属于阴阳历。

农历兼顾了月亮绕地球一周和地球绕太阳一周,兼顾农业和海事活动,农业以一年四季为主导,一年四季正好地球绕太阳一周。而海洋的潮汐现象是以月相变化主导的作用,对海事活动影响很大。农历一个月叫一个朔望月,朔即没有月亮的一天,望即月亮最圆的一天。以每个朔望月的朔日为初一,十五一般是望日前后,因此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而日食都发生在朔日,月食都发生在望日。一个朔望月是30天或29天,一年12个月,354天。每19年置七个闰月,这样一年平均下来正好365天或者364天。你看你自己的农历生日,每隔19年跟公历对照一下,是相同的,差也就差个一两天。

中国的农历又与天干地支对应,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和干支纪时。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互相重合,以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如明年就是壬寅年。

北斗七星的斗柄一年旋转一圈,分为十二个刻度,与十二地支对应,即建子、建丑、建寅、建卯、建辰、建巳、建午、建未、建申、建酉、建戌、建亥。 我们都知道有二十四节气,而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这十二个节气又叫中气。 每个月一一对应一中气,如雨水对应正月,又对应建寅 ,正月即建寅月,而没有中气的月份置闰月,这样每隔十九年有七个月没有中气,即十九年七闰。但是以建寅月为正月,是从汉武帝时才开始的。夏朝以建寅月为正月,商朝以建建丑月为正月,周朝以建子月为正月,秦朝以建亥月为正月,正即改正,每到改朝换代,一年中的首月就要变化一次。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颁行太初历开始,除了武周时以建子月为正月外,就一直以建寅月为正月。汉武帝时期颁行的太初历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历法,后世只不过是不断的改进而已,如今我们使用的农历是中华十八年(1929年)颁行的。

农历是中华民族先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阴阳和谐、遵循自然、天人合一、动态平衡、实用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完美体现。我们应该永远的传承下去,有时候丢弃了不知道是美好的东西,后悔都来不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