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公瑾是谁(三国演义公瑾是谁)

时间:2024-01-21 16:58:17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嫉妒诸葛亮吗?

在《三国演义》影视剧中,周瑜是非常有才华、同时也非常自负的一个人,孙刘联盟之际,他一次次看到诸葛亮能力远在自己之上,就心生嫉妒,三番五次想利用完诸葛亮就杀之而后快。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每次都能先一步预测到周瑜的想法,竟活活把他气死了。尤其是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的不甘,留下了无数感慨。

然而,小说终究是艺术作品,与历史的真相差了八条街,像周瑜这种层次和格局的人,怎么会被气死?若周瑜知道后人把他写进小说成了这样一个小人角色,估计也会被气得不行。在真实三国历史上,诸葛亮虽然很强,但周瑜也绝对不差。说周瑜嫉妒诸葛亮,也只不过是小说的艺术效果。

周瑜到底是不是一个小气容易嫉妒的人呢?根据史料记载的情况来看,很显然并不是。比如同时期的刘备结识周瑜后,这样评价他:“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刘备一眼就看出了周瑜的不凡,除了自身的文韬武略和政治才能外,他的“器量广大”也是显著的优点。历史上的蒋干也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这样一个优秀到“好评”连连的人,真的会小气到嫉妒他人吗?换句话说,凭周瑜自身的条件,有必要去嫉妒他人吗?

或许有人会说,周瑜确实优秀,但诸葛亮更厉害,他嫉妒诸葛亮也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会嫉妒诸葛亮吗?

首先,从出身来看,周瑜和诸葛亮的父亲都是做官的,周瑜的父亲周异曾经做过洛阳的县令,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过太山郡郡丞,从这一层面看,二人背景好像差距不大。但要论家族的话,周瑜可就略胜一筹了。追溯起来家族的渊源,周瑜唐祖父周景和他儿子周忠都官至太尉,是“位列三公”;而诸葛亮家族中做过最大的官,要数官至司隶校尉的诸葛丰。所以比家世这一轮,明显是周瑜胜,没什么可嫉妒诸葛亮的。

不比家世,那就比自己做官。周瑜年纪轻轻就大有成就,不仅是汉末偏将军,南郡太守,而且还是右都督。在24岁时,周瑜就已经是建威中郎将,25岁孙策遇刺身亡,自此周瑜和张昭协助孙权主掌江东军政,担任中护军。而诸葛亮呢,他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一直都是避世隐居状态,27岁才出山协助刘备,担任的是他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从这一点上来看,在诸葛亮还是神秘的“卧龙”时,周瑜就已经闯出了名声,这样一个人雄才大略的人,怎么会去嫉妒诸葛亮。

更何况,周瑜当年和孙策两个人一个娶了小乔,一个娶了大乔,将两位绝世美人拥入怀中,惹得多少英雄男儿艳羡,就连曹操都惦记着二乔,后世才留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经典诗句。而诸葛亮的妻子,却是无名的黄氏,相传长相丑陋,面色黝黑。这样来看,该是诸葛亮羡慕周瑜才对。

纵观周瑜的种种经历,简直堪称“人生赢家”,又怎么会嫉妒诸葛亮呢?

或许,真正让大家误以为周瑜会嫉妒诸葛亮的主要原因,是源于《三国演义》给了诸葛亮太多优秀的主角光环,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给他的才华和能力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但实际上,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东吴的孙权。而诸葛亮“赤壁借东风”,也是压根没有的事。

回想一下大家对诸葛亮借东风的印象是不是这样的: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一早想好了赤壁之战中破曹操的计策,就是用火攻,可是临到战前观察气象才发现,作战时刮的风不是东南风,而是西北风,对于两军交战的地理位置来说,若一把火烧过去,非但不会破曹军,还会自取灭亡,于是周瑜陷入绝境,一气之下病倒。正在此时,诸葛亮来见周瑜,说他可以借东风,帮周瑜取胜。结果诸葛亮假装作法借东风,等东风一来,周瑜就派人诸葛亮,这一拿不上台面的“小人行为”,更是“坐实”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

可周瑜实在冤枉,历史上他也从来没想过害诸葛亮。赤壁之战中确实有东南风,却不是诸葛亮借来的,或许是巧合,主要原因还是自然的天气气象所致。而赤壁之战中最大的功臣,应当属黄盖——周瑜用黄盖设计,让黄盖假意投降来火攻曹操,当然也有传言说是曹操烧了自己的船,不管怎样,总之赤壁之战的胜利还是周瑜的功劳。

最后,周瑜的死也是另有原因,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关于周瑜的死,史料《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这时候的周瑜,刚刚向孙权请命去作战,结果半道上就病死了,而且具体原因也没有记载。我们可以想想,一个三十六正值壮年的男子,原本还兴致勃勃地准备去打仗,也没有身体不适的征兆,半路上就突然没命了,难道不蹊跷吗?有史学家分析周瑜的死因,可能是周瑜功高震主而孙权下手,也可能是曹仁害死的,种种可能,但唯独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所以,历史上的周瑜,大概率是没太有可能嫉妒诸葛亮的。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夜读丨周瑜:气度,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

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文/百合花开

有句话说:“气度有多大,格局就有多辽阔。”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男子,他既是“曲有误,周郎顾”的儒雅公子;又是智勇双全、运筹帷幄,指挥赤壁之战的东吴大都督。

《三国志》曾评价他“性度恢廓”,主公孙权赞他有“王佐之才”,与他不睦的下属,称他“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他就是1800年前的东汉名将——周瑜。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狭隘的受气包,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倒霉蛋,最后还被活活气死,其实这与历史上的周瑜,大相径庭。

纵观周瑜一生,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赢在了“气度”,而气度正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

气度是以诚待人

公元175年秋天,庐江郡舒县的周姓大家族,迎来了一个男婴。他的哭声特别响亮,似乎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家里的长辈给他取名瑜,字公瑾。“怀瑾握瑜”,名字承载着长辈美好的寓意,希望男孩的品德像美玉一样高尚,能够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

少年周瑜不负众望,聪明勤奋;精通诗词音律,兵法箭术;胸怀大志,广交名士豪杰。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偶然的一次,周瑜结识了出身不凡的少年英雄孙策,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坦诚相待。一个是儒雅俊朗,另一个是英勇霸气,两人在青山绿水的百尺涯上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永世为兄弟。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当周瑜看到孙家住所颇为简陋时,他主动让出自家一座宅子给孙家居住。他对待孙策的母亲,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孝顺有加,毕恭毕敬。

当时时局混乱,两人聚少离多,但他们之间的情谊从不曾改变。

周瑜时刻关注着时局变化,不动声色地招揽能人异士,只为有朝一日能为孙策分忧解难。当得知孙策在历阳起兵,急需增援后,他二话不说,率领部下及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支持孙策起兵。

真正的朋友,就是你需要我的时候,我永远都在你的身旁默默守护着。

周瑜和孙策并肩作战。很快,孙策的军队由最初的几千人增加到几万余人,为日后平定六都,一统江东奠定了基础。这些,都与周瑜的功劳密不可分。

周瑜的以诚待人的气度,打动着孙策。孙策感慨: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唯诚可以待人,唯厚可以载物;做人有气度,方能承载起自己所肩负的使命。

气度是胸襟和风度,更是人生的境界和修养,一个人的气度决定了他日后事业的高度。

气度是宽容厚德

面对孙策的信任和支持,周瑜更加用心的操练兵马,开疆拓土。

然世事无常,风雨难测。公元200年,周瑜痛失好兄弟孙策。

临终前,孙策给弟弟孙权留下遗命:“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遵守遗命,任命周瑜为大都督。这一任命,让担任副手的三朝元老程普很不服气。

程普在军中资历最深、年龄最大、资格最老。他曾跟随孙坚、孙策父子出生入死,战功赫赫,是当之无愧的江东十二虎臣之首。

程普打心眼里瞧不起年轻的周瑜。对于周瑜安排的任务,总故意找茬、出难题,甚至还对他进行言语上的羞辱。然而周瑜面对程老将军的无故“侮辱”,只是默默包容、毫不计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一个人的气度,更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周瑜对程普包容的次数多了,他的宽容谦让深深影响了程普。

后来的程普逢人便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有气度的人,既能在繁华中不迷失自己;又能在坚守中,砥砺前行。

气度是有容乃大,气度更是厚德载物,不为名利所动;周瑜的宽容厚德,让他活出了别具一格的气度。

气度是格局辽阔

“气度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修养,气度更是沧海横流时,呈现的英雄本色。”历史的长河永远都是波涛汹涌,从来没有停息的一刻。

公元208年秋天,预谋策划已久的曹操,率领浩浩荡荡的80万大军,一路南下,占领荆州后,直逼东吴所在地。

听闻80万大军来袭,东吴朝堂上顿时乱成一锅粥。坐在朝堂上的孙权,心里没了主意,一时难以决断,犹豫不决。谋臣鲁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危急关头,他向孙权推荐了周瑜。

此时的周瑜虽然只有33岁,但他已经具备了一名大将的本领。孙权坚信,他就是东吴的“定海神针”。

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兵的周瑜,听到孙权召唤后,火速赶回。面对朝堂上的纷纷嚷嚷的主和派,他镇定自若,认真分析出我方优势和曹军的劣势,主张联刘抗曹,并向孙权承诺领精兵数万,保证一举歼灭曹军。

听了周瑜的分析,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联刘抗曹,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拔佩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再有言降者,如同此案!”

赤壁之战,何等激烈。英姿雄发的周瑜一声令下,十几艘浇了油的草船点燃了火种,驶向曹军,一时间,江面上火光冲天……

800年后,苏东坡为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与其说是苏东坡的诗词成就了周瑜,倒不如说是与生俱来的气度成就了周瑜。

气度有多大,格局就有多辽阔。赤壁之战,曹军大败退回北方,周瑜一举成名,他为东吴赢得三国鼎立的有利局面。

人的一生,结局如何,气度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纵观周瑜的一生,他赢在了做人的气度。

他以诚待友,让生命显示出应有的长度;他宽容厚德,彰显出一代儒将的风度;他力挽狂澜,赢得赤壁之战,让生命有了厚度;历经18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他的气度依旧——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有气度的人,胸怀大格局,活出人生的精彩。

(参考素材 :《三国志》、《江表传》)

主播:汪涵

初心不改,朗读依旧

文章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作者:百合花开,常年笔耕不辍,文章散见于各类媒体。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他是被周瑜当作猴子一样戏耍的大草包?被黑最惨的风流名士蒋干

三国小人物志0035:被黑最惨的风流名士——蒋干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蒋干,字子翼,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著名丑角,也是整本书中最搞笑滑稽的一个人物。按照演义中的说法,蒋干在赤壁之战前夕,两次毛遂自荐,代表曹操出使江东,担任劝降的说客。却两次都被周瑜等人戏耍,拿着错误的情报如获至宝,并当宝贝一样带回到江北。

而且,蒋干连续两次带回来的假情报,都使得曹操信以为真。先是错杀蔡瑁张允,导致自家水军从此无将可用;后又被庞统巧施连环计,将自家战船用铁链相连成连环船,为之后黄盖诈降,周瑜火烧赤壁,而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可以说,在《三国演义》全书中的最高潮部分——“赤壁之战”篇章中,蒋干绝对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曹操一方的说客,他同时兼任了间谍刺探的工作,而且也真的是不负众望。

当然,他不负的是敌人的“众望”,非但是自身的间谍工作没做好,还成为了敌方的“假情报运输使”。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令孙刘联军一方的各种计策得逞。最终坑掉了老板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真可谓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然而,这一切都是小说中虚构的剧情。历史上真实的蒋干,其实并不是演义里那副滑稽猥琐的模样。他出使过江东,游说过周瑜是真,但是其行动的时间点,过程,和结果,都和演义上的剧情大相径庭……

我们还是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来寻探一下蒋干这个人物,还原其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

《三国志》中没有蒋干的独立传记,其它相关的史书记载中,也基本是没有提到蒋干这个人物。由此可以肯定,蒋干在三国时代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他基本上没有参与过什么政治事件,也没有过什么太成功或太失败的事迹。

唯一对蒋干有记录的地方,是来自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江表传》。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蒋干是个外表英俊飘逸,才华出众,且口才也很好的人(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而且,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蒋干与曹老板的关系,以及在曹营中所担任的职务(演义上描述蒋干为曹操帐下幕宾)。由此可以肯定,蒋干在曹操麾下的地位并不高,也没有担任过多高的官职。

不过,按照《江表传》中的记载,是曹操派蒋干前往江东为说客(并非是蒋干毛遂自荐)。这说明,蒋干和曹操之间,确实产生过“派遣和被派遣”的关系,这又说明什么呢?

这大概说明,蒋干在曹操麾下,确实是“幕宾”的身份。曹操欣赏他的才华,故留他在帐下为客,而他在领着曹老板俸禄的同时,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出马,去完成一些老板所委派的任务。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蒋干出使江东,并游说周瑜的具体过程。

裴松之道《三国志注》中,对这次出使事件都有着完整的记载,宋代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也基本上原封不动地引用了这一段记载。

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开头,过程,结尾”三段,来解读这个过程,并和《三国演义》上所编造的剧情来作对比:

首先,我们来看看开头部分,也就是蒋干抵达江东,与周瑜会面并寒暄的记载:

《江表传》原文:

“初太祖闻周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

看得出,蒋周二人会面的开头过程,和《三国演义》上的情节基本一样。二人在寒暄之后,周瑜单刀直入,道出了蒋干此行而来的目的;蒋干则并不正面回答,而是叙起了旧情,只说是来拜访和看望周瑜,并没有直接承认或否认说客之事。而周瑜则又用音律之事来作对比,用“弦外之音”的表达方式来告诉蒋干:自己完全明白他的来意,不必掩饰……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这种侧打旁敲的谈话模式,令蒋干有些气愤,当时就想告退(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但是在《江表传》中,这段对话就此打住,并没有记载蒋干如何回答……

由此可以肯定,蒋干并没有针锋相对地去否定,而是坦然相对,和周瑜来了个心照不宣。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过程部分,也就是蒋干在周瑜营中呆过几天的经历:

《江表传》原文:

“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

这一段,自然就和《三国演义》上的描述大相径庭了。没有当晚就“大宴江东群英”的热闹盛况,也没有周瑜邀蒋干同床共寝,并半夜盗书的紧张场景。周瑜因为公事所缠,故将蒋干先送回驿馆休息。后来几日,才邀请蒋干吃饭,并接风洗尘,还带着蒋干遍视军中营地、仓库、军资器仗,以及室中的服饰珍玩……

当然,不仅是参观和游玩,周瑜在给蒋干当导游的过程中,还明确表达了自己忠臣不事二主的态度,劝蒋干放弃说服自己的念头。

蒋干听了周瑜这番说辞过后,又是什么样一种反应呢?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蒋干当时被吓得魂都没了,生怕周瑜拿他祭旗,再来个“斩使以!”(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而在《江表传》的记载中,蒋干的表现却完全不是这样(干但笑,终无所言),意思是说,蒋干从头到尾只是笑而不语。看得出,蒋干已经明白,周瑜的心志之坚定,态度之决断,而自己游说周瑜的任务,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结果部分,也就是蒋干回去向曹操复命的过程:

《江表传》原文:

“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这一段的记载非常简略,蒋干回去之后,只是告诉曹老板,周瑜的雅亮高风,气度宽宏,情致高雅。游说劝降这种手段,对他来说是没有用的,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看得出,蒋干过江东,游说周瑜的过程,其实就类似于两位老朋友之间的互访。蒋干从头到尾都没有将劝降周瑜的话说出口,周瑜也从头到尾都明确地表示了其态度。

可以说,这样一段“游说戏”,可谓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游说者与被游说者之间,毫无针锋相对,二人谈笑之间,却是心知肚明,而且心照不宣。蒋周二人虽属敌对阵营,但一无敌对之心,二无敌对之意,既侧打旁敲谈到了该谈之事,又念及了故交之情,二人都无愧于风雅高量的名士之号!

最终,二人也是像老朋友重聚过后一样依依惜别,周瑜还是继续在江东做他的大都督。蒋干虽然没有完成游说劝降的任务,但至少也探明了周瑜的态度,回去告知老板“丢掉幻想,准备打仗”,也算是功劳一件……

以上这些,这就是蒋干游说周瑜的整个过程,而且仅此一次,并不是演义里所描述的“二次过江”。而且,并没有群英会,夜半盗书,借刀杀人,庞统连环计等精彩剧情,甚至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战争期间的那种紧张气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蒋干过江东的事件,根本就不是发生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因为在所有关于三国的史料中,都没有记录过,在赤壁之战期间,发生过这么一个过江劝降的插曲。

倒是在《资治通鉴》上,这个事件记录在建安14年,也就是赤壁之战过后的第二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曹操派蒋干游说周瑜的动机,恐怕就值得商榷了……

众所周知,赤壁大战中,孙刘联军是获胜的一方,而曹操不仅在这一战中损兵折将,还丢失了刚占领荆州的大部分地盘。而且,在赤壁之后的一系列作战中,曹操也没能止住颓势,在夷陵,南郡等地,连续败于周瑜之手。

我们知道,游说劝降的手段,一般都是在己方占有绝对优势,而且战场态势占优的情况下,才会采用。很少听说,打了败仗的一方,会厚着脸皮去对胜利的一方进行劝降的……

更何况,真是想要劝降,以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曹操也应该去游说孙权,毕竟孙权才是江东之主,真正说话上得了算的人。

而曹操却派人去游说周瑜,周瑜虽然在江东地位崇高,却也只是一方大将,就算他被成功游说,率部投降了曹魏,顶多也就是让江东损失一位都督,声望受损而已,完全动摇不了孙权的根本。

所以,曹操派蒋干过江游说周瑜这件事,恐怕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与其说这是一次游说劝降,不如说是一次政治行动,玩的是挑拨离间的那套手段。

其实,在赤壁之战的失败过后,曹操就意识到自己久据北方,在水军作战上的弱势。想要依靠军事手段,挥师江南,一统天下,恐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的。

于是,曹操不得不考虑用政治上的手段,对孙权刘备两方分别进行离间和分化,破其团结,拆其联盟,并损其实力。

曹操先是操纵汉献帝批准了刘备的“上表”,封刘琦为“荆州刺史”。众所周知刘琦只是刘备的傀儡,用来使占领荆州合法化的工具。而荆州之地,原本是孙权一方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目的,到头来出钱出力,却没能捞到什么好处。

倒是在赤壁之战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的刘备,却仗着投机取巧和流氓手段,迅速占领了荆州。这无疑是使得江东集团非常震怒,原本友好的联盟关系,也在地盘和利益的冲突下出现了裂痕。

而曹操爽快地给了刘备一个“合法化”占领荆州的标签,无疑也是一个挑拨的信号,使得孙权只能考虑以武力赶走刘备,并夺取荆州。

接着,曹操又派出蒋干,以“秘密”的方式,去探访周瑜……这很可能,也是他使出的离间手段之一。

周瑜是江东集团的都督,地位崇高,手握重兵,而且不久前才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军,声望大盛。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已经有点“功高震主”之势的周瑜,难免也会成为老板孙权所猜忌的对象。这时候,曹操派人过江东来,不去拜访孙权,却专门去游说周瑜,其目的,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而且,曹操派来的人,不是自己手下,和周瑜地位对等的重臣,只是一个和周瑜有故交的幕僚——蒋干。看得出,一开始曹操就没有对招降周瑜抱太大的希望,只是想以此方式来离间孙权和周瑜的君臣关系,让孙权有所怀疑,自己的大都督在与敌人秘密联络,可能会反水。

而且,并非如演义小说上所说,周瑜妒才嫉能,心胸狭窄,屡次暗害诸葛亮,破坏孙刘联盟。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瑜是孙刘联盟的最坚决支持者之一,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也明白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两个弱小的盟友,就必须要联起手来。

所以说,如果能令周瑜受到猜忌,那不仅能损孙权一方的实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孙刘联盟,这才是曹操派蒋干游说的真实目的……

然而,周瑜的聪明才智也不是吹出来的,他几乎是瞬间就看破了老曹的奸计,而且也采取了正确的方式来应对。一开始,周瑜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蒋干此行的目的;接着,再请蒋干吃饭喝酒,将原本秘密的探访完全公开化;最后,再向蒋干展示自己的军容风范,以及孙权所赏赐之物,并明确表示自己忠于孙权,绝不会做二五仔……

可以说,周瑜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十分完美,一开始就公开戳破了“密谈”的幌子,让所有隐藏在暗处的阴谋都无所遁形。而蒋干,也无愧于当世名士之称号,良好的涵养和翩翩的风度,看破而不说破……最终,就如同前面所说的一样,二人的会面过程,就像老友之间的重逢,并没有因为双方所属阵营的敌对,而撕破面子。

………………………………………………………………………………

在回到曹操处复命之后,蒋干这个人物,就再也在史书上没有了记载。大致可以推测,他应该是个性格比较潇洒飘逸的人,虽然有才华,善说辩,却淡名薄利,无心仕途,是乱世中的“逍遥派”人物。有可能,他之后继续在曹操帐下,当一个无名无权的幕宾,也有可能,他离开了曹操,恢复了自己“江湖逸士”的身份……

总之一句话,蒋干在历史上,只是个小人物。虽然他有颜值,有学问,有口才,也具备成为大人物的一些条件。但是他并无仕途之心,没有迈进过政治圈,也没有接触过政治核心,更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足以名留青史的大事。

一句话,在真实的历史上,蒋干真算不得一个名人。除了游说周瑜这件事情以外,他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过任何踪迹……

然而,蒋干最终还是出名了,不过不是出名在三国时代,而是出名在一千多年以后的小说中,在别人的笔下……而且,他出的也不是什么流芳百世的获赞好名,倒是令人贻笑万年滑稽糗名……

罗贯中为什么要拼命丑化蒋干,甚至不惜编造故事,虚构内容?

除了剧情需要,文字气氛渲染,和提升剧情深度的需要以外,蒋干在老罗笔下,其实还担任着剧情穿针引线,烘托人物形象,以及情节润色等工作。

在《三国演义》整本小说中,“赤壁鏖战”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最高潮部分。它不仅是三国时代的分水岭,更是后来曹孙刘三方三足鼎立,天下三分的伏笔之战。全书共120回中,从第43回到50回,整整八个章节,都是在描述这场战争的过程和前因后果。

为了将赤壁这一战写得精彩又好看(真实的赤壁之战其实并不精彩),罗贯中不惜篇幅,堆砌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和虚构桥段。从舌战群儒到智激孙权,从草船借箭到庞统连环计,从周瑜打黄盖到阚泽诈降……

编造的剧情多了,就需要有人来牵“剧情线”,而这个人,就正好是倒霉的蒋干。他在演义小说中,两次过江游说的过程,正好是不偏不倚地搭起了所有桥段之间的桥梁,将所有剧情都串联在了一起。

先是“群英会盗书”,凸显了周瑜的聪明才智,干掉了蔡瑁张允,让这两个叛徒小人罪有应得的同时,顺便又描黑了曹操的生性多疑和冲动无能;

然而,周瑜自以为得意的计谋,却被冷眼旁光的诸葛亮轻易看破,使得周瑜妒心大起,意欲加害,接着便引出了“草船借箭”的精彩剧情;

接着,曹操不忿于连续被周瑜和诸葛亮戏耍,派出蔡中蔡和诈降,想要在计谋上扳回一局,结果又被周瑜轻易识破,并当着他俩之面,和黄盖一起演了一出“苦肉计”;

黄盖修书诈降,曹操虽然得到蔡中蔡和二人的确认,但也依然是将信将疑,想着还是派人再探听一下虚实。这时候,又是蒋干主动请缨,于是便有了“二过江东”;

而蒋干这一去,非但没能打探到什么虚实,反而是请回了庞统……结果,曹操又轻信了庞统所献上的连环计,将自家战船成排连锁,最终导致了火烧赤壁的大败结局……

…………………………………………………………………………

看得出,蒋干这个人物,在演义小说中所起到的穿针引线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要是没有他,赤壁大战这一节不会有这么精彩,剧情与剧情之间的串联,也不可能如此天衣无缝!

最后,关于蒋干和周瑜的关系,《三国演义》中说他们两人是自小同窗,好友兼同学(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这是真的吗?

其实,在史书记载上,并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过这一点。不过从《江表传》中,二人的对话过程来看,他二人确实是阔别已久的故交好友……

而且,二人都是知书达理的高雅之士,应该都是从小读书,受到过良好教育,而且家庭背景不差,都是名门望族。

再加上二人的籍贯相近,蒋干籍贯九江,周瑜籍贯庐江,这两个地方虽然隔得不算近,但是在古代的行政区里,都属于是江淮一代。

就此看来,蒋干周瑜年少之时,一同就读于当地知名学府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也就是说,他们二人之间的同窗关系,确实很有可能是真的!

PS:蒋干在演义中是个愚蠢可笑的人物,但也正是由于他在小说中的愚蠢可笑,大大增强了剧情的幽默感。使得原本是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尔虞我诈的用计过程,在其滑稽表演的伴奏下,而令人忍俊不禁……

试想,可怕的大战前夕,森严的两军对垒,如此紧张的气氛,无疑会使读者感到压抑,心头都绷紧了弦……而这时候,蒋干的出现,在串联剧情的同时,又带来了一股滑稽搞笑的清流,令读者们哑然失笑,心头的压力也能得以释放……

看得出,罗贯中作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在剧情节奏的把控上,那是相当出色的!

经典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诵读者】张嘉轩,三门峡市朗诵协会会员,三门峡市妇联“好家庭好家风”故事宣讲团成员,2017年荣获河南省第三届“经典照亮人生”诵读大赛一等奖。

策划:焦森森 李海峰 责编:师宝华 员玲玲

投稿邮箱smxsjkb@163

新闻热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

三国演义: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家好,这里是天笙说历史,我是天笙,今天我们讲的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的名将,与鲁肃一样曾是吴国的左膀右臂。

周瑜小时候与东吴的上一位主公孙策交好,与孙策是结拜兄弟,和孙策一起迎娶了乔家的大小乔为妻,周瑜孙策是妥妥的事业爱情丰收,后来,孙策在返回吴国路上,遭遇刺杀,最后孙权继位了东吴主公,周瑜听说了自己长兄的逝世,于是带着兵直接赶来江东服丧,后来被孙权赋予了中护军的身份与当代智谋张昭一起处理国事。

建安十三年,周瑜下了一个计策,和刘备的人结为同盟共同抵抗,这一天星火之夜,周瑜在都城下计,对黄盖说:“黄将军,我们想使一出苦肉计,就不知道黄将军,愿不愿意被打了”黄盖也是个爷们儿说:“如果能击退曹军,老夫愿意受着皮肉之苦”说罢,周瑜随即叫人将黄盖拉了出去打了军杖,黄盖就开始抱怨周瑜这个人为人怎样的不好,当然这苦肉计已经开始了,第二天夜里,黄盖就去到了曹军的营帐里,对曹操说道:“曹阿瞒那,你要为老夫做主啊,老夫为江东效力多年,今天就因为喝酒,被周瑜打了军杖,他只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曹操啊你要为兄弟做主啊,日后我跟着你干了”在这百般说辞之后,曹操也是被蒙蔽了,曹操居然没有看出这个苦肉计,战后曹操也是悔恨不已,结合小说我们再来谈谈于此同时周瑜坐在岸边发着愁,诸葛亮一眼看出了这个小子的心思,就跑到周瑜身前说:“都督我有一计能使都督的心结打开”周瑜说:“哦,你说来听听”诸葛亮就给周瑜绘画了个“火”“风”字,周瑜瞬间心领神会说,妙计妙计,但是着火好办,风怎么解决啊,诸葛亮说:“这个交给老夫了”双方大军对峙的局面到了,曹操居然也听信了别人意见将自己战船给全部梱了起来,成为了连环船,战鼓擂,只见诸葛亮在高台上做法,狂风四起,朝着曹军就吹了过去,这时候周瑜直接高呼:“火攻”随即熊熊大火燃烧起来,曹军自食恶果,被烧得体无完肤,这一战既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的战役,这一战也使周瑜这个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关周公瑾的小故事,欢迎大家评论收看,这里是天笙说历史,我们下一期再见。

三国这10个人物你都知道,但他们的表字你可能一半都答不上来

孤罔炎史,我姑妄言之,您姑妄听之。逗乐最好,涨涨知识也不错,您说呢?

今日话题:三国人物表字

表字又称字,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孙权字仲谋,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了解这些三国人物的表字,和孤罔炎一样,是通过当初风靡一时的三国卡片呢?下面这十位三国人物,虽然同样被大家熟悉,但不查资料能直接说出他们表字的恐怕还真不多。不信,您就慢慢瞧。

1、 曹丕

曹昂死后,曹丕为大。虽然经历了夺嫡之争,但其实曹操早就心属曹丕。所谓夺嫡,不过是曹操主导的一场针对曹丕的历练罢了。曹丕,表字子桓。丕本就是大的意思,桓同样是大的意思。古人二十而冠,然后才会由老师或者长辈赐字。曹丕生在187年,那时候曹昂还活着。206年赐字的时候,曹操已经拿下冀州,只差一点儿就完全搞定袁氏满门。但取名、赐字都是大,曹操的用意,恐怕不简单啊。

2、 曹彰

曹彰是曹丕的同母弟弟,比曹丕小2岁。也是曹操25个儿子中唯一继承了曹操武勇的一个。除了有嫡子的身份,曹彰不同于任何弟弟的壮志也让曹操喜爱不已。曹操曾经的梦想是当上汉朝的征西大将军,曹彰则立志学习卫青、霍去病,驰骋疆场、驱除胡虏。曹操曾问几个儿子的志向,曹彰说好为将。引得曹操大笑,被曹操爱称为“黄须儿”。但曹操文武全才,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允文允武,所以曹彰表字子文。也是寄托了父亲的厚望。可惜,35岁病逝,成为曹氏一大憾事。

3、 曹植

谢灵运评说:“天下才共一石,曹植独分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高度赞誉曹植的才华。曹植是曹丕胞弟,年幼5岁,他也从不负才子之名。10几岁的时候,写出的文章就已经让曹操怀疑是有人代笔。20岁那年,铜雀台建成。曹操让儿子们登台作赋,曹植提笔便写,文章令曹操感叹不已。从此更是对曹植另眼相看。作为诸子中才华最盛的一个,曹操赐字子建,也是希望曹植为了能有更高的建树。但夺嫡失败后,曹植再也难以施展才华,熬到曹丕去世,到了侄子曹叡的时代同样被高度防范,41岁那年抑郁而终。

4、 曹冲

曹冲最有名的故事是称象。神童谁都喜欢,曹操更不例外。但曹操对自己这个儿子更喜欢的地方,是他的仁慈之心。曹操治下极严,稍有过错就是严惩。曹冲虽然年幼,但是深感父亲的严苛,但又不好直言。于是经常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来解救本来要被严惩的人。在他短暂的人生中,被他救助过的便有好几十人。曹操也因此多次对群臣表达想要曹冲继承大业的想法。可惜,曹冲13岁就去世,让曹操痛哭不止。也因为他没有加冠,无字,便以小名仓舒为字。

5、 程昱

程昱,字仲德,行二,是曹操前期五大谋士中最年长的。初次登场《三国志》就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智勇双绝,被评为“魏晋八君子”之一。老爷子活得也久,整活了80岁,比“毒士”贾诩还多活了3岁。可惜,没等他荣登三公之位就去世了,曹丕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

6、 钟繇

钟繇,字元常,比曹操还要大4岁。镇守长安、稳定雍凉,钟繇的功劳最大。天资聪颖、相貌非凡的钟繇,在和堂叔钟瑜前往洛阳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先生说钟繇这个人贵不可言,但是命里有水劫,遇到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结果叔侄二人走不过十里地,钟繇就在桥上掉到了水里,差点淹死。由此,钟瑜加倍培养钟繇。曹丕代汉以后,钟繇以70岁的高龄当上了三公之首的太尉,荣耀至极。

7、 刘禅

刘禅,字公嗣,是刘备47岁才有的儿子。比起曹操的子嗣众多,刘备实在是可怜的很。于是他调集手中资源,对刘禅悉心培养。但世人对他的了解,却几乎只剩下“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这实在是有些冤枉刘禅了。他在位41年,除了前12年是诸葛亮掌权,后29年一直是亲政。诸葛亮死后,刘禅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撤丞相一职,由蒋琬主管行政兼理军事,费祎主管主管军事兼管行政。这样制衡的手段都使得出来,哪里就扶不起了?

8、 孙坚

孙坚,字文台,号称江东猛虎。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期间,仅有的两次胜仗都是孙坚打的。可谓出尽了风头。可惜,在那个年代,英雄如孙坚也只能仰无能之辈袁氏之熊袁术的鼻息。结果在攻打刘表的时候被乱箭射死。

9、 吕蒙

吕蒙,字子明,东吴四大都督中唯一一个没有背景的。绝对是草根逆袭的典范。人生两大广为后人熟知的事迹,一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学习表率;二是“白衣渡劫”成功擒获关羽,拿下荆州。但吕蒙没能逃脱周瑜、鲁肃的厄运,年仅42岁便去世(周瑜36,鲁肃42)。

10、陆逊

陆逊,字伯言。夷陵之战再现周瑜风采,儿子陆抗更是青出于蓝。父子二人成为继周勃周亚夫后难得的父子名将。前半生受尽重用,可惜晚年因陷入太子党争,被孙权猜忌,多次派人责难,最后活生生给气死了。

表字,始于商朝,亡于。新文化运动几乎全面否定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将表字认为是人与人不平等关系的一种重要代表,于是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新中国领袖主席还是尊奉古学的,你知道他老人家字什么吗?

推荐阅读:袁绍袁术当过,孔融董允也当过,虎贲中郎将到底是个什么官?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是真的吗?其实这事我们都被骗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权益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立即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