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72种龙脉图片(72种龙脉图片山形)

时间:2024-01-17 08:54:33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这种秦岭,才是“龙脉”的精华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之上,

有一条非比寻常的山脉:

它号称“中华龙脉”,

横亘于华夏大地之上,

孕育着秦岭人家。

这条山脉是“秦岭”

——中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广义的秦岭,

几乎横穿中国中部;

而狭义上的秦岭,

仅限于陕西省南部、

渭河与汉江之间的部分。

今天我们主要探索“狭义秦岭”,

看看它的“精髓”到底有多美。

撰文、摄影:一佳one(王佳)

(请横屏观看下图——秦岭云海)

虽然我从小在西安长大,但年少时却不知秦岭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后来才知晓,千百年来,是秦岭庇护着古都西安。“八水绕长安”都发源于秦岭,是它哺育了大关中。(※八水: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

而我们的秦岭之行,

就从沣峪口——

西安人的“后花园”开始。

沣峪口

秦岭北麓,共有72峪口,其中西安人最熟悉的是沣峪口:这里不仅是秦岭与陕南的连接口;同时,它也被称为西安人的“后花园”。夏秋时,游客们可从210国道进山,步入这片“原始森林”。

一路顺溪水拔高前行,到达秦岭分水岭,算是到达了这趟旅途的终点。在此极目远眺,秦岭风光一览无余。

西安秦岭分水岭210国道秋景

分水岭顾名思义,划分水域: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域,以北为黄河水域。秋日时分,分水岭的植被像被镀金,为人们献上层林尽染的视觉盛宴。

而冬天的分水岭,山顶被大雪所覆盖,一片白雪皑皑,平静惬意。都说秦岭是中国的龙脉:蜿蜒曲折的道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像是一条正在翱翔的“龙”。冬天的“它”正蛰伏着,等待春日来临。

西安秦岭分水岭210国道冬景

沣峪口里的历史景点非常之多,

黄峪寺就是其中之一。

唐代贞观二十一年时,唐太宗李世民在此扩建翠微宫,并在这里避暑办公,两年后病逝于翠微宫含风殿。唐代以后,这里改宫为寺——翠微宫改名翠微寺以示纪念。翠微寺所在的这道峪口被称为“皇峪”,因此翠微寺又称皇峪寺(黄峪寺)。

沣峪口,黄峪寺盘山小路

如今秦岭犹在,而唐代的翠微宫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只能凭借着刘禹锡所作的《过翠微寺》来想象这座宫殿曾经的辉煌了:

翠微寺本翠微宫,

亭台楼阁几十重。

天子不来僧又去,

樵夫时倒一棵松。

黄峪寺山顶的白鹃梅与夕阳

太白山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

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峰,

此山的最高点位于拔仙台,

海拔3767米。

太白山云海

太白山风景优美,四季皆有景,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引得无数后人想来观瞻太白山。除此之外,这里还记录着许多传说和历史典故——传说姜子牙在此封神拔仙;鬼谷子在此面壁顿悟;孙思邈在此尝尽百草;苏轼在此撰文祈雨。

普通一日游的游客可以坐缆车来到最高点-天圆地方,一览太白山景色,站在海拔3511米的天圆地方,感受“中国南北分界线、华夏分水岭”的雄伟。而想要挑战的游客可以继续从这里深入原始森林,去感受太白山的神秘。

中国南北分界岭-天圆地方

太白山的云海非常壮观。行走在山峦之间,穿梭于云雾之中,“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的气魄大致如此。

太白山云海

拔仙台下的大爷海,是中国最神秘、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它是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冰斗湖泊,海拔3590米,常被人称为“仙湖”。大爷海湖水清澈如镜,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太白山大爷海

终南山

古时的秦岭座落于长安城之南,

因此被称为“南山”或“终南山”。

而人们现在所说的终南山,指的是秦岭北坡的陕西周至、鄠(hù )邑、长安和蓝田区域的山脉。自古,终南山就被赋予了深邃的历史文化感。这里远离尘世,超凡脱俗,是道、佛、孝、寿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

巍巍终南山

两千多年以来,终南山一直受到各路“神仙”和隐士的青睐,他们来此修炼的故事也让这里充满神话色彩。相传当年老子出函谷关,沿着渭河一路向南,来到了终南山脚下的楼观台,终于留下《道德经》洋洋千言。

终南山楼观台老子铜像

相传,终南山楼观台本是文始真人“结草为楼、观察天象”的地方,后来他也将老子带到这里讲经传道。道教诞生后,道教八仙和各路隐士常聚于终南山,让这里多了些“仙气”,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终南仙境文化。

中国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

秦皇汉武、李唐宗室都曾在此筑庙建祠,因此古往今来,隐士们也纷纷来终南山结庐而居。

终南山千年古刹内修行的僧人

“清风明月,远离世俗”是所有隐士追求的最高境界,被刘邦称为“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的张良也曾来此修行,当他辅助刘邦即位,却看到韩信等有功之臣被杀后,自己便急流勇退,来到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下修行,过起逍遥生活。

紫柏山张良庙

紫柏山,位于秦岭南麓腹地的汉中留坝县,曾因张良归隐于此而声名远扬。除此之外,紫柏山特有的天坑及山顶上的草坦,也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坦群落”。

紫柏山日落

终南山有“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称。其中的翠华山,以“山崩”景观扬名,大有“亿万年前山崩地裂”的气势。

翠华山天池

北麓的南五台山,古称太乙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有着“终南神秀之区”之称。山上有清凉、文珠、现身、灵应、观音五峰,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以南,故名南五台山。

南五台山

黄柏塬

每年11月,

落叶纷纷之际,

黄柏塬都会变身主角,

承包整个秦岭的秋色。

太洋公路

黄柏塬风景区位于宝鸡太白县的黄柏塬镇境内, 占地约900平方公里,广义的黄柏塬包含了多个子景区;而狭义的黄柏塬指得是从太白县到黄柏塬镇的这片区域。这条往来黄柏塬镇的必经之路叫太洋公路(太白县到洋县),此路被誉为陕西最美乡村公路。

黄柏塬高山草甸

因为特殊原因,进山的30多公里都是没有手机信号的,没有了手机的干扰,旅人们反而可以全神贯注的欣赏沿途一路的秋色——当人们重新收到手机消息之时,那就是到达黄柏塬镇了。此镇曾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陕西特色旅游名镇”与“陕西省最具魅力景区”。

黄柏塬镇

大箭沟是黄柏塬的主要景区,沟内水景奇幻,波澜壮阔——清澈的溪水在千姿百态的岩石中川流不息,形成丰富多彩的水石奇观,这里被称为秦岭里的“小九寨沟”。

大箭沟

秦岭人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秦岭深山之中,

居住着秦岭人家,

在这里,人与山和谐共生,

互融互荣。

许家山村民

在陕西汉中留坝秦岭腹地,这里有一座“绝世而独立”的关色古村落——许家山。进村的唯一入口就是一条长约百米的吊桥,想要进许家山的游客们只能徒步前往。

许家山始建于清朝,距今已200多年历史。据说,当年关中人因逃难而来到此地,并选择在山水环绕的秦岭腹地安家立业,同时也打造出了这一片“世外桃源”。

许家山关中民居

如果11月前来,正是家家户户晒秋的季节,这里的村民们会将新收的魔芋、山茱萸、玉米等放到屋前晾晒。

晒秋的秦岭人家

雄伟的秦岭用它丰富的资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秦人;朴实的秦人也懂得去体味她,爱护她,回报她——而她,就是滋养八百里秦川的秦岭。

购买2021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再“见”月球

看得见的龙脉力量---图解福州风水龙法

上一篇介绍鼓山涌泉寺风水的文章中简要说了下福州的山龙和水流的大势环境,其中的水法比较清晰,少有异议,但对于龙法多有不解,这篇就来详细说一说。

先看福州后龙体系的主体“骨架”(紫线为主脉):

原图:

书云“干龙住处分远近,千里为大郡,二三百里可为州,过此即封侯;百里只堪为县治,下此为镇市”,是说大龙结大地,小龙结小地。地图上福州盆地和旁边的闽侯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是同一个干龙而来,大局上看闽侯县的后龙是主干龙的一个枝脚。看下面这张图,感受下省会级别的后龙(黄色线条)与县城后龙(红线)的差别(画得不标准,大概这个意思):

闽侯的后龙不过是枝龙的开面,而福州的后龙起垣结局,周边垣墙立壁,龙势厚重,内场开阔。相比之下,高低立判。

看放大的闽侯后龙:

福州后龙绵延成片、浑厚长远,但主要的气脉(主龙)是从西北注入的。我确定此主龙脉是从地图上的脉势高低走势,结合城中的标志性建筑,如镇海楼(屏山)、闽王祠确定的(镇海楼和闽王祠恰好和主脉在同一条直线上):

放大一点:

镇海楼:

闽王祠:

网上查到的资料发现,明朝时期一位名叫董应举的进士发表过对福州龙脉的看法,《省城山川议》中记载“省城自龙腰过脉,建起为样楼山,再建为屏山。布政司山,中藏三山,为孕育地,乃自上分宗,西行一支,转结乌石,横度平远,以收其灵秀,此城内山之定局也。龙腰最微最贵,此一城之命脉,不可不保护,妄凿盗埋,法诚宜禁。”

由此可见,如果龙腰为“过脉”处,则脉一定是从西北而来,这与我的看法一致。见图:

放大一点:

说福州不能不说屏山,屏山上不但建有镇海楼,而且历代官方的府衙也都设在这里,被认为是城中龙脉所钟之地。屏山在福州旧城正北,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至明代,福州的古城扩充至“三山”范围,即今屏山、于山和乌山。下图黄圈为古城的大概示意图:

于山风景区:

乌山风景区:

屏山不仅是古城的后靠山,而且挡住来自城北的山沟煞气。据清代谢章键《重建镇海楼碑记》记载:“会城以越王山为靠山……,又可堵北峡破缺之煞气。”真是福州的“福山”呀!见下图:

原图:

正面近距离看“北峡”煞气来处:

好了,我们还是来看看福州的后龙主脉吧。风水语曰“富贵出在龙身上”,看下它行度的一些特点。下图是龙行的其中一节:枝脚蔓延,中穿而行。

看主龙的一过峡处:屈曲活动,最为贵脉;红线部分为“迎送”(脉离山而出,两臂有护从之山,此处为“送”),类似于蔡元定说的“钗股峡”。

主脉分作两支即将“着落”:

二脉注入大地,好似双龙入水,由于力量巨大,冲起了波浪般的绵延山体(红线)。中间蓝圈部分是福州的西湖,正是山水交汇、真脉所聚之处!

看下图,比较一下主脉注入区域(核心城区)和其他区域的人口稠密度,大地风水的力量一目了然!

福州又被四山环绕,它们分别是北边的莲花山、南边的五虎山、东边的鼓山和西边的旗山。但是在风水上它们属于“砂”法的范畴,我们就不再详述了。

中华龙脉,万山之祖,昆仑山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

在中国有这么一座山脉,他是万山祖脉,还是三江源头,更是西王母的居所,有着令人长生不死的神药,这座神奇的山脉就是昆仑山。

昆仑山又称昆仑墟或者昆仑丘,是中国西部山西的主干,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两个省份,最后延伸至青海省境内,这座山脉全长2500多公里,宽130到200多公里,总面积达50多万公里。

我国多座山脉均发源于此,完全称得上是“龙脉之祖”。

这座山脉按地势来看,可以分为西、中、东三个部分,琼木孜塔格地区以西的部分为西段,昆仑山口以东的部分为东段,而两者之间的地方,则是中段。

从帕米尔高原发端而来的西昆仑,地势高而险峻,此地平均海拔为5500到6000米,更拥有3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别为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30米的公格尔九别峰与海拔7649米的公格尔山。

这里终年积雪,气候严寒,呈现出一派冰雪荒漠的景象,但就是在这样荒凉的地区中,新藏公路穿行于群山之间,为人们开辟出一条通天之路。

向西翻越昆仑山口,我们就来到了昆仑山的中段,这里的山脉依旧呈东西向延伸,随着山脉的延伸,这里的地势稍缓,平均海拔仅有5000到5500米,昆仑山中段南面是青藏高原,背面则是干旱少雨的塔里木盆地,由冰川融水汇聚而来的尼雅河、安迪尔河、克里雅河等河流在流出雪山后,很快就消失在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

昆仑山中部还有一处格外有意思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死亡谷,又被称为“地狱之门”。

因为这片狭长的土地地磁异常,所以这里经常出现放电现象,造成人员伤亡,以至于当地人宁肯牛羊饿死,也不敢把牲畜赶进谷中吃草。

我们继续往东而行,就到了昆仑山东段,在这里,玉虚峰、玉珠峰两座姊妹峰遥遥相对,当然,这儿从不是什么神仙的道场,而是传说中昆仑美玉的产地,同时也是青藏铁路经过的地方。

到了昆仑山东段之后,海拔骤降,仅有4500到5000米,同时山峰变得珠圆玉润,气候也更加湿润温和。由于昆仑山深处内陆,海拔又极高,所以这里并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就是在这样一片荒凉的旷野中,却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在东昆仑以南的巴颜喀拉山脚下,冰凉泉水从常年不干的泉眼中泊泊涌出,逐渐汇聚成一条宽约1米的清澈小溪,小溪再沿途接纳从雪山流下的众多支流,就成为了黄河正源、卡日曲。

除了黄河,广大的昆仑山脉还是长江、澜沧江、怒江与塔里木河的发源地,在母亲河的波涛声中,华夏文明诞生、成长、兴盛、成熟并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被河水哺育的古人们,自然也对巍峨的昆仑山抱有了无限想象。

《山海经》中记载,昆仑山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半人半兽的西王母也在此居住,山上还有不死之药,常人服食后即可长生不死。

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里,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就坐落于昆仑的莽莽群峰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在的昆仑山脉,其实是汉代张骞(qiān)出使西域,在途经于阗(tián)地区时,发现那里很可能是黄河源头,并且盛产美玉。

于是汉武帝就根据上古传说,将这座“群玉之山”定名为昆仑。

所以,现在的昆仑山,并不是古人想象中的仙乡,但对我们而言,它是不是真正的古昆仑已不再重要,因为它早就在五千多年的风雨里和华夏民族融为了一体,成为了华夏文明的符号与象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