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马

关羽千里走单骑(关羽千里走单骑搞笑图)

时间:2024-01-20 04:48:33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路线,真的是看不懂啊

这是关羽千里走单骑的路线,确实有千里之远,但却在绕圈圈。

原因:

第一,二爷可能是路盲。

关羽叫人捧来地图,却发现看不懂。但好读春秋的名声在外,不好意思下问,只好穷尽脑汁。忽然灵光一闪,想到小学地理好像学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便据此判断大哥所在在袁绍处为东北方向,心里好不得意。

但又忽然失意,原来他不知道现实哪边是东北方向。上北下南没用了,上是天下是地。还好他知道哪里是城北,至于东北还是西北方向,反正二选一,概率对半呢。然后,就走了大道,没想到正好是西北方向,直通洛阳。

关羽就走啊走,下人也不敢多说,或许关将军只有妙计。关羽路过东岭关,顺手斩了孔秀,好像听到孔秀说什么自己故意绕路,不怀好意。关羽开始怀疑自己走错了路,但没办法,回头的话太丢脸了,只好继续走下去,心存一丝侥幸。

最后走到洛阳,顺手又斩了孟坦和韩福,出门发现是黄河,对面是大山。心想,坏了,真的走错了。于是,关羽强作镇静,不慌不忙沿着黄河往东走,一路过关斩将,竟然成了千古美谈。

第二,二爷实验地球是圆的。

关羽好读春秋,非常喜欢钻研学问,如果不是乱世,或许就成了一代大儒。

有一天,关羽忽发奇想,如果我一直往一个方向走下去,会不会走到天尽头,如果有天尽头,外面又是什么呢。然而,关羽走了很久很久,也没有走到天尽头,虽然他总是看到天尽头近在咫尺。于是,他想,或许地球是圆的,这样才会看着近走着远,而且如果地球是圆的,也能解得通天的尽头外面是什么了,那就是没尽头。

于是,一时头热的关羽决定来一次实验地球是圆的壮举。走到洛阳,发现带着嫂子,大河大山不好过。忽然想到,他是带着嫂子找大哥的,如果绕地球一圈回来,大哥或者早就被人灭了。于是,赶紧拐弯去袁绍处。

第三,关羽等待曹操三顾茅庐。

关羽早期跟着大哥刘备,虽然关系很铁,但大哥属性太烂了,走哪儿都被人灭。

这次,关羽误打误撞跟了曹操,哪里有如此吃香喝辣,耀武扬威,还有胜仗可以打,扬名立万。但春秋大义不能忘啊,毕竟自己熟读春秋。

于是,关羽就以土山约三事掩盖投降曹操,又以报答名义斩杀了颜良文丑,扬名立万。想想就要登上人生巅峰,还有些小激动呢。

没想到啊,大哥竟然派人来找自己了,还是当着曹操的面。这下不走也不行了,虽然曹操苦苦想留,但不能一留就不走了,不符合春秋大义啊,至少得留三次。

于是,关羽上了路,果然曹操第二次来留。关羽心里可开心了,自己还是很重要的,曹操也挺开窍。于是,又走了。

关羽心想,如果直接往东北去找大哥,很快就到了,怕曹操追不上。于是,就往西北走,一路过关斩将,动静越大越好,但一直没等到曹操的三留,只有一张通行证。

关羽心里苦啊,是我关羽不够重要,还是你曹操不开窍,只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死在关羽刀下的六名魏将冤不冤?

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关羽不避艰难险阻奋不顾身寻找刘备的忠义精神。关羽正是凭借着这种忠义的精神获得了后人的敬仰,“千里走单骑“可以说是关羽杀出的一条血路,他斩杀了阻拦他前进的六名曹操手下的大将。那么这六个人死的到底冤不冤呢?

我们先将关羽经过的五个关卡按照先后的顺序罗列出来,这些关卡分别是:东岭关(守将孔秀)、洛阳(守将韩福)、汜水关(守将卞喜)、荥阳(守将王植)、黄河渡口关隘(守将秦琪)。仔细一看其实这六名魏将在《三国演义》里基本上都是属于三流的武将,不过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中他们也都有幸当了一次配角,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六位配角是怎么死在关羽之手的。

东岭关守将孔秀是第一个死在关羽刀下的人,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孔秀是死的最冤的一位了。原来关羽从曹操那里走的仓促,临行之时并没有获得曹操的”通关文牒“。关羽在东岭关遇到孔秀便直言要去河北袁绍处寻找刘备,孔秀知道袁绍当时和曹操的关系很紧张,所以他便怀疑关羽是私自逃跑于是向关羽索要曹操”通关文牒“。

且看下面关羽和孔秀的对话,“(关)公曰:“因行期慌迫,不曾讨得。”秀曰:“既无文凭,待我差人禀过丞相,方可放行。”关公曰:“待去禀时,须误了我行程。”秀曰:“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关公曰:“汝不容我过关乎?”秀曰:“汝要过去,留下老小为质。”关公大怒,举刀就杀孔秀。” 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孔秀其实并没有为难关羽的意思,关羽说他走的匆忙没有办理通关文牒,孔秀只是说他需要派人前往曹操那里核实一下情况。客观的讲孔秀的要求很正常,作为关隘守将他是尽职的而且他完全是公事公办并没有说不让关羽走的意思。后来关羽坚持要出关,孔秀于是便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放关羽走扣留关羽的家属(这也是为了让关羽证明他不是私自叛逃)。谁知关羽听后二话不说提刀便要杀孔秀。

区区一个孔秀又怎是关羽的对手,孔秀和关羽只战了一回合便横尸马下。后面的洛阳(守将韩福)、汜水关(守将卞喜)、荥阳(守将王植)、黄河渡口关隘(守将秦琪)各守将虽然都有为难陷害关羽的行为,但客观讲他们都是受害者。首先这六位守将并不知道曹操放行关羽的消息,否则他们万万是不敢阻拦关羽的。其次他们为难关羽也是职责分内之事,关羽身为降将不带通关文牒擅自出关这个是很可疑的,任谁身为关隘守将也不敢轻易放关羽出行。

倘如关羽不是自傲自大的人,那么在汜水关他听取孔秀的建议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那么多杀戮和误解了。关羽寻找刘备心切又加上他一身孤傲懒得和别人多费口舌,所以才造成了这么多的误会。所以说死在关羽刀下的六名魏将是很冤枉的,他们也算是恪尽职守死在岗位上的尽职将军吧。

一骑红尘妃子笑,以后jì要读qí?文化人何必要向“文盲”低头

最近两年,网上频繁传出消息说字典中许多常见字的读音被更改了。小时候被老师批评为错误的读音,现在反倒成为正确的了。尤其是古诗词中某些字的发音,简直成了重灾区。

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骑字到底应该读“jì”还是“qí”?七八零后小时候上学,老师教的全是“jì”。可是现在,有家长反映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因为这个读音,被孩子嘲笑为“文盲”。

“骑”字原来在古韵书中就有两种发音,有人提出这两个“骑”的发音针对的是不同的词性。那么,现在有人建议把它的读音一刀切,这是不是为了照顾“文盲”?又有没有必要照顾这些“文盲”呢?

一、骑字的两种发音

“骑”这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当它被读为“jì”的时候,它相当于是一个名词;而读成“qí”的时候,是一个动词。

这个字最初的读音是“qí”,代表骑马、乘马,后来引申出了新的意思,带有名词的意思,和“一匹、一只、一条”类似,等于是把“一人一骑”组合成了一个数量名词。

因为出现了新的用法,古人就给它添加了新的读音,用来加以区别,于是就读为“jì”。比如关公“千里走单骑”的“骑”,也是用“jì”的发音。

“骑”字在杜牧的这首诗中,由于格律的限制,是不能随便被改为“qí”的。因为根据格律的规则,这首诗的第三句第二个字应为“仄”声字。

在没有出现特殊格律规则(比如:孤平拗救)的情况下,这个字只能作名词发“jì”了。如果强行修改发音,不但破坏了整首诗的音韵美,并且也违背了杜牧诗中的原意。

因为“一骑红尘妃子笑”,并不是在写送荔枝的人“一骑上了马”,华清宫中的杨贵妃就笑了。而是在写“一人一骑,载着荔枝而来”,杨贵妃看到就笑开了怀。所以,它必须是发“jì”音的名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近代因为白话运动的兴起,以及开放以后国家紧抓英语教育,中国的古典诗词创作几乎已经断了根。

绝大部分的当代中国人,非但不能创作古典诗,甚至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读古诗简直如读外文,完全不能领会到古典诗的音韵美。

假如为了照顾现代人的习惯简化语音,强行把这些诗词用字的正确发音改错,那么大家更加不能领会到古诗的声韵特色。

中国的古诗存在格律和音韵,但是中国的现代诗就是没有这种音韵美,所以现代诗始终得不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因为中国的现代诗写出来,是没有这种音乐般的美感的。

平时的习惯用语发音,比如像“呆板”的“呆”字的发音,从容的“从”。假如没有涉及古诗词的时候,改了就算了。但是,强烈建议古诗词的传统发音还是不要修改,因为那是中国人的文学大宝藏。

二、有没有必要迁就“文盲”

老外常说中文难说,是因为中国的汉字有四个声调,还有很多多音字。可是真正中文好的老外,并不会觉得汉语有多难学。

学习语言最好是要有环境,中国人生活在自己的国度里,学几个多音字有这么难吗?所以我认为绝对不可以为了方便“文盲”,听从这些“文盲”的建议,把一些字的读音一改了之。

想办法教会孩子们正确的读音,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授不好就直接让大家用错的读音,这是懒惰,应该受到鄙视。

尤其是针对唐诗宋词的修改,万万不可取。背诵诗歌,讲究一个朗朗上口,发音变得不合格律,听起来就不舒服。从记忆的角度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为要想记住一段知识点和文章内容,本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编成顺口溜”。古诗词本来是顺口的,结果被改成了“拗口”的,孩子们背记起来会更加麻烦。

汉语的常用字一共就七八千字,别的语种单词则以几十万计。减少孩子学英语的时间,让孩子们多花点时间在汉字的学习上不是很好吗?

另外,个人感觉最近几年字典对常用字词的发音改动得太频繁,所以才会导致更多不合理的建议出现。现在是网络时代,不比从前。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是手机,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在网上发言。

年轻人头脑灵活,好奇心重,他们有时候故意给一个汉字添加新的意义,或者修改它们的读音。我们不可能每一次在他们掀起一个潮流后,就随意地修改这个字或者词的发音和含义。

表面上看,我们只是修改了几十个字的发音,但是从长远来看,因为发音被修改了,造词的方式也会被更改。

“文盲”们很可能为了他们习惯的那些发音,去生造更多奇怪的用词。再则,喜欢口语创作的人,如果把它们用到正式出版的书籍当中。试想一下,那样会对我们的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呢?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随意修改或者是减少汉字的发音,是对中文的一种“污染”与亵渎。不过,最近又有人站出来说,国家似乎只是准备修改,有一部分的汉字发音还没有改。

现在就怕负责拼音的部门已经受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的影响,或者是他们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改,只是现在还没来得及改罢了。

结语

离开学校几十年了,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读“呆板”的“呆”发“ái”音。后来长大工作了,有同事错读成“dāi”,还是会被人嘲笑。

因为从前的“呆板”,其实是批评一个人处事不够灵活,有些死板。但是“呆”发“dāi”音的时候,是带有贬意,指一个人很蠢。为了照顾那些比较“呆”的“呆瓜”,我们已经把它统一读成了“dāi”。

这让我感觉有一点点的不舒服,因为假如我在写文章时用“呆板”这个词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在骂人。虽然我平时也很喜欢写文章骂人,但是从前我不想骂人的时候,还可以用“呆板”的,现在就不行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