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三僚村(三僚村风水师收费标准)

时间:2024-01-27 09:18:25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客家摇篮拍客家·人文|堪舆传世三僚村

来源:【赣南日报】

在兴国县东部,苍翠群山重重叠叠,葳蕤草木郁郁葱葱,烂漫山花灼灼其华,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坐落在这片群山环绕的盆地之中,以其独特的堪舆文化名扬四海,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寻找客家堪舆的源头、探索堪舆玄术的奥秘,它就是被誉为“中国堪舆文化第一村”的梅窖镇三僚村。

位于三僚村中央的“罗经石”,形如罗盘中的指南针。

三僚村民每年请戏班唱“杨公戏”,都要先拜杨公祠。

三僚的堪舆文化史,源于唐末掌管灵台地理之事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相传,因避黄巢之乱,杨筠松携御库秘籍离京,和弟子曾文辿、廖瑀南下辗转至兴国隐居。有一天,弟子曾文辿发现寮溪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杨筠松,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地方。杨筠松随即同往,看到一块山环水绕、土地肥沃的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正好是一个八卦罗盘形。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家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于是,杨筠松和他的弟子一起,在此搭建了三个寮棚定居下来,“三寮”因此得名(现名为三僚)。从此,杨筠松在这里著书授徒传业,创立和传播他的堪舆文化理论。

三僚村的蛇形祠(承志堂)依山势而建,颇有讲究。

时值唐末,客家先民为逃避战乱纷纷南迁,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赣南各地的崇山峻岭之中,开荒拓土,安身立命。而杨筠松的堪舆术正好为客家先民开基辟地、重建家园服务,渐渐演变为赣南独特的民间文化,体现了客家先民的生存生活智慧。

传说中的“凉伞”和“包袱”。

三僚村的曾、廖两姓子孙也将堪舆之术世代传承。明代,三僚堪舆传人廖均卿、曾从政被请到京城,为永乐皇帝择陵,即今明十三陵。曾从政二次入京,为扩建皇宫(今故宫)提供堪舆服务。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三僚先后有数十人成为皇家御用堪舆师,共走出“24位国师、72位名师、36位钦天监灵台博士”,三僚堪舆术蜚声海内外。

三僚的太极八卦小游园。

今天的三僚,依然声名远播,不仅名在其独特文化,也名在其秀美山水。三僚地形如罗盘,圆圆盆地中的一座山形如指南针,一条河浑然天成衍生两仪。《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三僚都有天然呈现。村里有两条蜿蜒曲折的溪水几近平行地流淌在曾氏、廖氏的地盘之间,溪水流至杨公祠前合二为一,汇成一条大溪流。站在高处俯瞰眼前这块盆地,曾屋村、廖屋村分别处在指南针的两边,恰似太极图形中的两仪。曾、廖两姓按照《易经》“四象演八卦”的原理,演绎出了各自的“八景”。曾氏的“八景”为眠弓岭、罗经石、小龙潭、留记珠石、西山晚照、东朝郭云、北浦渔歌、南林晴翠。廖姓的“八景”是御屏帐、活龙脑、和合石、贤士石、甘泉井、章罡土、七星池、九尾杉。每一处景致,都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如今的三僚,已成为一个特色文旅景点。

如今,三僚村充分利用传世堪舆文化,结合用好历史文化名人、自然山水风光等资源,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的纷至沓来。

(龚映华 陈鹏 陈晓光 记者邹忠辉 文/图)

编辑:谢忠英

值班主任:谢东宸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