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绝不投降(绝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战争)

时间:2024-02-13 23:29:36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八路军被日军包围,警卫员对政委说:我记得你体罚过我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敌我双方的斗争日益激烈。

这天,八路军被日军重重包围,在敌人的枪炮声中,警卫员对政委说:我记得你体罚过我。

这位政委就是刘诚光,是一名抗战英烈。

可是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警卫员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壮烈故事?这还要从1937年说起。

逼上甲山

那是最艰难的时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

中央发出了“为收复平津和东北而血战到底的号召”,毛主席则指挥红军在敌后的冀东展开游击作战。

冀东部队担负着“坚持华北,挺近中原”的重担。冀东部队一路上抗击日伪,解放县城,开辟了平西根据地。

随着冀东部队的大暴动,一股抗日的大火在华北、冀东燃烧了起来。

而进军东北,就必须争下冀东和热西。这里是伪满洲国的“西南国界”。

但是这里多方势力鱼龙混杂,不仅有日伪军集团驻扎,更有伪满和伪蒙疆的势力交差。敌人众多,八路军只能游击作战。

八路军的将士们也在漫长的游击作战中取得了很多成功,让敌人闻风丧胆。

日军渐渐认识到八路军不可小觑,于是自1941年开始,日军为了巩固在华中、华北地区的控制,强制推行了“治安强化运动”。

日军把占领的地区称为“治安区”,将敌我争夺的地区称为“准治安区”,将我方的解放区称为“非治安区”。

日军美化了其占领我国领土的丑恶行径,并且在所谓的“治安区”进行奴化统治,对于“非治安区”则实行恐怖的三光政策,即杀光、烧光、抢光。

那时,日军正在进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而我军正在“准治安区”与敌方进行游击作战。

日军带领了五万日伪军,围追剿杀我方冀东游击队。

敌我数量悬殊,无奈之下,冀东游击队决定先行转移。而此时的刘诚光受命护送一批政工干部前往平西学习。

为了快速转移,刘诚光带的十二团二营四连人不多,只有二百八十人。一路上危机四伏,敌人在后方更是穷追不舍。

刘诚光和战士们只能一边打一边转移,可最后还是在铁厂镇甲山被敌人包围了。

敌军有数千人之众,而一路艰辛作战的八路军只剩下二百余人,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敌人三面围攻,把刘诚光他们逼上了山顶,面对着敌人的火力优势,刘诚光吩咐战士们注意节约,“不见敌人不打,敌人不打我再打”。

靠着这个命令,战士们始终沉着冷静,占据着山头。敌人多次冲锋并未得逞。

但敌我数量的悬殊是不可弥补的,敌方指挥官见这是一块硬骨头,便又从遵化、唐山调来了增援部队,持续不断地向山头发起攻击。

经过了八个小时的恶战,我方伤亡严重,每一个人都疲惫不已。

二百人的队伍只剩下六十余人,战士们心中不免凄凉,他们知道这里就是他们革命生涯的终点了。

刘诚光看着这些小战士,心中充满了心酸。趁着敌人还没有攻上来,他说:“同志们,你们向外冲,我来断后!”

战士们听了纷纷拒绝:“不行,政委!我来断后!”

“还是我来吧!”“我来断后!”一个个战士举起了手,都争着要为其余同志争取一份生还的希望。

“誓死坚持到最后!”这时一个声音从战士们中间传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喊了出来“誓死坚持到最后!”

刘诚光看着这群战士、兄弟,双眼不禁饱含热泪。他下定了决心,要和战士们战斗到最后一刻,哪怕光荣牺牲!

英勇牺牲

面对战友们的态度,刘诚光大为动容,大声回应道:

“兄弟们,我们今天可能就要折在这里了,但现在,此时此刻我们还活着!

只要还活着一刻我们就要战斗下去!不论是日本鬼子还是假日本鬼子,杀一个赚一个!兄弟们说是不是!”

“是!”战士们又爆发出了满腔的热血。

刘诚光的警卫员古东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对大家的不舍,他说:“政委,你还记得曾经体罚我的事儿吗?”

“记得,那时候你的长跑总是不过关,就让你多练练。”刘诚光回答道。

古东抹了一把泪说:“是啊,你当时可是让我跑了二十圈呢,不过后来慢慢地我就能过关了。”

刘诚光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我那时候工作总是太过严厉,你别恨我。”

“怎么会,政委!我感激你还来不及呢,我就是太想念那时候了......”古东说道。

战士们听了也都陷入了回忆,好几个小战士说:“要不是当初政委逼着刻苦训练,肯定坚持不到这个时候了!”

“政委,我们都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

刘诚光听了心里十分欣慰,忍不住转过身去擦眼泪。

可是留给他们温情的时间不多了,敌人又一次发动了攻势。

此时战士们的所剩无几,刘诚光便拿起石块就往下扔。

剩余的战士们看见也都推着大石头朝山下滚去。鬼子们冲上来便拿着大刀砍,战士们一个个杀红了眼。

敌人看见这群不要命的活阎罗,心里不免有些发憷,于是调来了更猛的火力。一时间火炮枪声齐鸣,没办法了,此时只剩下几颗手榴弹了。

“决不投降!”面对着敌人的凶猛火力,刘诚光的声音坚定且有力。

“决不投降!”战士们也纷纷响应,那一座小山头上,战士们的口号声飘了很远。

刘诚光命令战士们砸毁所有,烧毁所有文件,然后叫到司号员小李,让他再吹响一次冲锋号。

小李向着刘政委深深地敬了一个礼,拿起号角,站立在山头。

冲锋号响起来了,小李的一滴泪也从脸庞滑落。

“冲啊!”刘诚光率领着仅剩的几名战士,冲入敌群,拉响了手榴弹......

至此,刘诚光所带领的这一支队伍的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了。但是他们冲锋的号角声却传到了很远。

战后,当地的村民把这二百八十名烈士的遗体抬下山,安葬在铁厂镇甲山北坡。

27岁,在这大好的年岁,刘诚光牺牲了。但是他的革命生涯却是辉煌而壮丽的。

刘诚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他16岁便加入了红军。

因为上过学读过书,便在红四军四十一师某团担任宣传工作。后来随着红军南征北战,于1933年加入。

他热爱学习,谦虚勤谨,在长期的战斗中总是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不仅学习革命理论,也学习作战经验。

后来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刘诚光经举荐得到了去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机会。

对于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刘诚光很珍惜。在校期间,他刻苦努力,求知若渴,学到了很多先进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对于中国在抗战中的方针,战略方法,他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后来,学习成果显著的他又转入了延安马列学院学习。

延安马列学院即是中央党校的前身,在这里刘诚光与其他的党员干部一起学习交流。

那时条件艰苦,马列学院也只是建在延安的李家口村。

学院没有教室,学生们都是搬着小板凳露天听课;学院的宿舍则是老乡自愿捐出来的村里的房子。

学习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刘诚光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他与同学们积极交流着学习心得,在每天的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他的思想和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革命信念也日益坚定。

在延安马列学院的学习时光是短暂的,五个月后的1938年10月,刘诚光便离开了延安马列学院,奉命随军赶往平西。

革命生涯

到达平西后,八路军在那里成立了冀热察挺进军,刘诚光担任政治部干部科科长。之后又在冀东军分区担任政治部主任。

那时正是1939年,全面抗战已经持续近一年半的时间,日军在华北地区对八路军和新四军造成了很大伤害,抗日战争陷入低潮。

刘诚光见到这幅场景,深知不能持续下去。于是承担起政治部主任的责任,对于队伍内思想的变化,他认真分析规律。

冀东军区年轻战士数量很多,经验不足,面对日军的残径很容易受到心理创伤。

刘诚光充分发挥老战士的作用,让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给这些年轻战士讲述革命战争中的故事,帮助战士们树立信心。

同时他还翻印了大量的革命书籍,带领着战士们一起学习,坚定战士们的抗战信念。

他也会不定时开展内部教育,给战士们的分析当前的局势,讲解敌后游击战的重要作用。

他还会组织同志们开展学习思想的主题会,带领战士们学习马列主义、思想。

为了更好地掌握战士们的思想变化,加强战士们的政治觉悟,他和战士们一起吃一起住。

战士们有了什么问题,也都乐于向刘诚光请教。

刘诚光深知群众的重要性,八路军一路走一路打,刘诚光也就一路上积极做好群众工作。

他总是抓紧一切机会与群众交流沟通,切实地为老百姓答疑解惑、解决困难。

同时他也教育战士们要“把群众当亲人”,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搞好群众工作。

刘诚光是宣传队出身,对于“宣传”他总是有着独到的见解。

为了从政治思想上瓦解日伪军,他沿途一路张贴“不替日本鬼子卖命”等标语,发放各种宣传册和“归顺通行证”。

这一举措给日伪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日伪军军心涣散,逃亡者众多。

刘诚光不仅在思想工作上做得十分出色,在作战指挥中也毫不逊色,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1940年,百团大战时,刘诚光负责配合主力部队进行破袭战。

其中刘诚光所指挥的十二团连续攻克了开滦煤矿的两处矿场,又在唐丰公路伏击了日伪军五百多名。

1941年5月,刘诚光在玉田县渠梁河参与伏击战,获得了大成功,击毙了日军接近两百人。同日,又率部歼灭了一个营的日伪军。

1941年10月,为了占领黄家屯据点,刘诚光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

为了减少大规模的火力交集,误伤老百姓,他带领着两个连的战士化装成了日军。

站在门楼上的日伪军哨兵见了,真的以为“太君”来了,于是打开哨防。刘诚光就带着八路军这么光明正大的进来了。

随后刘诚光带领战士们进入了日伪军的宿舍,只花了十分钟便占领了黄家屯据点。

到了1942年,刘诚光便牺牲了,他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铁厂镇甲山。

刘诚光十六岁参加革命,二十七岁牺牲,在他这十一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冀东的大地上。

战争是残酷的,可正是在这残酷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革命的烈士、人民的英雄。

冀东抗战非常艰苦,除了刘诚光的英勇故事,还有许多人的故事值得听一听。

1942年5月23日,十团长王亢带领着两个营的战士护送军政要员前往冀东,却被日军包围了起来。

37名官兵为了掩护主力军突围,全部牺牲在了赤城。

1944年,为了开辟热中游击区,冀热辽三区队二连的副连长遭到了日伪军的包围。

面对生死,副连长大喊:“宁死不当俘虏”便带头跳下了山崖。

正是因为这些将士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冀热辽根据地的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结语

抗日战争的十四年是艰苦卓绝,顽强拼搏的十四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这抗战精神是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身先士卒,流血流泪换给我们的。

这是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精神,是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指引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

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看完了刘诚光的故事我们不禁感动,其他的革命先烈的故事我们也要铭记在心,您还知道哪些英烈的故事?期待您的分享。

参考资料:

抗战英烈:刘诚光|人民网浩气长存——河北革命烈士史料|河北省民政局

同样是人才,曹操放走了关羽,为何干掉沮授?说说谋臣的气节

沮授可以算得上是袁绍的首席谋臣,是他率先向曹操进言,直接提出“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也正是他,辅助袁绍平定了河北。袁绍成为北方最具实力的霸主,沮授功不可没。

声威日振的袁绍愈发心高气傲,不听忠言,再加上又刚愎自用,渐渐与沮授主臣离心,沮授不得重用,逐渐被边缘化。沮授和田丰二人“英雄所见略同”,经常向袁绍提出具有战略性和战术性的策略和谋划,可惜袁绍“能聚人而不能用”,更多听信于目光短浅只会顺着袁绍心意的郭图等人,再加上其“好谋无决”却不听谏言,本来可以一战雄霸天下的官渡之战变成了惨败收场,他自己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成王败寇,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仓惶北逃,曹操乘胜追击。除了袁绍及其子袁谭率领八百士卒渡过黄河逃奔而去,其余人皆被曹操生擒。受降者收纳之,不归降者杀之。袁绍的谋臣沮授就在这一批俘虏当中,曹操很欣赏沮授的才华,本身与之就有旧交情,便亲自迎接,想收为己用。沮授大叹一声:“本初无谋,不相用计,今丧乱未定,方当与君图之。”曹操听后十分感概:“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沮授虽然不肯屈服,但是曹操爱其才,还是赦免了他。

沮授拒不投降,态度坚决,曹操心想沮授一时接受不了官渡之战失败的局面,那就多给他一段时间好好调节一下,慢慢接受现实。于是好吃好喝的对待沮授。然而沮授仍然日日寻思回去找袁绍,还密谋逃走,被曹操发现。曹操一看此人实在是没可能为自己所用了,无奈之下,只能把他杀掉。毕竟文臣和武将性质不一样,武将再厉害,也能用计谋取胜,而一个智谋超群的文臣,那可是顶得上百万大军呀!如果任由沮授回去,那无疑是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那么沮授为什么拒不投降呢?古时候讲究忠孝仁义,且看关羽的忠义被众人推崇到何等的高度,甚至将其忠义精神“神化”,就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这种传统道德的重视程度。而沮授呢,是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文人名士的傲骨和气节,在现在看来也许是“愚忠”“死忠”,但也正是这些铮铮傲骨的文人气节,奠定了爱国忠君的精神思想。“忠臣不事二主”的节操也不允许沮授降曹。

拒不投降的沮授、义薄云天的关羽、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等等,无疑都是那个时代文化意识的一种反映,也是在这个充满杀伐和的时代中,那些最为动人、可爱的情节,这是时育的文化瑰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