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周易和易经(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吗)

时间:2024-02-05 16:46:45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善易者不占!《易经》,到底能不能用来算命?看完你就知道答案了

命运能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

曾仕强教授说:

“研修易学,真正的功能,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方法十分简便,就是依据占卜的结果和《易经》所说的道理,来合理变易自己的言行态度,用心改变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而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曾仕强教授尤其肯定通过易经占卜的结果结合易理,去改变我们的命运!

可见,易经占卜并非空穴来风。

但是,说到易经占卜,很多人都联想到算命、封建、迷信、糟粕。

甚至流芳千年、万世师表的圣贤孔子也在《论语》中亮明了态度:“不占而已矣。”

另外,儒家思想的又一继承者荀子也一再告诫世人:“善易者不占”!

《易经》究竟能不能用来算命呢?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1、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说到《易经》,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它是群经之始,大道之源。

也就是说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它高深的智慧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只是日用而不知。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乾坤两卦;

金庸小说乔峰降龙十八掌的招式:“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也是出自乾卦;

故宫是按照《易经》卦理来设计,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都用了卦名;

还有像“否极泰来”、“物极必反”、“顺天应命”、“谦谦君子”……这些常用的成语也都出自《易经》。

那么,《易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看过它的历代先贤众说纷纭!

朱熹说:“易本卜筮之书”。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对重要的范畴,《易经》是一本哲学书。

孙思邈说:“不读易,不可言太医”,医易同源,《易经》是一本中医发展的参考指导用书!

冯友兰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易经》是一本数学类书籍。

甚至,在西方,那些名人大咖,也对《易经》赞叹不已!

莱布尼茨说:“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易经早就讲到了”;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周易》是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神无方易无体”,全面了解《易经》后,你会发现《易经》广大精微,包罗万象。

简直无法用言语说清楚它的内容!

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学、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如果把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医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用《易经》来解释,几乎都行得通!

可以说,《易经》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一部宇宙人生的宝典。

2、《易经》为什么可以预测人生?

《易传·系辞传》里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氏创作的八卦符号是通过观察宇宙、自然变化运行规律而来。

《易经》是古人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认知和总结,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包罗万象的系统。

其中就包括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把握,对人生命运规律的认识。

如《易经》64卦卦序第一句“乾坤屯蒙需讼师”,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乾卦第一、坤卦第二,即表示先有天地,再有万物。

坤卦之后是屯卦,《序卦传》说“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

天地孕育万物后,万物开始生长出来了,盈满世间。屯卦讲述的是万物始生之难,同时也告诉我们万事开头难!

屯卦之后,是蒙卦。物一生出来,它一定是蒙昧、幼稚的,所以一定要学习。就像小孩子一样,出生后要启蒙。

如此类推,环环相扣,将人世的一切规律讲透。

尤其,读过《易经》的都知道,《易经》成书“世历三古,人历三圣”。

伏羲氏创八卦,周文王演八卦为六十四卦,作卦辞、爻辞,每卦有六爻,共64句卦辞,384句爻辞。

后孔子为了阐述清楚《周易》里玄奥难懂的用语,明晰卦爻辞所蕴含的哲理,作《易传》。《易传》包括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10篇文章,也被称作《十翼》。

如果说,伏羲八卦告诉我们一个自然宇宙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那么文王64卦就告诉了我们人类社会的所有规律,你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将来会遇到什么,每个选择会产生什么结果,就像一个个数学公式,为你一一推演;

而孔子以后,《易经》除了自然社会的部分,又另外加上了人伦道德,这也叫作“易理”。

总的说来,《易经》就是一本告诉我们未来变化规律的书,包括易理和象数两部分。

一个人要重视自己的未来,就需要学习《易经》里的万事万物规律和道理,依据占问卦爻的结果和《易经》所说的道理,持经达变!

一是修炼和提升自己的决策智慧,再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3、怎样学习《易经》?

从古到今,几千年来,阐释《易经》的著作汗牛充栋,对它的定性和应用,兵分两派。

一派象数,一派义理。

象数派,以64卦爻符号为主,结合卦爻辞来解读易经,主要的应用是占筮、预测等。

义理派,同样是以卦象、卦爻辞,对《易经》进行解读,但主要是围绕其中的哲理进行延伸,宣讲为人处世,立德修身,安邦治国的道理。

古代硕儒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易经》分成易理和术数,无可厚非。但《易经》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象数理是不可分割的。

学习《易经》既要学习《易理》,也要兼顾易术。

曾仕强教授说:“一个人完全讲道理,就少一个情字,就很少有同情心,情和理是合在一起的。不可一味的重视道理,当然也不可一味的讲究人情。凡事要适当,要掌握一个度。”

《易经》的学习同是如此,道术兼修,以道驭术,以术载道,合用适度。

孔子说:“不占而已矣”,正是这个道理。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所作《易传》是后世《易经》学习的教科书,以他对《易经》的研究,他本人一定非常擅长占卜,而且常常占卜。

孔子说不要占卜,无非是告诉人们:“不要随意占卦,占卦要有诚意,要真的有疑问,还要看是不是你该问的问题。这三方面都考虑到了,再设法去占。”

一个人做事情,不能问结果才去做。如果一占卜就在问收获:这件事能赚钱我就做,不能赚钱我就不做,那么做人的动机就不纯正了。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所以,学《易经》道术兼修,但要动机纯正。

可以通过《易理》的指引,自己占卜,自己解卦,透过占卜来理顺自己的思路,透过占卜来理解这些卦的道理。以卦辞爻辞的作行为参考,该做的还是要做,遇到挫折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趋吉避凶的方式,把损害降到最小级,进而改变人生的命运。

易经实操训练课

曾仕强教授讲过太多太多《易经》64卦的道理,读文章的你很多亦或是追随曾师多年的道友。

可惜的是2018年11月11日曾师魂归大道,不能将《易经》里更多的智慧广谱众生。

曾师毕生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将圣贤大道发扬光大。

这次,我们继承恩师的遗志,邀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为我们讲述《易经》里的测算方法,手把手教你自占自解,作为大家学习曾教授易理之后的补充与提升。

易理是宗,万变不离其宗。相信有了曾仕强教授易理的学习,再去学习傅佩荣教授的测算课,会更容易理解。

傅佩荣教授,是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被誉为“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导师”。

​先生几十年来深耕儒家道家文化研究,潜心专研《易经》多年,有着丰富的演讲和自身经验,擅长用深入浅出的说明,带领人们从卦象与解卦中看透世事的变动与意义,为下一步的人生方向指点迷津。

相信有了两位易学大师的指导,易理与易数两大易学智慧相辅相成,各位易友会更好地融会贯通,学通《易经》。

修得一套道术兼备的人生修养,从而摆脱工作生活中诸多困境,趋吉避凶,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人生的困惑,无非是这4大事:

一是在考试、就业、创业方面,是否顺利;

二是在经商、合伙、金钱往来方面,是否可以合作;

三是在感情婚姻方面,是否可成;

四是在健康方面,有什么注意事项;

在傅佩荣看来,这些人生困惑,其实都有解可寻!而答案,就藏在《易经》的智慧里。

当你困惑不已,不知人生路如何走的时候,不妨占问一下。可能卦辞、爻辞里的一句话,就会一下点醒你,助你看清趋势格局,做出正确的抉择,提运改命。

届时,傅佩荣教授也会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3次直播解惑答疑众位易友的问题。

与大师面对面交流,这种机会是难能可贵的。想要学习的小伙伴,一定要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

不再是市面上不知名的讲师讲授《易经》,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向你传授易经里自占自解的秘密,教你提运改命的密码。

相信我,这次与傅佩荣教授合作的0基础《易经》实战课程,你越早学习,活得越好!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周易和易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义。

首先,周易和易经不是一回事。《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而《易经》是一本古代的典籍,其成书时间、作者、内容细节皆不详,被儒家奉为经典,后来又被道家、阴阳家、道教等信仰或采用。

其次,周易和道教有关系。《周易》被儒家奉为经典,同时也对道家、阴阳家、道教等思想产生了影响。在道教中,《周易》被尊为“三玄”之一,被奉为经典,其思想被广泛采用。

最后,周易和易经不是封建迷信。《周易》和《易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宇宙观、人生观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义。虽然其中某些内容可能存在迷信和神秘色彩,但不能因此将它们简单地归为封建迷信。

总之,周易和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一回事,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义。同时,周易和道教有关系,但不是封建迷信。

易经-(序卦传)卦有次序

伏羲氏创造的八卦图只有符号而没有文字,因而被称(序卦传)卦有次序“无字天书”,几千年来,后人不断地用文字对八卦图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逐渐形成了《易经》。其中最著名的有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部《易经》最大的区别,就是六十四卦的排序不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连山易》《归藏易渐渐残缺不全了,能够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那么《周易》是根据什么对六十四卦进行排序的?这种排序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伏羲氏一画开天辟地。

这一画就是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个三画卦又互相组合,成为六画卦,就形成了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六画卦一共有六十四种变化。

六十四卦的排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排你的,他排他的。

有一种把艮卦排在第一卦的,叫作《连山易》。因为艮就是山,艮卦上艮下艮,下面一个山,上面一个山,山外有山。当时天地之间最高的就是山,而且山连续不断,统治者希望他的统治能够像山一样,连绵不断,所以就把艮卦摆在第一卦,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也有的把坤卦摆在第一卦的,叫作《归藏易》。因为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所以在人类草创时期以坤卦为首,也是有道理的。

《周易》是把乾卦摆在第一卦。

可能有很多人把谦卦摆在第一卦,因为谦卦本来就是《易经》中核心的一卦。还可以把泰卦摆在第一卦。

最后大家慢慢地取得一致的想法,就按照周文王当时所排列的卦序,他一定有相当的道理。

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周易》的这种排序,孔子还专门作了《序卦传》。

《序卦传》是把乾、坤、屯、蒙、需、讼、师、比,等等这六十四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次序进行了推演。

第一句话是: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天地就是乾坤两卦,不是只有一卦。

中国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把儒家跟道家分开来看。儒家比较偏重乾卦的发挥,道家比较偏重坤卦的的使用。道有的以柔克刚,不敢为天下先,都在讲坤卦。把乾卦解释得最精彩的是孔子,把坤卦讲得最精妙的是老子。

一个人,如果始终是儒家的刚健、自强不息,恐怕也活不下去。那样太紧张了,一定要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调适。同样,一个人就算是道家,也必定有积极的时候,也必定有自强不息的一面,否则也是道起来的。所以不能儒道分家。后来我们又把佛家的思想拉进来,主要是因为它可以构成我们生活里面更充实的内涵,而它跟《易经》也是不冲突的。

天地生万物,乾坤是《易经》的门户,天地的功能就是创造万物。创造论、进化论、演化论,是西方的思路,对中国人来讲,这些都是同时存在的,既创生又演化,然后又不停地进化。有进必然有退,不可能一路进或者一路退,因为进退是一体两面的。

譬如说中国人有能屈能伸的民族性。

这个能屈的部分就是坤,能伸的部分就是乾。

乾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只要有机会就要抓住,只要有能量就要发挥。

坤告诉我们厚德载物。

当环境不许可的进候,当你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那你就要像坤一样的逆来顺受。

自强不息,逆来顺受。

合起来就叫作能屈能伸。

读卦的时候,凡是看到一个卦,就要想到与之相反的那一种变化,然后把两个合起来,才可以考虑得比较全面、比较周到。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孕育万物,所以乾坤两卦成为《周易》的开始。

然后乾卦的六条阳爻和坤卦的六条阴爻,互相交错,从而生出其他的六十二卦。

《序卦传》接着说道: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徲也。

“盈”字很像怀孕的“孕”字,就表示天地孕育万物,而盈满天地之间的也不过是万物而已。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本,就是天地。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中的“天地”,在告诉我们要把乾坤合在一起,而这几句话就在告诉我们要把屯卦与蒙卦这两个卦合在一起。

万事起头难。原始人类一开始是从小孩子出生这个难关去感受始生之艰难的,当你看到屯卦的时候,可能会想象到一棵小草很容易就生长出来了,不像人出生那么艰难。如果设身处地,把自己想象成小草,小草的生长跟人出生一样,也是很艰难的。草在最后突破的时候,跟人怀胎、诞生所遭遇到的艰难与危险程度是没有差别的。

我们看卦象,想道理,一定要将心比心,为人处世也一样。

我们不仅要看到屯卦的万事起头难。

还要看到它的综主,就是蒙卦。

蒙卦的要义告诉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前面的“蒙”是卦名,指蒙这个卦,后面的“蒙”是指蒙卦所表示的意思,即蒙昧。“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意思是物生下来必然会蒙,蒙就是蒙昧,幼稚,说好听一点叫天真。

天真很可爱,但是幼稚是很可怜的。这又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小孩子天真很可爱,但如果他到了十岁、二十岁还天真,做父母的就着急了:这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呢?可见,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一个阶段性的调整,这也是一个卦要有六个爻的原因。

蒙就是“物之稚也”,“稚”就是幼稚。物一生出来,它一定是蒙昧、幼稚的,所以一定要学习。

屯是始生,蒙是幼稚、蒙昧,把屯卦跟蒙卦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去体会孔老夫子讲的那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早上听懂了道理,就开始脸红,开始觉得很不好意思,知道自己因为不懂道理而做错了很多事情。这里的“夕死可矣”并不是说知道了道理,晚上就算死掉也心甘情愿,而是说我就把过去的那些错误当作昨天晚上已经逝去一样,从现在开始过新的生活。

人一出生,就面临着蒙昧,启蒙之后会再生,再生是又一个新的屯(始生)出现。人随时要过新的生活,老的一套不对,要丢掉,要更新自己的生命,那就等于重生了。

其实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死过好几次,就是自己曾经很丢脸,恨不得去死,可是后来通过自己的改变,又得到了大家的欢迎,自己也觉得这样无愧于天地,这就是一个新的人出来了。这就是由屯到蒙,再由蒙而屯,屯蒙始终连续不断,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在做这件事情。

《序卦传》接下来说: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需“是饮食,即需求,有了需求,就一定会产生争执。

《序卦传》接下来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可见需和讼是同时出现的。人有需求,而资源不足,由此而产生争讼,地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需卦说人一出生就有需求。需求好不好?答案是:很难讲。人完全没有需求,像木头一样,那是很可怕的。所以需求在某个方面来讲,对人是好的。可是需求经常会过度,要求不断,欲望无穷,再加上每个人都是好了还要更好,有了还要更多,那样需求就变成人的一种负担,最后人就会非常痛苦。

而且因为资源永远有限的,机会永远是不足的,而每一个人的需求却都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大家就会去抢资源,争地盘,就是我们常讲的争权夺利。所以需和讼也是不分家的。

讼的广义就是看到东西就争抢。口头上骂来骂去是讼,打来打去也是讼,打官司更是讼。我们把需、讼两卦合在一起,就知道平常要未雨绸缪,在争端产生前,要消弭于无形。

有争端,要想办法消弭于无形,这就是孔子所讲的”必也,使无讼乎“。

人是一定会讼的,君子以作事谋始,有修养的人,一方面会未雨绸缪,一方面事到临头的时候,会退让一步,使本来会争执,会发生口角,要打官司的讼,消弭于无形。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既要节制需求,还要少惹是非。

每个人都要忍耐,把忍耐当作是一种美事。如果一有需求马上就得到满足,欲望就会逐渐高涨,然后欲望就无穷了,就变得贪得无厌了。贪得无厌是所有的人都看不惯的。

各取所需,一定要加上讼卦的精神。讼卦的精神就是慎谋能断——盘算盘算自己该不该要,该要多少,该什么时候要,该向谁要,要来怎么样,这些通通都想清楚以后,就必”无讼乎“,就把本来会引起争执的,都消弭于无形了。所以需和讼这两个卦合在一起,社会就会很和谐,每一个人都会比较愉快,大家才会精诚团结,共同找到一个商量的目标,分工合作,使整个社会逐渐地进步。

《序卦传》接下来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打不赢,骂不赢,打官司输得不服气,然后就开始纠集一帮人武力解决问题,这就是师。师就是一批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卖力,甚至搞到流血。

劳师动众就是师卦。

师卦有一个必要的原则,就是要为民除害。如果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把一帮人聚集起来使得社会不安定,那就不叫师卦,而是叛乱,跟师出有名完全是相反的。

与师卦对应的是比卦。比卦是要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民造福。

师和比这两个卦,一个是为民除害,一个是为民造福,所作所为都要为大众而不要为私人。

师卦是物以类聚,就是气味相投的人会结成一个小团体,成立一个小组织。比卦就是难逢知己,相识满天下,同心有几人?就表示亲比的对象难找,要很谨慎去选择亲比的对象。

众必有所比。

就是说要去比较,自己跟哪些人比较志同道合,跟哪些人貌合神离。我们需要在这里比来比去。

比来比去的结果就是我们常讲的在圈圈里面有小圈圈,小圈圈里面还有皇圈圈,皇圈圈就是指最为亲近的那些人。

把师卦和比卦这两个卦合在一起,这是中国人几千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就是不打不相识,天下为一家。从我们的历史中,大家会发现,我们是很多不同的种族,打来打去,最后打成了一个泱泱大国。

《序卦传》接着说: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到底是念小畜(chù),还是小畜(xù),没有关系,这两个字在古代是相通的。真正了解它的内涵,会活用在生活当中,才重要。

这次只讲到曾经分析的乾、坤、屯、蒙、需、讼、师、比这八个卦,每个卦与其前后卦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一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也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历史春秋网:书名:《周易》; 作者:伏羲、周文王、孔子。

序卦传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推衍关系的总括。它依据卦名的含义,把《周易》六十四卦看作是一个或相因、或相反的因果联系序列而加以诠释。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物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