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猪

小家子相什么生肖(小家子相什么生肖动物)

时间:2024-01-22 11:54:19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这几个属相和属牛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辈子美满幸福

在中国文化中,属相是人们常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人们借助属相来推测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并希望通过寻找属相的转运配对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其中,属牛人居于十二生肖的第二位,被认为是忠诚、踏实的象征。那么,属牛人与哪几个属相最容易组成好搭档呢?

首先,和属蛇人在一起是属牛人的不二选择。由于属蛇人与属牛人均属于土相,因此,两者之间的爱情关系源于相互扶持和帮助,而非欺骗和斗争。属蛇人特别善于照顾家庭和为伴侣着想,而这也正是许多属牛人所需要的。

第二,属牛人和属虎人也会有很好的相处。虎象征着勇气和热情,与属牛人外表上的温顺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性格上都很稳重,能够对异性做出承诺并尽力去履行。两个人在一起,共同经营小家并共建未来,必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属兔人和属牛人因为都是温和、细致的人,因此他们在一起的话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两者均渴望安定与和谐的生活,因此非常容易形成默契,他们彼此之间的投入、照顾和关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深厚。

除了以上三种属相,属猪人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属猪人与属牛人性格互补,两者在感情上也很珍视对方,能够为了对方放弃许多事物。我们常说“猪朋狗友”,其中的“猪”指的就是属猪人贴心、可靠的品质。这使得两个人在一起非常和谐。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风水轮流转的命运中相互匹配的概率比较高的属相。每个人的个性和命运都是有其独特性的,不能局限于属相的概念而忽略更重要的内在素质和品质。幸福需要自己去追寻,需要尝试去寻找那个与自己真心相爱并愿意携手走过一生的人。当你遇到那个人,属相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树皮画是咱致富之宝(决胜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15))

李艳红(中)在教授制作树皮画技艺。 资料照片

大兴安岭深处的内蒙古阿尔山市,林海茫茫、郁郁苍苍。白狼镇林俗文化村内,一幅幅由白桦树皮、松树皮、苔藓等为原料绘就的仕女图、花鸟图、风景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引来游人驻足。

构图布局画出底样,再将白桦树皮层层揭开,使用剪刀、刻刀,折、扎、旋、刻……44岁的李艳红展示的,正是白狼林俗树皮画的制作过程。不多时,各类图案小件便已成型,只见李艳红将小件拼接、粘贴、装裱后,一幅简易的树皮画即告完成,“倒木和朽木的树皮,经过姐妹们的巧手,就能变成栩栩如生的工艺品。这可是我们的致富之宝啊!”

下定决心

生于林业工人家庭的李艳红,从小便与树皮画结缘。

林区森林茂密、树木繁多,当地人常捡来脱落的树皮,做成烟盒、器皿等生活用品,其中白桦树皮层次分明、颜色渐变,十分好看。当地妇女常在闲暇时,将白桦树皮揭出层次,剪刻粘贴为画,或摆在家中,或赠予亲友。少时的李艳红受长辈影响,创作了不少以仕女、卡通等为主题的作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李艳红来到乌兰浩特市,在职业高中学习服装裁剪,毕业后在当地一家服装厂工作,“树皮画的手艺我一直没放下,可那个时候,制作树皮画既没稳定销路又卖不上价,不能指望它生活啊。”

2000年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阿尔山林区得以休养生息,旅游业随即发展壮大,当地不少林业工人“放下砍树斧、吃上旅游饭”。李艳红便将自己闲暇时做的树皮画托人拿去售卖,“从最初销售一两千元到后来的七八千元,每年都能增收不少。”

2017年底,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公司的总经理谢彩云看到了李艳红的作品,专门找到了她,再三劝说,希望她能回到家乡,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那时候,还真没见过有人把做树皮画当工作,而且孩子在上高中,学业正紧,我不在身边照顾她可咋办?”面对谢彩云上门提供的机会,李艳红有点犹豫。

女儿劝说她:“妈,你就放心回去吧,树皮画你坚持了这么多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能照顾好自己。”贴心的话,让李艳红下定了决心。

树立信心

2018年5月,李艳红回到家乡白狼镇,被聘为树皮画讲师。但她一接手,就发现面临的困难不小。

公司依托政府扶持成立,前些年也曾组织过培训,可是参与的人员少,做出的树皮画质量差、水平低、样式旧,标价还高,压根没人买。“画质差、卖不出,就更没人来学,结果越做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公司前些年几乎零销售,还背了不少贷款。”谢彩云说。

“突破的关键在于找到优秀的树皮画制作人。”为改变局面,李艳红和谢彩云四处找“能人”,把她们请回来,专职制作树皮画。

48岁的赵桂华自小就会做树皮画,面对邀请,她十分犹豫:“做树皮画能挣钱吗?这么多年没做了,还能捡起来吗?”

李艳红以自己为例,最终说动了赵桂华。在李艳红的指导下,两年来,赵桂华的技艺不断提升,起初作品略显粗糙,但现在已做得十分精致,还成了公司的“一级大师”。“我现在专心做树皮画,计件收费,工作时间自由不说,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比过去高多了!”

2018年,白狼林俗树皮画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3月,自治区“非遗 扶贫”试点培训班举办,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专家对制作者们开展培训。

“从技法创新到颜色配比、从画风融合到材料运用,培训让我们视野宽了。”李艳红感叹。过去局限于树皮作画,如今景泰蓝掐丝等新材料运用其中;过去只求形似,如今更要神似;过去画完即毕,如今更需与家居风格搭配;过去以画为主,如今正在开拓各类文创产品……

增收暖心

公司逐渐走上正轨,李艳红意识到,树皮画产业要长期发展,必须要扩大参与,促进大家稳定增收。

为此,李艳红设计了易上手、能量产的树皮画产品,比如曾经获奖的作品“十二生肖系列”,只需几天就能制作完成,能让更多人参与。目前当地已有上百人参与树皮画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多地,平均每人每月增收一两千元。

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参与树皮画制作,起步是最艰难的阶段。48岁的贫困户顾长云就是其中之一,她身体患病、干不了体力活,还有70多岁的父亲需要照顾,过去只能靠打零工、上山采野菜维持生计。从去年开始,她便在李艳红的指导下,慢慢学习实践。“一开始她做得不好,我们在收产品时有意多给些钱,帮她建立信心。”李艳红说。如今顾长云能在照顾老人之余做些简单的产品,一年多挣几千元,一家人在去年脱了贫。

“每个月我们都会举办培训,因材施教。”李艳红将传统的花鸟山水人物与中国风元素以及林区特色融合创作,提升艺术性,“产品美了,销量自然好,价格也更高,学的人多,大家的收入也涨了不少。”

本期统筹:陈亚楠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1日 04 版)

杭州水村“两头婚”的现实样本:结婚不需彩礼也不备嫁妆,婚后生两个孩子分别随父母姓

12月25日下午,59岁的杭州民丰村(按当地习俗,以下简称水村)村民美芸在厨房忙碌。丈夫出门工作去了,两个孙女放了学,在楼上练字。

美芸解释,在上海工作的亲家要回杭州了。按习惯,每每亲家回来,她都邀他们过来吃饭,两边如朋友般融洽。

十年前,美芸的儿子阿斌和儿媳小琪结婚,采用的是近来被推到风口浪尖的“两头婚”形式。

2017年至2019年间,复旦大学博士生赵春兰在杭州水村做田野调查时,发现水村中有典型的“两头婚”现象:“两性结配,男方不言娶,女方不说嫁,各自户口不变更; 男女双方家中各自装修新房,夫妻婚后在双方家庭轮流居住; 双方经协商,婚后生两个孩子,分别随父母姓; 有义务赡养双方父母,也有权利继承双方财产; 孩子称双方长辈均为‘爷爷、奶奶’,而无‘外公、外婆’之称谓。”

美芸自己对“两头婚”的理解是“小家变大家”,是“独生子女基本都会选择的生活方式”。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范丽珠评价水村的“两头婚”为“一种传统秩序的延续”。

赵春兰认为,在水村出现的“两头婚”,是现代与传统各自退让、磨合的结果,“它必然是一个小范围文化圈内的东西,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它特有的社会功能。”

不需彩礼,也不备嫁妆

小芬34岁,大眼,圆圆脸,在贸易公司上班。

她是土生土长的水村人,也是“两头婚”实践者:她生有两个女儿,一个随丈夫的姓,一个姓她的姓,统一用“爷爷奶奶”称呼两边老人;她和丈夫及孩子轮流住在双方父母家,“可能这个礼拜我公公婆婆有事,照顾不到小孩,就回我爸妈家住;有时候我爸妈有事,就到我老公爸妈家住。”

小芬称,她是家中独女,还在读书时,父母就有意她未来找个“上门女婿”,“因为他们不想让我‘出去’”。小芬说她也愿意这样,因她也“不想离开家”。

村委财务工作人员介绍,水村有760户、3300多人口,村民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好。改革开放前,踞杭州近郊的水村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村民靠养蚕、养鱼、种植为生。上世纪90年代后,农业收益减少,工商业发展,且许多农地逐渐被征用,村民便开始进厂务工、自主创业。

征地时,每户每口人能得到80平方米的房屋面积补偿,“基本一家能换两三套房。”少部分人还未被征地,但通常会在自建房中划出一两层做出租用,租金收益也算丰厚。据村委会统计数据,2019年,水村村民人均收入4万元。

走进水村大道,左手边是清一色三层以上自建房。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现在,走进水村大道,左手边是清一色三层以上自建房,右侧则是仅剩不多的几亩农田。偶有农人忙碌,小车驶过,都发不出大声响。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刻是下午三四点,村里的幼儿园放学,家长们排排等在门口。其中又以老年人为多。

赵春兰在田野调查中总结,水村居民虽已在物质生活、基础建设上往城镇化发展,但依然保有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延续香火”有一定执念。

受访者们表示,水村本地许多独生女家庭都有过招入赘女婿的想法。

2005年左右,当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婚龄,水村的“两头婚”模式开始出现了。

大学毕业后,小芬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是独子,小芬回忆,当时她身边零星有“两头婚”的例子,但还不普遍。她试探性地问还是男友的丈夫是否能接受两头婚,男友回家与父母商量,不久就答应了。两人于2010年顺利成婚。

婚前,双方家庭商定,不需彩礼,也不备嫁妆;两边都出资装修新房;婚后要生育两个孩子,不论男女,头胎随小芬姓,二胎随丈夫姓;小芬与丈夫的户口都保留于原家庭内,随各家姓的孩子在各家的户口本上。

“两头婚对我们来说,第一是传承姓氏,第二是为离父母近一点。”小芬说,“不迁户口”对她而言是莫大的心理慰藉,“如果我还在这个户口本上,我觉得我跟我爸妈就是一家人,有很亲密的感觉。”

“传统嫁娶的特征是女的嫁到男方家里面,女方的所有社会价值是通过男方来实现的,女性的名字要上到夫家的族谱、户口本上。‘两头婚’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安排,女的也可以把家谱传下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范丽珠说。

水村副书记盛云峰回忆,2005年后,村里无声无息地开始出现“两头婚”现象,但从未引起过广泛讨论,“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时代就是这样走的。”

12月21日,小芬在朋友圈看到媒体上关于两头婚的新闻,有些忿忿,“文章里的部分内容我不是特别认同,比如说女性沦为生育工具——哪怕我是嫁过去的,我也希望生两个,我觉得独生子女太孤单了。”

阿阮与丈夫结“两头婚”九年多,育有一子一女。她称自己对生二胎原没那么热心,虽不是特别愿意,但她也不至抵触。因她早就知道,一旦踏进“两头婚”,“我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生两个的。”

“其实就是小家变大家”

三十多年前,美芸从杭州余杭“嫁”到了水村。

丈夫给了她娘家几十块钱作为彩礼,她返以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为嫁妆。婚后,她与丈夫、公婆同住,户口也一并迁到了丈夫家。

2010年左右,她的独子阿斌到适婚年龄,“我当时叫他不要找独生的,去娶个家里有兄弟姊妹的回来。”

也是此时,周围冒出“两头婚”的现象。阿斌早与高中同学小琪交好,而小琪是本地的独生女,提出要“两头婚”。

阿斌回家一提,美芸答应得很快,“我当时就觉得,这情况下也没有办法了呀——你不用跟我说他们不能结婚或者两个人的生肖不配——如果说了你咋办呢?他们两个人已经相处这么久了,不同意,反而麻烦。”

她和丈夫主动提出给小琪家十几万元做彩礼,被对方利落地拒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在‘嫁’女儿。”

按地方老规矩,男方家要给女方的母亲包个“肚痛包”,以慰其对新媳妇的生养之恩。美芸准备了8000元的红包,被亲家全数退回,“他们和我说,我们也不算嫁,你们也不算娶——我生女儿肚子痛,你生儿子肚子也痛。”

水村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刻是下午三四点,村里的幼儿园放学,家长们排排等在门口。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在儿子阿斌眼里,“两头婚”是两个家庭、老老少少都可以接受的唯一方案。

“娶也好,‘两头婚’也好,上门女婿也好,其实都一样,就是两户家庭。”阿斌说。“当然,真做上门女婿不太现实,我父母那边过不去。我作为男的,自己也不肯。但你一定要硬邦邦娶回来,人家也不肯,到时候弄出矛盾,还不如就两头结婚。”

阿斌的两个女儿从楼上跑下来,一手一个,挂在阿斌身上。美芸赶她们上去写作业,解释道:“两个小孩,两个房间,这里大嘛。”

这座自建房格局方正,有四层楼高。早先孩子小,和父母同房,如今大家分住几层,基本都有自己的空间。

最开始,夫妻俩在双方父母处都会居住。岳父母拆迁后,搬进了商品房居住,阿斌与小琪因觉得居住面积小,便常住在美芸家中,只偶尔去娘家住。

美芸回忆,当年她出嫁后,通常只在逢年过节“回娘家”,且必要随带礼物以赠娘家的亲戚——这是当地外嫁女的规矩。

而今小琪则随时随地可往娘家跑。“按以前的规矩,我回娘家住一个礼拜,人家就会觉得我肯定跟婆家闹不愉快了。现在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12月25日,美芸喊从上海收工回杭的两亲家来家里吃饭,她与亲家的住处相距不过十分钟车程,两家人常常一起聚餐。通常是亲家买菜,她下厨。她喜欢这样,觉得热闹,“其实就是小家变大家。”

生儿子随谁的姓,最容易引发纠纷

七年前,小琪怀二胎时,曾有亲戚对美芸说,看小琪这肚子,怀的好像是个儿子。美芸称自己消化得很快,“即使是儿子也是他们家的,说好的就不能变卦。”她称自己听过许多因姓氏而闹僵的“两头婚”,认为这样极不值当。

赵春兰在研究中发现,要和谐地进行“两头婚”,“协商和说到做到是很重要的。”

按水村旧俗,新嫁妇要挑一“子孙桶”到男方家中,意喻挑去生育责任;若男方入赘,则由新郎挑桶至女方家庭。

小芬告诉记者,她身边有一对朋友,因未事先商量好挑桶事宜,临近婚礼,男女双方都希望由对方来挑桶。大闹了一番,甚至放言悔婚。

协定太死板,也容易引发矛盾。小芬说,她认识一个在居住方面要求特别苛刻的“两头婚”家庭:双方父母严格规定时间表,一周住这头,接下去一周就必须住那头,“做不到,就闹不开心,也容易吵架。”

水村仅剩不多的几亩农田,偶有农人忙碌。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60岁的村民老许是退休工人,儿子已结婚15年,是传统的“嫁娶”。

老许是“两头婚”的坚定反对者。

“什么‘两头婚’是肯定不好的!”老许说,他有一个侄子,比他儿子早婚两年,采用“两头婚”的模式。婚礼前,两家人说得好好的,头胎跟爸爸姓,二胎随妈妈姓。后来头胎生出一个男孩儿来,“丈母娘直接到医院里去把孩子抱走,要抢注女方家的姓。”双方家庭大吵一架,孩子一断奶,就办了离婚。

老许说,这阵仗吓住了他,因此坚持要儿子“娶”一个回来。

赵春兰分析,出于对男嗣的看重,生儿子后的姓氏归属,最容易引发“两头婚”中的矛盾与纠纷。她在做田野调查时认识了一对夫妻,十多年前结了“两头婚”, 头胎儿子出生后,矛盾爆发,“在哪儿做月子、孩子到底跟谁姓这种问题,全都能吵起来。”没两年,未等到生二胎,两人就离婚了。

美芸对传宗接代的需求则有一套自我消解的逻辑。她认为,即使自家只有一个孙女,来日出嫁后,仍然会生两个孩子,“那么还是可以有一个姓我们的,所以(姓氏)还是可以往下传的。”

赵春兰认为,美芸夫妇并非对“延续香火”无所谓,而是寻到了一种更灵活的态度,“只要能把姓氏传下去,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香火的传递。”这也是水村一些父母辈对“两头婚”的态度。

“所以‘两头婚’其实是一种传统秩序的延续,它独立于政策,也独立于个人主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范丽珠评价,“水村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社区,大家的认识和家庭背景都相似,容易慢慢达成一个地方性的社会制度。”

赵春兰说,到今天,“两头婚”在水村实践过数十年,受访对象们耳闻的相关矛盾越来越少。

水村副书记盛云峰平时兼任村内家庭事务调解员。他告诉记者,自己调解过许多邻里矛盾、经济纠纷,但未处理过由“两头婚”引发的家庭不和。“(矛盾)肯定会存在,但少。一来是农村还是有那种思想,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外人也不知道;二来,就是‘两头婚’在村里已经走过了一个磨合的过程。”

不只是姓氏那么简单

在水村办婚礼,传统意义上要宴请三天:第一天晚上为“启事”宴;第二天中午,新郎接新娘,在女方家吃“便餐”,晚宴则办在男方家,为“正酒”;第三天再兴“谢事”宴。

村里的婚席承办人孙中成说,“两头婚”中,两方家庭通常会先后都办一轮酒席,顺序并无定数,全看两家商量。轮到女方家庭举宴时,新娘也要去男方家接娶新郎,“原本接新娘子要敲三下鼓,等于是催新娘下来,现在接新郎也会敲。”

也有合并举宴的,花销则共同承担。阿阮当初办婚宴时,只在酒店合办一次“正酒”,酒宴费用按双方邀请的亲朋数量分摊。

而小芬结婚时,只以“嫁娶”流程走了一遍,由丈夫将她从娘家接出,在婆家吃了“正酒”。“婚礼的流程上,有些东西如果你非要计较得那么明白,就没法办了。”

赵春兰分析,在“两头婚”的实践中,传统的许多边界逐渐被模糊:“不只是姓氏那么简单——它在维护传统,又没有那么传统。”

阿斌与小琪结婚时,照旧俗,新郎去女方家接亲,得准备一些现金和好烟,“会有隔壁邻居、大伯大妈拦在大门口,不让他(新郎)进去,要拿东西出来。”但两家人商定,由小琪家自负“拦门”的花销。

水村及周边地区的传统婚礼。(受访者供图)

婚后过节,小琪与阿斌也无需以儿媳或女婿的名义赠送孝礼,“基本不去计较礼节上的东西了,反正都是一家人,不分家,而且最后钱都是给孩子的。”

赵春兰在这点上深有感触。她是水村邻村人,家人们也奉行较传统的价值观。她是“嫁”出去的,因此每年过年,“回娘家”探望,总要花一万多元买礼品,送给叔叔伯伯。“因为已经算‘分家’了,作为出嫁的女儿就必须买东西回去。”

“两头婚”面对的另一个质疑,是未来财产分割的公平性。

“生两个小孩,一个姓你老公的,一个姓你的。到时候会不会两边的爷爷奶奶,各自把钱留给跟自己姓的小孩呢?如果两边资产差不多还好,要是差得多,怎么保持公平?”“两头婚”的坚定反对者老许问。

美芸则称自己从未产生过区别对待的想法,因两个孩子都由她带,她一样地疼。但她分析,或许会有偏心眼的爷爷奶奶,“比如说只带跟自己姓的小孩,那情感上多多少少会有偏向的,对不对?”

美芸说,自她出嫁起,就失去了继承父母财产的机会,从当地传统来讲,上一代的家产尽数要给家中男丁。“我父母的钱明确说了都是给我哥哥的。如果给女儿的话,要打架的,就等于给外姓人了。”

如今,“两头婚”带来的双边姓氏继承,使女方家庭免去财产落入“外姓”之手的担心。美芸一家人已经谈拢,她与丈夫在百年后将财产全部留给儿子,小琪也会得到来自她父母的那一份。届时夫妻俩要如何再为两个女儿划分财产,“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赵春兰说,在今天,水村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会采用“两头婚”的结婚形式。而到目前为止,“两头婚”中的实践者们都还算年轻,养育的孩子最大也不过十来岁,尚未面临过老人故去、财产分割的问题。她相信,“两头婚”的最终走向,还需时间来证明。

(文中美芸、小琪、阿斌、小芬、阿阮、老许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实习生 钟艺璇 编辑胡杰 校对 李世辉

我们的节日 | 一起来“集”虎!

福虎迎祥开嘉岁

虎啸生风迎新春

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

生肖纪年的虎年

一年一度的生肖邮票发行

也如约而至

虎年周边再添一员“猛将”

方寸浓缩文化,生肖托物言志

走进高淳邮政公司

工作人员告诉淳小妹

很多集邮爱好者

对虎年生肖邮票期待已久

也有很多属虎的人前来预定

《壬寅年》特种邮票一套两枚

图案分别为国运昌隆、虎蕴吉祥

每枚面值均为1.20元

全套面值为2.40元

是中国生肖邮票第四轮中的第七套

设计者为我国著名画家冯大中

虎形象以实出发,得虎之天性

虽然只在方寸之间

但依旧细致诠释了虎的美感

赋予虎以人文神韵

其中一枚邮票以国为主题

名为“国运昌隆”

描绘了一只气宇轩昂的

上山虎形象

矗立远眺,志存高远

传达出国家蒸蒸日上

雄心壮志的含义

另一枚邮票以家为核心

名为“虎蕴吉祥”

描绘了面容温婉的虎妈妈

带着两只小虎

既有初生的希望

又有成熟的力量

寓意儿孙兴旺、家庭美满

生肖邮票的设计以小见大

以“家”的核心概念连结

将“大家”和“小家”相结合

赋予生肖形象

“合家欢”的生动设定

自2022年1月5日起

可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集邮网厅

中国邮政手机客户端以及

中国邮政微邮局集邮微信商城

购买《壬寅年》特种邮票啦!

壬寅虎邮 新岁虎佑

对集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

在这个新的一年

让我们一起来“集”虎吧!

- END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