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上巳日(上巳日是哪一天)

时间:2024-01-21 17:35:41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三月初三“上巳节”:一个被国人渐渐淡忘的节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今日上巳节

来源:晨读美文(ID:rhsy52321)

今日

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农历壬寅虎年三月初三

——上巳节

这个被人类渐渐淡忘的节日,其实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三月三,又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也是中国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日子。

上巳节也叫春浴日、女儿节,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上巳节由来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后汉书·礼仪志上》

上巳的渊源,有一种浪漫特质。它在流传中被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所萦绕,从春秋开始,从未少过兰草芬芳,尤到盛世大唐,自由绮丽的文学,使这一古老节日焕发出更丰饶多姿的面貌。

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位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祓除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去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族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上巳节传说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河南新郑是黄帝出生,创业和建都之地。在这里举行了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会吸引数十万。海内外华夏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成为华人世界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名片。

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上巳节习俗

祓禊

上巳节习俗的核心称为“祓禊”(fúxì),“祓”是除恶的祭礼,“禊”指用水来清洁洗涤。

《论语》里曾写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趁兴而归,描述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文人修禊

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人们来到水边,不仅为了去垢除凶,而且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饮宴游玩,并且逐渐形成曲水流觞的文人雅集。《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贵族名士们邀集亲朋好友,会聚于风景优美的清流之处,大家散坐水旁,以杯盛酒,放入曲折的溪流之中,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饮酒,并吟诗作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的修禊之会。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诸多世家大族的文人雅士,共赴“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行酒赋诗。诗最后被汇编成集,并由王羲之作序,也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堪称千古佳话。

外出踏青

三月三,也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杜甫在《丽人行》里曾写过:“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宋人吴自牧《梦梁录》里也曾说过:“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水,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到了明朝,朱元璋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也曾携大臣们一道春游,这天“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

女儿节

上巳节也被称为桃花节、女儿节。日本现在仍然在过这个节日,只是明治维新之后,将日期改为公历的三月三号。

日本平安时代的女儿节的风俗是用纸做成人形状,表示自己身体不适便转移到人形上,然后放入河流中。现在日本有些地方还保留这种女儿节习俗,在当晚把各式各样的人形娃娃放到河里漂流,以祈求健康、平安。

芍药定情

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柳绿花繁。《诗经·郑风·溱洧》描写,郑国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情景。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

古人用芍药中的“药”(通“约”)字代表相约,芍药也是定情的象征。三千年前,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记录下了我们最早的爱情故事。

互赠香草

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兰草,香气袭人,被用作灵物,古人在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兰汤沐浴。

上巳执兰

明·邓云霄

水际丛兰碧,香风两岸闻。

褰芳修褉罢,欲荐云中君。

上巳泛江采兰

明·陈迪祥

鉴江江上望,莫拟是山阴。

元巳风光满,春流烟翠深。

芳辰娱褉事,兰气见同心。

共约乘槎去,天香若可寻。

三月三,上巳节。这一古老而诗意的节日,应为我们所记忆与复兴!

上巳节饮食

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子)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子)即荠菜,湖南这边在路边或野地里随处可见。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

相传三月三为荠菜花生日,妇女均戴荠花,民谣曰: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人们今天去野外采撷整棵荠菜,煮食鸡蛋。也有暗含孕育生命的意义。

据《本草纲目》记载:“荠菜味甘性平,人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荠菜有明日益胃、利肝和中之功效。

艾叶糍粑

农历三月三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乌米饭

在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欢度“乌饭节”。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

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为邪恶所侵。

上巳节禁忌

忌不露额头

在三月三当日,最好把自己的额头全部都露出来,因为额头代表着正气之光,如果不露出来,就会影响你的运气,所以为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好运,三月三一定要把额头露出来。

忌乱动祭品

在三月三,有不少的民族都会扫墓,而在扫墓时,一定不要随意地乱说,乱踩,乱碰,应对先祖怀一颗敬畏之心。

忌对父母不敬

忌对父母不敬!三月三祭祀祖宅,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父母怀有敬意!如有不敬,会有损自身的运气,导致诸事不顺!

上巳节诗词

《忆江南》

宋·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很多时候,风景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你来了,花开了,所以才美轮美奂,惊艳流年。

我们怀念一个地方,也并非是因为这里多美多好,只是因为在这里遇见了一个人,从此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正如有人说,我爱这座城,是因为这座城里住着某个人。

《三月三日》

唐·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人这一辈子,所遇见的人和事都是有定数的。

张嘉佳说:

你看这字里行间,年复一年,春光不必趁早,冬霜不会迟到,相聚别离,都是刚刚好。

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

一辈子不长,愿你在这个春日,有清风拂面,愿你在这个时节,有良人知心。不负时光,不负卿;不负春光,不负己。

《破阵子》

宋·赵善扛

柳絮飞时绿暗,荼蘼开后春酣。

花外青帘迷酒思,陌上晴光收翠岚。

佳辰三月三。

解佩人逢游女,踏青草斗宜男。

醉倚画阑阑槛北,梦绕清江江水南。

飞鸾与共骖。

陌上花已开,人间真可爱。三月的景色,是春水初盛,是春风又起,是你眼中,日复一日的美丽。

如若可以,愿你的生命每一天都是春暖花开。透过洒满阳光的玻璃窗,蓦然回首,你亦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上巳燕至》

明·汤显祖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生,最温暖的是希望,最值得期待的是明天。不管未来如何,无畏才是最好的姿态。愿你往后余生,更厚待每一份深情,不辜负每一份时光。

上巳节寄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三月三,上巳节,一个美好而诗意的古老节日。韩国与日本都记得清楚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泱泱大国子民怎能忍心淡忘?

就如现在火爆的国际歌一样,(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我们始终不忘初心,不忘祖宗,牢记使命,牢记根本。

一个充满多姿多彩文化气息的节日盛装莅临,新的希望随着春天温煦的阳光洒遍人间。

昨天无论你多风光,无论你多不堪;不管你多颓废,不管你多耀眼,从今天开始,希望你告别懒惰,告别消极,告别自满,以全新的自己踏上最美的春天。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既然三月三已在眼前,我们怎能辜负了这片大好的春天。

人生总是忙忙碌碌,总是在忙碌的生活里丢失自己,忽略了自己。

那么你就在明天开始,学会忙里偷闲,等一下身后的灵魂,丰盈自己,简单而快乐的活着,别让忙碌的生活太快的催老了容颜。

岁月如此静美,你怎忍心浪费。有事忙事,无事锻炼,身体是本钱,爱惜自己,才是对一家人最好的成全。

三月三,愿你眼中装满美好与祥和,心中盛满大爱与大善;愿你在春天的盛景里,遇见美好,撞见幸福!

转自:品读时刻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免责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私信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今天三月三,上巳节|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节日

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最早关于上巳(sì)节的记载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但是它和花朝节一样

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

实际上,上已节的起源非常早

文化底蕴也很浓厚

三月三,生轩辕

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也叫春浴日,女儿节

同时也是最古老的情人节

草长莺飞三月三

一个美好而诗意的节日

适合认真去相爱,诗意去生活

上巳节的来历

上巳节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伏羲氏和妹妹

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地区尊称伏羲为“人祖爷”。伏羲在宛丘建都,并长眠于此。

春秋时,宛丘已建有纪念伏羲的太昊陵庙。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每到这时,人们都从天南海北赶过来,朝拜人祖。

伏羲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又教人们捕鸟打猎,还发明了瑟,创造了音乐,他还是中医药鼻祖。

后人为了纪念伏羲,每年上巳节的时候便都聚在一起举办活动。

先秦时期,人们会在上已节时通过沐浴洗濯达到祈求祛病消灾的目的。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

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后汉书·礼仪志上》)。

该节日在汉代以前,

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

魏晋以后,

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后代沿袭,遂成汉族

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上巳节习俗

祓 禊

祓禊( fú xì):古时人们去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

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去灾病的仪式。

《风俗通义·祀典·禊》中说:

“巳者,祉也”。

意为既除病,又祈求福祉降临。

在周朝时,“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

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刘宪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徐彦伯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芍药定情

上巳节还是中国三大传统情人节之一。

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柳绿花繁。

在《诗经·郑风·溱洧》中

描写了郑国三月上巳日,

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

游春的情景。

男女青年借此机会

互诉心曲,表达爱情。

古人用芍药中的“药”(通“约”)字代表相约,芍药也是男女间定情的象征,是最古老、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

三千年前,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和人类的声音,记录下了我们最早的爱情故事。

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日子里,踏青幽会,互订终身。

青山碧水,红桃绿柳,阳光明媚,虽然已过千年,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他们嬉戏追逐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

从此,在这山水间流淌开来的自由恋爱之日,成为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三月三里浪漫与美好,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至今荡然无存。

我们曾经是那样一个浪漫的民族啊!

我们的先人

曾经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

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

什么是真正的浪漫

什么是真正的美的生活

曲水流觞

最古老的习俗是临水浮卵,

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

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

后变为“流杯曲水之饮”,

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

大家坐在水渠两旁,

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

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

彼此相乐。

觞是古代的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

所谓“流杯”,也称“流觞”,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是王羲之与谢安等名士友人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

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唐·白居易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上巳日曲江有感

唐·司马扎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

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

晴沙下鸥鹭,幽沚生兰荃。

向晚积归念,江湖心渺然。

踏春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

正值草长莺飞,柳绿花繁的好时节,

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

采桑子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水调歌头·上巳日

明·王世贞

三月又三日,上巳复清明。问君几许,高兴儿女队中行。数点洗尘芳雨,一脉养花天气,信马出郊坰。年少五陵子,金弹惹流莺。

过油璧,低粉面,按银筝。管弦丝竹,何限应自胜兰亭。共酌几杯春醑,也插一枝杨柳,归袖任纵横。听取九门钥,隐隐下西清。

互赠香草

古人认为,香草

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兰草香气袭人,被用作灵物。

古人在重大祭神仪式前,

须先期进行兰汤沐浴

上巳执兰

明·邓云霄

水际丛兰碧,香风两岸闻。

褰芳修褉罢,欲荐云中君。

上巳泛江采兰

明·陈迪祥

鉴江江上望,莫拟是山阴。

元巳风光满,春流烟翠深。

芳辰娱褉事,兰气见同心。

共约乘槎去,天香若可寻。

上巳节习俗

荠菜煮鸡蛋

天朝作为一美食大国,凡是传统节日,必定少不了吃的。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子)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子)即荠菜,湖南这边在路边或野地里随处可见。

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

相传三月三为荠菜花生日,

妇女均戴荠花,

民谣曰:

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

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

人们今天去野外采撷整棵荠菜,煮食鸡蛋。也有暗含孕育生命的意。

据《本草纲目》记载:“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荠菜有明目益胃、利肝和中之功效。

艾叶糍粑

农历三月三是艾草生长茂盛

且最为鲜嫩的时节,

艾叶糍粑,

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乌米饭

在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

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欢度“乌饭节”。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

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

把它看作

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

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为邪恶所侵。

上巳节寄语

三月三,上巳节

一个古老而诗意的时节

一个曾被人们遗忘的节日

今天,在这个古老的情人节里,

愿你遇见对的人,遇见真的爱。

愿你与所爱的人

共享朝阳暮色中一蔬一饭的宁静

携手跋涉过春秋冬夏、湖海江河

大雪落了满头

依旧相依相偎、不弃不离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编辑:顾军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被称“上巳节”的三月三竟有这么多来历

今日是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文人墨客们更是邀约曲水流觞、赏景赋诗,魏晋王羲之作《兰亭集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盛况。

我童年的时候还没有电视机,少数的家庭会有无线电收音机,挺稀罕的,于是,有的人家会把收音机开的很响,生怕人家不知道他家赅(沪音近gai,拥有的意思)无线电。当时,无线电的节目不多,总是不断地重复播放弹词、说书、越剧、沪剧等曲艺节目。至今记忆尤深的,是评弹《唐伯虎点秋香》中祝枝山唱段:“三月初三,白相虎丘山,人是多的来交交关,侬来碰碰我,我来碰碰耐(你)……”。三月初三的节日叫做“上巳”或“上巳节”,下面讲讲“上巳”的故事。

【天干记日中的巳】

西方的公元历以7天为一个周期,称之为weeks,汉译为“星期”、“礼拜”,西方的有些节日就是用“星期”固定的,如“复活节”定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又如,“母亲节”固定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等。“天干纪日”,古人以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10个依次排列的“天干”来记录时间。于是,中国古代有以“天干”固定节日的习惯。如孔夫子是圣人,中国的孔庙每年两次祭祀孔子,定于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进行,祭孔的活动就被叫做“丁祭”。所谓“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

是月(指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之水,曰洗碟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疢”是祖国医学认为的热病。许慎《说文解字》:“疢,热病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其字从火,故知为热病。《小雅》:“疢如疾首。”笺云:“疢,犹病也。”以此,疢为烦热之称。

段玉裁的分析已很清楚,疢是中医称之为内热、上火的疾病的统称。

“巳”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第六个数,古人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是“子月”,第六个月即四月,称之“巳月”。按《说文解字》的说法:巳,巳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出现),成文章,故巳为蛇。

这段文字比较简单,但理解起来颇费功夫,大意是讲,巳月就是四月份。此时,冬至已经过去了百余日,大地早已还春,而阴气消耗殆尽,大地草木繁盛,鸟兽繁衍,冬眠已久的蛇也早已苏醒而进入交配、繁殖后代的季节。所以。“巳”是一个象形文字,很像一条蛇。汉代王充《论衡·物势》中也讲:“巳,火也,其禽蛇也。”十二生肖中的“蛇年”也由此而来。

古代把“日南至”的那个月叫做“子月”,“日南至”就是太阳在天空中到达了最南点,就是冬至了。第一个月定下来后,第二个月就叫做丑月,第三个月叫做寅月,依此类推……这里“月”的概念,在当今的天文学中称为“朔望月”。

四月是“巳月”,是“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之月,人也容易患上虚火旺盛的内热之疾。于是,古人就赶在“巳月”到来之前,用一种活动驱逐阳气,以防患内热之疾,这一天就被定为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叫做“上巳”,而活动的形式就是大家到东流的河边去泼水、玩水。水与火是相互制约的,即水可以克制火,也就是讲,通过泼水、玩水就可以预防或治疗人的内热之疾,使人们在一年之中不会得病。

古代的科学很不发达,如今的人最好不要用当代的科学去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否则一定会陷入死胡同。古文“医”写作“毉”,上部左侧的“医”是一放箭的箭袋,右侧的“殳”是古代打仗用的有棱无刃的兵器,表示人被箭射伤或被兵器打伤,而下面的“巫”就是巫术或会巫术的人,“毉”合起来就是:巫人用巫术治疗伤口;“医”也写作“醫”,下面的“酉”是古代的“酒”字,“醫”则是用酒来镇痛或治疗病。

几乎在任何一个原始民族里,“巫”和“医”都是难分难解的,巫就是医,医就是巫。而在中国,医生被叫做“巫医”沿用的时间更长。古人深信,在“上巳”泼水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上巳”固定为“三月初三”】

“上巳”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它可以在三月初一,也可以在三月初十,记忆和使用不太方便。后来,人们把“上巳”固定在三月三日,它虽仍被叫做“上巳”,但不必一定在三月第一个“巳”日了。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中讲: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右军王羲之《兰亭序》云:“暮春之初,修禊事。”杜甫:《丽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形容此景,至今令人爱慕。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黄河流域的纬度偏高,三月初还是“料峭轻寒结晚阴,飞来院落怨春深”的偏寒冷的时节,光着身子到河里玩水,不是人人能受得了的。大概到了晋朝,到河边泼水的风俗活动就被文人改变为“曲水流觞”——用小酒杯放到小河里任其漂流,酒杯停留在哪一位仁兄处,他即饮此杯酒,并赋诗一首。形式完全变了,但它的风俗意义照旧——“修禊事也”。中国的南方纬度较低,农历三月早已是大热天,古代上巳的泼水风俗传到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就变成了“泼水节”,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云南三月三日的“泼水节”,还成了旅游观光的重要项目。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曲水流觞

《梦粱录》作者哀叹三月三日上巳风俗古风不再时,讲“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情景“至今令人爱慕”,说明到了宋朝,这种风俗已不热闹,甚至消失了。不过,三月三日是月逢三、日逢三,毕竟还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所以上海及江南地区,三月三的节日仍延续了很久。

上海的豫园内有一“流觞亭”,亭筑在水溪之旁,显然是取“曲水流觞”之义,上海西部的青浦城厢镇有“曲水园”,园内也有供“流觞”的曲水。这些园林当年都是私家花园,并不对社会开放。“曲水流觞”毕竟是文人们白相相的附带文字游戏的活动,所以,其只能是古代之遗风,而成不了民众性的风俗活动。

从“诗酒关辰乐事多,翩翩裙屐共婆娑。一觞一咏至修禊,风景依稀继永和”的诗句来看,上巳的曲水流觞只是应景而已。

【有关三月三的民间传说】

其实,民间关于三月三的传说还有很多。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还有说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三月三,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下亦云:“呼是日为女儿节。”

民谚曰:“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是荠菜生长繁茂的季节,春食荠菜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荠菜,《本草纲目》称之为“护生草”,浙江叫香田荠,上海叫枕头草,广东称菱角菜,广西称榄豉菜,湖南称地菜子,四川称雀雀菜,湖北叫地米菜,还有的地方称之为清明草。它是一种药膳兼优的时鲜蔬菜,初春嫩荠,尤为清香可口。古时,人们捣荠为泥,名为“百岁羹”。

到了三月三,荠菜大都开花了,并长出了很长的菜梗。俗话说:“三月三,地米菜梗挂门闩。”意思是,用地米菜挂在门闩后,热天夜晚蚊子少,家里清洁平安。

农历三月三,上海过去有“卜蛙声”(也叫做“田鸡报”)的习俗,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找青蛙多的地方,倾听蛙声里的“潜台词”,来预测年景和运气。

栏目主编:李宝花 文字编辑:李宝花

题图为南浦大桥浦西枢纽站春景,司占伟 摄。文内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薛理勇

【书画欣赏】 米芾 行书《曲江宴会即事》

宋米芾书真迹卷白居易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

如何。翰苑主恩重,曲

江春意多。花低拂艳

妓,莺散让清歌。共道昇

平乐,元和胜永和。

绍圣元年四月既望襄

阳米芾元章书于宝

晋斋中。时蔡天启在坐。

石岩行书题跋

危素小楷题跋

各位书友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不代表本院观点。所使用的非本院原创,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尊重原创,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自:陕西省书法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