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鸡鸣是几点(鸡鸣是几点到几点钟)

时间:2023-12-30 21:35:10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原来夜半不是指夜进行了一半,鸡鸣也不是真的指鸡鸣叫

一天中,

表示时间的用词都有哪些呢?

■拂晓、黄昏、半夜,第一想到的便是这些时间用词了,最多,再加个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等来表示十二时辰。

其实,自西周开始,每个时辰就拥有许多别称,只是现在,随着岁月的不停迭代,有了更方便的数字时间,我们早已不再使用、也忘记了它们中的大多数,甚至有些还“相见不相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熟悉的古诗词中的时辰吧。

◎内容来源:螺蛳教育

一、夜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有很多人或许直接把它理解为半夜,但实际上,“夜半”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子时(23:00-1:00)的别称,又名子时、子夜、中夜。“古历分日,起于子半”,因而寒山寺这时的钟声又被称为“分夜钟”。

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漂泊在外的张继在江南水乡格外清幽的秋夜中长夜难眠,当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到船上时,这秋夜是那么的寂静而又凄凉。

作为时辰,“夜半”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中的“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当然,“夜半”现在也经常出现于歌名、书名中,如《夜半小夜曲》,只不过已大多是“半夜”的意思了。

二、鸡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在这首《登飞来峰》中,王安石登上了飞来峰上高高的塔,而且听说在鸡鸣时分,在这里就能看到旭日东升。

是的,诗中的“鸡鸣”指的是一个时辰,而不是真的鸡叫。当然,我们知道鸡叫的时间一般是在天将亮的时候,但“鸡鸣”具体指哪个时间,对大家来说却还是很模糊的。

其实,“鸡鸣”就是丑时(1:00-3:00)的别称,又被称为“荒鸡”。作为时辰,“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的“鸡鸣而食,唯命是听”。

不过,早在这之前,《诗经》中就多次出现了以“鸡鸣”指代时间句子,如《诗经·齐风·鸡鸣》篇“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就写了天还没亮,妻子就已经一再催促丈夫起身上朝了。(打工人实惨)

三、日入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在这首《饮酒·其七》中,陶渊明摘下还沾着露水的菊花把它泡在酒中,然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时,太阳落山了,归巢的鸟儿在林中鸣唱,各种动物们也都开始准备歇息,在这样的时间和氛围里,陶渊明想,姑且就这样度过此生吧。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日入”大概是什么时间了。“日入”,又名日落、日沉,也就是酉时(17:00-19:00),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如李白《送别》中的“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古人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到了“日入”时刻,人们(不包含社畜)就开始收工返家,而动物们也准备归巢了。

四、人定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人定”,又是一个需要大家发挥想象去猜测的时辰。其实“人定”就是亥时(21:00-23:00),又名定昏,是十二时辰中最末一个时辰。人定时刻月朦胧,而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却还醒着,人定即人静,所以也难怪“故故语相惊”了。

作为时辰,“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6月,来歙被蜀人行刺而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来歙亲自向光武帝写了表章,“臣在人定的时候,不知道被什么人刺中了要害……”

除此之外,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也曾用“人定”表示时间,“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虽然不知道这个“赤气”是什么,但到了晚上九点至十一点才消失,感觉很神奇的样子。

当然了,除了这些,十二时辰还有很多别称,如寅时(3:00-5:00)又称“平旦”,未时(13:00-15:00)也称“日昳”、“日跌”,申时(15:00-17:00)还被称为“哺时”、“夕食”等。

相对现在表示时间的数字,古代时辰的很多名称或是描绘了天地间的一景,或是阐明了起居作息的情况,虽然没有数字言简意赅,但却生动而又别致。

你还知道哪些时辰的别称,或者包含时辰的诗词呢?欢迎来和螺蛳君分享~

好睡眠是最好的“长寿药”,秋季这样睡,事半功倍

问:秋季的最佳睡眠时间是几点?

秋三月的养生中要求“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那么早晨几点起床才能算是早起呢?

通常第一次鸡鸣的时间在丑时,即凌晨1点~3点;第二次鸡鸣时,天已经微白;第三次鸣叫时太阳已经要升起了,约在早晨5点~6点,因此也有“鸡鸣三遍日头高”之说。

由此可见,早起应该是在首次鸡鸣至日出之间这段时间。

关于“早卧”的具体时间,健康人晚上应该在亥时(21点~23点)入睡,秋冬季可以适当早点(21点~22点),春夏季即使晚睡,也应该在23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

道理非常简单,子时一阳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在秋季,坚持早睡早起,对健康养生有重大意义。

不过,对于失眠患者,尤其是正在治疗中的慢性失眠患者,不必教条于上述时间。

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睡眠状况适当调整,一般来说,随着夜幕的降临,人们往往会在某一个时间点感觉有困意,我们将这个困倦的时间点称为困点。

困点是身体发出需求睡眠的信号,对于失眠患者,找准第一个困点立即上床睡觉,可以达到迅速进入睡眠状态、一觉睡到天亮的效果。

如此时强忍困意,做一些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则有可能错过最佳的睡眠时间,继续失眠的状态。

资料:养生中国

编辑:戴琳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开学前增设横道线,“小改小革”助力校园安全

“普陀大学堂”高中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收官

普陀“80后”新书记为居民区带来新变化

为全职妈妈成长赋能!普陀这个公益项目成功入围!

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该如何“接招”?

老辰光 十二時辰

老辰光 | 黎明寅時舊園裏、芭蕉沾露夏風寒空;卯時破曉、滄浪亭楊柳依依、摯友之手、嗚咽不語;盛夏午時、吃完泡飯腐乳、蒲扇羅衫呼呼大睡;日暮酉時,在茶樓、且聽一出《遊園驚夢》;黃昏戌時、暮然回首,你於燈火闌珊處找到了舊情人;午夜亥時,二更雨梧桐樹,紅燭昏羅帳,空階滴到明。

夜半子时

“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天色由黑到亮的这段,都称为夜。“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中国现今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尽管古代典籍中对于“朔之始”还有以“平旦”或“鸡鸣”等为起点的多种不同说法,但是,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鸡鸣丑时

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又名“鸡鸣”,《辞源》注为:“兵器名。”《辞海》则注道:“《诗经·齐风》篇名。乐府《相和歌》曲名。戈的别称。”这两部工具书都缺注了十二时中的“鸡鸣”的词义。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鸡被古代汉族人民褒称作“知时畜也”。《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曙光初现,雄鸡啼鸣,拂晓来临,人们起身。

“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等。

平旦寅时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日出卯时

日出。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很多。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食时辰时

食时就是古代汉族人民“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

隅中巳时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隅”,那么这个隅(即斜角)与时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人的著书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观测点,人们在巳时观察,衡阳、昆吾两山皆在南方,当太阳运行到衡阳上方,还没有运转到昆吾上空时,长安观测点与衡阳上方的太阳的连线,同观测点与昆吾上空的太阳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是以长安为基准测位测得的巳时与午时这两个时辰形成的交角。这个交角就是太阳在隅中初临时与其在正中时所形成的东倾斜角,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段为“隅中”。

《春秋左传·昭公五年》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西晋杜预)注:‘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弟。’”这条注释也可作运用“隅中”一词的古文例证。

日中正午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日昳未时

“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晡时申时

古代汉族人民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古时“晡”与“馎”相通。《说文段注》:“馎,申时食也。……‘馎’,一作‘晡’引申之义。凡食,皆曰馎。又以食食人谓之晡。”

“晡”(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古代汉族人民还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日入酉时

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代汉族人民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鸡在此时归巢。

“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黄昏戌时

指太阳落去,天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人定亥时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中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句话:“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古代的十二时辰,都是几点?

【古代的十二时辰,都是几点?】子时:23点到1点;丑时:1点到3点;寅时:3点到5点;卯时:5点到7点;辰时:7点到9点;巳时:9点到11点;午时:11点到13点;未时:13点到15点;申时:15点到17点;酉时:17点到19点;戌时:19点到21点;亥时:21点到23点。 @人民日报:【中国十二时辰之美,你出生于何时?】①子时:23点到1点,夜半,又名子夜,十二时辰第一个时辰。②丑时:1点到3点,称鸡鸣。③寅时:3点到5点,平旦、黎明,夜与日交替之际。④卯时:5点至7点,日出,又名破晓,太阳刚刚露脸那段时间...“十年浪迹八千里,一日思君十二时”转起,长知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