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梦见外甥女(梦见外甥女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2-03 21:17:09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用梦,了解自己和所在世界

人人都会做梦,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很少人去思考,更少人去探究梦给我们带来的意义或作用,心理界的精神分析,给我们一个启示,梦是我们探寻心灵信息的密码。

这是一个朋友跟我说起的梦:

“我的妈妈,姐姐,一个英俊的男人,男人的弟弟围坐在一张四方的桌子上, 英俊男人在滔滔不绝的说公司的规划,朋友一直默言,母亲和姐姐的旁边,边听着男人和弟弟的规划,边不断的点头, 后来男人拿出了一枚戒指,放到我的面前,我犹豫许久,没有答应男人,这个男人坐到了我的身边,劝说我答应他的求婚 ,我始终沉默着。

突然,我发现这是一个用背带背着一个小孩的男人,男人没有介绍这个小孩,也没有做解释,但我好像知道, 这是一个离婚有小孩的男人。

不知为何,我不再沉默,逗起这个小孩玩,男人把小孩从背里放了下来,好像我心底里就喜欢男孩的 。

我妈妈这时候站了起来, 拿了那个男人放在旁边的鱼竿,像一个钓鱼竿一样的东西, 男人说,“别动”, “她还没答应我”梦在这个时候就醒了”。

朋友解释自己的梦说:

现在是靠丈夫在养着她,包括她的衣食住行,车子,房子,都是她的丈夫提供的(即梦里男人把戒指给她),她也有些心动,就像一直在享受丈夫给她提供的物质、环境,始终没有答应跟男人结婚 ,是在她的内心,不太愿意去做丈夫的小女人,希望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不安心于丈夫提供的物质条件。

喜欢跟这个孩子玩,是因为看到丈夫有很不成熟的一面,她只是跟老公的内在小孩结了婚, 妈妈去拿这个钓鱼竿,是她妈妈认可了丈夫这个女婿 ,但他们夫妻俩经常会有些矛盾和吵架,是丈夫看出她不甘心做一个小女人,所以就在梦中提醒她妈妈说,别动,她还没有答应我 ” 。

经过我的解释,朋友明白了为什么一直跟丈夫的关系是别别扭扭的,我问,你打算以后如何跟老公相处? 她哈哈笑了一下,似乎豁然开朗。

梦是有意义的,在白天我们是用逻辑思维的意识去认知这个世界的,在梦中我们是用原始的认知,潜在的意识去认知这个世界的, 原始的认知会让我们在梦中得到一个珍贵的礼物或是,或是提示我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或是告诉我们一个苦苦追寻的答案,许多的灵感都是从梦中启示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只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解读它而已。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用释梦的工具搭起一座与来访者建立关系的桥梁,我们会帮助来访者看到梦境有这样的作用:

1、梦能满足人们的愿望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的一个来访者做了一个梦:这个女士梦见的外甥死了, 很惊慌, 为什么她的愿望是希望外甥死的呢?弗洛伊德为此解释这个梦,

这位女士心里爱着一个男人,由于家庭的反对而不能和这个男人终成眷属,他很久没有见到他了, 只是在她之前的一个外甥死的时候,这个男人来吊丧 ,才得以见到他 ,这位女士的梦,实质上意思, 如果她的外甥死了,我就可以再见到我爱的那个人了 。

希望外甥死 ,我们白天的逻辑思维意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而潜意识非常忠诚,他要满足我们的愿望,如果发生这样的事, 我们的愿望能实现了。

2、梦能带我们认识环境。

当今的我们已经进入了WK时代,未来的环境是模糊性,不确定性,复杂性 这也是未来时代我们的常态, 这是我们每个网络时代的人人意识到的, 如何探索我们意识不到的未来环境?我们不确定的东西呢?梦,是我们探索“不确定”的桥梁。

有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他从7层的公寓上跌落了下来,醒来后, 检查发现阳台的栏杆明显的松动了 ,梦让我们认识环境有没有变化。

再比如有一个人他梦见儿子从一架梯子上跌落下来,他检查了他家的梯子, 发现有一处松动了。

我们意识不到的东西,梦能够帮我们进入潜意识去探知,就像我们走进一座黑房子里,什么都看不到的时候,梦就是那盏及时出现的亮灯。

3、梦能启发我们的思路

我的督导师有这样一个来访者,来访者想解开心里的谜团,但不知从何说起,她跟我的督导师说了这样一个梦:

“我梦见和男朋友一起去爬山,他想在一个茅草屋里歇歇。 可我觉得山上更好些,于是他就跟在我后面一起往上爬,后来出现一伙强盗 ,他们要抓我 ,我男友和他们打 ,结果他满身是血倒在地上死了 ,我很伤心的哭” 。

这个梦是来访者希望和男朋友一起在事业上不断的攀登 (即在梦里往上爬),而她的男朋友更愿意过那种简陋的、整洁的、且有点而温馨的家庭生活,而来访者觉得要往上努力,因为觉得上层的生活会更愉快( 即梦里山上更好些 )。

男朋友受他的影响,也在继续努力,但是来访者对男朋友的能力和状况不满意 (即在梦里跟在我的后面 ),来访者潜意识希望出现一个更理想的人来爱她, 并希望目前的这个男友以某种不是自己责任的原因消失,在梦中最后伤心的哭,是表示自己对这种想法有内疚感。

来访者想解开心里的谜团,通过心理咨询师对其梦的解释,可以启发来访者一个思路 :

“让朋友给自己一个家,自己给自己一个事业 ,不应把自己追求事业的理想或者功利的目标投射到另一半去, 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满,给对方带来压力” 。

无论我们承不承认任潜意识的存在 潜意识都会影响着我们,而梦是抵达潜意识的密码 ,梦,使我们了解自己 ,帮助我们看清内心中那看不清楚的东西 。

更重要的是。梦的价值不在于这个梦到底是什么, 而在于他对梦者的启示,对梦者人生的完善,有什么价值,我们能得到什么启迪,对梦者心灵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我们是社会的动物,我们是社会人,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应以怎样的心理面貌走进社会,走进朋友亲人乃至陌生人的心灵,是我们一直要追寻的,但宝藏往往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内在,梦就是搭建我们寻求宝藏的桥梁,梦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是使梦者的人格更健全,心灵更健康,心情更舒畅,生活更美好,自己的心灵更成熟。

“我们的志向跟昆仑山一样高”——可可西里巡山队群像扫描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是青藏高原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重要的栖息地。

每年5至7月,藏羚羊会在这里上演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有一群人也会开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巡山任务。

每次到达海拔4768米,位于昆仑山口的一处石碑,他们都会停下车、献上哈达、倒上一碗青稞酒、向空中抛撒象征吉祥的风马旗。

这座石碑镌刻着杰桑·索南达杰的名字。20多年前,为了保护濒危的藏羚羊,他与盗猎分子枪战到生命最后一刻,遗体被冻结成冰雕。

索南达杰烈士纪念碑(2018年8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如今,索南达杰的后继者,依然守护着这片土地。从盗猎猖獗到“万羊齐奔”,从满目疮痍到风光旖旎,可可西里生态保护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视频加载中...

可可西里已经翻开新的一页

盛夏时节,可可西里雪花纷飞。每年有超过3万只雌性藏羚羊,从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等地陆续前来,集中到卓乃湖产仔。

这是6月17日拍摄的可可西里卓乃湖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藏羚羊生性胆小,特别是迁徙中对周围人类活动和天敌极为敏感。青藏铁路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藏羚羊的“迁徙通道”,通车以来,这些“高原精灵”悠闲自在,乘客也有幸观赏到至今未解的迁徙之谜。

在可可西里,一群雌性待产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没有汽车鸣笛驱赶、没有人群喧嚣围观。每当遇到迁徙羊群,青藏公路两侧的车辆会在可可西里巡山队员的指挥下排成一列,守望让行。

20世纪80年代,一种叫“沙图什”的奢华披肩在欧美市场走俏,藏羚羊的绒毛就是制作材料。大批偷猎者不顾禁令涌入可可西里,把枪口对准藏羚羊。

一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活动(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为拯救可可西里生态危机,时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的索南达杰,与盗猎分子生死搏斗,抓获了多伙非法持枪偷猎集团。

然而,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押送偷猎分子途中遭遇袭击。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匍匐于地,右手持枪,左手拉枪栓,怒目圆睁,早已被风雪塑成一尊冰雕……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人们在可可西里设立首个藏羚羊保护站,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如今,这片脆弱的净土再无枪声,藏羚羊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不足2万只增长至7万多只。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近危”。

从“濒危”到“近危”,一字之差,却凝聚了中国政府和无数环保英雄的付出,首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巡山队员罗延海回忆往事,无限感怀。

两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活动(6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1996年,青海省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7年,国务院公布可可西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6年,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启动,可可西里纳入其中。

2017年,可可西里成为青藏高原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2021年,我国首批、排在首位,中国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从临时组建的巡山队伍到成建制的管理处,“反盗猎盗采穿越”的巡山制度不断建立完善。三代队员接续守护着这片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感悟践行着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态智慧。

“可可西里已经翻开新的一页。”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主任布周说。

用生命守护脆弱的净土

沟壑般的皱纹、黑紫色的皮肤,记录着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保护站副站长郭雪虎18年的坚守。

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保护站副站长郭雪虎在卓乃湖保护站(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海拔逾4800米的卓乃湖是“藏羚羊大产房”,也是盗猎高发地。索南达杰去世后,当地在卓乃湖畔设立了首个季节性保护站。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陆续建立了6个保护站。工作人员除了分批倒班驻站,还会不定期深入腹地。三天一次小规模巡线、每月至少一次大规模巡护。风雪无阻,全年无休。

藏羚羊的乐土却是“人类生命禁区”——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一半。

一片湖,一群羊,一队人,还有身后一片广袤的无人区……队员们每次巡山都可能是与亲人永别。

2009年冬天,让郭雪虎终生难忘。那天,巡山车辆陷进冰冷的湖中导致油箱进水。

修好车,郭雪虎点起一堆火准备取暖,谁料火星一瞬间引燃了修车时溅在身上的油水混合物。

火苗顺着郭雪虎的裤腿直往上窜,队友尼玛扎西抓起一床棉被瞬间扑盖在郭雪虎身上。

“如果火再不灭,我会一脚把你踢回湖里,”惊魂甫定,二人破涕而笑。

翻开手机里一张用锅煮雪的照片,巡山队员才文多杰想起了自己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巡山。

正值夏天,可可西里原本的冻土和沼泽融化成一个个烂泥滩。绞盘断了、千斤顶坏了,巡山车辆埋在泥里,动弹不得。

1天、2天、10天、20天……山外是救援队全无头绪,山里是10个队员每人每天啃半包方便面“续命”。

入夜,气温低至零下,队员们盖着薄床单并排躺在塑料布上,豆大的冰雹和雨水打在他们脸上。有些队员偷偷在鞋垫上写下了遗书。

“最饿那天,我梦见阿妈给我做了一碗面条,还有我最爱吃的牦牛肉炒粉条。”才文多杰说。

被困33天后,队员们获救了!离开家的日子,整整66天!一群硬汉默默流着泪,紧紧拥抱在一起。

尽管硬件设施和交通工具愈加发达,世界“第三极”对人类的考验却并未改变:夏天沼泽泥泞,大河拦道;冬季冰封雪冻,哈气成霜。

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保护站巡山队员尕玛成林(右)在救援受困车辆(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每次外出,为了减少负重,他们会尽量少拿些饮用水,冬天还好说,可以凿冰取水,到了雨水丰沛的夏季,他们喝的水半层都是泥沙。

2006年,大学毕业后,索南达杰的外甥秋培扎西不顾亲友反对,毅然加入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的队伍,如今已成长为卓乃湖保护站站长。

秋培扎西说,“我们是可可西里的一分子,就要以最虔诚的心守护这里的万千生灵。”

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保护站巡山队员更却罗周、尕玛成林、郭雪虎、才索加、更松多杰、尕玛扎西(从左至右)在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保护站的途中留影(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我们的志向跟昆仑山一样高

傍晚时分,一道晚霞铺在雪山顶上,成群的藏羚羊沿着山梁飞奔而过。才索加拨通了女儿的视频电话:“你看,这里就是无人区里的‘幼儿园’,爸爸的工作就是保护这些年幼的藏羚羊。”

巡山队员发现和羊群走散的藏羚羊幼仔后,都会把它们带回自然保护站。无数个孤独巡守的日子里,守护这些小羊就成为了无人区里特有的欢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支持下,一个占地550亩的“藏羚羊幼儿园”建立起来。2002年至今,已有50多只小羊迎接新生,重回自然。

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保护站巡山队员尕玛扎西在巡山途中(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有一次,一只康复的小羊重归羊群,才索加在日记里写道:“可可西里的苦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但也有幸福。”

今年5月31日,卓乃湖保护站开通5G基站,可可西里腹地首次通过网络与外界连接,巡山队员从此在无人区有了“陪伴”。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说,科技手段再发达,短期内人力巡护的作用不会被替代,因为可可西里地形太特殊,生态价值太珍贵了!

万山之祖、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这片广袤的荒野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孕育着雪豹、金钱豹、藏羚羊、黑颈鹤、金雕等2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喜马红景天、羽叶点地梅、水母雪兔子等高原珍稀野生植物,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三只藏羚羊在三江源地区活动(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也是野生动物的家。在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心中,新时代中国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体现在对藏羚羊生活习性的尊重和对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中。

2017年9月,正在五道梁保护站周边巡护的巡山队员邓海平发现,一只受伤的藏羚羊试图穿过青藏公路,他用身体护住了藏羚羊,自己先后被两辆小轿车撞飞,造成颈椎严重受损、手指残疾。

为了只羊,值得吗?邓海平毫不后悔:“如果再遇见,我还会冲上去!”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可可西里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陆续开办起来,志愿加入保护行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队员才文多杰在保护站内查看被救助的藏羚羊身体状况(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白灵,快过来。”随着一声呼唤,一只1岁龄的雄性藏羚羊跑到巡山队员扎西桑周的身边,用长了小羊角的脑袋蹭蹭他的腿。

“我们是他们的‘奶爸’。”还没成家的90后小伙儿扎西桑周抚摸着羊头,笑得开怀。

车子发动起来,又一次巡山就要开始。队员们把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减了又减,又添上20箱牛奶。

“这些奶是为和羊群失散的幼仔准备的。”一说起喂养藏羚羊宝宝,扎西桑周兴奋不已,从专属奶瓶怎么用,到奶水温度怎么试,再到幼仔粪便怎么观察……

日夜兼程,爬冰卧雪,60多名巡山队员时刻准备着出发。 “在可可西里,每个人都很渺小,但心里的志向跟昆仑山一样高!”布周说。

文字记者:薛玉斌、李琳海、王金金

视频记者:韩方方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王黎、李明辉、戚文娟、陈海通、姜子炜、郭洁宇

统筹:何雨欣、黄小希

56岁的邓清明圆梦了!女儿写了一封信……

1998年,14名飞行员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

截至2021年,这14人中只有一人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他就是邓清明。

邓清明。照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多次备份、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今年56岁的他,始终在坚持训练。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在“神十五”即将升空之际,女儿邓满琪有话想对父亲说。一起来看这封满含深情的写给父亲的信:

1991—1997

1991年秋天,妈妈难产。

医生问你保大人保孩子,你坚定无比地选择保大人。

而后一切转危为安,我最终平安降临这世间。

那一年,我零岁,你二十五岁。

婴儿时期的我,被误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浑身上下扎满了针眼,家人几度轮番为我输血保命。

奈何,你却要执行任务,驾驶帅气的歼击机翱翔于天际,为祖国保驾护航。

我逐渐长大。

你飞行完回到家,给我表演钉子会跳舞的魔术,我惊喜得又蹦又跳。

后来你告诉我原来你在椅子底下放了磁铁,并给我讲磁铁的原理。我对爸爸发明的游戏着了迷。

那一年,我三岁,你二十八岁。

1998—2002

我记忆中第一次搬家,是你说要带着我和妈妈去北京。

我们坐了很久的车,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地方叫航天城。你成了这里的第一批航天员。

那一年,我六岁,你三十一岁。

妈妈反复告诉我,你的新身份是保密的,不能告诉任何人。

你经常出差训练,每一次的出现都会给我惊喜。

你喜欢给我和妈妈买漂亮的裙子。妈妈年轻时很美很苗条,穿上爸爸买的裙子好看极了。

我穿着你买的裙子和小伙伴玩耍,疯跑中,裙子摔破了,我顾不上痛,只心疼那裙子。

我喜欢跟你聊天。

你告诉我,飞机是翱翔在蓝天里,宇宙飞船要冲出蓝天。等你飞到太空,会在太空向我问好。

那一年,我八岁,你三十三岁。

2003—2008

有一天,我们一起在家看电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七名宇航员牺牲,媒体报道了每一名宇航员的年龄、职业和家庭。

我突然意识到,航天员是一个高风险职业。上天要面临的不仅仅是使命和荣誉,还有风险和挑战。

那一年,我十一岁,你三十六岁。

神舟五号发射在即,全校通知停止上课,全校同学一起在电视机前,收看我国第一位航天员飞上太空的新闻。

看着火箭点火升空那一刻,我激动得心潮澎湃、血液沸腾,差点儿跟同桌说出你的秘密:我的爸爸也是航天员。

那一年,我十二岁,你三十七岁。

初三开家长会,你破天荒地腾出时间来参加。

恰巧我碰见记者采访一起长大的弟弟妹妹,学校向他们正在天上飞行的爸爸致敬,同学们向他们投以崇拜的目光。我有些许恍惚,低头默默离开。

不懂事的我在你面前哭泣。你心疼地对我说,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

曾经的幼稚给了你多少压力……

那一年,我十四岁,你三十九岁。

2009—2013

我读大学的时候,你给我写信,告诉我航天员大队又有新的血液了,第二批航天员五男两女,都很优秀。

你在信里,再一次跟我说,希望我毕业后也能从事航天事业。

那一年,我十八岁,你四十三岁。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你作为神舟十号的备份航天员也在这里。

一年未见的我们彼此思念着对方,却由于医学隔离的要求,只能隔着围栏,距离十多米相望。

每次分开时,我都会对你说,我们共同努力,不放弃不抛弃。

那一年,我二十二岁,你四十七岁。

2014—2021

我要结婚了。

你工作很忙,抽出稀有的空闲时间为我们装修新房,采购家电,与工人们同吃盒饭,厚厚的一沓装修图纸你画得不亦乐乎。

那一年,我二十三岁,你四十八岁。

神舟十一号任务准备阶段,我和你分别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你深知自己飞天的机会不多了,铆足劲再一次发起了冲锋。

为突破我国中期在轨驻留技术的难题,你参加了33天模拟试验。

任务合练当天,在指挥大厅值班的我,突然看见你出现在大屏幕上。

看着你熟练的操作和汇报,脑袋里一下子浮现出你这些年的付出,我不能自已,泪水湿了眼眶。

我和屏幕上的你合了影。

那一年,我二十五岁,你五十岁。

这回,你又一次与飞天擦肩而过。

时代楷模的颁奖台上,我动情地读着写给你的信。

国家对未执行过任务的首批航天员解密,你们的名字和故事被公之于众。

中国首批航天员一共14人,其中8人梦圆太空,5人卸甲离队。

你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训练的首批现役航天员。

那一年,我二十七岁,你五十二岁。

2022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

我到航天员大队送你出征。

我远远地望向你,看着你的从容和淡定。

这些天,我一直在听一首歌: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温暖若停在你心里,愿用一生祝愿。生命只为一个信仰,无论谁能听见。”

听歌的时候,我想到你,热泪盈眶。

你只为一个信仰,坚守初心,追梦一生。

这一年,我三十一岁,你五十六岁。

很快,我就要在屏幕里目送你飞向太空。

这一刻,我们等了二十五年。

未来的半年,我在地上,你在天上。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正如我小时候的约定一样,我们并肩战斗。

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我亲爱的爸爸。

邓清明家人:自豪又牵挂 望凯旋归来

“哥哥坚持这么多年真不容易,我们既自豪又牵挂,希望他凯旋而归。”目不转睛盯着电视直播画面,邓清明的妹妹李赛英激动落泪,不时用纸巾擦拭眼角的泪水。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观看飞船发射直播,飞船点火升空时,邓清明的妹妹李赛英(图中间红色衣服)激动落泪。当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江西籍航天员邓清明与费俊龙、张陆共同执行飞行任务。刘力鑫 摄

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当晚,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800多公里的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亲友和乡亲们一起观看飞船发射直播,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5、4、3、2、1”当发射进入倒计时10秒,邓清明的亲友和乡亲们一起跟着直播画面倒数。当火箭启动点火程序,火箭尾部喷薄出橘红色火焰,邓清明的家乡沸腾了,大家挥舞着国旗。不久后,烟花齐放点燃夜空。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观看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直播。刘力鑫 摄

“我哥终于圆梦了,非常开心、非常激动,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感觉像做梦一样。”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准备了二十多年,邓清明终于等来了他的飞天任务。1998年,邓清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多次入选备份乘组。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前,他是唯一没有执行飞天任务且仍在现役的中国首批航天员。

29日一大早,李赛英一家就忙了起来,将买来的水果、零食整齐摆放在茶几上,大门上贴上了邓清明写的对联,很多邻里乡亲、亲朋好友赶来家里祝贺,格外热闹。“等待了这么多年,我们都替他高兴。”李赛英特意穿上了喜庆的红色外套。

“哥哥非常坚韧,一直坚持自己的飞天梦想。”李清华接受采访时回忆说,他小时候在哥哥的书桌上看到过一本名为《宇宙的奥秘》的书籍,那时哥哥还在读高中,或许就是这本书在哥哥心中埋下航天“种子”。

邓清明勉励弟弟李清华的一封家书。刘力鑫 摄

1984年,时年18岁的邓清明入伍,书信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他和家人联系的主要方式。“哥哥经常给家里写信,我在煤油灯下给爸妈念家书的画面,现在想起来仍感觉特别温馨。”时隔多年再次翻看那一封封泛黄的书信,重温字里行间的亲情,李清华双眼通红,湿了眼眶。

“多次备份落选,哥哥依旧坚持训练,时刻准备着。他在聊天中跟我说,这是他的工作,是他的本分事,不掺杂名利在里面,应该把工作做好,这样就淡然了。”李清华说。

拿到“太空门票”的邓清明要“太空出差”半年。邓清明与家人约定,当他们的眼睛,带他们看一看美丽的宇宙、蓝色的地球。

“因为怕打扰哥哥训练,我们几乎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但他只要有空就会跟我们联系。他昨天就给我打电话了,问了家里的情况,叮嘱我们多注意身体。”李赛英说,哥哥在太空要待那么久,希望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圆满完成任务。

与姐姐一样,对于哥哥上太空执行任务,李清华既感到自豪,也有深深的牵挂,“毕竟在太空那么久时间,哥哥的年纪逐渐大了,作为亲人,亲情多了一点,牵挂也多了一点”。

邓清明弟弟讲述家书故事 忆幸福往昔引家人落泪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随母姓)29日在展示家中保存的部分家书时,抚今追昔,回忆父母尚在的幸福时光,引在场家人感怀落泪。

中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11月29日23时08分成功发射升空。当天下午,中新社记者驱车来到邓清明的老家江西省宜黄县东陂镇,其妹妹李赛英家门口不远处的一个大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邓清明在日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与媒体见面会上的视频感言。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左一)、弟媳甘丽娟(左二)、妹妹李赛英(中间)、外甥女陈珍(右二)、外甥女婿张东海(右一)齐聚在家中,背后的墙上挂着邓清明的书法作品以及他与家人的合照。刘力鑫 摄

李赛英家中的客厅背景墙上,贴着此前邓清明书写的“神州兴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书法作品,中间挂着一张他身着航天服的照片与两张全家福照。不少亲友、乡邻陆续前来庆贺,期待见证这一重要瞬间。

面对镜头,李清华拿出一沓厚厚的家书告诉记者,哥哥离家参军后就经常给家里写信,通过这种传统的方式来传达对亲人的惦念和关心。“昨天我又浏览了一遍,热泪盈眶,这些家书沉甸甸的,字里行间都是亲情。”

“人生就是不断的等待和希望,劝你打好基础,否则以后遇到机会、遇到名人也无法发挥而后悔说我以前为什么不努力呢?”李清华抽出哥哥三十多年前给正在读中学的他写下的一封家书诵读起来,从这些励志的话语中,隐约可以透见邓清明追梦25年间的心态、常态与姿态。

在李清华记忆中,那时候全家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收到哥哥的来信。“在煤油灯下跟爸爸妈妈念家书的那种感觉,兄弟姐妹在旁边听,现在想起来特别温馨,特别开心幸福。”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向记者展示早年邓清明寄回家的家书。刘力鑫 摄

说到动情处,李清华和身旁的家人大都湿了眼眶。“哥哥的航天梦也一直是妈妈的梦想,但是很可惜,如今哥哥成功圆梦,如果她能看到一定会特别开心。”

当晚通过直播看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瞬间,包括李赛英在内的很多家人再次激动落泪。“哥哥坚持努力这么多年终于圆梦,他的很多付出与压力我们感同身受,现在只期盼他的太空之旅顺顺利利,完成任务后凯旋归来。”

记者:吴鹏泉 姜涛 刘力鑫

综合“CCTV记录、赣新闻(ID:gannews)

来源: 中国新闻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