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奇门遁甲

凯夫人(凯夫拉纤维)

时间:2024-01-23 04:13:17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300块一个的PITAKA凯夫拉保护壳值不值?我带着两台机皇体验一波

自己玩数码产品也挺久了,手机换了不少,保护套也换了不少。各类材质的保护壳,TPU、PC、硅胶、液态硅胶、皮套以及欧缔兰等都试过。其实用了那么多的保护壳,我悟出一个道理:一分钱,一分货,更贵的保护套,在手感、做工、材料的确都是更好的,一上手就摸的出来。所以现在我现在的iPhone Xs Max和Note10+都是用着欧缔兰材质的保护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种保护套手感是很好,是很舒服,可是就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厚,另外一个是容易磨损的严重。所以我还一直在找有没有更好的保护套来替代他们——液态硅胶我用的不舒服,那就只能尝试另外一种没试过的“船”新材质:凯夫拉。咯,这一次性买了两个PITAKA的凯夫拉保护壳。为啥买这个?纯粹只是因为甚少有其他非杂牌的厂家有做三星的凯夫拉保护壳......额,现在的三星真的不受待见.....

买的这两个保护壳分别是三星Note10+和iPhone 11 Pro Max的,他们的外包装都非常接近,就在一些文字与图片上有细微不同。而三星Note10+特别标明同时支持4G版(港澳台版本等)与5G版(国行)。

另外顺手购入的还有个支持无线快充的PITAKA车载支架,因为客服巴拉巴拉和我说这个支架有风扇啊,支持快充啊,也是凯夫拉材质的,我们的保护壳有铁片很容易就吸上去的,很方便很牛逼的啊......那好吧,反正也缺,顺手买吧。

开箱

这次买的是PITAKA MAGCASE系列的保护壳,相比于AIRCASE,这个系列内置了铁片,厚了0.25mm,重了7g。当然这些区别你在日常使用的时候是感觉不出来的,上面顺手买的车载的支架,也得是要内置贴片的MAGCASE才能使用。

两个PITAKA保护壳都是17g,0.85mm,相当轻薄!

PITAKA这两个保护壳都用了磁吸开盖的设计,比普通壳子的包装更有档次。打开就看到保护壳外观,简单明了。周围一圈海绵包裹,相当厚实。

好壳子这事,其实一上手就能感觉出来。无论是一眼看上去的质感、还是说拿出来的那种触感,都要比普通的壳子要好上几个档次。外观你可以说单调,也可以说低调,这个经典凯夫拉纹路的设计,就见仁见智了(不过这个是真的fai凯夫拉,不是某些淘宝店宣传的“凯夫拉纹路”)。

我也不知道凯夫拉到底是一整块面料定型还是两面分别添加凯夫拉面料,作为一个消费者了解这么深层次的东西干啥。我只知道这个保护壳内面没内衬(好像都是这么设计?),下方有PITAKA的LOGO,侧面还有个类似于SN码之类的东东。

细节

从细节上来说,这两个PITAKA的凯夫拉保护壳有些许的不同,下面先说说iPhone的。

虽然壳就是这么一个壳,可是越贵的壳往往做工会越好。PITAKA这个套的用料和做工,是对得起价格的。在电源键这些开口的地方,做成了一个小弧度,并且没有毛刺,非常平整。

摄像头有一圈橡胶之类的材质加高,防止摄像头磨损。听说这个圈还可以拆下来,让壳子更薄。不过如果拆下来,后置摄像头就没有保护咯。

接下来,说说三星Note10+的。

从做工上来说,三星这款和iPhone的是差不多的。因为Note10+是曲面屏,所以三星的壳有着更多的大弧度,不过拼接没啥错落感,依旧没毛刺。

和iPhone的不同,大概也许可能是Note10+摄像头没那么凸起吧,这一个壳在摄像头的地方没有橡胶圈保护。整体边缘做工和壳体其他部分一致。

安装

这两款手机壳的安装方式不太相同,主要是两款机型的设计是不同的,导致PITAKA在制造这种超薄的凯夫拉保护壳的时候也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首先是iPhone这边,因为是使用了普通的2.5D屏幕。所以整个保护壳上下部分是有一些镂空的,削减了一点点上下边缘的保护程度,以便手机可以轻松的插入。也因为这样,所以iPhone机型的壳子在装入的时候,需要先从电源键那一侧装入。

电源侧装入之后,另外一侧按下去就可以轻松装入了。

而三星Note10+不太一样,因为使用了曲面屏的缘故,本来左右两侧的壳体就要被削减、以至于不挡住手机的屏幕。因此,Note10+的壳是先装下部。

然后把顶部按下去就好了。

上手

壳是装好了,来试试Feeling吧。不知道是不是有PITAKA品牌加持,做出来的壳的确很赞。什么贴合手机啊,很紧,孔位合适(其实iPhone这个没有孔位)之类的形容词,我就不说了好吧,这也是这个价位上应该做到的。而没想到的是,PITAKA的凯夫拉保护套的厚度能做到和PP壳接近,可是质感和手感上舒服很多——我想表达的是在轻薄之余还能做到更好的手感与质感,和价格无关——这大概就是凯夫拉材质的魅力所在吧。

iPhone的保护壳使用了上下半包式的设计,都只包了顶部和底部的一小部分,留出了耳机孔等等的位置。这样的设计大概是为了能让保护壳顺利的装卸吧。虽然开始用手机的时候我是喜欢全包的,不过厚啊,慢慢收集用久了就接受半包的了,现在你说给我整一个PITAKA的这种款式,也还OK——手机换的太频繁了,无所谓新不新了,爽了就好。

而按键部分开孔也够大,肯定不会出现不兼容之类的问题啦。

至于摄像头部分,有橡胶圈的保护,完全没有凸起,保护的很好。目测卸掉橡胶圈的话,摄像头会和手机壳平齐,至于你们喜欢哪种,就看个人咯。

在三星Note10+上,PITAKA的这个凯夫拉保护壳显得更加的舒服。原因在于Note10+本身的机身就比较大了,别的保护壳会把机身再撑大一圈。而PITAKA凯夫拉保护壳厚度很薄,套上去不会太过于影响整机厚度、尺寸,所以手感是极棒的。

而到了三星的PITAKA保护壳,因为曲面屏而改为了两侧插入的缘故,所以左右两侧是半包式的,而上下两部分则是有完整的包裹。整体开孔还是往“大”的方向走,比如C口预留的位置是足够大,不怕一些特殊的带E-Mark的数据线插不进去。这部分因为材质的关系,无功无过吧,没法要求有多精细了。

至于侧面,就是大面积开孔,直接预留了“电源键+音量键”的位置,中间没有阻隔,也更加的好看。两侧壳体包裹的高度低了一点,还没超过电源键。我觉得对于曲面屏的手机来讲,两侧的防跌效果是要做好一点的。所以这部分的壳体,要是覆盖了整个中框会给人更踏实一点。

因为摄像头本身的凸起就比较少,所以PITAKA的凯夫拉保护壳也没有加入橡胶圈,壳子桃山区之后,摄像头依旧无凸起。这里做的倒是很不错的。

最后说说握持,其实也不用我多说了,超薄的设计让整个机子没有增大太多的尺寸,有着原机的手感。凯夫拉的材质舒服无比,顶着手的部分也是凯夫拉,而且没有开模的合线。太舒服了,有钱真好(不是指我)。

另外几张图,直接看吧不多说了:

车载支架

既然这个PITAKA磁吸车载支架也买了,那也一并说说吧。开箱略过了,也是海绵包裹。这个磁吸车载支架有好几个款式,买的是出风口式的。里面包含有车载支架本体、两个固定装置、一根A to C的数据线、还有个眼镜布和酒精纸之类的小配件。

车载支架正面本体也有用凯夫拉材质,显得比较的高档。内置有小风扇,后面有吸风口,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充电发热、提高充电的速度。支架支持9V输入,最大输出功率9V1.1A。下面就用几个动图来说说这个PITAKA磁吸车载支架的“磁吸”与“支架”功能吧。

一个小插曲,因为这个PITAKA车载磁吸支架还有几个款式,没留意看,买错了。后面又懒得退换,顺手买了台支持这个支架的新车。所以你们买的时候要看好自己的车子支持哪个款式的支架咯(主要是支撑方式不同)。

先找个稳固的地方把支架固定住先。整个车载支架档次还是非常高的,毕竟凯夫拉+金属的搭配, 怎么看都不会显得掉价。然后因为用磁吸的关系,所以没有其他支架那样有一个要用夹子固定的过程。直接把套有PITAKA凯夫拉保护壳的手机放在上面,就可以稳固的吸住咯。然后过一两秒手机就会自动进行无线充电状态(如果手机支持的话)。话又说回来,现在车载USB口基本上都是5V输出,如果要让手机支持快充的话还要额外买车载充电器。如果PITAKA的这个磁吸车载支架能够标配一个,我觉得会更好。

至于手机吸上去之后的稳固程度,大家不用担心。上下左右摇晃是不会掉的,非常牢固。如果要分开,直接按照正常的姿势“提”起来就可以轻松拿下了。

不过要注明的是,为了不影响无线充电,PITAKA的凯夫拉保护壳与这个磁吸车载支架一样,都是在上下两端各加入一片铁片/磁铁。所以他们两者要固定,需要铁片和磁铁能对得上才行——比如你想要把手机横过来看,那车载支架也得横过来。

横过来后,副驾驶看电影或者是做一个导航,都是很OK的。边用边充,省心。

结尾

其实这篇文章结尾不是下面这样的,只是准备完成的时候刚好收到另外一个产品,所以我把之前的结尾删除了,重新写过。

这体验,在双十一之前就陆陆续续开始写了,然后现在新结尾的这部分落笔于11日。这一天我收到了在另外一家店买的、99块一个的凯夫拉保护壳(在做活动所以买了)。也正是因为收到这个保护壳,有着不同的感觉,所以才重写这体验的结尾。

在体验着PITAKA的凯夫拉保护壳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凯夫拉保护壳的手感大抵就是这样。PITAKA之所以卖这么贵,只是品牌罢了。然后今天收到上图的这个另外一家的凯夫拉保护壳,我真的意识到“一分钱一分货”是多么现实的一件事情。

上面这个凯夫拉保护壳有什么问题呢?首先就是做工,边缘倒刺,弧度也不够平整;其次就是手感,我第一次摸上去的时候就觉得有差别,可我说不出是怎样的感觉。我给同事一摸,他说:“不够你之前的那个(PITAKA的)那么顺滑”。他这么一说,我就反应过来是什么感觉了;PITAKA给出来的是一种细腻顺滑的感觉,而这一款的手感却普普通通非常平淡,没有那种一触即爱的感觉。

这种差距是属于那种非常明显的、一下子就能摸出来的,如果你说让我买2个这种100块的凯夫拉还是买1个PITAKA的凯夫拉,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我都没女朋友了,还不能让我的手好好的爽一下?

防弹衣里的凯夫拉纤维:竟是这位波兰老奶奶发明的

防弹衣这种东西,已经是军方和警方不可缺少的防护材料。然而在一战和二战期间,人类的防弹衣主要是使用钢板来实现防弹效果的。这种设计虽然有效,但是却笨重无比,想要在战场上穿着一身钢板作战,那简直是寸步难行。

从上世纪70年始,我们有了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凯夫拉纤维。这种材料不但轻薄,而且强度很高,足以充当防弹衣里的填充物。而发明凯夫拉纤维的,是来自波兰的老奶奶,名叫史蒂芬妮。凯夫拉纤维其实是一种合成材料。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史蒂芬妮在为杜邦公司工作的时候发明的。杜邦公司想要一种轻型强力纤维,用来替代橡胶制作轮胎,史蒂芬妮没能造出来,却发现了一种乳白色溶液,名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这玩意儿看起来其貌不扬,基本上是废弃物。但史蒂芬妮决定用这种溶液来制作纤维试一试,发现它比尼龙还要坚韧。

杜邦公司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制造出了凯夫拉纤维,它身上的特性十分受到工业的欢迎,迅速被应用到了防护领域,甚至是乐器领域上。凯夫拉纤维可以制作防弹背心,防护手套,各种不同用途的防护衣。在运动领域可以制作各种安全服,凯夫拉的鞋子,还有音响设备的鼓膜。

你甚至不敢想象,凯夫拉纤维还被用于坦克复合装甲的制造上。史蒂芬妮也因为这一成就得以永远被人们铭记,凯夫拉纤维还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大家怎么看?

测试一下:百米距离步能否击穿凯夫拉头盔?

作者:呱呱学史

图注:我军官兵头戴QGF03型芳纶头盔。

看《血战钢锯岭》,有个问号拉不直:打一场恶仗,为什么很多士兵头戴钢盔也会爆头而死,难道钢盔只是个摆设?

其实在战场上,头盔确实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但无论是什么钢盔,都不可能抵挡所有子弹。包括第一代国产防弹钢盔GK80,美国凯夫拉头盔,最新的国产QGF03芳纶头盔,都难以做到。

(一)

图注:我国自主生产的GK80头盔,在南疆自卫还击作战中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直到近现代,中队都还没有头盔这一装备。

到了20世纪初,军阀混战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许多外国武器装备不断流入我国,其中就有头盔。这主要以美、英、德、日为主,而中国引用的主要是日式头盔。由于不能大批量装备部队,当时中队士兵以戴布帽子为主。

珍宝岛战事和南疆作战,以前遗留下来的旧式钢盔磨损锈蚀严重,在战场上暴露出很多问题。总后和鞍钢联合研制了第一代国产防弹头盔GK80,于80年代陆续列装部队。

图注:自卫还击战中官兵头戴GK80头盔出征。

GK80头盔所使用的材料为232防弹钢,表面光滑,边角锐利,重量在1.25千克左右,而外形主要是参考了当年侵华日军使用的90式头盔。

在自卫还击战中,GK80头盔大批量装备部队,较好地帮助士兵抵挡手、炮弹弹片及手榴弹弹片对士兵头颅的伤害,平时还可以当作小炖锅用。

然而,GK80头盔面对5.8㎜步的防护能力偏弱,在150米以内防护效果不明显,并且头盔略显偏重,内部结构设计简单,戴着不舒适,表面光滑反光还易于暴露目标。

(二)

图注:凯夫拉头盔。

如今各队的头盔普遍采用凯夫拉头盔。凯夫拉头盔,顾名思义就是头盔含一种叫“凯夫拉”的特殊材料,这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的一种芳纶纤维。

因为是芳纶复合材料,凯夫拉头盔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还易于加工,是一种很好的防护材料。这种材料发明后,各队使用的头盔逐渐走出“钢盔=钢的盔”的概念,向合成材料方向发展。

并且凯夫拉头盔内部采用帆布悬挂织带,仿皮内衬圈,仿皮下巴托,前后和顶部均有海绵衬垫,佩戴起来更舒适。还有凯夫拉头盔表面采用颗粒亚光处理,耐腐蚀,无反光,也便于隐蔽伪装。

经测试,其防护能力相比GK80头盔大为提高,对54式手枪51式标准弹的抗弹率为100%,在100米外的距离能有效抵挡5.8毫米步枪弹。

(三)

图注:左为被子弹击穿的GK80头盔;右为80米距离被5.8㎜子弹击穿的凯夫拉头盔。

经不懈探索,我军在2005年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军用头盔——QGF03型芳纶头盔。

这种头盔系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高强度合成纤维为主要材料,其防护面积、隔热性能及防钝击能力更强,整体性能优于凯夫拉头盔,重量相对减少,佩戴更舒适,大大缓解了士兵颈椎的压力。

在54式手枪51式标准弹、420—450米/秒弹速垂直入射条件下,QGF03型芳纶头盔的抗弹率为100%,在80米外的距离能有效应对常用步枪5.8毫米子弹的冲击。

可以说以新型芳纶头盔为代表,我军的装备研发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图注:QGF03型芳纶头盔。

打破iPhone专属,5款磁吸手机壳让华为Mate 60 Pro加入MagSafe生态

前言

近日,华为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直接在官网上架了最新旗舰Mate 60以及Mate 60 Pro。蛰伏1500余天之后,华为手机业务终于迎来了大转折。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s、超过90%的的国产率、全新的4.999G,让不少花粉都直呼“遥遥领先”。

华为Mate 60 Pro支持无线充电,但只能通过常规无线充来充电。而磁吸手机壳不仅仅可以保护手机,还可以让Mate 60 Pro实现类似iPhone上面的磁吸无线充电。下面就推荐5款针对华为Mate 60 Pro的磁吸保护壳。

排名不分先后,按首字母排序。

产品介绍DEFENSE决色DEFENSE决色 磁吸防摔保护壳

手机壳升级第四代Multi-Ap防摔专利技术,借鉴汽车防撞原理,升级了高弹气囊和四边的软胶,能为华为Mate 60 Pro 提供进一步的保护。壳框高于镜头,有效避免跌落时直接磕碰。

116道工序淬炼出了极光调色,覆盖手机壳四边以及磁吸环,壳彰显自己的个性。即便是戴壳也能支持无线充电,也让手机兼容各种MagSafe磁吸配件。

DEFENSE决色 凯夫拉磁吸保护壳

手机壳合理配比芳纶纤维材质和环氧树脂的含量,最大程度发挥材料特性,纹路更加细腻,防护性能更好,整体更轻薄。

壳内隐藏有18颗钐钴磁铁,磁力更强,能适配苹果MagSafe生态下的磁吸配件,比如磁吸无线充、磁吸支架、磁吸充电宝等等。

GORILLA GUARD猩球卫士GORILLA GUARD猩球卫士磨砂防摔壳

全包的TPU软边设计,拆卸相对简单且不伤机;四周边角增加了防摔气囊,增强保护性。背面为微磨砂防刮背板,亲肤的同时透出原机的质感,也能减少指纹。

镜头部分也做了加高处理,能有效防止镜头磨损。增加的磁吸圈,使其能够兼容市面上常见的MagSafe磁吸配件,提升使用体验。

漫画师漫画师TPU防摔磁吸透明保护壳

同样是TPU全包软边配合抗震气囊边框的设计,能大大降低碎屏风险。

提供全透亮以及磨砂黑两色可选,满足日常不同搭配需求。全透亮壳还原裸机美感;磨砂黑壳提供了优雅的朦胧观感。磁吸圈也能让华为Mate 60 Pro使用上各类磁吸配件,日常使用带来更多便利。

Xundd讯迪Xundd讯迪 气囊磁吸防摔保护套

四角气囊防摔+边框防撞减震处理,让手机壳更好的保护手机。新型复合PC原材料不发黄,高弹柔软材质拆卸不伤机。

镜头处有三层硅胶缓冲,相比其他手机壳更能防护镜头。磁吸圈也能让华为Mate 60 Pro体验上各种MagSafe磁吸配件。

充电头网总结

相较于常规的手机壳,磁吸手机壳在实用性方面更胜一筹。不仅如此,配合磁吸卡包、磁吸支架或者磁吸充电宝等配件,可以解锁更多不同的使用场景,带来更高的使用便利。

这种创新,与华为面临挑战时坚持自我革新的精神如出一辙。华为正是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过硬的本领,持续自我革新和发展,在遭受了各种外部压力和挑战后,凭借Mate 60 Pro成功地实现“王者归来”。

轻薄好手感!难怪广东男人都爱用!PITAKA凯夫拉手机壳体验

一、前言

哈喽大家好,我是陈帅帅,一个懂点数码的深圳打工博主。

最近,苹果iPhone14发布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要把手机更新成苹果iPhone14的计划呢?反正我这边刚换了iPhone13,所以iPhone14就不考虑了。

话虽如此,但我身为一个懂点数码的百变博主,如果连科技春晚的新品都不关注、都不体验(不蹭一波流量),那可真是太失职了。

于是,我花了点小钱,买了个苹果iPhone14-----的手机壳。(还是我iPhone13小蓝能用的那种。)

事情,是这样婶儿的。。

作为深圳的搬砖一族,通勤绝对是一个逃不过的话题。

在漫漫通勤路上,兜里揣着的一部沉重手机,会让你每走三两步就提一提被迫下坠的短裤,非常难堪。而更尴尬的是,广东这边一年有差不多10个月都要穿这种宽松的短裤,简直是要命。

最最最要命的是,我又换了一家公司上班,通勤时间比之前足足长了20分钟,而且还要中途换乘,真的非常尴尬。

不过,我发现这家和上家公司的同事,手机壳基本都没有用硅胶壳,而是那种好像碳纤维的材质。仔细一打听,原来是PITAKA家的凯夫拉手机壳。

同事介绍到,PITAKA就是深圳本地的企业,他家的凯拉夫材质手机壳,要比苹果官方的壳子手感还要棒,这也是他选择这个牌子的原因。

同事说,这个壳子戴着非常轻便,摸起来的手感也非常舒服。平常通勤赶地铁、赶公交,揣兜里也不会有坠感。我自己上手体验了下,也能明显感觉比我带了硅胶壳的手机轻了不少。

颜值好看又轻便好用,让我瞬间种草,赶忙问同事在哪买的,想给自己也整一个。

同事说,PITAKA家最近把Case系列升级到了第三代,虽然是给iPhone14用的,但是13也能混用。他正犹豫要不要把手上的那个Case2 600D换掉,所以建议我买一个3代试试水。(难怪他刚才那么热情的给我介绍……)

既然都这么说了,那我只能买回来了,顺便给大家做个开箱体验分享。

二、开箱

我买的PITAKA MagEZ Case 3是1500D黑灰斜纹版本的,在外包装的正面印有手机壳本体,下面则是产品的型号以及适用机型。

背面,则是这款产品的主要卖点以及中文和英语、日语等其他国家语言翻译的PITAKA品牌理念:另类、科技、生活。当然,最重要的就是iPhone14手机壳(买不起iPhone14,还买不起iPhone14手机壳嘛)

拆开外侧的纸条,里面是纸质的盒子,正面印有PITACARE WE CARE FOR OUR PLANET,意味我们关心我们的星球,非常的环保,笔芯!

打开纸壳包装,里面便是我们的手机壳本体了。(还有教你如何安装拆卸手机壳的使用手册和产品说明,虽然官方做的尽善尽美吧,但我总感觉受到了一些侮辱。)

拆开了手机壳,下一步自然就是把手机壳安到我的iPhone13小蓝身上啦。该说不说的,这个手感真是没谁了!

同事诚不欺我,虽然是iPhone14机型用的手机壳,但PITAKA MagEZ Case 3的各个边框还有倒角与iPhone13贴合的简直是严丝合缝。

而且,最令我感到满意的是这款手机壳对镜头的保护已经达到了夸张的程度。这都不能说有点厚了,这是相当的厚啊!

再给你来一张图,来感受下手机镜头凸起和壳子上镜头框之间的高度差有多么夸张。

此外,我发现PITAKA MagEZ Case 3这个壳子也是支持MagSafe磁吸充电的。之前用的硅胶壳就是因为太厚了,所以没有办法去进行无线磁冲,现在总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算是一个意外之喜吧,嘿嘿)

三、Case 3和Case 2的对比

我把手机壳拿到手之后也找到了同事,把他的Case2代手机壳和我刚买的Case 3进行了一个对比。

我同事用的Case2是600D版本,而我用的是Case 3是1500D版本,在外观上可以看出600D的条纹更细、更密集,手感上,600D版本也更加细腻一些。

在摄像头的保护性方面,Case 3明显是要优于Case 2的。不仅高度更高一些,而且看起来质感也更好些(同事的手机壳用久了没怎么擦,壳子上有些灰尘……质感没Case 3好)

除了镜头框的高度更胜一筹之外,PITAKA MagEZ Case 3在左右按键、下方接口、上方天线等开孔区域的用料也比Case 2稍多一些,感觉用料做工会更扎实。

四、总结

简单总结下,PITAKA MagEZ Case 3手机壳给了我很多惊喜。除了手感和轻薄感这些凯夫拉手机壳的传统优势项目以外,对于PITAKA MagEZ Case 3镜头的保护以及加强式的磁吸接口设计,都让我使用起来更加安心。

所以,对于想要入手PITAKA 凯夫拉手机壳的朋友来说,我个人更建议上Case 3。虽说官方宣称是为了iPhone14而设计,但个人把它戴到iPhone13上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而且它相比2代来说,边缘与镜头的设计更好,价格上也没有相差太大。为什么直接买新款呢?

最后,你们猜我同事有没有换新手机壳呢?

袁世凯和他的夫人们,一个是青楼头牌,一个是朝鲜公主

袁世凯

袁世凯妻妾成群,干脆用治军的方式,来个军事化管理

刘宜庆

袁世凯一妻九妾,在晚清,权大姨太太多,是常见的社会现象。

袁世凯的原配夫人是于氏,是一个河南乡绅的女儿,出身为淮阳首富之家,与袁项城之家门当户对。于氏比袁世凯大两岁,为他生了长子袁克定。

大夫人沈氏,出身青楼。这个沈氏接客无数,见识不凡,在上海欢场一见到袁世凯,就看出是个潜力股。袁世凯血气方刚,与沈氏缠绵,乐不思蜀。沈氏鼓励袁世凯,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创一番伟业,安能沉湎于温柔之乡。奉劝袁世凯追逐功利,并资助盘缠。袁世凯投奔淮军吴长庆,发迹后,不能忘情沈氏。而沈氏也很预见性地赎身,远离,等待袁世凯的功成名就。沈氏顺理成章成了袁家的大太太。也许沈氏在青楼就失去了生育能力,没有子嗣。袁世凯很体贴,担心她寂寞,就将儿子中最有才华的袁克文过继给沈氏。

袁世凯的二夫人白氏、三夫人金氏、四夫人季氏都是朝鲜人。金氏本是朝鲜的公主,嫁给袁世凯是想当原配夫人的,结果没有当成原配,陪嫁的两个侍女都被袁世凯一并收了做填房。侍女和她平起平坐了,其中一个排序还在金氏的前头,于是她就成为“三”了。袁克定是金氏生了,儿子却过继给沈氏。这个金氏郁郁寡欢,好像得了抑郁症。

袁世凯和他的妻妾。

五夫人杨氏,天津人,从小跟随父亲做生意,见识气度、待人接物俱佳,更绝的是,她有管理的才能,替袁世凯管人管家,自然获得袁世凯的青睐和宠爱。

六夫人叶氏,江苏丹徒人,17岁嫁给袁世凯,“婉娈明靓,柔质凤仪”,袁世凯一度宠爱。

七夫人邵氏,山东潍县人,嫁给袁世凯,因病早亡。

八夫人郭氏,浙江归安人,一度坠入风尘,因母亲故去想为其殉身,有烈女情怀,被大夫人沈氏获悉,顿起解救之意,将其赎身,带回袁家。

九夫人刘氏,原是五夫人杨氏的贴身丫鬟,只因为被袁世凯多看了几眼,很快就“升级”了。

除了大夫人沈氏、七夫人邵氏没有给袁世凯生出孩子,其他的妾们,都生了一大堆。在袁世凯的大家庭中,妻妾地位悬殊,等级森严,多是在礼仪和家规方面。除此之外,工资福利等待遇,倒也一碗水端平。袁世凯的各房姨太太都有月薪收入:月费八十至一百元,每生一子,加月费三元,入后,改加六元。

当袁世凯的姨太太,不仅仅有经济保障,还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一切都是在袁世凯的意志支配之下。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让袁克文与吕碧城商讨,在官邸办女校,讲授古文、诗词和书法,让他的姨太太和女儿就学。袁世凯还给姨太太起了学名,比如五夫人叫志学,六夫人叫勉学,八夫人叫潜学,九夫人叫勤学。

袁世凯的五姨太杨氏,衣着华丽,长相出众。

袁世凯是军人,具有独断、专制的一面,他靠小站练兵管理军队获得崛起的政治资本。在家庭中,三个女人一台戏,九个姨太太要都唱戏,那就太热闹了。袁世凯按照军事化管理,驾驭有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妻为管家主妇,妾无权参与,妻可管妾,妾待妻如尊长。原配夫人只是一个象征,管理权在大夫人沈氏和五夫人杨氏手中。既然有了管理权,就会对不服从者大打出手。据说,大夫人沈氏,这位青楼出身的奇女子,对从朝鲜王宫出身的金氏进行“严格管教”,可怜的旧公主几次三番被毒打,落下了残疾。

对待这些争风吃醋的姨太太,袁世凯倒没有流露出多少偏爱的倾向。谁需要定制衣服、打造首饰,他都每人一份,一视同仁。在侍寝方面,袁世凯给每位姨太太的机会和时间均等——一人一周轮值。按照流程表,姨太太带着被褥衣物,到袁世凯的卧室准时上班。如果伺候得难以达到老袁的心意,老袁提前退货,依次替换。通常,在袁世凯早晨醒来之时,五夫人杨氏总是服侍在旁,照顾左右。

袁世凯妻妾成群,儿子自然也是成群结队。

1913年,袁世凯以“中华大总统”的身份,入住。袁世凯的妻妾和子女,与有荣焉,一同迁入,深深滴闭锁在内。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成立“中华帝国”,实行帝制,并准备于1916年元旦登基,定年号为“洪宪”。袁世凯制定了宫廷礼仪,还有龙袍、凤袍、皇子服、皇女装、宫廷女官服等各式吉服全部制成。袁世凯的元配夫人于氏当上了“皇后”,如夫人们,经“洪宪皇帝”册封,大、二、三、五如夫人都成了妃子,六、八、九三位如夫人都为嫔(四夫人、七夫人这时已经故去)。显然,“妃”和“嫔”是两个等级,原来还是同一级别,这下子等级低了,三位“嫔”又哭又闹。而此时的袁世凯,因为冒天下之大不韪,被各界抗议的电文、各省独立的宣言搞得焦头烂额,他长叹了一口气,说:“你们别闹了!你们都要回彰德,等着扶着我的灵柩回去吧!”说完,就回办公室了。

没过几天,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帝制。短短的时间,袁家上下就像做了一场春梦,嫔妃的称号,醒来了无踪迹。

自1916年春节起,袁世凯的身体就出了问题,内外交困,身心交瘁。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仍然多由他最喜欢的大夫人和五夫人服侍。这一年6月6日,本来六六大顺的好日子,袁世凯一命呜呼,死于尿毒症。这一年,袁世凯才57岁。

袁世凯的尿毒症显然和纵欲过度有必然联系。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的袁世凯,身体看上去很强壮,但病根早已埋下。虽然说权力就是最好的,但招架不住长期纵欲。袁世凯太强,为了御成群的妻妾,长期食用鹿茸,以求壮阳强肾之功效。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后合影。

袁世凯对年轻貌美女性的肉体,占有欲望,就像他对权力的占有欲望一样强烈。进入之后,袁世凯仍然纳妾不止。他新娶洪述祖的妹妹做填房,洪妹有一对双胞胎的丫环,也和洪妹平起平坐了。更令人诧异的是,袁世凯又娶了洪述祖的侄女做填房,就这样,侄女和妹妹也平起平坐了。早早就少白头的袁世凯,生命不止,纳妾不休。壮阳频繁,大补过度;权欲熏心,利令智昏。不知是贪恋女色害了他;还是贪恋皇帝害了他。

袁世凯留下两句遗言:

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扶柩回籍,葬吾洹上。

袁世凯之所以能当上大总统,是因为他是一强势人物,集中了各方面的政治诉求,能够驾驭住大局。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没有一个人物能像袁世凯这样镇得住动荡不安的中国。于是,中国陷入军阀的混战之中。他幡然悔悟之后的“中国再造共和”,成了梦幻泡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