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入宅吉日

民俗是什么(彝族的民俗是什么)

时间:2024-01-01 05:48:28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传统的35个风俗,只有老一辈的人才知道

中国的民间风俗有很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年轻人知道的传统风俗越来越少,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那些传统的民间风俗。

1、正月初一不扫地,如果正月初一扫地的话中国人认为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2、正月初二要回门,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

3、正月初三这一天叫“赤狗日”,这一天通常不出去拜年。

4、正月初四祭财神。

5、正月初五要“破五”,这一天要打扫卫生,放鞭炮“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6、正月初六送穷鬼,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把垃圾都扔出去。

7、正月初七是“人日”,这一天不能跟别人争吵,不能打骂孩子。

8、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农村很多地方会举行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9、正月初十是“石日”,据说这天所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

10、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民间很多地方要看花灯,吃元宵。

11、正月里不理发、正月理发是“思旧”,但是为了舅舅,大家往往不选在正月理发。

12、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理发“剪龙头”,传统民俗要“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

13、农历三月三“生轩辕”,这一天很多地方会有庙会

14、清明节吃煮鸡蛋,祭奠祖先等。

15、农历四月十四是吕祖的生日,这一天很多地方有制作神仙糕的传统。

16、“青梅煮酒”在四月,农历四月是青梅成熟的季节,部分地方有品尝青梅酒的风俗。

17、五月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

18、六月六“晒龙衣”“姑姑节”,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要把箱子里的衣服拿出来晒一晒,很多地方这一天会把出家的女儿接回家好好招待,还有很多地方这一天要杀羊,吃羊肉,喝羊汤。

19、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初一是鬼月的第一天,民间会有一些祭拜活动,表示敬畏之意。

20、七月初二“开天门”,民间很多商铺会在这一天祭拜,希望这个月可以平安度过

21、七月初七“七夕节”,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国的情人节。

22、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人们在当天会举办祭祀活动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23、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传统的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一个节日。人们按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庭前、院落设立香案,摆上各种瓜果,月饼面对明月,全家人,焚香礼拜,这就是相传已久的拜月活动。

24、九月九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登高赏秋,拜神祭祖,感恩敬老等风俗。

25、十月初一“寒衣节”民间还有给故去的亲人送寒衣的习俗,,生者也要进行些象征过冬的活动,另外后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也在这一天举行。

26、农历十一月,有俗语,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旧时在正月十一前后民间就已经开始筹备元宵的灯会以及社火表演了,买灯笼的买灯笼,搭灯棚的搭灯棚,热闹非凡

27、腊月初八又称“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民俗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过年”就由此拉开序幕。

28、腊月二十三“送灶王”,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就叫“小年”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29、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30、腊月二十五“磨豆腐”,“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31、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32、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由于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所以,各地的集市在这一天都十分红火热闹。

33、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34、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了。

35、大年三十“除夕夜”,这一天夜连双岁,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爆竹等。

神秘的苗族习俗,例如走妹深受青年男女喜欢,从古流传至今

说到苗族,你可能就会联想到养蛊虫,下蛊毒……然而这些也只是一个传说。

苗族是一个比较悠久的民族,奶奶说:苗族经历了三次牵走才来到了这里。而我们现在的居住地也是在奶奶那辈因为水稻田太远了,随着水稻田迁来成了屯。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苗语只能面面相传,苗族也分为很多种,白苗黑苗和红苗等等,不同的苗族语言也不同,苗衣也稍有不同,苗衣刺绣上大部分以花鸟图案为主,银饰也是。

苗衣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庭丢失了一件很美丽的衣服—苗衣,森林里的许多动物都在争抢,最终滑落到了水里,鱼得到了衣服,才有了布灵布灵的鱼鳞。

苗族还有个污神之说,到现在还有巫师,但极少数人会学,所以现在作法巫师也重金难聘。听说要学的人要作法与祖师谈话,祖师同意了才能学,晚上他自会入梦教你作法,起到现实中无师自通的效果。

作法时嘴巴念念有词,能数到祖宗十八代,就像背稿子一样。巫师也能看山水,更厉害的可以算命,在奶奶小时候,有一个很厉害的巫师,有一个年轻人天赋很高,他算到家里会着火,赶紧把自家的财务搬到楼下,父亲不信,最后烧光了父亲的东西。火塘旁认真听故事的我打趣到:“为什么不算出着火点灭了它?”他们都大笑起来。如果现在还有算命先生,我想算一下我的姻缘,你呢?

这里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尧告拉鼓圣地,是广西与贵州的跨界地,是少数民族苗族的居住地。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每年新年,她们都喜欢在春节期间办喜事,因为春节期间有很多好日子,不同的是伴娘是新郎家的两个未婚妹妹,郎家人会派一个人去接新娘,人到后喝上几杯酒,娘家人把糯米饭装上背篓,接亲人背上背篓,新娘就跟着接亲人来到新郎家。接到新娘就会安排两个伴娘一起面向东坐在新娘两侧,婆婆端来水盆请新娘和两个伴娘洗手,拿来酸鱼,糯米饭还有米酒,新娘象征性的来吃喝上两口,这是寓意新媳妇儿先给祖宗过目。

杭州:苗族歌舞快闪西湖

以前很讨厌自家人办喜事,特别是作为郎家人,都要挑十几担的礼去新娘家,那时还小,一个人都不认识。现在喜欢热闹了,自家族男丁却还没讨到个媳妇儿。

礼担很重,娘家人会准备楼梯酒(喝了才能进家门,才有人帮卸下你身上的担子),

几杯下肚,从喉咙热到肚子里,感觉就上来了。吃完饭,又得自己挑着新娘家的回礼回来,又得喝上几杯楼梯酒才给走,这一餐基本醉得不醒人事。喝酒有独特的口号,兴奋时叫上几句。特别是送礼的人回来到村头时,都会吼上几句,表示对娶到新媳妇感到高兴。途中遇到路人也会分发喜酒时的糯米饭和酸鱼,有些人还特地到路上索要,沾沾喜气。一到人数多的聚餐,他们就喜欢蒸糯米饭,一是方便拿,二是不用碗装,直接用手抓。

小时候的春节很热闹,家家户户都会杀猪请客。今天去这一家,明天去那一家。春节还有很多活动,打同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都是在大年初二才开始。打同年是两个村之间的组织聚餐,举办晚会。说不定两村年轻人之间还能看上个多怕多汗(靓妹帅哥),讨个媳妇儿,嫁个郎仔。去别村做客回来的那一个村必定会挑一个牛头回来,意思是还欠那个村一个同年,第二年就要请那个村来做客。

走妹也是苗族人比较喜欢的活动,从古流传至今。一到春节,几个年龄相仿、玩得好的男生就会相约去别村走妹。他们会聊天玩耍一个晚上,有时候呆到凌晨,幸运的话还能讨喝到妹子做的油茶。

除夕那天,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圆饭、打糍粑,熟透了的糯米饭打成米糊,再做成大饼状。干硬了的糯米糍粑可以掰成小颗粒状晒干拿来做油茶,也可以在水里泡一泡再拿到火炭上烤。晚上起个柴火,一村的人围着柴火守夜,喝点酒吃点肉。

苗歌你是否听过,乐器分为三种笛子。三种笛子的寓意也不相同,分为多怕多汗(靓妹帅哥)的相互仰慕,村与村之间的相互赞赏还有吵架对骂。每种笛子的孔数不同、音节以及音色也不相同。

到大年十二,乡里就会有坡会,坡会比拼芦笙的响声和舞美,每村每屯都会组队跳芦笙舞,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跳芦笙舞时,吹芦笙的男人站中间,芦笙上插着鸟的羽翼、系上红飘绳来装饰。随着他们一甩一甩地吹动,羽翼和红绳有规律地飘动。女人手拿白色的毛巾和花朵围着男人们成圈跳舞。到这时,街上总会出现各种临时小摊,各种零食各种玩具和宠物。真比赶集还热闹。坡会结束,春节期间的活动基本就结束了,人们又恢复了平时的样子,上山砍柴,开始播种农作物。

中国四川省,兴闻苗族村,中国,亚洲

民族文化需一代代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山老林里,有那么一个可爱的民族—苗族。他们把自己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传到了我这里,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如果走妹,你找我呀!

投稿作者:圆小源

壮族,一个热爱色彩的民族,连美食也一样“出彩”……

壮族,是一个热爱色彩的民族。

绚丽的壮锦、华美的绣球……壮族人民于生活中的色彩运用,编织绘就壮乡浪漫的底色。而于食物,壮乡人民同样有着“出彩”的表达。

长期生活在大山中的壮乡人民,于山野丛林间寻获植物染料,配以本地糯米,制成红、黄、黑、紫、白五色饭,以斑斓五彩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一份色泽艳丽,散发植物芳香的五色糯米饭,是田间与山林的跨界合鸣,是稻作文明与原生自然的精彩碰撞。

它反映出壮族人民与山川共生的饮食智慧,亦表达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恩。

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称乌饭、花米饭,因糯米饭一般呈黑、红、黄、紫、白5种颜色而得名。在广西壮乡,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2010年,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又是一年三月三 ,八桂香糯尽添彩

你听,

那是壮乡人民演奏的美食交响乐

视频加载中...

五色糯米饭作为壮乡人家的传统美食,是其民族代表性符号之一。

炊制五色糯米饭这一习俗在壮族地区沿袭久远,每逢三月三、清明,重要的祈福节庆,家家户户食五色饭,敬天地神。

▲准备蒸制的五色糯米饭。陈先怡 摄

选料、采摘、浸泡、染色、蒸制,制作五色糯米饭包含5个步骤,从准备到完成需要花上整整两天。

01 选料

红色染汁取自红蓝草,紫色染汁取自紫蓝藤,黄色染汁取自黄花或栀子果,黑色染汁取自新鲜枫叶。要保证五色糯米饭的地道口感,当地农户种植的糯米是首选。

▲图为染制红色糯米饭的红蓝草。陈先怡 摄

▲图为染制黄色糯米饭的栀子果。陈先怡 摄

▲过滤好的栀子果汁液。陈先怡 摄

02 采摘

天然的植物采摘回来,将其剁碎,捣烂,分别放入水中浸泡至少一夜,最后过滤出汁液。

03 浸泡

用已经出色的汁液浸泡糯米6个小时以上,确保糯米上色充分、均匀。

▲用植物汁液浸泡糯米。陈先怡 摄

04 染色

染色是制作五色糯米饭最关键的一步,植物需要泡多久,汁水与糯米的比例如何,每种颜色都有其对应的植物配比以及制作工艺。只有当材料与制作工艺得到完美匹配,五色糯米才能成色漂亮,光泽饱满。

▲正在沥水的糯米。陈先怡 摄

04 蒸制

待糯米的水分充分沥干后,将其分区域放置进木桶中,采用隔水蒸的方法进行蒸制。

▲沥干水分的五色糯米。陈先怡 摄

整个蒸煮持续四十多分钟,一颗颗圆润光滑的糯米粒,在柴火高温的蒸制下变软变黏变香。

掀开盖子,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晶莹透亮,5种色彩均匀分布,斑斓美观。取一筷子品尝,植物的清香与糯米的绵软交融,唇齿留香,令人回味。

▲刚出锅的五色糯米饭。摄影:胡兆双 制作:林宝利

采撷自然之色,浸染吉祥祝愿

这是壮乡独有的饮食符号

▲广西日报 蓝敏 韦若琳

每年三月三,我们壮族人,

用这碗五色糯米饭,敬亲友,迎远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