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羊

卦名(卦名次序歌拼音注解)

时间:2024-01-13 04:28:49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要想读懂《易经》首先要读懂“卦名”

人类从出现到现在有差不多150万年的历史,人类何时出现的语言现在没办法考究,但文字是在距今6000年左右出现,也就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距今4000年左右出现了古埃及文,古埃及文其实和咱们的中文是一类文字,是单个字符代表一个意思,学起来也是非常的复杂,会读写的人也非常的少,所以古埃及和中国一样,也有着非常多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也需要有生存的土壤,那就是需要非常庞大的文盲作为支撑。你在现在的中国再编一个神话传说,除了农村地区在城市是很难有发展的空间,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相信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邪教喜欢去农村发展,农村的普遍教育水平和城市真的是没办法比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城市里一个信的都没有。

中国现在差不多有14亿人,大多都受到过比较不错的教育,现在文盲率是中国有史以来比例最低的。不乏众多出国留学者,众多在各个领域非常优秀者,现在真的能上九天揽月,也真的能下九洋捉鳖。怀不上孩子可以试管,生病了可以手术,植物可以胚胎繁殖,动物可以基因改造。反而现在却再也没有人能写出一本像《易经》那么神奇,那么奥秘,那么神通广大,那么无法无天的书籍。到底为什么?到底差在哪?就是因为现在没有那么一群帮他吹牛逼的文盲和认识几个字就自我感觉牛逼的蠢驴。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都有自己的卦名,其中有四十九个卦名是用的一个中国文字,有十五个卦名用的文字,合计所有的卦名总共用了七十九个中国文字。根据《易经》的传说,《易经》其内容有可能是后人根据官员背诵添加的,但是卦名却是出现《易经》就有的,所以说这些字在当时就有其具体含义了。虽然有很多字的含义在这3000年的历史中有所改变,但是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字的意思和现在的丝毫没有变,你对照其含义很容易就能看懂整篇文章的含义。

下面我把卦名的字到现在没任何变化的给大家整理出来,看的时候就按这个字的意思去理解,整卦的意思非常好理解。

第四卦:蒙,启蒙。这个字的意思到现在也没变,整篇文章写的都是如何督促学习,以及学习的好处。

第六卦:讼,诉讼。这个字的意思也没有变,整片写的是要重视诉讼,诉讼输了的两种态度,和诉讼赢了的好处。

第七卦:师,出师有名,班师回朝。师这个字后期又演化出老师的意思。但这篇还是说的要用有能力之人,带着一师人马开国承家。

第十五卦:谦,谦虚。这个字意思也没变,整篇写的都是如何谦虚,以及谦虚的好处。

第十七卦:随,跟随。整篇写的是从哪里出人跟随着去作战。

第十九卦:临,莅临。这个字意思也没变,整篇写的官员要经常莅临百姓家。

第二十卦:观,观察。这个字的意思也没有变化。整篇写的如何观察,和观察的好处。

第二十四卦:复,回复。整篇写的如何回复。

第二十六卦:大畜。这个词都没有变化,整篇写的国家要重视大型牲畜。

上经三十篇里这九篇卦名意思和现在是一样的,儿子要睡觉了,改天再写。

《周易》笔记3,六十四卦的由来

又传说炎帝神农氏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背景:

炎帝,古人认为也是三皇之一,地皇,也是一个对部落首领的尊称,大概对应了仰韶文化后期。炎帝大概是伏羲部落衰败之后熟练掌握了用火技术的部落首领。曾经有许多个氏族的首领,都被尊为炎帝,领导了农业革命的神农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氏族。传说炎帝神农尝百草,最终形成了汤药的体系。

中国古人的认知体系里,用先天视角(不把人的主观因素考虑在内的情况,叫“先天”)看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视角,是时间静态的视角,就是把人抽离出来,取一个时间点来观察事物去观察事物。这和现代牛顿科学体系里站在客观的第三者角度观察对象的思维是一致的,这叫“天道”规律。而用后天视角(人的主观因素被考虑进系统中的情况,叫“后天”)观察事物,要看整个变化过程,同时观察者也要被考虑在被观察的系统之内和被观察对象形成互动的复杂系统关系。所以用后天的视角看事物都是“一分为三”的(“二生三”),这就是“人道”规律。这是中国哲学体系里独有的视角,与二十世纪发展出的量子力学中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者的系统,以及现代复杂科学中的反身性现象是同样的思维方式。

古人从长年对天象的观察中归纳出规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把根本大法都叫“易”经。阴阳是有运动冲动的,阴阳会相交,相交而会产生第三因素。当第三因素被阴阳产生,或者观察者从系统外被考虑到系统中之后,会让原本静止的系统发生变化,这种后天视角体系通俗的用三个符号来代表,就是天地人三才,或者用“开、阖、枢”表达。

“天地人”通常用于描述静态系统,天地就是阴阳,代表系统原本存在的两个相对的因素,人代表阴阳相交而生成的第三因素,或者“后来”进入系统而居中的观察者,而人进来之后也把原本静态的系统给搅动了,就像鲶鱼效应。“开、阖、枢”用于描述动态系统,开就是要关门的状态,阖就是要开门的状态,开阖代表处于正要变化的阴阳;枢是门轴,代表阴阳相交的部分,也是推动阴阳转换的第三因素。用上图中的门来打比方,没有门轴,开的门就是开的,关的门就是关上的,系统是静止不变化的,这就是“先天”,只能一分为二;有了门轴,原本静止的系统就可以动起来了,开了的门可以关上,关了的门可以打开,阴阳就开始变化了,这就是“后天”,一分为三。这种思想后来就发展成儒家最核心的心法:执两用中(《尚书》),或者叫中庸。

大约在神农的时候,先天思维与后天思维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三阴三阳”系统(称之为“六合”):也就是先把万物一分为二,成为阴阳,再将阴阳各自一分为三,形成了厥阴(阴处于封闭状态,阖)、少阴(阴开始释放,枢)、太阴(阴完全释放,开)、阳明(阳处于封闭状态,阖)、少阳(阳开始释放,枢)、太阳(阳完全释放,开)、六种状态。这套系统,只在中医典籍中有提及,显然是因为适合被用于描述人体的缘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利用这套体系建立的中医汤药辨证系统,使得汤药治疗的效果至今仍在新冠疫情中发挥威力(相传《伤寒论》是张仲景参考了《汤液经》而来,而《汤液经》则是从《神农本草经》而来)。三阴三阳系统与四象系统的关系如下:

用八卦来占卦,毕竟太简单,很多事情远远不止细分成8种类型。远古的时候,先民可能用过八卦、十六卦(见下图,今人托名伏羲而做,邵雍称其为“十六互卦”)、三十二卦(第二图,邵雍称其为“三十二互卦”)、六十四卦等多种排列体系来进行占卦,但最后只留下了简单的八卦和复杂的六十四卦两套体系。后人也曾经推演过其他排列的占卦体系,例如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中有128卦、256卦、1024卦三种体系,西汉焦延寿的《焦氏易林》中有4096卦体系,甚至有人用三进制推演的八十一卦体系(西汉杨雄的《太玄》,下面第三张图),以及五进制的五十五卦体系(北宋司马光的《潜虚》,下面第四张图),但都因为要么太复杂,要么解释力不够,要目不符合先民对世界的认知体系而没有流传。

八卦里上中下三个爻的体系,非常符合三才的后天思维方式。将后天思维与先天思维结合:八卦可以理解成先将万物一分为三,形成天地人三爻,在这个基础上,引进阴阳再把天地人爻各自一分为二,形成了六个爻来表达的卦,就成了六十四卦的系统,这种系统和古人的认知体系比较一致:

六个爻,也可以看成上三个爻组成一个三爻卦,下三个爻组成另一个三爻卦,这就相当于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再加一套八卦,就形成了64种排列,如下图:

六十四卦的系统里,每个卦由六个爻组成,上三个爻下三个爻分别可以看做一个八卦中的卦。在《周易》里,如果用八卦的视角解读,是从上而下看,叫上卦、下卦,或者外卦、内卦;如果用六爻的视角解读,是从下而上看,但不叫“一二三四五六”爻,而叫“初二三四五上”爻(初是时间概念,上是空间概念,表明这六个爻可以代表时间顺序,也可以代表空间结构),其中阳爻不叫阳,用数字“九”代替,阴爻不叫阴,用数字“六”代替(从数字卦传统遗留下来的)。

例如上面这个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体系里,卦名叫泰卦。用八卦视角看,上面三爻组成了八卦里的坤卦(代表地),下面三爻组成了八卦里的乾卦(代表天),所以就叫“地天泰卦”。如果用六爻的视角看,就是从下向上看,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六五、上六”(注意初爻和上爻的读法与中间四爻的读法不同)。

据传神农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64卦。神农氏在这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当时的认知水平,把所获得知识都附会到这套体系中,用以解释当时遇到的种种疑惑,因而这套系统就成了包罗万象的皇家秘法(这与当代人希望用科学或数学模型来解释当代种种现象的内在追求是一致的,也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只是中国没有把实验科学和形式逻辑摆到足够高的位置,结果最终与现代科学擦肩而过)。神农又被称作列山氏、连山氏,因此他创立的这套64卦体系(包括了64个符号,名称,以及对符号做出符合当时认知水平的解读,即卦辞爻辞),就被称为了《连山易》,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易学典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