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配对

1941年多大(1941年多大年龄)

时间:2024-01-22 00:32:21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造成多大损失

珍珠港事件中,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对其造成了多少损失?

1941年12月7日,是美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痛心的日子。在这一天,日本军队对美国夏威夷珍珠港进行了突然袭击,这场偷袭使得美国深陷二战,并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军事设施的破坏。本文将深入探讨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国所造成的损失,旨在唤起人们对历史悲剧的记忆,以期将和平与友谊传递给后代。

人员伤亡。

珍珠港偷袭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其中包括军事人员和平民。根据历史记录,日本空军在袭击中使用了约350枚飞机,造成了2402名美国士兵和57名平民的死亡,还有1282人受伤。这一数字让整个美国陷入了悲痛和震惊之中。珍珠港偷袭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单日事件,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愤怒和报复情绪。

军事损失。

军事设施的破坏 除了人员伤亡,日本偷袭还对珍珠港的军事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艇,包括8艘战列舰和10艘巡洋舰,几乎全军覆没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被日本军机击中后发生爆炸并沉没,造成了1177名船员的死亡。此外,多艘战舰和军机场也被摧毁或严重损坏,使得美队在此后的战争行动中受到了重大影响。

经济损失。

除了军事设施的破坏,珍珠港偷袭对美国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夏威夷珍珠港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总部,对美国的军事力量具有战略重要性。袭击后,美国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修复和重建。据统计,珍珠港偷袭给美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5亿美元(以当时的货币计算)。此外,由于美国陷入了二战,需要大量的军费支出和战争物资,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负担。

珍珠港偷袭对美国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军事设施的破坏和经济损失。然而,正是这场偷袭激起了美国人民的斗志和团结精神,促使他们全力投入到二战中,最终取得了胜利。珍珠港之痛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使得美国意识到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并在二战结束后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之一。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并通过和谐友好的方式建立彼此间的合作与理解,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长征时红军各部队首长年龄,看完惊呆了!

摘要

在中国的党史与军史上,年轻人,一直是主角,崇军尚武,热血澎湃。

01

1930年10月,中央苏区红12军六千男儿齐发悲声:他们的老军长伍中豪,牺牲了。

老军长,不是说伍中豪年纪大,而是在牺牲两个月前,伍中豪从红12军军长改任红20军军长、前敌委员。他牺牲的时候,年仅25岁。

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将领,从湖南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后来又考入黄埔军校,与同为黄埔四期。

他参加了秋收起义,转战各地,参与过诸多经典战例。多次在根据地干部会上,表扬伍中豪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文武全才。

他牺牲得很突然:病愈归队,只带了一个警卫排,途经安福县城时被民团包围,寡不敌众,子弹打光,壮烈牺牲。

伍中豪等黄埔四期学员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为伍中豪牺牲而失声痛哭的红12军官兵中,有一位年轻军官叫寻淮洲,时年18岁,任红12军34师100团团长。寻淮洲战绩显赫,成了红军中一颗耀眼的将星,在1933年出任红七军团军团长时,还不满22周岁。

这颗将星,也过早陨落: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向西突围,开始长征。留在中央苏区的最大一支红军部队,是红十军团,由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编而成,寻淮洲任该军团19师师长——他受当时“左倾”路线排挤,部队合编时,他从军团长被降为师长,忍辱负重,英勇作战。

当年12月14日,红十军团在皖南谭家桥大战的补充第一旅,乌泥关制高点争夺战,决定此役胜败,寻淮洲以师长身份率众冲锋,身负重伤。

寻淮洲

被红军官兵冒死从炮火中抬下来的,就是寻淮洲,他一生五次负伤,这一次是致命的。两天后,寻淮洲因伤势过重牺牲,年仅22岁。

02

读中国的党史军史,不难发现:中国领导及其统帅的军队,是年轻人用热血缔造与维护的。

1921年,堪称“开天辟地”的一大,是一场年轻人的会议,13人平均年龄28岁,正巧是出席者之一当年的年龄,最年轻的只有19岁。遥想当年,他们何等热血沸腾,要以年轻人的心气,去改天换地。

一大

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曾这么写道:“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保养。需要热血的时代,便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一群热血青年共襄盛举:34岁,周恩来29岁,贺龙31岁,叶挺31岁,35岁,罗荣桓25岁,粟裕20岁,20岁,何长工27岁,30岁,陈赓24岁,聂荣臻28岁,许光达19岁、卢德铭22岁、罗瑞卿21岁、谭政21岁,张太雷29岁,瞿秋白28岁……年纪稍大的,是朱德和谭平山,但也只有41岁。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遵义会议后,迎来了革命的大转折,确立了在红军和的领导地位,此时,度过他第41个生日才不到一个月。

大量年轻人担任了红军的高级职务:王稼祥,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29岁;,红1军团军团长,28岁;聂荣臻,红1军团政委,36岁;左权,红1军团参谋长,30岁;彭德怀,红3军团军团长,37岁;,红3军团政委,28岁;邓萍,红3军团参谋长,27岁……而少共国际师师长肖华,这一年才19岁。

这一年,红军其他部队的将领也很年轻:红二方面军2军团军团长贺龙39岁,政委任弼时31岁;6军团军团长肖克和政委王震都是27岁。红四方面总指挥徐向前33岁,副总指挥王树声29岁,政委陈昌浩28岁。红25军军长程子华30岁,政委吴焕先28岁……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作战,时任八路军独立第一师的杨成武指挥部队在黄土岭战役中,时年25岁;夜袭阳明堡的八路军团长陈锡联,时年22岁;设伏雁门关、身先士卒的八路军独臂团长贺炳炎,当时24岁。

贺炳炎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有很多年轻的传奇英雄,未能等到胜利的一天。

白乙化,本是中国大学的高材生,“九一八事变”后,他留下“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的豪言,回东北组织义勇军抗战,因爱穿白衣,被誉为“小白龙”。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在1939年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司令员;年底,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1941年2月4日,他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中,被日军从烽火台射下的子弹击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

今天,白乙化战斗过的地方,仍流传着他的诸多传奇故事。白乙化有个绰号叫“白大胡子”。当时一提“白大胡子”,日伪都胆战心惊。

包森

包森,也牺牲在长城下,他是陕西人。“七七事变”后,他从延安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秋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

包森所部以超凡的战略战术和强悍的战斗力著称,威震冀东。史载:日伪军惧怕他,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就连时任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也哀叹:“到冀东如入苦海。”

这位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的抗日名将,牺牲时年仅31岁。

03

南昌起义的时候,总指挥贺龙还不是员。

贺龙时年31岁,但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军阀”,他一直想摆脱当时中阀混战的局面,实现自己从小“为受苦人打天下”的梦想。他从中国人的身上,看到了这股改变中国的力量。

南昌起义前夕,正是人遭遇大、白色恐怖弥漫之际,但贺龙认准了自己要选择的道路。起义前,贺龙在南昌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斩钉截铁地表示:“我已下定决心跟走,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周恩来当即以前敌委员会的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的总指挥。起义军南下途中,贺龙在瑞金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在意志薄弱者纷纷逃离的时候,贺龙做出了无悔一生的选择。

贺龙

纵览党史军史,总会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及其领导的军队,为什么从缔造之时开始,就对中国一代代年轻人,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王尔琢,出身小康之家,毕业于黄埔一期,在黄埔军校时加入中国,北伐途中,战功累累,很想拉拢他,以擢升军长之高官相许,诱惑他加入。王尔琢坚决拒绝。

他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部队面临瓦解溃散,南昌起义的火种,眼看就要熄灭。王尔琢坚决支持朱德、陈毅,将最后的火种保留了下来,他自己蓄须明志: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

朱毛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曾指着王尔琢对时任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取笑道:“别看他长发长胡,可他还是个20刚出头的英俊小伙子呢。”

1928年8月28日,王尔琢为了追回被裹挟逃跑的两个连,不幸死于叛徒袁崇全枪下,年仅25岁。他牺牲的时候,仍然是长髯飘飘。在今天,王尔琢家乡湖南常德的一面石墙上,镌刻着一首纪念他的诗。

王尔琢

从小家境优渥,在大城市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接受了主义的思想,从此不离不弃,甚至与过去决裂,他们意志坚定不移,无惧生命危险,更不用说甘愿忍受艰苦的物质生活——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很多加入中国的年轻人的共性。

04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这段精辟文字,至今读起,仍让人心生与责任。

有两篇文章,对照着看,令人感慨:

金一南

一篇是金一南在《心胜》一书中写的俄罗斯人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墓前的场景:

“在黑龙江抚远三角洲,一位边防团长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对岸的哈巴罗夫斯克市访问,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的异国风情,而是在该市无名烈士墓旁,看见幼儿园老师领着一群孩子,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老师哭,孩子哭,大人小孩哭成一团。

这位团长告诉我,那场景使他深受震动……我与那位团长讨论:3岁到5岁的孩子,懂得多少事情?竟然会在烈士墓前流泪。关键是老师流泪了,他们看见以后也跟着流泪。进而又想:一个民族,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就知道在烈士墓前流泪,其未来之精神素养该是何等强大。

苏联解体了,俄罗斯国家至今没有完全走出低谷,但他们那些珍贵的东西并没有完全丢失,仍然在构成他们的精神内核。幼儿园的孩子在无名烈士墓前流泪,新婚的夫妇联袂向无名烈士墓献花,这样的民族怎么可能堕落,怎么可能被黑暗吞没,怎么可能被其他民族征服。”

金一南写道: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精神衰落的民族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不能想象一个不能构成自己核心精神内核的民族会是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李桥铭

另一篇,是现任北部战区陆军司令员李桥铭将军在2014年建军节前后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青年要有崇军尚武的精神底蕴》:

“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一个国家的国民没有一种强悍的精神气质,即便是经济第一,富甲天下,这个民族也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当一部分青年人‘啃着老人’、穿着名牌,追逐着崇拜着外国的明星,嘲弄着自己的国家,嘲弄着自己的英雄。作为一种基本价值、道德准则和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和荣誉受到批判和嘲弄,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中国要发展、要强大,要实现强国梦强军梦,青年人必须对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形成高度共识,让爱国主义成为全体国人坚决捍卫的核心价值……

当娱乐至死、娱乐至上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时,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青年人没有崇军尚武的精神底蕴时,任人宰割的历史必然会重演!”

平安过冬,静等春天到来

天气逐渐变冷了,然而新冠病毒似乎越来越活跃了。这也符合它的特性,它在低温的状态下更活跃,跟人相反。所以,疫情防控的形势似乎比夏天要严峻一些,最近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夏天没有过的那种比较严重的疫情,于是各地就开始封控。

一封控,人的活动就受到了限制,有的根本就出不了门,有的出不了小区,有的虽然能出小区,走到哪里都要检查健康码和行程码。

这样一来,想出去嗨一下就不方便了,更何况很多可以嗨的地方都关门了,即便是访亲访友也很不方便。如果想做生意,可能见客户也难了。或者是已经谈成的生意却没法进行,因为对方可能临时性关门了。

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看到这里阳性了多少人?明天看到那里又阳性了多少人?人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感在不断增加,有意或者无意,都会想到下一个阳性的会不会是我?

这种压力也让人很不舒服,影响人的舒适指数。

可能很多人都在想,疫情什么时候能够过去,或者说我们什么时候能把病毒搞定,或者说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共存,不去搞病毒这个鬼东西了?

今年以来的疫情比2020年的疫情持续的时间还长,因为到现在还没有明显看到它会消停下去,而2020年的疫情大约也就只持续了三个月。因为武汉也是从年初爆发疫情到4月8日全部解封,到十一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在公共场合狂欢了。

所以,今年的疫情比2020年的疫情还让人难受,具体地说,更磨人。

与此同时,除中国以外的国家都躺平了,他们不管病毒了,爱来不来,病毒爱搞谁搞谁。作为人类,只当没这么回事,就像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里,什么都看不见。

至于死人,比如美国现在仍然保持平均每天死上百人,今年以来已经死了20多万人。他们选择自我安慰,他们找到的理由是人总是要死的。是的,人总是要死的,人确实是总是要死的,人不可能永远活着,区别就是早死还是晚死。于是他们心里就坦然了,既然总是要死的,死人就死人吧。这是以西方为主的除中国以外的国家的普遍心态。

而中国,还在死扛。

说实话,扛得有点累,甚至让人有些慌张,也有些迷茫。这疫情何时是个头?人们难免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不扛了?

说实话,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希望能够不扛。

但是很遗憾,我思考的结果是:我们必须扛下去,今天我就把我们必须扛下去的理由奉献给大家,供朋友们参考。我说得不一定对,但可能有一定的道理。

当我想到不扛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事,那就是:死人。

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比死人更恐怖的事情了,可是我们在思考要不要扛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死人。没办法,就是这个恐怖的话。因为西方不抗了,每天都在死人,以很多人心中的灯塔国美国为例,美国2020年死了38.6万人,2021年死了46.2万人,2022年截止到9月末,死了24.6万人。

有人说2021年和2020年的病毒死亡率比较高,而2022年的病毒是奥密克戎,病死率低,所以不能拿奥密克戎和前面的德尔塔和阿尔法病毒相提并论,那么好吧,我们就只说今年,说今年的奥密克戎病毒。

奥密克戎病毒在今年前9个月让美国死了24.6万人,据此推算全年将死亡32万人。

32万人是个什么概念?美国在二战当中因战斗而死亡的人数是291,557人,也就是接近30万人。

二战在人类历史的记忆当中是极其残酷的,美国从1941年参战,1945年结束战争,4年期间死了30万人。可是,这个号称病死率很低的奥密克戎,一年就让美国死30万人。

那你说奥密克戎厉害不厉害?

我们需要思考一下,从死人的角度来说,对美国人来说,到底是奥密克戎厉害,还是当年的日本法西斯厉害,还是德国法西斯厉害?

一说起历史,我们觉得对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罪恶滔天,必须奋起反抗,将它剿灭干净。那么难道面对奥密克戎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投降吗?

其实这也折射出一个逻辑,美国为什么在当年面对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的时候要奋起反抗,而面对奥密克戎的时候却放弃抵抗而躺平,美其名曰共存?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打得赢日本法西斯,打得赢德国法西斯,可是他们打不赢奥密克戎。

这是一种推理,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我只能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不过有人可能会说,二战战场上主要死的是年轻人,而奥密克戎打死的人以老年人为主,以有基础性疾病的人为主,以儿童为主,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归纳为老弱病残。

那么自然而然地就要问这样一个问题,老弱病残的人不是人吗?就拿老人来说吧,老人是不是人?没有现在的老人,哪里有现在的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会不会有老的一天?

现在的年轻人怎样对待现在的老人,意味着,未来,现在的年轻人变老以后,会受到怎样的对待。

我在以前的节目里说过,由于奥密克戎病毒主要攻击老年人,相对来说对年轻人的危害比较小,所以抗击奥密克戎病毒的本质就是,年轻人牺牲一部分自由和金钱,来营造一个病毒无法侵入的环境,从而保护我们的老年人。这一场战斗的特征就是年轻人保护老年人。这在人类发展史上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强盗入侵,本来就应该老人靠后,年轻人奋勇向前,拼死一战。

然而,这场战斗又很特殊,因为年轻人不需要拼死血战,因为,相对来说奥密克戎伤不着年轻人,年轻人的生命安全是相对有保证的。

人伦之道是,为了保护长辈,年轻人可以死。而现在的战场形势是,年轻人牺牲的概率很低,只需要付出一部分自由和一部分金钱,就可以保护我们的长辈。

如果这样的事我们选择不做,我们回家怎样面对我们家里的老人?如果这样的事不做,让我们的孩子看在眼里,将来我们老了,遇到类似的病毒,年轻人没啥大事,老年人很危险,我们还怎样要求将来的他们保护那时的我们?

养老是一个传承,你今天怎样养你的老人,未来你的孩子就会学着你的样子怎样养你。如果你想未来你的孩子好好对待你,那么不要对孩子说太多的话,你现在好好地对待你的老人就行了。如果你现在40岁或者50岁,你经常给你80岁的母亲洗脚,那么等你80岁的时候,你的孩子40岁或者50岁,也会经常给你洗脚。道理就这么简单。

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那个视频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二舅抱养了一个孩子,他跟孩子的交流特别少,孩子也大部分放在大姨的家里,所以二舅肯定没有给孩子讲多少孝敬老人的理念和知识。但是二舅特别孝敬自己的母亲。66岁的二舅是个残疾人,行动不方便,还要出门干活。那怎样照顾好自己的母亲呢?

几年前,二舅出门的时候,就把母亲放在车上,带他一起出门。到了别人家给别人家做木工活的时候,就把母亲放在身边的小板凳上。就这样,66岁老汉随身携带88岁老母出门干活。这个6688的组合让人特别动情。这几年二舅不出门做木工活了,全职照顾母亲,早上给母亲洗脸,晚上给母亲洗脚,下午带母亲出去锻炼。在农村也没啥先进的锻炼方式,就是走路。88岁的母亲每走20步就得坐下来歇10秒,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二舅,每走20步就会落后母亲三米,赶上这三米正好需要10秒,于是两人会合了,接着往下走。

结果是什么样的呢?二舅抱养的那个孩子,尽管从小跟二舅交流很少,二舅也不善言辞,但是那个孩子成了他们那里最孝敬老人的孩子。

这个事实值得人们去深思和总结,它回答了一个问题,我们怎样让未来的孩子对我们好一点?回答就是,你现在对自己的老人好一点,做给孩子看。你怎样对你自己的老人,一点一滴,孩子都看着在,记着在,学着在。

还有人狡辩说,因为奥密克戎病毒而死去的老人的平均年龄跟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差不多。这句话非常的恶毒,因为言下之意是那些死去的老人本来就要死。

我们且不说这个数字的来源是否准确,因为不知道是统计了所有的老人,还是某一段时间某一个区域的数字。我们就假定事实是这样的,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人均预期寿命这个事。

2021年中国人人均预期寿命是78.2岁,按照我刚才提到的那个谬论,那就意味着只要是78.2岁上下的老人死了,我们就可以不痛惜,因为那个谬论的黑暗逻辑是这些老人本来就要死。

那我想提醒这些人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是35岁。如果在新中国成立的70多年间,国家没有努力地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如果我们的这个数字还是停留在35岁,那在当下抗击奥密克戎病毒的战争当中意味着什么?按照我刚才说的那个歪理邪说的逻辑就意味着,当下35岁上下的人如果因为奥密克戎病毒而死,那也属于本来就要死,或者说得难听一点,本来就该死。

那么这些人是什么人?这些人就是当下很多认为老年人本来就要死、本来就该死的那些人。因为说这话的人,大概率不是老年人。他们大概率还没到78岁上下,他们可能30多岁,40多岁,50多岁,总而言之在35岁上下。

我的这个反问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不能认为人均预期寿命上下的人本来就要死,本来就该死。人的追求应该是把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地提高。既然要不断提高,那么到达这个年龄的人,我们都要努力地让他们活着,还要让他们活得好好的。

否则,人均预期寿命就会不断地下降,或者保持不变。

美国过去两年抗疫的经历证明了我这个观点,由于他们消极抗疫,所以美国在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和2021年的两年间,人均预期寿命下降了2.7岁,在2019年他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9岁,现在变成了76岁,原来人均预期寿命高于中国,现在低于中国。

所以,人对生命的基本态度是,只要能活着,都要尽量地活着。

这不仅是人类的良知,更是人类的现实。因为我们只有坚持这样做,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才会不断提升,几十年之后,当下认为到达人均预期寿命的老年人本来就要死的人,到达了78岁上下的时候,才可能多活几年,因为那时候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就是80多岁了。

好了,关于“死亡”这个恐怖的话题就说到这里。

应该说,我们要不要在奥密克戎的问题上继续扛下去,有这一个话题就有足够足够的说服力了。

然而,我还有话说。

假定,请注意,是假定,我们心一横,道德良心的事咱不说了,人命关天的事咱也不说了,咱们就是自欺欺人地认为老人本来就要死,所以我们躺平,那么会是什么结果?

有的人可能认为,如果我们不扛了,那么我们该出去嗨的就出去嗨,该谈生意的就谈生意,该上班的就上班,该挣钱的就挣钱。

事情果真如此吗?

有人可能会说,我就知道你会说不是,但我不管你怎么说的天花乱坠,那都是你的推理,推理只是一种可能,不是绝对靠谱。那好,我不推理,我说现实,这总可以吧。

美国去年下半年发生的港口货物积压问题,由此导致供应链断裂。当时美国所面临的情景是,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国内生产的商品短缺,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又给它提供了很多商品,已经运到他的家门口了。可是到了他们国家的港口,积压了。为啥积压了?因为港口的装卸工人和运输工人严重缺乏。为什么严重缺乏?因为在那种环境下工作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很高,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去上班了。

结果呢?结果是,一方面美国国内的商品极其短缺,另一方面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的商品积压在港口。而且美国人手上也不缺钱,因为他们在这几年在货币政策上大放水,其中包括给老百姓发了很多钱,这是导致他们当下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总之,对于去年下半年的美国来说,手上有钱,国外的商品到了家门口,可是,码头工人害怕病毒不敢上班,所以,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的商品,到不了美国的超市。去年9月23日,美国知名的超市Costco宣布对商品实行限购,限购商品包括卫生纸、清洁产品和瓶装水等生活物品。

为什么码头工人不敢去上班了?因为他们是害怕病毒的。通俗一点说,人都是怕死的。

你现在被封控在家里,你没面对死亡的时候,你觉得封控在家里很难受,应该让你出去跑,可是真让你出去跑,你可能面对死亡的时候,可能喊你出去跑你都不出去。

这是美国的例子。

有人可能会说,那美国离中国很远,美国去年港口货物积压的事,是不是这个原因都不好说。那我说一个中国的例子,而且说今年的例子,而且说最近这十几天的例子,那就是富士康。

我们都知道最近十几天富士康的员工从厂子里逃跑。由于公共交通很多都停了,所以很多人步行回家,有的步行了十几公里,远的步行了100多公里,但他们选择了步行艰难回家。

他们为什么要跑?其实原因很简单,也就是富士康厂区出现了几个阳性的人,再加上谣言说好像死人了。

请注意,这是中国郑州的富士康,他们没有躺平,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感染和大规模的死亡事件,只是阳性了一些人,然后谣言说死了几个人,于是其他的人就慌了,就不顾一切地要跑。

每一个主张我们现在在病毒面前不再扛下去的人,应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你面对这个场景的时候,你是要步行回家还是坚持在厂子里面冒着感染的危险?你不是说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病率很低、病死率也很低吗?尤其是,重病和死亡的人主要是老年人吗?可是,富士康的员工多达20万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啊,基本没有老人啊,而且厂子里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清零的难度相对比较低啊!

在这样铁的事实面前,我们都必须要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躺平,如果我们不在病毒面前死扛了。我们每个个人仍然会自主作出决策,躲病毒远一点,因为保命要紧。

还有,那些说新冠病毒导致死亡的人主要是老年人的人,他自己大概率是年轻人。可是,即便是年轻人,当他真实面对死亡的时候,他就不会这么想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年轻人里面不是没有死掉的,哪怕只死掉一个,万一那个人是他呢?每个人都会这样想。如果你不相信我的推理,那你再想一想富士康的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为什么要步行100多公里回家?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中国不扛了,也像外国那样躺平,那时,从国家政策上来讲,不存在因为疫情防控而让你待在家里,总之虽然有疫情你可以自由地跑,自由地上班,可那个时候你自己会选择不跑,不上班。

这种情况,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工厂还是缺人。你作为老板,你可能也会主动的降低很多生意的洽谈,免得万一染上了病毒。

其实从这个分析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我真有一头牛”的那个段子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所体现的人性本质。那个段子说,记者问一个农民:“如果你有100亩地让你捐给国家,你捐不捐?”那个人说:“捐”。记者又问:“如果你有100万块钱让你捐给国家,你捐不捐?”那个人说:“捐”。然后记者又问:“如果你有一头牛,让你把一头牛捐给国家,你愿不愿意捐?”那个人说:“不愿意。”记者问:“为啥100亩地你可以捐,100万块钱你可以捐,为啥一头牛你不愿意捐呢?”那个人回答说:“因为我真的有一头牛。”

是的,当你不真实的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你的回答,和你当你真的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的你的回答,大概率是不一样的,而且可能相差很远。

当你不是老年人的时候,你可以说奥密克戎导致死亡的人主要是老年人,而老年人貌似本来就要死,你对这个事儿好像云淡风轻。可当你是老年人的时候,你还会这么说吗?

当你被封控在家里没有面对新冠病毒可能造成的死亡威胁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放松管控,应该共存,让你出去自由的嗨,自由的跑,自由的挣钱,可是当你真的面对新冠病毒,可能带给你的死亡威胁时,你绝对要告诫自己少出门、戴口罩、并且呼吁国家加强管控啥啥的。

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这一点所引发的推断是,如果我们躺平,可以自由地出去嗨、出去玩和出去挣钱,我们的环境未必比现在好,尤其这是在中国。因为从文化上讲,人命关天的理念,中国人最强烈。

我说中国人最强烈,很明显是拿中国人跟外国人比。可以通俗地解读为,中国人更关注生命,更珍惜生命。

不仅在生命的问题上中国人比外国人讲究,而且在很多方面中国人现在已经比外国人更讲究。

干脆直白一点地说就是,中国人在面对很多不好的事情的承受力,已经远远低于外国人了。

你没听错,我说中国人承受力比外国人低。

我们回忆一下,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国人开始死人了,那个时候外国还没有公布疫情,所以他们不存在公布新冠死人的事,那个时候中国人慌成什么样子了?如果你不记得那时的场景,你应该还记得有一个整天写武汉日记,专门挑武汉死人的那些悲惨的事来说事,她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普通老百姓头上就是一座山。

是啊,随便死一个人,对于一个老百姓和一个老百姓的家庭,确实是一座山。我们受得了吗?我们受不了!

可是,我们看看美国。美国死了100多万人,你看他们受得了吗?他们国家还是好好的。如果放在中国呢?

尤其是,现在是美国死了100多万人,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的死亡人数很低。如果我们反过来,假设现在中国死了100多万人,而美国的死亡人数很低,你看看中国人是什么反应,你看看会写出什么样的武汉日记?

我们还要看一看那些有着专家学者头衔的人会写出什么样的理论文章。

面对疫情,美国死了100多万人,中国的死亡人数相对美国的死亡人数来说很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解读,我们来看一个中国人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上开头的一段原话我念一下:

“病毒谁身上都有,为什么有的人得病有的人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抗病毒免疫力不同。危机的种子哪个国家都存在,为什么有的国家有惊无险顺利化解,有的国家却会酿成重大公共事件乃至社会政治危机?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化解和应对危机能力不同。”

你听了这段话之后,请问你赞同这个分析吗?

如果你赞同这个分析,那就意味着,中国的制度比美国好啊。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又会觉得我又在乘机歌颂中国,贬低美国。

可是我要告诉你,这篇文章是一个教授写的,发表于2020年2月11日的《纽约时报》,重复一遍,2020年2月11日的纽约时报,那个时候中国的疫情才刚刚爆发一个多月,中国开始死人了,美国还没死人。

这篇文章想说的就是,为啥2020年的1月和2月,中国会因为新冠病毒造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乃至社会政治危机,那是因为中国的制度化解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不行,言下之意是美国很好,所以美国没死人,没有酿成危机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这真叫迫不及待啊!中国刚刚出点问题,这样的人就迫不及待地在美国的《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来分析中国的制度不行。

那个时候中国有病毒,所以死了人,所以出现了危机,而美国没死人和没出现危机的原因是:他没有病毒。

就这,这些人就迫不及待的想分析中国这个国家不行。

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如果都有病毒,但是中国死了100多万人,美国的死亡人数相对于中国来说很低,你想象一下这些人会把中国这个国家分析成什么丑恶的样子。

有人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去渲染悲情;有教授装模作样地上升到政治、、宪政的高度,来分析我们这个国家,两相遥相呼应,老百姓又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难免会有一部分人稀里糊涂地跟随,我们国家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所以我要说,中国在很多事情上必须要做地比别人好,只要有一点做差一点,都会出大问题。有坏人扇阴风点鬼火,也有好人不明就里地跟随。

所以我说,中国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的承受力比外国差。

美国每天发生伤亡4人以上的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数量是1.7起。把那些伤亡4人以下的枪击事件算上,每天死亡一百多人。今年以来已经死亡了3万多人。这是美国“暴力档案”网站实时更新的内容,不相信你可以去查。你看他们国家出啥问题了?很正常!如果这放在中国,会成什么样子?

本世纪初的几年,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比较高,每年大约都在五六千人死于矿难。朋友们想想,问题是不是很严重?确实很严重。

不知道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有没有印象,那个时候的舆论对中国的压力山大,有些人连篇累牍地拿中国和美国相比,因为美国那个时候每年的矿难死亡人数不到100人,于是他们就计算2001年中国矿难死亡人数是美国的几百倍?2002年是几百倍?2003年是几百倍?2004年是几百倍?不停地说,不停地说,不停地说。

这也确实是大事,天大的事!

可是那只是每年死亡几千人啊!如果我们现在躺平,比照美国的数字,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美国今年死亡32万人,那么中国大约要死亡100多万人。

十几年前,中国矿难每年死亡五六千人,我们至今认为是天大的事。即便是到了今天,2021年中国矿难死亡人数503人,这算不算大数字?我认为,还算是大数字!要不要往下降?当然要往下降!那么,如果我们每年因为奥密克戎而死亡100多万人,那会是多大的事儿。简直无法想象,我觉得那不叫天大的事儿,那叫天都会塌下来。

我还想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那就是社会治安。

今年上半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唐山打人事件,今年6月10日凌晨2点40分左右,河北唐山的一个烧烤店,几个男人看到几个在同一个店里面吃烧烤的女人,于是就上前调戏,于是女人反抗,于是这几个男人就把这几个女人打了,从店里面打到店外面,从店外面又拖到巷子里面打。

于是全国人神共怒,举国震惊,舆论哗然。中国迅速地抓了人,不仅把打人的人抓了,还把背后的保护伞也抓了。九月份,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主犯陈继志数罪并罚,被判有期徒刑24年。其余27名被告依法判处11年至6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到目前为止,背后的保护伞的人的事还没判,现在全国人民都还等着在。

这件事情引发了一连串的效应,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效应是,这件事情帮助中国清理了内奸。这件事情跟内奸有啥关系呢?听我慢慢说。

先说结论。是谁帮中国清理了中国的内奸呢?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这个内奸是谁呢?是一个名叫“大翻译运动”的一帮人。

这个叫“大翻译运动“”的那帮人干什么事呢?顾名思义,大翻译,大翻译,就是把中国舆论场上的一些声音翻译到外国,让外国人知道。

这样听起来貌似这帮人也没啥大问题。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翻译的时候专挑中国的黑暗面翻译,专挑中国舆论场上的一些负面的声音翻译,于是外国人听了就很高兴,很喜欢他们翻译过去的东西。而且这个大翻译运动还很有隐蔽性,因为他们只翻译别人的东西,自己不发表观点,貌似很客观。

唐山打人事件发生以后,这帮人迫不及待地把中国的这个黑暗面的事件翻译给外国人。不仅把这个事翻译给外国人,而且把中国网友批判政府的言论也翻译出去了。于是外国人也关注到了中国的这件丑事,更看到了中国网友对中国政府的不满。这也是大翻译运动那帮人本来想要追求的结果。

然而,很快,风向变了。

因为,欧美的网络上对这件事儿的看法变了,因为他们感到很震惊,但震惊的原因跟中国完全相反。为啥呢?他们认为,不就是几个中国女孩被流氓打了吗?而且没打死,难道中国人就受不了了吗?就愤怒成这样了吗?这件事竟然还能掀起中国群众对政府的全面批评?这样的事,中国政府居然要低头认错,积极整改,对害人虫一抓到底,一揪到底,斩尽杀绝吗?这是不是小题大做啊?中国这好像是有毛病吗?就这个事儿,能算事儿吗?

于是,欧美的群众慢慢地感觉到,中国的社会治安应该很好。不然,怎么会对这样一个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是事儿的事儿,如此大动干戈?

再然后,外国人突然开始怀疑大翻译运动的这帮人的立场了,他们怀疑这帮人是中国人派到美国去的卧底。明面上好像是要说中国的坏话,揭中国的丑,其实是在变相说中国的好话。

这怎么能行?这怎么能得了?

于是,于是,于是,推特就把大翻译运动的账号给封了。大翻译运动再也没办法专门翻译中国的负面消息给外国人听了,于是外国人就帮助中国人清理了大翻译运动这个中国汉奸。

这件事情折射出了一个什么原理呀?折射出来了,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很多事情的评判标准不一样啊,唐山打人事件搁在外国,那根本就不是事儿;搁在中国,就是天大的事儿。

同样的道理,在美国,因为新冠疫情死100多万人那都不是事,可是在中国死几千人都是天大的事。

那么,如果中国躺平,在奥密克戎的背景下,也每年死100多万人。请朋友们非常冷静地想一想,中国的老百姓会怎么想?那帮人会怎么说?由此形成一种共振,最后中国社会会成什么样子?

我真的想说,搞不好会出大事。

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所以网上有这么一个说法,我念一下:

美国说我疫情死100多万人,我根本不在乎你敢吗?你别说死人有孕妇流产我都喷死你;

美国说我自由美利坚枪战每一天,今年枪击死亡人数比乌克兰打仗还大,你敢吗?你吃个烧烤有人挨打你都受不了;

美国说我超过1,000万人嗑药,每年吸毒爽死10万人,你看我怕过谁?

美国说去年红脖子把国会山都给占了,你看我眨了一下眼吗?

这就是中美的差别。

我还想补充一句,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雪灾,老百姓要求政府解决问题,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市市长蒂姆·博伊德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说:“我们不欠你和你的家庭什么,当地政府的责任不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候给你们提供帮助!生存还是死亡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政府和电力供应商以及其他服务供应商并不欠你们什么!”

而且这是在社交媒体上白纸黑字地说,不是生气的时候口无遮拦说漏了嘴,请问:中国的哪一个官员敢这么说?

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因为,中国人对生活、对社会的要求,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高于美国了。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赶上美国?中国在很多地方都已经远远超过美国了。

这就是中国国情。

在这种国情下,如果我们在病毒面前躺平,美国受得了,中国可能会出大问题。到那个时候,我们的麻烦可不仅仅是因为疫情防控而被迫待在家里很不舒服这一点小问题了。

所以,我们必须跟病毒死扛到底。正如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扩大对华为的制裁力度之后,5月16日上午,华为中国发布的那条微博的标题:“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本文于11月5日首发公号“静思有我”,有音频可听「链接」)

46岁鲁迅和29岁女学生同居,不慎怀孕,她拼命捶打着肚子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1927年,鲁迅,这位文学巨匠,年逾不惑,却被一段离奇的情感纷扰所缠绕,让他陷入了一场情感的漩涡。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的主角之一,是年轻的女学生许广平。一个注定与众不同的命运即将展开,而这一切,源于一个看似平凡的邂逅。

1898年,许广平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但她却并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顺从传统,她天生就充满了特立独行的勇气。她拒绝了针线活,不愿束缚自己的双脚,更不愿受到传统女德教育的束缚。她的决心令她的父亲无奈,只能答应让她接受教育,虽然早已将她许配给一个乡绅的儿子。

1917年,许广平成功考入北平女师范高校,她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那里,她偶然遇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教授,鲁迅。鲁迅虽然外表古板,但却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他的教课风格让许广平深深着迷。她坐在课堂前排,全神贯注地倾听,每次提问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慢慢地,鲁迅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位年轻的女学生,她那双明亮的黑眼睛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当时的许广平年方25,正值青春年华,她喜欢上了这位看似古板的教授,于是毫不犹豫地写了一封信表白。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鲁迅居然回信了!尽管信中的内容礼节性十足,但对于许广平来说,那是爱情的萌芽。

鲁迅与许广平的关系逐渐加深,他们互相倾诉了各自的故事。鲁迅曾被母亲以假病骗回家结婚,与发妻朱安的婚姻没有共同语言,没有真正的夫妻感情。了解这一切的许广平,渐渐地对鲁迅产生了更深的感情。

毕业后,许广平回到广州成为女子师范学校的老师,而鲁迅则前往厦门大学执教。然而,1927年,因为时局的原因,他们再次相聚,开始了一段引人注目的同居生活。

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停止在这里。有一天,许广平突然感到极度恶心,不得不呕吐,而她的月经也推迟了。她意识到自己怀孕了,这让鲁迅陷入了困境。尽管他们的关系备受外界关注,但鲁迅非常在乎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因此他担心孩子的出生会引发更多的争议。

许广平在极度绝望中,拼命地捶打自己的肚子,泪流满面,而鲁迅却只能无奈地站在一旁,束手无策。然而,这一切却让鲁迅的邻居周老太大喜过望,她激动地说:“谁都别动,那可是周家的血脉!”就这样,1929年9月27日,许广平顺利生下了一名男婴,小红象,后来改名周海婴。

然而,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鲁迅长时间的文学创作和熬夜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身体日渐消瘦虚弱,多次住院治疗,体重只剩下30多公斤。1936年10月19日,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垂危。

鲁迅的手颤抖着摸索着许广平的手,他看着她,带着歉意的微笑说:“对不起,不能陪你了,我走了后,忘记我,去过你自己的生活。”这一年,许广平才38岁。夜晚,她坐在灯下整理鲁迅的手稿,将对他的思念注入到那些文字中。

然而,战争的阴云笼罩了上海,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保护鲁迅的遗稿,许广平毅然留在上海。1938年8月,她与郑振铎等人合作,编辑出版了庞大的《鲁迅全集》,这个工程庞大而艰巨。在这个过程中,许广平的坚韧和毅力得以充分展现。她在《上海妇女》和《申报》等报刊上发表大量怀念鲁迅的文章,同时从思想上坚定地支持抗战。

然而,1941年12月7日,她的坚守和信仰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广平被敌人捕获,关押在北四川路的日本宪兵司令部。敌人对她实施了酷刑,试图迫使她交出鲁迅的手稿。面对敌人的威胁和折磨,她仍然坚韧不拔,没有吐露半个字。

敌人的手段变本加厉,他们扒光了她的衣服,用烧红的烙铁烫在她的胸口,但许广平仍然坚韧不拔。最终,无计可施的敌人在关押了她76天后,不得不释放她。当她出狱时,她浑身伤痕累累,双腿肿胀,大小便都失禁,几乎不成人形。

然而,她的毅力最终得到了回报,因为她看到鲁迅的手稿完好无损,她的信仰和坚守没有白费。虽然身体已经遭受了无法想象的折磨,但她的内心却依然强大。

1968年3月,许广平因病去世,享年70岁。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她的信仰和毅力让她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女性。她不仅是鲁迅生命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还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她用一生的坚守和付出,将鲁迅的文学遗产传承下去,让世人铭记。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许广平作为一个女性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她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不怕困难,不怕磨难,为了捍卫鲁迅的遗产,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就能战胜一切。她也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的人物,她的坚韧和毅力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目标。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你知道属蛇人的5个最佳出生年份吗?一生享福多,吃苦少!

导语:

你知道属蛇人的5个最佳出生年份吗?也许你并不了解,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这些年份代表着一种幸福的人生。他们在一生中享福较多,吃苦相对较少。无论是职场上还是生活中,他们都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年份的世界,探寻属蛇人的独特魅力。

正文:

1.199年:机智灵动,悟性高

以属蛇人出生于199年为例,他们的一生注定充满机智和智慧。他们悟性极高,学习能力出众,很快能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这使得他们在职场上很有竞争力。他们思维敏捷,善于分析问题,总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而且,他们的幽默和风趣更是为他们赢得了许多朋友和赞誉。

2. 1977年:独立自主,坚持梦想

属蛇人出生于1977年,他们具备强烈的自主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外界干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他们都会坚守初心,努力奋斗。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使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敬业态度和领导能力也使他们成为团队中的中流砥柱。

3. 1965年:富有洞察力,善于把握机遇

属蛇人出生于1965年,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直觉。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机遇,并及时采取行动。他们具备很强的商业头脑,可以发现市场的空白和潜力,从而取得成功。与此同时,他们也善于分析风险,谨慎决策,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为自己创造了更加丰盛的人生。

4. 1953年:心地善良,富有爱心

属蛇人出生于1953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善良和爱心。他们乐于助人,善于关心他人。无论是家庭还是朋友,他们都能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温暖。他们的宽容和包容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了真挚的情谊。在职场中,他们也总是能够与同事和睦相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5. 1941年:智慧成熟,经验丰富

属蛇人出生于1941年,他们具备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他们看待问题时深思熟虑,从不冲动行事。他们的冷静和睿智使得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把握机会,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为他们赢得了尊重和崇高的地位。

祝福语:

1. 愿你拥有一生的幸福和快乐,事事顺遂!

2. 希望你的人生道路充满阳光和温馨,幸福满满!

3. 愿你的努力得到回报,生活更加美好!

4. 希望你的每一天都充满喜悦和幸福,快乐无限!

5. 祝愿你追求的梦想成真,事业大展宏图!

结语:

在属蛇人的世界里,幸福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以机智、自主、洞察、爱心、智慧为武器,不断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人生篇章。他们享福多一点,吃苦少一点,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愿我们都能向属蛇人学习,用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塑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开右上角的“…”更多,然后点击下方“赞赏吧”,您的支持是我传播正能量的最大动力!点赞转发评论收藏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传播正能量!在评论区留下一句:“接财接福接好运,顺风顺水事事顺!”给自己或者家人迎接好运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