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大朵的什么(大朵的什么填空词语)

时间:2024-01-27 02:24:12 作者:落荒而逃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一抹器物之红承载了多少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韩长君

中国红的概念深入人心。尤当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置办新衣鲜花、食品包装、摆件春联等年节用品时,总免不了选择红色。取新年万事大吉、红红火火的好兆头,是中国自古有之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色彩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五行学说与中华五色的属性对应影响着社会环境,从统治阶级到平民百姓,从建筑设计到服饰器皿,无一不受其规制。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色”,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今天所认定的中国代表色——红色,为古代统治阶级所喜爱的时期自明朝始,于清朝盛。南京的明故宫残殿、明孝陵、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建筑群便以黄瓦红墙为主代表色,其时民间家逢嫁娶、生子等喜事也多用红色,以示喜庆,渐成习俗。直至清宫,在朝见天子、贺寿诞辰、新春佳节等重要时刻,女子多佩戴红色首饰,屋内也偏爱陈设红色器物,方显吉祥福气。千年来,颇受古今人士所喜的红色器物包括瓷器、漆器、珊瑚制品等。

各色红瓷:

对至纯至正红釉的探索

瓷器自陶器发展而来,原始瓷器出现的时间甚早,但烧制粗糙。待唐朝国力兴盛,方有浙江越窑与河北邢窑两大制瓷系统,素有“南青北白”之称。唐朝之后,瓷器的制造逐渐为统治者所看重,官窑与民窑相继出现。制瓷工艺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朝代的生产力水平,瓷器上绘制的图案文字也反映出当时的艺术创作风格,可谓是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体现。因此,瓷器色彩风格的创造虽囿于技术手段,但也不免深受官方偏好的影响。

宋代五大名窑的盛名大约源于明代吕震撰写的《宣德鼎彝谱》,该书系朱元璋召翰林院学士拟定礼制,确定新朝祭器样式之用,开卷即提到:“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其中,柴窑属于五代十国时期,暂且不提;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多产青瓷与白瓷,与其时的人文艺术风格十分相符,多以素雅清淡为主。只是,位于河南禹州市的钧窑虽也产青瓷,却有一例以“钧红”色彩,开创了新的境界。其液态釉质在高温焙烧时会向下流淌,但并不脱色。因釉料配置不够精细,混杂了其他的金属氧化物,造就了钧红红中泛紫的色调,对于不追求纯正单色的人来说,反倒别有一番生动韵味。钧红不似正红色威正张扬,又不似绯红色娇嫩柔婉,其釉料质地的敦厚冲缓了玫瑰花色彩的明艳,让瓷器整体于含蓄中透露着跳脱,于温柔中暗藏着热烈,予人庄严与愉悦并存之感。时至清代雍正帝,还曾仿制钧窑的变釉制瓷,以求釉料自然流淌之态。

钧窑是对烧制红色瓷器的小步尝试,景德镇窑在元代则迈出了一大步的探索。元代制瓷以景德镇为盛,基本以青白两色为窑口的生产迭代方向,却也不乏对红釉的小规模尝试——或许源于一时的灵感迸发,或许源于历代工匠的数次失败,红釉瓷的漫漫创造之路,便由此开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元代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出自景德镇窑,梨形壶身,直口圆腹,应为景德镇新创的造型。通体施满红釉,腹部暗刻有细颈长嘴的五爪云龙纹,最难得的是釉面匀净而釉色鲜艳。别看这小小一把执壶,已是流传至今的元代红釉器中的珍品。通体红釉的瓷器在元代并不多见,倒是釉里红的技艺成为元代始创的独特创作。早期釉里红的工艺是在胚胎上施一层稀薄青白釉为底釉,再用彩料绘画,最后以一层青白釉作为罩面釉,入窑烧制。由于彩料介于底釉与罩面釉之间,铜红液在高温下又易挥发,故出窑后的瓷器釉面常有一种墨落生宣的晕染效果。出土于苏州吴中区的釉里红白云龙纹盖罐为元代釉里红瓷器中的经典器物,其器腹部位在青白底釉上浅刻盘龙两条,盘于罐身之上,龙纹的外轮廓施以釉里红,采用了拨白的装饰技法,使得白色蛟龙宛若蜿蜒升腾于鲜艳的红云之间。动态的绘图加上色彩的对比,两条龙犹有气势凌云之姿,使得画面引人遐思,展现出景德镇窑工匠匠心独运的创作趣味。到了后期,釉里红的工艺在部分窑口改为将彩料直接绘制于胎上,施以青白罩面釉,此乃“釉下红”,与釉里红有所差别。

在红色成为明朝官方所认可并大范围使用的色彩之后,它用于端庄肃穆的宫廷院墙,用于精致典雅的后妃首饰,用于辞旧迎新的年节装饰,各个瓷窑也在不断探索,试图烧制出一种至纯至正的红色瓷器来。其实,此前之所以一直未有纯正的红瓷,除了红色在生活中未被统治者所崇尚的缘故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工艺技术的阻碍。传统红釉以铜为发色剂,但是铜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程度极低,且其显色受到还原气氛等诸多因素影响,烧制非常困难。细数之下,唐代长沙窑的铜红釉釉色带黄,宋代钧瓷红中带紫,金代烧造红绿彩瓷,元代景德镇窑多制釉里红。而通体色泽油润光亮,如红宝石的高温红釉,则被誉为“千窑一宝”。而这千窑一宝,曾在明朝宣德年间红极一时。

前文提到,朱元璋称帝后命翰林学士拟定礼制,确定新朝祭器样式。明代宣德年间制鲜红釉即因多被用作祭器,又被后人称为祭红。鲜红釉的成功烧制无疑是红釉探索中的重大突破,比起钧红,鲜红釉色泽柔和稳定,不再有流釉之感;比起釉里红的色彩交杂,其通体一色,鲜红艳丽,正是历朝工匠所追求的至纯至正之色。尽管如此,成功的烧制并不意味着工艺的完美成熟,鲜红釉依旧对烧成条件极为苛刻,成品率极低。并且,为配制这种可以相对降低受环境影响程度的色彩,古人不惜成本,以珊瑚、玛瑙、玉石、赤金等珍贵珠宝入料,因此鲜红釉身价更为名贵。明代嘉靖年间的进士王世懋在所著的《窥天外乘》中描述道:“我朝则专设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骔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足见鲜红之难得。

清朝康熙年间的《江西通志》卷二十七中,有一段关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浮梁县的记载:“江西布政司呈,称鲜红桌器均获高匠,重悬赏格,烧造未成,欲照嘉靖九年日坛赤色器皿改造矾。”虽是在说嘉靖年间江西再烧不出高温红釉,只能用较低温度下烧制的矾红釉作为替代品,却也一石二鸟地点出了统治者对御制红釉的追求,与烧造高温红釉的工艺之难、耗费之高。集中烧造高温红釉的探索之路也因经济无力、政治动荡、材料稀缺等原因中断了二百余年,直至清代康熙时期方才复兴。如果说明朝烧造红釉是因为君主喜红,以此为祭器命地方烧制的话,清代统治者在此基础上则更增添了一重显示国力的意图。康熙亲政后,开创大清盛世,国力繁荣,决意复烧红釉瓷器。在督陶官郎廷极的督导下,御窑厂研究釉料配方与烧制方法,烧制出的高温铜红釉瓷器虽釉色与宣德鲜红釉不同,但色浓如牛血,有些积釉处呈暗红色,别有一番浓淡趣味。强光下釉面反射出玻璃般的光泽感,莹澈浓艳,如一层宝石均匀附着于白胎之上,叫人赏心悦目。因釉汁浓稠较厚,烧制时不免流淌,郎窑红瓷器往往于口沿处露出一圈白胎,俗称“灯草边”;又为流釉不浸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语。据清宫与饶州府御窑厂来往的造办文书记载:“脱口以雪顶为佳,流釉以牛毛丝为妙,釉不过足,以鸡翅木纹为尊”,挑选郎窑红贡品的官员便以此奉为圭臬。官方的标准既出,则暗示着此种器物的烧制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有足够的人力物资进行批量化生产。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郎窑红釉器屡屡出现于拍卖场上,与之相比肩的还有康熙晚期景德镇窑新创的豇豆红釉品种。自成功烧造至纯至正的郎窑红瓷器之后,豇豆红又于单色红中人为地衍变出其他色彩,有时因红釉氧化产生绿色窑变,倒使得红中微微透绿,故得美人霁、桃花片等美名。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写道:“美人霁佳处在于,淡红中显鲜红色与茶褐色之点,背光则显绿色”。清朝朱琰在《陶说》中提及了豇豆红的烧制方法,其法名为吹红:“截一长七寸、口径一寸竹筒,一头蒙上细砂,沾着釉水吹到坯上”。这种看似是烧制缺陷、实则为有意设特殊色彩计的,自19世纪起深受日本及西方藏家青睐。豇豆红在西方被翻译为“Peachbloom(桃花釉)”,其绿柔软如桃叶,其红温婉若桃花,这样的英文翻译,竟颇为形象地道出了豇豆红的特点。

红釉的烧造从红色不均不纯的钧窑,到纯正的郎窑红,又到有意为之的不规则豇豆红,历经数朝工匠的努力尝试。流传至今的红釉件件精美,釉色下涌动着热烈的生命力。它或许不似青花瓷一般是世界眼中的中国符号,但百余年来各色红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这一抹红,始终是历代君主挥之不去的心头好。

剔红漆器:

漆器中的一骑绝尘

瓷器发展成为国民用具之前,漆器在百姓生活和宫廷军队中的使用率很高,随着耐用且便宜的陶瓷问世,漆器方才因其制作周期长、易损耗的不足之处而被边缘化,逐渐成为贵族阶层使用的器物。其中,雕漆技艺是漆器制作中的重要手法,其实颜色远不止红色一种,还包括了剔黄、剔绿、剔黑、剔犀、剔彩等,现在我们能见到的传世品以剔红最多。古代漆器早期多见于汉墓出土,以黑红两色为主,五代时漆器制作中心南移至江浙地区,宋元时期民间作坊兴盛,更是在明代辈出名家,如张成、杨茂等人。到了清朝,漆器深受乾隆皇帝喜爱,剔红漆器更是一骑绝尘,尽显风光。此时的剔红漆器造型多变,不再拘泥于桌器盛皿,雕刻技法也更加细腻纤细,整体审美风格趋于繁琐华丽。

朱红的漆器因色彩艳丽而备受官家百姓所喜,《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中描述了明代北京城隍庙附近的集市场面:“原城隍庙开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夥,人生日用所需,精粗毕备,羁旅之客,但持阿堵入市,顷刻富有完美……其他剔红填漆旧物,自内廷阑出者,尤为精好”。有趣之处在于,或许是因漆器工艺难得,受众面多为贵族阶层,且统治者未将剔红漆器与节庆礼制相捆绑,所以元明两代的漆器制作甚少着意逢迎祥瑞祈盼之意。加之民间匠人颇受文人思想熏陶,其时剔红漆器多见山水人物画。《明太宗实录》卷二十四中记载了永乐元年颁赐日时给众王妃的礼物列表,其中有雕漆盒、盘、果碟等。装饰纹饰以人物故事为主,辅以诸多花草纹饰。花卉图案也是明代漆器的重点装饰,通常中心刻大朵花卉,四周枝繁叶茂,或以小朵花蕾缠绕,呈众星捧月之感。清宫旧藏的明代永乐年间剔红莲托八吉祥纹圆盒便是经典纹饰的代表,以莲花和八宝相衬,布局方式亦符合范式标准。盖面中心雕刻盛开的莲花一朵,周围以佛教八宝纹饰相绕,依次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每件宝物下面均以莲花承托,习称莲托八宝,寓意“八宝生辉”。盒上下壁雕缠枝莲花共24朵。外底髹赭色漆,近足处针划“大明永乐年制”行书款。莲花、八宝在明清两代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品及建筑物的装饰纹样,尤以瓷器为多,体现出宗教思想与美术工艺的融合。

乾隆皇帝偏爱漆器,常由清朝造办处绘制纹样,交给苏州织造制作,一件红雕漆五蝠捧寿鼻烟壶便是如此。此时工匠雕刻花纹水平高超,比之前朝更为精细纤巧,刀法迅捷锐利,但若供内廷所需,自由创作的机会则相应变少。宫廷器物的纹样多取洪福长寿、如意吉祥之意,具有鲜明统一的宫廷审美风格。同时,雕漆的使用范围从文房桌案之物扩展到家具摆设,如乾隆年间的剔红福寿纹炕几,侧沿及腿浮雕蝙蝠,两侧腿间有开光洞,开光下沿饰上翻的如意云头纹。在此阶段,吉祥纹样与朱红色彩相得益彰,更显天家之风。

红色珊瑚:

以稀为贵,因色得喜

若说红釉瓷器与朱红漆器的使用是人造制品中的刻意选择,红珊瑚则是因其珍贵稀少与天生朱色而深受宫廷贵胄的喜爱。从摆放纯天然的珊瑚树以作观赏,到生活用具的华贵装饰,再到为礼制需求而刻意加工的盆景首饰,红珊瑚的文化寓意也在古代历史的演进中层叠丰满。

江苏徐州东汉墓出土的鎏金镶嵌兽形砚盒上嵌有红珊瑚、绿松石和青金石,光彩夺目,应为出土文物中年代最早的红珊瑚。晋代《西京杂记》卷一中,对汉朝上林苑所置红珊瑚树描述如下:“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称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燃”。天然的红珊瑚生长于100至2000米深海中,由珊瑚虫天然堆积而成,不可人工养殖,且仅在我国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有所生长,故南越国国主近水楼台,可获红珊瑚树献给汉帝。自唐朝起,珊瑚便用于制作书房笔架或闺房帷钩等,至明清时期愈发流行,而红珊瑚凭借其讨喜的色彩在珊瑚家族中最得世人喜爱。同时,因位于《阿弥陀经》与《般若经》所列七宝之中,红珊瑚既有佛典思想的加持,更得宫廷内院的关注。

一件清宫造办处所造的红珊瑚树盆景,以錾金、掐丝珐琅、画珐琅等工艺造三层垒桃式花盆。枝叶盘曲于花盆底部,于三层双桃盆中穿插,陶盆前后有两只蝙蝠展开双翼,托举掐丝珐琅团“寿”字。盆中插着一株鲜艳润泽、高约半米的红色珊瑚树为景,正应了“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的诗句。而清晚期造办处所造的珊瑚翡翠吉庆有余盆景,则对珊瑚进行了更加灵动多变的人工雕琢,可谓匠心独运、技巧精妙:盆景以红珊瑚为树干,翡翠为绿叶。树下翡翠莲叶以缠绿丝为荷茎,各镶嵌珍珠、碧玺于上。“吉庆有余”挂坠上部为铜镀金嵌水晶磬,磬的两端垂挂红珊瑚所雕的大金鱼两只,并以深红色蜜蜡为鱼眼镶嵌其上。树两侧的“福寿双全”挂坠上端亦有较小的珊瑚金鱼,下端为珊瑚米珠穗。此两件盆景整体用料丰富,精美华丽,工艺复杂,是帝后寿典之日才陈设的吉祥景致。更显示出此时工匠对红珊瑚别出心裁的设计巧思与游刃有余的处理技巧,足见红珊瑚数量丰富,且具福寿吉祥之意。

(作者为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来源: 文汇报

湛蓝湛蓝的天空中大朵大朵的白云

南京经过几天的降雨,空气质量非常好,今天天终于放晴了,蓝天白云,大团大团的白云犹如棉花一般,忍不住都要多多看一会儿天空。白云多漂亮呀!它们的形态千姿百态,有的像又白又甜的棉花糖,真想拿着大吃一口,有的像一匹强壮的大白马,真想骑着它游玩世界,这些白白轻轻的、大团大团的白云离地面很低,在湛蓝的天空下,又仿佛一幅一幅水墨画,让人不得不多看几天,看完之后,都感觉全身轻松与愉悦。

今天天气格外的好,又是周末,男女老少,三三两两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在仙林金鹰的广场上,家长们带着孩子在玩耍,孩子欢快的跑着、老年人悠闲地散步、还有一些中年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坐在公共的长椅上发呆......整个一幅幸福祥和和画面,不得不让人浏览往返。

大散文|长了翅膀的云(全)

大散文|长了翅膀的云

作者 崔洪国

“灵魂在你静止的悬浮里独舞。此刻的你,一片云,在我的眼前难舍难离,我想在风的催促中,与你飞向没有尽头的星空和海洋。”云是自然万物中最具象、最灵动,最变幻万千的物像,也是最能触发人灵感和联想的意象。

——题记

(一)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最早从费翔的这首《故乡的云》开始对每天天空五彩的云情有独钟。行走四方,抬眼望漫天的云卷云舒,总能看到故乡的影子,总有一种乡愁的滋味不离不弃地相伴着,这大概也是每个人心中故乡的情结吧!

记忆最犹深的还有白居易的那首《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水面波平如镜,云低垂着,就要贴到水面了,想必触手可及。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意境突然又开阔了,很远的天边,云海苍茫,气象万千,好像雾里仙境,星河欲转,千帆竞逐。过去了千年,等你在蓝天白云的时刻,望着那云涛明灭,这样的意象也是最让人浮想联翩,最富有诗情画意的。

云是自然万物中最具象、最灵动,最变幻万千的物像,也是最能触发人灵感和联想的意象。每天从早到晚,不管你走到哪里,那些云都会一步不离地跟随这你,有时在你身后,有时在你前面,一阵清风,也许就遁迹无形了。你正在怅然若失,那些云忽然又从半山和树梢不急不缓地飘逸而来,如可爱的精灵如影随形。早晚的天空如彩色的织锦,白日的晴空又如平原上洁白的棉絮,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时它们又如长了翅膀,你坐了高铁、飞机风驰电掣,翱翔蓝天的时候,它们也会伴随着你飞越万水千山,你刚落脚落地,它们就如忠实的伴侣真诚地守候在你头顶的另一片天空,凝望着脚下的另一方土地。

我曾经有过很多这样的经历,从2017年在海阳工作到回到泉城后到各地出差,每次都会与那些云邂逅、遇见。所有的遇见皆美好,所有的遇见都是缘,所有的遇见都可以美化成文字和诗行,那不仅是对一片云的喜爱,更是对那些飘逸的精灵带给自己心里的洗涤和净化的感激和敬畏。在过往的散文《云在天外》和《胶东天地一云间》等美文中,我不止一次地写到过我与童年的伙伴秋华、红军坐在高高的谷堆上和村后金色水湾的圩子墙上看云开日出,云月相伴的宏伟景象。写到过我在海阳的海边静静欣赏着在涛卷浪涌中,那些低垂的云朵在浪涛中出没,沙鸥翔集,云涛翻卷的壮丽情景。所有这些与云的邂逅和遇见,如今更加生动唯美地沉淀在我的脑海中,一想起来,就如啜饮着一杯甜甜的酒酿,如醉如痴。

(二)东边日出西边雨

如同春夏秋冬四季风景不同一样,云的春夏秋冬也有自己每个季节不同的色彩和故事。经历一个冬天的洗礼,春天的天空澄净无尘,春天的云是纯净无暇的。春风轻柔,春天的云聚散离合的少,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你留意,会看到大朵大朵的云在各自静息的天空悬挂着,春天的城市和田野花开千重,万紫千红,那些花啊、草啊,都拼命地向着云天的方向伸展开斑斓的色彩和柔美的身段,那些云好像不为所动。那些花草在微风的吹拂中一遍一遍向着那些云表达和诉说着衷肠和爱慕。那样的场景谁不为所动呢,那些云会意地向着草丛和花海一笑一颦,瞬间就融入到了无边无际的绚烂之中。每年春天,在故乡的田园,在泉城的明湖、趵突泉、泉城公园和旅游路,每天你都会看到那样动人绮丽的场景。

夏天是多雨的季节。夏天的云不仅是我朝夕相伴的精灵,更是雨的精灵,是雨的灵魂。夏天的雨是云放归灵魂的牧场和生命的归宿。夏天的云水汽多,在田野和山谷,在乡村和城市上空升腾的时候就云雾朦胧,云霭重重。在一个夏天的青绿中,那些云有时是诗与画的点缀,有时是海蓝岱青的背景。在雨季来临的日子,它们是雨的前哨,是雨季初期这个季节的主角。夏天的云是更多的故事和叙事。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实说的就是夏天雨和云转换的即兴和随意。本来是很常见的天气现象,到了他那里就成了《竹枝词》,雨成就了人生爱恋与倾慕的传奇。

想想也是,夏天积雨的云多,谁也不知道头顶哪片云彩就是雨云,这边阳光灿烂,眼见着那天就雨如倾盆了。人还没有跑到就近避雨的地方,雨停了。太阳从云后露出笑脸,一道美丽的彩虹从光芒万丈的阳光和云层中脱颖而出了,这是夏天我们经常见到的气象。倘若你在赶往回家的路上,你想把这漫天的彩虹和云霞带回你那个温馨的家,可是,车到了龙奥大厦,穿过转山隧道和龙洞隧道,又是团云密布,暴雨如注了。西边天际的太阳,彩虹和刚才下过雨的那团云还在那里悬着,这片积雨的云又是从哪个山头插上了翅膀飞到了你的身旁?你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夏季转瞬即逝的云和雨中静享着烟雨的平生。

(三)秋日,云卷云舒

秋天最是苒苒物华休,春华秋实,秋天的云总会让人想起饱满的垂实中间那些逐渐霜红的叶子。在济南南部山区的群山之间,在住的小区三面山坡处,早红的叶子传递这夏秋转换的讯息,那些云也随了季节的流转,在天空和蓝和红叶的红之间穿梭着。山高出,就蓝出于红胜于红,山低处,就红出于蓝胜于蓝,蓝红相见,成了这个季节山地的特有光景。山高山低处,当太阳早晚变脸那会,那些云和叶都如同披了彩霞,辉映着汉峪金谷的小蛮腰,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深秋了,深秋平原最让人忘情不得的景象就是天高云淡。天高衬托的是距离的辽远,在寥廓的天空上,那些云星星点点撒布开来,就是渐行渐远,触目可及,但触手就难及了。不像春天和夏天的那些云,触目之间,你触手就能摘下一朵,送给正相相思相恋你的心上人。

秋天是鲁北的棉花和冬枣收获的时节。曾经无边的田园里到了秋天除了立着的棒子就是白花花的棉花了。棉花开在广袤无际的田园里,如洁白的雪,无数弯着腰的影子在棉田里前前后后向着田野的深处移动着,每个影子的胸前都有一个盛棉花的兜,一株一株地过去,那些兜里就绽放了一兜一团的如雪如花的白。那时的云就在田园的上空静静的守望着,有时是一片一片的云跟着田园里的影子挪移,有时是一团一团的云遮蔽了太阳,覆盖着棉田里那如雪的白和移动的影子。秋风荡漾,那些云就离散开来,在蓝天的装饰里如同变戏法一般换了洁白的秋装,探身融入到那一望无际的棉田和万千盛放的棉絮中。

冬天来了,生命修养生息着,叶落树枯。但是也不是所有生命的色彩都消沉在冬天的萧索和寂寥中。你就说这云,依旧如长了翅膀,飞越春夏秋,飞越千重山,万重浪,还是在冬天的季节和天地间际会。冬天极寒的天空主打的是深蓝的色调,寒风凛冽,晴空的日子多的,少云的日子多。与春夏秋三季的打头碰面相比,冬天与云遇见,与云邂逅有时就是一种奢侈,冬天的云都躲到那个角落去了呢!

其实,它们也没有走远,也许在你不经意间,就又看到那些熟悉的祥云了。在冬天故乡村落的街角,那些老人在那儿晒着暖暖的太阳,说着丰年好大雪,就有云驻留在街角静听着老人的絮叨了诉说了。泉城的明湖、千佛山、红叶谷、英雄山,此时褪去了多彩的华美,在你意犹未尽的时候,忽然就有那么一片流云闯入,瞬间勾起内心的涟漪,一阵清冷的风掠过,又转瞬无影无踪了,你意兴阑珊,在思念的同时开启对明年的春夏秋冬五彩斑斓的憧憬。

(四)人生羁旅云相伴

人生羁旅,匆匆行走之间,你会看到无数的云朵、云涛、云海、云烟。每一刻,那些云都变幻这无穷无尽的形象,让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追随着云的飘逸和流变钩织和雕刻着关于故乡和他乡的叙事和图景。在疾驶的高铁上,离着故乡近了,从故乡平原的天空你看到有大块的云飘过来,你看到了故乡田园里雪白的棉花和乡亲的影子,你向着故乡平原的深处投去敬礼的目光。那些云羞涩地远去了,留下一缕在你的眼前晃着,你看到了故乡院落里升起的炊烟,在炊烟袅袅中,你看到了曾经的目前捧着一张槐花饼,颤巍巍地在门口等候着,你想走进的,那片云又如长了翅膀,故乡近了远了,你的思绪醒转来,随着飞驰的列车向着远处的远方进发。

在你行进的山与海之间,你掩卷沉思,那些俏皮的云,那些与你形影相随的精灵不时就挑动着你的思绪,让你坐立不安,牵惹得你茶饭难思。那大约就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念念不忘的羁旅的愁肠了思念了。阴云密布的时候,你会感到沉重,感到压抑和喘不动气。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会,你会感到云层很低,气压很低,你自己的情绪低沉,感到事事那般不如意。人生不如意之七八是因为这样的无助和压抑,当那些云层低低地向你迫近的时候,你感到了惶惑,内心想着突围和突破。

好在那样的场景很多时候转瞬即逝。云开雨霁,你看到的更多是云的多彩和瑰丽,多姿和变幻。前面是一座山,一缕云就从山的那边飘过来,那形状就想你经常在百度中寻找的星云的创世之门。真实的创世之门远在无数的光年之外,真得是在天外,梦幻的创世之门近在咫尺,就在你的眼前。一山放过一山拦,过了一个隧道和一个山包,又一团云絮在半山的桃红杏黄中与山的主人行吟着田园的牧歌。一山青绿,一山桃红,一山杏黄,几座山的山腰,连系着大块的云朵。“荡胸生层云,决雌入归鸟”在我匆匆的行色中就这样绮丽梦幻地逼真成真了。

在醉美的泉城济南,在大美烟台,在风景如画的荣成,在仙境蓬莱,我无数次看到过那样的景象。就说我经常行走的南绕城和济泰高速,穿行过济南醉美的南部山区,山峦叠翠,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所经过的山坡随了春夏秋冬季节的流转流光溢彩,万紫千红。高速穿过的隧道又多,所以经过之处一会是云雾缭绕,一会是云树相偎,一会是花海艳丽,一会是云海如潮,让你目不暇接。前几日一个遇雨的黄昏,同事从南快速路送我回家,刚上高架那会雨势正急,穿越了浆水泉隧道,雨停了,其实是没有下雨,东边的天际一丝浅蓝从傍晚灰蒙蒙的云层中透出来,色彩分明,那气象真得像穿越了时空一般,如梦似幻。

不久前一天下午,我们从淄博公务结束后回济南,经过南部山区我又看到了同样瑰丽的景象。天气预报说台风“杜苏芮”正在路上,很快就要影响到山东。那时还没有一点征兆,车窗外的云就在群山之间云淡风轻的飘着,一会如一座山,一会如一座桥,一会如一片田园的,一会如一片树海,一会又如一只凤凰展开了翅膀随了车和我的思绪飞翔着。不同之处就是那些云层越来越厚,颜色从白变得越来越灰浓。

即兴之间,我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灵魂在你静止的悬浮里独舞。此刻的你,一片云,在我的眼前难舍难离,我想在风的催促中,与你飞向没有尽头的星空和海洋。”回到单位,很快云就变成了雨,在窗外汇聚成澎湃之势了。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樱花树下85岁奶奶和柴犬一张照片,暖哭12万网友

又是一年樱花季

此时的日本渐渐变成了粉红色的海洋

微风吹过,漫天樱花飘舞

看着街道上的一对对年轻男女

手牵着手在樱花雨中漫步

曾经青涩美好的回忆顷刻间也涌入心底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樱花在我们心里成了浪漫的代名词

殊不知

那一棵棵美丽的樱花树下

不止有爱情的浪漫,还有亲情的温暖

落英缤纷的樱花树下

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和柴犬

对坐着休息

那一瞬,奶奶开心的好似少女

这是日本旅行摄影家YASUTO

为奶奶和她的柴犬阿福在樱花树下

拍摄的一组照片

那柔和的色调,温馨的画面

感觉一颗心都被暖化了

摄影对于YASUTO来说

不仅是工作,也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

而这组摄影作品的意外走红

也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照片中的奶奶今年已经86岁了

一人一狗在日本冈山县乡间

过着悠闲的养老生活

去年3月,YASUTO要去九州出差

出门之前,他对奶奶说

“奶奶,等我从九州回来以后

带你去樱花树下,拍些照片吧”

没想到,奶奶听到后

居然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

这让作为孙子的YASUTO心底

也生出了一丝内疚

“奶奶开心的样子,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四月正值樱花烂漫的季节

奶奶仰头欣赏着一片粉嫩的樱花

少女心再次在心中涌动

似乎又回到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镜头前

奶奶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温柔

仿佛为她按下快门的不是YASUTO

而是去世多年的爷爷

YASUTO的爷爷

也是一枚妥妥的摄影迷

而奶奶就是他最好的模特

遗憾的是

直到爷爷去世后,YASUTO才发现

自己身为摄影师

相机里居然没有爷爷的照片

也是从那一刻起

YASUTO告诉自己

从此以后,一定要多陪陪奶奶

多拍一些奶奶的日常照片

不能让遗憾再次发生

阿福,是一条柴犬

自从爷爷去世后

一直就陪伴着奶奶,形影不离

自然而然

它也成为了镜头下的主角

画面中的这台缝纫机

是奶奶当年嫁过来的陪嫁

算起来今年已经是第63个年头了

直到现在

奶奶也依旧能把缝纫机踩得哒哒响

缝缝补补,根本闲不住

阿福总会安静的待在旁边

陪伴着奶奶

偶尔也会皮一下

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里

多亏有了缝纫机这个老伙计

和阿福的陪伴

奶奶的生活才不至于太过孤单无趣

这世上有哪个女人

能抵御得了花草的魅力呢

奶奶自然也不例外

YASUTO知道最喜欢大自然的花花草草

特别是见到满天满地盛开的鲜花时

每每都开心地像小孩子一样

所以一有空

YASUTO就会带着奶奶还有阿福

一起来到田间花海

用镜头记录下她与阿福的暖心瞬间

奶奶年纪大了

走路比较慢,阿福总会跑一阵

就在前面停下来

然后静静地等着步履蹒跚的奶奶

走走停停

累了就坐下来歇一歇

奶奶喜欢静静地看着阿福

好像都看不够似的

而阿福也一样

目光总会跟着奶奶的身影

坐在向日葵的花海中

奶奶欣赏着美景

还不忘摸摸阿福

心里所有的幸福,都想与之分享

银杏树下

阿福像小孩子一样

靠在奶奶怀里

一人一狗

画面却如此和谐

仿佛就连空中飘落的叶子

都不忍打破这份美好

大朵大朵的绣球花

也是奶奶的心头爱

走一段时间

奶奶总要停下脚步

抚摸一下阿福

阿福看来很享受呢

波斯菊同样也深得奶奶欢心

可与阿福相比

恐怕还是阿福更惹人爱吧

奶奶老了

走不了太远的路

累了就坐在地上歇歇

周围繁花锦簇

身旁还有阿福的陪伴

从春到秋

从春花烂漫到秋叶红透

YASUTO陪着奶奶

拍遍她想去的地方

YASUTO为奶奶和阿福拍摄的照片

原本只是想记录下奶奶的生活

没想到被知名媒体转发后

竟然还入选了东京摄影俱乐部摄影展

事实证明,在你带着感情

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

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很多网友看了以后

纷纷感慨时光易逝不等人

后悔在爷爷奶奶生前

没能多陪陪他们

爷爷的离开

对YASUTO来说是一个遗憾

幸运的是,奶奶还在

我只是想趁奶奶还能走、想走的时候

陪着她,一起做她喜欢的事

不别要留下遗憾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没有什么比亲人间平平淡淡的相伴

更能触动人们心底的

那一抹温柔了

有阿福的陪伴,奶奶很开心

但也别忘记

奶奶身边不应该只有阿福

毕竟亲人的陪伴是永远也无法被替代的

别给余生,留下遗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