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时间:2024-02-07 18:43:14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真就成佛了吗,大彻大悟和念佛没法比

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真就成佛了吗,大彻大悟和念佛没法比。

首先说一下禅宗的来历,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菩提达摩,菩提是觉,达摩是法。他是印度第二十八代祖师,可是他为什么不在那儿做祖师,而跑到中国来?因为以前佛陀曾经说过,到第二十八代的时候,大乘佛法应该传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国。所以达摩祖师就由印度坐船到中国来了,得到了梁武帝的召见。梁武帝就开始相达摩祖师炫耀自己“我这一辈子造了很多庙,度了很多和尚出家;又拿国家的钱,布施给所有的穷人,也供僧,打斋供众。我这样有什么功德?”达摩回答“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善因,非是实相。”武帝问:“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不了达摩所言,变容不言,梁武帝就这样错过了达摩祖师。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达摩祖师便在石洞里面盘膝静坐。面壁九年,等来了神光也就是二祖慧可站在洞外雪地里,断臂表达一心求法的决心,才让达摩祖师站了起来。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慧可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达摩祖师认为他可以为担当大任的法器,就把衣钵传给了二祖慧可。并对慧可说,“衣钵传到六祖,就不用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言说的多,修行的少”。到了六祖慧能是五祖给他讲《金刚经》的要义,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彻大悟。禅宗从六祖慧能开始,就用《金刚经》印证参学者所悟是真是假。禅宗的教育方法,历代祖师有很多都是当头棒喝,令上根人当下开悟。

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真的就成佛了吗,大彻大悟和念佛没法比。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只是见到了佛性。所以还要悟后起修,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佛。就是所讲的“理需顿悟,事需渐修”。释迦牟尼佛说过,一个普通人也就是凡夫从初发心到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成佛后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来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时间是很长的,长的无法计算。自力修行成佛,为什么要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中间有退转。另外佛是两足尊,智慧和福德圆满,这中间还要广修智慧和福德。

我们知道六祖慧能大师说过“只接上根利根之人,只接最上乘人”,《六祖坛经》与《金刚经》是一脉相承,其实,《六祖坛经》这部经是专门留给上上根人修行(即具有上上等善根的有缘人),是专门用来培养日后佛门的方丈和主持。永明延寿大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而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先参禅悟道,大彻大悟后,反过头修净土念佛法门,这是在做给我们看,让我们对念佛法门引起足够重视。

不是每个人都像六祖慧能大师那样的上根利根之人,而念佛法门则是普被三根,上根中根下根。一句“阿弥陀佛”即是无上甚深微妙禅。当今上根的人很少,就算开悟,还只是修行的开始。而念佛则不同,是带业往生。只要具足信愿持名念佛,往生到西方净土,开悟都是小事,所以大彻大悟和念佛没法比。就算下品下生,同样圆证三不退,就是八地菩萨才圆证的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即阿惟越致菩萨,即不退转菩萨,等同于八地菩萨,且一生成佛。和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往生的区别只是品位的高低,但从成佛来说,都是一生成佛,实实在在的平等成佛。

在《阿弥陀经》中,佛向当机者舍利弗,陈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无尽的庄严,来启发大众的信心。信心建立之后,就劝与会大众应求往生以发愿,再开示执持名号以立行。尤其谈到这个愿的重要性——具足信愿,一定往生。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过,“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到寺院供斋要小心哦,一不留神就跟佛菩萨错过了

​​“宾头卢颇罗堕”这位尊者,佛在世的时候,他为了显神通,把一只钵放在刹竿上面,他显神通把它弄下来,佛就罚他,你不能灭度,你要住世在人间。故所以,他是福田第一。所以,打千僧斋是有圣人来应供的。

宾头卢颇罗堕尊者

宋朝的时候,在杭州延寿王寺,钱忠懿王打千僧斋,问方丈和尚:“今天我来打斋,圣人有没有?”方丈回曰:“圣人是有的,你晓得伐,(就是刚才)你把他耳朵扯起来,让他去边上坐着,他就是圣人。”“那我今天糟糕了”,钱忠懿王追悔莫及,为啥道理呢?这位圣人弄得特里特别的,扮得苦苦恼恼的,身体龌龌龊龊的,味道非常难闻,很臭的。钱忠懿王本是好心,他觉得让他坐在人多的地方,不太好意思,就和他说:“这位师父,请到角落里去坐着。”哪里知道这位竟是圣人。这是哪位圣人呢?定光尊者,就是定光佛化现的。

结果,钱忠懿王马上离开延寿王寺。过去没有轿车,皇帝只有坐龙轿。到了法相巷定光寺就礼忏:“我今天向您来求忏悔,您是古佛再来,您叫定光佛。”出家人问“是谁说的?”懿王说:“是延寿王寺方丈和我说的。”出家人说:“哎!这个人真是的,延寿王寺方丈是阿弥陀佛啊!你不去找他,到这里来干什么?”他听到方丈和尚居然是阿弥陀佛,马上拜别定光佛赶回延寿王寺。延寿王寺到法相巷有段路程,一直走到天黑,已经不早了。延寿王寺方丈晓得钱忠懿王要来,头天晚上就入涅槃了。那么,才晓得方丈原来是阿弥陀佛化身。第二天早上,钱忠懿王赶快坐轿子到法相巷去定光佛的地方,哎呀,定光佛也在头天晚上灭度了。

因此我们要知道:“一佛出世、千佛护持”。释迦牟尼佛成了佛,只有释迦牟尼佛是佛,其余来护持释迦牟尼佛的都是祖师。像我们净土祖师,头一尊东方护国菩萨,第二尊光明导公禅师善导和尚是阿弥陀佛化身,第三尊也是不可思议,第四尊法照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化身,第五尊少康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化身,这些我们都要知道。我们净土九祖都是不可思议,都是佛菩萨化身。云栖莲池大师,是十地菩萨化身;蕅益大师,听说也是大菩萨化身。这样讲起来啊,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要轻慢任何一个人,只可以一切恭敬。不能轻慢一人,恭敬一人,这样是不可以的,我们要一切恭敬。一切恭敬就有办法了,总有一个人被你恭敬到。如果轻慢一个人,恰恰轻慢了佛菩萨,那糟糕了。

过去普济寺的后寺——法雨寺打千僧斋,一个福建人来打斋。打斋那天,时近十一点,敲鼓人要开梆了。持午的人不能过午,不能过十二点钟,最晚最晚十一点半要开梆吃饭。饭吃好,已斋毕,来了一位和尚,一拐一拐地。恰巧斋主从斋堂里走出来碰到这位和尚,他说:“我是来赶斋的,现在可以吃饭了吗?”斋主回道:“啊呀!师父啊,我们已经打过斋了”。“这样啊”,他眼睛直直地盯着看施主的裤子,斋主心里想,莫非他要我这条裤子?于是走到门板后,罩裤脱下来交给他。交给他以后,只见这位和尚在手里一甩,马上向千步沙海里走过去,他在海面上会走的。这下好了,斋主可高兴坏了,我今天碰到活罗汉了。

这还不稀奇,斋打好,朝山朝好,回到自己家里,打开橱门,自己的那条裤子竟然折得齐齐整整地在橱里摆着……难得难得,后来他到普陀山,将这个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寺院听,寺院就记录下这个公案。所以我们要晓得,供众结缘,功德最大。但是,不要轻慢任何一个人,要一切恭敬。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精选画传

一、持咒祈子,大士授生

蕅益大师,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十年持念大悲咒以祈子,母亲金氏梦观音菩萨抱儿授之而生大师。

二、幡然醒悟,尽焚前文

大师七岁即茹素,十二岁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为己任,誓灭佛老二教,开荤酒,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时阅读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与《竹窗随笔》,幡然认识到以前的错谬,将所著的《辟佛论》付之一炬。

三、父亡诵经,发出世心

二十岁,注解《论语》,至“天下归仁”一句时,不能下笔,废寝忘餐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其年冬,父亲亡故,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发出世心,每日持诵佛名,尽焚文稿二千余篇。

四、决意出家,体究大事

二十三岁时,听一法师讲《首楞严经》中的“世界在空,空生大觉”,心生疑团:“为何有这样的大觉,竟如此推崇空界?”闷绝无措,自感昏沉散乱颇重,功夫不能相续,遂于佛像前发四十八愿,决意出家,体究大事。

五、梦礼憨师,遂出家愿

二十四岁时,梦中礼拜憨山大师,恳请上乘佛法。时憨山大师在曹溪,不能往从,乃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法师出家,命名智旭。

六、入山参究,通达透彻

同年,入径山坐禅参究。第二年夏天,用功到极处,身心世界,忽然消殒。因而了知这个身体,从无始劫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只是坚固妄想所现的影子,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不是从父母生的。这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无不通达。久之,则胸次空空,不复留一字注脚。

七、遍阅律藏,著书立说

越一年,大师仰崇莲池大师而作私淑弟子,于莲池大师像前自誓受比丘菩萨戒。尔后遍阅律藏。在三次阅律藏的基础上,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为明清以来最精湛的律学著述。

八、母逝闭关,求生净土

二十八岁时,母亲病笃,痛切肺肝,丧葬尽礼,誓住深山,掩关修道。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功夫,求生西方净土。

九、广学专弘,大振莲风

大师从“一即一切”的圆顿理念出发,判言念佛法门乃总持一切的妙法。《示念佛法门》云:“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后又多次结坛闭关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师身体力行,广学专弘,扭转当时轻视净土之势,莲风一时大振。

十、著述宏丰,广阐圣教

蕅益大师著述宏富,凡四十余种。与莲宗有关的著述主要有《弥陀要解》《灵峰宗论》以及大师亲选的《净土十要》,是净业行人修学的经典之作。印光大师称赞《净土十要》云:“为古人发挥净土最切要之著述。”

十一、跏趺念佛,安然西逝

五十七岁时,大师示疾,遗命身体火化,屑骨和粉,分施水陆禽鱼,以结往生西方之缘。跏趺而坐,面西念佛,举手而逝。

十二、得齿舍利,奉塔灵峰

圆寂三年后,门人如法荼毗。启龛,见大师趺坐巍然,发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牙齿俱不坏,与鸠摩罗什大师的舌相不坏,同一征信。门徒们不忍遵从遗命,便奉灵骨,建塔于灵峰。大师的本迹不可思议(印祖常云,蕅祖乃法身大士再来),被后人尊推为莲宗九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