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徐姓(徐姓男宝宝取名字大全2023兔年)

时间:2024-01-31 10:58:21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百家姓:徐姓的来龙去脉

作者:谢建国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目前人口最多的5个姓氏,分别是王、李、张、刘、陈。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已无法准确统计。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一书中,就收录了23813个汉字姓氏。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排名前100的姓氏,总人数占全国户籍人口的85.9%。

一、百家姓:徐姓排名第11

2020年初,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2019年百家姓”数据,即对全国各姓氏人口数量进行排名。其中徐姓位列第11名,排在吴姓、周姓之后,孙姓、马姓之前。目前,大陆徐姓人口约为2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43%左右。

大数据显示,中国徐姓人口最多的地方,集中分布在江南一带,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和江西东北部,其中江苏省是徐姓第一大省。巧的是,徐姓发源地,就在江苏泗洪一带,徐姓始祖徐若木受封的徐国就在那里,不过这里属于江苏北部了。

二、徐姓起源于哪里?

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徐姓也有多支不同的起源,以下介绍三种最主要的起源:

1.源于徐国,以国为姓

在上古时代,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若木受封于徐地,成为徐国的开国君王。徐国的版图,位于江苏、安徽、山东三省交界处,中心位于江苏泗洪、安徽泗县一带。徐国不断发展壮大,到周穆王时,已传至32世孙徐君偃。

徐君偃胸怀大志,励精图治,被拥为徐偃王。当时周穆王荒于国政,在一次西游昆仑山时,徐偃王起兵反周。失败后,徐偃王的儿子继续统治徐国,但国力衰退,到战国时期被吴国吞并。他的后裔和徐国子民,便以国为氏,这便是徐姓的由来。

徐姓始祖若木徐

2.源于殷商遗民,以氏族为姓

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代为统治天下。同为西周王室的管叔、蔡叔、霍叔不服,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平定叛乱后,把原先武庚统治的殷商遗民中的6个氏族划归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国,自己留朝执政,派长子伯禽就封),其中一个是徐氏族。

3.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南北朝时期,西北一带的氐族人有的改汉姓徐姓。唐朝时,百济国的王子改为徐姓,其后代现属于朝鲜族。明朝初年,有的蒙古族归队明朝,改姓徐姓。清朝时,有的高丽族人改姓徐姓;满洲八旗舒禄氏等,集体改姓徐姓。

三、徐姓是怎么迁徙的?

在战国时期徐国灭亡时,江苏西北部、安徽东北部的徐姓人口已经很多,并扩展到山东一带。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是华北地区常见的姓氏,少数徐姓先祖已迁徙到南方的江西、浙江。

西晋末年,爆发“永嘉之乱”后,随着全国性的大规模人口南迁,徐姓也进入到淮河、长江下游地区。再到宋朝,客家先民进入江西、福建交界一带,徐姓人口进入赣南、闽西。到元朝时,客家人中的徐姓再次迁徙到粤东一带。到明清时,徐姓已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

随着徐姓的不断繁衍和迁徙,出现了东海郡、琅邪郡等著名郡望,并出现了东海堂、高平堂、高宛堂、琅琊堂、雪山堂、建榻堂、麦饭堂等211个堂号。其中东海堂的人数最多,因为徐姓发源地属于东海郡。

其他众多堂号,大多与徐氏名人有关,如建榻堂,是为了纪念东汉名士徐孺子。王勃《滕王阁序》提到他:“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所以命名“建榻堂”。

四、徐姓有哪些历史名人?

1.古代徐姓名人

徐福:秦朝著名方士,携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为秦始皇采长生不老药。据说后来成为日本始祖之一。

徐稚:东汉名士,也称徐孺子、徐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他。南昌有一条“孺子路”。

《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擀(徐干):东汉末文学家,与孔融、王粲齐名,为“建安七子”之一,赋、诗、文均擅长。

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在樊城之战中击败关羽。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的谋士,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因母亲被曹操挟持,被迫投奔曹营。

徐世勣:唐朝开国功臣、一代名将,也称徐懋功、徐勣。因功被赐唐朝国姓,又称李世勣、李勣。

徐敬业:李勣之孙,因反对武则天称帝,率领十余万人造反,骆宾王为之作《讨武瞾檄》。最终兵败被杀。

明朝开国元勋徐达

徐达:明朝开国元勋、一代名将,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明初功臣中,文以李善长第一,武以徐达第一。

徐霞客: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耗时30年考察完成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记载了所经21省的地理、人文、博物等。

徐阶: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因擅长写青词受到嘉靖宠幸。在他的努力下,大奸臣严嵩父子被参劾后倒台。

徐光启:明朝科学家,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天文、历法、数学、农学等,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明朝画家徐文长

徐渭:也称徐文长,明朝著名画家,“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在书法、戏剧、诗文也造诣很深。

2.近现代徐姓名人

徐世昌:近代政治家,受袁世凯器重,1918年当选大总统。

徐树铮:近代政治人物、军事人物,受段祺瑞器重,后被冯玉祥。

徐志摩:“新月派”诗人,代表作《再别康桥》。

徐悲鸿:现代画家,代表作《奔马图》《九方皋》《愚公移山图》。

徐特立:革命家、教育家,“延安五老”之一。

著名诗人徐志摩

徐向前:开国元帅,革命家、军事家,毕业于黄埔一期。

徐海东:开国大将,军事家。

:曾任上海市长、中国工程院院长。

徐静蕾: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徐若瑄:女歌手、演员。

徐姓的起源与繁衍

徐姓的起源与繁衍

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赢。夏朝初,伯益次子若木受封徐,为徐国第一代国君,若木至第四十四代国君章禹,都为嬴姓。

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公族子弟以国为姓,称徐氏。这就是赢姓之后,徐姓起源于此。

以国为姓的徐氏,开创历史新篇章。

第一节 以国为徐姓

《左传·昭公三十年》记载:“(吴国灭徐国后),徐子章禹断其发,携其夫人以逆吴子。吴子唁而送之,使其迩臣从之。遂奔楚。楚沈尹戌率师救徐,弗及。遂城夷,使徐子处之”。就是说,吴国攻下徐国国都之后,徐国君章禹剪断了头发(因为短发是吴国风俗),带着夫人,到吴王那里去请罪。吴王安慰一番后,就让章禹和近臣一起走了。章禹逃往楚国。楚国已派沈尹戌率军救徐,却没有赶上。于是,就在夷地开始筑城,让逃亡而来的章禹住在那里。夷邑又叫城父邑,即今安徽毫州东南城父集。章禹所迁居的夷邑,不久还是被楚国吞并了。

北宋欧阳修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叙述徐姓起源时称:“徐氏出自赢姓。伯益生若木,夏后氏封于徐,其地下邳僮县是也,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禹,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播迁

韩愈在《重修偃王庙碑记》中叙述:徐子章禹既执于吴,徐之公族子弟散之徐扬二州之间[注:徐州,古九州之一。《夏本纪》:“海岱惟徐州”,海指黄海,岱指泰山,北从泰山与青州分界,南从淮水与扬州分界。古扬州指“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周礼·职方》:“江南曰扬州”,江指长江以南。《吕氏春秋》:“东南为扬州,越地”。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监察吏治,扬州为其一,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和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以及湖北部分地区,河南商城、固始等县。]。就是说,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公族子弟以国为姓徐,分迁多处。

一支随章禹奔楚国,定居在今江西西部的余干、高安、临江一带,即今信江流域,汉代在这里设立了余干县。清光绪十四年在江西高安县出土“徐王义楚耑”及十二件青铜器;1979年在江西靖安县出土“徐王义楚盥盘”,表明徐姓迁移轨迹。

一支向北再次迁入齐鲁(今山东)地区,在这里繁衍发展。

一支南下到余水(古称涂水,今安徽滁县的滁河一带),并在此定居下来。隋代在这里设立了滁县。

一支向南第一次渡过长江,定居在余杭山一带,秦代在这里设立了余杭县(今杭州)。这一支徐姓到了唐代形成了一个著名的郡望:浙江于潜县大姓徐氏。

一支继续南下,一直到达我国的东南部地区,发展成为今天的少数民族畲(读奢)族,也称畲氏、畲客和佘民。(注:畲通畬,徐和畬古音相近)

有一部分徐人留在故土,成为吴国的臣民,有的还做了吴国的显官。据《左传》所载,公元前485年,吴国曾派大夫徐承率舟师从海上袭击齐国。这徐承便是徐国的遗民。目前,史学界认为“徐承率舟师自海入齐”事件,是我国史籍中关于海战的最早记载,开创了春秋时期我国渡海作战的先例。公元前485年徐承率水军攻齐国,距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灭亡74年,徐承是徐国遗民可信。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初步发展

秦汉时期,徐姓主要在淮河中下游流域,特别是淮河以北地区,包括如今的山东南部、安徽西部、江苏北部这一区域初步发展,并不断向四方播迁。

这一时期,徐姓在齐鲁地区分布广泛。南朝齐文学家王俭所撰《姓谱》载有徐姓五个较早的郡望,即东海、高平、东莞、琅琊、洑阳,前四个均在山东,后一个在河南。这说明先秦时期今天的山东地区是徐姓的主要分布区。到了东汉,琅琊人徐业,通习六经,西游关中,为扶风大儒。此外,东汉末年,豫章(今属江西南昌)人徐穉(孺子),博学卓识,闻名于世,朝廷多次征聘,他因不满宦官专权而多次拒聘,被称为“南州高士”,其后裔发展成为著名的南州世系。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初度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徐姓初度繁荣。徐姓望族仍集中在山东地区,尤以东海郯州(今山东郯城县)和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县)徐氏最为著名。

这一时期,徐姓人向外播迁的主要原因是纷繁不息的战乱。三国时期,蜀、吴之间的交战;西晋末年,历时十六年的西晋皇族争夺的“八王之乱”刚刚结束,又发生了刘满、刘聪父子掀起的“永嘉之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少数民族贵族趁机起兵,夺取,先后建立了十六国,并不断南侵,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迫使北方人民纷纷南迁,以躲避战乱,形成三大移民支流。

一、“秦雍流人”,居住于今陕西、甘肃、山西的人民,当时被称为“秦雍流人”,沿汉水顺流而下,渡过长江到达洞庭湖地区,最远的沿湘水到达桂林,沿西江移入广东中西部。

二、“司豫流人”,居于今河南、河北的人民,被称为“司豫流人”,沿汝水而下过长江,迁于江西鄱阳湖地区,或沿长江顺流而下到达安徽、江苏中部,或沿赣江到达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处。

三、“青徐流人”,居于今山东、江苏、安徽的人民,被称“青徐流人”,沿淮水而下,越过长江,分布于太湖地区,更远的则达浙江、福建沿海一带。

徐姓人也加入了这三支迁移大军之中,尤以“青徐流人”为最多。例如三国魏东莞(今山东诸城)人徐奕,广宁海西(今河北涿郡)人徐宣都曾避难江东。三国吴徐盛原为琅琊人,后避居吴地,成了东吴名将。晋“永嘉之乱”时,东莞姑幕人徐澄之与同乡人臧琨率本家子弟和乡里族众一千多家,南渡长江定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成为当地望族。南朝陈吏部尚书徐陵,郯人,侨居镇江。东海郯人徐勉,仕梁官至中书令,侨居镇江。南朝齐司空徐孝嗣,其先郯人,侨居镇江。梁朝,徐文盛本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和父亲徐庆之率领宗族一千多人渡江南下,做了梁朝的高官。北魏徐謇本是东莞人,一代名医,后来南迁并定居丹阳(今江苏南京)。南朝宋、齐、梁、陈中的上层徐姓人物,多出于这一支流民。注:永嘉之乱: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年间(307-312),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氐、羌,割据建国,又史称“五胡乱华”。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空前昌盛

大唐是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朝代,这一时期,徐姓顺势发展,空前昌盛,由西汉南北朝时的五个郡望,又增加了五个,总数达到十个,据《元和姓纂》记载,唐代徐姓的十个郡望分别是:东海郯州、长城、东莞姑幕、高平、新丰、瑕丘、琅琊、东阳、于潜、洑阳。

隋唐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仍集中在黄河流域,历次战乱也因此多发生在这一地区。而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大多又是未被开发的荒芜之地,这便成为徐姓南迁的原因和条件。这一时期,徐姓有三次南迁:

第一次发生在隋末唐初。在隋末更替过程中,各种势力交争,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而被迫南迁,其中包括一部分徐姓人。特别是唐初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因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朝廷又派陈政的哥哥陈繁、陈敷率领五十八姓军校前往增援。后在陈政之子陈元光的领导下平定了叛乱,随陈氏父子入闽的中原将士两次共六十四姓七千余人,他们全落籍于福建,其中便有徐姓。

第二次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攻下了洛阳、长安,并派其部将史思明占领了河北十三郡。“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使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饱受战乱蹂躏,死于战乱和大批南迁。中原不少徐姓人也在这些中被迫迁居南方。

第三次发生在唐末黄巢起义期间。黄巢起义规模浩大,势如破竹。初期,十余万起义军强渡淮河、长江,经江西、浙西,进抵浙东,开山路七百里,攻克福建诸州郡。王霸二年(879年)进入岭南,攻克了广州,队伍发展到百万之众。然后,起义起义军又北伐,经过湖南、湖北向北攻克洛阳后,接着西取长安。黄巢起义历时十多年,转战南北,不少徐姓人跟随起义大军来到南方,一部分便在当地落籍

第六节宋至近现代的状况

宋、元、明、清至近现代,徐姓人继续南迁,并开始远播海外。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1月,金兵攻占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1127年,宋室南迁,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这次迁徙,规模庞大,一批徐姓人也随之由江北迁居江南。

在宋、元、明、清朝代更替的战乱时期,徐姓人又从江浙一带继续南迁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据《东海堂徐氏族谱》记载,宋朝末年,徐氏有一支自江西石城县迁至福建汀州上杭、连城二县,元代时迁居广东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代又移居到长乐,后又分迁至程乡、东石、义化等地。另据《崇正同人系谱》记载,徐氏一支于南宋末年从江西宁都迁至广东五华县。《和平徐族谱》记载,徐氏一支于元初从江西吉水出发,随南宋皇帝由福建入广东,迁居和平县。《蓝田徐氏族谱》记载,蓝田徐氏原籍福建宁化石壁,明洪武年间迁居广东揭阳蓝田。

明末,徐姓人进入台湾。关于徐姓人始入台湾,有两种说法。一说最早进入台湾的是徐孚远。据《台湾省通志》称,徐孚远,字间公,号复斋,松江华亭人,明万历年间首辅徐阶曾孙。明末李自成起义波及江浙一带,徐孚远与陈子龙等组织民军,保境安民。清军入关后,又加入抗清队伍,后归郑成功。南明永历十五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徐孚远于永历十八年(1665)随军前往台湾,次年入垦台湾大榛榔西堡棣榔庄。另一种说法,永历二十八年(1675年),一位叫徐阿华的福建渔民,因出海捕鱼时遭风暴而漂流到台湾,后来回乡邀本族6人迁居台湾旗后(今高雄市),并在台湾建妈祖宫,成为徐姓人入垦台湾的开基先人。此后,清初有泉州人徐公演入垦今台北县汐止镇。雍正年间,有广东人徐立鹏、徐里寿、徐锦宗和同安人徐里树,分别入垦台湾新竹的红毛港、员山顶、茄董坑等地。乾隆年间,又有徐树芳入垦新竹关西镇,徐熙拱开垦今桃园大溪墘,陆丰人徐翼鹏等率领客家移民分垦新竹南势、四脚亭等地。入垦台湾的徐姓人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最初多在新竹一带落户,以后逐渐南迁。据杨绪贤《台湾区姓氏堂号考》介绍,徐姓为目前台湾第20大姓,大约有人口22万多,主要分布在桃园县、台北市、苗栗县、新竹县,在台湾的徐氏家族有东海、东莞、高平、琅琊、洑阳堂号。

大约在清末和时期,徐姓人开始远播海外,主要分布在缅甸、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美国等地。生活在海外的徐姓人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勇敢和勤劳在各地开拓进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为自身赢得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以宗亲会的形式保持着联系,定期召开宗亲大会,以维护宗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共同发展。

当今,徐姓人遍布全国各地,世界五大洲都有徐姓人的足迹。大陆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七省为多,占全国徐姓总人口近二千万的65%

2023兔年宝宝起名大全,适合女宝宝吉祥好名字

徐氏家族简介

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66 %。徐姓起源有三:

1、徐姓,源出嬴姓。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说。据《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 以国为氏。”(语见《通志·氏族略》)。

2、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

3、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烩后代,因不耻于秦烩所为,均改为徐姓。

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 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 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 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 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后扩至凤阳,以 古代徐国为源地,世 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 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 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 始祖。除山东外,在靠近徐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在秦汉时亦有徐姓人在活动 。东汉以前,已有徐姓人西迁至今甘肃境内。东汉桓帝时,“南州高士”徐稚迁居今江西南 昌,徐稚被后人尊为“东海堂”徐姓的始祖,其子中有迁至浙江衢州府、龙游 ,孙辈中有迁居今浙江绍兴、信安,江西的南昌,江苏的苏州、吴县一带。此期徐姓亦有迁 居河南者,三国时走马荐诸葛的徐庶便是河南徐姓的杰出代表。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际 。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到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 末时,有徐姓人由江南石城迁居福建汀州(今长汀县)上杭、连城二县。元时,有徐姓人 从江西、福建迁居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清时,徐姓已广布于 我国的大江南北。 总之,徐姓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黄河下游地区,尤以山东徐姓繁衍得最为旺 盛。徐姓的向南播迁,自唐代以后,几乎是络绎不绝于道的,此期广布江南各地,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众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郡望堂号

徐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

1、东海郡,治所 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

2、琅邪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

3、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 濮阳县西南);

4、高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西北;

5、东莞郡,治所在今山东莒县。

堂号:“圣交”、“麦饭”、“敦睦”、“世德”、“存桂”、“垂裕”、“追远”、“崇 雅”、“礼耕”、“惇王”、“怀德”、“雍肃”、“南陵”、“崇本”、“修吉”、“文敬”、“永恩”、“鸿 绩”、“叙伦”等。

名人精粹

1、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 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2、徐偃王:若木之后的三十二代是徐偃王,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3、徐尚:战国时人,以苏秦为首的合纵连横谋士。

4、徐福:秦朝方士,相传他因到东海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为日本人的祖先。

5、徐伯:西汉水利家,于武帝元光年间主持漕渠开凿工程,修成全长300余里的水渠,使关东至长安的漕运时间省去一半,沿渠万余顷农田得到灌溉。

6、徐淑: 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南)人,东汉著名女诗人。

7、徐擀(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8、徐稚:东汉桓帝时隐士。因不满宦官专权,终不为官,被称为“南州高土”。

9、徐樨:汉朝人。江西南昌名士,台湾的徐氏家族,多以徐樨为太上始祖。

10、徐荣:汉中郎将。初随董卓,长沙太守孙坚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荣、李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及坚移屯梁东,又为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后曹公军进至荥阳汴水,遇荣,与战,公兵败。后卓诛,荣侍汉。永汉三年,卓余党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司徒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荣、胡轸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

11、徐盛:汉朝末期一直到三国时代的吴国武将,儿子为徐楷。避乱于吴依靠孙权,为别部司马,领兵从讨,数有功,迁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破刘备,进迁安东将军封羌湖侯。

12、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13、徐陵: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文学家,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与庾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后人辑有《徐孝穆集》。

14、徐奕:字季才,东莞人。东汉末官员,任命于曹操。为人忠直。

15、徐遵明:北魏儒家学者,经学家,南北朝时期\"北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6、徐圆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鲁郡(治今山东兖州)人。大业十三年(617)起兵反隋,攻占东平(今山东鄂城东),分兵略地,有众二万余人。后附李密。密败,降王世充。充败,降唐。武德四年(621)窦建德牺牲后,他与建德旧部共推刘黑闼再起。旋据地自称鲁王。六年,与黑闼先后败死。徐唐莒(?—878)唐末人。王仙芝起义军将领。乾符五年(878)王仙芝战死于黄梅后,他随王重隐攻克洪州(今江西南昌)。重隐死,代为主将。后与唐宦官杨复光军作战,被俘遇害。

17、徐征(700-765)字慈恩,号瀫水,晚号长源。籍贯浙江信安人,徐洪从弟,系唐朝状元徐晦祖叔父、中华徐氏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状元及第。与唐代进士闽县令黄谣同榜,该榜共取进士二十五人。徐征天性刚直,忠贞不渝,历官福建安平主簿、晋江县丞兼少监之职,后被奸臣所害,卒于福建晋江寓所湾海兴胜里长源堡徐宅(后称徐厝),不显而终。

18、徐晦(760-838),字大章,号兴胜。福建晋江三十二都徐仓(又名徐公店、仕村、仕春),也作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壬午科状元及第。系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该科进士二十三人。徐晦考试及授官均得杨凭举荐。状元及第后又登贤良方正科和直言极谏科,官授栎阳尉。后杨凭获罪,由京兆尹贬为临贺尉,亲友怕受牵连。宝历元年(825)又出任福建观察使,第二年又回朝任工部侍郎,大和四年(830)拜兵部侍郎,次年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因嗜酒过度而失明,于礼部尚书职辞官归居晋江湾海徐状元巷,其后泉郡徐仓徐晦以老致仕,因感砚台之恩,徐晦耋年寻得砚之地——山东沂南徐公店。后徐潘(徐晦长子承父命,遂举家迁往得砚之地),后泉郡徐仓长房聚众成村(今徐公店)。徐晦次子徐湖经延寿迁居连江徐仓;三子徐江留居泉郡。徐晦性情耿直,知恩图报,居官清严,为众人称道。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三月卒。追赠兵部尚书。

19、徐惠:唐代湖州长城人,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生于太宗贞观元年,卒于高宗永徽元年,年二十四岁。生五日即能言语。四岁通论语及诗。八岁巳善属文。父孝德曾命拟离骚为小山篇,乃拟作云:“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为太宗所闻,乃纳为才人。贞观末,上书极谏征伐、土木之烦太宗颇善其言。太宗卒,因悲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及连珠以见志。明年亦卒,赠贤妃。惠妃的著作,有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其著作在《全唐诗》及《名媛诗归》中尚存。

20、徐浩:唐代书法家,精于楷书,圆劲厚重,自成一家。

21、徐寅:唐代诗人,有《探龙钓矶》二集,诗四卷。

22、徐确:字居易,唐状元、秘书省正字徐寅六世从孙,延寿徐氏十一世祖,莆阳壶山之麓东陇人。徐氏五世祖崇,下开延寿柱史派,徙居东陇,传至确之曾祖昌嗣,字子世,以明经除秘书郎,陈洪进辟掌书记。宋初,首劝洪进纳土,洪进欲害之,遂走京师。及江南平,洪进始悟其忠,乃命其弟昌图(字子图)与陈仁璧奉表上版籍,宋侍讲林瑀为昌嗣兄弟五人立五桂坊于东陇。昌嗣传子惟岳,字有泰,官通直郎。惟岳传子粲,字文英,性至孝,博通经学,旁及子史,荐授承事郎,检身励行,教子有方,子确,未冠入太学,乡试解元。

23、徐世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绩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

24、徐敬业:唐朝将领。是唐初名将李世绩(原姓徐,赐姓李)之孙。他是唐睿宗时反武则天起事的领导者。

25、徐安真:中唐时重臣。安禄山叛乱时与朝中其它五位重臣隐居今湖南省汨罗与平江交界处。湖南徐姓从此兴望。

26、徐熙:五代南唐画家,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

27、徐铉: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就死在贬所。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

28、徐梦莘:南宋史学家。有感于“靖康”之耻,遂发愤研究宋金和战关系。1194年(高宗绍熙五年),著成《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起自1117年(北宋徽宗政和七年)止于1126年(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引用官私著述二百余种。

30、徐琰:元曲作家及名宦。

31、徐寿辉: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位拥兵百余万,纵横驰骋大江南北,震撼大半个中国,最终导致元朝的封建统治土崩瓦解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32、徐达: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代名将,勇猛有谋略,为朱明王朝的建立 立下奇功。

33、徐祯卿:明代文学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34、徐霖:(1462~1538) 明代戏曲作家。徐霖性格倜傥、豪爽,工于书法,又兼善绘画。填曲富有才情,且颇精于格律,他与散曲作家陈铎在当时并有\"曲坛祭酒\"的称号,并与谢承举一起被称为\"江东三才子\"。徐霖散曲大多未能传存,《南宫词纪》录其〔山坡羊〕《闲情》两首,可略见其风格。徐霖曾作传奇戏曲8种,今仅存《绣襦记》。

35、徐贲:明初画家。徐贲擅画山水,取法董源、巨然,称明初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传世作品有《秋林草亭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有《北郭集》6卷。

36、徐爱:明朝哲学家、政府官员,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

37、徐阶:明代嘉靖年间名臣,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三十一年,徐阶入阁,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内阁大学士任职,可以说徐阶的整个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点就是他斗倒了权势熏天的严嵩。徐阶的忍辱负重是其政治权谋斗争中的杀手锏,而“徐阶曲意事严嵩”也成了权谋术中的经典案例。

38、徐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作家,后 人据其日记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9、徐中行:明代文学家。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佥事、云南参议、福建副使、参政等职,累官至江西布政使。

40、徐光启:上海县徐家汇人,明代科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 阁大学士,尤以农学、天文学最见长,编著有《农政全书》等。

41、徐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歌奇恣,文 亦纵横,自称书法第一,而长于行草,有《徐文长全集》遗世。

42、徐鸿儒: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巨野县城里徐街人。自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前后,他与王森、王好贤父子联手,利用\"闻香教\"(白莲教的支派)组织农民,秘密活动20余年。1622年,率众在巨野西部、郸城南部和范县、催阳起义,用红中为标志,义军发展到10万多人,先后攻占郸城、邹县、膝县,掠运河僧船,袭击曲阜。明王朝惊恐万状,命山东总兵杨肇基等领兵镇压。义军分散作战,被各个击破。徐鸿儒被迫率万余人转战到郸城南飞集一带,陷入重围,宁死不屈,全部壮烈牺牲。

43、徐孚远:明末诗人。组织过文社畿社。曾起兵抗清,后来追随郑成功到台湾。著有《钓璜堂集》、《几社会义集》等等。

44、徐复祚:明代戏曲家,晚号三家村老。

45、徐枋:明末清初文学家和隐士。撰写了《二十一史文汇》、《通鉴记事汇聚》等著作;另有《居易堂集》。

46、徐灿:清代词坛才女,字湘苹,江苏吴县人,是明朝光禄丞徐子懋的次女,海宁人陈之遴的继室,有《拙政园诗余》留世。

47、徐常遇:清初顺治时琴家,广陵琴派的先行者。以虞山派为主体,兼收金陵、吴、蜀各派。其子徐祜、徐祎继承其琴学,曾轰动京师,人称“江南二徐”。

48、徐元文:他的先祖居住在苏州常熟(分属江苏),九世祖(一说八世祖)徐良始迁居到昆山(今属江苏)。他的曾祖父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任官至太仆寺少卿。祖父和父亲都是贡生,母亲是昆山顾家的女儿。徐元文与他的哥哥徐乾学、弟弟徐秉义都是进士,在当时很有名望,号称\"昆山三徐\"。徐元文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

49、徐士林:(1684~1741)字式孺,号雨峰。文登徐家村人。清朝江苏巡抚,卒祀京都贤良伺。出身寒微,秉性质直,勤政爱民,被乾隆皇帝誉为\"忠孝性成\"的一代楷模。

50、徐璈:(1779—1841),字六骧,号樗亭。清代名士、学者。

51、徐天德: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领袖。

52、徐耀: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领袖。1851年率嘉定民众起义抗暴。

53、徐寿:中国近代化学与机械专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54、徐继畲:中国清朝学者,是中国近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最重要的著作是一本介绍了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瀛寰志略》。

55、徐有壬:1829年道光九年进士,清朝江苏巡抚,与王韬友好;徐于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时苏州失陷前,为战败绿营兵叛逆弑于苏州官邸内,布政使薛焕接任江苏巡抚、署(代理)两江总督。

56、徐广缙:中国清朝官员,于1848年2月3日-1848年7月4日期间,奉旨接替耆英担任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该官职,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57、徐宗干:中国清朝官员。他于1848年(道光28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的地方统治者。在任内广建书院,兴办义学,颇有治绩。1853年任满回大陆后,继续服务清朝朝政。1862年升任福建巡抚后,延续治理台湾军政并平定戴潮春民变。徐宗干于巡抚期间曾将台湾政务论述授与丁曰健,其文纳于《治台必告录》。另有《斯末信斋文集》、《斯末信斋文稿》。

58、徐骧:清末甲午战争后台湾抗日义军将领,中国民族英雄。

59、徐念慈:(1875-1908)著名翻译家。江苏常熟人。二十岁左右便通英、日文,擅长数学和写作。他热心于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不仅翻译了科幻小说《黑行星》,并创作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被视为中国近代创作科幻小说的先行者。徐念慈追求进步,其创作的白话小说《情天债》,反映了革命思想。

60、徐松: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清代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史地研究,成 绩卓著,有《西域水道记》等地理著作,为清代研究西北历史地理的先驱者之一。

61、徐建寅:清末科学家。其父为徐寿。著译有《造船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要》、《欧游杂录》等40余种。

62、徐保:清道光年间人士,战争时期,浙东人民抗英力量“黑水党”的领导者。

63、徐桐:尚书徐泽醇之子。道光进士。清末守旧派官僚。著有《治平宝鉴》。

64、徐凌霄:清朝末年初年著名记者与近代戏剧评论作家、掌故家。1954年担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病逝于北京。其兄长徐一士也为著名掌故学家,戊戌变法重要人物。

65、徐邦道:清末将领,在甲午战争中涌现出的名将

66、徐庆璋:清末名士和官员,在甲午战争中曾募款救灾,救活灾民无数。

67、徐用仪:清末大臣,在甲午战争时以主和闻名。

68、徐寿朋:清末大臣,熟悉外交事务,参加签订辛丑条约。

69、徐国泰:革命烈士, 参加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被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70、徐培添:革命烈士, 参加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被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71、徐仁铸:清末革新派大臣,参加过戊戌变法。

72、徐进炲:近代革命烈士,参加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被害,为七十二烈士、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

73、徐勤:养生出身,康有为大弟子,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家之一.

74、徐致靖:清末维新派。光绪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百日维新”期间,擢为礼部侍郎,“戊戌变法”后,被革职监禁。

75、徐延旭:清末维新派。上疏清光绪帝明定国是,“以一定心,而维时局。”主张破除资格并向光绪帝推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

76、徐希颜:清末北洋舰队将领,在甲午海战时阵亡。

77、徐绍桢:清末及将领。清末曾任统领、总兵、江北提督等职。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江浙联军总司令。成立后,历任南京卫戍总督、参政院参政、广州卫戍总司令、总统府秘书长、大本营参谋长、广东省省长、临时参政院参政等职。

78、徐振鹏:清末及初年海军将领,曾参加甲午海战。

79、徐静仁:清末及初期的爱国民族企业家,大生企业集团创始人。

80、徐润:广东中山人,字润立,号雨之,别号愚齐。中国清末买办 ,工商业活动家 。

81、徐锡麟:革命者及烈士,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7月6日,光复会领导的首次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以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暗中联络会党,约定在本年7月8日乘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进行突然袭击,杀掉省文武大官,占领安庆,然后与秋瑾的浙东起义军共同攻打南京。因有人叛变,徐锡麟被捕。当晚,徐锡麟被杀。

82、徐世昌:天津人,光绪进士。辛亥革命后,密助袁世凯窃取总统职位,一九 一八至一九二二年曾任大总统。

83、徐树铮: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北洋皖系军阀、政客,为段祺瑞之股肱 ,后被冯玉祥部枪杀于河北廊坊火车站。

84、徐宗汉: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在南洋、广州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后与黄兴结为伴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随黄兴赴武昌,深入战地救护受伤士兵。“九一八”事变后,赴美国等地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

85、徐雉:五四时期诗人。所作诗,大都发表于《小说月报》。著有新诗集《雉的心》及小说集《妇》等。

86、徐玮:五四运动学生领袖,革命烈士。\"我并不觉得死有何痛苦,前我而去者已去,后我而来者会来。生活于此时代,便负有此时代的使命,人生之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生命时值之修短是不成问题的,用不着留恋和悲伤。\"这是徐玮烈士给他的好友周赞明的遗书中的一段话。这朴实的语言,表明了一位忠诚的主义者的革命人生观。

87、徐朋人:湖北黄安(今红安)人,革命烈士,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88、徐其虚:湖北麻城人,革命烈士,豫东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89、徐百川:安徽合肥人,革命烈士,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90、徐悲鸿:江苏宜兴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尤擅画马。

91、徐会之:左派将领,黄埔军校一期生,1924年曾秘密加入,1948年底任总统府中将参军,1949年12月在重庆迎接解放。1950年11月经香港赴台湾。1951年11月被台湾当局杀害。

92、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虽然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但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氏诗苑

徐氏系前蜀太后也。成都徐耕,生二女,皆有国色,能为诗,蜀王建纳之。姊为贤妃,娣为淑妃。王衍即位,册贤妃为顺圣太后,淑妃为翊圣太妃。咸康元年,衍奉太后太妃同祷青城山,凡游历之处,各赋诗刻于石。其诗不仅能点出所游历胜景的妙处,还跳出所咏实物的囿限,浮思联翩,虚实相生,令人不禁悠然神往,诚才女之作也。十六首诗中《题金华宫》、《玄都观》(一)、《三学山夜看圣灯》(一)等皆是佳作,尤以《三学山夜看圣灯》(一)为最善。“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将观圣灯之景有声有色地呈现于人前,写得十分高妙离俗。有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九)。

题金华宫

碧烟红雾漾人衣,宿雾苍苔石径危。

风巧解吹松上曲,蝶娇频采脸边脂。

同寻僻境思携手,暗指遥山学画眉。

好把身心清净处,角冠霞帔事希夷。

玄都观

千寻绿嶂夹流溪,登眺因知海岳低。

瀑布迸舂青石碎,轮茵横翦翠峰齐。

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

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玄都观

登寻丹壑到玄都,接日红霞照座隅。

即向周回岩下看,似看曾进画图无。三学山夜看圣灯

圣灯千万炬,旋向碧空生。细雨湿不暗,好风吹更明。

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

三学山夜看圣灯

虔祷游灵境,元妃夙志同。玉香焚静夜,银烛炫辽空。

泉漱云根月,钟敲桧杪风。印金标圣迹,飞石显神功。

满望天涯极,平临日脚红。猿来斋石上,僧集讲筵中。

顿作超三界,浑疑证六通。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

丈人观

早与元妃慕至化,同跻灵岳访真仙。

当时信有壶中景,今日亲来洞里天。

仪仗影空寥廓外,金丝声揭翠微巅。

惟惭未致华胥理,徒卜升平万万年。

丈人观

获陪翠辇喜殊常,同涉仙坛岂厌长。

不羡乘鸾入烟雾,此中便是五云乡。

丈人观谒先帝御容

圣帝归梧野,躬来谒圣颜。旋登三径路,似陟九嶷山。

日照堆岚迥,云横积翠间。期修封禅礼,方俟再跻攀。

游丈人观谒先帝御容

共谒御容仪,还同在禁闱。笙歌喧宝殿,彩仗耀金徽。

清泪沾罗袂,红霞拂绣衣。九疑山水远,无路继湘妃。

题金华宫

再到金华顶,玄都访道回。云披分景象,黛锁显楼台。

雨涤前山净,风吹去路开。翠屏夹流水,何必羡蓬莱。

丹景山至德寺

周回云水游丹景,因与真妃眺上方。晴日晓升金晃曜,

寒泉夜落玉丁当。松梢月转琴栖影,柏径风牵麝食香。

虔煠六铢宜铸祝,惟祈圣祉保遐昌。

和题丹景山至德寺

丹景山头宿梵宫,玉轮金辂驻虚空。

军持无水注寒碧,兰若有花开晚红。

武士尽排青嶂下,内人皆在讲筵中。

我家帝子传王业,积善终期四海同。

题彭州阳平化

寻真游胜境,巡礼到阳平。水远波澜碧,山高气象清。

殿严孙氏貌,碑暗系师名。夜月登坛醮,松风森磬声。

题彭州阳平化

云浮翠辇届阳平,真似骖鸾到上清。

风起半厓闻虎啸,雨来当面见龙行。

晚寻水涧听松韵,夜上星坛看月明。

长恐前身居此境,玉皇教向锦城生。

题天回驿

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暂得行。

所恨风光看未足,却驱金翠入龟城。

题天回驿

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

比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

轻云蔽月 流风回雪,美哭的古风好名,女儿这样起名好听到爆了

生了个乖巧的女儿,是不是就该考虑为宝宝起名了?其实好名字很多,但是要给宝宝选择适合的就不容易,女孩的名字起的好听优雅,会让她们看起来更有气质,也可避免重名的尴尬,还没确定名字的家长可以看看以下推荐。

轻云蔽月 流风回雪 美哭的古风好名 女儿这样起名好听到爆了

【诗雅】

优雅的“诗雅”字直接用在女孩名字中,给人的感觉自然是非常优雅的,该字指文雅、美好、标准,引申为品德高尚,非常具有诗意,妥妥的甜美气质好名。

【云娇】

“娇”字指妩媚可爱、优美动人,带有女子旁,是非常适合女孩起名的字,云字是具有洁白的美感,和娇字组合也是非常不错的,给人优雅不染世俗的感觉,也给人一种很好听柔美的美好。

【湘菡】

“菡”字的发音为阳平声,柔和优美。该字字义菡表示荷花、菡萏,用花来形容女性是很合适的,而且荷花本身就很美丽、优雅,所以用来起名也有一种优雅感,湘字与涵字搭配最为不过了,大家闺秀的内涵统统体现出来了。

【雨绮】

“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有自由自在,容貌秀丽,才华横溢的含义。虽然该字比较常见,但是与绮字搭配起名,总能给人一种很朦胧、梦幻的优雅美感。

【含韵】

“含韵”两字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柔美的、好听的字眼,其本义指和谐悦耳的声音,用于名字表示有才华,给人很有韵味,很优雅的美感,可以彰显女孩的高雅情趣和气质。

【静淑】

静字就是指文静,安静,“淑”字的发音为第一声,比较柔和好听,也比较雅致。该名字的意思是指文静的淑女,指女性的端庄贤淑,从字义上看,更是比较文雅的,因此,用于女孩起名优雅好听。

【诗妍】

“诗”多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文学样式,有无限的意境与美感,用作女孩名时意指文雅、成就不凡;“妍”字是形容女孩美丽、美好,喻指女孩聪明伶俐、秀美纯洁。“诗妍”这一名字很有诗意的美感,也彰显了女子的柔和美丽。

【文玥】

文、玥二字都是比较柔和好听,优雅大方的字,搭配起来给徐姓女孩起名,整个名字看上去是比较高雅的。“玥”字还有很深刻的意蕴,指有德圣皇拥有的神珠,可用来比较女子的高贵与珍贵,而且更为增添了名字雅致感。

【蓝萦】

“蓝萦”这一名字中的字发音都是阳平声,听起来非常柔美,是一个很动听,很温婉的名字。蓝、萦两个字也很有雅致美感,“蓝萦”指蓝天白云,荆蓝美玉,用以比喻优异人才,寓指心胸宽广、握瑜怀瑾、才华横溢。

【婉清】

婉、清两个字的发音分别是第三、一声,做到了高低错落、仄平搭配,是非常好听的。“婉”指温婉、大方、温柔;“清”原意是指水很清澈,可引申指洁身自好。“婉清”代表女孩出色、温柔,让女孩有一个文静的气质,很优雅,也很有韵味。

【梦舒】

带有“梦”字的女孩名字总是给人一种比较很唯美、很优雅的感觉。与“舒”字搭配,总体上更让人觉得名字很温婉,有一种柔情似水、与世无争的意味。该名字中字的声调搭配为阳平、去声和上声,因此读起来也是此起彼伏,比较有韵律感的。

【婕珍】

“婕”字原指古代的一种女官、即婕妤,担承皇宫中与女性有关的事务。“珍”字的主要意思是指珠玉等宝物,也用来比喻贵重器物或难得的人才。两个字都是比较好听优雅的,用来搭配起名,名字整体很悦耳动听,也比较个性独特。

【羽森】

整体的名字都是比较有“对称性”的,所以在书写方面是比较方便的。其中,羽表示羽毛等孩子,放在女孩的名字中能够凸显出孩子轻盈的体态,显示出女孩优雅的特点。森,则表示“树木之多”,这也是一个很小清新的字。两字的读音为平仄搭配,所以在读音上很好听。

【乐禾】

从视觉的角度上看,名字中的这两个字的笔画都是很少的,同时它们的字形也是很简单。所以看上去十分简洁,也很方便孩子的书写。乐,读音为lè,读起来十分的轻快,也寓意着女孩的一生将会是充满欢笑的。禾,读hé,表示禾苗的含义,看上去是一个很有文艺感的字。

【文乔】

文,表示文章的含义,同时也能够代指女孩文雅且温柔的气质,读音为wén,属于平声,所以字词读起来是很平缓的,带有与众不同的文静感。乔,表示高的含义,寓意着女孩会是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子,结构简单,读音好听。

【丹丹】

这是一个叠字名,所以对于小女孩来说,这是一个很容易记忆的名字,读起来也是一种轻快的发音,为dān。同时,此字表示的含义为红色,这是一种十分喜庆的颜色,象征着吉祥,带有着美好的寓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