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名头网(名头网免费起名大全)

时间:2024-02-02 05:11:45 作者:伸手挽明月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纵横中文网,可惜了

连载作者:翟晨旭

插一则消息:据中文在线报道,17K小说网的创始人血酬先生,于2023年6月24号下午逝世,享年42岁。

想起了前不久在#网文20年系列写过17K与「起点」大战的一篇文章,不仅感慨异常,有一种历史写在眼前的感觉。

谨以此系列,致敬血酬和曾经缔造过网络文学的创业者们。

————

本文系 #网文20年 系列第22话:

纵横中文网小传

前几年,和某位有些名气的网文作家聊天,发生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谈话。

老哥40岁往上的年纪,儿女双全,这些年辗转各大网文网站,已经开始萌生退意。

在说到准备在哪个网站拿着全勤躺平养老的时候,这位“小神”把起点、飞卢数了一圈后,我忍不住小白地问了一句:

“怎么不考虑一下纵横?”

当时大哥的眼神,大概像我看到《斗罗大陆5》一样充满了神奇和嘲讽,最后实在忍不住吐槽了一句:“我笔名不是梦入神机,谢谢。”

随后就给我科普了一下纵横中文网“大神养老院,新人火葬场”的合同条款,以及只看笔名不看作品的编辑风格,给我老老实实上了一课。

这让人在哭笑不得之余,也不得不感慨,当年的纵横中文网,怎么纵横了半天,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纵横中文网的故事也要从2008年开始说起。

网络文学的世界线总有那么几个特殊的节点。就像2001龙空与幻剑出世,榕树下走向衰亡;2003年起点和晋江原创网(绿晋江)登场,VIP时代正式起航一样。

晋江原创网

2008年之前和起点中文网斗得如火如荼的17K在持续烧钱和挖人的基础上已经不堪重负,不久之后他们的创始人将被迫开启“二次创业”,“就是我们已经承认‘第一次创业’完全失败了”。

而另外一边,起点中文网在背靠陈天桥这棵大树乘凉以后,颇有几分独孤求败的意思。

历史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巧合,仿佛一定要找一个对手,让起点龙头老大的地位做得不稳当,进而产生一些挑战性。

于是在2008年9月,纵横中文网正式上线。

纵横中文网

这个网站与当时的起点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做游戏的完美世界公司在2007年底萌生出了做网文的想法。

然而现实却是,同样做游戏且钞能力更加强的陈天桥抢先一步,几乎把市面上所有的网络文学原创网站打包到了盛大旗下,这就逼得完美世界必须要“另起炉灶”了。

好巧不巧的是,纵横中文网这个炉灶里,烧的都是我们熟悉的“柴火”。

完美世界首先邀请了当年老“九州”的团队。

这个团队后来主要担纲主力的就是两位大神:今何在与江南。两个人与其他“五天神”一起,后来创办了《九州幻想》杂志,狂卖数百万册。

当然这不是今天的重点,关于“九州”内部的风风雨雨,属于出版界层次的事情了。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2007年正好爆出了著名的“九州门”事件,江南和今何在俩人在BBS上吵得热火朝天,算是当年文化圈里为数不多全网吃瓜事件。

江南、今何在等人

换句话说,当完美世界准备接手老九州团队的时候,这俩人不说是貌合神离吧,至少也是拔刀相向了。

相当于一堆离异夫妻,为了“九州”这个孩子,勉强搬了个新家凑合着过。

完美世界为了借着二人的口碑来引流,然后分别在纵横给他们挂了一个副总裁的名头。

不过正儿八经的网站运作,显然不能指望江南他们,所以完美世界又请来了幻剑书盟的创始人邪月以及龙的天空的创始人Weid。

后面两位都是圈子里的老人了,当年龙空和幻剑被起点的VIP制度打败之后,两个人辗转被完美世界组织在了一起,算是形成了一个“复仇者联盟”。

就这样,纵横中文网的管理框架,被搭建了起来。

龙的天空创始人Weid

当时的起点,其实还不曾像今日这般如日中天,虽然先后干掉了幻剑、龙空以及17K,但所谓吃人手短拿人嘴短,欲戴皇冠就容易扭到脖子。

就在纵横登场前的两个月,侯小强(盛大文学CEO)走马上任,盛大和起点团队的权利纷初现端倪。

在侯小强宏伟的蓝图里面,起点的老几位显然在产业链上顶多算一盘菜,这其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起点抢占市场的能力。

与此同时,2008之前的几年,其实是网络文学逐渐“小白化”的几年,粗制滥造的作品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编辑绑架作者的事情。

而起点编辑的不当人尤其厉害,让很多作家“苦起点久矣”,这也就为后来纵横的挖人埋下了伏笔。

天时地利人和,纵横这个“二营长”,注定要狠狠地干起点一炮。

不过我们必须要反驳的是,虽然纵横中文网总给人一种创业之初拿着钱四处挖人的形象,但地主家的傻儿子显然不是一天养成的。

实际上在纵横的第一年里,邪月等人还是抱着拿工资混吃等死的心态,今何在和江南的战火也蔓延到了纵横的高层。

因此,在整个2008年和2009年的上半年,纵横都给人一种半死不活的感觉。

邪月自己都戏称,当年纵横上线的时候,竞争对手都松了一口气,因为实在是太寒酸了。

纵横中文网

到了2009年,完美世界觉得不能再这么玩下去了,此外在这一年今何在也正式和江南分道扬镳,俩人双双离开纵横。

不久之后,纵横管理层来了个大换血,除了邪月依旧留任之外,张云帆等一批奠定了纵横后续发展路径的人站到了前台。

当时网文圈的主流观点认为,17K的失败似乎已经论证了买人这事属于可持续性地竭泽而渔。

但邪月和Weid却觉得,买人这事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不能像17K这么冤大头,得有针对性地买。

于是当完美世界开始掏腰包,纵横中文网也开始财大气粗起来。

邪月等人也不愧是网文圈里的老油子,人缘极好,先后挖来了更俗、柳下挥、方想等一批大神,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2010年梦入神机的加入。

梦入神机

你用什么牛逼的词汇去形容2009年的梦入神机都不过分,因为什么词在起点月票8连冠的《阳神》面前都显得有点暗淡。

在三少番茄土豆最巅峰的2009年,梦入神机成为了那个时代起点当之无愧的网文之王。

然后到了2010年,石破天惊的消息传来:

这位网文之王,在和完美老板池宇峰吃了顿饭以后,毅然决定转投纵横中文网。

在告别宣言里,梦入神机痛斥了起点编辑拿着榜单绑架作者的事情,随后在纵横中文网上开更《永生》。

梦入神机《永生》

一时之间,纵横名声大振,直逼起点,俨然成为了在网文界坐二争一的巨无霸。

只是谁也没能想到,那是纵横的巅峰,而不是开始。

虽然账面上的钱是不断亏损的,但互联网的属性就是这样,有流量就不愁收入。

实际上到了2011年往后,纵横中文网的亏损是不断缩小的,这说明纵横的造血能力是不断增强的。

同时,3G时代的到来,让网络文学迎来了移动端的市场,新的洗牌机遇即将来临。

《中国进入3G》时代

而另一边的起点却是一地鸡毛。这时候起点团队和侯小强的斗争已经明牌了,虽然靠着宝剑锋的老脸和大批作家签下三年长约稳住了局面,不过内斗显然极大地影响了起点在移动端大杀四方的脚步。

理论上这是上天赐给纵横中文网追赶起点的最好时机,只要大步向前就有可能改写网络文学的产业格局。

谁也没想到,关键时刻,纵横的鞋掉了。

2013年,完美世界在自家孩子眼瞅着要考上清华的时候选择了过继,反手把纵横中文网卖给了百度,价格是1.915亿,谁也不知道这个50万的零头是怎么从这么大的谈判里整出来的。

尽管后来邪月信誓旦旦地说这次分家是一次良心行为,因为纵横当时陷入了瓶颈,需要“流量大腿”,所以完美世界才选择给了百度。

不过这个说法骗外人都够呛,自己人要真信了就麻烦了。

百度收购纵横中文网相关报道

百度在互联网方面说是网络文学的坟场都不过分,当年一手贴吧天胡开局都被玩成了烂牌,何况纵横这么一个先天不足后天要钱的干儿子。

因此在百度手里被摧残了两年之后,也许是又看到了IP时代来临的可能性,2014年,完美世界选择回收纵横中文网。属实是吃了吐吐了吃。

只不过此时,纵横中文网已经错失了移动端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腾讯与起点团队先人一步,一个名为“阅文集团”的庞然大物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完美世界和纵横中文网父子见面抱头痛哭,可惜纵横这个曾经靠着补习班名列前茅的好孩子再也拿不到那张清华通知书了。

一步错步步错,没有了IP时代的变现能力,纵横前些年烧钱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阅文集团

头部作者拿了最多的钱,却纷纷选择了躺平,甚至连梦入神机这一级别的大神都有点“江郎才尽”开始走小白文路线了。

而那些慕大神之名而来的读者,则没有转化成为纵横中文网的铁杆粉丝。

但钱是有限的,老同志们拿了钱,新人们就得饿肚子。

所以2019年之前,纵横对新人的扶植力度也非常不够,简而言之就是不当人,有多不当人呢?只能说很像起点。

问题是起点虽然新人跪着,但好歹读者数量庞大,是金子指不定哪天会闪光。可纵横没有源头活水,养不了新人作家。

于是最后这就形成了死循环,没有读者就培养不出新人,没有新人就引不来新读者,最后只能作茧自缚。

烽火戏诸侯

当我们再回头看,网文史上,也许终究会留下纵横中文网的身影,你会想起烽火戏诸侯的那句“小二上酒”,也会想起柳下挥的“天才医生”……

也许时至今日,纵横中文网依旧是网络文学的老三,影响力仅次于起点和晋江。

只是那些熟悉纵横中文网发展历程的人,总会忍不住回忆起10年前的那个冬天:

一个如今看上去混吃等死的网文巨头,曾用1.915亿的价格,卖掉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梦想。

如果岁月可回头,只可惜岁月从不回头。

连载作者:翟晨旭

起名不要重名

同一时代,姓名全同的两位学者,几百年后,最容易被人混淆,这类例子并不少见。明代王畿是王阳明的大弟子,天下闻名,他是浙江人。但差不多同时稍晚,在福建晋江也有一位叫王畿的,他也是进士,而且官做到布政使,名头也不小,而且现在还有文集《樗全集》存世。后世往往将它们混淆。已经有人指出,《四库大辞典》龙溪全集条,在介绍作者时,明显介绍的是浙江的王畿,但列举其著作时却把《樗全集》也列进去了。不过,《四库总目》还算清醒,没有把两人弄错,在《樗全集》的提要意说明:“与讲学之王畿同名,非一人也。”最近使用爱如生的中国古籍数据库中的四库存目数据库,其中就把《樗全集》的内容,放到了《龙溪全集》中,导致《龙溪全集》没有内容。

类似的例子还有明代的高尚賢,也有两个人,一个是河南人,就是首辅高拱的父亲,另一个是福建人,年代也差不多,《经义考》在著录他们的著作时就搞混了,我在一篇文章中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

所以,起名尽量不要跟别人重名,名字没有识别度,对人的发展可能也会有很大影响,你做出的成绩,可能就会被归到他人头上,他人干的坏事,也可能会被怪到你头上。起名慎重,慎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