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猴

长明灯有什么讲究(长明灯有什么讲究结婚)

时间:2024-01-17 15:22:23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逝者灵前点长明灯”,农村这些老规矩,还有人遵守吗?

在以前农村,有很多讲究规矩要遵守。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于这些讲究已经慢慢淡忘,下面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逝者灵前点长明灯

农村举办葬礼的时候,都有一个规矩叫做“三日而殓”,意思是人去世后要等到三天之后再能入殓。而在这三天的停丧期间,逝者的灵堂前面都会摆放一盏灯,由于灯不能灭,所以人们称之为“长明灯”,而棺材的前面也要点一盏灯,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之为“点脑头火”!

在农村,人们认为人去世之后,由于对家庭的恋念,所以魂魄并不是直接去阴曹地府,加上黄泉路也十分黑暗,魂魄也不愿意踏上那条路,所以就会在家中待着。但是毕竟已经是阴物,时间长了就会对家庭造成危害,带来祸运。所以人们在点亮长明灯,照亮黄泉路,引导他们离开家,走向黄泉。

所以长明灯也被称为“引魂灯”,由于是为了照亮路途,所以在停丧期间,灯一直不能灭。而且点灯之人逝者的儿子或孙子,寓意后代福运昌盛!

其实不管这种行为是不是有着迷信的色彩,但是都是咱们的一种传统丧葬文化,是人们表达对逝者的一种孝意,也是对后代的一种祝愿,所以大家不妨遵守一下!

农村饭桌上不让用筷子敲空碗

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用筷子敲碗发出声响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礼貌的行为!如果家中有人来做客,这样做代表了主人对客人极度的不欢迎!所以农村老辈人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子孙不养养成这样不好的习惯。

另外一方面就是用筷子敲碗是一种非常令人忌讳的行为,过去经常是要饭的“乞丐”才用筷子敲碗。如果在家吃饭用筷子敲碗就会非常的晦气,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越过越穷,越过越寒酸!农村小孩子不听话是要被打屁股的。

筷子是我们汉民族发明的一种具有极其浓厚民族特色的餐具,别看是小小的筷子,里面却蕴藏着巨大的学问!在民间有很多关于筷子的老规矩,每种规矩都有其独特的说法,真是一双小筷子折射大华夏文明啊!而且不光是我们国家使用筷子,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是以筷子作为日常餐具的!只不过每个国家的筷子不一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好好研究一下!

丧事“长明灯”需要随棺下葬吗?你们家乡是怎样的习俗?

所谓“长明灯”,就是停殡期间,放置在尸床或棺柩前的油灯。因为昼夜长明,习惯称为长明灯。长明灯一般用碗、盆、壶、钵等为盛器,以棉条或棉线等为灯芯,烧植物油。长明灯需要剪烛拨火,需要加油添油。现实城乡丧事活动,长明灯的使用较为普遍,是相对流行的丧事习俗。

那么,家有丧事,发引出殡,“长明灯”需要随棺上路吗?或者直接说,“长明灯”需要随棺下葬吗?我们以古法丧事礼仪典籍为参照,结合古今礼俗实际,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典籍文本和文史资料里面有关“长明灯”的记载

(1)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在对秦始皇陵有这样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里的“人鱼膏”是啥?搞不清楚,但“人鱼膏烛”是烧动物油脂的长明灯,意思是没错的。这是墓室长明灯。

(2)在《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潘道士法遣黄金士 西门庆大哭李瓶儿”中,李瓶儿咽气之后,“西门庆率领众小厮,在大厅上收卷书画,围上围屏,把李瓶儿用门板抬出,停于正寝。安放几筵香案,点起一盏随身灯来。”这里所谓一盏“随身灯”,就是烧植物油的丧事长明灯。

(3)《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五丈原诸葛禳星,殒大星汉丞相归天”中,孔明秋风五丈原,秋夜祭北斗,点了七盏大灯,一盏本名主灯,四十九盏小灯。结果被魏延入帐将主灯扑灭,最后诸葛归天。这里的灯,也是长明灯。

(4)《仪礼---士丧礼》中反复出现两个字,一是“燎”,一是“烛”。按郑玄的注释,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就是说,在地上烧一堆火叫燎,能够拿在手里的火把是烛。

在《仪礼》中,燎主要是照明用的,晚上点着,早晨熄灭。但烛既有照明的作用,又是一种礼器。即在礼仪过程中,“持烛”是礼仪队列的组成部分。

《仪礼---士丧礼》有:“宵,为燎于中庭。-------烛俟于馔东。”郑玄注曰:“宵,夜也。燎,火燋。烛,燋也。”就是说,家有丧事,当晚要在院子中间烧一大堆火。并在供案东边举火烛。

一大群人,围着一大堆火,娱乐、祭祀、祈福等,这就是上古时期人们最常见的社会活动。直到现在,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这种聚集习俗。

《红楼梦》有一个大场景,叫“清虚观打醮”。按元妃的指示,贾母带领贾府女眷,到清虚观祈福玩乐。这个“醮”,与“樵”“燋”都是一个音,意思也相近。樵是干枯的树枝,有干柴的意思。燋就是在地上烧的樵。而醮是酒奠的意思。都与丧事和祭祀礼仪有关。

《仪礼----既夕礼》有:“二烛俟于殡门外。-----迁于祖,用轴。重先,奠从,烛从,柩从,烛从,主人从。”

就是说,在“动柩朝祖(告庙)”的队列中,棺柩前后都是有人举烛的。之后的出殡队列,与告庙队列是一样的次序。

《仪礼》中虽然没有“长明灯”的设置,但有燃“燎”和举“烛”的要求。那个“烛”是礼器,丧仪活动中普遍使用,白天也是亮的,而且与供物在一起,应该是丧事“长明灯”出处。

《仪礼》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各种礼仪的最原始文本。从商周秦汉六朝到隋唐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四千年,各种实际操作的礼仪制度的制定,都是以《仪礼》为蓝本和依据的。

2、长明灯的丧事意义和治丧功能

(1)定魂。宋元之后,随着话本杂剧和说唱艺术的不断发展普及,神鬼理论和说教较为发达和流行。按道家的说法,灯火寓意人的魂灵,灯亮则魂在,灯灭则魂离。诸葛秋风五丈原,被魏延灭了灯火,所以诸葛魂飞魄散归天,所以魏延有反骨是反派。

人死之后,魂灵离开身体,但还没走远,长明灯寓意逝者灵魂,灯火在则魂灵在。所以,丧事长明灯不能熄灭。因为特定情况熄灭的,要行礼祷告,磕头谢罪,请求宽恕,及时补火。

(2)指路。传统文化认为,人死灵魂不死,到了另一个世界,即祖宗世界。活人这边怎样生活,祖宗那边也一样。活人这边需要什么,祖宗那边也需要什么。灯火是指路引路的,在灵堂需要,在墓室也需要。活人需要,死人也需要。

(3)照明。有灯火则光明。长明灯可以缓解棺柩前面区域的阴暗环境。夜晚也有照明功能。有利于治丧活动。

(4)引火源。长明灯旁边就是丧盆,烧纸祭奠时,长明灯可以作为引火火源。

3、一般礼俗认为,长明灯应当随棺上路并随棺下葬

燧人氏钻木取火,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处盗火,应该都不是单纯的神话传说,而是生活所需。在人类成为人类的过程中,火的意义是划时代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活着需要火,想来死后也需要,这大约是丧事使用灯火的理由之一。灵堂用,墓室也用。将灵堂的灯火直接用到墓室,顺理成章,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坟墓的发掘考古一般都有灯火的实物和痕迹,古今中外亦然。墓地有灯火,灵堂也有灯火,两者之间可能有关联,但谁先谁后,很难考究。就是说,墓室的灯火可能还有其他意思,如照明防腐防盗等,与灵堂的灯火并不完全一样。但后世丧事活动中,一般百姓居民家庭,将灵堂的灯火用到墓地,也符合一般生活逻辑。

归结一下。按一般礼俗,家有丧事,灵堂应当有长明灯。出殡发引,长明灯熄火随棺上路;下葬时,长明灯随棺点燃。

正月十五月圆夜,民间讲要“点灯”,牢记3做5不做:福运到家中

大家好,我是小农,又到了跟大家分享农村那点事的时候了,今天跟大家说的是关于元宵节习俗的问题,正月十五月圆夜,民间讲要“点灯”,牢记3做5不做:福运到家中。

立春刚过,就迎来了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可以说是年后的第一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民间特别受重视,各地也都有很多关于它的传统习俗活动。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元宵节所处的时间点正好在一年中新的起点上,为此人们都借以许愿祈福。

一、“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夜,而古人称正月为元月,夜晚为“宵”,正月十五又是古代帝王祭祀天神的日子,于是就有了元宵节的存在。当然,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还是有很多说法的,其中有两个最被认可。

其一,东汉时期,帝王信奉佛教,而佛教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有观舍利子的举动,而且还有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东汉帝王就要求民间在这一天都要点灯,为的就是对佛的敬仰。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一天越来越热闹,也就被后人演变成了传统节日。

其二,道教的“三元说”记载,正月十五这天是上元节,是为了祭祀天官而创立的节日,主要做法就是燃灯祭祀,另外二个是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由于正月十五距离春节较近,正月十五又是燃灯祭祀之日,而古人帝王为了让春节的热闹延续更长时间,就打造了“元宵节”,让其连同春节一起,15天内白昼为市,夜间燃灯,出现一派喜庆壮观祥和的局面。

二、正月十五“点灯”

正月十五,这一天各地百姓最为统一的举动就是点灯、燃灯,携灯了,为的就是祈福生活美好。

因为在古人眼中,灯和“丁”是相似的,而“点灯”为就是在这美好的一天内,借助福运来求得家族“人丁兴旺”;并且让灯光照在家里每个人身上,预示大家今年都会前程似锦,有灯火辉煌的未来。

当然,这一天“点灯”也是为了驱走黑暗,带走邪恶,迎接光明的吉祥做法。因为这一天过节是在晚上,古代人们出行只能点灯用灯笼,这样可以让自己在黑暗中不被邪恶附身,安稳度过元宵节,也就是有驱邪化煞的效果。

想起一段典故:冯玉祥大白天提着灯笼去见,蒋诧异,冯直言:天下好黑啊。 无论自己身处的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学会为自己点灯,这样才能有辉煌的未来。

三、牢记3做5不做

正月十五元宵节,很多事情要注意,按照老传统来说就是3做5不做,福运到家中,一年之内诸事顺遂。

1、吃元宵

吃元宵是元宵节约定俗成的事情,这个传统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据说,这种食品最早流行于宋代,生意人称之为“元宝”,多是用馅在糯米粉里滚出来的,寓意生意红红火火,家庭团团圆圆。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多吃元宵,南方多吃汤圆,汤圆的制作工艺不同,是用糯米粉加水直接包上馅做出来的,跟北方“滚”出来的元宵不太一样,但是寓意相同。

2、送面灯

元宵节送灯的习俗也是被民间广为流传。所谓“送灯”就是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要到祖先坟前送灯,一方面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逝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平安顺遂。

除此之外,晚上还要在家门口、河边、桥边、路边、井边、石磨边、碾边等位置放置手工做的面灯。“面灯”就是用面做成各种形状的灯盘,蒸熟后,放上点油加上灯芯点燃即可。而送面灯的寓意就是祈福自己一家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并且也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然,很多地方还有这样一种习俗,那就是将点燃的面灯放到桶内,家人轮流跨过去,为的是驱病驱邪,身体健康。

3、走百病

元宵节走百病的习俗是针对妇女而言的,是为了让妇女消灾祈健康。走百病也被称为“溜百病”、“烤百病”。

这一天夜晚,妇女们相应结伴出行,见桥必过,如果走桥必须走过至少10座桥,还不能走回头桥,这样可以让百病去除,不会缠身。有的地方还有走桥,登城,摸钉,求子的说法,寓意也是为了消除百病,祈福得子,延续香火。

正月十五这天除了这3件习俗要做以外,也有一些传统不允许做的事情,寓意不好,来看看有哪些吧。

1、不能丢东西

元宵节这天,外出赏灯一定要注意不要丢东西,尤其是贵重的东西,因为这一天丢东西意味着这一年的财运都会丢完,导致自己这一年过不好,所以忌讳丢东西。

2、不能剪头发

正月剪发本身不好,而正月十五剪发,另有深意,由于“发”有“发财”之意,所以这一天剪发,就会将一年的发财之路剪掉,也会导致自己一年财运不顺,因此要注意。

3、不能说脏话

老话说得好“祸从口出”。如果正月十五这天说脏话,就会导致一年内脏话不断,这样的人心中难免少不了一些积怨,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对自己不利,对家庭不负责。所以这一天一定要注意不要说脏话。

4、不能杀生

正月十五是喜庆的日子,万物和谐,这一天按照传统,不管是鸡还是鱼,都不能杀,因为杀生见血会造成一年都会有不祥的征兆,所以注意不要杀生。

5、不能弄破衣物

在古代,人们认为喜庆的日子出现破衣,就会有“破败”的寓意,也就是这一天如果把衣服弄破了,容易一年内倒霉的事情接连不断,所以这一天无论是衣服还是鞋子都不能弄破。

总之,正月十五马上要来了,大家不要忘记老传统,因为这些传统习俗都是古人长期积攒的经验,有一定的道理可言。即便不相信,也要不去触碰,让自己平平安安地度过元宵节,把福运带回家。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元宵节习俗的问题了,话说,你们那边有何特别的习俗?你是如何看待老一辈的习俗的?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的看法。#传统文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