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算卦财运

势利小人(势利小人英文)

时间:2024-01-16 21:41:25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鲁迅《狗的驳诘》:我们痛恨势利小人,却都有一双势利的眼睛

1

鲁迅先生写《狗的驳诘》这篇杂文时,正是1925年4月23日。当时的中国,局势越发动荡,3月份的时候,在北京去世了。

鲁迅先生说他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他如同一个乞丐一样,穿行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这时,身后突然窜出来一条狗,冲着他不停地叫。

虽然自己如同一个乞丐,可还不会把一条狗放在眼里。

于是,他傲慢地回头,大声地呵斥:

“呔!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里,有一个习惯,就是总能从比自己更不幸的人身上,找出自己的幸运来。

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即便落魄成一个乞丐,也一样有“下”可以比。最起码,在一条狗面前,还可以保持着傲慢的态度,并且可以大声地呵斥:

骂他势利眼!

骂他狗眼看人低!

2

谁知,狗听了之后,竟然不同意了。他不仅“嘻嘻”地笑,而且还口吐人言,回敬了一句:

“不敢,愧不如人呢!”

一听这话,虽然在睡梦中,可还是很气愤。

虽然自己如同一个乞丐,可不是还有狗,这样一个“下”可以比吗?没曾想,而今听这狗的口气,不要说自己了,就连整个人类,都不过是他比的“下”,而且还有余!

人生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被自己轻视的人,给轻视了自己。

可毕竟是一条狗,哪儿来的自信?

却听这条狗继续说道: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听到狗这么说,虽然是在睡梦中,可还是径直逃走了。

原来,我们一直骂狗是势利眼!

一直骂狗眼看人低!

其实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的内心里,有着更多的势利罢了。

3

好像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的。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痛恨势利小人,可大多数时候,却又像鲁迅先生写的那个睡梦里的自己,在嘲笑狗的势利时,却被狗给嘲笑了。

无可否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势利的眼睛。

虽然我们很痛恨势利小人。

要不然,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一有钱就觉得自己比别人高雅?一有权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尊贵?

当然,如果只是他们自己这样觉得,好像还没什么。

然而可怕的是,我们竟也一样认为。

为什么会这样?

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就像鲁迅先生《狗的驳诘》中的那个自己,在这个满是势利的世界里,已经落魄得如同一个乞丐了,却还有一颗满是势利的脑子,一双满是势利的眼睛。

结语

鲁迅先生这篇《狗的驳诘》,原本收录在他的《野草》中。现在,我们把鲁迅先生的一些杂文,统一收集整理在一起,编撰而成《鲁迅杂文集》,免费向大家提供。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开来一读。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头条号平台查看)

本文为索彦原创,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并转发。

英语说文解字 小人

小人 xinchi外语

(人格卑鄙的人) a base person;villain;vile character;dog;flunky

villain英 [ˈvɪlən] 美 [ˈvɪlən]

n. 反派角色,反面人物;<非正式>罪犯;祸首,元凶;坏人,恶棍

【名】 (Villain)(法)维兰(人名)

[ 复数 villains ]

短语

The Villain 疯狂大镖客 ; 恶棍 ; 知心的 ; 反派

DC Villain 美国潮流

best villain 最佳反派 ; 最佳反派角色 ; 最佳反面人物

Villain and Widow 二楼的恶人

Villain Of The Year 年度恶棍 ; 年度恶人

Play the villain 唱白脸

LI-NING Villain 系列枭雄 ; 李宁枭雄

villain-hero 恶棍英雄

Villain children 小人儿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

villain /ˈvɪlən/ CET6+ TEM4

1. N-COUNT A villain is someone who deliberately harms other people or breaks the law in order to get what he or she wants. 恶棍

例:I left the room, feeling like a villain and a murderer.

我离开了那个房间,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恶棍,一个杀人犯。

2. N-COUNT The villain in a novel, movie, or play is the main bad character. (小说、电影、戏剧中的) 反面主角

例:He also played a villain opposite Sylvester Stallone in Demolition Man (1992).

他在1992年的影片《超级战警》中扮演了一个与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敌对的反面主角。

同近义词同根词

n. 坏人,恶棍;戏剧、小说中的反派角色;顽童;罪犯tough , bad guy

双语例句原声例句权威例句

Frank ran errands for a seedy local villain.

弗兰克为当地一个声名狼藉的恶棍跑腿。

The king is represented as a villain in the play.

剧中国王的形象是一个恶棍。

I left the room, feeling like a villain and a murderer.

我离开了那个房间,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恶棍,一个杀人犯。

vile英 [vaɪl] 美 [vaɪl]

adj. 卑鄙的;邪恶的;低廉的;肮脏的

n. (Vile)人名;(英)瓦伊尔;(芬)维莱

[ 比较级 viler或more vile 最高级 vilest或most vile ]

... wicked 坏的;令人厌恶的 vile 可恨的,可耻的 nexus (看法等的)连系,连结 ...

短语

vile weather 气候恶劣 ; 恶劣的天气

Vile Poisons 邪恶之毒 ; 险恶之毒

vile bodies 邪恶的躯体 ; 书名

The Vile Husk 卑劣躯壳 ; 躯壳

Vile Effigy 邪恶的假像vile violence 狂热行为

Master Vile 终极魔王 ; 怪杰老妖

Book of Vile Darkness 邪恶之书 ; 暗之书

Vile Lair 邪恶之巢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

vile /vaɪl/ CET6+ TEM8 ( viler, vilest )

1. ADJ If you say that someone or something is vile, you mean that they are very unpleasant. 令人不快的

例:The weather was consistently vile.

天气一直很恶劣。

同近义词同根词

adj. 卑鄙的;邪恶的;低廉的;肮脏的poor , evil , base , mean , ill

双语例句原声例句权威例句

The weather was consistently vile.

天气一直很恶劣。

A vile smell assailed my nostrils.

一股恶臭十分刺鼻。

He was in a vile mood.

他的心情坏极了。

flunky英 [ˈflʌŋki] 美 [ˈflʌŋki]

n. 仆人,奴才;走狗

[ 复数 flunkies ]

短语

women and flunky 女子与小人

Flunky Fighters 小个子战士

flunky y 奉承者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

flunky /ˈflʌŋkɪ/ (also flunkey)

1. N-COUNT If you refer to someone as a flunky, you disapprove of the fact that they associate themselves with someone who is powerful and carry out small, unimportant jobs for them in the hope of being rewarded. 阿谀奉承者 [表不满]

同近义词

n. 仆人,奴才;走狗servant , yeoman

双语例句权威例句

She is a Hillary flunky who lost big.

她就是惨败的希拉里的马屁精。

This is psychology of a kind of flunky.

这是一种奴才心理。

When I say this, I feel me like a snobbish flunky.

说道这里,我怎么觉得自己是个势力小人啊。

每天分享外语知识,请点击 【关注】,不漏掉任何一期,助你提高外语水平。

【讯驰外语】可乐老师 编辑。

转载《有道词典》,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码字不易,敬请【点赞】!

势利小人怎么说?snob

snob

n.势利的人

Snobs look down at their inferiors, but at one timesnobs looked up at their betters. The word snob, the ultimate origins of which are uncertain, is first found in 1781 in the sense shoemaker, cobbler,?a regional and informal usage. The word is recorded around 1796 in a slang usage particular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a townsman as opposed to a gownsman.?Both senses may have fed into the sense first found in 1831, \" a member of the ordinary or lower classes.?Along with this sense went another (1838), \"a person without proper breeding or taste.?From these two senses arose the sense first recorded in 1848, 揳 person who looks up to his or her social betters and tries to copy or associate with them.?We can see how this sense could blend into the other familiar sense, \"one who looks down on those considered inferior\"(1911).

势利小人们都瞧不起不如他们的人,但有一段时间,势利小人只是羡慕地位比他们高的人。 Snob这个词最远的起源还不清楚,它第一次出现于1781年,意为“鞋匠,补鞋人”,这只是一种方言和非正式用法。1796年左右的记录显示,这个词有一个专用于剑桥大学的俚语意思,“与贵族相对应的普通市民”。这两个意思都进入了它第一次出现于1831年的“普通或低下阶层中的一员”这个意思。这个意思与另一个意思平行(1838年):“没有良好教养和品味的人”。从这两个意思发展来了“羡慕地位高于他(她)的人并尽量与之进行联系的人”这个意思,第一次记录于1848年。然后,我们就能发现怎样又从这个意思中派生出了其它我们熟悉的意思,即“瞧不起被认为地位比自己低者的人”(1911年)

\"snob is someone who judges all things, from shoes and dinner parties to love and beauty, according to their social rating\" Tom Wolfe)

“势利小人就是衡量一切事情都从他们的社会地位出发的人,从穿鞋和晚餐聚会到爱情和审美”(汤姆·沃尔夫)

snobbish

adj.

势利的

Of, befitting, or resembling a snob; pretentious.

势利的势利小人的;与之有关或相象的;自命不凡的

晴雯被撵是最大讽刺,红尘中容不得一点“真”,你我皆肮脏又势利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和袭人的争议,就像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样,爱之者赞誉有加,憎之者不屑一顾。

本文不提袭人,要讲一下晴雯。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讨厌”她的人那么多!

晴雯被撵,大观园上下的很多人都夹道欢送,可谓大快人心。都说终于去了一个“祸害狐狸精”。

晴雯的人缘由此可见一般。

世俗的观点就认为,人缘不好的人,肯定人品也不咋地。毕竟人人都嫌弃,人憎鬼厌又好的到哪里?

但其实这世界上有一种人被讨厌,未必是人品有问题。或者说是人品确实有问题,问题在于“太干净”,以至于“过洁世同嫌”,这是妙玉判词中的一句话,形容晴雯也贴切。

“过洁”为什么会“世同嫌”?

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人有洁癖,甚至是严重洁癖,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触,甚至觉得别人都有点“脏”。别人因此都“讨厌”他,反感他,排斥他,不愿意接近他。

试问此人是人品出了问题,还是只是他的行为过于独特不被大众接受?

毫无疑问是后者。妙玉就是这样的人。她不是生理洁癖,而只是心理洁癖。

同样的,林黛玉和晴雯也相同,只是她们比较妙玉不那么严重而已。

自己看不上的人和事,不愿意虚与委蛇,不愿意委曲求全,不愿意曲意奉承有错么?

可以肯定没错。但就会让人不舒服。问题是别人不错,自己不舒服,就要指责别人低情商、讨厌,并伙同他人一起排挤、暗算对方,试问谁是坏人?

所以,晴雯、林黛玉和妙玉并没有什么问题。她们只是坚持做了自己。有问题的是那些不接受她们的人。而背后搞鬼有意针对的才是坏人。

至于那些觉得晴雯她们的“真”很讨厌的人,也有自己的自由。但说实话,你可以选择敬而远之,但无权对人家做自己说三道四。比较起来人家是“人”,我们反而是“假人”。

讲了以上这些道理,并没有提晴雯的人生和经历,只因没必要讲那些老生常谈。

晴雯在怡红院里,怼天怼地怼空气,她怼的那一件不是“丑事”?那一件是她造谣构陷,无事生非?

晴雯不给任何人留面子,行得正站得正的人,自己就是面子。

容忍晴雯的“真”,不愿意牺牲清白获得贾宝玉的垂怜,这样的纯洁和情操洁癖,是不是更值得尊敬?

反过来,当认为袭人“勾引”贾宝玉偷试云雨情,背叛贾母投靠王夫人,获得准姨娘的地位是高情商,人生战略家时,你的底线节操是不是“太低了”?

讲明了这些,再看晴雯被撵这件事,不过就是这个虚伪的世界容不得“真”而已。

晴雯有错误,错在她自己不肯和别人同流合污,还零容忍别人犯错。

于是,她讨厌的把所有人做的坏事都给公之于众。

麝月与贾宝玉“梳头(代表同房)”,是瞒神弄鬼。

袭人与贾宝玉“偷试”,是鬼鬼祟祟。

碧痕与贾宝玉“洗澡两三个时辰”,是不知道怎么洗的。

偷东西的坠儿被她擅作主张撵走,不给坠儿娘留情面。

小红勾引贾宝玉不成,给王熙凤办事,还带头讽刺她攀高枝……

似乎只要晴雯不喜欢,谁的面子也不给。就说有错么?错在她太“真”而已。你我不敢这么真罢了。

晴雯有错,错在她看不过去的人和事,就要直言揭露和顶回去。

更错在不包容体谅别人的虚伪和算计。

错在不知道防备提防小人,不懂得藏一个心眼,为自己防护。

晴雯“活该”被怡红院排斥,就像众人皆醉我独醒,出淤泥而不染的“各色”异类,被不容忍是她自找的!

于是,当又讨厌又各色的晴雯被撵走时,众人欢呼雀跃,只因这是众望所归。

终于这个碍眼又讨厌的“祸害狐狸精”被撵走了!从此再也没有人看不起你我,天下乌鸦一般黑了。

可是,再看晴雯,谁能指责她做了什么坏事?一件也没有!

王夫人搜索枯肠,也只说“看不上”她掐腰骂人的样子。

“看不上”三个字才是大讽刺。晴雯不是坏,不是真做错了,只是她被“看不上”!

秦桧当时也是“看不上”岳飞吧,所以才会“莫须有”。

正因为看不上,就排斥她、排挤她、莫须有毁谤她、致她于死地……

你看,坏的不是晴雯,是有此心的“你我”吧!

曹雪芹对晴雯之死说得何其清楚:寿夭多因诽谤生。

错不在晴雯,而是狭隘又内心肮脏的“你我”罢了。

难怪妙玉自称“槛外人”,皆因槛内人身处的“红尘”势利,蝇营狗苟,党同伐异,实在太肮脏。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头条创作挑战赛#

弱者合群,强者交际,掌握这6种博弈策略,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第一节 先礼后兵,掌握博弈主动权

我们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先礼后兵”这个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先按通常的礼节与对方进行交涉,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的手段。先礼后兵不仅表现出了自己给予对方的尊重,也给别人和自己留下了一个缓冲的时间,使得双方的关系不会陷入紧张的僵局,也可以为自己留条退路。

“先礼后兵”出自《三国演义》第十一回,郭嘉对曹操说:“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容易被大量的信息扰乱思绪,结果发现在慌乱之中做出的决定并不是最佳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些心理博弈技巧,制造缓冲的余地,进而掌握心理博弈的主动权。同样,当我们在生活中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超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极限之后,就会出现偏激心理,有的时候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决定。这时候如果先用“礼”来缓冲一下,就能让自己和对方都有冷静的时间,进而使事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王先生脾气有点儿暴躁,做事喜欢直来直去。比如说在与人谈业务时,他会一直催促对方做决定,好像对方犹豫一下、思考一下,就是对他能力的不信任,是对自己人品的怀疑。这种做法导致他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是王先生一直想不清楚自己究竟哪里出了错。直到有一次,王先生和同事一起去参加一个合作项目时,才从同事的身上找到了答案。他发现同事在与对方面谈之前,会先聊一些对方的爱好,例如球赛之类的事情,然后再慢慢地转入正题。

另外,同事在与对方谈话的过程当中,也不是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大多数时间都是一副耐心倾听的样子,并及时地同对方进行沟通,然后在做补充时成功地说服对方。谈话结束时,同事已经同对方建立了一种非常友好的关系,合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事后王先生问同事为什么要这么做,同事回答道:“先从对方的爱好入手,说明我是真的了解他,而不是随便说一句‘我对您仰慕已久’。另外,在交谈的过程中尽量多让对方说,我们就不会显得咄咄逼人,也不用担心说错话引起对方的反感。我只要在合适的时候说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就能成功地获得对方的认可,用自己的‘礼让’谈成这单生意。”王先生听完之后大受启发,于是决定也要做一个懂得“先礼后兵”的人。

我们同别人交往时,开始都是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人在一开始就想要和对方撕破脸,也没想“斗个你死我活方罢休”。其实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大家更愿意保持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因此在博弈的过程中,双方开始接触时,更多的是采取“按兵不动”的策略,因为大家都需要多方的试探才能准确摸清对方的心理底线是什么。如果一开始就采用比较激烈的方法来制造摩擦的话,对方很有可能会以相同的方式反击,戒备心理会更强,这样只会让双方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甚至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如果此时自己先“礼让”一下,一来表达了自己的善意,二来也可以让对方放松对自己的警惕,然后再找机会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战国时期,在确立自己中原霸主地位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遵守礼节和自己的承诺,决定退避三舍再与楚国决战。这时候,晋军的将士不服气地说道:“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的统帅只是一名臣子,哪有国君向臣子退让的道理?”这时,晋文公手下的大臣狐偃站出来解释道:“打仗凭借的是个理字,理直之后就可以做到气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也不迟。”

结果晋军撤退九十里之后,楚国的统帅以为对方怕了自己,于是给晋文公下了一封言辞傲慢的战书。晋文公十分生气,派人回答道:“楚国的恩惠我已经报答过了,既然你们不愿退兵,那我们就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吧!”结果楚国中了晋国的计谋,大败而归,楚国统帅也因为兵败被迫自杀。此战结束之后,晋国成功地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中国有一句谚语:“君子之心,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其实,先礼后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能屈能伸”,这里的礼让都是为了让自己做好准备,为自己最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第二节 效用心理,靠近优秀的人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偏向于同优秀的人或者与自己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人做朋友,因为人们都希望从对方身上得到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效用心理”。与优秀的人做朋友,可以做到以人为镜,通过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之后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劣迹斑斑,人们通常都会与他保持一种比较疏远的关系;如果对方表现得非常优秀,人们则会选择向其靠近,因为他的优秀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心理博弈的过程中,要学会适当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增强吸引力,扩大自己的人脉。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彼此都不认识的15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的关系都不算亲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交际范围开始扩大,并形成了几个新的交际圈。等到心理学家询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对方作为自己的朋友时,参加实验的人都会说:“我觉得对方人很好,跟他在一起我会觉得比较自在,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心理学家再次问道:“你觉得对方是个优秀的人吗?”大家无一例外承认自己新交的朋友是一个优秀的人。由此可见,向优秀者靠拢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从世俗的角度看,选择优秀的人做自己的朋友会被别人非议,甚至会被当成一个“势利”的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已经无法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或获得帮助,彼此间的友谊就会慢慢变淡。

《论语·季氏篇》中记载了孔子对朋友的看法:“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段话解释了什么样的朋友是优秀的朋友,是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即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博闻强识的人,与这些人交往对自己是有益的。这句话虽是古人所言,但诚不欺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可以帮助自己培养坚毅的秉性,让自己拥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同诚实的人为伍,可以培养自己真诚的品格;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可以让自己的阅历慢慢变得丰富起来。

中国还有句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理学的解释是:人性当中有趋近自己同伴的心态,和什么人在一起待得久了,或者心理上反复体验对某个人的崇敬之情的时候,就会努力让自己也拥有对方身上的一些习性和特点,两个人会慢慢变得相似。因此,我们要选择优秀的人做自己的朋友,而这些人的影响力,会让自己时刻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当中,逐渐提升自己。

与优秀的人为伍,也可以说是要我们选择一个好的环境,来帮助我们自己不断完善。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最初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经常有人上坟祭拜,时间一长孟子就学会了祭拜的事情,而且还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母亲看到这种情况就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她带着孟子搬了家,这次搬到了集市旁边。集市上有人做买卖和杀猪,孟子又常去看人家做买卖和杀猪,孟母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搬了家。这次,他们举家迁移到了学堂旁边,孟子在这种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才开始专心地读书,最终成为一个大思想家。

这个故事并不是让我们挑剔自己的邻居,而是提醒我们要让自己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中,汲取正能量,受到有益的影响,让自己不断进步,而不是停在原地,甚至开始后退。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所处环境的影响力,而朋友则是周围环境当中与自己接触最多、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我们要选择与优秀的人交往,不要误把损友当益友。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贵人相助,然后在贵人的帮助下取得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功。其实贵人就是自己身边优秀的朋友,是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的人,能为自己指点迷津的人,能够让自己时刻保持进取心的人。但是,这些人并不会凭空出现,如果我们自己不够优秀,那又有多少人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呢?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努力缩短与优秀朋友的距离,让优秀的人愿意和自己做朋友。当我们自己变得优秀时,别人就会自然地被我们吸引,从而建立丰富的人脉,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迪巴诺是纽约非常知名的一家面包公司,虽然它的面包订购一直都很红火,但是仍有一家非常知名的饭店对它不屑一顾。迪巴诺的经理对此非常不解,便通过正面和侧面多个渠道进行调查,甚至每个星期都去拜访这家饭店的经理,但是那家饭店仍然不为所动。直到有一天,他了解到饭店的经理是美国国会的议员,因为非常善于管理饭店,还担任了饭店协会的会长。于是,迪巴诺的经理就从饭店协会入手,表示自己的公司愿意与饭店协会开展合作,这样的说法果然引起了对方的兴趣,结果两人相谈甚欢,成功地签订了面包供应协议。后来别人问迪巴诺的经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了一句话:“很简单,那就是让对方发现你对他是有用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人们只愿意跟那些优秀的、有价值的人打交道。

第三节 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

对于来之不易的东西,人们才会倍加珍惜。这种心理现象在情感博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人们对于自己付出艰辛努力才得到的感情会倍加珍惜,而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波折就获得的感情则不太看重。就像人们会记得自己第一次辛勤劳动赚取工资时的感受和经历,但是对在路上捡到的钱只会笑几天,就忘记了。

我们熟知的大部分爱情故事,其经历都是非常坎坷的,例如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人们之所以为他们的爱情感动,之所以会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是因为他们爱得实在太不容易了。他们经历的坎坷越多,就越能证明他们爱情的坚贞,人们感动的其实是那种弥足珍贵的抗争经历。

心理学家得利斯科尔曾经对91对已婚夫妇和49对恋人做过一项调查,内容是了解他们彼此的相爱程度,并询问在他们的感情经历中是否存在父母的干涉和情敌的争夺。结果发现,有父母干涉或者外界情感影响的夫妇和恋人,他们之间的感情要比没有经历过这些阻力的夫妇和情侣深很多。由此可见,越是来之不易的情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就会越高,得到的过程越艰难,感情就会越牢固。

王丽和老公是朋友们非常羡慕的一对夫妻,因为在他们七年的爱情长跑中有四年都是异地恋,大家都钦佩他们为爱付出的坚持。王丽也觉得七年的恋爱,包括四年的异地恋,已经对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做了最大的考验,而这些经历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在结婚之后,老公还能经常做一些浪漫的事情,来弥补自己不在王丽身边的那些时光,结婚之后他们的生活更加甜蜜了。

看到王丽这么幸福,一个朋友就经常在她面前抱怨自己的生活是越来越不如以前了。结婚之前两人还经常去看电影、旅游,时不时还会有点小浪漫,结婚之后就都没有了。王丽听完朋友的抱怨之后说道:“其实你们现在也挺幸福的,只是你对他的好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不信的话分开几天你再看看。”朋友听完王丽的建议之后,就找借口回老家待了一个星期,她一个人没事干的时候,就想起了老公的好。自此以后,这位朋友再也不抱怨了。此外,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给予,也要珍惜对方的给予。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在上班的途中经常看到一个流浪汉在乞讨,觉得他挺可怜的,所以每次遇到流浪汉的时候都会给予适当的帮助。然而有一天,这个人的工作发生了变动,收入没有以前多了,所以当他再次见到流浪汉时,给流浪汉的钱也就相应地减少了一些。这时流浪汉不高兴了,抱怨道:“为什么这次给得这么少?”这个人听了之后,说道:“因为我能给的就这么多。”打这次之后,这个人再也没有给过流浪汉一分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很少人会想到你给予的帮助变少的原因,他们只会觉得你给他们的东西少了,还会因此怨恨你,所以不要让自己的帮助变得廉价,让对方在习以为常中忘记了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同样也不要对别人的帮助习以为常而忘记了心怀感恩。

第四节 酒吧博弈,让自己脱颖而出

人们都希望自己在处理事务时可以保持足够的理性。酒吧博弈理论说的就是个人的理性选择往往会造成集体的非理性。

酒吧博弈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教授在1994年提出的,其理论模型是这样的:假设一个小镇有一家酒吧,酒吧容纳的客人以60人为最佳,但是每个周末都有100人在思考今晚要不要去酒吧放松一下。如果到酒吧的人数超过了60人,那么酒吧的空间就会变得狭小,人与人之间就会觉得拥挤,无法获得想要的放松效果。如果一个人预测今晚去酒吧的人数超不过60人,然后选择了去酒吧,等他到酒吧时发现大多数人和他想的一样,结果酒吧爆满,无奈只好回去了。回家之后,这个人开始抱怨去了还不如不去,这时候没去的人就开始庆幸。等到第二次再决定是否去酒吧的时候,人们已经有了上次的经验,大多数人就会选择不去,结果导致少数去的人享受到了高质的服务,没去的人则开始后悔。因此,人们就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酒吧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其实,酒吧博弈所模拟的情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当多数人开始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他人就会觉得这件事有利可图,于是很多人就会跟进,这就是所谓的跟风。跟风导致的最后结果是:收益集体下降,于是人们开始产生后悔的心理。除此之外,炒股、投资、等行业的博弈者都面临着同样的情况,个体的理性选择最终造成了集体的非理性结果。面对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准确预测别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样才能让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参考,进而做出明智的决定,让自己在博弈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王总是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板,每个季度他都会和他的团队对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产品和产量做一些分析,然后再结合自己对市场需求的预估,得出公司的产品和产量应该保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王总和他的团队并不知道其他公司现在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就需要他和他的团队对其他公司往年每个季度的产量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推测出其他公司现在的大致走势,进而才能确定自己下一步的产量目标。

由于王总和他的团队比较有经验,每次做出的预测都不会相差太多,所以他的建材公司总是能做到刚刚好,每年的收益都能实现稳步的增长,最后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大企业。而那些和王总同时期、同规模的其他企业却没能有这么好的发展,因为他们总是产量大于销售,大量的成品堆积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所以说,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想办法让自己脱颖而出,成为赢得博弈的少数而不是大多数,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的收益,让自己不断发展壮大,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酒吧博弈理论告诉我们:2是1的两倍,但100万则不一定是1的100万倍,当大家把目标放在同一个项目上面的时候,竞争自然会变得更加激烈,原本有利可图的事情就会变成无利可图,甚至更加糟糕。例如,在股票投资市场上,每个股民都应该揣测其他股民的下一步动作,尽量避免跟风,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如果多数股民处于卖的位置,而你处于买的位置,股票的价格就会下降,这时候买进,自己就能节省很大一笔资金;如果自己处于卖家地位,大多数人处于买家地位,那么这时候股票就会增值,及时售出自然就会获得更大的盈利。由此可见,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只有让自己成为社会上明智的“少数人”中的一位,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优势。

除此之外,公也是一个典型的酒吧博弈。人们在报名参加考试之前,通常会预测一下比较热门的部门,报名人数多的部门竞争自然会比较激烈,因此人们都会根据以前的报名情况来进行推测,希望自己可以成功地避过热门部门和竞争激烈的岗位。然而,这种预测通常不太准确,从而导致一些部门的报名比例高达几千比一,可有的部门报考人数只有一二十个。

酒吧博弈理论其实是提醒人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逆向思维,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在社会中,那些成功的机会以及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拥有。在这种全体社会成员集体参与的博弈当中,如果选择一味地盲从,跟着别人跑,无形中增加了自己获得资源的难度,甚至会让自己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远。但是,如果可以成功地避开大部分人的选择,绕过从众的误区,让自己表现得“鹤立鸡群”一点,会更加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历史上通过“不走寻常路”取得成功的人有很多,其中“白袍小将薛仁贵”就是大家熟知的一位。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从洛阳出发亲征高丽。高丽派大将高延寿和高惠真率领十五万大军前来迎战。当时,唐太宗成功地把对方引诱出来进行决战,为了鼓舞全军的士气,李世民选择在一处高坡上观战。这时,一位身穿白袍的小将作战十分勇猛,杀得敌人惊慌失色,最后唐军取得了胜利。战斗结束之后,李世民派人到军中询问:“刚才的白袍小将是谁?”有人回答道:“是薛仁贵。”随后薛仁贵受到了唐太宗的召见,太宗称赞他一身是胆,并给予其丰厚的赏赐。

之所以身穿与众不同的白袍,薛仁贵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容易辨认主将,从而鼓舞士气。但不可否认,这种表现确实引起了唐太宗的重视,成功地让自己在众多将校中脱颖而出,这种策略就是酒吧博弈中少数人策略的一种表现。

战国初,魏文侯拜李俚为相进行改革。李俚的改革内容当中有一项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法令,即国家在丰年用平价购买百姓的粮食,到荒年时再以平价卖出,借此保证粮价的稳定。这时候,有一个名叫白圭的商人受到了启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换句话说就是,找出大家都在做的事情,然后做与他们相反的事情。在丰年,粮食价格比较低的时候,购进粮食,然后卖蚕丝、漆等一些比较稀缺的物品。因为不是收丝、割漆的季节,这些东西没有大量上市,价钱自然会相对高一点。等到了收丝的季节,蚕丝大量上市,价钱降了下来,这时候白圭则开始收蚕丝,卖粮食,在买进卖出之间,赚取了巨额的财富。当时虽然没有酒吧博弈这类名词,但是其原理却早已被“少数人”运用了。

第五节 重复博弈,拥有长远眼光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博弈都是需要重复进行的,一次性的博弈只占了少数一部分。因此在采取行动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这次的博弈是一次性的还是重复的,这样才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因小失大的情况。一次性博弈相对简单,可以不讲究那么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即可,因为我们不需要与对方开展长期的合作,也就不用有太多顾虑。但是当我们面对重复性博弈时,因为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就需要采取正确和审慎的策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长期受益。

那么,什么是重复博弈呢?重复博弈是博弈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形式,指的是相同结构的博弈重复很多次,甚至是无限次。在这种博弈当中,参与者以前的一些活动是可以回顾和观测的,因此每个参与者的活动都会依赖于别人之前的行为,有的人会为了长远的利益牺牲眼前的利益。比如火车站附近的小摊贩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就属于一次性博弈,旅客买完东西离开之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再回头,因此他们不需要担心那么多的售后问题。但是火车站旁边的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商店,这类商家讲究的就是重复博弈,注重的是长远利益。它们更加看重自身经营的可持续性和自己的声誉,因此这类商家相对来说会更加值得信赖。

在重复博弈中,每次博弈的条件、规则和内容都是相同的,但由于有一个长期利益存在,因此参与博弈的每个人在当前阶段的博弈中都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即我的行为尽量不要引起其他博弈方在后续阶段的对抗、报复或者恶性竞争。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像一次性博弈那样,毫不顾及其他博弈方的利益。如果把重复博弈当成一次性博弈,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失去长远的利益。

汪洋非常喜欢吃鱼,有一次去买鱼的时候,汪洋明确提出要买一条活鱼,但是摊主却不管不顾,直接拿起一条死鱼就要开始处理,汪洋发现之后当场制止了摊主,并拆穿了他的把戏。当时摊主非常尴尬,说自己没听清才那样做的。此时摊主的行为让汪洋感到厌烦,双方的合作也就到此为止,汪洋再也不会来这家买鱼了。除此之外,汪洋还把自己这次的遭遇告诉了自己周围的邻居,结果导致这家的生意减少了很多,很多客户都不买这家的鱼了。

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可以通过你以前的行为记录,来确定是否要和你进行下一步的合作。因此在做事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策略,不能一开始就让对方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反感和不信任,要循序渐进,徐徐图之。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在他们家的窗户上挂一个小招牌,这些家庭主妇都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段时间,测试者再次来到这组家庭主妇的家里,要求在他们家的庭院里放上一个不仅大而且不美观的招牌,结果还是有超出半数的人答应了。与此同时,测试者随机访问另外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在他们家的庭院里放上一个不仅大而且不美观的招牌,结果只有不足20%的人同意了这个请求。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一次性博弈非常容易挑战对方的底线,如果可以把一次性的博弈转化成多次重复的博弈,就可以把原本难度非常大的目标细分成几个小的任务,这样就能较为稳妥地达到目的,并与对方展开长期合作,实现长远的利益和目标。

除此之外,在进行重复博弈时,还需要有一定的防范心理,因为别人对我们展开的或许只是一次性博弈,这时候我们采取重复博弈的策略无疑会让自己吃亏。宋朝大文学家苏洵在《六国论》一文当中,分析秦为何能灭六国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在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当中,六国以为自己和秦国之间进行的是重复博弈,认为今天用土地贿赂秦国,换取和平的做法只是阶段性的,两国的和平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自己并不会因为这次的妥协导致灭国的结局。然而对于秦国来说,这场博弈从始至终都只是一次性的博弈,根本不存在重复博弈这种想法。六国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其实都是在自寻死路,六国的这种行为只会使得秦国从容地完成统一天下的准备。由此可以知道,在进行博弈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现在进行的是重复性的博弈,还是一次性的博弈。

第六节 以退为进,彰显智慧的魅力

滑稽演员胡珀在一次演出中说:“我住的旅馆简直是锻炼柔术的好地方,连老鼠都要驼着背才能进去。”旅馆老板从电视节目上听到了这句话,于是致电胡珀要求他道歉,因为他的话对旅馆的声誉造成了影响,如果胡珀拒不道歉,店主将诉诸法律。

胡珀却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他换了一种方式,既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又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在一个电视节目上公开道歉,说:“我收回上次的话,其实那间旅馆还算是不错,老鼠也不一定非要驼背,它们应该是可以站直的。”

他第一次说“老鼠都要驼背”,意思是说旅馆的狭小低矮;第二次的说法“老鼠可以直起腰”则是否定了旅馆低矮的说法,但还是肯定了旅馆里有老鼠这个事实。所以胡珀看似发表了道歉声明,但实际上仍然在批评旅馆,不但坚持了第一次的说法,同时讽刺的更加辛辣。

英国有一个诗人小有名气,有一天他在酒馆里当众朗诵了一首小诗,并且宣称这是自己的作品。酒馆里有一个诗词评论家,听出了这首诗不是原创,所以他指出:“这首诗的原作并不是他,而是从某一本诗集里偷来的。”诗人听到以后十分气恼,要求评论家当众给他道歉。评论家思索一番,点头答应了,说:“我以往从来不会收回自己说过的话,但这次我要收回。我本来以为这位先生从诗集里偷来了这首诗,但是当我打开诗集时却发现,这首诗还好端端地躺在书里,所以抱歉。”

两句话虽然说法不一样,但实际上表达的意思依旧是诗人剽窃他人的作品。意思不但没有变,反而进一步强调了事实,这种嘲讽无疑在程度上又深了一层。

兵法有云:“以退为进。”前边提到的两个故事无疑是很典型的例子。这种博弈交锋和治水是一个道理,我们不能与之硬碰硬,应该避开其锋芒,从侧面疏导水流,找准对方的弱点狠狠戳一记。这里的“退”只是策略,而最终的目的实际上还是“进”。这种小技巧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其实非常的广泛。

当我们和别人意见相左发生分歧时,我们先主动退让一步,承认对方说的没错,然后再抓住机会对方暴露出的短板,驳斥他的说法。这种说话的方式就是以退为进,在很多辩论比赛上,正反双方的辩友经常通过这种方式进攻对手。瞅准对方弱点顺势而上,效果往往要比搬道理硬碰硬来得好。

公孙弘虽然贵为大汉丞相,但是年轻时却家徒四壁,非常的贫穷。他在那时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一直到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时也不曾忘却。他每天吃饭只要一个荤菜,睡觉盖的被子也是普通棉被,不像其他达官贵人那样锦衣玉食,过着奢华的生活。大臣汲黯为此参了他一本,奏章大概的意思是说公孙弘位列三公,明明俸禄不少不差钱,但是还盖着普通被子、吃一个荤菜。他的目的其实是沽名钓誉,想要骗取俭朴清廉的美誉。

汉武帝看过奏章之后问公孙弘:“汲黯所言是否属实?”公孙弘回答道:“汲黯大人说得很对,满朝文武就我俩关系好,他也最了解我。今天他既然当着陛下的面指出来,自然是击中了我的软肋。我身为丞相却过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的确是沽名钓誉。要不是汲黯大人对陛下忠心耿耿,想必陛下也不会听到这番批评。”这话听在汉武帝耳中却变了味道,他不但没有觉得公孙弘沽名钓誉,反而认为丞相为人谦让,所以后来愈加尊敬他。

公孙弘的智慧就在于,一不解释、二不分辩,大大方方地全部承认。因为汲黯已经向汉武帝表示他是在沽名钓誉,故意为之。不管他如何解释,在旁人眼里只能落个“狡辩”的嘴脸。公孙弘混迹官场身居高位,自然清楚这种指责的厉害,所以干脆承认了自己沽名钓誉。毕竟沽名钓誉又不是什么罪过,总好过在皇帝面前狡辩。而且公孙弘在大方承认的同时还不忘夸奖汲黯,如此一来,汉武帝更觉得宰相肚里果然能撑起大船。既然文武大臣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丞相沽名钓誉,那公孙弘索性就不解释了,沽名钓誉怎么着?既不威胁皇帝,对满朝文武也没什么损害,这只不过是个人对清名的癖好而已,又没碍着其他人。你要是不服,你也沽名钓誉啊!

由此可见,以退为进确实是博弈的大智慧。看似忍让退让,其实却不动声色地前进了一步,而且对方还无可奈何。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或者职场里可以熟练地运用这种策略,担保你能大受裨益。对于子虚乌有的事情不去分辩解释,时间自然会给出真相,等到那一天,指责你的人将会被千夫所指,而我们自己反而更加受人尊敬。一些无关痛痒的小毛病承认也就承认了,你落落大方地承认,别人反而认为这是你坦荡的表现。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众人的原谅,在多数人心中,一个做事坦荡磊落的人,就算有些小毛病又何妨?谁还没犯过错?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太快,很多公众人物很容易陷入一些舆论旋涡。很多公众人物都会在舆论爆发时赶紧出面澄清或者是解释道歉,其实根本没必要。不辩自明,这才是最好的危机公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