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结婚吉日

琪什么意思(琪什么意思有什么寓意)

时间:2024-01-28 11:01:18 作者:鹰视狼顾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临别向美人献诗,前两句仅有小学生水平,后两句惊世骇俗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赠李琪 宋·苏轼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一代文豪苏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自嘲式的口吻写下的六言绝句,看似充满无奈凄凉,实则从容自在。春去秋来寒暑易节,伴随着一生的荣辱起伏,诗人的生命定格于1101 年8 月24 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会不会想到元丰二年(1079 年)的“乌台诗案”,从人生的巅峰一下子跌落谷底,从朝堂被贬去地方,当一个小小的黄州团练副使!

这换作常人估计是无法接受的,而苏轼却坦然对之,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就如他在绝笔诗中所写的那样。而在苏轼的一生中,有一首诗是苏轼为一位美女所作,前两句平平无奇,无两句却是惊世骇俗!这位美女是谁?苏轼又为何为其作诗呢?今天咱们就来一同聊一聊

乌台诗案受挫折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了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彼时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也许是命不该绝,同朝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甚至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居金陵,也上书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在一众人的努力下,尤其是在王安石的全力争取下,苏轼得以逃过一劫!

由本来的死罪改判为降级贬谪,但对苏轼来说好歹是捡回了一条命,此后五年,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黄州安置,由于他是带罪之臣,所以按照惯例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从朝堂到地方,苏轼下狱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开国之君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加之忠臣的求情才算是化险为夷!

元丰八年(1086 年),宋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苏轼被重新起用,此时苏轼已经在黄州待了整整五年。在人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的古代,人生能有几个五年呢?对于一个满腹经纶却 被贬谪的官员来说,五年的时间,几乎每一日都度日如年,也许刚开始苏轼也有过不甘,有过迷惘,但还好他天性豁达,很快就释然了,既然无法改变既定事实,那就每天都尽量看开一点。五年时光就这样一晃而过,这其间苏轼也没闲着,毕竟他是个吃货,“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以黄州的猪肉为原料,苏轼发明了名扬后世的东坡肉。

乐观豁达,交友广泛

苏轼乐观豁达,再加上他的才华与名望,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缺朋友,因此在黄州期间,不管是地方官员、百姓还是歌女舞女,都与他交往密切。苏轼在当时本就诗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文采斐然,向他求诗的人数不胜数,《宋史》中记载“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连皇帝都如此,更别说当时的其他人了。苏轼生性随和,只要有作诗的灵感,他就一气呵成,写成后尽数赠与他人。

当时黄州的歌姬最喜欢向苏轼求诗,古代的诗歌都是用来吟唱的,歌姬们求到苏轼的诗词,再把诗词制成歌曲,瞬时就会身价倍增。为人处世上,苏轼也没有一点官架子,他以诚待人,不卑不亢,没有因为自己的才学和名声而感到高高在上,他总是谦虚和蔼对人,所以当时无论是官场同僚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敬爱有加。

离开黄州临行前,黄州的地方官员、朋友为苏轼送行,古人遇事都喜欢讲究,尤其是在送行 这种隆重的场合,礼节一定要到位,酒筵之上,歌舞起落,一众人把酒言欢,互道祝福,宴会上有一个名叫李琪的歌女,她拜读过苏轼的众多诗文,对苏轼早已经是仰慕已久,从小唱着苏轼的词长大,五年来她曾多次为苏轼表演过歌舞,但是从未向苏轼求过一次诗,这大概是古今名人粉丝的通病,心里排练一万遍与偶像的互动,一到真正要开口的时候就会怯场。而在今日的饯别宴会上,李琪却鼓起了十二分勇气,她知道,再不求诗,以后就再难有机会了,古代山遥水远,车马交通不便,往往一别便是永别。

跪求作诗,以示敬仰之情

李琪不想再等,于是她壮着胆子,屏住呼吸,按捺住心跳,在众目睽睽之下跪在苏轼面前, 请求苏轼在她的披肩上题诗。苏轼当时估计是愣了一下的,好好的正在喝酒,一下子来这么一出,难免有些突然,不过苏轼和在场众人很快就反映了过来,估计这种场景在平时也很多见,见怪不怪了。苏轼看着李琪小姐,也被她真诚的态度打动,于是趁着酒兴,命人研墨, 在场那些很久没有看到苏轼题诗的人,也都非常好奇苏轼这次会题一首什么样的诗,苏轼也不推辞,提笔就在李琪准备好的披肩上写下:“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淇”。

写完之后,苏轼就自顾自喝酒了,李琪起身看了,瞬间大失所望,现场其他凑热闹得人看完更是失望无比,这两句诗平淡无奇,既无意境也无表象,随便拉一个当时的读书人都能写得比这好,哪里像是出自一个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之手呢?估计在那一刻,李琪一定很伤心,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却只求来这样两句平淡无奇的诗,说“我苏轼在黄州住了五年,从来没有 谈及过李琪什么事。”说得直白一点,五年来我压根儿没有关注过李琪这个人。

不过幸好,李琪是一个能沉住气的人,她知道苏轼肯定还有下文,当时在座的人估计也都是这样想的,所以大家继续把酒言欢,苏轼在推杯换盏中不知不觉就喝得红光满面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琪慢慢开始耐不住性子,于是再一次尝试着跪在苏轼面前,请求苏轼将诗剩下的两句写完,苏轼此时已经喝够了酒,胸中文墨在酒精的作用下急速挥发,他爽朗大笑,捡起扔在地上的笔,在前面两句的基础上补写了后面两句:却是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此句一出,现场瞬间安静了,在座的所有人无不称颂叫好,李琪看后,更是激动得难以自己。 后两句妙在哪里呢?这要从其中的典故说起,杜工部即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在四川居住多年,却从未写过一首关于海棠的诗,是因为四川没有海棠花吗?答案是否定的,是因为杜甫觉得海棠花的美难以写尽,所以干脆就搁笔不写。苏轼《赠李琪》中最后两句也是同样的意思,李琪的美,李琪的娇媚,是自己的文采写不尽的,这可说是对李琪无比的赞美了。

结语:苏轼在《赠李琪》一诗中欲扬先抑,让人感觉从低谷一下跃上高峰,尤其是后两句让整首诗瞬间升华,一下子意境全出,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无与伦比的佳作,也让李琪成为黄州有名的明星。李琪与苏轼,一问一答之间,留给今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也窥过这首诗,看到了苏轼那个大文豪绚烂传奇的一段佳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