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公司起名

观音灵签65(观音灵签65签如何化解)

时间:2024-01-14 02:35:04 作者:舍我其谁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定源:古籍《天竺灵签》的考察

求签,或者抽签,是一种非常普及的宗教仪式。 它主要以竹签为占具,并附四言、五言或七言的签诗,来进行决疑,预兆运势,判定吉凶。 它作为中国传统占卜文化的形式之一,在我国传统信仰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之初虽然受到印度传统占卜文化的影响[1],但佛教教义的基本态度则是把占卜视为一种“邪命”行为,加以排斥[2]。 然而,自佛教东传之后,它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广大民众的需要,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无论是理论、制度、还是仪式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调整,其中对占卜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当前佛教内部对于求签的行为,因寺院、地域的不同,其态度也不尽一致,既有排斥者,也有默认和提倡者。 但无论如何,回顾中国佛教历史,古代寺院的确有过求签的现象,而且灵签种类繁多,在佛教文化传播与教化民众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佛教寺院纳入灵签信仰,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的特徴之一,对于研究中国信仰层面的佛教而言,是颇值重视的一种文化现象。

本文所要探讨的《天竺灵签》是我们知道现存最早的一部佛教类灵签文本。 这里的“天竺”并非指印度,而是指杭州上天竺寺。 该寺的灵签起源甚早,至少可以上溯到南宋初期,有着近千年的历史[3]。 同时我们还知道,《天竺灵签》不仅在中国,甚至传播到了东亚地区,尤其在东瀛日本产生过广泛而重要的影响[4]。 应该说《天竺灵签》一书对于我们探讨中国灵签历史,以及为研究中国佛教的信仰形态与文化传播等方面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 不过,由于本书内容除了签诗、解说等文字之外,还附有相当精美的插图,因此长期以来大家更注重它在中国版画史上的价值。 至于《天竺灵签》作为一部佛教类灵签的文本,有关它的起源背景以及在历史上的传播与影响等情况,则鲜为人知。 有鉴于此,正好借助本次会议的发表机会,拟就《天竺灵签》的文本情况、信仰起源、传播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一、《天竺灵签》的发现与文本结构

《天竺灵签》原为郑振铎(1898-1958)先生所藏。 郑先生祖籍福建长乐,出生于浙江温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与古籍收藏家。 他一生酷爱版画,收集了大量相关材料,《天竺灵签》即是其一。 对于此书,郑先生于1958年1月17日写过一篇“天竺灵签跋”[5],据该跋文得知,1930年左右郑先生在北京先后购买到明版与宋版两种《天竺灵签》[6]。 明版出自北京宣武区法源寺佛像的腹内(佛脏),经折装,上图下文,粗厚黄纸,两面印刷,最后有牌记:“洪武乙□岁在仲冬吉日刊∕杭州众安桥杨家经坊印行”。 “乙”后残一字,张秀民先生推测应为“乙丑”[7],即洪武十八年(1385)。 而宋版是当时北京一家药店——九经堂一位姓刘的书贾出售给他的。 郑先生认为,明版的插图极为简率,人物线条粗糙、拙陋[8]。 相比之下,后来购得的宋版,虽然没有刊记,但通过文本形态可以推断它应该是南宋晚期出于福建或者杭州的刻本,版画技术相当成熟,比明版高明得多,不仅图型大,而且人物形象也颇生动活泼。 遗憾的是,这部宋版的印刷较晚,甚至其中有几幅是元人或明人的补版。 由于总体上宋版要比明版精美,保持着高度的艺术性。 因此,郑先生以宋版为底本用珂罗版影印,收入他自己所编的《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之中,于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9]。 宋、明两种原版《天竺灵签》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由于明版当年没有影印,因此目前比较容易看到的祇有宋版。

《天竺灵签》全一册,共一百签,现存宋版框高17.5cm,宽10.2cm,首尾残缺,仅存八十六签,即第五签至第二十二签,第二十五签至第九十二签。 现存最前的八签与最后的两签,下半部分均残损严重,有些已经完全看不到签诗文字。 中间脱落了第二十三、第二十四两签,不知何故。 现存第五签的签题正下方有阳文行书“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朱印,最后一签左下方也有阳文篆书“长乐郑氏∕藏书之印”,表明确是郑先生所藏。

现存宋版大部分均标题作“天竺灵签第○○”,按序号排列,唯独其中有两签标题作“天竺观音第七十五签”与“天竺观音第七十六签”。 审视这两签的文面形态,与其它签明显不同,祇有上图下文两部分,它把其中以下我们要介绍的“标解”部分,接在了“解曰”后面,而且加题签共有十行文字,与其它签九行文字的版面也有差异。 同时,这两签的插图与其它签相比,线条表现比较生硬、粗糙。 可以肯定,这两签不可能是宋代的原版,而是郑先生所说的元人或明人的补版。 此外,从第八十五签至第九十二签也有可能是后人的补版,因为这八签在整体风格上虽然与宋版接近,但插图部分人物线条单一,拙劣草率,显然不可与宋版相媲美。 “一般而言,”前修未密,后出转精“,但在《天竺灵签》的版画雕刻技术上,宋版却优胜于后来的元版和明版。 可见文化艺术未必是一味的向前发展,有时也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天竺灵签》影印本 (左)

宋版《天竺灵签》插图 (右)

有关宋版《天竺灵签》的文本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标解”部分,除了以上介绍的第七十五与第七十六两签之外,这一部分其它每签都位于最上方,三字为一行,文字较小。 关于标解的内容,比如第十三签作“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婚成、蚕熟、病安、移徙利、出往吉、公事吉、行人至、失物在、谋事成”。 通过这一标解内容可以知道,本签是属于吉签。 同时,通过这些内容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生活中都有哪些方面的祈求。 再如,第二十六签的标解作“求官迟、公事宜和、求财无。 孕生女、婚不成、蚕损、忌移动、出往不利、行人未至、失脱、口舌“,本签显然是凶多吉少,除了”公事宜和“之外,所求均不顺。 因此,这一签属于凶签。

第二“插图”部分,位于每签的中间。 有人物、动物、房屋以及山川景物等图像,图像线条粗细不一,人物、景物虽然大多模糊,但艺术表现力极其丰富。 这一部分内容历来受到版画研究者的重视,本书之所以被收入《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盖基于此。 其实,这些插图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根据以下介绍的第三部分“签诗”与“解曰”内容而刻画的,部分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每幅插图都蕴含有一些寓意。 比如,第三十三签插图,有一只鹿朝着一位官人走去,背上馱着一个有盖的盒子,此盒与“合”字谐音,寓示着抽签当事者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合格。 同时,鹿又与“禄”字谐音,表明将来会得到贵人相助。 与此相反,在第二十八签的插图中看到一鹿身首作两段的图像,此暗示着不祥之兆。 此外,我们在第三十九签的插图中还可以看到断绌之琴与破损之币,这分别预示将会离别或破财的可能。 总之,每幅插图的体裁与以下介绍的第三部分文字紧密关联,图文结合,寓意深刻,力图使人们可以更形象化地了解签诗的内容。

第三“签诗”与“解曰”部分。 这一部分大体是九行文字,前四行为五言四句的签诗,第五行开头有“解曰”二字,接着以“此卦”领起对签诗内容以及插图的寓意进行解说。 比如,第三十九签的内容作:

望用方心腹,

家乡被火灾。

忧危三五度,

由损断头财。

解曰:此卦所事萦心,舍宅灾厄,须经三五度,重重破财,那更琴绌又断,乃离别之兆也。 切宜低(提)防,作福保之。

本签属于不吉之签,主要是提醒问事者住宅方面可能会遭遇火灾,而导致破产和离别,如果想避灾趋吉,除了事前提防之外,还要进行祈福。 另外,我们在第六十一签中还看到如下签诗与解说的内容:

旧衍何日解,

户内保婵娟。

更逢11口,

遇鼠过牛边。

解曰:此卦门户不宁,阴小不安,卦中香炉上有十一口,乃吉字也。 须作福祈之,必有其吉,须得子丑月井,子丑人用也。

本签属于不吉之签,签诗第三句“十一口”,如“解曰”所说乃是“吉”字,这是一种以字迷的方式隐晦地表达某种意思,同样的方式在本书其它签诗中也多有运用[10]。 有关以上签诗的最后一句“遇鼠过牛边”,鼠、牛在十二地支中分别为“子”与“丑”,意指如果想要化凶逢吉,除了作福祈求之外,须得遇到属鼠或者属牛的人,即“解曰”所说的“子丑人”。 对于签诗部分我们还注意到,在五言四句中,二、四两句的最后一字虽有押韵,但不太讲究平仄。 签诗内容偏重于说理叙事,旨在加强签诗本身所具有的缄言内涵,使问事者能进一步推论和引证所求的事项,以便作出预防性的措施。 因此,这些签诗除了文学艺术性之外,更具有宗教意义上的功用。

除了以上三个部分,有些签的左侧或右侧还可以看到“病向香火保”(第33签)、“病向溪河□(保? )“(第34签)、”病向庙司保“(第37签)、”病向伤亡保“(第38签)、”病向太山五道保“(第39签)”病向星辰保“(第42、45签)、”病向土地保“(第44签)、”病向 “病向佛前保”(第48签)、“病向香火旺神保”(第65签)、“病向佛前保”(第68、71、88签)、“病向家先伤亡保佑(佑)”(第75签)、“病向社司保” (第81签)等字样。 这些内容显然是针对疾病者所设,为他们提供一种宗教学意义上的治疗方式与建议。 也许是基于疾病的多样性,各自祈求的对象并不一致,呈现出多元化的信仰现象。 总之,从签本的整体内容看,主要是关注疾病、科举、婚姻、求子、求财、讼讼等当时社会生活普遍存在而且关乎民众的切身问题。

宋版《天竺灵签》的作者以及刊刻者不明,签文本身也没有透露出任何一种宗教倾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唯独“天竺观音第七十五签”与“天竺观音第七十六签”两签的签题比较特别。 尽管这两签可能是元代或明代的补版,但根据这一签题可知,《天竺灵签》也可名为《天竺观音灵签》。 这里所谓的“天竺观音”,并非指印度观音,而是指杭州上天竺寺观音。 如后所述,杭州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始于五代时期,宋始流行观音灵签。 由此看来,《天竺灵签》不仅属于佛教类灵签,而且最早可能是在杭州上天竺寺使用的。 明版《天竺灵签》之所以刊刻于杭州,与上天竺寺以及杭州周边地区流行的签本也许不无关系。 同时,对于郑先生提出的宋版《天竺灵签》可能出于福建或者杭州的观点,我们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宋版《天竺灵签》实际上就是杭州上天竺寺使用的“观音灵签”文本。

二、《天竺灵签》信仰溯源

作为我国传统占卜文化形式之一的灵签,具体起源于何时,卫绍生、林国平等先生曾经有过探讨[11],可惜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我们知道,中国的占卜文化历史悠久,至少从商殷时期就开始使用“骨卜”或“龟卜”等方法。 到了周代便以一种蓍的灵草,与《周易》的爻辞结合,作为占卜之用,这即所谓的“易筮”占卜法。 此外,我们还在屈原《楚辞》中看到“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的记载。 这里的琼茅系一种灵草,筳是小竹片,楚人以结草折竹来占卜称为篿。 也许受到这种以琼茅和筵作为占具的影响,秦汉以后,又出现了诸如探简、探札、探策等各种占卜方法,占卜用途逐渐扩大。 应该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占卜方法不断的发生变化,并且逐渐趋向简易化。 比如,西汉时期焦赣所著的《焦氏易林》就是一种简化占卜法的产物,他对《周易》的六十四卦进行解说,其中自撰的四言四句繇辞与后世的签诗相似。

此外,《灵棋经》[12]中所记载的占卜方式也比较简便,他的具体做法是:将十二枚棋子分为三组,上、中、下三段各四个,随意抛掷,根据棋形来定卦,再根据卦文,以测吉凶。 其中的“象曰”相当于《周易》的卦辞,是判断吉凶的主要依据,也类似于后世的签诗。 不难想象,这些书籍对后代灵签的起源有着一定的影响。

然而,从佛教类灵签的发展角度看,在《天竺灵签》成书之前,有些经典已经明确谈到了一些简易的占卜方法,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梵天神策经》。

《梵天神策经》现收在《佛说灌顶经》(卷十)之中。 《佛说灌顶经》共有十二卷,现题为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可是在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四中将它归入了“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 根据近年伍小劼博士的研究,实际上它是刘宋时期秣陵鹿野寺沙门慧简编著的一部伪经[13]。 此经开头记载,一次佛在因沙崛山(即耆阙崛山,又名灵鹫山)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三万菩萨,为天龙八部说法,说法完毕之后,“梵王从座而起,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 我于众生,有微因缘,多归依者。 又见人民悉受苦恼,心中疑惑,不能决了。 今欲承佛威神之力,出梵天结愿一百偈颂,以为神策。 惟愿世尊,许可此事...... 今我梵王承佛威神,演说卜经一百偈颂,以示万姓,决了狐疑,知人吉凶。 今以偈颂,而说卦曰“。 接着以偈颂的方式演说了占卜的内容。 需要一提的是,我们知道,佛教偈颂一般是以四句为一首,现存大正藏本《梵天神策经》的偈颂部分共有七百九十六句的五言偈颂。 如果按四句一首计算,则有14首。 如果按八句一首计算,则有<>首半。 无论如何,它都与它自己前文所说的“一百偈颂”不符。 对此,我们怀疑现存大正藏本《梵天神梵经》的偈颂部分可能脱落了两句[<>]。 总之,梵天说了偈颂之后,经文卷末还提到了神策方法,如下文云:

若四辈弟子,欲为人行此神策法时,当以竹帛书此上偈,以五色彩作囊盛之。 若欲卜时,探取三策,至于七策,审定无疑。 澡漱口齿,莫食酒肉及噉五辛。 出策之法不得过七人,后设探者,众事不中,不护人也[15]。

上文指出,如果要神策,则须把这些偈颂分别写在竹帛上,并将它放入五色的绢囊之中,占卜时从中可探取三到七策,占卜之前还要漱口、禁食酒、肉、五辛等。 并且出策的次数不得超过七人,因为超过七人就不中了。 这种神策方法,显然是受到早期探策法的影响,只不过它是站在佛教的角度于占卜前后多了一些要求和限制而已。 有趣的是,其中偈颂部分,除了一些佛教所提倡的供养三宝、求生净土、获得正觉、祈求功德之外,有许多是求仕官、财宝、子孙、疾病等羸合世俗愿望的内容,甚至还有代表和合的凤凰、代表吉祥的麒麟等动物,经文内容上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

从《梵天神策经》的内容与性质来看,无疑它就是一部佛教占卜类的伪经,而且有着非常强的实用性。 通过这一经典,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南北朝时期佛教内部已经开始流行探策的占卜法。 值得注意的是,该经在“而说卦曰”之后梵天说了一百偈,这意味着它有一百签或者说有一百卦。 同时写在布帛之上用于占卜的偈颂,与本文所要讨论的《天竺灵签》等签谱中附有签诗的方式也极其相似。 此外,据广方锪先生告知,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有一卷敦煌遗书《梵天神策经》的写本,并附有图画。 该写本目前笔者未见,如果属实的话,《梵天神策经》则图文并茂,与《天竺灵签》的文本更有了着类似之处。 无论如何,我们从《梵天神策经》中可以找到一些中国灵签,尤其是佛教类灵签的源头。

继《梵天神策经》之后,隋代出现了一部题为菩提灯三藏翻译的《占察善恶业报经》,该经上下两卷,是宣扬地藏菩萨信仰的经典,其中提到的“木轮占察法”(或称“占轮相法”)也是一种佛教类的占卜法。 他的方法是:将直径不到一寸的八角形木轮举手向两边扔掷,以它所表现的字型来判断业的善恶与深浅,以及现世的苦乐与吉凶。 其中根据不同的占卜方式又可分为十轮法、六轮法、三轮法。 十轮法是将十个木轮每个两侧都各写十善名与十恶名,即杀生与不杀生等。 占卜之前,须先礼拜、供养十方诸佛并发愿称名,而后手执十轮投掷于净物之上,如果善名向上则善,如果恶名向上则恶。 如果是恶的话,就须于地藏菩萨前求哀忏悔,灭罪除障。 六转法是用六个木轮来占卜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善恶。 三轮法是用三个木轮占卜身、口、意三业的善恶。

《占察善恶业报经》在隋代相当流行,根据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十二的记载,广州有一僧人还依此经创造了一种“塔忏法”,即以皮为材料作成两枚帖子,一帖写善字,另一帖写恶字,让人抛掷,得善者吉,得恶者凶。 同时,为了忏悔灭罪,他又推行了一种五体投地式的“自扑法”,可惜这种“自扑法”因男女合杂,后来被人告发到广州官司,最终隋焬帝在徴得法经僧人的意见之后,勅令禁断,不予流行[16]。 因此之故,这种占察法几乎在汉地断绝。 不过,它后来反而由入唐求法的新罗高僧圆光、真表等人传到了朝鲜半岛[17],在朝鲜半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降至唐代,佛陀多陀翻译的《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还可以看到一种二十五轮标记法,其经文云“善男子! 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 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18]。 二十五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三轮,单修三观; 第二阶段三七二十一轮,互修三观; 第三阶段一轮,圆修三观。 显然,这些占卜法结合的修行理论,以单修、渐修、圆修(顿修)为次第,具体做法是将二十五轮的名字书于签上,并置佛前,经过二十一天的诚心祈祷忏悔,然后信手抽签,以决修行上的疑问[19]。

以上三种经典所提倡占卜法都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部内部使用决疑方法[20]。 此后,唐末五代高僧永明延寿也曾实践过一种非常简易的占卜法。 据宋代宗晓《乐邦文类》卷三“永明智觉禅师传”记载,永明延寿早年在天台国清寺修行时,由于他对自己学净还是学禅的选择难以自决,为此他自己作了两个纸阄,一个写“一心禅定”,另一个写“万善生净土”。 最后通过七次占卜,得了“万善生净土”阄,于是决意专修净业。 这种拈阄法实际也是占卜法之一。 类似的这种方法,宋代以后佛教内部依然使用,有时还用于争讼事件以及选择寺院住持的争议当中。 这种方法虽然与灵签的文化意蕴相同,也发挥了相同的作用,但相对于灵签而言,方式太过简单,使用范围似乎不广。

那么在佛前或神前设签,并以签诗的方式进行决疑的作法到底始于何时呢? 有关这一点,宋代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三中有一则记载:

卢多逊相生曹南,方幼,其父携就云阳观,小学时与群儿诵书,废坛上有古签一筒,竞为袖取为戏,时多逊尚未识字,得一签,归示其父,词曰“身出中书堂,须因天水白。 登仙五十二,终为蓬莱客“。 父见颇喜,以为吉签。 迨后作相,及其败也。 始国遣堂吏赵白阴与秦王廷美边谋,事暴,遂南窜。 年五十二卒于朱崖。 签中之语,一字不差。

卢多逊,《宋史》卷二有传,为五代宋初时人,后周显德初举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郞、兵部尚书等。 后因遣堂吏赵白勾结秦王廷美之事暴露,举家被宋太宗流放到了崖州(今海南省),雍熙二年(985)卒于流所,年五十二[21]。 上述事迹与传记资料基本吻合,值得信从。 依上述有关抽签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至少从五代时期开始,已经有相当成熟而规范的灵签占卜方式,并采用了签筒,同时使用五言四句的签诗来解读吉凶。 当然,卢多逊具体所抽的是什么灵签我们不知道,但属于道教类的灵签是可以肯定的。

根据林国平先生的研究[22],宋代灵签文本的种类比较丰富,签诗方面既有五言,也有七言,还是四言。 而且,灵签的信仰对象不仅限于孺妇小孩,甚至像苏东坡、陆游这样的大文豪也参与了抽签活动。 不过,宋代的灵签大多流行于道观或设在神庙的地方供人占取,像《天竺灵签》这样流行于佛教寺院的灵签则比较罕见。

如前所述,《天竺灵签》虽然又可名为《天竺观音灵签》,但从签本内容来看,与观音菩萨的相关经典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它为什么要冠以“观音灵签”之名呢? 我们认为这可能与观音菩萨像前设签占取,以祈得灵验的目的有关。 换句话说,也就是与观音信仰有关。 因此,要谈《天竺灵签》的起源背景,还必须了解杭州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

杭州上天竺寺,又称法喜寺,与中天竺、下天竺又并称为三天竺寺。 该寺创建之初,就与观音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后晋天福四年(939)有高僧道翊于此结庐,突然看到西峰前涧中发光,挖掘之后得到一根奇木,高有数尺,便命当时名工孔仁谦根据木头的形质雕造了一尊观音大士像,雕成之后,妙相庄严,白光焕发。 此后,后汉干祐年间(954年)又有僧从勲从洛阳来,携带一颗古佛舍利,纳于观音大士顶相之间,随即顶相放心,感得灵异。 从此以后,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逐渐得到广大群众的崇信。 关于上天竺寺的观音灵感事迹,明代释广宾撰《杭州上天竺讲寺志》(共十五卷)卷一中专门辟有“灵感录”一门,按时代先后列举了不少典型的例子,可以参看[23]。 从其中所列的事迹来看,上天竺观音信仰最初多以托梦的形式来决断疑虑及预兆未来。 从北宋开始,除了梦兆之外,在“祈雨”或“祈晴”方面而感得灵异的事迹渐多。 故而到了宋嘉祐年间(1056-1063)把原来的“天竺看经院”改为了“灵感观音院”,进一步确定了上天竺观音的信仰地位。 降至南宋,上天竺寺作为圣节(皇帝生日)、祝圣、国忌、祈雨、祈晴、祈雪、祈蝗等各种国家祭祀的祈祷场所,受到南宋朝廷的极大拥护。 宋孝宗与宋理宗分别撰有“天竺灵感观音大士赞”,孝宗并下赐改院为寺,名曰“上天竺天台教寺”,理宗又御书其额,并建有“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殿”。 总的来说,宋室南迁之后,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上至朝廷,下到庶民,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实际上,从两宋到明清,上天竺寺观音还通过“迎请”的方式,请到杭州城内的梵天寺、法惠寺、海会寺等寺院进行各种祈祷,病疫雨晴,祷之必应。 随着时代的推移,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越来越兴盛,以致后来出现了所谓“天竺香市”的朝山盛况[24]。

综上所述,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梵天神策经》、隋代出现的《占察善恶业报经》与《天竺灵签》之间虽然看不出有直接的关系,但中国佛教采用类似于后来灵签的方式来占人善恶、吉凶的方法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当然,《天竺灵签》之所以在杭州上天竺寺流行开来,除了受到中国传统占卜文化的影响之外,与杭州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 况且,有宋一代各类灵签的占卜法已相当流行,佛教为了适应广大信众的需求,将灵签纳入佛教寺院,不啻是摄受信众的方便法门之一。

三、有关《天竺灵签》的史料记录

有关《天竺灵签》的记载散见于各种史料,最早见于佛教史籍的应该是宋代宗鉴集的《释门正统》,该书卷三“塔庙志”中记载:

又有菩萨一百签,及越之圆通一百三十签,以决群迷,吉凶祸福。 祷之诚者,纤毫不差。 叙其事者,谓是菩萨化身所撰。 理或然也,或依倣而作,则多名目。 但以菩萨迹示等觉、正遍知,不思议神力挟之,则或验,或不验,可见矣! [25]

仅根据上述内容不太容易看出其中有提到《天竺灵签》,所幸这条材料后被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所转引,表述有所不同,请看下文:

大士签:天竺百签,越圆通百三十签,以决吉凶,其应如响,相传是大士化身所述(释门正统)。 [26]

根据志磐的转述,前文所说的“菩萨一百签”,实际上就是指《天竺灵签》。 因为此签相传是观音大士所述,故又称为“大士签”,同时称为“大士签”的还有越之圆通一百三士签。 越之圆通我们推测是绍兴圆通寺[27],该寺名称即源于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表明该寺同样是观音信仰的道场。 以上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南宋时期流行的观音灵签至少有两种内容不同的版本,一种是杭州上天竺寺使用的百签,即《天竺灵签》; 另一种是绍兴圆通寺使用的一百三十签。 可惜后者现已亡佚,具体内容不明。 与此相关的是,我们在南宋禅僧物初大观文集《物初贲语》卷二十中看到一篇“化开观音签疏”,这里的“观音签”是否指《天竺灵签》不得而知,但观音签在南宋开板并流行是无庸质疑的。

除佛教史籍外,现存外典史料中最早谈到《天竺灵签》的可能是南宋洪迈的《夷坚志》,该书卷九十四“上竺观音”条云:

绍兴二年,两浙进士类试于临安,湖州谈谊与乡友七人谒上天竺观音祈梦,谊梦人以二楪贮六茄为馈,恶之。 惟徐扬梦食巨蟹甚美。 迨旦,同舍聚坐,一客语及海物黄甲者,扬问其状曰:视蝤蛑差小,而比螃蟹为大。 扬窃喜,乃以梦告人,以为必中黄甲之兆。 洎牓出,六人皆不利,扬独登科。 后二年,谊复与周元特操赴漕司举,又同诣寺,前一夕,周梦与诸人同登殿,谊先抽签,三反而三不吉,余以次请祷,周立于后曰:“所以来? 唯欲求梦尔,何以签为? “众强之,方诣笥下,遇妇人披发如新沐者,从佛背趋出,谓其贵家人,急避之,遂寤。 明晨入寺,谊所启三签,果不吉,余或吉或否。 周但焚香再拜,愿得梦,是夜梦乡人徐广之持省牓至,凡列三等,己为中等第一人,已而贺客四集,有道士在焉。 明年七月省试罢,还吴兴待牓,他日阏市,闻呼于后曰:“元特,奉贺! 奉贺!” 回顾,乃徐广之也。 云:“适过郡门,见揭试贴司牓内一人,与君姓名同,聊相戏耳。 “周方谯责之,则又有言曰:”省牓自南门入矣。 “遂相与散,周及家而报至。 次日,数客来贺,一道士俨然其中,周曰:“与君不相识,何以辱顾我? “道士笑曰:”君岂忘之邪,去年君过我卜,我推君五行,知今年必及第,今而实然,故来贺,以印吾术,非有所求也。 “遽辞去,沉思其人,乃开元寺卖卜者。 始验昨梦,无少不合。 周果居中等,虽非首选,而于吴兴为第一人。 夫广之之戏谈,黄冠之旅贺,皆偶然细事也,而梦寐魄兆,已先见于旬月之前,人生万事不素定乎。 元特说。 [28]

上文主要讲述了湖州人谈谊与乡友徐扬、周元特等人为了事先知道科举考试的结果,于绍兴二年(1132)、绍兴四年(1134)先后到杭州上天竺寺祈梦与抽签的经过。 其中谈谊抽了三次签,三次都不吉,其他人或吉或凶。 上文的内容是由亲身经历者周元特口述的,应该说可信度较高。 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至少从南宋初开始上天竺寺就已经流行抽签,并且为科举考试者所占卜。 实际上,现存宋版《天竺灵签》中确实有一些是为求取功名而设的,即“标解”部分所说的“求官吉”与“求官迟”,比如第十二签、第二十签、第三十三签、第五十五签、第七十三签等都是求取功名的吉签,第七十三签还明确说“进士占之,必获文书之喜,必登第”。 相反,第六十六签、第七十七签、第八十三签、第八十八签等均属于求取功名方面的不利之签。 不过,面对同一签文由于解说者以及理解的角度不同,吉凶性质则截然有别,如宋代周密《癸辛杂识》“银瓶娘子签”条云:

太学忠文庙,相传为穆王并祠所谓银瓶娘子者,其签文与天竺一同。 如“门里心肝卦”,私试得之必中,盖私试摘于中门内故也。 如“飞鸿落羽毛”,解试得之者必中,以鸿中箭则羽毛落。 [29]

上文所说的穆王,即北宋末期的抗金名将岳飞,而银瓶娘子是岳飞最小的女儿。 因其父岳飞受诬死于狱中而她上书申冤无门,遂抱银瓶投井而死。 因此后人便在她的故宅旁边立祠纪念她。 根据上文,南宋临安的大学忠文庙内有武穆王祠,并祀银瓶娘子,而且还设有供那些科举人员占卜的灵签。 有趣的是,其签文与杭州上天竺寺的灵签相同,即与《天竺灵签》相同,并举例了两句签诗,一句是“门里心肝卦”,此句在《天竺灵签》中属于第二十四签,签诗全文是:

三女莫相逢,

盟言说未通。

门里心肝卦,

缟素子重重[30]。

“三女莫相逢”说的是“奸”字,“门里心肝卦”说的是“闷”字,本签在《天竺灵签》的解说中属于凶签。 此外,前文另引 “飞鸿落羽毛”一句是《天竺灵签》的第六十六签,签诗全文是:

水滞少波涛,

飞鸿落羽毛。

重忧心绪乱,

闲事惹风骚。

在《天竺灵签》中对于本签的解说与上签一样,也是劝导人们少与妇人交涉,免惹是非,且明确表示本签“于文书中约绞不利”,属于科举方面的凶签。 然而,上述两签在《癸辛杂识》中均解释成了吉签,对于“门里心肝卦”一句,暗示榜上有名。 对于“飞鸿落羽毛”一句,暗示可以中举,所谓飞鸿落毛必是中箭之故。 《癸辛杂识》对于这两句的解释也许是为了安抚考生的心理,而作了权宜之说,但无论如何,从《癸辛杂识》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南宋时期《天竺灵签》并不限于上天竺寺,也不限于寺院,甚至在一般神庙中也有流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此外,有关《天竺灵签》的记载也见于南宋诗歌,董嗣杲《西湖百咏》即有一首咏赞“天竺观音”的律诗,其词曰:

木异难侪众木淹,

刻成慈相孔仁谦。

真珠璎珞鸳鸯殿,

白玉屏风翡翠帘。

晴雨祷祈随感召,

香灯炽盛极庄严。

镇山寳聚田庐广,

灵贻弥彰一百簸。 [31]

本诗吟诵了上天竺观音信仰的来源以及它的感应事迹,诗文最后所说的“一百签”可以肯定就是指《天竺灵签》。 对于本诗明代陈贽和曾经也步韵一首,并录如下:

上竺来逰竟日淹,

南能留客礼尤谦。

香雕端妙龛中相,

珠结玲珑殿内帘。

士庶乞灵咸敬礼,

神天䕶法极威严。

少年早有青云志,

求得观音第一簸。 [32]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陈贽和本人曾经去过上天竺寺,并求得观音第一签。 《天竺灵签》的第一签是以“七宝浮图塔”为首句,属于大吉之签。 陈贽和所抽的观音签,也可以肯定是《天竺灵签》。

宋代以后,直接与《天竺灵签》有关的记载不多,我们查阅了明代释广宾撰《杭州上天竺讲寺志》以及清代管庭芬所编的《天竺山志》等资料,只有在《杭州上天竺讲寺》中找到一条签筒的材料,即该书卷九“规制品·供具”一节中记载了灵感大士殿内备置的各种供具[33],其中有“铜签筒一对(每约二百斤,太监刘舍,洪武十五年住持妙修承领,今废其一)”的记述[ 34]。 据此可知,明代上天竺寺灵感大士殿内曾有一对洪武十五年(1382)由姓刘的太监施舍的签筒,每个签筒重达两百斤,可惜在广宾撰述寺志时只剩下一个。 据前节所述可知,签筒的起源甚早,至少从五代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它一般是供当事者抽签时所用。 上述明代上天竺寺灵感大士殿内所设的签筒重达两百斤,显然是一种作功德的供具或供品而已。 不过,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直至明代上天竺寺的《天竺灵签》信仰还相当流行,以致宫内的宦官都布施签筒。

四、《天竺灵签》对后世观音灵签的影响

历史上具体流传过多少种观音灵签,迄今为止还没有统计过。 据笔者管见所及,现在流通和使用最广的观音灵签应该是以“开元开地作良缘”或“开天辟地作良缘”为首句的一百签,或者是以七言四句为主的六十签。 不过,这些观音灵签均与《天竺灵签》没有多大关系。 虽则如此,这并非意味着《天竺灵签》对后世的观音灵签没有产生过影响。 实际上,明代以后,《天竺灵签》依然继续流传,只是在文本形态与文本内容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 以下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两种与《天竺灵签》有关的灵签加以介绍,以示《天竺灵签》在后世流传过程的文本演变与影响之一斑。

第一种是清代杭州上天竺寺使用的《观音灵签》刻本,该刻本是浙江上虞县一位私人藏品,现仅存七签,即从第五十三签至第五十九签。 每签仅有文字,没有图画。 先将现存的每签文字移录如下(△表示难以辩识之字):

【第五十三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三签 大吉 信士 敬刊

久困渐能安,文[35]书降印权。

残花终结实,时遇福亨迁[36]。

注解:久困复苏,残花结实,主财源发达。

独守贫居数一年,如今跨马去朝天。

士人科举登金榜,应得声名四海传。 张良

家宅吉,住基安,交易有益,婚姻利,官事有△,求名利,求财利,成事成,散事散,出行大吉,置货有利,脱货有利,行人回,失物戌日,六畜阻,占孕生子,六甲△日,蚕花十分,迁移吉,文书动,田财十分,种作有利,起造兴,开店吉,走失见,占雨有,占晴晴,捕捉作急,养鱼有利,造船吉,医人有效,占坟吉,病人犯南方五道先祖不安外姓求食△之吉。

【第五十四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四签 下下 信女 敬刊

身同意不同,月蚀暗长空。

纶[37]虽常有手,鱼水未相逢。

注解:卦刀遇不遇之象,求名利者,宜改图勿守旧。

新而真人喜笑谈,谁知心地隔千山。

崧然尾犹欢娱处,花开花落两三番。 苏武

家宅不吉,住基平,交易不成,婚姻不成,官事破才,求名未遂,求财不利,成事不成,散事散,出行无益,置货不宜,脱货不脱,行人未至,六畜有损,失物急寻,占孕女,六甲十分,蚕花半收,迁移口舌,文书未,田财半收,种作有损,起造不好,开店无利,走失难见,占雨有,占晴未,捕捉不见,养鱼不利,船作不利,医人无效,占坟吹, 病人犯土神灶司旧愿未了祖先求食退寅午戌日吉。

【第五十五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五签 中平 信士 敬刊

云散月重明,天书得志诚。

虽然多阻滞,花发再重荣。

注解:月暗重明,忧散喜人之兆。 花发再荣,厚利之吉。

病者无妨不用忧,劝君切莫皱石头。

农人若问今年事,管理今年大丰收。 刘秀

家宅安,住基顺,交易人阻,婚姻难成,官事破财,求名迟好,求财迟好,成事难成,散事散,出行有阻,置货后利,脱货难脱,行人未回,失物东北,六畜有损,占孕女,六甲月半,蚕花 半收,迁移有,文书动,田财半收,种作薄,起造后益,开店守旧,走失东北,占雨无,占晴晴,捕捉难见,养鱼无利,造船中,医人有效,占坟丁向,病人星辰不顺禳吉。

【第五十六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六签 大吉 信士 敬刊

透[38]涯喜复忧,未老先白头。

劳心千百度,方遇贵人留。

注解:先历艰辛而后得,享富贵也。

半凶半吉事堪嗟,莫道时乖运亦乖。

行到水穷山尽处,事方成就放宽怀。 苏东坡

家宅得财,住基顺,交易得贵,婚姻成,官事后吉,求名后吉,求财十分,成事成,散事散,出行吉,置货有利,脱货有利,行人即回,失物失,六畜防损,占孕子,六甲寅午,蚕花十分,迁移有喜,文书动,田财十分,种作有利,起造后吉,开店守,走失不失,占雨无,占晴未,捕捉见,养鱼有利,造船有益,医人有效,占坟戌向,病人犯南方伤才△谢之吉。

【第五十七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七签下下信士敬刊

欲渡长江涧[39],波深未息流。

前津风[40]浪静,重整钓鱼[41]钏。

注解:乃有待而为之象,占此不可造次猛勇。

去个人儿进个人,求谋如是一天云。

多成多破却有成,破了重来却又成。 韩信

家宅防灾,住基不利,交易难成,婚姻重吉,官事无尾,求名难成,求财少成,成事难成,散事未散,出行欠利,置货无利,脱货难脱,行人未,失物难寻,六畜有损,占孕女,六甲有灾 ,蚕花半收,迁移迟,文书不动,田财半收,种作半收,起造宜过,开店无利,走失难守,占雨未,占晴△,捕捉难得,养鱼利少,造船宜迟,医人有效,占坟吉,病人犯水边伤亡谢吉。

【第五十八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八签下下信女 敬刊

有径山[42]河隔,车行峻岭危。

亦防多进退,犹恐小人亏。

注解:主有阻隔,并小人窥视之象。

劳心费力未成功,花正开时又遇风。

欲向外边成事业,番来复去一场空。 孙权

家宅不安,住基防灾,交易不成,婚姻不成,官事有鬼,求名不遂,求财少成,成事不成,散事不散,出行不利,置货无利,脱货难脱,行人有阻,失物西方,六畜有损,占孕女,六甲有京,蚕花六分,迁移防灾,文书未,田财五分,种作半收,起造不利,开店附利,走失西方,占雨无,占晴有,捕捉难见,养鱼无利,造船不利,医人无效,占坟不吉, 病人犯东方血光伤亡宜保福吉。

【第五十九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九签下下信士敬刊

去住心无定,行藏亦未宁。

一轮清皎洁,却被黑[43]云乘。

注解:主人心事不定,进退未决,忧滞之象也。

几番忧去几番来,怀抱如何得放开。

久病至今今未起,门前又见说官灾。 吕纯阳

家宅不安,住基欠利,交易不成,婚姻不合,官事不胜,求名不遂,求财难得,成事未定,散事未,出行不利,置货无利,脱货难脱,行人有信,失物难觅,六畜有损,占孕有失,六甲△,蚕花半收,迁移不好,文书有阻,田财无利,种作有损,起造不利,开店不好,走失不见,占雨有,占晴未,捕捉不见,养鱼无利,造船不美,医人无,占坟不好, 病人在△方水阳祖先求食宜△过申子日吉。

清代杭州上天竺寺版《观音灵签》

每签四周有边框,最上方均有横书“上天竺”三字,表明是上天竺寺的灵签。 “其余文字均从右到左书写,每签签题均作”观音灵签第○○签“,每签的签题下方有吉凶等级的判定,现存部分有”大吉“”中平“”下下“三等。 之后接着是出资刊刻灵签的信士、信女,不过没有写明姓氏。 随后根据内容大体可为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五言四句签诗”。 这一部分基本上录自《天竺灵签》,不过,如脚注所示,个别文字与宋版签诗稍有不同。

第二“注解”。 这一部分相当与《天竺灵签》的“解曰”,只是清代刻本文字相对比较简练。

第三“七言四句签诗”,诗后分别还有“张良”“苏武”“刘秀”“苏东坡”“韩信”“孙权”“吕纯阳”等历史名人的名字,企图说明这些诗文是他们的作品。 实际上都是假托。 这一部分不见于《天竺灵签》,具体摘自何处,待考。

第四“吉凶解说”,这一部分相当于《天竺灵签》的“标解”,但比“标解”文字要详细和复杂得多,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各种祈求内容。

这种《观音灵签》原来应有一百签,遗憾的是,现存内容不全。 不过,仅根据这现存的七签内容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杭州上天竺寺自明代以后依然有抽签,只是使用的签本已不是《天竺灵签》,而是根据《天竺灵签》改编的另一种观音签本。

第二种与《天竺灵签》有关的签本是笔者近期通过孔夫子旧书网在辽宁大连一家书店购得的[44]。 该签本是1995年由耿庆喜(不知何许人)整理,于1996年元月印制的。 现存内容完整,封面题有“西明寺 观世音灵箴”字样。 但它不是一百签,而是一百零八签。 有趣的是,至第一百签为止,内容大致与《天竺灵签》对应,为了方便说明,兹录以下三签加以对照。

《天竺灵签》

《观世音灵箴》

第十五签

年乖数亦孤,久病未能甦。

岸危舟未发,龙卧失明珠。

解曰:此卦不利占病,患则服药,在庆虑有危也。 龙卧失明珠者,乃不宜之兆也。 如别求望似在患难之中,所求不吉。

(标解)求官迟、公事宜和、求财无、孕生女、婚不成、蚕损、忌移动、出往□利、行人未至、失脱、口舌。

第十五签下下

命乖数亦孤,久病未能甦。

岸危舟再发,龙卧失明珠。

解曰:此签不利上病,服药在症,此有危也。 龙卧失明珠者,乃不祥之兆。 别求望,亦不能如意。

圣意:求官迟、公事宜和、求财无、孕生女、婚不成、蚕损、病危、移徙不利、行人未至、未至、失脱、口舌、行善自吉。

第三十三签

枯木逢春艳,芳菲再发林。

云间方见月,前遇贵人钦。

解曰:此卦枯木逢春,阳艳雨至,月出浓云,灾厄已退,文书光起者,前遇贵人提携,鹿背合者,主成合功名前途功有望也。

(标解)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婚成、蚕熟、病安、移徙利、出往吉、公事吉、行人至、失物在、谋事成。

第三十三签上上

枯木逢春艳,芳菲发上林。

云开方见月,前遇贵人钦。

解曰:此签有官禄文书之喜,兼获财宝,所求先难后易,枯木逢春,云开见月,灾危已退,名利成就之时也。

者,前遇贵人提携,鹿背合者,主成合功名前途功有望也。

圣意: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出往吉、公事吉、行人至、失物在、谋事成。

第七十八签

但存公道正,何愁理未忠。

松柏苍苍翠,前山禄马重。

解曰:此卦宜出入,求望心获遂意。 卦中松柏苍苍翠乃茂盛之意,利见贵人,整顿文书,求望有气,虽迟必有禄。

(标解)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婚成、蚕熟、病安、移徙利、出往吉、公事吉、行人至、失物在、谋事成。

第七十八签 大吉

一鞭凭着手,此日快心胸。

松柏郁苍翠,满山尽光辉。

解曰:此签得志有为,利见大人,出入谋望,有重重之喜。 松柏苍翠乃茂盛之意,所求无不顺适。

圣意: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婚姻成、病人安、出行吉、行人至、讼有理、失物在、交易顺、谋事夸,凡事顺利。

从上表的对照可知,有关签诗两者之间除了第七十八签下线所示部分的显然差异之外,其余仅是个别文字不同而已。 至于两者的“解曰”部分,有些文字虽然表述不一,但内容大体可以对应。 而《观世音灵箴》的“圣意”即相当于《天竺灵签》的“标解”部分,两者内容大同小异。

通览《观世音灵箴》全文,除了从一百零一签至一百零八签来源不明之外,至一百签为止实际上是承袭《天竺灵签》而来,或者说是《天竺灵签》在后世流传过程中演化出来的产物。 根据《观世音灵箴》整理者耿庆喜交待,该签本是“公元一九九五年正月重抄,几经传录,难免与原本有误,望猜测之”。 这里所说的原本不知何指,该签本封面所题的“西明寺”也不知指哪个地域的寺院。 不过,从该签本被东北大连一家书店所得来看,或许是流传于我国东北地区。 其实,郑先生原藏的宋版和明版《天竺灵签》也都购自北京,而且明版还是北京法源寺佛教内腹的藏品。 由此可知,《天竺灵签》虽然起源和刊刻于南方,但它的流传地域非常广泛。

此外,附带一提的是,笔者近日在收集灵签文本过程中,于孔夫子旧书网上还看到温州乐清一家书店藏有一部题为《琅山灵签》的签本,共一百签,网页附有第二签、第十七签、第八十签和第八十三签等四张签诗。 可惜订购之后,店主回复说,该签本已不知去向。 不过,从网上所附的几张图影可以知道,该签本的百签实际上就是《天竺灵签》的签诗,而它的“注曰”与“吉凶解说”部分与前面介绍的清代上天竺寺的《观音灵签》极其相似。 同时,该本卷前有两篇序言,其中一篇署名为“狼山麓逸人士谨识”,并且还录有“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的经文,卷末有抽签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署印制时间是“中华二十五年”,为1936年印制的签本。 据店主告知,该签本从南京购得。 因此,其中所说的“狼山”,可能是指江苏南通狼山,甚至我们怀疑《琅山灵签》正确的写法应该是《狼山灵签》。 我们知道,江苏狼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山上有广教寺,此灵签或许就是该寺院的签本。 总之,《狼山灵签》的存在说明了《天竺灵签》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时虽然没有称之为观音灵签,但实际内容与《天竺灵签》密切相关。

当然,《天竺灵签》对后世签本的影响远不只以上所提到的部分,我们还应该注意它对道教类签本的交涉,比如,《玄真灵应宝签》第九签中有“十一口相扶,相承百事如”签诗,其中的“十一口”指的就是“吉”字,同样事例可见于《天竺灵签》的第六十一签。 还有《玄真灵应宝签》第十签中有“三女已消亡,忧情自渺茫”签诗,其中“三女”指的就是“奸”字,同样事例亦见于《天竺灵签》的第二十四签。 再者成书于南宋的《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如第一签即有“功名遂、福禄全、讼得理、病即痊、桑麻熟、婚姻圆、孕生子、行人还”等字样,这与《天竺灵签》的“标解”几乎一致。 凡此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作比较研究。

附记:2014年10月25日,我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主办“经典、仪式与民间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文即为其参会论文。 会后,由于种种原因,该会议论文集迟迟未能出版,所以率先将本文收入我自己的论文集《佛教文献论稿》,并于2017年4月公开出版。 今年8月,上述会议论文集——侯冲主编《经典、仪式与民间信仰》,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文内容即见于该书第183-204页。 如此一来,同样一文分别见于上述两书之中,特此说明,望诸者谅察!

此外,本文公开发表后,我在上海图书馆查阅到一部时期出版的《上天竺观音大士签》,其内容基本是承袭本文讨论的《天竺灵签》而来,但又有所增删,由此可知《天竺灵签》对后世的影响程度,实可补充说明本文最后讨论的一节内容。 但是,因时间关系,未及补入,故并记于此,期待今后能予以进一步考察。

注释 :

[1] 古代印度的占卜术相当盛行,甚至还有一批专门以占相、占卜为职业的婆罗门。 此外,印度还有一种习俗,新生婴儿还要让婆罗门相师占相与取名字。 据说,悉达多太子刚出生时曾经也请过阿私陀仙人给他占相,当时就预言说,如果在家可以作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当成圣王。

[2] 比如,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327卷“为净命故,不行咒术、医药、占卜诸邪命事”(见2014CBETA《大正藏》第6册,第674页中栏)。 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第35卷“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 见2014CBETA《大正藏》第10册,第185页中栏)等。

[3] 笔者最早于2002年去过上天竺寺,寺内已经没有抽签了。 近年来,笔者又去过上天竺寺多次,询问该寺僧人,他们已不太了解甚至也不太关心本寺的灵签历史。

[4] 根据日本岩手县净法寺町天台寺所遗留下来的签筒铭文(该铭文见中村公一《一番大吉》,大修馆书店,1999年12月。 第218至219页),《天竺灵签》至少在日本应永十六年(1409)之前就已传到了日本。 此后,该签在日本流传甚广,尤其对比叡山元三大师的信仰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目前在日本流行的《元三大师百签》实际上依据的就是《天竺灵签》,《元三大师百签》也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的。 相关材料还有《元三大师百签抄》、《元三大师御阄钞大全》、《元三大师百签和解》、《元三大师御阄之记》、《元三大师御阄详解》、《元三大师御阄笺》、《元三大师御阄诸抄》等著作。 此外,日本还流传有《天竺灵感观音签颂百首》以及一些相关的《观音签注》。 另,日本奈良金刚山寺还收藏有附和解的《天竺灵签》江户刊本版片,(见《金刚山寺の版本》,元兴寺文化财研究所,2010年)。 笔者管见所及,目前日本京都比叡山延历寺、京都三千院、东京浅草寺等一些寺院流传的均是《天竺灵签》系统的签本,甚至有些神社也使用这种签本。 有关《天竺灵签》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情况,笔者将另文探讨。

[5] 本篇跋文,均附在影印文之后,全文可参见《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第一册,第301-30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

[6] 这两种《天竺灵签》,在《西谛藏书善本目录》中均有著录。

[7] 参见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第68页。

[8] 郑先生在他的《西谛书话》中也说到:“余所藏洪武板天竺灵签,其插图刻工之幼稚,似较之唐五代为尤甚。 持以较宋刊原本,人物依稀犹是,而神情则全非矣“。

[9] 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之后,当年因郑先生出国途中不幸飞机失事,原定计划的编印工作遂告中辍。 1983年台湾广文书局作作“仙佛灵异丛书”之一影印了《天竺灵签》。 随后,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编印《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并增加了一些其它版画,分全四册印行,第一册中收入《天竺灵签》。

[10] 比如第二十四签,虽然宋版此签内容脱落,但据其它版本补遗可以知道,本签诗内容作“三女莫相逢,盟言说未通。 门里心肝挂,缟素子重重“。 此中的“三女”即“奸”字,“门里心肝挂”即“闷”字。 再如,第四十七签“更望身前立,何期在晚成。 若过重山去,财禄自相迎“,共中的”重山“即”出“字。 第七十四签“蛇虎正交罗,牛生二尾多。 交岁方成庆,上下不能和“,其中的”牛生二尾多“即”失“字。

[11] 参见卫绍生《中国古代占卜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林国平《灵签渊源考》(《东南学术》2006年第2期)、《论灵签的产生与演变》(《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

[12] 本书在《四库四书》、《四部丛刊》以及《道藏》中均有收录。 据传本书的秦末汉初时期黄石公授于张良的作品,但据余嘉锡先生《四库会书总目提要辩正》考证,本书乃东晋法味道人所撰。

[13] 伍小劼《〈大灌顶经〉研究——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14] 文本脱落的现象并不罕见,仅以《梵天神策经》而言,我们对敦煌遗书斯01322号《灌顶经》卷十写本与大正藏本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少了两处八句,即“是人福力多,每每获神护。 所求自如意,无不安稳度“四句与”得善无恶缘,戒神常拥护。 梵天说神策,吉祥不相误“四句。

[15] CBETA电子佛典2014,T21,p.528c。

[16] “占察经二卷。 右一部二卷,检群录无目,而经首题云“菩提登在外国译”,似近代出,妄注。 今诸藏内并写流传,而广州有一僧行塔忏法,以皮作二枚帖子,一书善字,一书恶字,令人掷之,得善者好,得恶者不好。 又行自扑法,以为灭罪。 而男女合杂,青州亦有一居士,同行此法。 开皇十三年,有人告广州官司云。 其是妖,官司推问,其人引证云:塔忏法依占察经,自扑法依诸经中五体投地,如太山崩。 广州司马郭谊来京,向岐州具状奏闻。 勅不信占察经道理,令内史侍郎李元操共郭谊,就宝昌寺问诸大德法经等。 报云:占察经目录无名及译处,塔忏法与众经复异,不可依行。 勅云:诸如此者不须流行“(CBETA电子佛典2014,T49,p.106c)。

[17] 有关圆光的事迹主要见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三、朝鲜的《海东高僧传》卷二和《三国遗事》卷七等。 此外,有关真表的事迹主要见《宋高僧传》卷十四与《三国遗事》卷四等。

[18] CBETA电子佛典2014,T17,p.919a。

[19] 如宋代智聪《圆觉经心镜》中说“书二十五名于签上,于佛前诚心祷之,乞求冥力加被,勿起少疑心。 祈祷忏悔已,至于三七日,诚心深固为之,即非造次。 然后信手抽签,不宜简择“。 参见CBETA电子佛典2014,X10,p.415a。

[20] 明代智旭《梵纲经合注》中亦说“又出家人欲决疑虑,自有圆觉经拈取标记法,占察经掷三轮相法,及大灌顶经梵天神策百首,可依用之”。 参见CBETA电子佛典2014,X38,p.679b。

[21] 参看《宋史》卷264,中华书局,1985年,第9116-9120页。

[22] 见林国平《论灵签的产生与演变》(《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第87页)。 该文中提到道教编造的灵签有十二真人签、吴真人签、北极真圣签。 佛教编造的天竺灵签、上天竺观音签、大士签、定光佛签等。 民间神庙设置的灵签有护国嘉济江东王庙签、使君庙签、张亚子庙签等。 不过,须要指出的是,这些所说的天竺灵签、上天竺观音签、大士签实际上是一种签的不同称呼而已,并没有三种不同的签。

[23] 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1辑第26册,明文书局,1980年1月,第30页-第43页。

[24] 有关“天竺香市”的盛况在明代张岱《陶庵梦忆》卷七有详细记载,可参看。

[25] CBETA电子佛典2014,X75,p.298b。

[26] CBETA电子佛典2014,T49,p.318c。 此条记录后来也被清代的弘赞《观音慈林集》转引。

[27] 参见志磐《佛祖统纪》卷47载:“四月上驻跸于会稽,天旱,诏道法师祷于圆通(寺在城内),即日雨至”(CBETA电子佛典2014,T49,p.424b)。

[28] 《夷坚志》,中华书局,2006年10月,第867页。

[29]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1月,第256页。

[30] 本签宋版《天竺灵签》脱落,此根据日本现存的《元三大师百签钞》(宝永年间刻本)补。

[31] 西湖文献集成《西湖百咏》,杭州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32页。

[32] 同上。

[33] 有“髹漆经笥”“黑钿香盒”“古铜牌”“白铜军持”“香炉”“花瓶”“铜烛台”“铜报钟”“铁磬”“巨钟”“云板”“铜塔”等。

[34] 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1辑第26册,明文书局,1980年1月,第233页。

[35] “文”,宋版《天竺灵签》作“云”。

[36] “遇福亨迁”,宋版《天竺灵签》作“亨禄自还”。

[37] “纶”,宋版《天竺灵签》作“轮”。

[38] “透”,宋版《天竺灵签》作“生”。

[39] “涧”,宋版《天竺灵签》作“濶”。

[40] “风”,宋版《天竺灵签》作“逢”。

[41] “鱼”,宋版《天竺灵签》作“鳌”。

[42] “山”,宋版《天竺灵签》作“江”。

[43] “黑”,宋版《天竺灵签》作“白”。

观音灵签 第六十五签

【签诗】

眼前欢喜未为欢 亦不危时亦不安 

割肉补疮为甚事 不如守旧待时光

【智慧】

此签有“自作主张”之意,奉劝当事人莫固执己见。人很主观,有时心里打定主意,纵使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结果往往不如预期,甚至一败涂地。须知很多时候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见得能面面俱到,因此对于旁人的规劝应有雅量去接受。就算已经犯下了过失,只要勇于承担,相信大家仍然会接纳你,事情不至于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典故】越王勾践栖会稽山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秣马厉兵,准备攻越。勾践决定先发制人讨伐吴国,范蠡劝阻,勾践不听,坚持继续发兵。后夫差派遣全部精锐出动,攻打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勾践仅以五千兵退守于会稽,吴军进而围困越军。

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请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国求和,表示勾践愿意携带妻子入吴为臣。夫差同意勾践之请,吴相国伍子胥反对此事,认为上天要吴国灭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请求。

文种回到越国后,将吴国的态度告诉了勾践。勾践听闻决定杀妻灭子,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以离间吴国君臣。勾践认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财货美女。

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去对吴王夫差进言:“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会越国上下同心,仅剩的五千人会同仇敌忾,到时会更难从中取利。”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接受了越国的请和。伍子胥告诫吴王:“如今天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追悔莫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践,并从越国撤军。

勾践被困会稽时,叹气说:“ 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文种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国,最后都称霸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

观音灵签 第六十五签

【签诗】

眼前欢喜未为欢 亦不危时亦不安 

割肉补疮为甚事 不如守旧待时光

【智慧】

此签有“自作主张”之意,奉劝当事人莫固执己见。人很主观,有时心里打定主意,纵使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结果往往不如预期,甚至一败涂地。须知很多时候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见得能面面俱到,因此对于旁人的规劝应有雅量去接受。就算已经犯下了过失,只要勇于承担,相信大家仍然会接纳你,事情不至于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典故】越王勾践栖会稽山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秣马厉兵,准备攻越。勾践决定先发制人讨伐吴国,范蠡劝阻,勾践不听,坚持继续发兵。后夫差派遣全部精锐出动,攻打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勾践仅以五千兵退守于会稽,吴军进而围困越军。

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请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国求和,表示勾践愿意携带妻子入吴为臣。夫差同意勾践之请,吴相国伍子胥反对此事,认为上天要吴国灭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请求。

文种回到越国后,将吴国的态度告诉了勾践。勾践听闻决定杀妻灭子,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以离间吴国君臣。勾践认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财货美女。

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去对吴王夫差进言:“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会越国上下同心,仅剩的五千人会同仇敌忾,到时会更难从中取利。”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接受了越国的请和。伍子胥告诫吴王:“如今天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追悔莫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践,并从越国撤军。

勾践被困会稽时,叹气说:“ 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文种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国,最后都称霸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

观音灵签 第六十五签

【签诗】

眼前欢喜未为欢 亦不危时亦不安 

割肉补疮为甚事 不如守旧待时光

【智慧】

此签有“自作主张”之意,奉劝当事人莫固执己见。人很主观,有时心里打定主意,纵使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结果往往不如预期,甚至一败涂地。须知很多时候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见得能面面俱到,因此对于旁人的规劝应有雅量去接受。就算已经犯下了过失,只要勇于承担,相信大家仍然会接纳你,事情不至于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典故】越王勾践栖会稽山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秣马厉兵,准备攻越。勾践决定先发制人讨伐吴国,范蠡劝阻,勾践不听,坚持继续发兵。后夫差派遣全部精锐出动,攻打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勾践仅以五千兵退守于会稽,吴军进而围困越军。

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请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国求和,表示勾践愿意携带妻子入吴为臣。夫差同意勾践之请,吴相国伍子胥反对此事,认为上天要吴国灭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请求。

文种回到越国后,将吴国的态度告诉了勾践。勾践听闻决定杀妻灭子,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以离间吴国君臣。勾践认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财货美女。

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去对吴王夫差进言:“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会越国上下同心,仅剩的五千人会同仇敌忾,到时会更难从中取利。”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接受了越国的请和。伍子胥告诫吴王:“如今天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追悔莫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践,并从越国撤军。

勾践被困会稽时,叹气说:“ 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文种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国,最后都称霸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

瞭望 | 进入超老龄化,如何破解“谁来种地”

四川农村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92%,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谁来种地”亟待破解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做了一项调查,在问及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哪些问题时,649户农机服务使用者中有50.1%的人认为农业相关配套设施不足;25.3%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环境和条件要求过高

龙桥社区农户郑玉仙说,她家中有5亩水田,却分成零散的7个田块,“把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种田,农机才能下地”

在四川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三社,2022年700多亩集中连片种植的水稻不久前喜获丰收。在2021年,这些稻田由于缺乏劳动力,很多撂荒了。2022年,龙桥社区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引入农业公司统一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解决了撂荒问题。

四川农村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92%,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与前些年相比,解决“谁来种地”越发迫切。

因为缺乏劳动力,一些老龄农户自发对粮食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种近不种远、耕沃不耕贫”。机械化对基础设施要求更高,种地从人力到机器遭遇规模化瓶颈。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四川多地采访了解到,一些地区通过土地流转部分解决了种地问题,也有少数地方出现非粮化倾向。包括上述龙桥社区在内,一些地方尝试通过社区集体联合社等方式破解“单打独斗”,实现规模化经营,四川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孕育以规模化为导向的变革。

农村常住人口进入超老龄化

“2021年社区排查出400多亩撂荒地,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土地撂荒的一个主要原因。”龙桥社区党总支书记范冬说,龙桥社区三社有农户500多人,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儿童100多人,其中有“弱劳力”30多人。被视为“强劳力”的18至60岁健康男性几乎没有。

这样的情况,在四川农村比较普遍。四川是农民工输出大省,202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2万人,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定居城市。仁寿县板桥镇青龙社区党委书记欧阳运清说,社区有1453户、3725人,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出去务工,留守在家的只有老人、儿童、残疾人等1200多人。

农村年轻人多数不愿种地、不会种地。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农户周群芳说,她的两个儿子二十多岁,不愿种地,也不会种地,现在都在县城工业园区的企业务工,家里的地由她自己和70多岁的老母亲种。

现在,种地农民普遍在六七十岁。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谁来种地”问题凸显。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进入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20%,为超老龄化社会。

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6.93%。比2010年上升5.9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43个百分点。2020年四川农村常住人口65岁及以上占比达到21.92%,高出全省4.99个百分点,已经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因为缺乏劳动力,一些老龄农户自发对粮食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只耕种部分条件较好的田块,一些离家距离较远、缺乏灌溉水源、耕作难度大的田块就放弃了,粮食生产主要满足自家食用。

“我老伴68岁了,儿女都出去打工。过去几年,家里的田只种了三分之一。”龙桥社区一名农户说,他们缩小水稻、油菜种植规模,放弃种植红薯等耗费劳力、非生活必需的作物。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户出售的粮食减少,部分农户还要到市场上买米吃。在四川某农业大县,当地农户传统上会占用半间房屋用石头砌成粮仓,农户俗称“石柜子”,一般可以存放七八千斤稻谷。当地一名农户说:“以前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有‘石柜子’,最近几年,村民几乎全部砸掉了‘石柜子’,家里只存几个月的口粮了。”

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季时坝村,村民给种植的玉米和大豆施肥(2022年4月19日摄) 王曦摄/本刊

田块细碎 阻碍机器换人

农村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走高。“农忙时节雇请村民,一人一天工资要120元,还要包吃、包接送,综合下来人工成本已经达到140元一天,还不一定能请够人。”眉山市东坡区浩翔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俊清说。

农业机械化受到土地条件制约。以2022年各地大力扩大种植面积的大豆为例,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大豆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仅7.56%。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近期做了一项调查,在问及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哪些问题时,649户农机服务使用者中有50.1%的人认为农业相关配套设施不足;25.3%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环境和条件要求过高,不适合当地实际情况。

与北方平原地区普遍推行机械化的情况不同,在以四川为代表的一些南方地区,山区和丘陵较多,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地区没有农机生产道路。同时,地块细碎分散、形状不规则,不能集中连片,坡多、台多、田埂多。

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时,四川农户靠抽签确定承包地,一户的田块往往零碎分散在多处。很多村里都能找出一个斗笠、草帽就能盖住的“斗笠田”“草帽地”。相邻的田块分属不同农户,各种各的,农作物种类都不一定相同,农机难以施展。

在青龙社区,欧阳运清指着一处农房后面不大的耕地说:“这块地6分大小,分割成4家人的承包地,有些农户一家人的承包地分散成七八处。”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未来发展趋势。在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岳营村,高标准农田项目2021年11月开工,2022年春耕生产前建成。此前,当地农田是南方地区常见的小田块,高低不平。项目施工包括平整土地、修建田间道路和灌溉沟渠等。

“以前浇水、搬运靠人挑,费时费力。”岳营村村民岳洪汉说,现在,田里通了水、通了路,小田改成了大田,既方便灌溉,也方便机械化作业,愿意到村里流转土地的业主多了,流转租金也有所上涨。

四川省目前要求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上,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投入共计不低于3000元/亩。2022年,中央、省级财政投入合计为1500元/亩,还有1500元/亩需要市、县解决。但市(州)级财政投入偏少,县级财政投入“占大头”。

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的县都是农业大县,一般经济不够发达,筹措配套资金比较困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某县一名干部说,对于2022年项目,阿坝州财政按300元/亩进行配套,县级财政需安排1200元/亩的配套资金,虽然采取了整合各方面涉农资金集中投入等措施,但仍然比较吃力。

为解决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正在尝试用创新的办法。在内江市龙门镇龙门村,2021年10月建设银行向村集体账户发放100万元贷款。龙门村党支部书记罗家元说,这是内江市首笔高标准农田专项贷款,主要用于村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2022年5月,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分别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遂宁市分行、农发行各县支行签订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农发行将为遂宁市54.1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和39.6万亩改建高标准农田提供信贷支持。

发行专项债券,也是各地正在开展的一项探索。农业农村部2021年9月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其中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四川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和债券偿还、贴息等。

孕育生产方式变革

在龙桥社区,当地干部试图破解难题。“我们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开座谈会,针对土地使用、农作物种植、农民种地意愿等深入调研。”范冬说。

农户们普遍希望实现机械化,从而减少劳动力投入。但首先要解决各户耕地“小而散”,农户“单打独斗”种田的问题。龙桥社区农户郑玉仙说,她家中有5亩水田,却分成零散的7个田块,“只有把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种田,农机才能下地”。

农村的生产方式,需要更进一步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2022年以来,龙桥社区尝试“党总支+集体联合社+公司+农户”的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社区集体联合社与316户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将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社区引入农业公司统一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户则可得到土地租金、经营分红、务工收入等。

从“单打独斗”到规模化经营,目前四川一些地方的情况正处于变革前的胶着状态。近年来,一些工商资本下乡,流转农民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但主要不是种粮食。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流转土地,种植葡萄、猕猴桃、柑橘等水果,一年每亩利润可达数千元至2万元,种植蔬菜每亩利润也有2000多元。而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均处于微利状态或亏损边缘。近年来在四川流转土地、种植草坪的重庆一家公司负责人朱波军坦言:“一亩草坪的年产值可达1.5万元左右,种粮食挣不了多少钱。”

在成都平原,目前土地流转租金普遍为每亩每年“800斤稻谷的市价”,高的甚至达到“1000斤稻谷的市价”。而如果流转土地种水稻,一年只能种一季,亩产才1200多斤,刨去土地租金、农资、人工等成本,收益微薄。即使冬春再种一季油菜,仍然挣不了多少钱。

一些地方对此采取了措施,为防止土地流转“非粮化”,在土地流转之初,就根据业主拟种植的作物,确定不同水平的租金。“如果业主种水果等经济作物,租金就收1000到1200元一亩。如果业主种水稻、油菜等粮食作物,一亩租金就只按照550斤稻谷的市价来收,算下来只有700多元。”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党委书记胡永洪说,“我们这里农户都清楚,人家来租地种粮食,你租金不能收高了,不然人家只能赔钱。你要是租金收高了,人家就种不了粮食了,只能种其他的经济作物。”

崇州市某家庭农场负责人坦言,他种了20多年苗木,这几年市场行情不好想转行。现在政府要求防止耕地“非粮化”,他把80亩苗木都改回了水稻。不过,也不能完全靠种粮挣钱,他发展“水稻+小龙虾”稻虾综合种养,实际上是靠养小龙虾挣钱,每亩利润能达到五六千元。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四川乃至全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是经济发展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解决今后“谁来种地”,他们建议:

首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培育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邑县旭成种植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万富旭说,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关键是让种粮“有钱可挣”,在保障粮食价格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推广优质品种、新农技,稳步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进而提升种粮效益。

其次,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宜机化改造,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创造更好条件。

2022年11月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逐步把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环境友好、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我们在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上狠抓落实。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四川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杨秀彬说。(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健)

春节上上签 春节求签哪家强 微头条上上签最牛 手把手教你抽签

#春节上上签# 春节求签哪家强,点击发布选@微头条!微头条从今天起,变身好运签主,给大家送春节祝福啦~ 送什么呢?给大家送微头条春节专属头像和上上签挂饰吧[灵光一闪]

方法很简单:第一步带话题#春节上上签#,第二步@微头条 ,发布出来看看你的新年运势~快试试,然后告诉我你抽到什么签啦?如果还不会,请关注@玉圣珠宝,私信教你!

快快转发好友也来抽个上上签吧!

《冀淑英古籍善本十五讲》摘要

加为有图版者。

第一讲 北京图书馆善本藏书的基本情况

北京图书馆继承宋以来宫廷藏书。

元代:翰林国史院官书。

清末:内阁大库(学部图书馆),后改称京师图书馆。

【《文苑英华》一千卷,存一百三十卷,(宋)李昉,宋嘉泰元年至四年周必大刻本。(1)缉熙殿书籍印、内府文玺、御府图书(南宋宫廷藏书印)(2)蝴蝶装景定元年十月某日 装背臣王润照管讫。】

宋代印章用蜜印,不用印油。

1.《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甲库,宋元明刻本、明清抄本书。除从内阁大库接收外,尚有归安姚觐元藏书(“归安姚氏咫进斋藏书”印),南陵徐乃昌藏书。

【《玉台新咏》十卷,(南朝陈)徐陵,十一年徐乃昌影刻明寒山赵氏小宛堂本。每书最后一叶注明南陵徐乃昌刻。】

2.《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善本书目乙编续目》(赵录绰编):乙库,清刻本、清人著述。

(1)方志:复本曾赠送南京图书馆。

【《(康熙)顺天府志》八卷,(清)张吉午,清康熙抄本】

(2)赋役全书:顺治、康熙时期。

【《直隶真定府赋役全书》三十三卷,(清)王弘祚等,清顺治刻本】

(3)昇平署戏曲资料:劝善金科(目连救母),鼎峙春秋(三国演义)等。收入《古本戏曲丛刊》第九集。

【《昭代箫韶》二十卷,首一卷,(清)王廷章、范闻贤等,清朱墨抄本。十本,二百四十出,杨家将故事】

【《昇平宝筏西游记》,(清)张照,清抄本。二百四十出。】

(4)清代学者稿本、批校本:李慈铭、王国维。

【《廿二史札记》三十六卷,(清)赵翼,清乾隆六十年刻本,清李慈铭批校并跋】

3.《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八卷,中华书局,1959。

第二讲 傅增湘与北京图书馆的善本书

傅增湘,藏园、双鉴楼。《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园群书题记》《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1.四部大书

(1)【《太平御览》一千卷,目录十五卷,(宋)李昉等,清嘉庆九年至诗思年张海鹏从善堂刻本,傅增湘校并跋、许宝蘅校。】

(2)【《太平广记》五百卷,目录十卷,(宋)李昉等,明许自昌刻本,傅增湘录清陈鱣校并录清吴骞题识】

(3)【《文苑英华》一千卷,(宋)李昉等,明隆庆元年胡维新、戚继光刻本,傅增湘校跋并录清叶万校语。(馆藏两部傅校《文苑英华》)】

(4)《册府元龟》,明崇祯黄国琦刻本,虽错讹较多,但仅此一种。

2.版本特殊:

【《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宋)吕本中,清吕留良家抄本,傅增湘、张宗祥校并跋。抄本中“留”、“启”、“学”(吕留良父之名)缺末笔,避家讳。】

3.普通古籍:分藏北京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山西文管会。

4.双鉴:宋刻本《资治通鉴》、宋内府写本《洪范政鉴》

(1)【《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马光,宋绍兴二年至三年(1132-1133)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

该书在元丰年间成书后曾有刻本,但不传。傅藏为百衲本,绍兴本约占三分之二,其余用五种不同宋刻本配补。

绍兴初刻《通鉴》现存两部,原均为季振宜旧藏。另一部后入徐乾学手中,再入故宫,《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有著录。

(2)【《洪范政鉴》十二卷,(宋)宋仁宗,宋淳熙十三年内府写本,邵章、傅增湘跋】

有康定元年(1049)御制序,朱墨画出格子,蝴蝶装,保留宋代宫装原貌。

有缉熙殿书籍印等藏印,避讳严谨,如避英宗讳“曙”及嫌名。此书无刻本行世。

钤有“大本堂印”,为明初太祖令太子、诸王读书之所。修《永乐大典》时曾被抄入,《四库全书》著录在“术数类”,入存目二,题“永乐大典本”。

清代流出宫外,曾入国子监祭酒盛昱手中。

《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七:淳熙十三年(1186)内府写本。《宋会要辑稿》:《永乐大典》卷一九七七八提及《洪范政鉴》为建炎三年(1129)三月二日,行在太史局下诏访求,内有《洪范政鉴》十三册(应为十二);《永乐大典》卷一一九四四又载,淳熙十三年(1186)二月八日令秘阁缮写一本进纳。

5.《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不分卷,(清)徐松,(清)缪荃孙重订,稿本】

【《宋会要辑稿》不分卷,(清)徐松,(清)刘承幹重订,稿本】

【《宋会要校记》不分卷,叶渭清,抄本】

6.其他宋元版:

(1)【《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晋)郭璞,宋庆元六年浔阳郡斋刻本,沈曾植、邓邦述、袁克文、缪荃孙跋】

(2)【《大唐六典注》,(唐)李林甫等,宋绍兴四年温州州学刻递修本,沈曾植、王秉恩跋。原三十卷,内阁大库书。现仅存十五卷,傅增湘得四卷,李盛铎得七卷,另四卷在南京博物院。元代无刻本行世,明正德间刻本错讹较多。】

(3)【《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宋)范仲淹,北宋刻本。其中一卷为抄配。收入《古逸丛书三编》。】

(4)【《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宋)欧阳修,宋庆元二年(1196)周必大刻本。】

(5)【《事类赋》三十卷,(宋)吴淑,宋绍兴十六年(1146)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6)【《忠文王纪事实录》五卷,(宋)谢起岩,宋咸淳七年(1271)吴安朝等公文纸刻本,商衍瀛、傅增湘跋。岳飞事迹。】

(7)【《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唐)司空图,宋刻本。蜀刻唐人集。】

(8)【《淮海先生闲居集》四十卷,(宋)秦观,宋刻本。为该刻本仅存的二十六卷。】

7.其他:

(1)《白莲集》,明嘉靖八年(1529)柳大中抄本,钱谦益批校。

(2)《云台编》,何焯校并跋。《续玄怪录》,姚咨抄本。《述古堂藏书目录》,钱曾抄校。

(3)《大方广佛华严经》,周叔弢捐赠藏宋刻浙本缺一册,后傅熹年家藏一册与之为同一版本,因捐赠使之成为完帙。

第三讲 郑振铎与北京图书馆珍藏

1.《古今杂剧》

脉望馆馆主赵琦美,父用贤,官刑部侍郎,结识于慎行之子小谷(名纬),互通有无,借钞藏书。

《古今杂剧》242种64册,其中15种配以明息机子本,55种配古名家杂剧,其余均为赵琦美令人所抄,几乎均有校有跋。主要来源:(1)从内本录校,即明代末年宫廷演戏剧本,(2)于小谷本。在万历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间。

赵琦美死后,书多归钱谦益,此书后归钱曾,《也是园藏书目》著录,除重复外,有340种72册。(也是园杂剧目,也是园戏曲)

后经季振宜、何焯、黄丕烈(学山海之居印,明李开先自称词山曲海)递藏。

季振宜著录300种,黄丕烈著录266种66册,手抄目录40叶,附于书前。

又辗转传于汪士钟、赵宗建、丁祖荫。

商务印书馆选则144种,编成《孤本元明杂剧》。后又收入《古本戏曲丛刊》第四辑。

2.藏书特色:版画、戏曲、清人别集。

(1)【《天竺灵签》一卷,宋刻本。】

(2)【《程氏墨苑》十二卷,(明)程大约,明万历程氏滋兰堂刻本。丁云鹏画稿,徽州黄氏刻工刊刻。】

(3)【《历代名公画谱》四卷,(明)顾炳,明刻本】

(4)【《十竹斋笺谱初集》四卷,(明)胡正言,明崇祯胡氏十竹斋套印本】

(5)【《十竹斋书画谱》八卷,(明)胡正言,明崇祯胡氏十竹斋套印本】

(6)【《水浒叶子》不分卷,(明)陈洪绶,清初刻本。徽州派刻工。】

(7)【《太平山水图画》一卷,(清)萧云从,清顺治五年襄古堂刻本】

第四讲 海源阁藏书的入藏

1.杨家三代藏书:

杨以增,道光二年(1822)进士,曾任江南河道总督,谥端勤。

杨绍和,字彦合,同治四年(1865)进士,翰林苑侍讲学士,《楹书隅录》五卷,《楹书隅录续编》四卷。

杨保彝,字凤阿。

2.源流:收入汪士钟、怡府藏书。

钱谦益绛云楼烬余之书,一部分送钱曾,一部分入毛氏汲古阁。钱曾部分藏书卖给季振宜、徐乾学等。钱曾、汲古阁、季振宜、传是楼等南方大藏书家的书散后几乎全归黄丕烈,又经汪士钟,归入铁琴铜剑楼;北方部分经由何焯,归入怡府。(怡府藏书,翁同龢、潘祖荫滂喜斋、朱澂结一庐也都收了一些。)

海源阁藏书在当时无与伦比。

后屡遭劫难。存放于天津盐业银行仓库、乡下陶南山庄。周叔弢、傅增湘、刘少山都有所收购,后捐赠北图。陶南山庄之书与藏书印入藏山东图书馆。

海源阁存世藏书多归北图。

3.藏书印:以增私印、宋存书室、海源阁、四经四史之斋、禄易书,千万值,······

4.四经四史:宋版《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陆以湉《冷庐杂识》所记有误。

(1)【《毛诗》二十卷,(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释文,宋刻本,清査慎行、顾广圻跋。仅存三卷。】

(2)【《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二十卷,《图谱》一卷,(汉)毛苌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释文,宋刻本,黄丕烈、劳健、周叔弢跋。存卷首至十一卷。】

(3)《周礼》,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

(4)【《朱文公订正门人蔡九峰书集传》,(宋)蔡沈,宋淳祐十年(1250)吕遇龙上饶郡学刻本。用以顶替《周礼》。】

(5)【《礼记》二十卷,(汉)郑玄注,宋淳熙四年(1177)抚州公使库刻本,清顾广圻跋。另有《释文》四卷,归铁琴铜剑楼,后归陈清华,最后得以合璧。】

(6)【《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宋乾道七年蔡梦弼东塾刻本。海源阁藏两部,另一部售予陈清华,不全,存九十二卷,配以宋淳熙三年(1176)张杅桐川郡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后亦归北图。】

(7)【《汉书》一百卷,(汉)班固,(唐)颜师古注,宋蔡琪家塾刻本。】

(8)【《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唐)李贤注,宋王竖边可本,卷四十下配宋刻本。】

(9)【《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宋刻本。】

5.其他:

(1)【《骆宾王文集》十卷,(唐)骆宾王,宋刻本。蜀刻唐人集,11行20字本。】

(2)【《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唐)李白,宋刻本。蜀刻唐人集,11行20字本。蜀刻唐人集另一系统为南宋中叶12行21字本。】

(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宋)唐慎微,(宋)寇宗奭衍义,宋嘉定四年(1211)刘甲刻本。】

(4)【《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四十卷,(唐)韩愈,(宋)文讜注,(宋)王儔补注,宋刻本。南宋早期蜀刻本。】

(5)【《宝晋山林集拾遗》八卷,(宋)米芾,宋嘉泰元年(1201)筠阳郡斋刻本。江西刻本。】

(6)【《元丰类稿》五十卷,(宋)曾巩,元大德八年(1304)丁思敬刻本。】

(7)【《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宋)司马光,宋绍兴二年至三年(1132-1133)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宋元递修本。】

(8)【《新编方舆胜览》七十卷,(宋)祝穆,宋咸淳三年(1267)刻本。建刻本。】

(9)汲古阁影宋抄本《尔雅》。

第五讲 伦明藏书与清刻本的入善问题

1.方体字:仿宋体;写刻体字:软体字。

【《尧峰文钞》五十卷,(清)汪琬,(清)林佶编,清康熙间刻本】

陈廷敬《午亭文编》,王士禛《渔洋山人精华录》。

2.明代官刻:经厂。《道藏》,《北藏》,刻书由太监司职。其他如南京、北京国子监也刻书。

清代:内府刻本、武英殿刻本。《国朝宫史》有书籍门,记载刻书时间。

3.【《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清)陈梦雷、蒋廷锡等,清雍正四年内府铜活字本。】

共一万卷,装订成5000册,目录四十卷,装订成20册,合计5020册。用开化纸(白)、太史连纸(稍黄)印。

【《松鹤山房诗集》九卷,清陈梦雷,清康熙铜活字印本。】

4.武英殿聚珍版书:木活字,共138种。浙江重刻38种;乾隆四十二年,福建重刻较多,至道光、同治年间还陆续在刻,共123种;同治十三年,江西书局重刻54种;光绪二十五年,广东广雅书局又据福建刻本重刻。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卷,(清)金简,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本。】

1.伦明,字哲如,广东人。通学斋。

2.孙殿起,字耀卿,《贩书偶记》。

(1)所收书为单行本。丛书一般不著录,除非是丛书的初刻本或抽印本。

(2)《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本书则不收。如书名相同,则卷数不同或版本不同。

(3)著录书名、卷数、作者、籍贯,刻书时间、地点、版本、重刻情况。

3.藏书特点:禁毁书与《四库》未收书,多有伦明校跋。

(1)【《虬峰文集》,(清)李驎,清康熙三十九年李驎刻本。兴化人。编入《清代文字狱档》。】

(2)【《晚村先生家训真迹》五卷,(清)吕留良,清康熙四十二年刻本。】

(3)【《通志堂集》二十卷,(清)纳兰性德,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1.清刻本入善问题:学术著作、文集、纪事类、笔记、地方志、戏曲小说。

(1)【《三国志注补》六十五卷,(清)赵一清,清光绪间广雅书局刻本。】

(2)《攀古小庐杂著》,(清)许瀚,光绪间刻本。

2.清代官刻本:武英殿刻本,扬州诗局刻本。

(1)【《全唐诗》九百卷,目录十二卷,(清)曹寅、彭定求等,清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刻本。】

(2)《楝亭五种》《楝亭十二种》《佩文韵府》

(3)【《唐诗》七百十七卷,目录五卷,(清)季振宜,稿本。】

第六讲 馆藏翁氏图书(之一)

1.常熟翁氏:

翁心存,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谥文端。

翁同书,字祖庚,又字药房,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安徽巡抚,谥文勤。

翁同龢,字叔平,咸丰六年(1856)进士第一,晚号松禅老人,谥文恭。

翁曾源,翁同书子,同治二年(1863)状元,翰林院修撰。

翁斌孙,翁曾源子,光绪间进士。

翁之熹,翁斌孙子。

翁兴庆,翁之熹子,后改名翁万戈。

翁同书一系藏书以翁之熹之名捐赠,翁同龢藏书以翁兴庆之名捐赠。

2.目录书:约100种,多为刘喜海抄本,另一批为刻本目录。

刘喜海,字燕庭,山东诸城人,刘氏味经书屋。绿格抄本,版心有“东武刘氏味经书屋”字样。

道光十七年(1837)官福建汀州知府。《金石苑》《金石苑三巴汉石纪存》《嘉荫簃杂著》。

(1)【《读书敏求记》四卷,(清)钱曾,清翁汝明抄本,翁心存校。】

(2)【《金石苑》一百二十一卷,(清)刘喜海,(清)况周颐编次,清稿本】

(3)【《金石苑三巴汉石纪存》不分卷,(清)刘喜海,清道光二十六年刘氏来凤堂刻本。】

(4)【《嘉荫簃古泉随笔》八卷,(清)翁树培,(清)刘喜海辑,清刘氏嘉荫簃抄本】

(5)《脉望馆书目》,清嘉庆五年(1800)黄氏士礼居抄本,黄丕烈校并跋。

(6)【《存寸堂书目》不分卷,清嘉庆二十年(1815)黄氏士礼居抄本,黄丕烈校并跋。】

3.穴砚斋抄本:黑格,印好的格子,格子底下分两排有“穴砚斋”,“砚”或作“研”。

半叶12行,行20字,或21字、22字。

A.黄丕烈《藏书题识》:提及穴砚斋抄本陆游《南唐书》,格外有“虞山钱遵王藏书”,推断抄本在清初之前,即明抄本。

赵万里据沈曾植《海日楼丛札》推定为明万历间无锡秦氏,藏书处名“雁里草堂”、“绣石书屋”。

B.邓邦述,字孝先,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江苏江宁人,后居苏州。

《群碧楼善本书目》(黄丕烈:碧云群玉之居)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售予中央研究院)史部杂史类21种穴砚斋抄本,如《靖康记闻》《契丹国志》《北史见闻录》等。

(1)【《碧云集》三卷,(唐)李中,清道光四年黄氏士礼居影宋抄本。】

(2)《李群玉诗集》,(唐)李群玉,南宋杭州书棚本。“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陈宅刻书唐宋人集子半叶10行18字。

C.翁氏藏13部,属于子部杂家类,《默记》《可书》《五总志》《芦浦笔记》《东原录》《东莱吕紫微杂说》《却扫编》《洛阳搢绅旧闻记》《公是先生弟子记》《经鉏堂杂志》《谈苑》《鸡肋编》《独醒杂志》。

D.图版:

(1)【《茅亭客话》十卷,(宋)黄休复,明穴砚斋抄本,清黄丕烈、王芑孙跋。或据宋本抄写。】

(2)【《何博士备论》一卷,(宋)何去非,明穴砚斋抄本。翁方纲、周俗套。】

(3)【《战国策》三十三卷,(汉)高诱注,(宋)姚宏校正,明穴砚斋抄本。傅增湘旧藏。另一部不全,存二十八卷,邢之襄旧藏。今均在北图。】

(4)《老学庵笔记》,(宋)陆游,邓邦述旧藏,归入南京中央图书馆,现在台湾中央图书馆。避宋讳,遇本朝、国朝提行。

(5)【《家世旧闻》二卷,(宋)陆游,明穴砚斋抄本,邓邦述跋。汲古阁刻《陆放翁全集》为节本。】

第七讲 馆藏翁氏图书(之二)

4.抄校本:

(1)【《张荃翁贵耳集》三卷,(宋)张端义,明姚咨抄本。姚咨,字舜咨,嘉靖至隆庆间人。】

(2)【《玉照新志》五卷,(宋)王明清,明万历十四年秦四麟抄本。】

秦四麟抄本铁琴铜剑楼有《唐诗极玄》(版心为“又玄斋”)与《乌台诗案》(版心为“玄览中枢”两部。)

(3)【《洛阳伽蓝记》五卷,(北魏)杨衒之,明末毛氏绿君亭刻本,清毛扆、黄丕烈、周星詒、周寅校并跋,薛雪、顾广圻跋。】

(4)【《五代史阙文》一卷,(宋)王禹偁,清乾隆五十二年顾广圻抄本,顾广圻校并跋】另有顾氏抄《五代史补》。

(5)【《知止斋遗集》不分卷,(清)翁心存,稿本。】

(6)【《瓶庐丛稿》,二十六种,(清)翁同龢辑,稿本。】

5.其他:

(1)《资治通鉴》,存九十二卷,宋刻本。

(2)【《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存九卷,蒙古定宗四年张存惠晦明轩刻本。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影印。】

(3)【《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唐)虞世南,明钞本。明万历陈禹谟刻本随意删补,清孙星衍、严可均据影宋本校注,力图恢复原貌。此本即孙、严、周星詒校过的本子,另有王引之、顾广圻校。】

(4)【《稽神录》六卷,《拾遗》一卷,(宋)徐铉,嘉靖二十二年(1543)姚咨抄本,姚咨、黄丕烈跋。】

(5)【《论语集说》十卷,(宋)蔡节,宋淳祐六年(1246)湖頖刻本。】

(6)【《十一家注孙子》三卷,(汉)曹操,(唐)杜牧等,宋刻本,清潘祖荫跋。】

(7)【《中兴馆阁录》十卷,《续录》十卷,(宋)陈騤,清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翁同龢跋。】

(8)【《稽瑞楼文草》一卷,(清)陈揆,清翁氏陔华吟馆抄本,清翁同龢校。】

(9)《复初斋诗集》,(清)翁方纲,稿本。

(10)《东坡先生诗》施顾注。

《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文物出版社,1996年,8种。包括:宋刻《集韵》(汲古阁影宋抄本、钱曾影抄本均源于此,前者入天一阁,后者归上图)、《邵子观物内外篇》《邵子渔樵问对》(建刻,刻书牌记“福建漕治”。“福建漕治”刻尚有《张子语录》《龟山先生语录》,均为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长短经》、《重雕足本鉴诫录》(知不足斋本据此本传抄本刻印)、《会昌一品制集》(二十卷,存十卷,黄丕烈跋)、《丁卯集》(蜀刻本)、《嵩山居士文全集》。

第八讲 快雪堂分馆与杨守敬藏书

1.北海快雪堂分馆:《快雪堂帖刻石》

松坡图书馆:接收杨守敬藏书。《日本访书志》《留真谱》。

《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寺大藏经》。传世《思溪藏》有两部,另一为《安吉州思溪圆觉禅寺大藏经》。均为南宋绍兴二年(1132)王永从刻本。《思溪资福禅寺大藏经》多配补,不少为日本元禄九年抄本(1696),又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用《碛砂藏》配补。

2.善本:

(1)【《群书治要》五十卷,(唐)魏征,日本天明七年(1787)尾张国刻本。存四十七卷。】

(2)【《肇论中吴集解》三卷,(宋)释净源,宋刻本。存卷中一卷。】

(3)【《大方广圆觉略疏注》二卷,(唐)释宗密,宋刻本。】

(4)【《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西晋)释竺法护译,日本康治元年(1142)抄本。】

(5)【《佛说摩诃衍宝严经》一卷,日本天养元年(1144)抄本。】

(6)【《罗湖野录》二卷,(宋)释晓莹,日本宽永十五年(1638)铜活字本。】

(7)【《禅林类聚》二十卷,(元)释道泰、智境辑,日本庆安二年(1649)铜活字本。】

贺孔才捐赠。祖父贺涛,吴汝纶学生。

(1)【《唐音辑注》十四卷,(元)杨士弘辑,(?)张震注,明刻本。】

(2)【《十钟山房印举》不分卷,(清)陈介祺辑,清同治十一年陈氏十钟山房钤印本。】

第九讲 铁琴铜剑楼藏书的收购入藏

1.常熟瞿氏

瞿绍基,号荫棠,恬裕斋。

瞿镛,字子雍,岁贡生。《铁琴铜剑楼书目》二十四卷。(请太仓季锡畴字崧耘,王振声字宝之校跋编目。)

瞿秉渊,字敬之。

瞿秉清,字濬之。

瞿启甲,号良士。《铁琴铜剑楼书影》《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

瞿旭初,瞿济苍,瞿凤起。

铁琴铜剑楼抄本、恬裕斋抄本。

2.善本

(1)【《洪氏集验方》五卷,(宋)洪遵,宋乾道六年(1170)姑孰郡斋刻本,公文纸印本。(与宝礼堂《伤寒要旨》同时。)】

(2)【《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八卷,(宋)朱端章,宋淳熙十一年(1184)南康郡斋刻本,清瞿中溶跋,钱大昕题款,黄丕烈跋。《读书敏求记》收入。】

(3)【《新编近时十便良方》四十卷,宋万卷堂刻本。】

(4)【《回回历法》一卷,明洪武十六年(1383)内府刻本。】

(5)【《宋史》四百九十六卷,目录三卷,(元)脱脱等,明成化七年至十六年 刻本,嘉靖万历递修本,清钱谦益抄补批校并跋。】

(6)【《忘忧清乐集》一卷,(宋)李逸民,宋刻本。孤本。】

(7)《东家杂记》,宋刻本。孔子事迹。

(8)《芦川词》,(宋)张元干,宋刻本。

(9)【《说文解字韵谱》五卷,(南唐)徐锴,元延祐三年(1316)种善堂刻本。】

(10)【《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九卷,(元)杨朝英,元刻本。】

(11)【《契丹国志》二十七卷,(宋)叶隆礼,元刻本,黄丕烈跋。】

(12)【《(绍定)吴郡志》五十卷,(宋)范成大,(宋)汪泰亨等续修,宋绍定刻,元修本。】

(13)【《重刊宋朝南渡十将传》十卷,元刻本,黄丕烈校跋。】

(14)【《龟山先生语录》四卷,(宋)杨时,宋福建漕治吴坚刻本。】

(15)【《李丞相诗集》二卷,(唐)李建勋,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

(16)【《萧闲老人明秀集注》六卷,(金)蔡松年,(金)魏道明,金刻本。存前三卷。】

(17)【《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宋)吕祖谦,宋淳熙九年(1182)江西漕台刻本。】

(18)【《周礼》十二卷,(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释文,宋刻本。】

(19)【《鲍氏国策》十卷,(宋)鲍彪校注,宋绍熙二年(1191)会稽郡斋刻本。】

(20)【《翠微先生北征录》,(宋)华岳,元抄本。顾广圻跋。】

(21)《盐铁论》,明弘治十四年(1501)涂祯刻本。据宋本重刻,半叶10行20字,叶德辉所藏半叶9行18字非涂祯刻本。现存四部。

(22)【《王黄州小畜集》三十卷,(宋)王禹偁,宋绍兴十七年黄州刻递修本。卷一至卷十一、卷二十五至卷三十为吕无党吾砚斋抄配。留字缺笔。图章:光轮(吕留良原名)、耻斋(吕留良号)】

(23)【《宋名家词》六十一种九十卷,(明)毛晋编,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清陆貽典(毛扆岳父)、黄仪、毛扆、季锡畴、瞿熙邦校并跋,何煌(何焯弟)、何元锡校】

(24)【《(旧)唐书》二百卷,(后晋)刘昫,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宋代国子监系统刻小字本史书的代表作,十四行本,各卷后有校勘人姓名,均为浙东茶盐司人员。刻工与浙东茶盐司经注疏合刻的八行本刻工相同。宋刻宋印,因为上有宋代官印。】

(25)【《图画见闻志》六卷,(宋)郭若虚,宋刻本。卷一至卷三为元抄本,卷四至卷六为宋刻本,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刻(或作临安府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或作棚北大街书籍铺)。行款与唐宋诗文集不同,为11行20字。现存明清抄本中唐宋人集子多从书棚本来。黄丕烈跋。】

(26)【《朱庆余诗集》一卷,(唐)朱庆余,宋临安府睦亲坊陈宅经籍铺刻本。】

(27)【《续玄怪录》四卷,(唐)李复言,宋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刻本。“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刊行”。】

(28)【《酒经》三卷,(宋)朱翼中,宋刻本,清钱谦益跋。】

(29)【《歌诗编》四卷,(唐)李贺,蒙古宪宗六年(1256)赵衍刻本。】

(30)【《中州集》十卷,(金)元好问辑,元至大三年曹氏进德斋刻递修本。在平阳一带。】

(31)【《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宋)陈振孙,元抄本。存卷四十七至五十。白麻纸抄写,有明初文渊阁印,避宋讳,有缺笔,如征、筠、稹。】

第十讲 吴梅、朱偰、赵元方的捐赠

赵元方,原名赵鈁,后以字行。

(1)【《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宋)曾巩,金刻本。孤本。】

(2)【《容斋随笔》十六卷等,(宋)洪迈,明弘治八年(1495)华燧会通馆铜活字印本。】

(3)【《渭南文集》五十卷,(宋)陆游,明弘治十五年(1502)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

(4)【《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目录二卷,(唐)白居易,明整的八年华坚兰雪堂铜活字印本。】

(5)【《西庵集》十卷,(明)孙蕡,明弘治十六年(1503)金兰馆铜活字印本。】

(6)【《玉台新咏》十卷,(陈)徐陵,明五云溪馆铜活字印本。】

(7)【《曹子建集》七卷,(魏)曹植,明铜活字印本。】

(8)【《吴中水利通志》十七卷,明嘉靖三年(1524)锡山安国铜活字印本。】

(9)【《颜鲁公文集》十五卷,《补遗》一卷,(唐)颜真卿,明嘉靖锡山安氏馆铜活字印本。】

(10)【《凤洲笔记》二十四卷,(明)王世贞,明隆庆三年(1569)黄美中活字印本。】

(11)【《盐铁论》十卷,(汉)桓宽,明弘治十四年涂祯刻本,清毛扆校并跋,冯知十跋,冯武抄补并跋。】

(12)【《杜工部集》二十卷,《补遗》一卷,(唐)杜甫,清初钱曾述古堂影宋抄本(第一叶为宋刻)。】

(13)【《一角编》不分卷,(清)周二学,清鲍廷博抄本。】

(14)【《元诗体要》十四卷,(明)宋绪,清释就堂抄本。】

(15)【《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唐)司空图,清道光二十二年劳格抄本,清劳格校跋并录何焯题识,劳权跋并录赵辑宁题识,鲍廷博、赵怀玉、杨复吉、沈叔埏校语。】

(16)【《渔洋诗话》一卷,《赐沐纪程》一卷,(清)王士禛,稿本。】

(17)【《和靖先生诗集》(?)卷,(宋)林逋,清嘉庆二年(1797)顾广圻影宋抄本。】

(18)【《藏说小萃》十一种二十七卷,(明)李如一编,明万历三十四年李铨前书楼刻本。】

(19)【《人海诗区》四卷,清抄本,清彭元瑞、傅增湘跋。】

第十一讲 涵芬楼藏书

1.《四部丛刊》第一版后又发现21种书还有更早、更完整的版本,有44种可以增补缺卷、缺叶以及名家的校记,就又重版一次。

(1)【《松雪斋文集》十卷,(元)赵孟頫,元至正五年沈伯玉家塾刻本,四部丛刊初编。】

(2)【《张子语录》三卷,(宋)张载,宋福建漕治刻本,四部丛刊二编,铁琴铜剑楼旧藏。】

(3)【《参寥子诗集》十二卷,(宋)释道潜,(宋)释法颖编,宋刻本,四部丛刊三编。】

2.百衲本二十四史

(4)【《元史》二百十卷,目录二卷,(明)宋濂等,明洪武三年内府刻本,嘉靖九年至十年递修本】

(5)【《周书》五十卷,(唐)令狐德棻等,宋刻元明递修本。邋遢本。】

3.《涵芬楼烬余书目》

4.明铜活字唐人集

(6)【《陈子昂集》二卷,(唐)陈子昂,明铜活字印本。】

(7)【《岑嘉州集》八卷,(唐)岑参,明铜活字本。】

第十二讲 周叔弢先生与北京图书馆的深厚渊源

(1)【《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二十卷,(宋)黄庭坚,(宋)任渊,元刻本。(现存十六卷,原为元代宫廷仓鼠,后入清内阁大库。书后贴一小条,上书“永乐二十年七月二十五日苏书敬买到”。已知最早的图书采访员。)】

(2)【《昭明文选》六十卷,(梁)萧统,(唐)李善注,北宋刻递修本。存二十一卷,曾藏内阁大库,虽非全本,但为此书最早刻本。】

(3)【《孟东野文集》,(唐)孟郊,宋刻本。蜀刻唐人集。12行21字。大字本。原藏海源阁。】

(4)【《寒山子诗集》一卷,(唐)寒山,宋刻本。毛氏汲古阁旧藏,两叶为汲古阁抄配。清代曾藏内府,《天禄琳琅书目》著录。周叔弢:寒在堂,拾寒堂。】

(5)【《周礼》十二卷,(汉)郑玄注,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海源阁四经四史之一)。】

(6)【《开元天宝遗事》二卷,(五代)王仁裕,明建业张氏铜活字印本。】

(7)【《孝经》一卷,(唐)李隆基注,(唐)陆德明音,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孝经一卷人家)】

(8)【《东坡乐府》二卷,(宋)苏轼,元延祐七年(1320)叶辰南阜书堂刻本。黄丕烈跋。】

(9)【《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宋)辛弃疾,元大德三年(1299)广信书院刻本。】

(10)【《梅花字字香》二卷,(元)郭豫亨,元至大刻本。】

(11)【《梅花百咏》一卷,(元)韦珪,元至正刻本。】

第十三讲 潘氏宝礼堂

(1)【《礼记正义》七十卷,(唐)孔颖达,宋绍熙三年(1192)浙东茶盐司宋刻元递修本。】

(黄唐刻书跋及校正官衔名17行,跋文后有壬子秋八月三山黄唐谨识。越州本。每半叶8行,行16-21字。八行注疏本。曾藏曲阜孔府孔继涵家,后入袁克文手中,再入潘宗周宝礼堂。)

(2)【《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汉)何休,(唐)陆德明音义,宋绍熙二年(1191)余仁仲万卷堂刻本。建刻。】

(3)【《八经》十卷,(唐)李善音训,(宋)王应麟辑,宋杭州陈氏刻递修本。(原为九经,缺《春秋左氏传》。巾箱本,白文,半叶20行,行27字。小字密行。原藏季振宜处,后为袁克文所得,命名书室为八经室。有明翻刻本,行款均同,只是在版上加有一栏,注字音,刻工为明代刻工。)】

(4)【《啸堂集古录》二卷,(宋)王俅,宋刻本。】

(5)【《孟浩然诗集》三卷,(唐)孟浩然,宋刻本。蜀刻唐人集。】

(6)【《皇甫持正文集》六卷,(唐)皇甫湜,宋刻本。蜀刻唐人集。】

(7)【《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十卷,(宋)周邦彦,(宋)陈元龙集注,宋刻本。】

(8)【《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十卷,(宋)孟元老,元刻本。】

(9)【《南海志》二十卷,(元)陈大震、吕桂孙,元大德刻本。】

第十四讲 刘少山等藏书家的捐赠

1.刘少山,多为海源阁旧藏。

(1)【《楚辞集注》八卷,(宋)朱熹,宋端平刻本。】

(2)【《百川学海》一百种,一百七十九卷,(宋)左圭,宋刻本。10种用陶湘影印本配补。】

2.张寿镛,多为陶湘旧藏。书品好,明代版刻多为白棉纸。

(1)【《洛阳伽蓝记》五卷,(北魏)杨衒之,明如隐堂刻本。9行18字。此书无宋版流传。】

(2)【《方氏墨谱》六卷,(明)方于鲁,明万历方氏美荫堂刻本。】

3.陶湘,专收明刻本、清初精品。明版白棉纸、清初开化纸印本十分珍贵。搜集吴兴闵氏套印本、毛氏汲古阁刻本500余种。

(1)【《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吴昌绶辑,陶湘续辑,清宣统三年至六年仁和吴氏双照楼刻本,六年至十二年武进陶氏涉园续刻本。】

(2)【《武进陶湘字兰泉号涉园七十年记略》,陶湘编,二十八年武进陶氏铅印本。】

(3)【《武进陶氏书目丛刊十五种》,陶湘辑,二十二至二十五年铅印本。】

4.蒋光焴,浙江海宁人。《衍芬草堂书目》。

(1)《后汉书》,半叶10行,清代称景祐国子监本,实为北宋刻本南宋补版,翻刻北宋本。刻工姓名与福州大藏相同。

(2)【《外台秘要方》四十卷,(唐)王焘,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存三十六卷。】

(3)【《律》十二卷,(宋)孙奭,宋刻宋元递修本。1979年上古影印。】

(4)【《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宋)唐慎微,蒙古定宗四年(1249)平阳张存晦惠明轩刻本。书前有碑状牌记。】

(5)【《晋书》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等,宋刻本。十四行小字本,存一百卷。】

(6)【《三国志注补》六十五卷,(清)赵一清,清稿本。】

(7)【《俞荫甫先生遗稿》五十一卷,(清)俞樾,清稿本。】

(8)【《翁覃溪诗》不分卷,(清)翁方纲,(清)钱载评,清稿本。】

第十五讲 邢之襄、陈清华先生的捐书

1. 邢之襄,以收明本见长。

(1)【《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明天顺游明刻本。(多被用来冒充元中统二年(1261)平阳段子成刻本。均为半叶14行,行35字,小字密行。游明本序下有“丰城游明大毕昇校正新增”。)】

(2)【《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年(1525)金台汪谅刻本。】

(3)《史记》,明嘉靖王延喆刻本,据建安黄善夫本而来,牌记众多。

(4)《史记》,明嘉靖十三年秦藩朱惟卓刻本。

(5)【《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唐)李贤注,明正统八年至十一年刻本。广东刻本。】

(6)【《古今说海》一百三十五种,一百四十二卷,(明)陆楫,明嘉靖二十三年(1545)陆楫俨山书院云山书院刻本。】

(7)【《(正德)武功县志》三卷,(明)康海,明正德十四年康海刻递修本。】

(8)【《文献通考》三百八十四卷,(元)马端临,明嘉靖三年(1525)司礼监刻本。】

2.陈清华,号澄中。

(1)【《神策军碑》,(唐)崔铉,柳公权书,唐会昌三年刻石,宋拓本。】

(2)【《周易正义》十四卷,(唐)孔颖达,宋刻递修本。南宋初年国子监单疏本,孤本。南宋末为俞琰收藏,刻印衔名后有墨笔书“吴郡唐寅藏书”,另外经王世贞、季振宜、徐坊、傅增湘等收藏。】

(3)【《许用晦文集》二卷,(唐)许浑,宋刻本。蜀刻唐人集。】(此外尚有《张文昌文集》《李长吉文集》《孙可之文集》《权载之文集》四种。书上均有元翰林院国史馆官书藏印、刘体仁藏印。)

(4)【《白氏文集》(?)卷,(唐)白居易,宋刻本。或为绛云楼火后幸存之书。】

(5)【《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唐)韩愈,(宋)廖莹中校正,宋咸淳廖莹中世采堂刻本。(《河东先生集》)】

(6)【《虞山毛氏汲古阁图》,明崇祯十五年王咸绘本。】

(7)【《荀子》二十卷,(唐)杨倞注,宋刻本。原藏黄丕烈处。郇斋。】

(8)【《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宋)沈括,元大德九年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版心小,开本大。】

3.章钰,《四当斋藏书目》。

(1)【《南齐书》五十九卷,(梁)萧子显,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2)【《周书》五十卷,(唐)令狐德棻等,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点滴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拍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