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公司起名

孙子略解(孙子略解是谁写的)

时间:2024-01-22 10:00:32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孙子兵法》:百代谈兵之祖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联袂出土!

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的这一惊人发现,证明了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人,从而打翻了一连串学者的研究成果。

从南宋的叶适,到清代的全祖望、姚鼐,再到现代的钱穆,都怀疑没有孙武这个人。有人考证《孙子兵法》应是孙膑所作。出土实物让孙武和《孙子兵法》牢不可破地联在一起。

不过,钱穆们的疑问并没有完全获得解答,比如记录了492起战争的《左传》,一次也没提过大军事家孙武,有些不可思议。的确,对于孙武本人,由于史料太少,翻来覆去就是《史记》里那几句话,只从操练宫女的故事,看不出他实际用兵有何奇妙之处,面目模糊不清。

但这并不妨碍《孙子兵法》清清楚楚地展示出中事学著作所达到的高度。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认为,在西方,只有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可以和《孙子兵法》相提并论,而《孙子兵法》更深刻。此外,虽然比《战争论》早问世2000多年,但《孙子兵法》更理性,不像《战争论》那样强调暴力的无限作用。

这般推崇,并非溢美之词。

《孙子兵法》被称为“百代谈兵之祖”,共13篇,6000多字,是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章与章的划分,篇与篇的排列,井井有条;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从战争的准备、战略的制定、战术的选择,到行军的门道、保障的重要、战法的运用,均有层次分明、贯通一致的阐述。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说,“其言甚有次序”。

以第一篇《计》篇为例,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讲军事是国之大事,第二段讲定计的依据,第三段讲用计于实战,第四段讲通过计算可预知胜负。这四段,一头一尾短,中间详细,典型的橄榄型结构。开头点题,中间论证,收尾总结,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先讲定计,再讲用计,相映成趣,逻辑自洽。整篇写法,简洁明了,榫卯相接。

全部13篇都是如此,就好像“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也说:“十三篇结构缜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减一字,不能颠倒一篇者。”

行军打仗颇有一套的曹操很推崇《孙子兵法》,他说他看过很多兵书,要说道理深刻,还得属此书。不光读,曹操还给《孙子兵法》做注解,写了一本书叫《孙子略解》,对难懂的地方进行解释说明。今天我们看到的《孙子兵法》,最早的来源就是曹操的注解本。

按内容来看,全书可分为四组,前两组侧重军事理论,后两组侧重应用技术。

第一组,权谋组,包括《计》《作战》《谋攻》3篇,讲庙算、野战、攻城。庙算是开战前君臣谋划阶段,野战是打败敌人有生力量,攻城是拿下对方关键据点。这是完整的战争三部曲,是对战争的全景扫描。

第二组,形势组,包括《形》《势》《虚实》3篇,讲如何分配兵力,强调快速机动,灵活反应。形和势是一对矛盾,虚和实是一对矛盾,这两对矛盾如何调整,如何运用,如何转化,讲得精彩纷呈。

第三组,战斗组,包括《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5篇,是承接上一组文章思路,展开具体讨论,围绕“打”和“走”做文章。“走”是为了“打”,“打”要依靠“走”,主要讲“走”,“走好”才能“打好”。

第四组,技术组,包括《火攻》《用间》2篇,是更加具体的作战指导。一篇讲武器的使用,一篇讲间谍的使用,都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实用性、技术性。在古代,火是最厉害的武器,火攻是“高科技战法”;用人上,如何使用间谍,学问最大。

相比先秦时期的很多书都是由只言片语、零章碎句组成,像《论语》那样,东一言西一语,不成体系,《孙子兵法》厕身其中,鹤立鸡群,简直不像同一时代的产物。这就体现了《孙子兵法》的超越性,不为时代所限,不为国界所囿。

今天,先秦古书中,《孙子兵法》的读者群应该是数一数二的。从商业竞争、企业管理、金融投资,到政治统御、外交艺术、科技创新,再到医疗卫生、体育竞技、心灵鸡汤……各个领域都有人以《孙子兵法》来作为指导。最近的热播剧《狂飙》里,也有角色苦读《孙子兵法》以求成功。

如此读法,这样应用,实质是把《孙子兵法》读小了,读轻了,读窄了。《孙子兵法》是哲学书。要把哲学理论应用到实际,得从哲学的高楼,一层一层往下走,中间要有层次转换,千万别一头扎下去,不然就变成《三十六计》了。所以,对于《孙子兵法》,得老老实实读,先把书原原本本读好,再谈扩展应用,这才有可能读懂孙子。(熊 建)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一)

七(上)语文复习资料(一)

一、字音字形

1.《春 》

嗡wēng 朗润rùn 酝yùn酿niàng 应和hè 嘹liáo亮

烘hōng托 抖dǒu擞sǒu 窠kē巢cháo 宛转 黄晕yùn 喉咙

健壮 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 一年之计在于春

2.《济南的冬天》

镶xiāng 着zhuó落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空灵 地毯 响晴 髻jì

3.《雨的四季》

蝉chán 畦qí 花苞bāo 棱léng镜 粗犷guǎng 睫毛 衣裳shɑng

铃铛dāng 静谧mì 屋檐yán 化妆 莅临 吝lìn啬sè 淅xī沥lì

涩sè 草垛duò 高邈miǎo 绿茵yīn茵 咄duō咄逼人

5.《秋天的怀念》

瘫tān痪huàn 暴怒nù 沉寂jì 侍shì弄 捶chuí打 憔qiáo悴cuì 絮xù叨dāo 诀jué别 烂làn漫màn 翻来覆fù去 喜出望外

6.《散步》

信xìn服 分歧qí 取决 一霎shà 粼粼lín 各得其所

7.《散文诗二首》

蒂dì 梗gěng 匿nì笑 沐mù浴yù 祷dǎo告 姊zǐ妹 徘pái徊huái

遮zhē蔽bì 荫yīn蔽 攲qī斜 菡萏hàndàn 花瑞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系jì 窜cuàn 拗ǎo 攒cuán 秕bǐ谷 确凿záo 轻捷jié 云霄xiāo

倘tǎng若 鉴jiàn赏 啄zhuó食 和蔼ǎi 渊yuān博 倜tì傥tǎng

淋lín漓lí 盔kuī甲 绅shēn士 宿儒rú 斑蝥máo 人迹jì罕hǎn至

蝉蜕tuì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人声鼎dǐng沸fèi

10.《再塑生命的人》

感慨kǎi 搓cuō捻niǎn 绽zhàn开 惭cán愧kuì 拼pīn凑còu 企qǐ盼

截jié然不同 疲倦不堪kān 小心翼yì翼 不求甚shèn解 混hùn为一谈

恍huǎng然大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cù 美不胜shèng收

12.《纪念白求恩》

冀jì 派遣qiǎn 殉xùn职 狭xiá隘ài 热忱chén 纯粹cuì 鄙bǐ薄bó

拈niān轻怕重 漠mò不关心 麻木不仁 精益yì求精 见异思迁qiān

13.《植树的牧羊人》

栋dòng 拣jiǎn 戳chuō 慷kāng慨kǎi 帐篷péng 废墟xū 坍tān塌tā

呼啸xiào 溜liū达 琢磨zuó mo 微薄bó 酬chóu劳 水渠qú 流淌tǎng干涸hé 不毛之地 刨páo根问底 沉默寡guǎ言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灼zhuó 扒bā 趴pā 酷kù热 厌倦juàn 附和hè 突兀wù

怦pēng怦 嘲cháo笑 晕yūn眩xuàn 抽噎yē 呻shēn吟yín 恍huǎng惚hū暮mù色 安慰wèi 凌líng乱 畏wèi惧jù 参cēn差cī不齐

哄hōng堂大笑 惊慌失措cuò

16.《猫》

逗dòu 缕lǚ 倚yǐ 妄wàng 消耗hào 忧郁yù 懒惰duò

怂sǒng恿yǒng 安详xiáng 乞qǐ丐 预yǜ警 怅chàng然 蜷quán伏

叮嘱zhǔ 惩chéng戒 冤yuān枉wàng 虐nüè待 芙蓉鸟 畏罪潜qián逃

17.《动物笑谈》

凫fú 鹳guàn 敛liǎn 哺bǔ乳 羞怯qiè 匍pú匐fú 鹦yīng鹉wǔ

温驯xùn 禁jìn锢gù 滑翔xiáng 余晖huī 俯fǔ冲chōng 柠níng檬méng

嗔chēn怪 蹒pán跚shān 怪诞dàn不经 大相xiāng径jìng庭 神采奕yì奕

19.《皇帝的新装》

赐cì 聘pìn 炫xuàn耀 称chèn职 愚yú蠢chǔn 妥tuǒ当 呈chéng报

钦qīn差 滑稽jī 陛bì下 爵jué士 头衔xián 勋xūn章 不可救药

骇hài人听闻 随声附和hè

20.《天上的街市》

缥piāo缈miǎo 闲游

21.《女娲造人》

抟tuán 揉róu 莽mǎng莽榛zhēn榛 蓬péng勃 澄chéng澈chè 掺chān和非凡气概gài 泥潭tán 绵延yán 神通广大 灵机一动 眉开眼笑

24.《寓言四则》

★庇bì护 爱慕mù 溉gài汲jí 杞qǐ人忧天

二、成语积累

【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繁花嫩叶】 花儿繁茂叶子嫩绿。形容美好的春色。

【花枝招展】 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尽早安排好。计:打算。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

【喜出望外】遇上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到的地方。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疲倦不堪】疲倦: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小心翼翼】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 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了。

【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也比喻花色繁多,华美艳丽。

【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尽。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不亦乐乎】用来表示非常快乐的意思。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参差不齐】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怪诞不经】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

【不可救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

【神通广大】本为宗教称神道法力无边、无所不能。泛指本领极大。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灵机一动】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三、文学常识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其作品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短歌行》《蒿里行》等。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注校》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③《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 ,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

④《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6)《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

(7) ①《金色花》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写的,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7) ②《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樱花赞》《寄小读者》等。

(8)《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10)《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再塑生命”的字面含义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文中作者的家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11)《 <论语>十二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2)《纪念白求恩》作者。,字润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13)《植树的牧羊人》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14)《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15)《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题目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16)《猫》的作者郑振铎,笔名西谛,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泰戈尔诗选》由其译著。

(17)《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国别)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获得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对其作品予以高度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19)《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0)《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21)《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袁珂,神话学家。

(22) ①《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手法。

(22) ②《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成。

(22) ③《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一书,是由列御寇所著,战国时期道家人,“杞人忧天”现指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预习∥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课 前 预 习

学习目标

1.反复吟诵诗歌,领略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3.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每首诗歌的主题。

4.培养博大的胸怀和热爱故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5.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知 识 重 点

观 沧 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作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其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二、背景与主题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当时很荒凉。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大约在天宝八年,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中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当时身在扬州,听闻好友不幸的遭遇后特地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以表达自己友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让我把为你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2.品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

这句是景物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点明时令。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

3.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诗紧承上文,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诗人发挥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托“愁心”的载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自己的化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起到边远荒凉的地方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现存诗不多,最著名的是这首《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二、背景与主题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本诗就是其中的名篇。

本诗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写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抒发了旅途之中的思乡之情。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旅人前行的路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夜色还没有褪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两句炼字讲究,意境开阔。“平”“阔”“正”“悬”四个字用的极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春潮涌涨,江水浩渺,风帆鼓吹,船上人的视野也因此开阔,诗的意境也由此显得恢弘壮大

3.请赏析“海上生明月,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的时候,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逝去,江面上已经显露出春意。这两句中,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真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一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

二、背景与主题

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结合在一起。这首小令就是他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通过描绘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现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的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这首小令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这九种景物,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它们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3.《天净沙·秋思》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在写景时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将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全作者不着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预习指导 小升初学生暑假专用 系统全面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预习指导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春》 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 的 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刘湛秋 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思考: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 柔情而生机

夏雨: 热烈而粗犷

秋雨: 端庄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4.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6.“春雨图” 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7.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8.春雨图中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9.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① 树:“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结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摘录的句子是: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咏物诗 、咏史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等 。

一、《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必须掌握的内容: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选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2、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3、词义:

左迁:降职。杨花:柳絮。 子规:杜鹃鸟。

五溪:五条溪水名。

4、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6、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7、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必须掌握的内容: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四、《天净沙·秋思》

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主旨句是:

必须掌握的内容: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文常

《秋天的怀念》体裁:散文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作者与背景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原籍河北涿(zhuō)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二、字词

残疾 焦躁不安 憎恨(zēng) 暴怒无常 砸碎 墙壁 沉寂

瘫痪(tān huàn) 侍弄(shì) 捶打 整宿(xǐu) 翻来覆去

唰唰啦啦 憔悴(qiáo cuì) 央求 神色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豌豆 仿膳 踩扁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沉 泼泼洒洒 烂漫

创伤(chuāng)

词语解释:

1.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2.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4.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三、问题巩固

(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

3.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解析:“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

4.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解析:仅仅因为“我”勉强(qiǎng)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二)“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解析:“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三)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解析:第2自然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第5自然段“我没想到她已经炳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

(四)找出第1段中的叠用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叠用词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眼边)“红红地”,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又无可诉说;“去走走”极为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掩饰不住高度紧张的期待心情,因为对这样的提议,“我”是不容易响应的;“好好儿活”口语化表达,朴实而真切,万千牵挂与不舍,尽在不言中。

考题例析

1.(2015•湖南邵阳中考)选择题。

石缝间的蒲公英,远不似田野上的同zōng生长的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 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 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 无情, 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b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宗 博 wàn yì B.综 博 mán ài

C.综 搏 màn yì D.宗 搏 wàn ài

(2)给语段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贫困 却 虽然 但 B.贫穷 还 因为 所以

C.贫瘠 又 尽管 但 D.贫乏 而 也许 但

2. (2015•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⑴⑵两小题。

今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太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_____________ 。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

(1)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

(2)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

解析:1.(1)此题考查理解识记汉字的能力。平时要多读书,并且要养成积累字词、勤查字典的习惯。答案是D 。 (2)此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要根据语境来选择判断。最恰当的一组C。

2.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且形式新颖,贴近生活。(1)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引起了争议。 (2)示例一: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因为有些年轻人不习惯当面表达感情,且因为各种原因缺少陪伴时间,微信晒爱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形式。示例二:这是年轻人作秀,是表演。且不说母亲们能否看到微信,即使能看到,这种通过网络表达的情感也比较虚幻,不如实实在在多陪伴。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和传神的细节,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博大深沉、崇高无私,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文中两处提到“好好儿活”,第一处是母亲对残疾儿子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生存下去的期望,第二处是多年后儿子对母爱的理解,对生命本质的感悟。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抓平常小事,事事真情。

作者借助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抓住四件平常的小事,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母爱”的内涵、“爱母”的思绪,在平常小事中显露出来。

2.简淡厚重、朴实丰美的语言。

如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表现了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再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里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但它们又很容易被疏忽,一个是“挡”,一个是“央求”。母亲为什么要“挡”?就是因为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怕儿子见落叶伤心,所以挡在窗前,而故意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想让儿子见花开的颜色。“央求”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前辈,可这里却是母亲对儿子,足见母亲对儿子的诚恳与耐心,仁慈与博大。

把握重点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不好。(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3)“秋天”也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人生象征。

2.结合文章中心,你是如何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的?

在这篇文章中,“好好儿活”出现了两次,集中体现的是要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文本的社会意义所在。第一处是妈妈说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是“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的。“好好儿活”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感受到生命的不屈力量。第二处出现在文章结尾,菊花在秋风中开得烂漫,在萧瑟之中尽显热烈和深沉,“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这里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结合作者的生命历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当史铁生用笔在那残疾的身体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时候,他终于“好好儿活”了——用他的笔“好好儿活”,这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更是对“好好儿活”的诠释。

拓展阅读

一、史铁生经典语录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二、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

三、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2.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6.《散步》 莫怀戚

一、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

二、课文内容。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身后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结构图解。

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A、散步的人有: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请用:“初春之景是美丽的,美在___”句式品赏。

概括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特点。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找出过渡段落,并概括。

过渡:我们一家四口在这样美丽的初春田野上散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可是一个小小的分歧却让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

为什么我会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决定走大路。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我的决定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之重大。(这其中表达式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老人、小孩组成当前典型的小家庭,而整个世界正是一个个小家庭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写作技巧一

开门见山,直接叙事。

写作技巧二

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写作技巧三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写作技巧四

巧借景物,烘托主题。

写作技巧五

巧妙穿插,交代内容。

作用:让时空更集中

对称美

► 有的浓,有的淡。

►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课堂小结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愿我们每个家庭都从散步这样的小事做起,建设美好的生活,创造温馨的家园。

7.《散文诗两首》

《七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 冰心

1.词语:

匿名(nì míng) 林阴(lín yīn) 敷衍(fū yǎn)

膝盖(xī gài) 并蒂(bìng dì) 浓阴(nóng yīn)

莲蓬(lián péng) 菡萏(hàn dàn) 敧斜(qī xié)

慈怜(cí lián) 荫蔽(yīn bì) 荫庇(yìn bì)

覆盖(fù gài) 祷告(dǎo gào) 姊妹(zǐ mèi)

木梗(mù gěng) 沐浴(mù yù) 遮蔽(zhē bì)

徘徊(pái huái) 嗅觉(xiù jué) 揣摩(chuāi mó)

2.多音字

荷:荷叶(hé) 负荷(hè)

闷:闷热(mēn rè) 闷闷不乐(mèn mèn bú lè) 烦闷(fán mèn)

会: 会计(kuài jì) 会议(huì yì)

卷:试卷(shìjuàn) 卷入(juǎnrù)

便:便宜(piányí) 方便(fāng biàn)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3、《散文诗两首》生字词

匿笑、并蒂、桔(jié)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攲斜、菡萏、慈怜

4、《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

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攲斜:倾斜、歪斜。

5.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6、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7、《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

①让母亲嗅到花香

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

8、《金色花》中心思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9、《荷叶 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10、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11、文章第⑧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1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理解:本段是文章的主旨。把母亲比喻成荷叶,把“我”比喻成红莲,“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托物言情的写法)

13、《荷叶 母亲》中心思想

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课文讲解

一、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

1、儿女 : 古,子侄辈; 今,子女。

2、 去: 古,离开; 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 古,诗文; 今,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

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②相顾惊疑。 顾:看。(如顾野有麦场)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如三顾茅庐)

2、信:①则是无信。 信:讲信用。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③必以信。 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

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委:丢下。 舍: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九、理解问答: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1)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2、为什么“公大笑乐”?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答: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答:“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

(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 白《北风行》

(2)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李商隐《对雪二首》

(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 愈《春雪》

4、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答:(1)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2)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3)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4)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咏雪》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 雪骤(zhòu) 差(chà)可拟

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 )(论:讨论 )

(5)俄而: 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

(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问题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

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风中舞。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资料

一、注音: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二、解释词语: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4)至:到

(5)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6)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7)时年:这年(那时)。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11)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12)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3)信:诚信,讲信用。

(14)礼:礼貌。

(15)惭:感到惭愧。

(16)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7)顾:回头看。

三、翻译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