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公司起名

龙城象教(龙城象教指的是哪个城市)

时间:2024-01-02 20:07:50 作者:陪你演戏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常州“龙城”名称的由来

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 547 年季札被封于延陵起,至今(2021)已有 2568年历史,比苏州早 32 年。

康熙南巡图(常州城)

常州,历史上除有过延陵、毗陵、毗坛、兰陵、晋陵、尝州等别称外,还有龙城的美名。那么,龙城之名究竟是从何而来呢?相关传说有多种,但主要有两种:

一是从常州古城的形态得来的。

据《常州市志》、《武进阳湖县志》记载,常州城池始建于春秋战国,完善于六朝,至唐宋,城池格局随着运河的南迁而扩展,逐渐形成依河而建、河随城迁、河城相套的“三河四城”格局,这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从最早建春秋的邗沟(今常州红梅公园文笔塔下月季园一带)形成的城垣,常州城西晋太康年间(281一289)始建内子城(今椿桂园玉带河有内子城遗址文保牌)。城墙全长1800米,内设有常州郡(府)署驻地(今常州老体育馆大观路一带)。

唐末景福元年(892年),押衙检校兵部尚书唐彦随权领州事,重修内子城,城周2里318步,城高2丈1尺。内子城东至东吊桥西(通关门)、南经德安桥(德安门)、西至朝京门(老西门)、西南至广化门、东北至和政门(小北门)、北至青山门。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固筑成形,五代吴顺义辛已年间(921)重修外子城,刺史张伯宗增筑外子城,有迎春、迎秋、金斗、北极四个城门。城垣西沿玉带河,东至迎春桥,南沿迎春路,白云渡,惠民桥,甘棠桥、觅渡桥至西水关。城周7里30步,城高2丈8尺,厚2丈,内外筑以砖石,方直雄固,号为“金斗城”。

五代天祚元年(935)扩建罗城,刺史徐景迈筑罗城,这是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垣。2014年,常州南港码头(今桃园路临文在桥的运河边)工业遗存改造建设过程中,发现了罗城城墙遗址,这也是常州保存在地下的古代城墙的第一次发现。外子城周27里37步,城高1丈,北至青山门,东沿关河至舣舟亭,南沿大运河至西水关,西沿大运河、锁桥河、市河一线。

明洪武二年(1369)改建新城,后虽经多次整修,城形基本维持新城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城门则屡有增减,少则4门,多则8门,新城初建时为7门,后废怀德门剩6门,计有北面的青山门,南面的德安门,东面的和政门,东南的通吴门,西面的朝京门,西南的广化门。城形像只伏地爬行的龟,青山门为,德安门为龟尾,和政门、朝京门为龟的两只前爪,广化门、通吴门为龟的两只后趾。据传,明清时青山门外还有一个半月形的小城,是龟的食盆,青山门附近有两口水井是龟的双眼。因龟为龙种,故号龙城。现在,城废形变,但龙城雅号犹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白云渡龙舟比赛

二是从常州源远流长的划龙船的民间习俗得来的。

常州自明代起,每年农历五月举行龙舟竞技活动。是月前,常州四城工商界人士捐资筹划打造各具特色的龙舟,既有须眉通真翘首前视的龙头,又有鱼形反翘的龙尾,逐渐形成了东门的大青龙、小青龙,西门的金龙、白龙,北门的乌龙,城内的五色龙。六条色彩鲜艳的龙舟,在约定的时间从四面八方汇集城内白云渡(即现在的马山埠到唐家湾一段,当年这里是常州颇负盛名的风景名胜,也是名士云集之地)。龙舟赛年复一年,历久不衰,所以又把常州称作六龙城,简称龙城。

龙舟竞渡一度得到政府支持,每只龙舟可以支取浒墅关税十余两,所以洪亮吉有“税额仍分浒墅关"之说。但一艘龙舟耗费远不止十两,所谓“一舟费已倍千金”。另据传说,为了防止龙舟翻倒,龙舟下面悬着块石头,随着牌楼的加高,而加重石块,船舷也一天天接近水面,到了五月末,龙舟的牌楼早己高出岸边楼阁了。所以洪亮吉在诗中称“高处灯光碍月轮,轩窗无地着飞尘。生生视昔加三倍,树上禽巢树下人”。岸上同时还有云车戏,与龙舟遥相呼应,热闹非凡。夜间还有夜龙船,或称灯船。根据记载,龙舟一般在六条左右,最盛时,曾经到了七龙,洪亮吉便称“六龙城古龙舟七”,包括大小青、大小白及乌龙、金龙、五色龙,此外还有秋千船等小龙舟不包括在内。

上面二种说法,是讲常州龙城之名由何而来,但龙城之名又始于何时呢?

据史料记载,明隆庆六年(1572年),常州知府施观民建“龙城书院”(今局前街小学),书院取名龙城,可见,常州400多年前就有龙城之名。

清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三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礼佛,并御笔题写了“龙城象教” 的匾额。皇帝是一国之君,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他能为常州之寺题写“龙城象教”大匾,便足可表明连当时的皇帝都对常州称作龙城给予了确认。

江海杂谈 | 今天,从高速服务区谈起

大家印象中仅用于“加个油”、“上个厕所”、“泡个面”的高速服务区,经过江苏人民的“改造”,网友们不惜用“豪华”、“奢华”甚至“变态”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那么,江苏的各类服务区为何这么“奢华”?其实,江苏的服务区也非个个“变态”、处处“奢华”。总体来看,以上海为中心,向西、向北逐渐变“”,显然,这与经济基础高度相关。具体来看,上述最为“变态”、“奢华”的服务区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高人流,二是强景点。

无锡市•新吴区 | 梅村服务区

梅村和沙溪是靠高人流取胜的典型代表,该二处笔者均曾有幸到访。梅村服务区位于全国人均GDP第二的无锡、第三的苏州两城之间,此段高速是G2京沪高速、G42沪蓉高速并线路段,同时也是连接长三角两大核心城市上海、南京的核心干道(也是省内传统意义上的“沪宁高速”),紧邻江苏第二大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沙溪服务区位于百强县前十的太仓市境内,是G15沈海高速南渡长江到入境上海之间唯一的服务区,更是南通、盐城等苏北沿海中心城市以及张家港、江阴等苏南沿江经济强市入沪最快线路的必经咽喉。上述路段分别双向八车道、六车道,但逢年过节依旧必堵,足以见得其人流量之大。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既然这里的人流量超过了多数县城,消费能力也不小,那么在服务区建几个“商业综合体”也就顺理成章了。

沙溪服务区区位

芳茂山、滆湖、茅山,则是依托强景点成为“网红”。细数一番,虽然上述三处服务区都是“高端奢华”,但实际上入驻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与梅村、沙溪相比,还是要差一个档次。入驻这些服务区的,也就是Costa、汉堡王等少数几个大牌,与堰桥、如皋服务区差不多。而之所以能成为“网红”,被人们觉得“高端”,则在于其与周边景点的良好互动,成为了景区的延申。如,茅山服务区的道家风格,芳茂山服务区的恐龙主题等。这些服务区或是给刚到访的游客一个“预热”,或是给游玩结束的游客一种“回味”,或者给过客“种草”,总之,丰富了大家的体验感。

常州市•金坛区 | 茅山服务区

阳澄湖服务区就厉害了,兼具高人流、强景点两大要素,自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奢华服务区”。阳澄湖服务区同样处于G2、G42并线路段,位于中华第一地级市苏州境内的中华第一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和中华第一县级市昆山之间,东近上海,西接锡常、通南京,区位不亚于梅村、沙溪。同时,服务于临阳澄湖而建,而阳澄湖又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景区品牌也更胜滆湖、茅山一筹,在取名上也比芳茂山更响,自然厉害。可惜阳澄湖服务区改造完成后笔者还没去过。

苏州市•工业园区 | 阳澄湖服务区

芳茂山的“拒绝平庸”之路

其实江苏的服务区并非一开始就长这样、尤其是“强景点”类型的服务区,这里想专门谈谈芳茂山。前些天笔者专门绕道了几十公里,仅仅是为了一睹其尊容。

常州市•新北区 | 芳茂山服务区

前些年去苏南旅游、上学时,经常路过芳茂山服务区。讲真,和其他多数服务区一样,也就只能加个油、上个厕所、买个粽子啥的,无非就是厕所干净些、粽子是正宗五芳斋的。但从某一年开始,这段位于常州东北角的沪宁(G40沪蓉)高速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2014年增开了青龙互通,并在出入口与河海路以高架相连、直达中华恐龙园;二是2018年芳茂山服务区完成改造,成为国内首个恐龙主题高速服务区。而与之一同发生的,则是常州市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华恐龙园的扩张:2014年,恐龙主题游憩型商旅公园迪诺水镇开街。这就很显然了,不仅是服务区,高速整体的变化都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常州市•新北区 | 芳茂山服务区

不得不说,常州在主题公园的塑造方面别有建树。如今,人们讲到恐龙主题旅游,可能并不会想到具备丰富恐龙化石资源的四川自贡,而与恐龙几乎毫无关联的常州,却是脍炙人口。硬要说关联,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天宁寺题下“龙城象教(象教即佛教)”,官宣了常州在民间传说所言的“龙城”。于是,常州竟以此拿下了“中华恐龙园”,而且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知名的主题公园。如果说从无到有是靠乾隆,那从弱到强就是常州自己的本事了。给常州总结“两大法宝”:一是外宣、二是组合。

从外宣看,依据笔者2018年的见闻,中华恐龙园和环球恐龙城的广告,不仅出现在常州及其周边城市的地铁、车站,更是一度布满了北京南站的地铁站。当然,如此的广告力度也得到了相当的回馈:数据显示,当年常州恐龙园以27.9%的增幅,成为亚太地区前20名主题公园中游客数量增速最快的一个,甚至超过上海迪士尼、广州长隆。

从组合看,从单一的“中华恐龙园”,到目前的“环球恐龙城”,常州给这个主题公园增加了“恐龙谷温泉”、“迪诺水镇”,又在恐龙主题基础上利用了“东经120”轴线的噱头,与周边紫荆公园内世界最大无辐摩天轮遥相呼应。如此,恐龙园就不再是只有年轻人才会驻足的景点了,游乐、文化、科普、度假、休闲、消费,不同群体、不同偏好的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同时,门票赚钱、商场赚钱、宾馆赚钱、温泉赚钱,不但“引来人”,更能“留住钱”。

外宣是软,组合是硬;一软一硬,内外兼修。

常州市•新北区 | 芳茂山服务区

在我看来,芳茂山服务区,也是常州这座城市搞外宣、搞组合的重要抓手。

从外宣看,行驶在G42沪蓉高速上的很多人们,可能仅仅是路过了芳茂山,但其精美的装潢、别具特色的风格很快就能吸引到人们:在外,翼龙、三角龙、恐龙蛋的形象与服务区主体建筑融为一体;在内,会动、会发声的霸王龙模型,丰富的恐龙科普知识与门店相得益彰。一些不知道常州环球恐龙城的人们,很可能通过服务区产生了去那里游玩的想法。芳茂山已然成为了恐龙园、乃至常州市的一张新名片。

从组合看,服务区又是常州“大捞一笔”的“摇钱树”。与其他服务区不同,这里不仅卖吃的,还销售恐龙主题商品,一些在恐龙园没来得及消费的朋友,可以在此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服务区的商业功能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北区的芳茂山,金坛区的茅山、武进区的滆湖、溧阳市的天目湖,都是如此;常州几乎包揽了省内“强景点”的网红服务区。常州真不愧是常州。

常州市•新北区 | 芳茂山服务区

几点思考:来日何期?

在人们惊艳于各大服务区“奢华”的同时,必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机遇。那么,今后江苏服务区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对此,提出几点思考与展望:

一是尽其用。既然搞好了,就要进一步用好,把高速服务区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商业功能方面,可尝试直接把奥特莱斯商城这些本就择城郊高速出入口而居的、非本地最终消费导向的折扣店、批发城,开到阳澄湖、梅村这样邻近景区或机场的高速服务区里去。在旅游功能方面,在文旅主题服务区增开直通景区的高速互通。这一点阳澄湖、茅山等均做得很好,来了服务区就可以直接下高速、直通景区,“一条龙”服务相当到位。但在苏北地区,同样与知名景点同名、同处的九龙口服务区,其附近并无互通出入高速;到景区5公里的直线距离,若绕道最近的出入口、再折回景区,就是20多公里的车程了。

二是善其名。在城市宣传方面,更改服务区名称也是提升城市和区域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沪宁线(G42沪蓉高速江苏段)上的几大服务区:黄栗墅、窦庄、仙人山、芳茂山、梅村、阳澄湖,在本轮改造中并未出现更名现象;相比之下,位于苏北泰州境内的盐靖高速(G1515)则在服务区更名上大作文章:老圩、兴泰、刘陈分别更名为兴化、溱湖、黄桥。刘陈本是泰兴境内的一个镇,因“刘家庄”、“陈家庄”两处自然村得名,后并入黄桥。显然,黄桥的名声比刘陈大多了:新四军黄桥战役、黄桥烧饼等,均使其声名远扬;于是当地顺势把服务区的名字改成了“黄桥”,同时还冠以“红色主题”服务区之名。老圩曾是泰州兴化的一个乡,其中“圩(wei,第二声)”本身就是个生僻字,很多人把它读成“老yu”。而老圩并入的安丰镇,全国同名处甚多,仅与兴化相邻的东台、宝应就分别有一处同名镇。在这样的背景下,直接用所在县级市的名称命名会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兴泰是泰州姜堰的一个镇,而泰州市境内还有一处“泰兴”,是三大省直管县试点。泰州地区曾有“三泰”之说,即县级泰州市、泰兴市和泰县,后泰县撤县设市转为姜堰市、又撤市设区变成今天的姜堰区。“兴泰”服务区的“乱入”让我一度以为“三泰”是指泰州、泰兴和兴泰。兴泰撤并后,当地没有直接以并入地溱潼更替,也没有以所在县级行政单位姜堰冠名服务区(毕竟姜堰在设市之前也只是个镇),而是以邻近的著名风景区、同时也是泰州境内唯一的国家5旅游景区溱湖作为服务区的名字,如此,也为景区的宣传做出贡献。事实上,泰州的高速服务区更名经验值得很多地方学习。

三是因地制宜。其实不仅是苏南的几个服务区,全省的高速服务区都在改造升级。在这过程中,不乏部分经济较落后地区的服务区“好大喜功”,引入知名大牌,但因人流量不够、或消费能力不足等种种原因关门大吉。显然,这是不行的。各地服务区在建设的过程中,应以所在高速路段的车流量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明确自身定位,在服务区修缮、完善的过程中,既不可安于现状、也不能搞“大跃进”。同时,各地应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和特色,让高速服务区为地方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城市和区域的外宣窗口、成为全域旅游战略的关键配套。

指甲盖大小为何是“江南第一龙”?常州青城墩遗址30年后重回考古学界视野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时隔30多年,常州青城墩遗址重回考古学界视野。如果说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那么崧泽文化则是良渚文化的直接源头,而青城墩遗址恰好处于崧泽晚期向良渚早中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同一族群的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两大灿烂的文化类型在此无缝对接。

青城墩遗址是环太湖地区5500年至5300年之间等级最高的遗址,崧泽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玉龙虽然只有指甲盖大小,却是长江以南已发现的最早的玉龙之一,也是其中尺寸最大的,见证了中华大地上各文化圈交流、融合,是当之无愧的“江南第一龙”。

从崧泽到良渚,玉龙现身文化转折期

11日,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青城墩是一个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大土墩,距离地面的高度接近6米。考古领队、常州市考古研究所郑铎告诉记者:“这么大的土墩,是崧泽和良渚的先民们在平地上堆筑起来的,在那个没有机械设备也没有青铜器或铁器的年代,人们只有石头和木头制作的工具,全凭肩扛手提,这在当时是一项巨大工程。”爬上土墩,只见一个个考古探方内有清晰的墓葬遗迹,墓坑内有一些破碎的红陶、灰陶器物残片,仍然保持着原器物的形状。更为珍贵的玉器则早已被取回考古所进行整理和保护。

这并不是青城墩遗址的首次考古发掘。“早在1978年,考古人员曾对青城墩局部进行过发掘,出土了崧泽文化遗物20余件,后来修路又切掉了土墩西部,那里出土了良渚文化早中期的神面纹玉琮等文物。”郑铎说,“此后30多年间,青城墩遗址并未再引起考古界过多关注。”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为配合常州市漕上路工程建设,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组织联合考古队,对青城墩遗址进行科学发掘。郑铎指着其中一座墓葬说:“玉龙就是在这座71号墓里出土的,以这座墓主人为代表的贵族群体,应该是整个族群的掌控者。”

考古表明,崧泽文化时期的先民在这里堆筑了东西两个大土台,其中西侧土台用黄土分四次筑成,每次都在表面用粉白色细土铺盖并夯打,东侧土台的顶部则有意做成正方形。到了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以西侧土台为基础,向北不断扩建加高,经过两次堆筑,最终形成一个大型土墩。在整个遗址内,考古人员共发现崧泽文化墓葬11座、房址4座,良渚文化墓葬7座、房址2座,出土文物包括石制的钺、锛、刀等,陶制的鼎、豆、壶、罐、杯、大口尊等,最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各种玉璜、玉管饰、玉琮、玉镯、玉冠状饰、玉瑗等,代表了当时的工艺制作水平和社会审美水准。 在常州市博物馆的展厅里,青城墩71号墓出土的玉龙正在展出。它的直径只有1.2厘米,借助放大镜,玉龙的细节可以被清晰呈现。玉龙的头部有既长且宽并上翘的吻、一双突出浑圆的眼睛,龙头后面还有两只角贴在颈背上,龙身则卷曲成一个玉环,这条被设计得抽象而写意的龙,是环太湖地区崧泽文化最具审美价值、制作工艺最为高超的艺术品之一。

谁掌握了龙,就成了神的代理人

历经5000多年时光,71号墓墓主人的骨骼早已腐朽,江南地区的酸性土壤和多雨的气候非常不利于人骨的保存,但是包裹釉质的牙齿是人体最坚固的部位,可以最大程度地抵抗时间的侵蚀。正是由于几颗残存的牙齿,考古人员确定了墓主人下葬时头南脚北,而玉龙则被放置在墓主人的胸前。 浙江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告诉记者,根据已知的考古发现,在同时期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中,龙纹都与先民们的信仰密切相关,而玉器则是信仰的载体。良渚被认为是一个古国,维系这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就是玉礼器,通过分配和制作统一的玉琮、玉钺等礼器,维护人们的共同信仰,区分人的等级和权力,确立所有人对权力和权威的认同,从而把人们凝聚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就是玉龙等器物对于远古社会的精神价值。

那么,玉龙对它的拥有者又有什么意义呢?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原主任宋建表示,玉龙并不是普通的装饰物,也并非玉珠、玉管饰、玉瑗等代表身份的玉器可比,玉龙代表着神权,拥有玉龙表明自己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自己的权力来自神的授予,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意义非凡。就像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一样,“为神代言”往往衍生出对族群的统治权,至于这只玉龙的主人只是代表神秘力量的巫师,与其他部落首领分配权力,还是集神权、军权甚至财权为一体的最高统治者,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这既为未来的研究留下探索的方向,也给人们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把这只玉龙放在整个青城墩遗址考古的大背景下,考古学家们看到的是中华文明的种种源流。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在接受采访时对青城墩遗址作了更宏观的解读: 后来的良渚文化以及商周时期江南地区流行在人工堆筑的高台上修建墓地和祭台,这个传统源自崧泽文化,在此之前先民们都是在自然山岗上进行营建; 在土墩下,先民们开挖了宽达18—20米的环壕,距离中心土墩200米处还有一道宽50—60米的环壕,环壕内的高台出现了夯打的地面。如果把环壕里的土堆筑在环壕内侧,并加以夯筑就形成了最初的城墙,可以说开挖环壕与筑城只有一步之遥; 以玉龙为代表的玉礼器,后来发展为良渚文化以玉琮、玉钺等代表权力和地位,这种信仰体系维护了区域文化的统一,进而在后世形成中国特有的玉文化;

包括71号墓在内的多座墓葬使用棺材并撒有朱砂,尤其是116号墓有清晰的内棺外椁痕迹,这种棺椁制度被后世所承袭…… 林留根说:“从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正是中华文明从孕育到形成的关键时期。可以确定的是,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一脉相承,并作为一个重要源头最终汇入中华大地文化交流融合的浩荡洪流中,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最终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5000多年前,苏南曾是江南“文化高地”

一个月前的10月9日,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上海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山东、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常州,研讨青城墩考古的新发现。之所以聚集如此“豪华”的专家阵容,是因为青城墩遗址考古是“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的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时期重大考古研究项目。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告诉记者:“良渚古城申遗成功轰动世界,但是那已经是良渚文化较晚的辉煌时期,学术界目前非常关注长江下游地区是如何从平等社会进入贫富分化的阶层社会的,这是当地文明起源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时间大约在距今5800年至5300年之间,属于崧泽文化时期。青城墩遗址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当时玉龙的制作、墓葬大小等地位差别已经显现,那5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一环。” 在他看来,距今5800年至5300年之间,在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覆盖的区域内,江苏南部是长三角地区社会分化最明显、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浙江地区尚未发现与青城墩同样发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距今5000年以降,以浙北的良渚古城为代表,掀起了文明发展的新高潮,而在良渚古城最为兴盛的时期,以常州寺墩为代表,江苏南部仍然存在着一个很重要的文明中心。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玉器保护与检测分析小组公布了对青城墩玉器的检测分析结果。庄丽娜研究员表示,从崧泽文化过渡到良渚文化,青城墩的先民们使用的软玉化学成分保持一致,这说明玉料来源很单一。良渚时期出现了冠状饰和琮,这与良渚古城遗址群一致,但是良渚古城流行的玉隧珠,却在青城墩消失了。玉琮的工艺与良渚古城不一致,很可能是本地生产而非从良渚古城“引进”的,同时高等级玉器产品比较缺乏。这让人猜测,在良渚时期,青城墩在区域内的地位也许并不太高。 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岭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学界推测,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惟一的中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首都,在那里生产的玉琮等高等级玉器被分配到各地,有点类似于颁发某种认证证书,实现政治支配。然而青城墩考古表明,这里的玉料来源、器物制作和演变都是独立的,这里的神权并不来自良渚古国的授权,也就是说两地之间并非从属关系。”综合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常州的青城墩遗址、寺墩遗址等多处考古信息,与会专家们倾向于认为,良渚古国不是大一统格局,而是多中心的,有点类似于有共同信仰的部落联盟,在太湖以北的苏南地区,有相对独立而连续的发展脉络,存在着一个以寺墩遗址为中心的“文化高地”。

龙从北方来,融入江南文化基因

当先民们在青城墩遗址周边繁衍生息的时候,龙形象在中国北方并不鲜见,然而龙一旦过了长江,变成了“小不点”。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的玉龙,直径基本在1厘米左右。据统计,良渚遗址群官井头、余杭后头山、海宁皇坟头、海盐仙坛庙、桐乡普安桥、常熟罗墩、昆山赵陵山等遗址均有玉龙出土,虽然数量不多,但出土地域非常广阔,而且普遍有一双圆鼓鼓的大眼睛,让人联想起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神面纹。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当时的先民们一定有特别的好奇心,他们处在蒙昧与文明的临界线上,瞪大了眼睛想观察并参透天地万物、宇宙洪荒。

这些玉龙是吸收、融合了北方龙文化的产物。在史前遗址如同满天星斗的中华大地上,龙的形象频繁出现,辨识度很高。林留根向记者介绍了此前和同时期龙形象的分布:

距今8000年前的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先民们在聚落中心的广场上,用红褐色砾石堆砌成20米长的龙;

距今6000年前的湖北黄梅焦墩遗址,先民们用鹅卵石摆出一条4.5米长的龙,龙身呈波浪状如同腾云驾雾;

距今60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一处墓地里,先民们用蚌壳摆出与人同高的龙和虎;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内蒙古赤峰市,先民们制作了大名鼎鼎的C形玉龙,鹿眼、蛇身、猪鼻、马鬃的形态特征表明龙形象已经成熟;

距今5000年前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了玉猪龙,猪首蛇身,撅嘴瞪眼,自带种萌萌的表情;

距今5500年至5300年间的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的扁环状玉龙首尾相连,头生两角,嘴、鼻、眼皆以阴刻雕刻……

正是先民们在青城墩遗址生活的短短两三百年间,来自北方龙文化传播到长江以南,并迅速在环太湖地区流行开,成为人们精神信仰的一部分。一只玉龙折射的,是不同文化圈的交流互动。今天人们往往觉得5000年前不同地区的人们彼此隔绝,没有往来,然而考古发现告诉我们,不同地区的器物交流距离之远、互动之频繁、影响之深远,远远超出今天人们的想像,而中华文明正是因为这种大融合,才迸发出强大的活力,爆发出璀璨的光彩,并最终在5000年前完成了从蒙昧到文明的历史性跨越。 有趣的是,这只玉龙也让常州“龙城”的别称变得名副其实。史料记载,明代隆庆六年(1572),常州知府施观民建“龙城书院”,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在常州天宁寺题写“龙城象教” 的匾额,表明“龙城”的别称已经深入人心。然而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与常州城垣形状有关,“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民间传说有6条龙降临常州,当地留下了端午节造六色龙舟,在白云溪竞渡的风俗;还有人说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常州出了齐、梁两代15位皇帝……众说纷纭又莫衷一是。此次考古,使常州真正有了“龙”,也为地方文化增添了一段佳话。 据悉,常州市已对青城墩遗址实施了原址保护,并修改了道路规划,以保护遗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目前,青城墩遗址已经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青城墩联合考古队供图

南朝四百八十寺,江苏最美古刹,国庆走一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刹是江南的符号。古朴精致的雕工、浑厚深重的钟鼓、虔诚美好的祈愿,千百年来,古刹里蕴藏着江南的文化,檐角间勾勒出江南的春天。清风徐徐,一品禅茶,青藤小坐,论道人生。漫步那些远离尘与喧的江苏古刹,跟小编一起在春日中寻觅内心的宁静

庆元五年大雄宝殿落成。此殿高一百一十尺,垂檐八楹,置佛、菩萨、罗汉塑像三十一尊。取《华严经》句名“最吉祥殿”,沿谓至今。庆元六年,德范派弟子赴浙江,请诗人陆游撰写《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记》,勒石为志,详细记叙了光孝寺的历史。陆游还作了长篇七言铭文,赞美泰州“海陵奥区名圜中,长淮大江为提封”;赞美光孝寺“是邦巍然千柱宫,中有广殿奉大雄”。至此,寺名大振,蜚声江淮。

“春牛首,秋栖霞”。栖霞寺是南京人常去的古刹。

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栖霞寺不止千年。

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隋文帝杨坚建舍利塔,这里的故事和历史一样长。

炽烈的红霞,是栖霞寺秋天最深沉的浪漫。不过春天的栖霞寺也别有一番意趣。

深山古寺,桃花盛开;青山瓦黛,花粉柳绿。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游栖霞寺作《游栖霞寺》道,“到来消万虑,拟借一床眠”。

说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南禅寺是绕不过的。始建于南朝的南禅寺是现存不多的四百八十寺之一。早前,往返于京杭大运河的船家,从烟波浩渺的太湖进入古运河后,从老远便能见到南禅寺内的七层宝塔,船家便会吆喝一声:无锡城,到了。如今,曾经鹤立鸡群的妙光塔已不再是城市的象征。南禅寺外也新建了步行街。大隐隐于市,黄色外墙、红色木门,这里依旧有击中人心的钟鼓。

徐州·宝莲寺

宝莲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刘宋永初年间(北魏永兴年间),是中国第一座有印度风格的寺庙,其祖师法显大师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经归来的高僧。千余年来其历经沧桑,几度兴废,重修后的宝莲寺拥有“八殿两阁一院”,建筑尽显盛唐风格的恢弘大气,其间宫塔交递、雅致经典。

常州·天宁寺

天宁寺是常州的地标。每到春天,红梅公园的樱花盛开,层层叠叠,绕着高耸入云的天宁塔,绵延出春天的模样。天宁寺的故事也说不尽的。始建于唐朝贞观,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到天宁寺拈香顶礼,并亲笔题写了“龙城象教”匾额和“合相正三摩,光融西竺;众音超万有,界现南兰”的楹联。徐志摩也留下散文,形容天宁寺钟声道,“有如在喜马拉雅的顶颠,听天外的风,追赶着天外的云的急步声,在无数雪亮的山壑间回响着”。

提到寒山寺,总会想到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千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作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寒山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这里的山水古刹都有太多诗意。

广教寺位于南通狼山,始建于唐总章二年,也是一座千年古刹。在中国佛教史上,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狼山峻拔挺秀,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风光秀丽,有“天然水石盆景”之誉。

连云港碧霞寺原名碧霞宫,原系一处道教供奉碧霞娘娘的道场。碧霞宫地理位置极佳。庙门南向,前有朱雀石,后有玄武石,青龙涧在庙东北侧蜿蜒西去,白虎山在其西侧,所谓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是一块风水宝地,碧霞宫与东岳庙并列其中,真乃天下奇观,引得众多方土瞩目。如今,碧霞宫几番重修,改称“碧霞寺”。其流光溢彩、雕梁画栋,信众众多、香烟袅袅,已成为海州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

在江苏淮阴市区一条平常的街道里,坐落着一座十方丛林──慈云禅寺。这里既非名山大川,也不是旅游胜地,却是苏北大地上住持如来正法的一方清净道场。平时来此进香参访,挂单实修的人很多,特别是到了佛菩萨的圣诞日,更是香火鼎盛,人烟如织。

盐城永宁寺,始建于唐武德六年,为当时全国三名寺之一。永宁寺现任住持为仁风法师,僧众20多人。每日晨钟暮鼓,焚音嘹亮。先后接待过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的佛教界人士,和数以万计的国内香客。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属国家5风景区。建于东晋,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妙高台、楞伽台、慈寿塔等景观。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即缘于此。

宿迁市菩提寺位于市嶂山森林公园境内,总面积50亩。寺庙四周柏青松翠,鸟语花香,依山傍水,景色迷人,是发展旅游业和弘扬佛教文化的人间佳境。菩提寺前身为一个私人寺庙,几经风雨,多年失修,抗战时毁于战火,现菩提寺为恢复重建,地理位置在原址西侧。十三座寺庙,十三城故事。暮鼓晨钟里,聆听内心的声音吧

热门推荐